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北汽新能源EC52019款最低多少钱可以落地

笑点低的过客
调皮的秋天
2023-01-31 05:52:12

北汽新能源EC52019款最低多少钱可以落地?北汽新能源EC5裸车价

最佳答案
轻松的含羞草
爱笑的月亮
2025-08-21 05:51:09

小型SUV凭借着其娇小的车身,既很省油又很灵活,很适合代步。买车时自然要对中意的车型有基本的了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类车型中的一员——北汽新能源EC52019款新尚版,然后再为大家算一算它的落地价。

功能配置方面,北汽新能源EC5配备了胎压显示、主/副驾安全气囊。此外,这款车还配备了无钥匙启动系统、倒车影像、车内PM2.5过滤装置。

价格方面,我们以北汽新能源EC52019款新尚版为例,其官方指导价为109900元,据了解目前许昌市没有什么优惠;如果选择以全款方式来购买的话,商业保险5405元,上牌费500元,车船使用税0元,交强险950元,最终的落地价是116755元。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最新回答
友好的咖啡豆
炙热的宝马
2025-08-21 05:51:09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相关负责人粗略计算,从2014年开始,全国各地方有意投资及已经投资的新能源汽车规模超过了千亿元。2014年以来,包括河南、贵州、陕西、四川、云南等中西部省份投资兴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远远高于东部省份。

以下电动汽车资源网就2014年以来关于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整理如下(截至2016年2月23日不完全统计),供业内参考:

一、2016年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

1.御捷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无锡惠山 投资30亿(江苏)

2016年1月5日,总投资约30亿元的御捷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主要投资建设S1(两门两座电动轿跑汽车)、V1(五门五座电动汽车)、EX(纯电动SUV汽车)、VK(纯电动厢式物流车)四大平台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包和控制系统生产及集团总部、研发及营销中心。项目计划于今年5月份开工建设,于2017年6月正式投产,四大平台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新增工业产值超100亿元。

2. 新能源汽车项目有望落户白银区 计划投资7亿元(甘肃)

2016年1月5日,甘肃陇南汇海汽车制造销售有限公司就白银汇能元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入驻该区进行了对接洽谈。该公司所属白银汇能元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拟选址于白银银西产业园装备制造园区,占地300亩,计划分3期投资7亿元,建设年产10万台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预计一期占地50亩,投资2亿元,年产2万台;二期占地150亩,投资3亿元,年产5万台;三期占地100亩,投资2亿元,年产3万台。

3.武汉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将投资51亿(湖北)

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2015年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将投资51亿元在汉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该项目拟于今年开工建设,2017年正式投产,zui终将形成1万辆新能源客车、3万辆新能源轻型车以及1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产能,实现千亿元产业规模。

4.庐江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项目投资30亿(安徽)

2016年1月28日下午,庐江县举行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和10亿AH动力电池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拟选址位于县经开区城西大道与环湖南路交口,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项目达产后,实现年产值不低于120亿元人民币,上缴税收不低于30万元/亩。

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5万辆纯电动汽车和5亿10亿AH动力锂电池(含聚合物固态锂电池)生产线亿AH动力锂电池(含聚合物固态锂电池)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一期工程计划于2016年6月底开工建设,2017年12月份竣工,2018年7月份投产,投产18个月内达产。

5.新能源高速乘用车项目落户广平 投资20亿(河北)

2016年2月,总投资20亿元的新能源高速乘用车项目落户广平,年产20万辆新能源高速乘用车,年产值200亿元,利税30亿元,可解决就业2000人,带动发展相关配套企业50余家。

6.申沃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项目入驻山西孝义投资50亿(山西)

2016年1月16日,山西孝义市与山西华夏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合作项目——投资50亿元的新能源客车联合研制生产基地项目在太原正式签约,入驻孝义高新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在五年内生产规模达到5000辆的产能,预计年产值可达70亿。

二、2015年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

7.合肥德电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合肥市新站区投资100亿(安徽)

2015年2月28日,总投资100亿元的合肥德电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合肥市新站区。合肥德电新能源汽车项目预计在2015年三季度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三季度一期建成投产。预计项目一期达产后可年产15万辆新能源汽车,年产值超百亿元。二期将建设轻量化底盘和开放性零部件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链。

8. 五龙电动车在杭州建新能源客车项目 投资51亿(浙江)

2014年6月8日第十六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三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上,签约的纯电动新能源客车项目,由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项目所在地为杭州市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总投资51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25亿元,计划2015年建成后,实现2万辆纯电动中巴车、纯电动轻中型商务车的生产能力。

9. 高端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项目落户炎陵投资20亿(湖北)

2015年4月17日,高端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项目签约仪式在炎陵县举行。高端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项目选址在炎陵县九龙经开区西园区,由香港佳盈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兴建。

该项目总投资为20亿元,占地500亩,主要生产纯电动汽车、中巴车、校车,以及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配套汽车零部件。全部建成投产后,3-5年内可达到生产整车20万辆的规模,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400亿元,上缴税收20亿元,并力争在A股上市,可吸纳1000余人就业。

10. 17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南京溧水 投资超过30亿(江苏)

2015年4月17日,南京2015新能源汽车论坛暨溧水新能源汽车产业推介会在溧水区万驰国际赛车场举行。会上,有17个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落户溧水,总投资超过30亿元。设计研发类项目3个、科技类项目5个、产业类项目9个。比亚迪二期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形成年产1万辆纯电动轻卡生产能力,为全国产能zui大的纯电动轻卡生产线亿元的中欧威能新能源电池项目、投资2亿元的普斯迪尔充换电设备及电池包项目、投资2.1亿元的越博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项目、投资2亿元的东宇汽车线束和电子器件项目都填补了南京的产业空白。

11. 北汽新能源汽车落户常州 投资100亿(江苏)

2015年4月18日,总投资100亿元的北汽新能源常州高端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武进国家高新区。常州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5亿元,将年产5万台新能源汽车。一期项目将利用常州英田汽车工厂及新增的153亩扩建厂房进行生产,力争diyi台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于2015年9月底下线亩新建整车工厂,计划投资85亿元,达产后可年产新能源汽车15万台。项目三期将进行局部改造,改造提升后总产能将提升至每年30万台。

12. 北汽两大新项目再落常州投资50亿(江苏)

2015年12月28日,常州市与北汽集团在行政中心就北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北汽集团常州产业基地两个项目进行签约。北汽集团常州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规划年产30万辆整车及配套零部件、物流项目。其中一期将年产15万辆SUV、MPV和轻型客车,二期重点生产新能源汽车,打造有利于常州市汽车产业升级的良好生态链。

13.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3项目落户章贡区 投资60亿(江西)

2015年8月23日,赣州市章贡区与北京东誉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优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总投资60亿元的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章贡经开区水西产业园产城融合、赣州新材料产业基地等3个项目成功落户章贡区。

据了解,北京东誉达集团有限公司将投资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和章贡经开区水西产业园产城融合配套项目。其中,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以新能源汽车整车、专用汽车、改装车、乘用车整车生产以及上下游相关产业、新能源汽车研发为主,项目将分五年建设完成。

14.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河北南宫 投资30亿(河北)

2015年8月,由法国kgm公司与河北龙一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落户南宫市经济开发区。

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项目将采用法国zui先进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打造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产品。项目投产达效后,年可生产电动汽车4万余辆,实现产值65亿元。

15. 天津高新区开建全球zui领先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基地 (天津)

2015年9月7日,中国恒天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于日前落户高新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据介绍,中国恒天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将在高新区投资设立新能源汽车总部,将北京恒天集团收购的国外高端产业项目及未来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落户高新区,包括:新能源汽车全国销售中心及运营中心;世界领先水平的电源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的设计与研发中心;新能源汽车研发试验中心、中欧新能源汽车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心、远程******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化基地,包括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和智能系统等;新能源物流车等专用车组装生产基地。项目一期选址在高新区渤龙湖科技园,占地265亩,计划于2015年内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

16.成都首个新能源汽车整车基地落户金堂 投资30亿(四川)

2015年10月23日,成都市首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制造项目——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正式落户金堂县。这个投资30亿元,占地300亩,建设年产整车10万台、销售收入3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加快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部件和相关配套项目聚集。

该基地11月将开建,2016年可以投产,主要是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售价30万—50万元,预计2017年上半年diyi台整车可下线. 河南许昌兴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投资100亿(河南)

2015年10月28日上午,许昌市政府与河南森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共同打造许昌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总投资为100亿元。

据了解,拟建的许昌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用地3000亩,分为两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20万辆纯电动汽车及50万套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300亿~500亿元,形成以电动汽车整车为主导的产值达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18. 中德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安徽省城 投资200亿(安徽)

2015年10月30日,总投资200亿元的“年产20亿安时固态动力锂电池生产中心及中德新能源汽车设计、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户安徽合肥高新区。

中德新能源汽车设计研究院项目,由安徽博澳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德国克拉尼设计研究院,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为战略定位进行全方位合作,根据我国自主研发的500安时单体大容量、固态聚合物、动力锂电池生产工艺技术及ABMS电源管理技术,结合欧美工业设计领域zui新的新能源汽车设计理念,建立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厂。

19. 众泰集团投资璧山高新区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投资100亿(重庆)

众泰控股集团于2015年6月24日与璧山签订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主要生产新款SUV、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000亩,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整车规模达到20万辆,实现年产值200亿元,税收30亿元。同时,众泰汽车投资项目还将带动100余家配套厂商落户璧山,配套企业预计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税收20亿元。该项目预计于2017年底建成投产。

20. 越博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落户浦口经济开发区 投资10亿(南京)

2015年12月1日上午,越博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浦口经济开发区举行。项目一期占地规模96亩,投资10亿元,将主要用于研发、生产及销售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越博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期包括三个平台,分别是城市客车混合动力总成、城市客车纯电动动力总成和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21.合肥中航新能源汽车落户赣州经开区 投资约60亿(江西)

2015年12月2日,合肥中航新能源汽车赣州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赣州经开区举行。合肥中航新能源汽车赣州产业基地项目由合肥中航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60亿元,规划工业用地约1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400万元/亩。项目整体达产后,年产值将不低于240亿元,年上缴税收不低于30万元/亩。

该项目主要建设年产20万辆纯电动汽车(应具备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 20亿AH动力锂电池(含聚合物固态锂电池)的生产厂房、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等。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将建成年产10万辆纯电动车及配套项目;二期工程将建成年产10万辆纯电动车及配套项目。

22. 新能源客车基地投产武汉 投资51亿(湖北)

2015年国内纯电动车客车巨头——南京金龙新能源客车基地花落武汉“车都”。2016年底,年产能1万台商用纯电动客车生产基地将先期投产。南京金龙新能源客车基地位于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总投资51亿元,占地800亩,其中一期项目用地300亩。项目投资商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宏生介绍,除南京基地外,公司通过与武汉理工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将在武汉建设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项目计划在2015年内动工,商用纯电动大客车生产基地预计在2016年底正式投产,一期年产能约5000至1万台。

23. 曹妃甸振鹏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 投资约150亿(河北)

2015年12月12日,曹妃甸振鹏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在曹妃甸工业区新兴产业园区举行。曹妃甸振鹏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是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一体的现代化汽车产业园区,项目规划占地4000亩,总投资约150亿元人民币,将引进德国zui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技术。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电动车动力总成18万台套、年产4亿安时锂子动力电池,还可生产汽车座椅、电动轿车、电动公交(大巴)及城市出租车等,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4. 望江将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投资12亿(安徽)

总投资12亿元的安达尔新能源汽车项目于2015年落户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由河北跃迪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主要产品是安达尔牌新能源客车,规格为6-12米的纯电动、气电混合型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城市公交车。安达尔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已于2015年底基本建成,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2万辆新能源汽车,预计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同时,望江经济开发区正积极推进安达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计划到2020年,建成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汽车零部件为支撑的产值超百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25.力帆股份投建河南新能源电动车项目 投资额约22亿(河南)

2014年4月1日,力帆控股与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政府签署《力帆电动车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书》。力帆电动车项目总投资额约22亿元,该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为力帆电动车项目生产厂房、办公及辅助用房,项目计划生产LF520、LF520i、LF320、LF330新能源电动车,其中一期预计投资总额为3亿元,预计产能为1万辆/年,预计总产值为5亿元;二期项目预计投资总额19亿元,产能预计为10万辆/年,总产值为50亿元。

26. 内蒙古包头市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 一期拟投资50亿 二期拟投资100亿 (内蒙古)

2014年4月4日,记者在包头市发改委获悉,2014年包头市将在包头装备制造园区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包头市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拟投资50亿元,计划2014年利用现有车间,建设年产1800辆新能源客车组装生产线亿元,在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占地500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

27. 新能源电动车项目落户邢台威县 投资3.2亿(河北)

2014年6月,由浙江尤里卡机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50万台新能源电动车专用差速电机和5万辆系列电动车项目正式落户威县。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50万台新能源电动车专用差速电机和5万辆系列电动车,年可实现产值约6.6亿元,年上缴税金约2000万元,带动2000人就业。建设企业将成为一家集差速电机、控制器、后轿、轮毂、内饰、整装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电动车生产企业。

28. 新能源汽车项目入驻郴州 投资20亿(湖南)

2014年8月6日,广东珠海市茂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与郴州经济开发区正式签署协议,在郴州经开区兴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珠海市茂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计划在郴州经开区建设茂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项目,总用地规模1050亩,计划总投资为20亿元,可年产各类新能源汽车50000辆。项目分三期建设,预计2018年全面达产。2014年项目启动一期建设,2015年底一期项目可建成投入生产运营,这个项目将填补郴州市汽车制造业的空白。

29.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落户南宫 投资10亿(河北)

2014年9月,总投资10亿元CSG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落户南宫。该项目由中瑞德科(北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和二期计划投资5亿元,建成后,年可产微型电动汽车15万辆,产值30亿元。三期工程投资5亿元,增上微型电动汽车生产线万辆微型电动汽车。同时根据市场情况,与三期工程同步计划追加投资10亿元,上防暴SUV生产线条,生产康巴特牌防暴SUV装甲车。建成后,可年产防暴SUV装甲车1.5万辆。

30. 瑞华30亿新能源项目落户长兴 投资30亿(浙江)

2014年10月29日,浙江长兴县首批10辆纯电动大巴正式投入当地公交运营。该批纯电动大巴由瑞华集团制造,满电状态下续航里程可达250km。瑞华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采用电池+电容耦合方式的技术路线,旗下电动大巴产品在上海已推广超过500辆,续航达250km,运行情况良好。瑞华集团2014年在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立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建成后形成年产13000台(套)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及电控、电池、电容、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年产3000台纯电动汽车车身底盘的生产能力。

31. 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落户天津 一期投资5亿 二期投资3亿(天津)

2014年10月29日,位于海滨街辖区内的天津泓锋泰汽车改装有限公司与北京东方财星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组建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根据京津两企业签署的协议,新成立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厂一期项目将于2015年启动,计划投资5亿元,可实现年产各类电动汽车3000辆。二期投资3亿元,实现年产各类电动汽车15000辆。

32.科德丰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荆州 投资15亿(湖北)

2014年11月5日上午,荆州市举行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园项目签约会,荆州区政府与江苏科德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就新能源汽车项目合作事宜签约。科德丰新能源汽车项目选址在荆州区临港工业园,将建设汽车电池及零部件配套,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发基地、整车装配线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电动车3000辆、电池1亿安时,年总产值将达到56亿元,年税收超过1亿元。

33. 河北定州建全国zui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投资20亿(河北)

2014年12月,定州市与具有新能源汽车顶尖技术的北京智行鸿远汽车有限公司签约,针对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分散、产能不足等情况,合力打造集研发、实验、生产、销售和检测于一体的全国zui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2000亩,主要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实验和销售基地。一期工程总投资8.5亿元,建设厂房3.5万平方米,年产各种新能源电动商务车及关键零部件2万台(套)。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56.7亿元,年利税2.6亿元,可提供500人的就业岗位。

34. 比亚迪新能源车项目落户青岛 投资30亿(山东)

2014年11月比亚迪新能源山东总部、出口基地和电动车及储能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签约落户青岛城阳区。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比亚迪汽车新能源项目位于棘洪滩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内,规划占地1000亩,根据规划分三期建设完成,整个项目预计2017年全部建成。项目主 要生产纯电动轿车、中巴、小巴、物流车等产品,以及从事车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这意味着新能源电动汽车将实现岛城本地化生产。

项目正式投产后,预计diyi阶段年产1000辆大巴车,主要用于公交车辆,第二阶段达到年产能3000辆,第三阶段达到年产能5000辆。达到5000辆规模的线. 邢台县签约红星新能源汽车基地项目 投资30亿(河北)

2014年12月23日上午,邢台县政府与中科动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举行汽车基地项目签约仪式。此次签约的红星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项目是邢台县谋划建设的红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3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15亿元,占地500亩,引进中科动力C3、C5等成熟车型,形成年产15万辆整车产能;二期投资15亿元,占地500亩,实施新车型开发,建设汽车研究院,新建两条汽车和电动车总装生产线,扩建四大工艺产能,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总产能。红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规划占地2000亩,园内除红星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项目外,还将投资20亿元建设汽车配套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汽车制造四大工艺生产线及研发中心、销售中心为一体的新型汽车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260亿元、税收10亿元。

36. 吉利首个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落户南充 投资70亿(四川)

2014年12月31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投资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该项目成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国内布局建设的首个新能源商用车项目,也是国内产品谱系zui广的新能源商用车项目。

此项目选址在南充市嘉陵区,总投资70亿元,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一期建设周期24个月,总占地1000亩。改造建设内容包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和发动机加工、电控等主要生产工艺,以及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和试车场等配套设施,打造年产新能源商用车10万台和燃气发动机5万台的生产基地

清秀的画笔
眼睛大的向日葵
2025-08-21 05:51:09
提到新能源汽车,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在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购一辆新能源汽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既节能减排还能减少用车成本,所以很多车企为了抢占市场,都在争先恐后的大力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那么,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产能如何呢?这样的行为是否会让新能源在汽车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呢?

第一,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是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几年,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补贴非常可观,新能源汽车也的确出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这些消费行为都促使了车企大力生产新能源汽车。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现退坡现象,很多消费者享受不到优惠,购车成本也就明显增加,购买能力相应的也减弱了很多,所以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销量也就没前几年那么可观,工厂自然也会出现了很多的库存。

第二,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存在很多限制,毕竟很多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充电桩等设备都建设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后服务都跟不上,所以导致这些区域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能力不足。很多车企为了打开这些区域的市场,做了很多努力,花费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会导致产能过剩。

第三,虽然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因为一些政策的变动,甚至是一些硬件措施的不完善,导致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厂家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但是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跟很多国外的品牌都有很好的合作,不仅仅面向国内销售,更重要的走向世界,同时还有共享汽车、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出租车等项目的带动,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会有一个很好的解决。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会受到文中提及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将中国市场看作其全球。出现产能过剩的现来和前景依旧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优胜略汰,对于一些自身条件过硬、实力较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它们的未来依旧是具有优势的。

寒冷的鸡
甜美的百褶裙
2025-08-21 05:51:09

新能源汽车销售网点如下:

1、北汽新能源4S店4S店

主营品牌:北汽新能源。

电话:400-000-0000 24小时售全国。

地址:房山区阎村镇阎村桥东京周路南侧。

2、吉利新能源4S店4S店

主营品牌:吉利新能源。

电话:400-000-0000 24小时售全国。

地址:朝阳区金盏乡东苇路金港汽车公园C区10号1001。

3、腾势汽车4S店4S店

主营品牌:腾势。

电话:400-000-0000 24小时售全国。

地址:大兴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北路26号。

4、广汽新能源4S店4S店

主营品牌:广汽新能源。

电话:400-000-0000 24小时售全国。

地址:朝阳区利泽东二路二号。

5、江淮新能源4S店4S店

主营品牌:江淮新能源。

电话:400-000-0000 24小时售全国。

地址:朝阳区建国路52号(四惠东地铁站正南)。

爱撒娇的火龙果
整齐的钢笔
2025-08-21 05:51:09

国产车之首,这个答案应该是没有争议的,然而我发现下面竟然没有人答对。这家车企堪称 汽车 界的华为,市值超过5000亿,超过了现代、本田、通用、宝马等知名国际品牌,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和大众。这家车企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掀起了一场 汽车 产业革命,让各大国际车企瑟瑟发抖。它的名字听起来很low,很多人对这个品牌都不屑一顾。提它的名字就跟骂街似的。说到这,应该猜到了吧?

以前和大家聊国产车品牌,我很简单的分成了一二三线。一线品牌包括 吉利、长城、奇瑞、比亚迪、红旗 ,这些都是我认为未来会有不错发展的。二线则以老牌国企为主, 上汽、一汽、长安、广汽、东风、江淮 等等,基本上都能达到合资车的水平,生存下去不成问题。三线则是其他品牌,或许也有珠玉蒙尘,但是恕我水平有限,不能面面俱到。

另外我知道红旗是一汽的,但还是把这个品牌单拿出来了,因为红旗的品牌价值和奔腾、森雅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不过这样分很多人都不服气,按照销量来看,吉利、长城和长安应该是一线,他们应该是国产车销量的前三。比亚迪、奇瑞还是略逊一筹,比销量的话,红旗可能都上不去场。其实一人一个想法,不同标准的分法也不同。如果是按照未来发展潜力和现在的企业底蕴和技术积累来看的话,应该是 一超多强 。

先从三线说起:北汽、东南、众泰、猎豹……

不是说国产三线品牌里就一定没有好车,这未必。但这些车企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过硬的研发能力 。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们都还在用三菱的发动机。说是造车,不如说是“攒”车。东拼西凑弄出来的东西,核心都不是自己的。

当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全世界分工合作,这样并不能说是错的,但是从侧面可以看出企业的技术储备不足,处处受制于人,未来难有太好的发展。

像是一些造车新势力,包括 小鹏、威马、蔚来、理想 ,因为没有自己的三电技术,电池还需要在外面买,所以我觉得大多可以归为三线。这其中蔚来的市值几乎都要超过比亚迪了,不过我依然不太看好。纯电车是未来的趋势不假,但是存在很大变数,一旦电池技术出现突破,到时候慢一步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二线底:北汽、东风

这里只说乘用车, 东风 在其他领域倒是颇有建树,但是乘用车领域,什么东风风神,东风启辰,东风风行,一个个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而且也还在是用着三菱发动机。其实和三线并没有明显差距,只是家大业大而已。

北汽 则有点扶不起的意思。为了扶植北汽新能源,插混车在北京都不能享受新能源的政策。然而结果显而易见,北汽全系没有一个热卖的品牌,发动机甚至还买哈弗的,BJ40用的和H9都是同款发动机,几乎全靠合资那边输血。

二线中:一汽、江淮

江淮 虽然市场表现不太好,其实人家底子还是有的。尤其是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反应迅速,已经算是走到了很多车企的前面。工业底子还是非常不错的,否则蔚来也不会选择江淮来代工。但是比起一线品牌,产品力的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而且品牌力实在是惨不忍睹。很多未来车主都把蔚来后面的江淮扣掉。在沈阳,干白事一条龙,扎白花的灵车十个有八个江淮……

一汽: 把红旗拿出去不算,旗下就只剩下森雅、奔腾,森雅应该算合资品牌了吧?毕竟是一汽和大发合作的。不管算什么吧,销量和市场表现都不算好,如果单拿出来的话,也就是个随时可以放弃的三线品牌。奔腾能好一些,感觉一汽是下了功夫的。感觉战略布局学的是大众和奥迪,红旗作为高端品牌,往豪华车的方向走,像奥迪一样,而奔腾则是比较亲民一些,像是大众一样。虽然销量表现一般,但是产品力还是不弱的,发动机热效率接近40%,完全达到了合资车水平。像是奔腾T99,和红旗一样都是终身保。

二线顶:上汽、广汽、长安

上汽 旗下的品牌主要有: 大通、荣威、名爵 , 五菱 和 宝骏 我觉得算合资,毕竟人家叫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五菱宝骏。

大通 人家主要玩轻客、微面、皮卡,甚至是校车和房车,本来算是商用车领域,但是人家也生产SUV和MPV,其实产品也都还行,尤其是MPV车型。不过营销方面不到位,而且感觉企业重点还是在商用车领域,并没有在乘用车领域发力。

名爵和荣威 一起说吧,都脱胎于英国罗孚 汽车 ,Rover这个名字熟悉吧?再加上一个词,Land Rover,这次认识了吧?本来挺牛的,后来经营不善破产了,当时南京 汽车 和上海 汽车 。两家竞标收购,南汽花了5300万英镑拿下MG实体生产厂,上汽6700万英镑拿下购得Rover 75车型技术资料和生产权。不过rover商标使用权在宝马手里,宝马不放,上汽就只能改名荣威(roewe)。后来南汽和上汽打官司,争谁才是英伦血统,后来上面调节,两家这才合作,最终上汽收购了南汽50%以上的股份,两家从此就算一家了。

简单说这就是国外破产倒闭的车企,咱花大价钱买回来了,技术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其实实质帮助非常有限,感觉就是套了个外包装,似乎换一个外国的车标车就能卖得好一点。这也是上汽给我的感觉,营销不错,可是车呢,不能说不好,但是也没有出类拔萃。和通用合作研发的发动机热效率在37.5%,可以说是主流水平,还算不错。像是名爵的运动风格还是继承下来了,外观设计也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不过初期用干式双离合把口碑给干崩了,现在也只能屈居二线。

广汽: 广汽的自主品牌传祺和埃安(原来的广汽新能源)在销量上比上期还有差距,不过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则是一流的,甚至堪比一线。矩浪动力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2.1%,是目前国产车的巅峰水平,超过了丰田、本田、大众等一线合资品牌。说本田没发动机送车,咱广汽的2.0T发动机不次于本田了,而且送的车更好。

另外,矩浪动力主打的7速湿式双离合也很拿得出手,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平顺性、使用寿命以及传动效率,都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今年好像还拿了个世界十佳变速箱。目前在燃油车领域,几乎已经没有短板了。

另外,广汽埃安的新能源车也很能打,自动驾驶技术据说已经达到了L4级别。哪怕是独立运营,人家这么多年造车的经验和底蕴还是有的,相比一些需要代工的造车新势力,优势明显。只是广汽在早期也是被菲亚特的双离合给坑了,传祺GS4一度杀到了月销排行第二的水平,结果因为双离合的问题口碑直线下滑。后来不得已换上了AT,可是口碑崩了,给人留下了故障率高的印象。现在产品力上来了,可是要重新树立品牌形象仍需时日。

说实话,我都想把广汽放在一线了。

长安 :说长安是二线,很多车友表示不服。过去我也是长安粉,也为蓝鲸平台感到振奋和自豪。从销量来说,长安是妥妥的一线品牌,一点毛病都没有。轿车有长安逸动,SUV有CS75,都是热销品牌。产品线也较为齐整,从CS15、35、55,到75、85、95,基本上没有漏网的。高端品牌UNIT,UNIK都有不错的市场表现,至少颜值很吸粉。低端品牌的欧尚也堪称物美价廉。

销量上是一线,技术上,在国内也算一线。之所以把长安放在二线,是因为虚标减配的问题。像是CS75Plus,实际表现其实是够用的,而且咱家用车你也不上赛道,动力差个几十匹,扭矩少个几十牛米无所谓。但是虚标参数我有点接受不了,这归根结底属于虚假宣传,关系到企业诚信的问题!

另外,懂车帝做过一期CS75plus和H6的对比拆解,CS75plus减配明显,后防撞梁跟纸糊的一样,起不到一点保护作用!

我之所以喷日系德系,不在于它出自哪里,而在于他们减配无良!在这个问题上我很难说服自己双标。

其实二线顶和一线已经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了,所以我觉得应该改为“一超多强”更合适一些。

一线品牌: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红旗

红旗:可能是中国第一个豪华 汽车 品牌

红旗自带豪华基因,而且明显能感觉到,人家就是奔着打造豪华品牌的方向去的,不要求走量。轿车都是B级起步,SUV也就只有一款紧凑级E-HS3,还是新能源。红旗的售价一点都不亲民,如果说产品本身的话,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发动机表现只能说一般,用料扎实,似乎并没有太看重轻量化设计,所以油耗略高。这也符合红旗的品牌定位,走高端,油耗不是重点。

我一直持这样一个观点:超过30万,你买的就不是车了,更多的是选择圈子和人设。红旗有这样的文化底蕴,也有这样的用户基础。开红旗,其实无须在意车如何,百公里加速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油耗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这都不是重点,在意这些你不用选红旗。30万也好,40万也好,你买的是一个人设,成熟稳重,事业有成,而且不忘本。

红旗有打造豪华品牌的文化底蕴,而且现在看来,路走的也没错。可能在硬件上并不是那么强,但是也不算差。而且现在红旗旗下所有车型都提供了首任车主不限里程不限年限的终身质保。

奇瑞:踏踏实实造车,品牌低端又如何?

奇瑞是国内第一家正向研发的车企,37.1%热效率的发动机一度领跑全国,直到今天仍不过时。旗下万里扬CVT,表现不输日系。虽然目前主要还是1.6T+双离合一套动力组合,但是对于家用车来讲,这套组合十分能打,也非常耐用。

日系三杰,2.0L+CVT的动力总成吃了多少年?大众靠EA211+DSG造了多少款车。据说奇瑞代号为F4J20的2.0T发动机已经点火成功了,有望在明年1月份实现量产,预计最有可能搭载在其旗下的高端品牌星途上。

奇瑞在国产车企里也算是命运多舛,不过也相当有志气,给人以脚踏实地的感觉。发动机保10年100万公里,不少车型都承诺发动机终身保。旗下的低端品牌捷途也都质保10年20万公里,而且没有首任车主的限制。在低价位车型中算是难能可贵了。

吉利:收购得到的技术和研发得到的技术有什么不同吗?

收购了沃尔沃之后的吉利发生了质变。之前我觉得吉利从福特手里买的沃尔沃,并没有拿到核心技术,而且沃尔沃除了安全性方面,三大件技术也没有特别出色。不过事实证明,两者的确激发出了化学反应。吉利并没有直接把沃尔沃的东西拿过来自己用,否则只会毁掉沃尔沃。李书福先让一批吉利的核心成员去了沃尔沃,然后又让沃尔沃的一部分核心成员来吉利,从设计理念到品质把控,这样吉利的企业文化也随之得到了一次提升。双方诞下的子品牌领克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前发动机是吉利的短板,那个1.8T动力差油耗高,好在吉利的装配工艺和NVH做的都不错,像是博越,也能在SUV领域有一席之地。不过现在部分车型用上了沃尔沃的发动机之后,最后一块短板也被补上。像是新推出的吉利星瑞,用的是和沃尔沃同款的2.0T发动机,售价只要12万左右。

另外,旗下子品牌领克和红旗一样,全系终身保。

长城 :靠 H6打天下,靠技术坐江山

早年的哈弗H6,表现并不能算出色,动力一般,油耗不低,好在皮实耐用。正好赶上国内SUV车型的走俏,H6凭借还不错的外观和比较稳定的质量,在风口上起飞。一款H6,连续十多年销量第一,哈弗为了保住SUV销量冠军的宝座,常常几十款车型同堂销售,要的就是消费者的这种从众效应。

过去长城销量好是因为定位准确,会营销,但是现在产品力也有了质的提升。历时5年,耗资200亿打造的柠檬平台已经让长城产生了质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仍旧在发酵中。柠檬平台包括438个基础模块、113个标准模块,具备覆盖A0、A、B、C、D级车型的延展性。传统的七速双离合表现已经几乎完美,而全球首款9速双离合也指日可待了。

除此之外,越野专用的坦克平台也值得期待,坦克300未卖先火,号称四驱三把锁,可玩性极高。高端品牌WEY系列,一直在和领克分庭抗礼,产品力已经远超同级别的合资品牌了,目前也推出了整车5年,发动机变速箱终身质保。

H6完全可以当做是国产车质量的标杆。我们看车质网投诉,最近一年,H6的投诉仅仅排在SUV的第9位,还要低于荣放、逍客、途观、CX4、奇骏等合资车型。这里统计的是绝对投诉量,销量越大,意味着基数越大,哈弗H6是十几年的销量冠军,市场保有量是最多的,然而全年只有372例投诉,而且大部分都是小毛病,和三大件无关,足以说明H6的质量可靠,远超大家公认皮实耐操的日系车。

比亚迪:新能源领域之王,未来的国产车之首。

如果你同意新能源 汽车 是未来的趋势,那么将来的国产车之首,非比亚迪莫属。

其实这一点已经从股票市值上反映出来了,比亚迪市值超过5000亿,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特斯拉、大众和丰田。现在已经是国产车之首了。

从技术层面看,43%热效率的骁云发动机是目前世界量产车之最,和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打平。三电技术独步天下,DM3.0技术,明年要上市的秦Plus超级混动就是DM4.0了,至少领先其他车企两代。百公里加速7.9S,亏电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到百公里油耗3.8L,据说价格也就是普通燃油合资车的水平,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电池领域,比亚迪具有100%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刀片电池的安全性业界领先,而且体积密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电机领域,永磁同步电机最高效率达到96%,让王朝系列新能源车都拥有了跑车一样的性能。电控方面,自主研发的IGBT芯片已经是4.0了。

从燃油车的三大件,到新能源的电池、电机乃至ECU设计,比亚迪都不需要假手于人。我们总说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其实比亚迪早就已经做到了。如果说国产车之首的话,比亚迪当之无愧。

就现在局面来看,吉利目前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国产老大,但后续其他厂商的跟进,比亚迪应该是最大的赢家,自主研发谁投入的大,后续谁的回报最高,未来新能源车比例越来越大,自然而然比亚迪优势也越来越大,5年后现在车企排名一定会重新洗牌。

首先感谢平台的邀请,国产车目前来说一下几个品牌还是可以,长安、长城、吉利、奇瑞、红旗,那么以后谁会成为国产之首呢?答案其实没有很大的疑问,我个人觉得应该会是红旗,长安加加油也是有可能的,至于长城产品单一,只有SUV基本就可以排产了,吉利我个人一直不看好(不喜勿喷),奇瑞肯定是没希望的,具体咱就不分析了,懂的都懂

个人认为,吉利或者长城将来会是国产车之首。

吉利 汽车 不用多说,目前是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的冠军,并且已经连续3年是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了,并且吉利还有一个成就很厉害,乘用车最先实现产和销突破1000万辆的厂商。

吉利 汽车 在产品上的布局也比较合理,在轿车、SUV、MPV、新能源、高端车型序列都有布局,代表车型有博越、博瑞、星瑞、帝豪及高端车型领克。

吉利也是目前国产 汽车 品牌销量最高的车企,有数据支撑。我们且看一下乘联会发布的1-11月份的厂商销量成绩,我们看到吉利 汽车 本年累计已经超过了100万辆,在厂商排名中第四名,前面的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都是 汽车 集团。吉利在与合资品牌厂商的较量中,也不落下风。

吉利 汽车 在沃尔沃的加持下,依然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

我为什么会说长城 汽车 也可能会成为国产之首,长城 汽车 向来以“稳健”著称,手里的牌不多,但打的不错。虽然剑走偏锋,以SUV为主,却引领了一股潮流。并且长城 汽车 的产品口碑也很不错。

当然长安 汽车 、奇瑞 汽车 也都有后来追上的可能。

红旗,因为红旗品牌是其他品牌无可代替的品牌

国产车之首,让我大胆的预测一下。

传统车企:长安

别急着喷。长安车子质量可以,服务也比较好。本人河南所有地级市的长安店基本都去过,在郑州,漯河,周口,濮阳,安阳,许昌,开封都带客户买过车。服务挺不错的。对比一下,长城的虽然不错,但是总觉得少些啥,吉利的也很热情,但是吉利的造车理念技术可能不是第一位。奇瑞的就别说了,我带着亲戚买个车给吵架一样,还好我们都是农村滴,车价好我们也忍了买了。比亚迪就不说了,专搞新能源了。至于江淮,广汽乘用车上汽乘用车,我觉得没戏,就不谈他们的服务态度了。

造车肯定技术第一位,但是卖车就不一定了。作为奇瑞粉,我也觉得奇瑞不太可能重现之前的荣光的。

像一汽,东风,这样的,你相信国足能踢进世界杯吗?他们的难度比这都高。

新能源:比亚迪

冲着王传福的狠劲,比亚迪登顶的可能性非常大。无论是最新的刀片电池,自研芯片,自研系统,延续着比亚迪的传统。

传统车企方面,倒是广汽的埃安表现不错,但是面临比亚迪这个大山。

造车新势力方面,蔚来定位太高,不太可能成为老大。小鹏,理想等等更不用提。哪吒,零跑等,倒是和欧拉,奇瑞新能源打的火热。至于长安新能源,嗯,五菱趴着都比你跑的快。吉利新能源目前还是一片混乱。北汽新能源呢,骗补骗的贼爽,可惜了。

虽然,我不知道其他品牌车的性能,所以也不便于评价,但我对我十一月份刚入手的比亚迪送plus次顶配做一个简单的讲述,刚刚开了一个月,就一句话,没毛病,就一个字,“爽”,就一个词,“舒适” ,就一个感觉,“方便”,就一字评价,“值”。

当前,在中国,比较看好的国产车有哈弗,长安, 奇瑞,比亚迪 ,吉利等 汽车 制造厂家。谁将是国产车之首,那得从它们的质量,销量以及性价比多方面进行比较才知道。目前,销量最高的是哈弗系列,质量过硬的应该是奇瑞 汽车 ,新能源发展前景美好的是比亚迪 汽车 ,长安 汽车 的优势是它的动力和品牌,毕竟有军工的影子,吉利注重外观设计和宣传。我认为,未来比较看好的 汽车 应该是奇瑞,比亚迪,长安。

吉利吧毋庸置疑

红旗

腼腆的大地
安静的钢笔
2025-08-21 05:51:09
北汽新能源EV160-配置提升 搭超大触摸屏

网通社

在过去的2015年,北汽新能源凭借旗下多款车型的共同发力,达成2万辆的销量目标。EV系列是北汽新能源主打入门级纯电动汽车市场的产品,目前已推出EV150、EV160和EV200三个版本。网通社从北汽新能源官方获悉:新款EV160已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轻快版和轻秀版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17.78万元和18.99万元。北京地区补贴后售价仅8.78-9.99万元。新车对内外饰做了调整,配置有所升级,加装了一块“特斯拉”式的10.4寸超大中控液晶竖屏。

网通社选择两款新老EV160轻秀版车型对比后发现,新款EV160轻秀版车型相比老款EV160增加4项配置,同时售价上调了1,000元。一千元买4项配置到底值不值呢?下面网通社将以这两款车为例,从尺寸、各项配置等多方面进行对比。

内饰舒适配置:增加10.4寸超大触控屏

内饰方面,新款EV160增加了多项科技元素,其中最为显眼的是在中控台位置加装了一个“特斯拉”式的10.4英寸大屏。新车搭载北汽新能源i-link智能网联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功能进行拨打电话、播放音乐和车辆导航,还可利用双向控制系统实现车机和手机的互联,进入互联专属界面可以体验车内微信、在线音乐。此外,全新开发的智能寻桩导航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寻找到离自己车辆最近的闲置充电桩。

外观配置:换装全新造型轮毂

2016款EV车型在外观上提升了科技和动感的元素,对前格栅黑色区域进行优化,增加了造型纹理,抵消了镀铬蓝色的突兀感。全新样式的14英寸铝合金轮圈进一步突显了科技、动感的元素,同时新款车型还增加了彰显未来科技感的蓝色LOGO标等装饰,让人耳目一新。

傻傻的御姐
甜蜜的项链
2025-08-21 05:51:09

在2018年泰达论坛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与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都提到了一个词“开放共享”。北汽新能源将开放制造、开放供应链,并且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安鹏基金,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制造、资金、人才、技术等的竞争延伸到了整个行业运营、服务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与生态系统建设能力的竞争,甚至已经到了我国的本土品牌与跨国车企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竞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单打独斗是没用的,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参与其中的企业可能涉及多个行业,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北汽的开放共享是具有前瞻性的。

大开放深融合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认为:“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轻量化特征的技术革命推动下,共享化、服务化、平台化为特征的模式创新作用下,整个汽车产业正在以超预期的速度发生深刻巨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这样一个时代的节点上,大开放深融合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走开放道路,谋共赢发展,不仅是中国经济,对于时代之问的有力回答,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应对行业百年变革的真实写照。”

针对汽车行业的开放共享,徐和谊提出了三个观点:

第一就是要立足技术突破,全面强化研发领域的改革开放。当下的汽车行业正处于科技革命催生的产业链上,这要求我们从技术层面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倾斜。北汽集团已经在技术层面融入开放共赢,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为原则,联合共建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高地。

第二就是要围绕资源共享,加快实现产业链的开放合作。传统车企在整车制造方面的优势与互联网企业在把握用户需求的能力相结合,多领域协同共创汽车产业的未来。

第三就是要聚焦模式创新,探索生态圈的开放合作,打造品质消费新模式。北汽的朋友圈正越来越大,发展之路也越来越快。

北汽的“开放共享”战略如何走

如果说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态度是面向整个汽车行业的,那么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的讲述则是把开放共享的战略落到实处的做法。

在技术上,重点强化开放和共享,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北汽新能源建立了共享共建共制共用的理念,并且将两款全新的电动汽车的平台向社会开放,通过向外部的服务来实现技术和创新的共享。

在制造资源上,北汽新能源愿意与全球的汽车的玩家和客户实现共享,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就是与全球领先的高性能汽车的制造商麦格纳公司合资成立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制造基地,未来将会向多品牌的客户开放。

在供应链的开放共享上,最主要的就是北汽新能源建立了自己的一体化动力总成公司,这家公司凝聚了九年的核心技术,在保证北汽新能源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将服务于所有业内的同行。

最后是资本的开放和共享。北汽新能源参与投资的安鹏基金是北汽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建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基金,这个基金一方面是着重于前瞻技术和创新技术的开发,另外一方面是产业孵化和产业发展的投放。郑刚表示,北汽新能源热忱的欢迎技术拥有者和产业所有者跟来共同研究探讨。

北汽新能源一直坚持越开放、越融合的发展理念,与整个行业共同成长。

北汽已经实现的开放共享

尽管北汽的开放共享战略是在今年年初才正式提出,又在此次的泰达论坛上再次强调的。但是北汽的开放共享之路早已开启。

2017年10月,北汽集团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宣布将以百度Apollo开放平台为基础,北汽集团车辆将借助百度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于2019年前后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量产,2021年前后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量产。除了百度之外,北汽还与科大讯飞、华为合作,发力智能网联汽车,并推动平台共享化。

2017年12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北汽新能源总部中国蓝谷。北京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的发起共建方达到15家,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通过开放共享促进技术升级,跨界打造了“共建、共治、共赢”的生态圈。

2018年8月,北汽集团与长城汽车基于零部件共享方面进行整合,在越野车的混合动力技术进行共享,促进产业链的纵向合作和横向融合,培育中国品牌自身的优势。

除了在产品制造上的布局,北汽打造的“轻享出行”共享出行平台也正快速成长。此外,北汽新能源基于国际化通用AUTOSAR标准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与国内外一流供应商展开全面合作,整合了全球的优质供应商资源来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三电控制系统。

正如徐和谊所言,大开放深融合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在开放共享上,北汽新能源已经拿出了实际行动,开放共享的态度也是诚意满满。可以预见,未来的北汽新能源将成为造车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