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转头去江西(词牌名)
1、中央提出了振兴老革命区经济发展,江西是妥妥的老革命区,江西每个城市都有革命的历史。
2、江西的高铁和高速这几年建设发展得非常快,江西不论去长三角还是珠三角都非常的便捷。
3、江西的资源比较丰富,江西宜春,全世界最大的锂云母矿就位于宜春,新能源时代情况下,新能源企业离原材料越近,成本就越低,效率就越快。稀土应用范围广,也是很多高科技军工企业的必备原材料。相关很多企业以就近取材为目的搬移到江西赣州。
4、随着经济发展,长三角和珠三角迎来了产业升级的时代,产业升级必将淘汰落后的产能,一些纯代加工无科技含量的企业,逐渐被长三角和珠三角淘汰。淘汰企业在长三角珠三角的发展受到了各种的限制,于是很多企业选择了搬离长三角或者珠三角。但他们的客户群还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而江西的地理位置又靠近长三角和珠三角。于是一些落后产业也搬到了江西。
5、相对于其他省会,江西还是在发展中的省会,很多产业还处于发展中和发展初期阶段。一些企业搬到江西竞争力更小。
不是。奉新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01月29日,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天工南大道,是一家民营企业,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碳酸锂系列产品、锂电正极材料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碳酸锂系列产品、锂电正极材料及其他化工产品的出口业务等。
福建省宁德市。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是中国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福建宁德,在德国慕尼黑、北京、上海、江苏、青海设有分支机构。
公司与德国、美国等国际顶级汽车厂商及国内众多知名汽车厂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为全球客户研发和生产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持续为社会提供清洁、安全的绿色能源。
拓展资料:
公司介绍:
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2018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300750。即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民营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池包、电箱等,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公司非常关注产品和技术工艺的研究,造就了多领域全面的研发体系,同时建设了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公司2020年底产能约100GWh,2021年底预计将达到200GWh,全球范围内有七大产能基地在公司的规划中,加上此次定增拟扩产137GWh,预计到2025年公司产能将超过600GWh,全球动力电池产能王者的地位更加的坐实了。公司目前已为大众、宝马、戴姆勒、PSA、现代、 特斯拉等大多数全球一线车企供货,公司预计等到2025年的时候,全球市占率能到30%以上。
2018年
2018年4月4日,发审委召开会议审议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事项。
2018年6月11日,深交所公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将在本所创业板上市。证券简称为“宁德时代”,证券代码为“300750”。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份总数为2,172,437,000股,其中首次公开发行的217,243,733股股票自上市之日起开始上市交易。
2018年6月18日,宁德时代等多方共同投资建设的大型锂电池储能项目完成签约。该大型锂电池储能项目由福建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宁德时代CATL多方合作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4亿元。[8]
2018年7月9日,宁德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与德国图林根州经济部部长沃夫冈·蒂芬泽签署了在该州建造锂电池工厂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的投资协议。
2018年7月11日,宁德时代低开高走,大涨8%,创上市以来新高,成交额超17亿。[9]
2018年7月17日,宁德时代披露,鉴于公司与华晨宝马是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双方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华晨宝马拟向公司购买电池产能建设项目,采购动力电池产品,并同意在双方约定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华晨宝马有权选择向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公司、公司控股股东瑞庭投资、公司实际控制人曾毓群、李平与华晨宝马于2018年7月17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
2019年10月18日,宁德时代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动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德国最大的锂电池工厂。根据计划,宁德时代欧洲工厂此次开工面积为23公顷,生产线包括电芯及模组产品,预计2022年可实现14GWh的电池产能。[10]
2020年
2020年2月26日,宁德时代主导的宁德锂电新能源车里湾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同日,中国福建能源器件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举行授牌仪式。[11]
2021年5月31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成为创业板首家万亿市值公司。[12]
2021年
2021年7月29日,宁德时代推出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在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在零下20°C低温的环境下,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13]
2021年8月消息,宁德时代估值已经看到了2060年。预计终局15%~25%份额,2060年营收中枢1714亿元。宁德时代已通过合资建厂、入股等方式整合储能产业链。
2021年8月25日,宁德时代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0.7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净利润44.8亿元,同比增长131.5%。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的净利润为39亿元,同比增长184.64%。[14]
2021年10月,深交所发布《关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审核函〔2021〕020254号),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4月28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开展境内外产业链相关投资的议案》,拟对上市企业进行投资,投资总额不超过190亿元。[15]
2021年10月,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拟由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及其控股子公司在湖北省宜昌市姚家港化工园田家河片区投资建设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320亿元。[16]
2021年10月,投资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20亿元在湖北省宜昌市姚家港化工园田家河片区投资建设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具备废旧电池材料回收、磷酸铁锂及三元前驱体、磷酸铁锂、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石墨、磷酸等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
2021年10月14日,路透社报道,美国商用电动汽车制造商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 Inc周四表示,已经与中国宁德时代签署了电池供应协议。这笔交易将持续到2025年,交易金额未披露。
2021年12月13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矿产资源(非煤矿山)开采;选矿;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等。[17]
2022年
2022年1月9日,由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志存锂业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的奉新时代志存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等。[17]
光伏投资领域的熙熙攘攘之势,几乎发生在一夜之间,时代催生的新能源大潮大有带领行业重回2018年之前的热闹之势。
近日,光伏们数次接到读者咨询,大多围绕光伏电站买卖以及股权合作、开发等相关事宜。其中咨询对象主要围绕两类,一类是以项目中间商为主,鉴于当前光伏电站项目需求骤增,越来越多的人再次重回光伏行业,启动资源对接买方与卖方;
另一类则是以自持项目为主的投资商或者基金公司,这些企业要么是被碳中和目标催化的央国企投资方,要么是看好绿色资产的投标价值,继而手握重金雄心勃勃的杀入光伏行业。
这其中,既有双碳目标下的企业主动转型为之,也有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掀起的全民光伏大时代之契机。
蜂拥而至的央国企投资大潮
自国家30·60双碳目标提出之后,2021年初,以国家电投、华电、三峡、大唐等为代表的电力央企陆续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自此拉开了能源央企轰轰烈烈的新能源开发大潮。
日前,光伏们获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全面授权二级子公司及分公司开发风、光新能源项目。有行业人士告诉光伏们,三峡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水电“巨无霸”长江电力控股的三峡电能近日在光伏项目收购、开发市场上较为活跃,已经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竞标及谈判。
众所周知,作为央企中净利润率最高的企业之一,三峡集团拥有全球数座水电“印钞机”。而作为三峡集团电力生产运行主体,长江电力目前拥有三峡(世界最大)、溪洛渡(世界第4)、向家坝(世界第11)、葛洲坝四座大型水电站,是水电投资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同时也是A股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力上市公司。据长江电力1月27日发布的2020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0年度营业收入为578.51亿元,同比增长15.99%;归母净利润263.15亿元,同比增长22.15%。
事实上,在30·60目标的指引下,央企投资商在新能源开发投资领域的竞争军备赛已然打响。此前在《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投资业务指导意见》中,中国电建集团对下属28家子企业分解下达了“十四五”新能源开发目标,新增规模合计48.5GW。着是中国电建首次明确大力发展新能源投资运营业务,进一步放宽集团下属企业新能源项目投资主体范围。
另一家世界顶级的电力设计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也在近日发布的《践行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中,明确加大新能源“投建营一体化”项目开发力度,孵化开发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培育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新能源发展模式和业态,提供优质的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发展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到2025年,控股新能源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
而在此之前,中国电建与中国能建是新能源领域两大设计院“霸主”,虽然两家各有所长,但业务领域多以电力、能源领域项目规划设计、EPC业务为主。光伏们了解到,早在2020年,中国能建系便已经先一步布局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业务,进入2021年,中国能建更是凭借火电优势等陆续签约了近15GW的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
事实上,今年以来,大部分的央国企正全面发动各级省分公司、二级公司参与新能源的开发建设。在此前广西省公布的2021年保障性并网光伏项目名单中,仅国家电投就有包括国家电投贵州金元、国家电投海南新能源、国家电投江西中业兴达以及五凌电力、中电国际等多家二级公司参与其中。
分布式光伏成“新宠”
站在新能源的时代风口上,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对自持分布式光伏资产表达出浓厚的兴趣。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以体量小、资金规模少、模式灵活等优势正成为中小投资商的首选。
与此同时,整县推进政策也最大程度的唤醒了行业内外对于分布式光伏投资的热情与动力,其中既包括上述提到的行业之外的资金方与选择自投的中小企业,同时,也包括已经在大型地面电站项目“霸屏”的央国企电力投资企业,根据光伏们统计,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100个县市区与企业签约或者启动整县推进工作。其中仍以央国企为主,也不乏深入参与其中的民营光伏企业。
不仅如此,在今年供应链剧烈波动的情势下,以户用光伏为主导的分布式光伏撑起了上半年的新增光伏装机。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分布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97.5%,户用新增装机首超集中式,占比最高 42%,成为新增装机主要来源。2021年1-6月,户用装机容量超5861MW,同比增长280%。
分布式光伏的潜力正被快速释放,整县推进则成为提高市场认知度的催化剂,政策加持进一步提高了地方政府以及资金方对于分布式光伏的了解与认可,以往的“苍蝇腿”也成为了大型投资商跑马圈地的重点领域。随着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的落地,有望将成为中国分布式光伏市场一个划时代的起点。
然而,随着更多资本的进入,政策双刃剑的另一面在于国家能源局的五大“不”要求挡不住地方政府以市场之名行垄断之实。政策迟迟未落地,备案、接入无法办理、在建项目无法推动,仍然困扰着相当一部分的从业者。光伏们将针对整县推进持续跟踪,期待行业可以理性、有序的发展。
路上随处可见电动汽车
但电动汽车的一些BUG也随之而来
如充电时间长、耗电快
有时候开到半路就没电了
着实让人头疼
别担心
在赣州中心城区
电动汽车充电越来越方便了
01
12月26日
随着昌赣高铁通车
赣州市赣州西站东广场充电站一并投入运营
大大方便了电动汽车司机充电
据了解,赣州西站东广场充电站是由赣州城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控股公司赣州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20万元,总装机容量8200kW,配备195台充电桩,服务范围涵盖了公交、旅游巴士、出租车、乘用车、物流车等纯电动汽车,可以同时为290辆纯电动汽车充电。项目投运后,将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充电站。
此外,赣州西站东广场充电站项目依据云计算和存储技术,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服务平台,成立了充电运营服务管理中心。平台中心管理下的充电站位置分布、充电设备情况等数据信息会实时提供给新能源汽车车主,车主可根据以上信息判断、选择充电桩,提高出行效率。
02
章贡区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初步形成
核心区域实现“2公里”充电圈
日前,随着盘古山路、红环路、黄屋坪电动汽车充电站调试上线。至此,章贡区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初步形成,核心区域实现“2公里”充电圈。现在,电动汽车用户在章江新区范围内,每隔10分钟路程就可以找到一个充电点,完成电能补给。
截至目前,章贡区建成城市电动快充站15座,自今年4月章贡区首座公共充电站上线运营以来,充电量达到35万余度,充电次数1.4万余次,累计节油12.6万余升,减少碳排放310吨。
小编还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为加强赣州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推广应用,近日,赣州市印发《赣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底,在全市公务、公交、出租(网约)、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万辆以上,全市建成各类充电桩1.9万根,建设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1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