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宁德新能源创始人是谁

包容的秋天
傻傻的皮带
2023-01-31 05:03:08

宁德新能源创始人是谁

最佳答案
难过的月饼
热情的耳机
2025-08-21 21:30:11

宁德新能源创始人是曾毓群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包括在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二次利用等全产业链研发及制造能力。

2017年该公司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全球遥遥领先,达到11.84GWh。已与国内多家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并成功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也成为国内率先进入国际顶尖车企供应链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厂商。

曾毓群介绍

曾毓群,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专业毕业,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现任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亚洲固态离子协会理事、中科院物理所清洁能源中心学术委员、华南锂电论坛专家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

最新回答
迷路的西装
自觉的电话
2025-08-21 21:30:11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

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生物质能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后,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表示这种能源方式不能大力发展,它不但会抢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更将会导致社会不健康发展;地热能的开发和空调的使用具有同样特性,如大规模开发必将导致区域地面表层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必将引起再一次生态环境变化;而风能和太阳能对于地球来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们必将成为今后替代能源主流。

拼搏的茉莉
害羞的毛豆
2025-08-21 21:30:11
李斌,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1][2][3]李斌于2000年6月创办易车公司,2010年11月17日,带领易车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汽车互联网公司(股票代码:BITA)。经过十多年发展,易车已经拥有近3000名员工、业务覆盖全国341个城市,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互联网企业。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李斌作为易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带领易车在用户需求洞察、互联网营销、汽车电商等领域进行了诸多前瞻性的实践,成为影响中国汽车互联网行业的重要人物之一。

李斌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担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CADA)副会长一职,以推动汽车行业健康发展为使命,通过构建行业交流平台、培育汽车产业人才,设立汽车人关爱基金等实际行动反哺汽车产业,为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017年7月15日,获得首届“网易未来科技人物大奖”——“创新商业领袖”。[4]

2018年1月,李斌宣布卸任易车CEO,但他仍将出任董事长,而易车CEO一职将由易鑫CEO张序安接任。[1]2021年1月5日,北京易车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李斌退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职位。[3]

2021年4月,以58亿美元财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476名。[16]

2022年4月,“嘀嗒出行”关联公司北京畅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蔚来李斌卸任公司董事

认真的唇膏
尊敬的鸡
2025-08-21 21:30:11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要素

物质、能量与信息。

因此,能源的发展史直接影响人类的发展史。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¾¾ 物质、能量和信息。

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

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 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

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

未来对能源的需求 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

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u 能源的定义与源头

究竟什么是“能源”呢?《科学技术百科全书》是这样说的:“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可见,能源是呈多种形式的、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简而言之,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能源的源头

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球本身蕴藏的能源(如地热、核能)、地球与其它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源(如潮汐)。

而能源是产生能量的源头。

人们通常按形态与应用方式对能源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类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类认识的这些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和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热能,可以直接用来取暖,也可用来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使热能变成机械能,再变成电能。把电送到工厂、机关和住户,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能。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能源形形色色。总起来说有三个初始来源。

太阳能

地球

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我们称之为地热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正是本书要介绍的核能。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简称核能,俗称原子能。它则来自于地壳中储存的铀、钚等发生裂变反应时的核裂变能资源,以及海洋中贮藏的氘、氚、锂等发生聚变反应时的核聚变能资源。这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反应时释放出能量。目前核能最大的用途是发电。此外,还可以用作其它类型的动力源、热源等。

来自星球引力的能量 指由于地球与月球、太阳等天体相互作用的形成的能源。地球、月亮、太阳之间有规律的运动,造成相对位置周期性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引力随之变化使海水涨落而形成潮汐能。与上述二类能源相比,潮汐能的数量很小。全世界的潮汐能折合成煤约为每年30亿吨,而实际可用的只是浅海区那一部分,每年约可折合为6000万吨煤。

u 能源结构与储量

地球上有哪些能量资源可供我们使用?它们还能维持多久?我们该怎么办?

能源的种类

一次能源:煤炭、石油、核能等自然界天然能量资源;

二次能源:汽油、电力、蒸汽等人工制造的能量资源,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按其生成方式,分为天然能源(一次能源)和人工能源(二次能源)两大类。天然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人工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如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电力、蒸汽、热水、氢气、激光等。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其中,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四种。而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

煤的时代

能源结构的变迁 历史上,伴随着新的化石资源的发现和大规模开采与应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经历了数次变革。18世纪的以煤炭替代柴薪,到19世纪中叶煤炭已经逐渐占主导地位。20世纪20年代,随着石油资源的发现与石油工业的发展,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第二次转变,即从煤炭转向石油与天然气,到20世纪60年代,石油与天然气已逐渐称为主导能源,动摇了煤炭的主宰地位。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开始动摇了石油在能源中的支配地位。以此同时,大部分化学能源的储量日益减少,并伴随着许多环境污染问题。

而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却在与日俱增。例如主要能源形式 地球能源的储量估计

煤炭:~200年

石油、天然气:~50年

核能:无穷多

之一的电力消耗逐年增加。根据统计,人口若每30年增加一倍,电力的需求量每八年就要增加一倍。

于是,20世纪末,能源结构开始经历第三次转变,即从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系统开始向以煤、核能和其它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能源结构转变。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核能的比例将不断增长,并将逐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而成为主要的大规模能源之一。

化学能的储存量 煤炭、石油、天然气还有多少年可以让人类开采利用?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预计还可开采30~40年。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万亿立方米,预计还可开采60年。必须指出的是,煤炭、石油等直接燃烧用来生产电能与热能实在太可惜了,且不说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它们还是很好的化工原料呢!

水能及新能源的潜力 那么水能呢?我们知道,水力是可以长期开发利用的。但是,在那些大面积缺水、水力资源不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怎么办?再说,水能还有个季节性的问题。这些都使水能无法成为世界能源结构中唯一的主力军。新能源中,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但代价太高,并且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它新能源也是如此。其它一些能源与水能相似,它们的规模受到环境、季节、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如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等。

易裂变核素

易发生裂变的原子只有铀-235(U235)、钚-239(Pu239)、铀-233(U233)三种。而天然存在的易裂变元素只有铀-235,钚-239可由铀-238生成,铀-233可由钍-232(Th232)生成。

易聚变核反应

氘(D2)-氚(D3)反应。氘和氚都是氢原子的同位素。氘天然存在,而氚极少,必须由人工生成(如由锂制造)。

核能--无穷的能源 核能分为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目前人类能正在用于和平利用的只有裂变能。可控聚变能利用技术正在攻克。

天然铀的成份

天然铀中占99.3%为难裂变的铀-238,仅有0.714%为易裂变的铀-235。铀-238可通过吸收一个中子变成易裂变的钚-239。

作为发展核裂变能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铀,世界上已探明的铀储量约490万吨,钍储量约275万吨。如果利用得好,可用2400~2800年。

聚变反应主要来源于氘-氚的核反应,氘来可大量自海水,氚可来自锂。因此聚变燃料主要是氘和锂,海水中氘的含量为0.03克/升,据估计地球上的海水量约为138亿亿米3,所以世界上氘的储量约40亿万吨;地球上的锂储量虽比氘少得多,也有2000多亿吨,用它来制造氚,足够满足人类对聚变能的需求。这些聚变燃料所释放的能量比全世界现有能源总量放出的能量大千万倍。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的水平,地球上可供原子核聚变的氘和氚,能供人类使用上千亿年。如果人类实现了氘-氚的可控核聚变,核燃料就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人类就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这正是当前核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所以。聚变能源不仅丰富,而且安全、清洁。聚变产生的放射性比裂变小的多。

专家们预测,核能在未来将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持久能源。

1.2 变脏的地球与干净的核电

本节要点:回答的问题以下问题:现有的能源还能维持多久?能源利用可以不污染环境吗?核能真是可持续能源吗?

u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危机

目前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半个世纪(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维持一、二百年(如煤)人类生存的需求。

今天,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面临着两个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紧密相连的挑战:保证令人满意的长期能源供应和减少人类活动带给环境的影响。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与文明延续的一个重要问题。

能源供应危机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比上个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无论多少人谈论“节约”和“利用太阳能”或“打更多的油井或气井”或者“发现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应却始终跟不上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资源为主,其中中国等少数国家是以煤炭为主,其它国家大部分则是以石油与天然气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专家预测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不到半个世纪,煤炭也只能维持一二百年。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常规能源结构,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都日趋严重。

浓烟滚滚的火电厂

能源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特别是利用化石能源的过程也直接影响地球的环境,使大气和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大气中主要的五种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如NO与NO2)、二氧化硫(SO2)、各种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CO) 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

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大气污染来自化石能源燃烧造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量的增加。带来的主要后果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和碳氢化合物(如CH4、C2H6、C2H4等)。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①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 汽车排放的废气;③ 工业生产(如各种化工厂、炼焦厂等)产生的废气。而其中燃烧化石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是最大的固定污染源。

表1-1 世界CO2排放量统计(1995年)

国名

排放量(百万吨)

人均(吨/人)

百分比

美国

5228.52

19.88

23.7

中国

3006.77

2.51

13.6

俄罗斯

1547.89

10.44

7.0

日本

1150.94

9.17

5.2

德国

884.41

10.83

4.0

印度

803.00

0.86

3.6

英国

564.84

9.64

2.6

u 核能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

谨慎的宝贝
彩色的黑夜
2025-08-21 21:30:11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

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

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电能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

核能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释放主要有三种形式:

A.核裂变能

所谓核裂变能是通过一些重原子核(如铀-235、铀-238、钚-239等)的裂变释放出的能量

B.核聚变能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量亏损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反应叫做核聚变反应,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聚变能。

C.核衰变

核衰变是一种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因其能量释放缓慢而难以加以利用

核能的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利用率低

(2)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3)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尚需不断监控及改进

(4)核不扩散要求的约束,即核电站反应堆中生成的钚-239受控制

(5)核电建设投资费用仍然比常规能源发电高,投资风险较大

海洋能

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波浪发电,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目前,海上导航浮标和灯塔已经用上了波浪发电机发出的电来照明。大型波浪发电机组也已问世。我国在也对波浪发电进行研究和试验,并制成了供航标灯使用的发电装置。

潮汐发电,据世界动力会议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北部英吉利海峡上的朗斯河口电站,发电能力24万千瓦,已经工作了30多年。我国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厦潮汐电站,总容量达到3000千瓦。

风能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

风力发电,是当代人利用风能最常见的形式,自19世纪末,丹麦研制成风力发电机以来,人们认识到石油等能源会枯竭,才重视风能的发展,利用风来做其它的事情。

1977年,联邦德国在著名的风谷--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尔建造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电风车。该风车高150米,每个浆叶长40米,重18吨,用玻璃钢制成。到1994年,全世界的风力发电机装机容量已达到300万千瓦左右,每年发电约50亿千瓦时。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地热能

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有5500处地热点,地热田45个,地热资源总量约320万兆瓦。

氢能

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无污染、热值高、应用面广等独特优点脱颖而出,将成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氢能可以作飞机、汽车的燃料,可以用作推动火箭动力。

海洋渗透能

如果有两种盐溶液,一种溶液中盐的浓度高,一种溶液的浓度低,那么把两种溶液放在一起并用一种渗透膜隔离后,会产生渗透压,水会从浓度低的溶液流向浓度高的溶液。江河里流动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咸水,两者也存在一定的浓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压比海水的水压高,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个涡轮发电机,淡水和海水之间的渗透压就可以推动涡轮机来发电。

海洋渗透能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它既不产生垃圾,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赖天气的状况,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在盐分浓度更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厂的发电效能会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国盐城市的大盐湖、美国的大盐湖。当然发电厂附近必须有淡水的供给。据挪威能源集团的负责人巴德·米克尔森估计,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全球范围内年度发电量可以达到16000亿度。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它还是能量的载体。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随着矿物燃料的日渐减少,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广阔的替代资源。目前世界上水力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河流、潮汐、波浪以及涌浪等水运动均可以用来发电。

天真的饼干
魁梧的小松鼠
2025-08-21 21:30:11

随着全球对环保的重视,新能源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

率先收益的就是 汽车 行业。

2019年是新能源 汽车 发展较快的一年,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中国作为全球大国,自然是积极响应新能源发展之需,这也是比较符合国内发展需求的。

长城 汽车 是开发新能源 汽车 最早的企业,但是发展进程稍慢。

比亚迪王传福做电池出身,传统 汽车 做得也是风生水起,也在新能源竞争中率先布局。

除了这些传统车企的转型,还有一些新成立的公司起步就是新能源 汽车 ,目前发展较快的有蔚来、理想和小鹏 汽车 。

一、新能源 汽车 技术竞争

新能源 汽车 技术分为生物燃料和电动。

1.生物燃料 技术主要用于城市公交车,因为生物燃料技术不太适用家用轿车,普及程度不高;

现在大家普遍认知的新能源就是电动 汽车 。

2.电动 汽车 分为油电混动驱动和纯电驱动。

油电混动 是发展较早较为成熟的技术,油电混动顾名思义就是 汽车 动力既来自内燃机也来自电机,现如今的油电混动经过发展基本可以实现低速电机驱动,中速内燃机驱动,高速两者驱动。

目前油电混动技术分为弱混合(HEV)和强混合动力(PHEV)。

(1)48V弱混合动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简单来说就是提高电机放电能力,但是技术要求挺高,成本要求也高了不少,所以目前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中高端品牌;

(2)强混合动力普及度就高了很多,目前路面上看到的能挂绿牌的 汽车 ,基本就是强混合动力技术的。作为独享绿牌待遇的技术自然有其独特性或者易操作性。

强混合动力技术目前就是PHEV插电式,简单理解就是利用燃油提供动力给动力电池,再由动力电池驱动调节器。

混合技术不论是弱混合还是强混合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用担心续航问题,但是也有致命问题,减排能力太差,毕竟成也燃油败也燃油。

其实从绿牌政策的导向来看,目前国家对于混动动力技术还是比较认可,未来应该还是有发展空间在,现在不论是环保还是新能源发展都是处在一个过渡阶段。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纯电驱动技术的发展未来终究会取代现有,目前纯电驱动技术的发展也已经步入早期成熟阶段,只是有待市场检验。

纯电驱动 分为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和增程式(EREV)。

(1)这里先说增程式,增程式表面意思就是可以增加里程的技术。增程式 汽车 和混合动力 汽车 一样由燃油为电机提供电能,电机驱动 汽车 ,但是区别在于增程式增加了内燃增程器,只有电池电量达到临界值内燃机才会工作充电,直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排放和间接上增加了里程。

(2)动力电池基本由多种元素组合反映提供电能的电池技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锂电池。

(3)氢电池不用多说,优缺点还是挺明显。氢电池本质上是个小反应堆,电能提供还是比较大,但是不稳定,一旦遇到剧烈冲撞有可能引发大事故。

所以纯电动 汽车 目前国内发展方向就是动力电池和增程式。

这也是目前国内外竞争比较激烈的两大板块。

二、新能源 汽车 电池竞争

其实不管是纯电动 汽车 还是增程式新能源 汽车 ,对于普通人来说 汽车 用的什么技术不重要,重要的是配置和续航。

所以新能源 汽车 本质上还是电池技术的竞争。

时间回到2017年,这一年应该是新能源政策向的一年。

虽然早在几年前国内外就已经推广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但是直到2017年国内才开始注重 汽车 领域的研发。

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电池之争

此前宁德时代只是一个做电池的,但是在2017年推出的动力锂电池迅速占领 汽车 市场,并且在2018年完成创业板上市。

动力锂电池在国外发展历程久远,但是几经变化仍旧不离其宗,三元锂电池一直至 汽车 电池的主流,宁德时代乘着这股国内的东风弯道超车。

反观比亚迪,王传福被称为电池大王,因为比亚迪就是做电池出身的。但是不信邪的比亚迪总要在电池领域标新立异,从02年开始研发磷酸铁锂电池,俗称铁电池。但是直到2017年也并没有达成量产,只能内销使用,好在质量还算过关。

虽然比亚迪在国内 汽车 领域厚积薄发,但是电池研发方向的误判使得自身一度被宁德时代反超成为国内电池销量冠军。

宁德时代在2018年2019年曝出和宝马奔驰丰田等知名车企的合作关系,在风卷残云的竞争之下完成了产业和供应链的升级。

2020年宁德时代更是曝出计划与特斯拉进行产业合作,一度使得宁德时代在资本市场成为投资热门。

然而,首批交付的特斯拉仍旧使用的是原松下提供的18650锂电池。

因为松下电池起步较早,技术成熟,并且能够量产特斯拉专属圆形锂电池,而宁德时代虽然电池产量较高,但是以方形为主,还没有完成产业构造。

三、新能源之争—— 汽车 竞争

特斯拉作为头号新能源车企,03年成立之后就致力于纯电动 汽车 的开发。

起步早,发展成熟,在政府政策补贴的东风中特斯拉迅速崛起。

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特斯拉一家独大,迅速扩张,凭借的是自身高超的研发能力。

除了自动驾驶芯片完成自产,同时开放技术专利,拉拢零部件供应链厂商。

在电池供应方面,一方面特斯拉继续与松下的电池供应,并且加深产业合作;另一方面收购锂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最后特斯拉借助资本市场超强的融资能力,完成产业的全球性扩张。

特斯拉的成功,有着超前的远瞻能力还有资本政策的推动,并且在智能化领域领先较多。

国内电动 汽车 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不乏优秀的引领者。

2014年蔚来成立,但是直到到2018年下半年才完成首批交付,1700多辆,交付量算是及格。

有人说蔚来极力模仿特斯拉,情理上不合适,但是在激烈竞争的当下,生存是唯一需要考虑的。除了资金的运作还有坚守的理念支撑下去。

面对晚于10多年的起步时间,蔚来除了在 汽车 上下足了功夫,更是一手打造了蔚来 汽车 金融服务。

在现如今的当下,价格和技术的比拼不是绝对。长城 汽车 质量一般,但是车主还不是一边买一边骂,靠得是优良的营销。

那么对于新能源 汽车 ,技术和续航都是优先考虑的,但是为了打开市场,服务也就重中之重。

对此创始人李斌着手于基础供应网和充换电网的建设,对首批车主的最大优惠撕开了市场的缺口。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 汽车 目前使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除了和宁德时代有较深的供应合作关系,也有技术层面的合作,这倒是目前国内发展供应的典范。

理想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都各有特色,期待后续的发展情况吧。

但是随着新能源早期红利国家财补的褪去,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阶段。

能源之争自古都有,土地、石油、黄金,到现在的新能源之争,可以说谁先掌握了新能源,谁将引领新时代。这也是各国奋力发展和抢占的一个版块,虽然目前还没有特别凸显出来。

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应用只是冰山一角,资本的推动将是新能源发展的动力之一。

蔚来理想和小鹏纷纷赴美上市,目前蔚来在纳斯达克市值超200亿,理想在纳斯达克超130亿,最近刚上市的小鹏 汽车 在纽交所市值也是直冲100亿。

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发展,相信国内在新能源之争上将会更加蓬勃发展。

爱笑的冬瓜
直率的花卷
2025-08-21 21:30:11

高合新能源汽车是华人运通旗下豪华智能纯电品牌。高合HiPhi于2019年7月31日正式发布。

同日,首款量产定型车高合HiPhi 1全球首发,定位豪华全域智能纯电超跑SUV。2020年8月11日,华人运通宣布旗下豪华纯电动汽车“全球首款可进化超跑SUV”高合HiPhi X将于北京车展全球上市。

扩展资料:

2019年10月16日,前宝马首席高级设计师、泛亚设计总监、宝沃设计副总裁尼古拉斯·岳(Nicolas HUET)正式加盟华人运通出任旗下汽车品牌高合HiPhi设计总经理。

2019年7月31日,华人运通发布了全新豪华智能纯电品牌高合HiPhi,首款量产定型车高合HiPhi 1同日首发,新车定位豪华全域智能纯电超跑SUV。

2021年2月27日,高合斯巴达勇士赛年度盛典在热力与激情中如期登场。作为2021年斯巴达勇士赛独家冠名品牌赞助商,豪华智能纯电品牌高合汽车携旗下可进化超跑SUV高合HiPhi X亮相,上演专属定制的斯巴达HiPhi 进化秀,倾力助阵新赛季战幕开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合HiPhi

谨慎的蓝天
愉快的歌曲
2025-08-21 21:30:11
特斯拉到底算不算是新能源的领头羊?谁还有竞争力?

随着汽车的普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增加了,许多城市都限制了交通和牌照。面对这两个主要问题,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的外观与燃油汽车的外观没有太大不同。

在能源方面,它主要由电力驱动,而不是仅仅依靠燃料发动机,从而可以实现节油,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效果。此外,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和彩票。双重吸引力是许多最初选择燃油汽车的消费者转向了新能源汽车,也促使许多品牌开始开发新能源汽车,例如Ideal,比亚迪,大众汽车等品牌。就像每个人都在注视着新能源市场的“命运”一样,电动汽车的先驱特斯拉也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这是行业基准,也是新能源的领导者。特斯拉品牌真的很强大。

特斯拉进入该国已经在新能源市场上获得了很多回应。其中,Model 3在三月份售出了10,000辆以上的汽车,这比比亚迪和北汽的单辆电动汽车的销量还多。翻了一番,在三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排名第一,在三月份的豪华车销量中也排名第一。当然,Model 3可以卖得很好,这也与降价后的指导价较低有关,指导价只有324,800至419,800。

在外观上,Model3继承了家族一贯的简约设计。它没有中网风格的战线,并且具有未来的未来感。它还带来了跑车般的味道。大灯采用全LED设计,所有内饰均使用反光碗。风格很科幻。前保险杠的形状尽可能简单,雾灯区域采用导风设计。赛车的整个前部看上去与保时捷非常相似。侧面设计是根据轿跑车的形状设计的,窗户是镀铬的,轮胎上方的门把手和镀铬的装饰,并且带有强烈的战斗气氛的车轮使Model 3的侧面看起来非常漂亮高分。

在Model 3汽车中,内部和外部样式是一致的。他们总是简单而豪华。整个中央控制台上没有多余的按钮。只有一个触摸屏。方向盘也很简单。只有两个球形操作球。 Model 3的LCD触摸屏很大,必须在触摸屏上操作所有功能。在配置方面,Model3标配无钥匙进入功能。在座椅调节方面,它比Tang DM更多样化。它还可以配备智能传票。当您将汽车停在很远的地方时,您太懒了,无法开车去开车。当时,Model3的智能通话开始发挥作用。它将设置一条根据所有者的位置查找所有者的路线,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地找到汽车,还可以在很小的停车位中自动驶出。这是行业基准,也是新能源的领导者。特斯拉品牌真的很强大。

在功率方面,Model3的最大功率为202kw,最高时速为225km/h,在5.3秒内从100公里加速,最大范围为668公里。就加速而言,很难在同等价格的燃油汽车中找到竞争对手。 Tesla Model 3的长,宽和高分别为4694mm/1850mm/1443mm和轴距为2875mm。相反,在相同价格的汽车中,此类数据的性能是平均的,并且空间不足以成为家庭中第一辆汽车。

简而言之,新能源汽车层出不穷。除了也投资于新能源汽车研究和开发的旧汽车公司之外,还有许多新的力量在制造汽车。但是,随着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下降,许多新势力逐渐下降。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市场正在哭泣,但特斯拉似乎已经站稳了脚跟。 3月份Model 3的国内销量超过10,000辆,是Qin EV的两倍多。在高端汽车列表中,它也排名第一,超过了单个BBA模型的销量。对于特斯拉来说,这也是一个突破,打破了三大BBA巨头的垄断,并成为新时代的豪华车。

要减肥的眼神
微笑的期待
2025-08-21 21:30:11
亿星新能源的首席科学家——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马重芳教授

2015年7月12日14:30,亿星新能源“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新能源让生活更美好”大型主题项目推介会在重庆成功召开。亿星新能源首席科学家——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马重芳教授、亿星新能源技术总监——博士生导师吴玉庭教授、亿星新能源太阳能科技运营总监刘斌博士和亿星新能源金融团队——深圳中南汇金前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崔小刚博士,深圳中南汇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项东先生,亿星新能源能源法律顾问成继东先生,亿星新能源总裁李亚栋,副总裁石先强,总经理甄波,市场总监甘霖,人力资源总监王翔,宣传部长张绍泉等领导与500余位来自社会各界对亿星新能源支持和关注的嘉宾、媒体朋友共同见证了一场高科技与新金融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