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新能源
能源是发展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以及从它们中分离出来的各种燃料照亮了我们这个世界,使整个世界变得美丽多姿。然而,这些资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按照目前这些能源的消耗速度,并考虑人口增长等因素,有人估计石油和天然气不过几十年,煤不过几百年就会消耗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节约开发现有的能源,另一方面还要研究和开发如太阳能、氢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新的能源。
1.太阳能
太阳照射到地面的能量相当于全球能耗的1.6万倍,既无污染,又是永久性能源。可惜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密度太低,只有1kW/m2,还受气候影响。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热能的直接利用,如利用镜面或反射槽将太阳光聚焦在收集器上,由中间介质吸热产生蒸汽,推动气轮机组发电;另一种形式是利用小型太阳能装置为房屋采暖供热,现己大量应用。
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开发太阳能,如美国“百万屋顶”计划、日本“600个屋顶”太阳能电池系统等。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应把太阳能的利用列为重点,因为西部地区日照好、居民分散,适合发展太阳能。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一个异想天开的计划,就是在同步人造卫星上装两个16km2的电池板和聚光系统,将所获电能用微波传到地面。由于在大气层外阳光强度比地面高1.4倍,又不受气候影响,据估计,由此得到的电能成本可与常规电能相比。
2.氢能
氢被认为是理想能源,资源丰富、热值高、无污染。但是氢作为能源,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氢的来源,只能通过电解水,太阳能分解水,生物制氢,以及化工、冶金等流程制氢,这就需要消耗能源;二是氢在存储、运输及应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爆炸,加上氢对材料产生氢脆、氢腐蚀,以及氢渗漏等,所以近年来对储氢材料的研究很多。一种储氢方式是将材料与氢结合成为氢化物,需要时加热放氢,放完后还可继续充氢。同时储氢材料又是高能蓄电池的负极。目前正在研究的纳米碳管,因其储氢能力大而受到广泛关注。
3.核能
原子核在聚变和裂变时,能放出巨大的能量,简称核能。核裂变的燃料是铀、钚等物质,核聚变的燃料是氘、氚等物质。有些物质,例如钍,本身并非核燃料,但经过核反应可以转化为核燃料。核能不仅单位质量产生的能量大,而且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地球上已勘探到的铀矿和钍矿资源,按蕴藏的能量计算,相当于地壳中有机燃料能量的20倍,如果将可控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用于工业,那么人类就更不必为能源供应担忧了。
核能发电是利用核能的重要形式。从廿世纪50年代第一座核电站建成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许多国家先后建造了核电站。据统计,截止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约441座核电站,发电容量约为3.6亿千瓦。预计到2030年,世界核电站总数将达到1000座,核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可以预期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核电将成为电力工业的支柱。
核能除了用来发电外,还可以作为船舶、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动力能源。特别是核动力不需要空气助燃,因而它在地下、水下、空间等缺乏空气的环境下作为特殊动力,它将是人类开发海底世界的理想能源。
4.地热能
地热能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能源,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其储量比目前人们所利用的总量多很多倍,而且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在有些地方,热能随自然涌出的热蒸汽和水而到达地面,自史前起它们就已被用于洗浴和蒸煮。通过钻井,这些热能可以从地下的储层引入水池、房间、温室和发电站。这种热能的储量相当大。不过,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开发难度大。
5.潮汐能
潮汐能是以位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是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海水涨落的潮汐现象是由地球和天体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在海洋中,月球的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和背月面的水位升高。由于地球的旋转,这种水位的上升以周期为12小时25分和振幅小于1m的深海波浪形式由东向西传播。太阳引力的作用与此相似,但是作用力小些,其周期为12小时。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产生大潮;当它们成直角时,就产生小潮。同时地表的海水又受到地球运动离心力的作用,月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正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除月球、太阳外,其他天体对地球同样会产生引潮力。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m,但一般说来,平均潮差在3m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
潮汐是因地而异的,不同的地区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统,它们都是从深海潮波获取能量,只有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并且在地理条件适于建造潮汐电站的地方,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我国海岸线曲折,沿海还有60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1.4×104km的海岸线,漫长的海岸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我国潮汐能的理论蕴藏量达1.1×108kw,其中浙江、福建两省蕴藏量最大,约占全国的80.9%。
6.风能
太阳能在地面上约2%转变为风能,全球风力用于发电功率可达11.3万亿kW,很有发展前景。风能与风速密切相关,我国沿海与西北地区的风力资源丰富,大有作为,但风车材料是关键。一个2.5MW的风车,转子叶片直径要80m,包括传动箱的总重达30t;风车高近百米,用材几百吨。风车叶片要有足够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目前主要采用玻璃钢或碳纤维增强塑料,正向增强木材发展。虽然风能发电装置造价较高,但电价可与常规能源相比。
科技手抄报a3纸简单又漂亮: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翻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我们看到的,也是一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从猿人的餐风露宿,到现代人的星际旅行;从古代的烽火传讯,到现在的互联网络;从远古的钻木取火,到今天新型能源的充分利用。
人类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无不得益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无不得益于对科学技术的掌握。如今科技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它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便捷和精神生活的愉悦。可以说,是人类造就了科技,科技也成全了人类,人类和科技是相互依存的。
激光技术。我国激光技术世界第一,领先全世界15年。超级稻及其他农作物杂交技术。超级稻被世界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陶瓷技术。陶瓷技术是我国传统的领先技术。反卫星武器技术。我国已经发明寄生星多年。现在开始向菲律宾的一颗商业卫星部署寄生星。寄生星只有中国才有,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有研制出来。是我国镇国之宝。
建桥技术。我国是造桥王国,有“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称。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桥,也是世界跨度最大的桥。
关于科技的知识科普:
空气调节系统是怎么样净化空气的?
人们需要新鲜的空气,来保证生活质量。所以,空气调节系统经过特殊的过滤, 可以除去烟雾、尘埃和引起过敏的花粉,以及传播疾病的细菌,把新鲜的空气送入现代建筑内,保证了人们的正常呼吸,达到了健康的生活。净化空气时,空气必须经过严密的过滤器进行过滤,使细微的有害物质过滤掉。
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的原理就是在空中翻撒一些物质,是云层中的水汽有一个凝结核,使
水滴不断变大,最后行者了下雨的效果。人工降雨是一个催雨的过程。天空中
有冷云和暖云,它们缺少水汽凝成的凝结核,是不会形成雨的。可是,如果在
冷云中撒入干冰、碘化银等,在暖云中撒入氧化钙,则会使云滴增大成雨滴而
降下来。
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是太空中用作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地球卫星,他是卫星通信系统的 空间部分,用以转发无线电通信信号实现地球站之间或航天器与地球站之间的通信。与一般通县方式相比,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传输容量大,覆盖区广、不受地理障碍限制,通信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的重要手段。
铁轨的作用
一列火车有很多节车厢,载着许多旅客和沉重的货物,宛如一条巨大的长龙,飞驰在铁轨上。铁轨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承担火车的重量,通过铁轨上的枕木和碎石子把压力分散到路基上,另一个就是引导着火车前进的方向。如果不让火车在铁轨上开,让它也和其他车一样,在公路上行驶,路面就会因为承受不住火车车轮的巨大压力而被压碎。此外,由于火车的速度太快,也不容易掌握火车进的方向,所以,火车必须在铁轨上行驶。
从远古时起,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能源来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而到了今天,我们的祖先繁琐衍了一代又一代子孙,我们还是像他们一样,利用着能源。然而能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只考虑我们这一代,也要为下一代留有可利用的能源。
从我在生活中的观察学习中看,我认为节约能源的方法有下面这些:首先,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用过水之后的水龙头一定要关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洗衣服洗菜的水可以用来冲洗马桶,这样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其次,对于煤气的节约,在做菜的时候,需要长时间蒸煮的食物可以用小火烹饪,这样对煤气是一种节约;再次,对电能的节约,在不影响正常照明的前提下,可以关掉一些只起到装饰性作用的灯,还有就是在电视不看的情况下,要将电源关闭,防止对电能的浪费;最后,对于一些新型能源的利用,可以由于科学技术的水平,现在还不能充分的利用,但我认为,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这些广泛存在而又环保的能源会利用的更为广泛。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生活中对节约能源的一些认识,节约能源是需要全社会的人们共同完成的任务,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从我做起,节约能源,也应该勇敢反对浪费能源的行为。节约能源,人人有责!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人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1.70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这个模拟人是一个感应器,用于收集返回舱在太空中的温度、湿度、氧气等各种试验数据。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大力协同下,航天科技人员仅用7年的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太空飞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
“我们的飞船比美、苏的晚40年才发射,但飞船技术水平要和他们现在的相当,要体现技术进步,不能照抄,要迎头赶上。”王永志说。
短短七八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中国第一艘神舟号无人飞船的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新的一页。
神舟二号:全新亮相
神舟二号虽是第二艘无人飞船,但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载人时基本一样。
飞船在轨飞行7天后返回地面。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随着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离上天的日子更近了。”
神舟三号、四号:百折不挠
神舟三号飞船在产品进场的第4天,出现了飞船穿舱插座信号有一个点不导通的问题。决策者们毅然决定:进度服从质量,推迟发射!
当飞船船舱内3000多个接点个个导通之后,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
试验结果表明: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前所未有的持续低温天气:-28℃,比发射《大纲》规定的最低发射温度-20℃足足低了8℃!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就是由于一个O形橡胶密封圈因低温变形失效而导致的!
经过充分的试验数据论证和气象会商,专家们优选了一个较好的窗口,并调整了发射程序。低温严寒下,参试人员用149件保暖物品,严严实实地将火箭关键部位包裹起来,同时不断地吹送热风,直到临近发射前15分钟,才把这些保暖物品撤下来。
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预示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
神舟五号:神州圆梦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 机械 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 简单机械 。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4. 工具名称可以做那些事剪刀 剪纸,剪布 扳手 拧螺丝帽螺丝刀 拧螺丝钉老虎钳 剪铁丝羊角锤 拔钉子电锯 据木头镊子 夹细小的东西天平 称重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杠杆 。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 支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 用力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阻力点 。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省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不省力也不费力 。意思就是,用力点的距离离支点的距离远就省力。阻力*阻力臂=用力*用力臂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 ),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 杠杆 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 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 轮 ,刀杆是 轴 。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 省 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 费 力。
3.轮轴可以 省 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 省 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 粗 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 轮轴 ,这时整个扳手是 轮 ,螺帽部分是 轴 。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6.则嘛样能使扳手更省力?换成手柄长一些的大扳手。原理:大扳手手柄长,那么轮就大了,轴不变,轮愈大越省力。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 定滑轮 ;定滑轮可以 改变用力方向 ,但不能 省力 。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动滑轮 ; 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 改变用力方向 。
2.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一个 最简单的滑轮组 ,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 省力 。
3.起重机运用了滑轮组。
七、斜面的作用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斜面 。
2.斜面能 省 力,斜面的坡度越 小 越省力,坡度越 大 越不省力。
3.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如 “S” 形的盘山公路、各种斜坡、各种刀刃、螺丝钉的螺纹,高架桥的引桥等 。
4.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越 省力 。
5. 研究的问题:斜面的坡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吗?
我的假设: 斜面的坡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木块的高低)
不改变的条件: 同一个重物,同一块木板,提升重物的速度;
实验方法:(1)把一块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做成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 (2)用测力计勾住重物,用同样的速度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重物;(3)记录下在每种斜面上用力的大小,并进行比较。6,s形可以通过延长路面减少斜面坡度的方法,从而达到汽车等交通工具上行时省力的目的,有利于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
八、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运用了 杠杆(如:刹车、车铃的按钮) 、 轮轴 (如:把手、脚蹬) 、 斜面(如:螺丝钉) 等简单机械的原理。这些简单机械起到省力或方便的作用。
2.自行车上齿轮转动的快慢与齿轮大小的关系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 快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 慢 。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一、抵抗弯曲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实验材料:两叠书、三张A4纸、若干个垫圈
实验假设:有关,纸越宽的抗弯曲能力越大
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②放两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放三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中应控制不变的量: 纸的宽度 ;不变的量有: 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问: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答:立着放好,立着放的厚度比横着放的厚度大。材料的厚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强。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3.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了?因为瓦楞纸中间的结构是是W形,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三、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抵住拱足,能使拱的形状保持不变,拱就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四、找拱形
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如手捏鸡蛋不易碎)
3.塑料瓶的上部、底部为近似圆顶形,中部为圆柱形。最厚最硬的地方在瓶口,最薄最软的地方在瓶身。
4.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的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的承载人体的重量。
5.生活中的拱形:肋骨、足弓、拱门,拱窗,拱桥;圆顶形:龟壳,贝壳;球形:蛋壳,果实,头骨。
6.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要粗的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力都相同,即重量轻、强度高。管状的手臂骨、腿骨,植物的杆、茎,钢管都是应用了这个原理。
五、做框架
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2.长方形框架、正方体框架加上斜杆相当于里面有了三角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3.增加斜杠的作用是:①,推拉的作用 ②,使框架不变形。
六、建高塔
1.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2.框架铁塔结构特点:①上小下大②上轻下重③风阻小等。
七、桥的形状和结构
1.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2 桥面在拱上方的拱桥,桥下空间高,便于船只通行,且结构坚固,造型美观。3.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4.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5,著名的高塔:埃菲尔铁塔,双子塔。6.按结构:梁桥,拉索材料:石桥,铁桥,木桥
八、用纸造一座桥
1.用纸设计桥需考虑哪些问题:①纸这种材料的特性;②纸的承受力有什么特点;③选择形状和结构。④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2.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一。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3.评价一座桥好坏的指标:①是否坚固;②是否节省材料;③是否美观。
第三单元 能量
一、电和磁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
2.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5,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偏转,电流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最大90度,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二、电磁铁
1.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当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3.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磁铁是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线圈和铁芯组成。(2)电磁铁只有通电才有磁性。(3)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三、电磁铁的磁力(一)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缠绕的线圈与铁芯的距离,导线的长短粗细材料
2.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表
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 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改变的条件) 线圈圈数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1.线圈20圈 2.线圈40圈 3.线圈60圈
实验要保持那些条件不变 电池的节数,电线的粗细,铁芯的大小等
实验结论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3,(1)增加线圈圈数,磁力会增加;减少线圈圈数,磁力会减少。 (2)增加电流,磁力会增加;减少电流,磁力会减少。 (3)铁芯越粗,产生的磁力越大,铁芯越细,产生的磁力越小。
四、电磁铁的磁力(二)
1.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关系的研究计划表
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多少有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 电池节数多,磁力大;电池节数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改变的条件) 电池节数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1.电池1节 2.电池2节 3.电池3节
实验要保持那些条件不变 线圈圈数,电线的粗细,铁芯的大小等
实验结论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多少有关系,电池节数多,磁力大;电池节数少,磁力小。
2.在进行科学探究中,探究的顺序: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与证据5.检验假设6.交流
五、神奇的小电动机
1.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2.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3.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六、电能和能量
1.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2.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输入的能量形式 输出的能量形式用电器 电能 电饭锅 热能
电风扇 动能
电视机 光能和声能
电 灯 光能
电 炉 热能
3.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七、电能从哪里来
1.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不能储存电能,只能即时使用;蓄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用化学能的形式把电能储存起来)
2.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发电机。
3.电能的来源和转化
电能的来源 转化的能量 输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电池 化学能 电能
光电池 光能
水电站 动能
热电厂 热能
核电站 核能 八、能量和太阳
1.煤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古代植物死后,经过沉积作用,被泥沙覆盖,与空气隔绝,又经过地壳的变动,被埋到很深的地下,长期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了煤。
2.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的。
3.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4.新能源: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
5.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校园生物大搜索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万种。
2.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科学的分类: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最高概括和总结。
自然科学类
数学: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研究数量关系或数的部分属于代数学范围,研究空间形式或形的部分属于几何学范围。
物理学:物理学原是自然科学的总称。由于物质和能量是自然界的基本组成要素,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和能量变化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各种具体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结构,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它们所发生的反应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天文学:天文学是研究天体的运动和性质的科学。广而言之,它研究宇宙的物质结构和能量变化。
地学:地学是地理学的简称,包括地理学和地质学两个学科。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即人类生存在其中的地理环境的科学,主要探索地球表面自然和经济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关系,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部门地理、区域地理等分支学科。
生物学:是研究有生命的物质的产生、发展及规律的科学。大体上分为研究动物生活习性的动物学和研究植物习性的植物学。
医学: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农业科学: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技术的科学,包括作物栽培、育种、土壤、气象、肥料、农业病虫害等,还可以包括林业、畜牧和水产业。
能源科学:能源科学是研究各种能源现象及能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规律的科学。
环境科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保护和改善,领域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也包括了一定的社会因素。这门学科以生态学和地球化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并充分利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地学、医学、工程学等各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空气、水、土地等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人文科学类
政治学:是一门系统研究国家学说,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科学。
经济学:是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军事学:是研究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以及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又称军事科学。军事学分为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两个部类。
法学:是法律科学的简称,它是一门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古老而又独立的社会科学分支。它主要研究法律的本质、形式、特点和作用;法律的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规律;法律的范围、制定和执行等内容。
文艺学:文艺学是文学与艺术的统称。研究文艺的各种现象,从而阐明其基本规律及基本原理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历史学:是研究、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学科。它包括对从古到21世纪人类社会的、分期的或分类的研究(如人类社会发展简史、世界各国史、民族史及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及以阐述历史学的一般原理与方法的史学概念,探讨历史学本身的发展历史的史学史,研究史料及其利用方法的史科学等。
考古学:是一门以实物史料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历史的科学,它属于历史学的一个部门。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实践中概括、总结出来的语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