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历史记载福建的陈俊活了443岁,你认为有可能吗

无心的戒指
无情的机器猫
2023-01-31 04:31:12

历史记载福建的陈俊活了443岁,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最佳答案
务实的音响
淡然的蜜粉
2025-08-22 07:27:01

活了443岁!的确太奇了!的确难以相信。

但,科学是严谨的。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视点,作为 社会 科学的一个去伪存真,有必要由权威部门作一次考证,以正视听,作为再思考的起点。

第一,调研福建永泰县志,弄清它的编撰流程,是严谨的县事记载,还是搜奇猎怪的虚心作怪。

第二,查找家谱。找到陈俊的直系亲人和旁系亲人,捋顺瓜蔸世系,一代一代的对,看能否对上齿序。

第三,找到陈俊的坟墓。取骨殖作碳14检测。

只有得到了确证,消除了疑云,认识的步伐才会踏实。

如果已无法考证,应注明“地方传说故事”。不能作为一个“事实存在”。

这应成为我们面对世事、事物的基本态度。

我认为此种可能性甚微,即便是县志记载的,亦未必就千真万确实有其事。人的寿命是有限的,甭说是那个时候,就是医学科学长足发展,公众 健康 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能活到一百二三十岁者,便是长寿中的长寿了。据说药王孙思miao 很可能活了一百四十多岁,但是按记载却还不到一百三十岁。

这个记载不能算作 历史 证据,而只能当成 历史 传说,至于传说是否真实,譬如说这个活了443岁的福建人士陈俊,就要用生命科学来分析一下就一清二楚了。现在这是个常识性的科普问题,有个初中文化就可以理解,不用颇费周折地去论证,更不会象陈景润那样去1+2的去论证哥德巴赫猜想,即使大学教授都弄不清楚其中的原理一样;这个问题容易弄清楚。

长生不老是个人都有这个奢望。作为封建 社会 的帝王更是这样,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也想千古不死,口称万岁,心里也想活过万岁。有什么办法达到这个目的呢?

他的办法就是命人:一是请高人道观炼仙丹,七七四十九天炼成,吃下就身强力壮,长命何止百岁,岂不知长期食用仙丹,慢性中毒很深,结果长命不得,害己短寿才是真的。二是命人渡海求仙,著名的方士如卢生、徐福、侯公等率队乘船去海上寻仙,找长命之药。这些人有的到了韩国,有的到了日本,还有的不知所终,可能早葬身大海了吧。但结果呢都是有去无回,因为即使回来若两手空空也是必死无疑。据说现在的日本人就是徐福的后裔,带去了中国的文化,在日本列岛上居住下来,传综接代,现在日本文字足可以证明。秦始皇的长命目的未达到,把中华文化却远播海外,文明了海外岛国倒也是功德一件。

即使这些方士寻回了仙丹,找到了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就能不死么?不可能的。我到过四川,路过彭县,此处有彭祖雕像,传说他是中国寿命最高的人:800岁。比福建那个县志记载的陈俊还多活了357年。传说陈俊到443岁时,巳缩成小孩大小,重量只有十几斤,放置蓝子中,要人抬着方行。如若真有那么高寿,这个真可以有。我当年去九华山,看过真人和尚圆寂后的不朽渡金塑像,确是缩成干瘦的小孩大小,寿命大概超百岁了吧。这个倒象是真的。

用现在的生命科学解释就比较好理解了。人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通过细胞分裂而展开生命活动;但细胞分裂的次数,据科学家说,大概最多是50次左右,而每次分裂的时间是2.5年左右,50次分裂结束大概在125一130年,也就是说人的极限寿命不会超过130岁。这和现在世界上发现的最长寿老人的寿命倒很符合。现在条件这么好,饮食、医疗、 养生 、锻炼方法较之古代,那优越多了,也未见超过130以上的高寿老人。而古代的条件那么差,反倒长寿443岁乃至如彭祖那样800岁,可能吗?这简直就是胡弄人间,胡弄 历史 ,胡弄后代吧?

过去所说高寿之人的记载,不论是正史、野史,还是地方志、县乡志乃至家谱,如是百岁左右可以相信,超过150岁,吹牛的几百岁,千岁的,那都是传说,万不可信的。万岁就更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了,当不了真的。

人类发展到如今,科学发展观应该树立起来,什么事只要科学分析一下,就清楚明白了。人类的寿命既然有限,最长百十年,且只有极少数人达到,大多数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人均在往奔八努力了,巳经不错了。”人生苦短”,终归要寿终正寝。因此拼力去长命百岁甚至更长寿命毫无意义,还不如过好当下:有意义的 健康 生活才是。

生命的意不在长短,而在于价值,和意义!活着就要做自己想干的事!和努力做到极致的事!

陈俊活到四百多岁的时候,整个体重,只剩下不到十斤。行动十分不便,于是众乡邻就用麻竹编制了一个特大的菜篮子装着老人,由供养人轮流抬着进出家门,因此乡邻们都称他为菜篮公。

汤泉村人看到陈俊老人这样高寿,感到非常稀奇,都把他当成世间宝贝来供养,甚至是当成神明附体来看待。

平时,乡亲们连到田间劳动,怕老人孤单,都喜欢把老人带到田边地头,一边劳动,一边与之聊天,饿时喂以人乳,彼此之间关系非常密切。

有可能!得道了。

绝无可能

乾隆年间的《永泰县志》记载,陈俊从881年活到了1324年,享年443岁。虽然县志是这么记载的,但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相传陈俊老年之时,没有办法自己照顾自己,他的子孙也没能熬过他,都去世了。他的肌肉开始萎缩,躯体渐渐变小,到四百多岁时,体重不足十斤。由于无法行走,村民就将他放在一个篮子里,有村子里的人轮流供养他。

陈俊之所以能活四百多岁,据史料记载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常年泡温泉

在陈俊居住的地方有一个温泉,陈俊每天都要到那个温泉泡一会儿。常年泡温泉改善了他的体质,身体不生病,故而能延年益寿。

2、神话传说

泡温泉固然能延年益寿,但是能活四百多岁,只泡温泉可能还不够。因此古代的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有一个小鬼不小心把穿生死簿的绳子弄断了,就撕了一页生死簿上的纸揉了一根绳子,这张纸上恰好是陈俊的名字。生死簿上没有了陈俊的名字,他就一直活下来了。

阎罗王是个做事认真的人,他为了找出这个漏掉的人是谁,就让两个小鬼化成小孩的样子,在温泉旁洗煤炭。陈俊看见了就问:“你们两个小孩干嘛呢?”其中一个回到:“我们在把煤炭洗白呢。”陈俊听后哈哈大笑:“我活了443岁,还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能把煤炭洗白呢。”这天中午陈俊就去世了。

总结:

陈俊在 历史 上应该是个长寿的人,但活了443岁几乎不可能是真的。也许人们一直都有长生不老的愿望,编撰出这样一个故事,来寄托自己的那种想长生不老的愿望吧。记录陈俊故事的石碑从元朝一直流传到清朝,广为流传,至于真假,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陈俊活到443岁,只是县志中的记载,至于科学性如何,现在就不得而知了。但陈俊的奇特高寿,不管属实与否,至少给我们今天探讨的长寿问题留下了一片美好的憧憬。

陈俊(881-1324),福建永泰人。《永泰县志》:晚年肌体萎缩形如小孩,装在竹篮中轮流供养,人称菜篮公。莆田地区建于1971年至1983年,当时辖区莆田、仙游、福清、闽候、闽清、长乐、平潭、永泰八县。

陈俊为人正直,乐为乡里做好事,受到乡人敬重。到了晚年,他无法自食其力,“子孙无有存者,乡人轮流供养”。后来,老人年岁不断增高,肌体逐渐萎缩,身躯变得愈来愈小,“形如小孩”,行动十分不便。

于是众乡邻就用麻竹编制了一个特大的菜篮子装着老人,由供养人轮流抬着进出家门,因此乡邻们都称他为“菜篮公”。陈俊去世后,乡邻们将他的遗骨塑像安放在汤泉庙作为纪念,并誉称为“小彭祖”(传说彭祖活800多岁)。

陈俊生平事迹被刻在一块木牌上,从元朝一直保留到清代。人活百岁,亦属罕见,被称为人瑞,而被民间誉为“小彭祖”的陈俊竟活到443岁,岂非是近代人间奇迹。

有关陈俊的故事:“菜篮公”的名字和传说至今仍在永泰县一带广为流传。

这只是个传说!但不是谣言。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相传也是享年数百的寿星,甚至有少量文献可以考证;一般认为这是几代甚至十几代黄帝的总和。陈俊应该是某个行业或者谋个职位的杰出代表,陈俊成为一个符号,他的后代或者继承人,继承了他的职业或职位,也被世人沿用了这个符号;在民间口口相传的传说中,甚至地方野史文献中,几代或几十代陈俊,并没有被标注陈俊一世、陈俊二世加以区分。陈俊,是在人民心中活了几百年。

最新回答
悦耳的冬瓜
灵巧的过客
2025-08-22 07:27:01

比较轻微就用透明皂沾刷子上刷一下

你可以试试用牙膏涂到刷子上,在鞋底用里的擦拭,这样就可以去污垢了。因为牙膏里含有融化氧化物的成分,对于这些污垢是个很好的清洁方法,你试试就知道了!

干净的冬天
时尚的野狼
2025-08-22 07:27:01

以前国家允许民营开采煤矿,如今管制严了不再发放民营牌照,煤老板只会越来越少,国有煤企一把手往往是矿长,所以这个答案也可以这样讲,努力挖煤当不了矿长受政策影响,这几年的现代化煤矿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经营方法越来越先进,煤炭市场化程度高,对于矿长来说,他要面对的问题纷繁复杂,煤矿企业四大系统:生产、经营、政工、后勤。每一系统大的问题都要由他亲自定夺,且仅仅是生产系统就有采煤、掘进、支护、通风、防治水、供电、运输等众多部门

你说他光搞挖煤,能行么?煤矿作为高危行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以一家二三百万吨年产量,职工两三千人的煤矿为例,平时矿长或者煤老板需要进行大量决策,工作面交替,井下电气焊等特种作业,人事调动,工资调整等都需要他签字才能进行。在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工作中还隐含着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则做检查,受处分;重则丢官职,进牢房。你说这活儿是仅仅好好挖煤能做到的吗?前几年煤炭效益好的时候某些人到处炫富,挥金如土,吸引了众多眼球,使社会对于煤炭开采业有了一种神秘感,大家都觉得是暴利,影响太坏了

而实际上的矿长或者煤老板往往都是一年365天全年无休,不是井下现场办公就是调度室开会,不是定方案就是想对策,不是应付上级检查就是安抚下级情绪,与此同时,官场上的彼此倾轧屡见不鲜,见招拆招,那是必须的总之一句话,不忙到死,就不是一个好矿长或好煤老板而我们看到的那些炫富的,年轻人,二世祖居多,真正牛逼的人,出来炫的,不多当我们为煤矿工人福利待遇低打抱不平时,当我们为煤矿工人工作环境谴责煤炭企业时,当我们觉得当煤老板很简单,只是当个甩手掌柜时你只是不知道这帮牛人究竟是如何驾驭复杂的煤炭企业而已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煤矿也不外如是,普通煤矿工人经过努力完全可以成为矿长或是煤老板,但这其中的江湖学问不是简单的挖煤能解决的以前能。原来是可以的,矿工好好干攒点钱然后自立门户,现在肯定是不行了。现在劳动阶层和管理阶层的职业路线都不同这个问题就好比我当清洁工好好干为什么不能当企业高管。

现在接近于不可能。我们矿长就是一步步从工人干起来的,踏实肯干外加脑子灵活,干工人的时候砸断脚趾照样一声不吭坚持到上井才发现。文化不高但能接受新鲜事物,敢于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在设备方面绝对的崇信瑞典,德国,美国,奥地利制造,对国产保持怀疑(近年来好多了,以前被坑的太多)。不过现在从工人提拔上来的领导太少了,基本概率为零。原因是现代化矿井对于管理人员文化要求越来越高,安全环境不允许原来的粗放管理,大学生来矿山的越来越多,进入管理层的比例大大增加。

尊敬的樱桃
甜美的裙子
2025-08-22 07:27:01

“双碳”背景下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探讨

欧凯 张宁 吴立新 索婷

(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煤炭工业在百业待兴的基础上起步,在艰苦奋斗中前进,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行业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两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煤炭消费减量,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煤炭行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也给煤炭行业带来转型升级的机遇。

一、煤炭工业具备高质量发展基础

在一代代煤炭人的艰苦奋斗下,煤炭行业从无到有,煤炭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从起步、腾飞到跨越的巨变,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对国家经济 社会 发展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增强

我国煤矿“三机一架”的装备制造能力处在世界前列,年产千万吨综采技术和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行业持续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建设先进产能,全国煤炭供给质量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左右、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安置职工100万人左右,超额完成化解过剩产能目标。截至2020年底,全国建成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约1200处,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0%左右,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52处,产能8.2亿吨/年。全国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1129处,产能1.48亿吨/年左右。

自新中国成立至2020年底,煤炭行业贡献了约924亿吨煤炭。我国煤炭年产量由 1949年的3432万吨,增加到1978年的6.8亿吨,到2013年的最高点为39.7亿吨,2020年产量为39亿吨,支撑了我国GDP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1万亿元。煤矿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安全 科技 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安全生产投入大幅增加,煤矿职工安全培训不断强化,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明显好转。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1978年的9.713下降至2020年的0.059。煤炭安全供应保障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二)具备高质量发展的 科技 创新能力

煤炭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科技 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燃煤超低排放发电、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现代煤化工技术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无煤柱开采等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煤炭资源回收率显著提升。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提速。2020年 ,原煤入洗率达到74.1%,比2015年提高8.2个百分点。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处置率、井下瓦斯抽采利用率分别达到78.7%、72.2%、44.8%。建成400多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实现了地面一键启动,井下有人巡视、无人值守。采煤、钻锚、巡检等10种煤矿机器人在井下实施作业,71处煤矿列入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

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取得新进展。2020年,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931万吨/年、1582万吨/年、51亿立方米/年、489万吨/年。煤炭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煤电、煤焦、煤化、煤钢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

(三)不断完善的市场化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工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在不断进行体制改革 探索 ,从最开始的完全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相结合,再到完全市场化,为国家经济体制和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

我国煤炭工业完成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政府定价向市场化定价转变。1993年开始,我国确立了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煤炭价格机制。1994年1月,国家取消了统一的煤炭计划价格,除电煤实行政府指导价外,其他煤炭全部放开。2004年,我国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形成电煤价格“双轨制”。2013年,煤炭价格实现完全市场化定价,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突出。2016年以来,煤炭行业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点行业,煤炭上下游企业逐渐建立了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发挥了煤炭市场平稳运行“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2021年9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尚未实现市场化交易的燃煤发电电量,从2022年1月1日起,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将现行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机制。这意味着,我国将告别已经实行了15年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二、“双碳”目标下煤炭高质量发展对能源低碳转型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 社会 发展仍将离不开煤炭。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仍需要煤炭发挥基础能源作用,为经济 社会 发展提供能源兜底保障。

(一)煤炭是新能源发展的有力支撑

“双碳”目标下,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增量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非化石能源发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显著上升。然而,受气候、天气、光照等人为不可控的自然条件影响,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不确定性大,提供的主要是能源量,能源供应和调节能力有限。可再生能源大比例接入电网,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需要清洁高效的燃煤发电等灵活性电源作为调峰电源平抑电力波动。我国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持续优化电力结构的过程中,仍需要煤炭煤电的有力支撑。预计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后,燃煤发电装机规模仍需保持3亿至4亿千瓦,年耗煤量3.9 亿吨 6.4亿吨。

(二)煤炭是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是一个国家安全的保障和强盛的基石。在国际能源博弈和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煤炭依然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短期内没有资源能替代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应当深刻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经济 社会 发展要求和能源发展规律。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推进煤炭安全智能绿色开发利用,努力建设集约、安全、高效、清洁的煤炭工业体系,煤炭仍然是我国最经济安全的能源资源。

煤炭具备适应我国能源需求变化的开发能力,具有开发利用的成本优势,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经过“技术示范”“升级示范”已趋于成熟,具备短期内形成大规模油气接续能力的基础,应当充分发挥煤炭在平衡能源品种中的作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三、“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

“双碳”目标对于煤炭行业既是巨大挑战,也是空前机遇。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下,煤炭行业势必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煤炭行业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无人化迈进,由超低排放向近零排放、零排放迈进。可以预见的是,自2021年到2060年,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逐步下降,由主体能源转变为基础能源,再由基础能源转变为保障能源,最后转变为支撑能源,也代表着我国煤炭行业将向着绿色智能的方向快速迈进。

(一)依托技术革新,向高质量高技术产业发展

当前煤炭行业正处于第四次煤炭技术革命时期,应当以此次技术革命为契机,推动煤炭产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业和新业态转型。“双碳”目标下,煤炭产量将回归合理规模,走高质量发展、高端发展之路,迈向更加重视生产、加工、储运、消费全过程安全、绿色、低碳、经济的存量时代,走优质、高效、洁净、低耗的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

未来将有更多煤矿采用高效节能的技术和设备,着力建设碳中和示范矿区引领工程,开展余热、余压、节水、节材等综合利用节能项目,持续优化煤炭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系统性管理,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逐步将煤矿开采由机械化、自动化向数字化升级,打造采掘智能化、井下无人化、地面无煤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煤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聚焦“绿色开采、清洁利用、生态治理”的产业方向,构建实时透明的煤矿采运、洗选、治理等数据链条,不断优化智慧决策模型,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将数字技术融入到煤炭资源的开发、加工、利用全产业链,全面提升煤炭的管理治理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率。最终步入井下无人、地上无煤的煤炭工业5.0时代,实现深地原位利用,煤、电、气、热、水、油实现一体化供应,以及太阳能、风能、抽水蓄能与煤炭协同开发,基本实现近零排放。

(二)依托生态修复,打造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废弃矿区也在逐渐增加。可以通过矿区生态修复来增加生态碳汇。未来亟需开展全生命周期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链,重点包括减沉保水协调开采、充填开采、土壤修复与生物多样性恢复关键技术等。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良好的树种和草种进行造林绿化,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工程技术对矿区损毁土地进行修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创造新的经济效益,提高土壤碳截获能力,增加植物碳储量。

矿井空间包括矿区地面空间和地下空间。数据显示,我国煤矿塌陷区面积超过两万平方公里,井下空间体积超过156亿立方米,空间利用潜力巨大。例如,以发展煤基综合能源基地为目标,矿井地面空间利用包括发展风、光电站;井下空间利用包括开发抽水蓄能电站、化学储能、地热能开发、二氧化碳封存等。当前矿井空间初步开发,仅包括建设地面光伏电站、井下博览馆等,未来可利用矿井空间发展可再生能源、现代农业、现代医疗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关闭或废弃矿井将达到1.5万处,大量土地资源被闲置。而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可利用建设光伏电站的土地愈发紧缺。因而利用采矿沉陷区进行光伏电站建设,把光伏发电和矿山生态治理相结合,既能解决土地资源有效利用问题,又对生态环境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三)依托多能互补,建设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能源基地

煤炭与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互补性。煤炭与可再生能源在燃烧和化学转化方面的耦合,逐步形成模式,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点,为煤炭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耦合提供了良好基础。同时,煤矿区具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先天优势,除了丰富的煤炭资源外,还有大量的土地、风、光等其他资源,采煤沉陷区可为燃煤发电和风光发电深度耦合提供土地资源。煤矿井巷和采空区形成的地下空间,可用于抽水蓄能、井下碳吸附和碳储存、地热能等开发利用。

煤炭企业具备主动发展新能源的条件,可以充分发挥煤矿区优势,以煤电为核心,与太阳能发电、风电协同发展,构建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系统,将煤矿区建设成为地面-井下一体化的风、光、电、热、气多元协同的综合能源基地。

四、结语

立足我国能源资源条件和经济 社会 发展需求,对标“双碳”目标实现,依托 科技 创新和系统性变革,通过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煤炭将更多用于生产煤基高端化工品和碳材料等精品;通过与可再生能源等多元互补,煤矿将成为现代能源供应系统基地;通过充分利用煤矿区地面地下空间和资源,煤矿区将成为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煤炭企业将成为新能源开发的参与者、煤基高端材料和高价值产品的引领者。

热心的大雁
冷艳的月饼
2025-08-22 07:27:01

用煤炭赚到596.5亿身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一位来自山东的退伍军人,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缔造了一个这样的商业传说。

他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家庭中,18岁拥有1米9的他响应国家号召,成功成为了一名军人。退伍后,他回到了家乡开始创业。

谁能想到,现在的他居然靠卖煤炭的方式赚得了596.5亿身价,还成为了《2021新财富500富人榜》的第63位,并成为了山东的首富。

他就是中融新大集团的创始人——王清涛。从退伍军人到煤炭大王,他究竟凭啥?

1962年,在山东滨州邹平县的家庭中诞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王清涛,家中一共有5个孩子,虽然每次吃饭都不能吃饱,但在他18岁的时候还是成为了一个1米9的男孩。

1980年,正值18岁的他选择了参军,成为一名军人。入伍后,他努力学习,积极参加训练,因为他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还曾多次受到部队的奖赏。 军队的刻苦锻炼,也为他之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退伍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看到很多人都放弃铁饭碗去创业,而他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一头栽进了煤炭行业。当然,他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煤炭行业沸沸扬扬。

王清涛创立了中兴物资经销处,由于他脑子聪明、愿意吃苦、对客户非常守信用,不久后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又创立了邹平县铁雄煤炭有限公司,随着公司的业务不断增多,他的公司就成为邹平县小有名气的公司之一。

2003年,拥有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的王清涛,花费2亿元成立了邹平铁雄焦化有限公司。 在他的带领下,克服了公司初期缺少的资金、技术、人才、环保等困难,在2004年终于投产的60万吨煤炭,到2008年,他的公司实现了营收86亿元,并成为了全国74家首批市场准入的企业之一。

2007年,他还成立了淄博一山焦化有限公司,之后通过兼并重组、合资扩建,在2009年成立了山东焦化集团有限公司。 之后几年,他的公司逐渐向金控集团转型,并在2016年3月,山东焦化集团,正式更名为中融新大集团。

到如今,中融新大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煤制焦、煤化工、发电、燃气供应等业务的能源企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冶金焦炉四座,年产值冶金焦700万吨、钢铁500万吨,拥有员工5000多人,常年久居焦化产能的第一名。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他也从一个刚退伍的穷小子,逆袭成为了身价596.5亿的山东首富。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在军队培养的艰苦奋斗精神、敢于抓住市场的机遇。对于王清涛,你有什么想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