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智能电网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在电网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并与传统电力技术有机融合,极大地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传感器技术与信息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为系统状态分析和辅助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电网自愈成为可能。调度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柔性输电技术的成熟发展,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保障。通信网络的完善和用户信息采集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随着各种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并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智能电网应运而生。发展智能电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实现清洁能源的开发、输送和消纳,电网必须提高其灵活性和兼容性。为抵御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和外界干扰,电网必须依靠智能化手段不断提高其安全防御能力和自愈能力。
智能输电主要涉及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与运行维护管理、输电线路智能化巡检、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集约化等技术领域。
(1)柔性交流输电技术领域:开展柔性输电智能调度、智能运行、关键设备智能监测和控制等基础理论研究;开发控制策略先进、高电压等级、大容量的柔性交流输电装置,包括静止同步补偿器、静止无功补偿器、可控并联电抗器、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故障电流限制器等;研究配置柔性交流输电装置时的全局性技术问题、与常规控制保护配合问题。
(2)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开展百兆瓦级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及核心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大功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成套设计、制造、试验能力;研究柔性多端直流输电技术。
(3)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与运行维护管理领域:研究开发标准统一、技术先进的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和系统;研究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PMS)及雷电定位系统的信息集成关键技术;开展智能评估诊断与状态检修技术、智能防灾与仿真技术、标准化与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
(4)输电线路智能化巡检领域:开展直升机/无人机智能巡检应用研究。开发小型化、模块化、标准化的机载巡检设备,实现机载智能巡检系统的集成化、低功耗、嵌入式;研发小型无人机飞行平台;研究无人机飞行控制、导航系统准度和精度控制技术,长距离实时通信技术;开发线路巡检实时数据分析诊断系统。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消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的公告,对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对于免征机动车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免征机动车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目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买税法》,中国的车辆购买税率为10%。
在享受政策红利后,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车型时,可享受1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折扣。加强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稳步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西南水电基地和沙漠、戈壁、沙漠地区输电通道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原则上不低于50%。推进一批重大水电、核电项目建设,常规水电装机容量约3.8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约7000万千瓦。我国第三次延长新能源汽车免税期限。中国首次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实施以来,有效激发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潜力。
国家税务总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免征机动车购置税406.8亿元,同比增长108.5%,其中7月免征机动车购置税71.7亿元,同比增长119.1%。免征机动车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免征机动车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型号目录》管理。自目录公布之日起购买并列入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属于免税的新能源汽车。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稳步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西南水电基地和沙漠、戈壁、沙漠地区输电通道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原则上不低于50%。
一项“宁电入湘”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将宁湘两省紧密联系起来,用塞上的风和光点亮三湘大地的灯和景。
“宁电入湘”线路的湖南受端落点为衡阳市,也是最受益的城市之一。建成后,将大大优化湖南电网网架结构,显著缓解湘南地区供电压力,提高衡阳中心输电能力,促进衡阳“中心化”进程。
整个宁电入湘线路长约1467千米,湖南境内工程线路全长421千米,衡阳段直流线路49.4千米,配套500千伏交流线路出线8回,线路总长度约450千米。
线路的湖南受端落点为位于湖南省域副中心、全省第二大用电负荷的衡阳市,换流站地址主选衡南县泉湖镇小江村。
9月9日,全国规模最大的沙漠光伏基地——腾格里沙漠3GW新能源基地光伏复合项目开工仪式在宁夏中卫市举行。
据宁夏日报,该项目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是国家第一条以开发沙漠光伏大基地、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宁电入湘”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
该项目装机总容量300万千瓦,总投资152.5亿元,首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总投资约51.14亿元。
项目建成后,每年发电量将达到约57.8亿千瓦时,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每年可节约192万吨标准煤。
图片
腾格里沙漠3GW新能源基地光伏复合项目开工。图源于宁夏日报
宁夏地处西北腹地,地势海拔高,日照时间长,风能、太阳能(8.060, -0.01, -0.12%)资源丰富,风电技术可开发量约5200万千瓦,光伏发电近期发展潜力约5400万千瓦,是全国最适宜发展新能源的5个省区之一。
地处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中卫市,属于国家I类太阳能资源地区。近年来,中卫市近年来先后实施111个新能源项目,全市新能源装机总量达到827万千瓦时、占宁夏的近三分之一。
“宁电入湘”工程投资规模约1000亿元,其中外送通道项目约300亿元、新能源项目约520亿元、煤电项目约70亿元、储能项目约130亿元。
据初步研究结论,“宁电入湘”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将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五省(区)一市,线路全长1467千米。
按年送电量400亿千瓦时至440亿千瓦时设计,“宁电入湘”工程在“十四五”末投产后,可为湖南增加1/6的电量。
图片
全国规模最大的沙漠光伏基地开工 图源于宁夏日报
据湖南日报此前报道,该特高压工程送端配套建设400万千瓦煤电之外,主要配套建设新能源1300万千瓦,其中中卫沙漠光伏600万千瓦、红寺堡戈壁光伏300万千瓦与中卫海原等风电400万千瓦。
作为“十四五”清洁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包括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内的多个大基地规划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澎湃新闻注意到,9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8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会。
会议指出,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全部开工,第二批基地项目部分已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正在抓紧组织开展有关工作。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成并网,第一批基地项目尽快完成所有项目核准(备案),尽快提交接网申请,加快项目主体建设,按期完成2022年承诺并网目标,加快配套储能调峰设施建设,确保同步建成投产;第二批基地项目尽快完成业主遴选,尽快开工建设。
图片
相关阅读:
“ 宁电入湘”配套工程衡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建
近日,衡阳西500千伏变电站工程交地仪式暨工程建设动员会在衡阳市衡南县召开,标志着“宁电入湘”衡阳段配套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据了解,衡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宁电入湘”配套工程之一,已列入国家电网“十四五”和湖南省“十四五”电网规划,是2022年国家能源保供重点项目和衡阳特急能源保供项目计划。
该工程建成投运后,将进一步优化湖南地区电网结构,提高湖南电网的受电能力、输送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也将为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受端落点提供降压支撑。
作为继雅江特高压工程的又一项能源保供重点工程,衡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占地101.3亩,计划2023年6月投运。首期计划新建1000兆伏安主变2组和500千伏出线2回、220千伏出线9回。
该工程于今年4月份启动用地前期工作,国网湖南电力积极对接各级政府、各部门,仅用4个月便完成电网路径、土地用地协调问题,并协助衡南县政府成立衡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协调服务部,高效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力做好各项保障,为该工程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