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乌海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乌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景点

幸福的巨人
优美的服饰
2023-01-31 05:43:28

乌海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乌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景点

最佳答案
忐忑的鞋垫
温暖的灰狼
2025-08-21 05:53:10

乌海哪里好玩?乌海好玩的地方有哪些?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西部,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被誉为镶嵌在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是国家重要的焦煤基地。本文为大家带来乌海好玩的景点排名,盘点乌海十大好玩的地方,包括金沙湾生态旅游区、阳光田宇国际酒庄、乌海湖、蒙根花生态休闲区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乌海市蒙根花生态休闲区

蒙根花休闲生态园是内蒙古万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兴建,是以农业生产和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景区,核心内容是“温泉水世界”,水世界内部设有大型水上游乐设施、人工造浪池、药浴池等。此外,景区还建有专家楼、农家乐、垂钓中心、娱乐休闲会所、水果采摘庄园、花卉展示中心、拓展训练基地等。2017年9月2日,经“内蒙古自治区A级旅游景区评定委员会”专家审核评定、自治区旅游局批准,乌海市海勃湾区蒙根花生态休闲区正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乌海市煤炭博物馆

乌海煤炭博物馆位于海勃湾区双拥街南面,乌海市神华墨玉广场内,建筑面积2305㎡。博物馆主体建筑共有三层,其中一、二层为展厅部分,三层为办公室及附属用房,建筑外型为矿物晶体形形状,一层外装修为石材幕墙,二、三层为全玻璃幕。目前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乌海煤炭博物馆是一座以反映半个世纪以来,乌海煤炭工业的发展历史以乌海市因煤建市、因煤兴市的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展示乌海煤炭工业的发展和乌海因煤而生而兴的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煤炭工人所表现出“创业、奉献、争先”的乌海精神,即太阳神精神。

3、乌海市植物园

乌海市植物园位于内蒙古乌海市区北部,是一处集育林、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园林。截止2013年乌海市植物园容园貌建设初具规模,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植物园的建设既实现了育苗、造林、科研和推广利用功能,又完善了作为开放式园林供游人观赏、游玩、娱乐、休闲的功能,按照以植物景观为主,融入多种自然园林景观。

4、乌海市金沙湾生态旅游区

金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亰藏高速东侧,因其沙色金黄而被人们称为“金沙湾”,是一处生气盎然的绿色生态园区和旅游观光的圣地。景区占地面积2000公顷,沙丘连绵,植被珍稀,酷似海湾大漠之地;无论是乘坐滑索从海拔1296米的高处穿越明珠湖,赤裸着双脚爬上沙山再乘坐滑板向下滑行,还是骑着骆驼漫游沙海,骑马驰骋在辽阔大漠,这都是金沙湾带给游人的无限快乐和难忘时光。

5、阳光田宇国际酒庄

阳光田宇国际酒庄位于内蒙古乌海市,属北温带干燥型大陆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境内群山环绕、戈壁、荒漠和沙漠草原分布其间。阳光田宇国际酒庄成立于2014年3月,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酒庄位于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镇赛汗乌素村北的赛汗乌素生态园。项目总规划投资1.5亿元,建成发酵能力1000吨,储酒能力3000吨,地下酒窖5000平方米,酒庄内部设有入口服务中心、科研中心、法式酒堡区、滨湖俱乐部区、红酒小镇区。是集观光旅游、采摘体验、文化论坛、红酒SPA等于一体的国际酒庄。

6、乌海市青山翰墨园

青山翰墨园位于内蒙古乌海市,公园在原青山公园的基础上整体改造,规划范围东至青年路,西至青山路,南至黄河大街,北至狮城大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10亩,规划定位为彰显乌海市文化底蕴,增加乌海市文化气息,宣传乌海市文化,集书法、生态、景观功能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场所。

7、乌海市汉森庄园

汉森庄园会所位于乌海蒙西区机场路东,建筑面积12000平米,为欧式建筑风格,以拱桥流水,环境优雅的园林景观形成浓郁的外部风格,以幽雅恬静的地下酒窖和金碧辉煌的现代化四星级酒庄会所构成其内部格调,酒庄的周围环绕着汉森葡萄种植基地,是乌海市唯一一家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集工业旅游,生态观光和品评葡萄酒、商务活动为一体。

8、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

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大道与君正街交叉口,是集聚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原生态休闲旅游景区。景区总面积达118平方公里,区内涵盖乌兰布和沙漠、乌兰淖尔湖、乌海湖、胡杨岛、兔岛等风景区,可览乌海湖大桥和国道110线乌海黄河大桥,开设沙漠项目、水上娱乐、低空飞行等海陆空体验项目。

9、乌海市科技馆

乌海市科技馆占地45亩,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以“科技、快乐”为主题,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宗旨,集青少年科学启蒙教育、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技试验基地和科技信息交流、会战、产业科技教育、旅游休闲中心并兼有协会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外活动场所。

10、乌海市甘德尔山旅游区

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位于乌海市三区中心位置,生态文明景区在乌海市标志性山峰,海拔1805余米的甘德尔山山顶塑成成吉思汗雕像为景观核心,保护了甘德尔山独特的景观地貌,整合了景区内各种资源,与即将兴建的黄河库区连为一体,将形成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旅游景观。

11、乌海市海勃湾区乌海蒙古族家居博物馆

乌海蒙古族家居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大道西侧,毗邻黄河的东岸,占地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26平方米。古铜色的外观,古老的图腾,犹如四个巨大箱子的建筑物坐落在黄河岸边微微凸起的空地上,与流经乌海市的黄河交相呼应,仿佛是游牧民族便于游走携带的家。乌海蒙古族家居博物馆经过多年的努力,2011年2月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11年3月完成了国有博物馆的注册工作,2012年3月被乌海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2、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景区

中国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位于乌海市滨河区学府街。占地面积约161亩,建筑面积为7.6万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殿堂。馆名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馆内共有各类展厅38个、拍卖厅1个,剧场兼大型会议室1个、多功能会议厅2个、多功能培训室9个,可同时展出作品6000余幅。还有可同时容纳千余个国际标准展位的会展中心1个,可同时承办各类大型书画艺术展赛、艺术交流活动和各类展会。

最新回答
从容的绿草
苹果冥王星
2025-08-21 05:53:10

晚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和新生代的第三纪。由于地质年代的不同,植物的不同,形成的煤种也不同。距今约2.9亿年的石炭纪和距今2.5亿年的二叠纪,形成的主要煤种是烟煤和无烟煤。距今约1.3亿年的中生代侏罗纪,主要煤种是褐煤和烟煤。距今约2000万年的新生代第三纪,形成的煤种是褐煤和泥炭

怕孤独的大侠
无奈的季节
2025-08-21 05:53:10

(1)古代煤炭产业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的国家。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发现和利用煤炭。

1973年10月在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97块煤精雕刻制品和煤块,经鉴定为抚顺煤田西部本层煤,“新乐遗址”出土文物属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这说明我国抚顺煤田早在距今6800—7200年以前就被发现和利用了。1938年有抚顺还发现过一处距今2000多年前汉代居民点遗址燃煤的遗迹。

从汉代开始,煤炭已经用于冶铁过程中。西汉时期,开始采煤炼铁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煤炭的开采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晋代以及南北朝时期,江西高安、新疆库车和山西大同等地区煤炭开发比较突出。

隋文帝初年,煤炭就成了宫廷中的重要燃料。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炼丹家清虚子发明了黑火药,使采矿业进入了爆破开采的时代。从唐代开始,我国煤炭开发利用的知识逐渐传播到国外,在一些外国著作中,记述了中国人民利用煤炭的情况,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象征。

宋代的煤炭开发利用以现今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地最为突出。在宋代,我国人民就已经利用焦炭,炼焦技术已臻成熟。

元代,在全国统一之后,以蒙古贵族为首的统治集团为了巩固统治,大力发展生产,注重矿业。特别是都城大都(今北京)的西山地区,采煤业发展较为普遍,成为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明代,我国煤炭开发利用得到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当时煤炭业不仅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有了普遍进步,且在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等地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

清代的采煤业,在明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清初到道光,历代统治者对煤炭生产都是比较重视,并对煤炭开发采取扶植措施。由于各级官府对煤炭开发比较重视,加上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各地人民的辛勤劳动,从而使清代采煤业有了普遍的发展,尤其是在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出现了我国古代煤炭开发史上的又一个高潮。

(2)近代煤炭产业的发展

中国正式建成的第一个近代煤矿是台湾基隆煤矿。至1895年为止,各地开办了十几个规模较小的近代煤矿,使中国的采煤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为中国近代煤矿发展的第一阶段。

1895~1936年,在外资和民族资本家争相投资中国煤矿的情况下,又出现一批新式合资煤矿企业。1929年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开办淮南煤矿同年,成立山西晋北矿务局,开采大同煤矿至1936年,全国年产5万t以上的新式煤矿61个,全国原煤产量3900万t,平均效率为每工0.3t。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①各帝国主义相继攫取中国矿权,以单独经营或同中国合资经营的方式,控制了中国主要煤矿。这期间外国人投资的煤矿32个,投资额占中国煤矿总投资额的51.78%。1933年全国煤产量属于有外资的产额占61.3%。②中国民族资本在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条件下,开办了一批煤矿,其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经受不住外煤倾销的打击,往往亏损。③生产环节的机械配置极不合理,矿井提升、通风、排水用新式机器,而回采工作面主要是手镐刨煤,巷道运输多靠人力和畜力。④煤矿企业分布极不合理,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河南5省。1936年这5省煤产量占全国煤产量的76.5%。

(3)抗日战争时期的煤炭产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侵占东北所有煤矿之后,又陆续侵占华北、华中煤矿。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华北、华中占领区进行掠夺性开采,煤矿开采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日本帝国主义为解决设备不足的困难,而又能更多、更快地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煤田开拓方式主要采用小斜井和小立井,例如东北有大小煤坑267个,其中立井8个,露天矿7个,斜井252个采煤方法绝大多数为残柱式,回收率仅20%左右。②增产主要靠增加劳动力,很少增加机械设备。③生产效率逐年下降,煤炭成本逐年提高。④缺少保安设备和措施,灾害事故严重,1942年本溪湖煤矿发生世界罕见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549人。

1937年以后,随着华北主要产煤区被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把煤炭开发事业转向西南、华南和西北。从1937~1945年,国民党政府管辖区新建或扩建日产50t以上的煤矿57个,规模最大的是天府煤矿,年产30多万t,其他煤矿年产量多在2万t以下。从1938~1945年国民党政府管辖区共计产煤4562万t。

(4)解放战争时期的煤炭产业

1945年日本投降后,所侵占的煤矿大部分为国民党政府接收。这些煤矿因受日帝掠夺破坏和战争影响,多数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西南等地的煤矿因销路不旺,产量锐减。1946~1948年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直辖的29个煤矿只生产原煤1252万t。

在中国解放区,民主政府先是从日帝手中接管了一批煤矿,嗣后又陆续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接管了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煤矿。这些煤矿都曾遭到严重破坏。民主政府在器材物资极端缺乏的条件下,进行艰苦的修复工作,逐步恢复生产。从1946~1949年,中国解放区约生产原煤2000万t。

(5)新中国成立后的煤炭产业

新中国在建立之初,从旧中国接收了约40个煤矿企业、200处矿井和少数几个露天煤矿,加上解放区民主政府兴办的小煤矿、公私合营煤矿和私人开办的小煤窑,1949年生产原煤32.43Mt。

在三年恢复时期(1950~1952年),全面恢复了原有煤矿的生产,对32处矿井进行了改扩建,并开工建设新井17处,设计生产能力12.51Mt/a,初步奠定了煤矿开采发展的基础。

“一五”时期(1953~1957年)开始了大规模的煤矿生产建设,重点扩建了开滦、大同、阜新、鹤岗等15个老矿区,又开发建设了平顶山、鹤壁、包头、潞安、石嘴山等10个新矿区,开工建设矿井194处,设计生产能力75.37Mt/a建成投产矿井205处,设计生产能力63.76Mt/a恢复矿井38处,设计生产能力11.34Mt/a,1957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130.73Mt。

1958年开始的三年大跃进及这期间出现的高指标、瞎指挥等不科学的做法,导致不适当地扩大了煤矿建设规模,一些新建矿井简易投产,一些生产矿井重采轻掘,推行了不合理的采矿方法,出现严重的采掘失调。针对大跃进带来的问题,煤炭工业进行了第一次大调整。

“三五”(1966~1970年)和“四五”(1971~1975年)时期,煤炭开发战略和建设重点有重大改变。在此期间,集中建设了煤炭工业“大三线”——西南和西北煤炭生产基地,突击性开发江南煤田。在西南主要建设了六盘水(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的总称)和攀枝花矿区,建设矿井共28处,设计生产总能力14.11Mt/a,建成投产矿井21处,设计生产能力9.40Mt/a在西北的贺兰山基地和渭北基地。

“四五”期间,建设总规模达到42处,设计生产能力12.82Mt/a建成矿井(露天)13处,设计生产能力11.22Mt/a,满足了西南和西北用煤的需要,显著改善了煤炭开发布局。为扭转北煤南运的局面,“三五”时期对江南煤田进行了大规模的煤田地质勘探和分布范围广阔的矿区建设,到“四五”期末,建成矿井295处,设计生产能力39.36Mt/a。由于建设部署不符合江南煤田实际,尽管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扭转北煤南运”的原定目标仍未能实现。

针对20世纪70年代偏重挖掘生产矿井潜力,新井建设规模缩小,一些生产矿井又出现采掘失调的情况,从70年代后期起,又进行了煤炭工业第二次大调整。加大了新井建设规模,建设重点由西南、江南转向北方和东部,加强了生产矿井的开拓延深,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煤矿开采在质与量方面都有很大发展,新开发了10多个新矿区,新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大型矿井和露天矿,大力推广采矿机械化和综合机械化,有重点地建设多层次的高产高效矿井,大力发展了地方煤矿,开办了遍布全国的乡镇煤矿,有选择地建设了重点产煤县,使煤矿开采在更大规模和高质量的基础上持续向前发展。

20世纪的最后10年,我国煤矿开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与采矿技术及装备相结合,加速推进煤矿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进行了高产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并建成129处高产高效煤矿(井工123处,露天6处),少数矿井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开拓出了我国煤矿开采21世纪发展的新道路。[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迅速,掀起了煤矿开发及开采的新高潮。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2年我国原煤产量已达36.5亿t。图1-1为近六年来我国原煤产量及增长情况。

图1-1 近六年来原煤产量及增长比例

害羞的冷风
狂野的咖啡豆
2025-08-21 05:53:10
乌海市位于黄河上游,内蒙古自冶区西部,是内蒙古自冶区管辖的地级市,东邻鄂尔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连宁夏平原,北望河套灌区。面积1754方公里,人口44万,有汉、回、蒙、满等26个民族。全市辖海勃湾、乌达和海南三个区。其中,海勃湾区是市政府所在地。

乌海市是一座新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的开通,这里的煤炭资源开始大规模开发。1976年建市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乌海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能源、煤化工、建材、冶金四大支柱产业。“十五”计划其间,工业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目前,这里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也是国内电石、硅铁等高载能产品的重要产地。

乌海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37种,其中,煤炭储量30多亿吨,以优质焦煤为主,占自冶区焦煤储量的60%左右;铁矿石储量600多万吨;高岭上亿吨以上,此外,石灰石、石英砂等矿藏也储量巨大。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乌海平均海拔1150米,属北温带干燥型大陆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境内群山环绕、戈壁、荒漠和沙漠草原分布其间。穿市而过的黄河弯延105公里,形成狭长的河滩湿地和农业绿洲。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给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种植带来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生产的葡萄含糖量高、爽口甘甜,是闻名遐迩的特色果品。当地的万亩葡萄园成为这里农业的一大特色。

乌海是连接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重要枢纽,也是“宁陕蒙”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同时还是呼市——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经济区的延伸地带。乌海交通发达,京兰铁路、109、110国道和北京至拉萨高速公路模贯其间;民航机场已开通乌海——呼市——北京航线。

改革开放以来,乌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十五”期间,乌海高载能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新的资源转化格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一个经济上发展迅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局面,正吸引着八方来客。

乌海的成立始于煤炭资源的开发,而煤炭资源又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乌海地区只有几家旧中国时西北军阀马鸿逵留小的地方小煤窑。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的开通,特别是包钢创立后对煤炭、煤焦的需求,这里开始了大规模的煤炭资源开发。

这年10月,为保证包头钢铁公司生产对煤炭的需要,内蒙古党委和政府要求巴彦淖尔盟和伊克昭盟集中力量大搞煤炭生产。其时,正值全民总动员“超英”、“赶美”的大跃进年代,四面八方的建设者开始源源不断地汇集到这里,黄河西岸,桌子山下出现了亘古未有的建设场面。当时,由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抽调巴盟和包头矿务局的一大批干部和技术骨干来到乌达组成了乌达矿务局,先后动工新建了黄白茨煤矿,苏海图煤矿、五虎山煤矿、改造扩建梁家沟煤矿、教子沟煤矿,1963年至1970年陆续建成投产或局部投产,设计能力年产366万吨,1975年实产原煤301万吨。

与此同时,由国家煤炭部协调,从黑龙江省鸡西煤矿等地调配整编的建井处、综采队以及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到了隶属于伊盟的海勃湾,成立了海勃湾矿务局的前身———卓子山矿务局。1959至1970年陆续新建或改扩建平沟煤矿、旧洞沟煤矿、老石旦煤矿、公务素煤矿、公务素露天煤矿、设计能力277万吨,1975年实产原煤125万吨。此外乌达市和海勃湾市(均为县级市)还新建或改建红旗煤矿和摩尔沟煤矿。

与煤炭资源大开发同时进行的其它企业建设项目也在进行之中。1958年10月,由国家投资建设的西卓子山水泥厂动工兴建,1971年10月1日,一、二号窑开始试生产;1958年9月,包刚石灰石基地从山西塑县洪涛山转到卓子山矿区卡布其,并于第二年开始建设,年设计生产能力150吨石灰石;1958年伊盟开始对甘德尔铅矿进行开发。经过“边找矿、边生产”“土 法上马、土洋并举”的2000 人100多天苦战,硬是用镐头、铁锹生产出2780吨铅砂和70吨铅矿,并用小土炉炼出粗铅45吨。1975年生产铅纯金属383.5吨,锌纯金属628.09吨;1969年5月,由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海勃湾投资300万元兴建一座小型平板玻璃厂。这就是原来的海晶玻璃集团的前身。这就是后来的海晶玻璃集团和蓝星玻璃集团的前身。

从1958年开始,乌海地区相继兴建起了海勃湾民用陶瓷厂、海勃湾市砖瓦厂、灰砂砖厂、乌达砖瓦厂、乌达耐火材料厂、海勃湾建陶厂、乌达市水泥厂等一批建材企业。

在煤炭资源深开发和建材企业兴建的过程中,1964年,根据中央关于开发三线建设备战的指示,自治区决定在海勃湾地区卓子山区建立能生产轻型武器的军工企业。1965年4月,内蒙古第一、第二、第三军用机械厂以及配套的工具制造厂、机床大修厂、木件生产厂、铸锻厂等企业开始动工兴建,7 个军工企业到1984年,累计投资4335.5万元,拥有工程技术人员297人。

当年,伴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兴建的这些企业,成为乌海建市前的工业雏形。也正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出现,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管理上的协调,1976年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乌达和海勃湾合并建立乌海市。乌海市的成立对乌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年人口不过20万的乌达和海勃湾地区,经过建市的以后近30 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座初具规模、工业基础完备的新兴城市。这座40多万人口的城市,已经形成能源、化工、建材、冶金四大支柱型产业。推行市场经济以后,尽管这里当年创办的一批中小型企业先后破产转型,被甚至兼并或重组改造,但却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一批以资源转换为重点的载能企业迅速崛起,成为乌海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乌海的工业产值实现130多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 亿大关,是建市初期的10 多倍。

在大力推进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乌海正以自己独特的经济优势,优惠的配套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国内外的企业家前来这里投资兴业。目前,乌达工业园区、海勃湾千里山工业园区和海南西来峰工业园区,入住的上百家企业中,有60%以上是外地投资者。这些企业借助乌海煤电资源充足的能源优势,生产煤炭深加工产品,为延伸资源产业链大胆实践着。乌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实现着工业强市的宏伟蓝图。

乌海的文化是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城市的建立而发展兴盛起来的。因此,与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相比,乌海的文化具有浓厚的企业文化、移民文化和新兴的城市文化相结合的色彩。

从大文化的范畴审视乌海,这里最具特点的文化是企业文化。经济中占绝对比重的工业,遍布全市的大中小型企业以及从业者一半以上的企业职工,使得当地的文化构成上,企业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承包、转制、兼并、破产、重组形成的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特色鲜明,并且逐渐形成不同类型的企业共有的一种企业精神:创业、争先、奉献。

乌海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四面八方的建设者源源不断来到这里创业安居,给这里带来了原居住地的文化和习俗,也带来了新的观念。因此,乌海尽管没有自己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也没有自己普遍使用的方言,甚至没有固有的地域性传统习俗,但文化融合能力却非常强大,不保守,不排外,不墨守成规;任何新生事物都可以在这里生根开花,任何新观念都可以在这里被接受。由此带来文化上的兼容并蓄,形成了自己没有地域局限,不受传统束缚的文化特征——勇于创新,善于吸收,多元并存。

伴随着乌海市的成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兴城市的各种文化开始孕育、发展,商业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结合了乌海的地方特点在去求新求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而这几年兴起的社区文化、老年文化、群众性的演唱文化又渐成时尚,并且打着鲜明的乌海烙印。企业文化、移民文化、城市文化相互交融,衍生出的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本地文化。比如乌海独树一帜的书法文化,就是这一特征的最好体现。

发端于煤矿企业,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书法文化,经过20多年的普及和发展,已经成为乌海闻名区内外,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甚至外地人一提起乌海,首先想到的是这里的书法文化。从未到过乌海的著名作家张贤亮,对乌海的书法艺术有着很高的评价。目前,乌海拥有10多位中国书法协会会员,100多位内蒙古书协会员,近4000名书法爱好者,这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也是少见的。

书法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能在乌海这样一个建市不过30年的城市里得到普及和提高,决非偶然。她与煤炭企业职工豪放的性格,移民人口文化上的多元融合和创新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书法之外,在文学艺术的其它方面,如文学、绘画、摄影等方面,乌海也自己城市的特点。

始于60年代煤炭资源开发,兴盛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乌海文学事业,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在他们勤奋工作的同时,也在文学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煤矿工人作家、教师作家、领导干部作家。他们以诗歌、散文、小说、随笔等文学形式,呕歌生活;刻画人生。他们是建设者,同时也是文学的爱好者;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创造了精神财富。乔树澍的小说、尹君的诗歌、张志升的儿童文学、孙甲的杂文、郑达的文艺评论风格独特,哙炙人口,在当地乃至自治区都较有影响,是乌海老一代作家的代表。而近些年涌现出的文学新人更是成果斐然。其中,青年女作家包丽英创作的功史长篇小说《纵马天下——我的祖先成吉思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为乌海的文学创作树立了新的高度。

与文学创作同样繁荣的是乌海的绘画和摄影艺术。这两个艺术门类爱好者众多,其中不乏造诣深厚的本地名家,国画家靳文艺、王章一、李福祥、白占荣,油画家党祥、张德育等自成风格,不断有新作问世。其中,王章一去年夏天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画展,成为乌海第一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唯一一位乌海籍画家。他的作品,风格隽永,富予创新,题材均取自乌海和西北地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被称为最耗费财力的贵族艺术的摄影艺术,近些年在乌海迅速普及。目前,全市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3人,内蒙摄协15人,乌海摄协40余人。爱好者估计有1000多人。其中邱志远、明钢、金解放、康小林、杨慧远等人的摄影艺术功力深厚,风格各有所长,摄影协会每年都要举办多次展览。

此外,乌海的传媒文化近年也有较快的发展。目前,全市有日报、晚报、电视报、海勃湾矿工报等四家平面媒体;有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台各一家,广播电台和调频立体声广播各一家。这些传媒逐渐引入竞争机制,努力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上作文章,成为引领全市舆论导向的重要阵地。

行政区划

2005年,乌海市辖3个市辖区。

乌海市面积1754平方千米,人口43万(2004年)。

海勃湾区 面积 529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016000。

海南区面积1005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016030。

乌达区面积 220平方千米,人口13万。邮政编码016040。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止2004年底。

朴实的荔枝
端庄的云朵
2025-08-21 05:53:10
煤8.3亿吨,预计开采时间不会超过50年。乌海市海南区境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30多种,其中煤8.3亿吨,石灰石23.6亿吨,这些资源品位好、易开采、相对集中配套、工业利用价值高。按照乌海可开采煤炭资源来说,预计开采时间不会超过50年。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这座资源型城市将彻底改变。

昏睡的宝贝
感动的香氛
2025-08-21 05:53:10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据考古学家考查发现,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品,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在我国汉代的冶铁遗址里,有冶炼时使用的各种燃料,其中就有煤饼即蜂窝煤。这一重要发现,说明在西汉时期,煤已经不仅用于工业,而且那时的人已经会把开采出来的煤制成煤饼。在史籍记载中,《山海经》中曾写道“女床之山其阴多石涅。”这里的石涅就是煤。可见煤作为一种矿物质,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被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所发现和利用。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曹操在修筑铜雀台时,在室井内储存了煤,以备打仗时燃用。后魏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上,有这样一段话:“邺县西三台,中曰铜雀台,上有冰室。室有数井,藏冰及石墨。石墨可书,又燃之难尽,亦谓之石炭。”由此可见,当时的皇家贵族已经开始利用煤作为燃料。至隋代,煤在民间已经开始通用。历代王朝都把煤作为政府的专卖品,为的是增加财政收入。宋代朝廷已经设有专门卖煤的职务了。至元代,人们把“石炭”开始称为“煤炭”。明代的煤业生产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大的生产行业,煤的开采与使用也已经十分广泛。明末清初,我国的煤业已经达到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水平,而且已经能炼出焦炭。

魔幻的含羞草
淡然的金毛
2025-08-21 05:53:10
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

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健忘的冷风
失眠的火车
2025-08-21 05:53:10
1、平沟煤矿;

2、老石旦煤矿;

3、露天煤矿;

4、五虎山煤矿;

5、苏海图煤矿;其中,在乌海各大矿区分布中,所占煤矿相对较多的公司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于1995年(乙亥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按照《公司法》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是以煤炭生产、销售,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煤制油及煤化工,相关铁路、港口等运输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大型能源企业;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乌海市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多,多数质量较好,分布集中,配套性较好,域内拥有煤、铁、铅、锌、铜、镍、金、银、锗、镉、电石灰岩、水泥灰岩、制碱灰岩、熔剂灰岩、耐火粘土、高领土等37种,矿产地82处,有探明储量的矿产25种,矿产规模达到大型的矿床有8处,中型21处,小型25处,截至2009年,域内已探明的主要矿种的保有储量为:煤炭27亿吨、铁矿757万吨,制镁白云岩514万吨,耐火粘土36940万吨,软质耐火粘土81万吨,高岭土213万吨,溶剂灰岩35642万吨,制碱灰岩14340万吨,电石灰岩2554万吨,水泥灰岩18333万吨,含钾而岩2367万吨,水泥配料及砖瓦粘土7436万吨,硅质原料矿产1113万吨,紫砂粘土358万吨,石膏1304万吨,潜在的经济价值为4278亿元,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为乌海市矿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和工业“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