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昌吉回族自治州城镇供热条例(2022修订)

多情的大叔
美丽的汽车
2023-01-31 05:06:43

昌吉回族自治州城镇供热条例(2022修订)

最佳答案
贤惠的巨人
如意的钢笔
2025-08-21 19:09:20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保障城镇冬季用热供给,规范供热管理,维护热用户和供热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供热事业,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自治州行政区域内从事城镇供热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和用热等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镇供热,是指在城镇规划区内,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地热、电采暖等热源产生的热水和热汽,通过管网有偿提供给热用户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第四条 自治州城镇供热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属地管理、保障安全、公平合理、促进节能环保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

自治州城镇供热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导,其他供热为辅助;实行国有控股为主体,多元化投资建设的体制。第五条 自治州、县(市)、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城镇供热管理工作的领导。

自治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供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供热的监督管理工作。

自然资源、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生态环境、市场监督、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协同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城镇供热相关管理工作。第六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鼓励供热单位建设污染小、耗能低、运行安全、工艺先进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供热热源。严格控制新建高能耗、高污染的供热项目。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供热管理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保证均衡、稳定、按需供热。第七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及供热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供热能源保障、采暖应急救助、事故应急处置和备用热源建设等安全供热保障体系。第八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对在城镇供热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第九条 县(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自然资源部门,依据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供热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第十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镇供热设施,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有审批权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建设。第十一条 自治州、县(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供热专项规划,按照各热源的供热能力划分供热范围。城镇公共供热管网敷设范围内,不再批准新建、扩建区域锅炉供热。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采暖建筑工程项目立项前,应当向当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用热需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据供热专项规划和供热负荷情况确定供热单位和供热方案。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供热方案组织进行采暖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第十三条 自治州、县(市)自然资源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用地时,应当按照供热专项规划预留城镇供热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第十四条 新建采暖建筑应当配套建设供热设施。一次管网、交换站和交换站出口至建筑红线接口处的配套管网,由供热单位投资建设;建筑红线以内二次管网等附属供热设施由建设单位投资建设。

建筑红线以内二次管网等供热设施建设,应当做为独立的单位工程立项,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实施建设。

新建采暖建筑应当配套建设供热计量系统;既有采暖建筑无供热计量系统或者节能不达标的,应当按照规范进行改造。第十五条 供热管网需要穿越单位或者居民宅院时,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供热设施建设过程中造成建筑或者其他设施损坏的,供热设施建设单位应当予以修复;无法修复的,应当予以赔偿。第十六条 新建和既有建筑改造的供热计量系统,应当符合计量、抄表、分摊、收费和网络自动化监控管理配置。

选择供热计量模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与供热单位的供热计量系统相匹配。

供热计量工程做为节能分部工程,应当进行节能分部验收。供热单位应当参与节能分部验收,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节能分部验收进行监督。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供热计量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供热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第十七条 新建及原有的热源、主管网和交换站,应当符合节水、节电和节煤的系统节能要求,满足供热计量、气候补偿、按需供热和平衡调节控制功能以及网络化监控管理条件。

最新回答
淡定的水池
外向的豌豆
2025-08-21 19:09:20

“到2030年,建立地热能源探测与规模开发成套技术,突破干热岩高效利用核心技术,为地热能源占国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3%提供科技支撑。”从地热资源探测与地热能利用研讨会上获悉,我国从国家层面对地热能源的开发利用终于有了初步时间表。

地热利用领域的神奇国度——冰岛

提到地热,不能不说说在地热利用领域一个神奇的国度——冰岛。冰岛共和国位于地球北极圈的边缘上,总面积13.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0多万。乍听这个名字,一定以为这个国家是冰冷冰冷的。但这里实际上却是一个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的国度。尤其是首都雷克雅未克,7月份的平均温度是11℃,一月份平均温度在零下1℃,比同纬度的其他国家温暖得多,为何冰岛会如此温暖呢?

原来,冰岛这个地方,地热极为丰富,到处都是热泉、温泉、蒸汽泉和间歇泉。水温也各不相同,有的温度适中可以常年洗澡,有的温度很高,可以煮熟鸡蛋和土豆。如岛上的代尔塔顿古温泉,水温高达99℃,完全可以做饭。 现在,冰岛人不但用温泉洗澡,还用热泉、蒸汽泉为居民取暖,有时还用温泉地热建造温室种菜种水果和花卉。温室中有黄瓜、西红柿及热带生长的香蕉;咖啡和橡胶在这里也生长茂盛。温泉游泳池更是遍及冰岛的城镇和乡村。即使白雪皑皑的冬季,游泳池也温暖如春。 到20世纪,冰岛人开始利用地热发电。据1987年公布的数字,冰岛用地热发电的电力总数达3.9万千瓦,小小国家的地热发电量在这一年居世界的第10位。

了解了冰岛如此神奇的地热利用,你也许要问冰岛有这么丰富的地热能,那么我们国家有没有呢?这就要从地热能的形成说起。

地热能的形成

因为地球内部很深处存在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不断进行着热核反应,具有非常高的温度,估计地球中心的温度有6000℃。这样巨大的热能,通过大地的热传导、火山喷发、地震、深层水循环、温泉等途径不断地向地表散发,这样,便产生了地热能。因此,地球被形象地形容为“大锅炉”。

形成条件:

1)热源(来自地球深部);

2)盖层(第三系 + 第四系);

3)热储(孔隙型 + 基岩岩溶裂隙型);

4)水源(来自于北部山区)。

地热能的分布

据估算,全球地热可采资源量超过全球一次性能源的年消耗量,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按照地热资源的分布,世界著名五大地热带有:环太平洋地热带、大西洋中脊地热带、地中海及喜马拉雅地热带、中亚地热带和红海、亚丁湾与东非裂谷地热带。

其中,我国地热资源与三个地热带有关:我国东南部为环太平洋地热带、我国藏滇地区为地中海及喜马拉雅地热带、我国新疆地区为中亚地热带。因此,我国地热资源很丰富。

地热能的利用通常分为三种

–用于发电的蒸汽或温度极高的热流体;

–可被直接利用的中低温的热流体;

–地源热泵利用地表浅层的能源,为建筑物制冷/供暖。

地热资源直接应用流体典型温度图:

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于我国发展清洁能源事业有重要意义。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虽然在地热直接利用方面在国际上有突出的业绩,但相对于人们的需求和我国地热资源潜力来说,利用程度仍然很低。期待未来地热能源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热力山林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飘逸的鸵鸟
俏皮的柜子
2025-08-21 19:09:20
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有的已被大规模开发和广泛利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称常规能源;还有一些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是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被通俗地称为新能源。其实太阳能、风能等,人类很早就已开始利用,这里把它称作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而言。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区分也是相对的,今天的新能源将来也会成为常规能源。如核裂变,过去是新能源,现在由于技术基本成熟,许多国家已把它看作常规能源。上述这些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被作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基础,受到了高度重视。

太 阳 能 利 用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太阳每年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能高达1.05×1018千瓦时,相当于1.3×106亿吨标准煤,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6×1010年,所以可以说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能、降低其开发和转化的成本,是新能源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太阳能可以通过光-热、光-电、光-化学转换来利用。

太阳能光-热转换是用集热器把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热能以直接利用。集热器有平板式、真空管式、聚焦式等,它可以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也可以是将太阳辐射会聚后集中照射,使传热介质(空气、水或防冻液)升温,用于家庭采暖、供应热水、制冷、烹饪、工业用热、农用温室等。

1955年以色列科学家研制出选择性吸收涂层,它对占太阳光能量90%以上的短波部分具有很高的吸收率,采用这种涂层可显著提高集热器的热效率。太阳辐射的会聚采用平面或凹面的聚光反射镜(定日镜),聚焦后能得到很高的温度,可用于发电和金属熔炼等。发展中的太阳热发电系统有槽式线聚焦系统(用抛物柱面槽式反射镜将阳光聚焦到管状接收器上)、碟式系统(用抛物面反射镜聚焦)和塔式系统。

太阳能光-电转换是利用依据光生伏打效应研制的太阳电池,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光电转换效率达6%的实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1958年被用作“先锋1号”卫星的电源,这一重大突破为太阳能利用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奠定了技术基础。此后,很快开发出多种太阳电池,包括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硫化镉电池、砷化镓电池等,光电转换效率已达20%以上。除用于卫星、空间站外,已在灯塔、航标、微波中继站、铁路信号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太阳电池的汽车、飞机也在积极研制,还建成了太阳电池节能住房和太阳电池电站等。一些发达国家还在探索建造太空太阳能电站,它将巨型太阳电池组送到对地静止轨道上运行,借助微波发生器将电流转换成微波流,输送到地面接收站,再经转换变为电力送入电网。预计这一宏伟工程在不久将来即可实现。

太阳能光-化学转换主要是利用光化学反应研制光化学电池。这种电池由半导体材料和电解液组成,当太阳光照射半导体和电解液界面时,产生化学反应,在电解液内形成电流,并使水电离产生氢气而供应用。这是氢能利用的途径之一。

风 能 利 用

风能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发电、提水、助航、致冷和致热等。

风力发电是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中国的风能总储量估计为1.6×109千瓦,列世界第三位,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风力机按旋转轴的位置分为水平轴风力机和垂直轴(立轴)风力机两大类。水平轴风力机按叶片形式有双叶式、三叶式和多叶式,按气流方向分顺风式和逆风式,还有扩散器式、集中器式等。垂直轴风力机有S型叶片式、S型多叶片式、Ф型风轮、太阳能风力透平、偏导器式等。1891年,世界首台风力发电机由丹麦拉库尔(LaCour)教授研制成功,单机容量9千瓦。现在500~600千瓦级的机组已成为风力发电的主力机组,1000千瓦级的机组已商品化。将许多台风力发电机集中安装在一片土地上,称风力发电场,简称风电场或风力田。中国新疆达坂城风电场,总装机容量7.19万千瓦,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风电场。

风能是一种自然能源,由于风的方向及大小都变幻不定,因此,其经济性和实用性由风车的安装地点、方向、风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

地 热 利 用

地热是指来自地下的热能资源。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地热库,仅地表下10千米厚的一层,储热量就达1.05×1026焦耳,相当于9.95×1015吨标准煤所释放的热量。地热资源按储热的状态分为蒸汽型、热水型、地压型、干热岩型和岩浆型五类,目前可实际利用的只有蒸汽型、热水型、干热岩型三种。

地热的利用除直接用于提供热水和供建筑物取暖外,主要是用于发电。地热发电分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直接利用是将地热蒸汽或高温地热水经扩容蒸发后的蒸汽,作为热力循环的工质,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间接利用是用地热水使低沸点工质(如丁烷)气化,用以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1913年,世界首座地热电站在意大利拉德瑞罗投入运行,机组容量250千瓦。目前世界最大的地热电站是美国的盖瑟尔斯地热电站,总装机容量209万千瓦。

海 洋 能 利 用

海洋能通常指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

海洋能蕴藏丰富,分布广,清洁无污染,但能量密度低,地域性强,因而开发困难并有一定的局限。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发电,其中潮汐发电和小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实用化。波浪能发电利用的是海面波浪上下运动的动能。

1910年,法国的普莱西克(B.Praceigue)发明了利用海水波浪的垂直运动压缩空气、推动风力发电机组发电的装置,把1千瓦的电力送到岸上,开创了人类把海洋能转变为电能的先河。目前已开发出60~450瓦的多种类型波浪发电装置。

海流能发电是利用海洋中部分海水沿一定方向流动的动能发电海水温差发电是利用海水表层和深层间的温度差实现热循环而发电海水盐差发电是利用河海交接处水中含盐浓度的差异形成的化学电位差来发电。这些现在都还处在试验研究阶段。

开发和利用海洋能的同时,应兼顾水产养殖、交通运输、生态保护等的综合利用。

此外,正在研究开发的还有氢能,主要是用电解法、热化学法、光电化学法、等离子体化学法等制备氢气,用压缩、低温液化或贮氢合金吸收等方法贮存,或直接用作燃料,或制成氢燃料电池,用于发电和用作各种机动车、飞行器燃料及家用燃料等;还有生物质能,是指植物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目前发展中的开发利用技术主要是,通过热化学转换技术将固体生物质转换成可燃气体、焦油等,通过生物化学转换技术将生物质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转换成沼气、酒精等,通过压块细密成型技术将生物质压缩成高密度固体燃料等。

相关阅读:

http://www.kexuemag.com/artdetail.asp?name=407

欢喜的绿茶
清秀的哈密瓜
2025-08-21 19:09:20
2022年冬季取暖改造项目不是强制的。根据查询山西省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认真落实山西省省委林武书记关于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指示,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原则,积极推进集中供热、"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取暖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生物质、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供暖,鼓励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努力构建绿色节约、高效、协调的清洁供暖体系。

彩色的金毛
健忘的胡萝卜
2025-08-21 19:09:20

空气能政策介绍: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指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重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4个重点省(区、市);根据气温、水源、土壤等条件特性,因地制宜推广使用空气源、水源、地源热泵供暖,充分利用低温热源热量,提升电能取暖效率。到2021年,热泵供暖达5亿平方米。与此同时,14个重点省市纷纷相应号召,出台了清洁取暖优质政策,鼓励和支持空气源热泵分散式采暖和集中供暖,来提升清洁取暖率和冬季散煤污染防治贡献率。

北京市

2018年4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18年北京市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方案》,提出以“煤改电”为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2018年10月31日前,完成450个农村地区村庄住户“煤改清洁能源”任务,同步完成450个村委会和村民公共活动场所、5.38万平方米籽种农业设施“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基本实现全市平原地区村庄住户“无煤化”。

实施“煤改电”项目的,可选择使用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取暖设备,改造方式可以选择单户改造或集中改造。对使用空气源热泵、非整村安装地源热泵取暖的,市财政按照采暖面积每平方米1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市财政对各类清洁能源取暖设备的补贴限额为每户最高1.2万元;区财政在配套同等补贴资金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减少住户负担。

完成“煤改电”改造任务的村庄,住户在取暖季期间,当日20:00至次日8:00享受0.3元/度的低谷电价,同时市、区两级财政再各补贴0.1元/度,补贴用电限额为每个取暖季每户1万度。农村地区村庄住户、村委会、村民公共活动场所和籽种农业设施采用空气源、地源等清洁能源实施集中供暖的项目,其配套建设的水蓄热设施投资计入热源投资,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按一定比例给予支持,其中,采用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给予50%资金支持。

天津市

2017年11月2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居民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方案》,指出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优先用电”原则。

安装空气源热泵的,户内取暖设施(含空气源热泵、户线改造、散热器等)购置安装,按照实际费用,区级最高投入25000元/户,超出部分由居民承担;户外电网配套设施建设,区级投入2800元/户,其余由供电企业承担,居民不承担。“煤改电”。采暖期不再执行阶梯电价,给予0.2元/千瓦时的补贴,享受每日21时至次日6时0.3元/千瓦时的低谷电价,每户最高补贴电量8000千瓦时,由市、区财政按4︰6比例负担(滨海新区自行负担)。

河北省

2018年7月18日,河北省气代煤电代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北省2018年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方案》,指出2018年拟安排农村电代煤31.9万户。对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等户内设备购置安装省级补贴每户最高不超过3700元,市县根据财力状况和不同取暖方式,分类制定当地财政补助政策。给予采暖期居民用电0.12元/千瓦时补贴,根据用电量据实补助,每户最高补贴电量1万千瓦时、最高补助1200元,由省、市、县各承担1/3。

河南省

2018年5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河南省2018年电代煤、气代煤供暖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8年10月底前,全省完成“双替代”供暖100万户。大力发展电代煤供暖,在集中供热覆盖区域外电力供应有保障的地区,以具备保温条件的居民住宅和学校、医院、福利机构、办公楼、商业综合体等公共建筑为重点,加快推广地源、水源、空气源等热泵技术和“空气源热泵+蓄热式电锅炉”等模式,建设一批分布式电供暖项目。同时,其他建筑因地制宜发展热风型空气源热泵、电空调等分散式电能供暖。

山西省

2018年7月13日,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4部门联合印发《山西省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指出:全省清洁取暖面积约11.8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75%左右;根据气温、水源、土壤等条件特性,结合电网架构能力,因地制宜推广使用空气源、水源、地源热泵供暖,发挥电能高品质优势,充分利用低温热源热量,提升电能取暖率。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差别化探索,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成本最低、效益最好多种技术设备和能源互补融合、系统集成的综合采暖解决方案,打造“经济效益好、推广效果佳”的清洁取暖“煤改电”典型示范项目。完善电采暖输配电价政策,参加电力市场交易的采暖用电,峰段、平段执行相应电压等级的输配电价,谷段输配电价按平段输配电价的50%执行。保障重点地区农村清洁取暖补贴资金,探索农村清洁取暖补贴机制,保障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散煤治理工作顺利完成。

山东省

2018年8月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8—2022年)》,指出到2020年,全省平均清洁取暖率达到70%以上;到2022年,全省清洁取暖率达到80%以上;在不具备集中供暖条件的区域,发展热泵热风机、户用空气源热泵等分散式电取暖。

陕西省

2018年6月12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2017—2021年)》,强调加快推进陕西省冬季清洁取暖工作,促进大气污染物减排。到2019年,全省清洁取暖率达到63%。关中地区是陕西省清洁取暖发展的重点区域,要率先实现清洁取暖。2021年,关中地区城市城区全部实现清洁取暖,县城和城乡接合部清洁取暖率达到80%以上,农村地区达到60%以上。

因地制宜使用清洁热源。新建热源全部采用清洁热源,禁止新建燃煤供热锅炉,同时积极以可再生能源等各类清洁热源改造替代传统燃煤热源。同时,要有序推进电供暖。结合陕西省电力装机盈余、区域用热需求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电供暖,在非连续性供暖的学校、办公楼等场所,以及热网覆盖不到的城乡区域,推广各类电供暖。

依据水源、气温和土壤条件,科学使用空气源、水源、地源热泵供暖。到2021年陕西省电供暖面积达到3000万平方米。实施居民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利用谷段低电价降低电采暖成本,支持电采暖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电采暖居民用户,采暖季用电量全部执行居民阶梯第一档电价。

英俊的曲奇
含糊的世界
2025-08-21 19:09:20

据报道,日前环境保护部等10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旨在提高北方地区取暖清洁化水平,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2+26重点城市要率先实现清洁取暖。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城乡建筑取暖总面积约206亿平方米。其中,燃煤是取暖用能的主要方式,燃煤取暖面积约占总取暖面积的83%,天然气、电、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工业余热等合计约占17%。

对此,《规划》提出,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替代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7400万吨,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替代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1.5亿吨。新增用户全部使用高效末端散热设备,既有用户逐步开展高效末端散热设备改造。

同时《规划》指出,要因地制宜选择供暖热源,可选用地热、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天然气供暖,电供暖,工业余热供暖,清洁燃煤集中供暖。同时,全面提升热网系统效率,有效降低用户取暖能耗。

希望2+26城可以早日实现清洁取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