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高瓴清仓蔚来,“蔚来”未来路往何方

尊敬的发箍
认真的棉花糖
2023-01-31 05:10:10

高瓴清仓蔚来,“蔚来”未来路往何方

最佳答案
微笑的心情
无私的魔镜
2025-08-21 19:09:22

近日,一则高瓴资本清仓蔚来的消息迅速搅动业内一池春水。作为多年来追随蔚来的铁杆“金主”,持股比例最高达7.5%、蔚来 汽车 的第三大股东张磊为何要套现离场?这成为了牛年 汽车 资本大局中的第一个瓜。

在高瓴资本公布的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末的美股持仓情况(13F文件)显示,其减持了多家新能源 汽车 中概股,其中包括3家“造车新势力”(也被称为“电动三宝”)。据了解,这3家“造车新势力”分别为理想 汽车 (NASDAQ:LI)、小鹏 汽车 (NYSE:XPEV)、蔚来(NYSE:NIO)。根据高瓴资本披露,其在2020年第四季度减持了这3家公司的全部股份。

换句话说,高瓴资本不再持有理想 汽车 、小鹏 汽车 、蔚来的任何股权。其中,理想 汽车 、小鹏 汽车 均于2020年第三季度在美股市场上市,而在2020年第四季度,高瓴资本就已经选择退出。

此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其实高瓴资本的清仓减持新能源 汽车 概念股是在美股市场,而美股市场在不断地创新高,已经超过31000了。所以说高瓴的减持美股也是属于正常的,因为一个市场联动的问题,而且一直有专家在说美股的泡沫特别的大。

市场有两个说法,一是中国的房价不跌,二是美国的股价拼命地涨,从来不会下跌。这两个传奇,相信哪一天肯定会有破灭的时候。所以说高瓴资本减持新能源 汽车 是国外市场,而不是我们国内的新能源 汽车 板块。国内的新能源 汽车 仍然是很看好的,2021年国内的新能源 汽车 绝对是风起云涌,会出现一个比较好的走势。

美国股市每天有超过一万支以上的股票在交易,它们不但分属于不同的交易所,也分属于不同的指标指数,因此当我们听到美国股市上涨或下跌时,必须了解到在指那一个指数的涨跌,也必须知道那一些股票的涨跌左右了这个指数才行,如此才不会对美国股市大盘产生错误的看法。

合肥牵手,深化合作

2月4日,蔚来宣布与合肥市人民政府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商定共同规划建设新桥智能电动 汽车 产业园区。

这个事情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合肥要和蔚来要打造的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业园区,而是一个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电动 汽车 产业集群,双方的合作升级。以前合肥是蔚来的战略投资者,现在是要和蔚来一起投资,再做大事。

根据双方的规划来看,合肥将通过建设、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入驻新桥园区,而蔚来将作为龙头企业在园区建立集研发、制造、营销和管理一体的团队,并发挥引领作用。整合资源,助力合肥进一步引进高品质产业链企业」。

侧观的来看,首先是蔚来是不是有新的制造基地进驻新桥园区?其次是在蔚来的吸引下,作为电池供应商,激光雷达.....这样的新核硬件供应商是不是会选择就近入驻新桥园区?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根据协议,合肥将拿出去年投资蔚来的资本收益进行反哺给蔚来以及合肥智能电动产业链的发展。

简单地来说,合肥赚到了的钱,没有选择获利了结,反而是继续向蔚来压了重注,在2019年合肥投资蔚来称得上是一次神操作。蔚来当时的现金流都是按天计算的。当时蔚来的股价逼近一美元面临退市危险,被资本看空。就在很多人看来蔚来已经“命数已尽”的时候,合肥市政府带着70亿成了蔚来的“救命钱”。

而当时合肥市政府的这笔投资具有很大的争议,而合肥独特的战略眼光更是证明了自己。后来蔚来的股价一路从不到三美元涨到了最高67美元,市值甚至超过了奔驰和宝马。合肥也成为了“最牛风投城市”。

如果说19年的合肥投资是施政者更多的魄力,那么今年的再次投资,更多的则是格局。

在此次合肥和蔚来签署深度合作框架协议后,可以确定的是首先蔚来会在合肥的根越扎越深。还有就是智能电动 汽车 大潮不可逆的当下,会有越来越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奔赴合肥,夯实合肥全国新能源扛把子城市地位。

首月居首,蔚来未来

近期,以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头部造车新势力发布了2021年1月份的销量成绩单,具体交付新车量为:蔚来 汽车 7225辆,小鹏 汽车 6015辆,理想 汽车 5379辆。

从三家公布销量来看,销量最大的依旧是上市最早的蔚来 汽车 。

我们从蔚来发布的数据来看,蔚来2021年的新车交付量为7225辆,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352.1%,作为一个新势力品牌,连续六个月创品牌单月交付数新高。

单独从数据上来看,蔚来 汽车 的月交付量一直在显著的提升,而且在2020年新势力 汽车 交付总量上也是位于第一的位置。虽然蔚来曾表示,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是特斯拉而是BBA,但特斯拉Model Y通过大幅降价上市这件事,无论从车型还是价格来说,蔚来是逃不掉竞争对手这一事实的。

其实,在很多消费者的眼中看到的蔚来,自己是迷茫的。蔚来 汽车 到底有没有未来?

如果说,以蔚来现有的模式来讲,我们所看到的表面确实充满了质疑。单从蔚来斥巨资建立换电站这事,有人说换电站是未来新能源 汽车 重要的补能方式,但这点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新能源 汽车 。

因为每个厂家电池的规格、技术、车型都存在一定的不同,如何让电池做到统一化是个巨大的难题,如果单独说电池的规格无法做到统一,那么蔚来的换电站就不能对外去服务其它新能源车型去盈利。只能对内的去服务自家的车型。

然而,蔚来能独步天下的确实有它独有的换电技术原因,市值排进前三,换电技术占了很重要的一项。高资本的成本投资建设,资本看好并为之买单。随后就是车的成本,对比销量的增长,成本便会对应降低。对标BBA不是没有依据的。

蔚来与中国领先的家具零售集团红星美凯龙在2月2日也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共同建设EV充电和电池交换站。

根据协议,两家公司将在2021年共同建造60个电动车充电和电池换电站。其中红星美凯龙将在基建和线下运营中为NIO提供支持,以帮助电动车制造商显着提高充电服务质量。

蔚来 汽车 副总裁沈斐表示:“通过战略合作,蔚来 汽车 将加快能源供应业务的部署,进一步便利用户进行电动 汽车 充电和电池交换。

就在人们对蔚来还存在偏见和质疑的时候,蔚来默默地埋头布局,同时蔚来的第二代换电站已经开始更新迭代,第二代电池交换站可容纳13个电池,每天最多可提供312个交换服务。此外,蔚来能够自动停放在车站内并自动化更换完成。蔚来 汽车 表示,预计到2021年其在中国的电池交换站总数将达到500个。

就如同十年前手机的充电头有几十种,谁能想到十年后的现在市场上只有一两种的充电插口?而谁又能想到发展到无线充电和隔空充电呢?

(文/王治刚)

最新回答
体贴的板凳
动听的小兔子
2025-08-21 19:09:22

高领突然清仓阿里巴巴,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小鹏 汽车 ,是怎么回事?

首先,要知道高领资本集团是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投资公司,由张磊于2005年创立,高领吸收了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著名投资大师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经过10年的发展,现已经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以价值投资理念的公司,注重两个点:

1.行业的发展趋势问题

2.把握该行业头部企业的高速发展期

3长期持有稳定增长型企业甚至会重仓持有

再来看看高领资本清仓阿里巴巴,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小鹏 汽车 的时间实在太2020年第三季度,2020年10月24日,马云在外滩金融论坛上,高谈阔论,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即蚂蚁IPO后续被延期推迟,监管多次约谈井贤栋等支付宝高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阿里巴巴的高速增长期,有放慢脚步的感觉,资本是逐利的,特别喜欢企业的高速增长期,也可以理解,但拼多多一只独秀,成为了重磅股,所以拼多多高速发展期还未过,抓住机会,加油吧!屏幕前的朋友!

2.对于新能源 汽车 国家补贴也一直在降温,不像之前只要是新能源,不管是混合动力还是纯电的,补贴有所下降,对续航里程也有要求,甚至处罚了一些骗国家新能源补贴的不良商家,所以新能源 汽车 在风口,被降温也是情有可原

最后,总体来说,减仓并不是这些企业不好,只是高领考虑的是企业的高速发展期过了或者有更好的高增长投资机会,比如拼多多,并未减仓,还在持仓中,京东,阿里巴巴,拼多多都是人家参股的,就说明他们虽然没有做起独角兽,但是在独角兽的身上可以说赚的盆满傲满,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他把分散投资完到了极致!

高瓴是一家风险投资企业,在很多企业还没上市前就已经作为风险投资方买了相关企业的股份,通过为一些有上市发展潜力的公司提供资金以获得未来能够赚取高额报酬的机会。

1.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者均为采用这样的模式,他们并不想掌控一家公司的实际经营权,最多也就是提出一些发展战略的建议以及提供上市融资资源。等公司上市后择机卖出股票套现离场是最终的目的。当然。如果前期投资的公司最终没有上市那就算是判断失误、投资失败了。

2.高瓴的投资水平还是相当厉害的,凭借着判断和资源经常做到进入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作为风险投资者赚到不少钱。这次清仓的企业中,蔚来、理想、小鹏都是国内的新能源车造车新势力。这几家企业在2020年涨幅巨大,市值跟着特斯拉一起爆增,已经超过了一些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历史 的 汽车 制造企业,可以说股价溢价很高,为风险投资人赚到了很多钱。

随着特斯拉推出的降价提产量策略,国内几大新能源厂商的其中并不好过。在股价已经涨幅巨大的情况下,确实有一定的风险。我们不能说小鹏、蔚来、理想的股价必然会下跌,但风险大了很多。对于已经赚了几倍高瓴来说,没必要再去博后面带有较大风险的收益,落袋为安是正确的选择。

至于阿里,在电商领域其实就这样了。国内市场受到京东、拼多多的挤占,国外市场比不过亚马逊,还有被提起垄断的风险。同时,阿里最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蚂蚁集团又受到了监管,规模上受到限制。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阿里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企业了,投资收益率不会比新型中小公司来的多。

3.高瓴的钱我不都是自己的,很多钱也是各类投资人的,它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对于高瓴来说,在投资某个企业时都会有对这笔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显然,这几个公司的目标已经达到了。现在是和投资者分享收获的季节,为了让资金流能够继续维持,高瓴清仓一些项目换取现金是再正常不过。同时,回笼资金后可以去投资一些新的未上市公司,他们才是未来给高瓴带来巨额收益的潜在企业。

4.对于持有相关公司的股民来说不是好事。高瓴手里的股票不会少,卖掉以后股价承受压力是必然的。同时,接盘高瓴的如果是散户的话,他们也没有能力像机构那样拉高股价。

高瓴做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投资商,其举动大多有风向标的意义。

阿里巴巴是中国电商的基石公司,但是随着社交电商和视频电商的兴起,流量获取有所缓慢,这会影响到其增长速度。其股票市值也有可能回落,所以调仓是正常之举。

蔚来,理想,小鹏等新能源车公司经过2020 年的暴涨已经到高点,调仓也是落袋为安!

投资有风险,谨慎为上!

轻松的河马
忧伤的蜜粉
2025-08-21 19:09:22

情人节刚刚结束,蔚来汽车便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投资方:高瓴资本。

北京时间2月15日凌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了高瓴资本2019年第四季度的最新持仓报告。数据显示,高瓴资本共计持有股份市值达8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1亿元),较第三季度的72.7亿美元增长超10%。

焉知汽车记者注意到,2019年第二季度成果抄底特斯拉的高瓴资本,在四季度已经清仓了特斯拉。虽然,高瓴资本享受到了约50%的正向收益,但却错过了特斯拉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初的暴涨。截至2019年12月31日,高瓴资本清仓了坚守五年的蔚来汽车,卖的一股不剩,而蔚来汽车在去年四季度的累计涨幅达40.56%。对此,蔚来一名高管回应称:“这是正常现象,投资人的想法可以理解。”

五年来,高瓴与蔚来的相遇、相知、相离

高瓴资本对于蔚来而言是一位常伴左右的“伯乐”。两者之间的缘分始于2015年,当时蔚来汽车成立仅一年的时间,高瓴资本领投1亿美元。“李斌领导的整个团队非常有理想,他们是想改变世界的,这拨人不管他们做什么,我都愿意支持。”这是2015年,高瓴资本参与蔚来汽车A轮融资之后,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兼CEO张磊对于蔚来团队的评价。

在随后的几年内,高瓴资本更是不断加注,在C轮及C+轮继续跟投蔚来,在蔚来的成长之路上起到了关键作用。2018年9月,蔚来汽车正式登陆纽交所,高瓴资本持股7.5%,成为蔚来第三大股东。

上市之后,高瓴资本对蔚来汽车的热情依旧不减。2019年1月,蔚来汽车蔚来汽车宣布发行6.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高瓴资本购买了其中的3000万美元债券。在二级市场上,根据高瓴资本去年二季度披露的情况显示,当时曾大幅增持蔚来汽车至4193.83万股。

进入第三季度之后,高瓴资本大幅减持蔚来汽车股份至1337万股,降幅达68%。清仓蔚来的同时,高瓴资本也勇士清仓了苹果、特斯拉、陌陌等多家热门公司的股票,转而对互联网视频公司以及生物医药公司进行加注。

有分析师表示,纵观高瓴资本在2019年末的一系列操作,体现了其在新能源汽车投资节点的谨慎风格,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其对蔚来运营状况的看法。

高瓴撤资背后的考量

一直以来,高瓴资本都是以嗅觉敏锐著称,从2019年二季度的看涨,到三季度的减持,直至年末的清仓,高瓴资本一系列操作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考量?

从股价表现来看,自去年二季度起,由于受到汽车自燃、管理层动荡等多方面影响,蔚来汽车在股市上的表现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一度跌至1.19美元/股,离退市也仅是一步之遥,较上市发行跌幅高达81%,高瓴资本的增持遭遇巨大浮亏。

从经营情况来看,自2014年蔚来成立至今,从未实现过盈利,2019年前三季度,蔚来汽车果蔬股东净亏损金额高达85亿元,亏损金额继续扩大。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蔚来汽车累计亏损金额高达429亿元。

不过,在11月之后,蔚来的股价逐渐开始保持稳定,第三第四季度的汽车销量情况也在逐步好转。随着ES6车型的上市交付,蔚来第三季度共计交付4799辆电动汽车,环比增长35%,第四季度的交付量暴涨至8224台,环比增长71.4%,或许正是这样的表现令蔚来迎来了新的金主。

峰回路转 蔚来夹缝之间求生

今年年初因为遭遇疫情“黑天鹅”,大家对于汽车行业多抱有负面的看法,然而就在这愁云惨淡中,蔚来却不断传出了融资成功的好消息。此前,蔚来在2020年2月6日就对外公布已经获得一亿美元融资,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蔚来受到了第二笔高达1亿美元的融资。

蔚来素来有“中国特斯拉”之称,而特斯拉在全球市场取得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对于资本而言,特斯拉在上海交付了首批国产Model 3之后,股价不断创下新高,市值直逼千亿美元,眼下早已不是注资特斯拉的最好时机。而蔚来汽车仍处于成长阶段,并且占据了“地利”,一出生便处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让蔚来自带光环,毕竟中国市场是一块任何一家车企都想要奋力争夺的“大蛋糕”。

对于极度缺钱的蔚来而言,这两亿美元的融资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在去年年末的NIO DAY上,李斌带来了蔚来旗下的第三款车型EC6,按照计划,蔚来EC6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启交付。查阅蔚来历年的财报发现,除个别季度以外,蔚来单个季度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大约在1亿美元左右,那么这笔资金可以帮助蔚来EC6顺利进入交付阶段。

除此以外,营收的增长源于新车销量的增加,为了进一步完善销售网络提升销量,蔚来计划2020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约200家线下门店(现有55家NIO Space和22个NIO House)。蔚来现有的线下渠道主要分为NIO Space和NIO House,目前看来蔚来更加倾向拓展NIO Space,每座NIO Space的建设成本约100万元,加上租金及人工成本,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当然不仅仅是新车的研发和渠道拓展需要用钱,在完善充电服务和保证团队规模上也少不了资金的投入。2亿美金对于李斌而言只能够解燃眉之急,要想让蔚来良性发展,还得尽快把车卖出去,回流资金,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鲤鱼抽屉
寒冷的小虾米
2025-08-21 19:09:22

在疫情影响下,那个被称作“2019年最惨的人”和他的企业蔚来汽车更是难上加难,不仅遭第三股东高瓴资本清仓,还曝出延迟发放工资,拟用股票抵年终奖的消息……

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一条爆料引起热议。2月18日,有消息称吉利汽车正在计划投资3亿美元左右入股蔚来汽车。但是吉利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将不对市场传言做任何评论,而蔚来也表示不做评论,有消息会进行公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双方表示不予置评,但都没有直接否认。

吉利一向大手笔的操作,让人们对这一次入股蔚来的传闻非常的期待,如果蔚来获得吉利资金的注入无疑是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

高瓴清仓,蔚来资金流“隐忧”

造车是一件“烧钱”的运动,但资本的冷场让造车新势力的闯关难度增加。与两年前搅动国内投资风潮时的意气风发相比,“被断粮”的蔚来在质疑和倒逼中显得十分吃力。

众所周知,资本是逐利的,如果长久的投资难以看到回报的话,投资人自然会考虑是否值得继续投资。2月15日,根据高瓴资本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的最新文件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高瓴资本已不再持有蔚来汽车股份。

要知道,高瓴资本一直来都是蔚来的强大支撑。2015年,高瓴资本领投蔚来1亿美元A轮融资,并继续跟投C轮及C+轮。蔚来在美IPO时,高瓴资本持股比例达7.5%,是蔚来第三大股东。

关于高瓴资本的这次清仓,蔚来倒是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示,只认为这是投资者的正常行为。不过,高领资本在投资界一直以对大势判断敏锐著称,此次的清仓虽不能表示高领资本已否定蔚来,但蔚来还想获得高瓴等投资机构的资金,那肯定要先证明自己是一家能持续赚钱的公司。

过去一段时间,蔚来的资金状况可谓是“捉襟见肘”。从其历年财报可知,2017年全年净亏损50.21亿元,2018年全年净亏损96.39亿元。2019年财报显示,蔚来第二季度净亏损为32.85亿元,第三季度净亏损24.51亿元,蔚来成立至今已累计亏损超200亿元。更为严重的是,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蔚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9.8亿元,环比减少58.3%。

在现金流吃紧、疫情导致国内经济停滞的内忧外患之下,蔚来还被热衷“长线投资”的高瓴资本抛弃,引发大众对蔚来即将“凉凉”的猜测。事实上,不管是蔚来这样的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还是其他负债累累的新品牌,如今都陷入了资金恐慌之中。甚至可以说,能否获得持续的资金注入,决定造车新势力这个群体走向覆灭还是登顶成功。

曝吉利或砸3亿美元救蔚来

虽然遭“好兄弟”高瓴资本清仓,但是一直有着资金困境传闻的蔚来,似乎并不缺少金主的支持。此前也传出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北京亦庄国投等资金方有意投资蔚来,但均无后续。

近日,又有消息传出,吉利正在筹划入股蔚来,投资金额在3亿美元左右,如果此事实锤的话,那么按照蔚来现在的可转债3.07美元核算的话,那么吉利应该占到蔚来汽车将近10%的股份,有望成为接替高瓴的第三大股东。

虽然吉利入局事项尚未得到证实,但存较大可能性。首先,从投资角度来看,吉利此时入手属于“抄底”好时机,经过了近两年资本市场的洗礼,加上造车新势力在市场上的磨砺,吉利基本上赶上了“跳楼价”;其次,从产业布局来看,吉利急需更全面的新能源布局,由于吉利目前主销的都是10—20万级别新能源车型,另外的高端电动品牌Polestar(极星)因售价过高、品牌小众等原因并没获到太多关注,而30万左右的市场正处于真空状态,入股蔚来有助于吉利加快该空白领域的布局;再者,假如吉利入股成功,此后蔚来的生产转由吉利代劳,有利于吉利消耗自己产能。

至于蔚来,获得“补血液”不仅能继续存命,有了吉利背书也能提升其抗风险能力,找钱相对容易一些。另外,成本控制更好的吉利做“代工厂”,也能进一步降低蔚来的生产成本,从而提升毛利水平。

以目前情势来看,无论是新势力渴望“活下去”,还是应对国外车企巨头,合作是这两家车企当下最佳选择。

吉利是否会入股蔚来,现在尚不得而知。不过大家对吉利的投资行为已司空见惯,从收购沃尔沃,到入股戴姆勒,再到收购路特拉,吉利的扩张并没停止过。如果此次交易能共赢,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调皮的水杯
健忘的小甜瓜
2025-08-21 19:09:22

在疫情的风波影响下,蔚来再度爆出“坏消息”。

据美国SEC网站文件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曾是蔚来汽车第三大股东的高瓴资本已清空蔚来的所有股权。

对此,蔚来汽车方面对外表示,“蔚来尊重投资人的自由选择,对此我们不做过多评论”。

事实上,在去年第二季度,高瓴资本依然非常看好蔚来,甚至还“翻倍增持”,而蔚来也是其增持最多的“重仓股”。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高瓴资本却选择彻底“亏本出逃”,这背后到底是出于何种因素的影响?而蔚来又将何去何从?

蔚来股东竞相“亏血出逃”?

其实对蔚来而言,高瓴资本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背书”角色。

2015年,高瓴资本领投蔚来1亿美元A轮融资,后续并跟投C轮及C+轮。

高瓴资本去年二季度披露的持仓情况显示,公司当时曾大幅增持蔚来汽车至4193.83万股。

而多次的跟投和增持,也让各大券商进一步调高对蔚来汽车的评级,并对其颇为“看好”。

不过进入去年第三季度后,高瓴资本减持蔚来至1336.89万股,减持幅度达68.12%。

来到第四季度,高瓴资本这位昔日第三大股东终究选择彻底清仓蔚来。

事实上,减持蔚来汽车的并非高瓴资本一人,2月7日,淡马锡减持蔚来股票1391万股,持股比例从原先的5.4%大幅下滑至1.8%。

一直以来,高瓴资本、淡马锡都以对大势判断敏锐著称,而此次选择“割肉”清仓的举动,无疑是对蔚来资金和运营状况存在质疑,同时也让其未来前景显得更加不明朗。

此外,蔚来内部延迟发薪等消息也进一步证明,虽官方宣称员工可以申请将本次十三薪全部或部分置换成限制性股票,但也难掩其现金流紧张的状况。

这些事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蔚来的资金状况乃至当下处境仍颇显艰难。

2020,蔚来熬得下来吗?

虽然迎来“噩耗”,但值得庆幸的是,蔚来今年已然拿下两笔“救命钱”。

2月6日,蔚来宣布一笔1亿美元的融资达成,投资方是非关联的亚洲投资基金。

2月14日,蔚来宣布再次完成1亿美元的可转债融资项目。

根据协议,蔚来将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购买方发行和出售本金总额2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两笔交易的配售均需满足惯例成交条件,预计不晚于2020年2月19日完成。

而根据Q3财报显示,蔚来当季度净亏损达到25.54亿元。

如此烧钱速度,即使蔚来拥有“2亿美元”的融资落地,或许仍显得“不够花”。

因而,这两笔“救命钱”能够一定程度缓解蔚来当下的艰难处境,但“寻找融资”仍是蔚来2020年的主要任务。

同时,着眼于蔚来自身,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现阶段,就造车新势力而言,蔚来是其中品牌影响力最高的,也是唯一把产品价格卖到30万以上的品牌。

无论是北上广深,蔚来ES8、ES6还是能够频繁在大街上、停车场看到,并且是真正的个人消费者购买,这是蔚来烧掉了百亿级资金的成果。

在品牌力上,蔚来毋庸置疑是唯一一个能与特斯拉PK的造车新势力品牌。

但是,蔚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譬如资金使用效率、成本控制、打造品牌力背后的高成本等等诸多问题。

同时,蔚来最大的挑战在于,在控制成本之后,是否还能提供给消费者与此前不计成本的“同等服务”,以此维系其目前的品牌力以及口碑。

接下来,蔚来怎样权衡成本与服务之间的关系,让所有车主认可与信服,也是蔚来继资金问题的衍生疑问。

功夫拍案

不可否认,第三大股东的“割肉出逃”,会对蔚来投资市场的表现造成较大影响。但好的一面是,蔚来已然拿下了两笔至关重要的“救命钱”。

此外,疫情对于汽车市场的影响,也是其无法规避的痛点。

在中短期里,汽车行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都会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车市寒冬还会加剧,挑战难上加难。与此同时,这段时间也是蔚来生存的关键阶段。

面对市场寒冬、疫情风波、竞争对手不断强大,蔚来汽车的未来依然道阻且艰、危机重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雪白的花卷
无聊的跳跳糖
2025-08-21 19:09:22

面对近日吉利汽车计划投资3亿美元入股蔚来汽车(NIO.NYSE),有望成为蔚来汽车第三大股东的消息,吉利汽车与蔚来汽车快速回复“对该消息不予置评,市场信息以官方公告为准。”

双方均未否认的态度让外界更加肯定此事并非“空穴来风”。

事实上,年前就有传言称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正在竞购蔚来,其中,蔚来曾就广汽的收购发布声明,称“双方的讨论处于初级阶段,尚未达成最终协议”,而广汽方面也发布了类似的公告。至于上汽与吉利方面,当时并未对此作出评价。

虽然吉利入局尚未最终敲定,但目前来看可能性相对较大。对此,有不少业内声音认为吉利入股蔚来是为了提升资本含金量,又可纳入高端电动车板块,可谓是一举多得——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近日,吉利才刚刚放出与沃尔沃计划合并重组的消息,并入沃尔沃这块优质资产,恐怕比并入巨亏的蔚来汽车来得更加实际;至于高端电动车板块,先不说3亿美元资本入股对于企业实际运营方面影响有限,吉利本身还有纯电动高端品牌Polestar,其次更有沃尔沃和领克,综上而言,即便成为蔚来第三大股东,短时间内对于吉利的“强化”作用也不甚明显。

那么,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这3亿美元目前究竟对谁的意义更大?无疑是蔚来。

谁都知道,蔚来真的非常缺钱。据蔚来此前发布的三季报,截至当季末,蔚来汽车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以及短期理财总额为19.61亿元人民币,较上季度末减少14.95亿元;短期借款及应付账款余额则较上季度末增加11.4亿元人民币,至46.77亿元人民币。彼时,蔚来汽车就曾作出预警,公司现金余额不足以提供未来12个月继续运营所需要的营运资本。

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本以为能熬过1、2月传统销售淡季的蔚来又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暴击”。

据悉,本该于今年2月8日下发工资的蔚来汽车并没有如期发放,同时公司还启动员工自愿将十三薪置换成股票的计划,员工可以在相应金额内选择拿工资或者是拿公司的股票。虽然对此,蔚来表示是因为疫情造成复工时间推迟,导致经营管理节奏变化,但流动性严重不足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有分析甚至在结合财报数据后给出了更“极端”的预测,称疫情当中,蔚来的现金流恐怕只能“挺住”三个月的时间。

一边是严重的“亏血”状态,另一边是前期风投接二连三的退出。

此前,作为蔚来第三大股东的高瓴资本在2月15日完成了对蔚来股票的“清仓”。

高瓴资本是蔚来上市前的重要投资者。2015年,高瓴资本领投蔚来1亿美元A轮融资,并在C轮及C+轮继续跟投蔚来。蔚来IPO时,高瓴持股比例达7.5%,是蔚来第三大股东。去年1月30日,蔚来汽车宣布发行6.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当时腾讯和高瓴资本分别认购3000万和1000万美元。据悉,高瓴资本从2019年三季度起开始大规模减持蔚来汽车。尽管2019年四季度末蔚来汽车大涨,股价累计上涨40%,但高瓴资本还是在12月31日之前坚决清空了所持有的蔚来汽车股份。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蔚来累计亏损金额已高达429亿元,蔚来股价的持续低迷是高瓴资本退出的重要背景。

无独有偶,2月7日,淡马锡减持蔚来股票1391万股,持股比例从原先的5.4%大幅下滑至1.8%。从前期资本的迅速“抽身”不难看出,在高瓴资本和淡马锡的示范下,资本市场对于造车新势力开始从起初的“狂热”转而变得更为“谨慎保守”,这也意味着,蔚来的未来融资之路并不轻松。

值得注意的是,在风投退出之际,传统车企尤其是自主车企的入局变得更富深意。目前,蔚来不仅仅是新势力造车企业中交付量最大的车企,其还是唯一一家将产品卖入30万元价格区间的企业,一旦这样一家新势力头部企业倒下,多少会让那些还处于“向上突围”的自主车企感受到“唇亡齿寒”。尤其是特斯拉刚刚在华建厂投产,随着这匹“狼”的闯入,羊群只有抱团才能求生。

因此,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竞购蔚来的消息,从某个角度来看,也让我们看到传统车企对新造车公司的“惺惺相惜”。

只是,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知情人士透露,事实上,在双方的前期谈判中,吉利汽车条件的苛刻让蔚来很难接受。

但从吉利汽车的角度来看,在蔚来急需资金的当下,它在谈判中占有不少优势。

比如,蔚来与吉利的牵手将进一步扩大想象空间。近年来,吉利的发展有目共睹,除了销售体量上已经成为国内自主车企绝对的“龙头”,更凭借与沃尔沃的技术共享完成了向品牌高端化的转身,领克就是最佳案例。

众所周知,目前,除了特斯拉实现阶段性盈利之外,新能源车企鲜有不被亏损缠身者,包括高昂的电池造价在内,其余还有供应链、工厂、制造环节无一不考验着新势力的现金流动性。而吉利的体系力包括产业链的把控,低成本的运作模式正是蔚来未来完成自身“造血”中最急需的能力。与此同时,投奔吉利,沃尔沃的技术背书也将成为蔚来继续进军高端电动车领域的助力。

换言之,对于蔚来而言,如果能够背靠吉利这棵大树,意味着有足够的规模来分摊高昂的成本,这也是为什么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往往比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抗风险性更强。

更何况,因为吉利的“背书”,此时3亿美元看似“杯水车薪”,但很可能在资本市场起到“抛砖引玉”的良效,让蔚来的融资之路变得容易一些。

而反观吉利,用3亿美元换来蔚来在软件层面、销售服务以及充电布局模式上的创新,这笔投资不会是亏本的买卖。有分析认为,按照蔚来汽车刚刚在一级市场进行的可转债3.07美元核算,吉利此轮投资后,将占到蔚来汽车10%不到的股份,这恰好与高领资之前7.5%的持股比例相似。

目前,故事的两位“绯闻主角”尚未粉墨登场,但以蔚来如今对于资金的渴求和吉利的前瞻果决,“一出好戏”很可能即将上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