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山西的煤大部分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现代的书本
纯真的歌曲
2023-01-31 06:16:03

山西的煤大部分都分布在哪些地方?煤的成分都有哪些?煤炭最主要有害物质是什么?

最佳答案
能干的铃铛
漂亮的黄豆
2025-08-20 20:52:04

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全省2000米煤炭资源总量为6400亿t,占全国的16%,截止1996年末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t,占全国27%(其中:煤焦煤占57%),保有储量2613亿t,占全国的27%,境内各类煤矿批准占用储量约1500亿t。

2、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自然条件优良。

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由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开创了极佳的品牌效应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500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

二、煤炭开发的外部条件优越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t,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市、区,外调量达2.3亿t,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t,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队伍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以上,其中:晋北12个为大秦线配套的能力均在200万t及以上的大型煤炭集运站,集中储装运输能力4750万t,吸引范围达12个县(区)全省现有50多个煤焦公路出省口,年出省运力达3500万t地理位置适中,距沿海省份平均400—600km山西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之一,发展煤炭工业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三、山西煤炭的开发现状

建国以来山西煤炭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重点煤矿依靠国家投入,形成了10个大型或较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即八局二公司,地方煤矿一靠政策,二靠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办矿的积极性,在经历了“六五”时期国家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实行“有水快流”的方针从而获的了大发展,“七五”时期以安全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八五”时期重点改造以后,步入了“九五”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山西煤炭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煤炭开发为主,围绕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煤炭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山西的龙头产业,山西经济的支柱行业。资产原值占到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部门创造增加值的37%,实现利税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7.4%,如果把与煤炭相关联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一并计算,煤炭工业收入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以上,不仅支援了外省建设,而切带动了兴晋富民的步伐。

乡镇煤矿作为我省煤炭工业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近2亿吨的生产规模,为我省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客观估价乡镇煤矿在我省煤炭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乡镇煤矿发展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回顾我省乡镇煤矿发展的历史历程,主要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治理整顿三个阶段:

一、乡镇煤矿的起步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1952年,根据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的《公私营煤矿暂时管理办法》、《公私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要点》、《土采煤窑暂行处理办法》3个法规和政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列》,山西省人民政府对全省公私营煤矿进行整顿,封闭小煤窑2000多处。1957年9月2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小煤窑的指示》,省政府作出了“放宽对小煤窑的开采管理,以解决群众的烧煤困难,发展工副业生产”的决定。从此,我省的小煤窑开始起步发展。

二、乡镇煤矿的发展阶段

1958年5月,山西煤炭工业基本建设执行了“中央办矿与地方办矿同时并举、在地方办矿中地方国营矿与社队集体矿并举、大型矿井与中小型矿并举”的方针,调动了社队集体办矿的积极性,到“三五”末期,全省新建小煤窑3000多个。此后,由于受“文革”的干扰,社队煤矿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将山西列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全省大、中、小煤矿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到1980年末,全省新增社队煤矿1066个。主要分布情况是:太原市39个,大同市65个,阳泉市24个,长治市4个,雁北地区92个,晋中地区194个,忻州地区93个,吕梁地区73个,晋东南地区265个,临汾地区198个,运城地区19个。其建设资金主要依靠社队自筹,少量通过农业银行短期贷款解决。单井规模一般在1万吨/年左右,部分达到3—5万吨/年,少量部分矿井达9万吨/年。

1981—1985年,乡镇煤矿的名称有原来的社队煤矿演化而来。在这期间,根据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要求,贯彻“扶持、整顿、改造、联营”的方针,进行矿井改扩建。资金由中国建设银行根据省计划委员会下达的贷款计划,按1.8厘利息发放贷款。不足部分,由办矿单位自筹或通过农业银行贷款解决。这是我省农村煤矿建设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国家安排的贷款。自1981年相继列入改扩建计划的矿井共146对,设计净增能力1747.5万吨/年,总投资4.323亿元。到1985年底,实际下达贷款2.743亿元,竣工投产矿井46对,净增能力489万吨/年,完成投资1.044亿元,占开工项目已下达资金的38%;因资金短缺等原因停建矿井23对,停建前共投入资金1145万元,占下达资金的4.2%其余77对矿井在以后的时间里先后建成投产。

乡镇煤矿经过“六五”时期的整顿,部分单井规模较大的矿井改革了采煤方法。到1983年,在全省2787个乡镇煤矿中,改革采煤方法的矿井有230个。有单一长壁、刀柱、短壁等正规工作面20个,其中使用金属摩擦支柱的10个工作面,平均单产4093吨/月.个,比旧采面高66%。在80年代“有水快流”方针引导下,加之国家能源供应短缺,刺激了全省乡镇煤矿的迅猛发展。到1997年,全省乡镇煤矿矿井发展到8113个,矿井生产能力突破了2亿吨,煤炭产量当年达到1.54亿吨。

三、乡镇煤矿的治理整顿阶段

1998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煤炭行业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工作会议后,我省狠抓贯彻落实。1998年取缔私开煤矿1453个,压减生产能力2679万吨;1999年关闭布局不合理煤矿1565个,压减生产能力4399万吨;2000年关闭布局不合理煤矿1033个,压减生产能力1100万吨;2001年关闭布局不合理乡镇煤矿1034个(含矿办小井139个、取缔死灰复燃小煤矿65个),压减生产能力802万吨;2002年,按照国家要求,全省组织开展了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对全省乡镇煤矿进行了全部停产整顿,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复产验收,全省彻底关闭未通过复产验收小煤矿矿井909个,关闭总数达到5929个。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生产能力。

到2003年5月末,全省已批准乡镇煤矿复产矿井4127个。其中:3万吨以下矿井342个,3万吨以上6万吨以下矿井1353个,6万吨以上9万吨以下矿井926个,9万吨以上15万吨以下矿井607个,15万吨以上21万吨以下矿井二○○三年九月二十七日275个,21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矿井138个,30万吨以上矿井51个。

焦煤:焦煤是炼焦用煤中之主焦煤,变质程度中等,结焦性和粘结性最佳。山西之焦煤所产焦炭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大、抗磨性好,为炼焦用煤之珍品。利用焦煤,可得到焦炭、焦油、焦炉气。焦炭除供给冶炼外,还可造气和电石。而焦油和焦炉气可作为燃料,还能提炼数十种化工产品。山西河东煤田中、南部的离石、柳林和乡宁矿区属低硫、低灰主焦煤。所产焦炭为特优焦炭,列为全过之重点。

肥煤:肥煤是炼焦用煤的一种,用肥煤炼出的焦炭横裂多,焦根部蜂焦多,易碎,但肥煤的粘结力很强,能与粘结力较弱的煤搭配后炼出优质煤称肥煤为配焦煤之母。因该肥煤品种稀少,只占全国探明煤炭资源的5%而山西探明肥煤的储量约占全国的50%,主要分部在霍县矿区、三交矿区和古交矿区。

无烟煤:无烟煤是高变质煤,具有坚硬、光泽强等特点。燃烧时间长,火力旺。无烟煤主要用于化肥、化工生产。阳泉无烟煤因具有可磨好的特点,是理想的高炉喷吹用燃料。晋城、阳城一带的无烟煤被称为兰花炭闻名中外。山西的无烟煤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居全国首位。

瘦煤:瘦煤是炼焦用煤中之配煤, 性能与焦煤相近。瘦煤焦炭块度大、裂纹少,但熔融性和耐磨性差,其用途除作炼焦配煤外,还可用与造气、发电和其它动力用煤。山西沁水煤田、西山煤田,霍县煤田和河东煤田等都蕴藏着丰富的瘦煤资源。

弱粘结煤:弱粘结煤是炼焦煤与非炼焦煤之间的过度煤种,主要用作造气、燃料和配焦。山西大同矿区盛产低硫、低灰、低磷的弱粘结煤,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基地。

气煤:气煤是炼焦煤种之一,粘结性偏下。主要用作配煤炼焦。气煤焦易推焦,煤气产率和焦化产品回收率高,而缺点是纵纹多,细长易碎,气煤单独炼焦可供化工工业使用。山西的气煤资源极为丰富,储量占炼焦用煤的63%以上。

褐煤:褐煤是为经变质的煤,外以朽木内含原生腐植酸。其主要特点是含水多、比重小、热量低、可制取活性炭、硫化煤、褐煤蜡、腐植酸、腐植酸铵肥料和其它化工产品。

长焰煤: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煤,无粘结性和结焦性主要用作燃料。经低温干流可制半焦、煤气、焦油,造气后可制合成氨等。

贫煤:贫煤是变质程度最高的烟煤,无粘结性。燃烧时火焰短,延续时间长主要用作动力煤,也可造气用作合成氨原料和气体燃料。太原西山、阳泉、和顺、寿阳矿区有丰富的贫煤资源。

山西是我国第一产煤、输煤和出口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易开采。目前已累计探明煤炭储量2661.8亿吨,保有储量2581亿吨。其中:炼焦用煤保有储量1495亿吨、占全省的58.1%;非炼焦用煤保有储量1033亿吨、占全省的40.1%;其他煤种保有储量约46亿吨、占全省的1.8%。

全省含煤面积6.4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大同、宁武、河东、西山、沁水、霍西六大煤田和浑源、繁峙、五台、垣曲、芮城、平陆等地,煤炭资源遍布94个县(市区)。

山西煤炭品种齐全,有9大煤炭品种,分别是气煤、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贫煤、长焰煤、弱粘结煤、褐煤。山西煤炭具有“三低两高一强”的特点,即低硫、低灰、低磷、高发热量、高挥发分、粘结性强。

大同煤田弱粘结煤以硫分和灰分低、发热量高而饮誉中外;河东煤田离石、柳林、乡宁矿区的低硫、低灰主焦煤被誉为煤中的“精粉”;沁水煤田晋城矿区的“兰花炭”更是名闻遐迩。

最新回答
风趣的玫瑰
英勇的小兔子
2025-08-20 20:52:04

山西省煤炭保有储量为2600多亿吨,2006年全省煤炭产量为5.8亿吨,按每年消耗煤炭储量12亿吨左右计算,不包括现在新发现的煤炭储量,可供应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200年以上。

拓展资料:

(1)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2)碳、氢、氧是煤炭有机质的主体,占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煤炭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SO2,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3)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山西煤炭资源的地位一直排在全国的首位,煤炭是山西省最大的优势矿产资源。山西煤炭资源分布从北至南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西、河东六大煤田及浑源、五台等煤产地,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6%,截止1999年底,煤炭总资源储量2681.62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702.87万吨,占26.21%;基础储量为1167.63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43.54%;

(4)其余1513.99亿吨均属可研程度低的资源量(包括原表外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56.46%;山西另一优势矿种铝土矿,总资源储量为9.89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0.99亿吨;基础储量为1.07亿吨,资源量8.82亿吨,三者占铝土矿总资源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0.03%、10.84%、89.16%;铁矿总资源储量为38.97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4.81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12.35%;基础储量5.49亿吨,占14.08%;资源量为33.48亿吨,占铁矿总资源储量的85.92%。

犹豫的高山
玩命的铅笔
2025-08-20 20:52:04
山西省原来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后来地壳运动,植被被埋压到地下,经过漫长的演变后形成了现在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的形成原因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又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挤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还有一些煤层相对比较薄,而且面积也不大,所以没有开采价值,有关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说法。

 煤炭是这样形成的吗?有些论述是否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一座大的煤矿,煤层很厚,煤质很优,但总的来说它的面积并不算很大。如果是千百万年植物的枝叶和根茎自然堆积而成的,它的面积应当是很大的。因为在远古时期地球上到处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应当到处有储存煤炭的痕迹;煤层也不一定很厚,因为植物的枝叶、根茎腐烂变成腐植质,又会被植物吸收,如此反复,最终被埋入地下时也不会那么集中,土层与煤层的界限也不会划分得那么清楚。

 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和依据,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在地表常温、常压下,由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转变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

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用而转变成褐煤;当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烟煤至无烟煤。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生物遗体在沼泽中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腐泥的过程。腐泥是一种富含水和沥青质的淤泥状物质。冰川过程可能有助于成煤植物遗体汇集和保存。

无私的台灯
独特的滑板
2025-08-20 20:52:04
在地质历史上,沼泽森林覆盖了大片土地,包括菌类、蕨类、乔木等植物。但在不同时代,海平面常有变化……当水面升高时,植物因被淹而死亡.如果这些死亡的植物被沉积物覆盖而不透氧气,植物就不会完全分解,而是在地下形成有机地层.随着海平面的升降,会产生多层有机地层. 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在温度增高、压力变大的还原环境中,这一有机层最后会转变为煤层。因埋深和埋葬时间的差异,形成的煤也不尽相同。

完美的冬瓜
秀丽的冬瓜
2025-08-20 20:52:04

由于地质原因,山西位于太行山区,这里曾经是一大片森林。地壳运动后,后地壳运动后被埋在山底转化成了煤炭。山西是一个煤炭大省。国家将山西定位为煤炭基地,因为山西在煤炭方面的比较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煤的种类全。使山西在历史上形成了以资源为主的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农业经济时代,第一产业更为重要。在工业经济时代,第二产业更为重要。在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上升。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条件决定的。山西历届省级政府都在调整经济结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山西将继续做好煤炭这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山西只有根据社会进步的要求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才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

石油是地质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一种黏稠的深棕色液体,被称为“工业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的成油机理包括两种理论:生物沉积换油理论和石油化学换油理论。前者被广泛接受。人们认为石油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生物的长期进化形成的。属于生物沉积换油,不能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中的碳生成的,与生物学无关,是可再生的。石油主要用作燃料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的原料,如溶液、肥料、杀虫剂和塑料。

事实上,石油是不可再生的原材料。世界海洋面积为3.6亿平方公里,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大陆架和大陆坡面积约为55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大陆沉积盆地的总面积。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在海底。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重心将逐渐从陆地转移到海洋。

重要的月饼
羞涩的银耳汤
2025-08-20 20:52:04

(一)煤层气地质特征

1.含煤地层及煤层

沁水盆地含煤地层主要是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本溪组和下石盒子组均只含薄煤层或煤线,无煤层气评价意义。

(1)太原组

该组以K1砂岩为底,K7砂岩之底为其上界,总体上呈北厚南薄的特点。含煤4~14层,由下至上计有16号、15号、13号、12号、11号、10号、9号、8号、7号及6号煤层。下部15号煤厚度大,横向稳定,是区内的最主要的煤层之一。全组煤层厚0.4~19.4m,平均6.36m。在北部榆次~老1井一带厚度小,仅2m左右,具东西两侧厚度增厚达10m以上。富煤带位于阳泉~榆社一带,西北部文水、交城煤层较厚,超过18m,在南部仅西南的沁水一带较厚达8m,向东、向北减薄为2~4m。整个盆地太原组的贫煤区位于太谷、沁源、古县、安泽、长子等地区,这些地区煤层厚度小于2m。

(2)山西组

以K7灰岩与太原组分界,上界为K8砂岩之底。厚度变化趋势为北厚南薄。含煤2~7层,由下至上有5号、4号、3号、2号及1号煤层,3号为主煤层。本组煤层总厚0.25~11.51m,平均4.94m,榆次~沁源~安泽~沁水向斜轴部煤层厚度小,一般在2m以内,其两侧及西南部增厚达6~8m。富煤带位于左权~榆次~武乡一带,厚度10m左右,文水亦是一聚煤中心,厚度11.15m,长治~阳城一线为南部富煤中心,特别是潘2井、晋试1井煤层较厚,在6m左右(图6-4)。

2.煤岩煤质特征

(1)宏观煤岩类型

沁水盆地各种煤层均由腐植煤构成,其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镜煤和丝炭较少。煤岩组成上,光亮成分相对富集,多以条带状、线理状密集分布,具贝壳状或阶梯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暗淡成分含量相对低,且以宽条带或透镜状分布,阶梯状或参差状断口,致密均一。

依据各煤岩成分在煤层剖面上的自然组合及平均光泽强度,沁水盆地的宏观煤岩类型划分为四类:光亮型、半亮型、半暗型和暗淡型,其中山西组煤岩类型以半亮煤和半暗煤为主,太原组煤层以半亮和光亮型为主。在横向上山西组和太原组主要煤层由北向南光亮型、半光亮型煤含量增高,半暗淡型煤含量逐渐降低。

图6-4 沁水盆地太原组煤层厚度分布图

(2)显微煤岩组分

沁水盆地山西组镜质组含量在45%~70%之间,惰质组含量20%~36%;太原组镜质组含量在65%~80%之间,惰质组含量16%~30%。太原组镜质组含量高于山西组,而惰质组含量低于山西组。

显微煤岩特征在剖面上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顶部主采煤层(3号煤)到底部主采煤层(15号煤),镜质组含量逐渐增加,惰质组逐渐减少,矿物质趋向于增多,镜质组反射率明显变大,其差别有时可达一个煤级。显微煤岩特征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本区的沉积环境的渐变历史及煤演化的基本趋势。

本区煤中镜质体主要由均质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组成,结构镜质体较少见,另外还有团块镜质体和胶质镜质体等。

山西组煤层挥发分在7.03%~38.92%之间(个别地区较高),平均为17.23%;太原组各主要煤层的挥发分一般在8.98%~21.39%之间,平均值为14.36%。显然山西组煤比太原组挥发分高。

太原组煤的灰分在4.8%~25.49%,平均为13.26%,而以霍县、沁源等地最高,西山煤田15#煤最低。山西组煤的灰分一般在2.6%~24.15%,平均11.11%,略低于太原组,灰分总的变化趋势是西高东低。

(3)煤级

沁水盆地的煤种比较齐全,从气煤到无烟煤都有,但以变质烟煤和无烟煤为主,是华北石炭—二叠系高变质煤的重要地区,无烟煤储量最多,分布面积最大。

山西组的煤级以贫煤、瘦煤和无烟煤为主,其次还有焦煤、肥煤和气煤;盆地中部主要为贫煤和无烟煤,周围被瘦煤包围,而盆地南部基本上为无烟煤,盆地西部主要为气煤和焦煤。太原组的煤级分布基本上同山西组,但气煤比山西组分布面积小。

从整个盆地煤种平面分布来看,西部以焦煤和气煤为主,东部以瘦煤和贫煤为主,北部以瘦煤、贫煤和无烟煤为主,而南部基本上为无烟煤。

3.含气性特征

沁水盆地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层的含气量总体变化特征是,从盆地周边向盆地内部含气量逐渐增高(见附图),由盆地边缘的6 m3/t左右逐渐增高到盆地轴部26~30 m3/t,反映高煤级背景下,含气量随上覆有效地层厚度增加而提高(图6-5、图6-6、图6-7)。煤变质程度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也很明显,煤级越高含气量越高,如屯留井田、寿阳矿区韩庄井田和阳城矿区,前两个地区分别为瘦煤(R max1.73%)和贫煤(Romax1.8%~2.4%),阳城矿区为无烟煤(Romax4.1%),在煤层上覆有效地层厚度相同,均为500m的条件下,最高含气量前两个地区为16.5~17m3/t,阳城矿区为38m3/t。

(二)成藏条件

1.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热演化程度高,生气量大,含气量高

煤层总厚度大多在5m以上,区内煤层气勘探主要目的层石炭—二叠系山西组3号和太原组9号煤厚度稳定,在盆地内分布广。沁水盆地煤的变质程度普遍较高,R0值一般在1.5%~4.5%之间,煤阶主要为无烟煤Ⅲ号、贫煤和瘦煤。据热模拟实验结果,煤由褐煤热演化至瘦煤阶段时,产气量已经达到14m3/t,至无烟煤Ⅲ号时,产气率已达280m3/t,已远远超出煤层自身的吸附能力。

图6-5 寿阳矿区韩庄井田上覆有效厚度与含气量关系图

图6-6 潞安矿区屯留井田山西组3号煤上覆有效厚度与含气量关系图

图6-7 晋城潘庄井田煤层上覆有效厚度与含气量关系图

2.煤储层割理发育,构造线交汇部位裂隙发育,煤层气产出条件有利

盆地内煤层普遍发育两组割理,3号煤面割理走向在N15°~66°E之间,端割理走向N5°~84°W之间;15号煤面割理走向在N20°~30°E之间,端割理走向N3b~88b W之间;割理密度:3号煤介于173~604条/m之间,区域分布规律是由北往南割理变发育;15号煤介于530~580条/m之间,盆地范围内割理密集,分布较均匀。

煤层渗透性还与构造裂隙发育程度有关,在盆地范围内发育三组构造线,即北北东向、近南北和北东东向,它们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构造运动。在不同期次构造线的交汇部位,形成了裂缝发育带,大大改善了煤储层的渗透性。

在煤层割理和构造裂隙发育区,煤层渗透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形成高渗区,有利于煤层气产出。在盆地南部潘庄井田,煤层试井渗透率为1.53mD,局部地区高达3~5mD。

3.煤层上覆有效厚度较大,水动力条件好,煤层气保存条件有利

由于燕山和喜山期的构造运动未使区内发生强烈构造变形,风化剥蚀作用并不强烈,在盆地周边和盆地中心仍保留了较厚的煤层上覆有效厚度,特别是樊庄区块,3号煤直接泥岩盖层厚度达50余米,因此现今的含气量仍然较高。

根据钻孔抽水试验数据,沁水煤田不同层段水文地质情况存在较大差别。由各主要含水层计算的静水压力梯度看出:煤系含水层静水压力梯度为0.21~0.62MPa/hm,平均为0.35~0.48MPa/hm;上石盒子组含水层静水压力梯度平均为0.62MPa/hm,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的静水压力梯度平均为0.82MPa/hm。这些不同的数据表明,盆地各含水层之间没有形成明显的水力联系,煤系为一个近似独立封闭的水文系统,对煤层气的保存有利(表6-8)。

表6-8 沁水盆地含水层压力统计表(张培河,2002)

烂漫的曲奇
愤怒的航空
2025-08-20 20:52:04
1山西的煤炭资源分布特点首先是储量非常丰富,然后是煤质优良,煤炭种类齐全,分布的范围广,山西省全省40%的土地都有煤田。中国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有3个在山西,分别是晋北基地(以大同矿区和平朔矿区为主,煤质为弱黏煤,气煤,不黏煤,焦煤,长焰煤)煤层稳定,煤炭燃烧稳定,发热量高,是优质的动力煤。晋东基地(以阳泉和晋城为主,另包括潞安,阳城,孟县等)主要出产无烟煤,煤质优良,热量高,硬度大,低灰,低硫,低磷。晋中基地(包括乡宁,古交等矿区)是我国主要的炼焦煤产区。要运往上海和北海,一般先用火车从大同运往秦皇岛,从神木运往黄骅港等港口,再用轮船运输下来。

2将煤炭转换为电能,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保护环境,可以快捷方便地把能源输送到北京。

3在黄河中游的治理中,的确是这样,在山西省内的治理,主要有,植树造林,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对煤矿的矿区要进行绿化,修筑梯田,打坝淤地,退耕还林,对一些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4利的方面是有效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把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并带动了与煤炭相关的产业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弊端,煤矿的开采,使得地表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加速土地退化,大量的煤炭被用作燃料,使得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洗煤等用水量大,且随意排放,污染水源等

心灵美的小土豆
酷酷的花瓣
2025-08-20 20:52:04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2)利用海运条件运进煤炭资源,运费低 (3)电力工业 建材工业 充分利用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4)缺陷:能源消费结构单一能源供求配置不平衡。解决措施:大力发展水电、核电等新能源,实现能源消费多元化进行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从开采条件、交通、市场等方面考虑。 (2)火电站需要大量煤炭,建在港口附近,运输条件好且运费低。 (3)该产业链实现了工业生产中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其他能源消费所占比重小,同时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不均,反映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