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上海KTV新能源锂电池有毒吗
有。
无论是什么地方的锂电池都会有毒。锂离子电池对人体是绝对有危害的,危害最大的是电解质溶液,电解液为有机易挥发性液体,而且有明显的腐蚀性,长时间吸入挥发性气体对呼吸道有损害,引发呼吸道疾病。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
新能源汽车虽然也是代步工具,但是受到疫情的影响难免也会长时间停放在家。而汽车长时间停放,所搭载的电瓶依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放电,所以很多车主都采用拔掉负极的方式。拔掉电瓶的负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电流的流通,对于预防新能源汽车电瓶亏电具有一定的作用。而除了拔掉电瓶负极之外,文青认为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及时进行电量的补充
如果需要长时间的停放,作为车主的我们可以间断的对电瓶进行电量的补充。对于新源汽车所搭载的小电瓶来说,可以从网上购买充电器,使用家用电进行补充电量。而至于所搭载的动力电池,则可以使用车载充电机进行电量补充。在长时间停放之前,也尽量充满电量。
锁车很重要
对于很多车主来说,车辆停放在自家门口就忘记了锁车这一项。如果车辆熄火但未锁车,那么电瓶的耗电量比会更快。所以车辆在长时间停放时,一定要注意车门上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关闭大部分车载电器,从而减少电量的消耗。
写在最后
对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来说,除了搭载动力电池之外,还有小电瓶,而这两种电瓶如果发生亏电现象,均会导致内部的可逆性物质受损,从而影响储电能力和使用寿命。所以我们在长时间停放车辆时,一定要及时进行关注。汽车虽然是代步工具,但是也需要来自车主的呵护,这样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方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也十分的低迷,降幅创历史新低。 过去一年,国内传统汽车产销量负增长,但新能源汽车表现却不错,总销量达到100万。 很多 业内人士还建议,要充分发挥经济政策的杠杆作用,适当发力,争取让新能源汽车产销早日回到高速发展快车道当中。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表示,2020年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51辆和12908辆,同比分别下降82.9%和75.2%。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342辆和10680辆,同比分别下降80.5%和72.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09辆和2228辆,整体销量也有所下降。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量经销商闭店,导致整个销售零售进度处于崩盘的状况,这也是造成2月份全国新能汽车销量大幅下滑的一项重要的原因。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各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消费也有所升级,复工复产后整体市场的销量也值得期待。
此次疫情让物流、人员流动不畅,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 如果抛开变化只看需求,新能源电池带来钴、锂、稀土等稀有金属的需求确定性更强,中汽协公布7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显示产销同比分别增长52.6%和55.2%,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上游材料依旧有很大的需要。 在 生产方面,企业因复工进度慢、零部件供应等问题导致产出水平低消费端,产品消费也会懈怠。
在1-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虽然下滑59.6%,但却低于国内车市总体销量降速(79.1%),这也诠释了新能源汽车存在一定的市场需要,是值得关注的事情。 崔东树表示,随着疫情影响逐步褪去,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在3月份迎来全面的好转。
作为全球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和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对比参考价值也比较高。 崔东树称道,"中国计划在2020实现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目标,2020年1份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反超中国2月份受疫情影响,迎来高速增加,这是大势所趋,新能源的补贴退坡并不会对未来新能源汽车销售造成过多的影响。 但累计销量也会远超 欧洲可能还需要到4月份。
与政策相呼应的是,上半年的中国电动汽车尤其是低速电动车,产销量可能再创新高。 崔东树表示。 应多措并举,有信心完成2020产销200万辆新能源汽车目标。 另外,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多购车补贴、电动车下乡等措施。
2019年,我国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其调整核心是250公里下巡航里程的纯电动汽车补贴大幅锐减,从而导致A00级电动汽车销量占电动汽车整体销量的比重从50%以上迅速下降到25%以下。 崔东树认为,鼓励电动汽车下乡同时给予冬季续航里程车型一定的补贴,可以整体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 按照相关政策表示,今年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实施全新一轮的政策。 . 然而,在当前不利情况下,延续之前的补贴标准成为业内共识。 崔东树表示,延续补贴是稳增长的重要措施,不只是为了提高销量。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乃至汽车行业的更好发展,中汽协综合各方面情况希望可以调整双积分考核政策,延续之前的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实用性。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说。
另外 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还指出,我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一、优化、推进并早些明确2020年后续的补贴政策,即取消补贴标准中续驶里程、电池比能量等与需求密切相关的技术指标要求,强化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加快产品的升级。
二、提高新能源汽车便利性。 叶盛基表示,应给予新能源汽车牌照、路权、停车费减免、通行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同时,限购城市应取消或增加新能源汽车号牌配额。
三、继续加大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力度。 应及时拨付中央财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奖补资金出台疫情期间专项运营补贴政策指导意见明确充电运营企业同等享受5%电价优惠政策等等。
对汽车行业而言,目前依旧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特别是整体消费需求不同的问题,即使目前企业复工复产率比较高,整体的发展还是值得期待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19年是中国车市连续负增长,并且跌幅进一步增大。但祸不单行,1月份开始全国乃至全球都出现了新冠状病毒疫情,并且迅速扩散,各个产业都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除了第三产业和部分中小型企业外,原本就处于“寒冬”中的汽车行业日子也不太好过,尤其是根基尚未稳固的初创势力。
在本次疫情中,汽车行业已经累计捐赠超过10亿元的现金和物资,其中造车新势力们也大力捐款,如第一梯队的蔚来、威马和小鹏均捐献了数百万元的资金和物资。尽管从金额来看,初创势力与老牌车企动辄上亿上千万的捐款还无法比拟,但在如此困难的境况下,这份心意仍然值得人们肯定。
实际上疫情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影响还是存在的,我们知道网约车行业自新能源开始发展以来,一直是其非常关键的联动行业,在此期间受到重创的网约车行业势必会影响新能源车的销路,包括司机人数变少、乘客订单减少、投资数量降低等问题,可能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能源车的销量。
此外就是复工时间问题,根据专家发言,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拥有14-21天的潜伏期,国务院办公厅也公布了春节假期延长的通知,全国大多数省市都将复工时间推迟了,其中当然就包括车厂和供应商等。比如刚建好上海超级工厂的特斯拉,以及原定1.31开工的蔚来整车工厂。实际上对于产能原本就跟不上销量的新能源车企来说,还是不小的打击。
但这样就能说明新能源行业会完全遭受打击吗?也不尽然。还记得2003年全球爆发的“非典”疫情,同样打乱了行业和人们生活的节奏,但实则,彼时的中国车市刚刚兴起,市场潜力还很大,又因产能有限,因此终端大部分情况下都供不应求。如今因为疫情影响,地铁、公交等公共出行方式感染风险较大,反倒促进了家庭购买车辆的意向,人们一旦在线上线下购车,成交率其实比平时要高出不少。
那么从行业角度分析,其实疫情对新能源板块的影响反而相对较小,行业第一季度本身就为传统淡季,销量占比较低。而目前,一方面动力电池处于去年库存清理阶段,对产能影响不大。另一方面锂电池在湖北地区产能布局较少,于是疫情对产能的主要影响基本只有复工延迟,但时间也不会超过半个月。在此后压力较大的是经销商,因为黄金销售时间会有一定的缩短。
实际上,2020年新能源全年预期还是不错的,特斯拉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全年营收实现盈利,将进一步提高国产化率。欧美等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向好,并陆续公布电动化战略,供应链也不断完善。此外,就存量电站补贴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前确定国内光伏装机市场需求。
总体来说,疫情尽管带来了许多不好的影响,但也许会是经济和产业升级的一个新起点,希望全国人民都能众志成城,早日击退疫情。我们相信,未来可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图为宁德时代的智能化生产车间
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比例远低于传统燃油车
“总的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发生率并不高,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就更少。”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王秉刚说,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控、电机的技术水平日益进步,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逐年提升,比早期水平提高很多。
“2018至2019年,相关部委开展了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的专门调查,发现我国每万辆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事故约0.8起,但连续几年,每万辆传统燃油车发生火灾事故在2.2起至4起之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说,应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充满信心。
不同机构的统计也验证了同样的趋势,即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比例更低。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率是0.049‰,而根据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传统燃油车的年火灾事故率约为0.1‰至0.2‰。
“而且,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率明显低于国外的事故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说。
从整体性安全入手,安全问题已可防可控
电池、电控和电机是新能源汽车核心的三电系统,大多数起火事故主要由三电系统故障导致。
“随着市场上长续航里程车型的大量上市,采用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成为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已报道的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分析来看,这些车辆大多采用三元材料体系。”王耀说。
那么,三元电池的安全性是否无法得到保证呢?并非如此。
“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已经由单纯的电池安全逐渐转到系统安全层面,通过全系统各类安全措施去提高安全性,能够实现三元电池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的可防可控。”王耀说。
从2017年开始,宁德时代已经连续四年卫冕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冠军,在宁德时代看来,电池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电池的整个使用过程。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材料方面,宁德时代已开发出高稳定性正极材料和高安全电解液,电池耐高温边界提高了40℃。电芯方面,设计了高集成的防内短路电极,大幅提升了极端情况下的强鲁棒性。电池管理系统方面,可基于电池的物理化学特性,精确掌控温度、电压、电流等安全边界,第一时间识别风险并预警。
“宁德时代研发的自隔离安全技术,可以有效防止热扩散,这项技术使811三元电池系统不仅可轻松通过热扩散测试,而且可以做到只冒烟、不起火,让811电池包的安全水平远超国标要求。”上述负责人说。
实际上,安全是所有车企的“生命线”,各车企都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安全。
上汽乘用车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的电池严格按照“美国安全标准UL-2580”“ASIL D汽车电子电气最高安全等级”设计,达到IP67和IP69K双重防水等级;还有第二代EDU智能电驱变速箱、绿芯90kW高效永磁同步电机、第二代HCU混合动力中央控制器等先进技术,能给用户安全保障……
多方面技术创新确保新能源汽车安全
近几年,多家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
“我们将来的电池会非常安全,可以生产‘不燃烧的电池’,有些电池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比如比亚迪公司的刀片电池。而且大家都在研发固态电池,等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并大规模推广后,火灾基本就不会再发生了。”王秉刚说。
2020年,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介绍说,刀片电池的体积比能量密度提升了50%,通过了行业内最严苛的针刺试验,把电动车安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同时,刀片电池具有出色的循环性能,使用寿命达到百万公里,不含镍、钴等稀少的金属。
奇瑞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开发新一代的半固态电池,通过独特的微电芯结构设计,减缓了短路时内部隔膜受热收缩率。工艺过程减少了毛刺和金属颗粒的污染,降低了电池发生内短路的风险。通过新一代半固态厚电极的创新设计,减少了非活性材料的使用,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可达到300Wh/kg以上。
安全性是靠设计、制造和使用的全流程来保障的。”王耀说,今后应在整车设计上努力提高安全设计技术水平和电池热管理的安全裕量;要在制造工艺上保证材料纯度、维护校准生产设备、提高工艺精度和一致性;要在测试验证中足额足量保证设计定型和可靠性耐久性试验进度;要在车辆充电使用、维修保养环节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与质量回溯,通过多种措施确保安全。
来源:新华社
一个直观的现象,那就是购买力下降了,已经不用再过多的罗列各项数据,我们就只看两点,就可知今年特殊情况下的经济压力之大,一是首次不设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二是为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全国范围内鼓励摆摊经营。
当然,与车市相关的,市场整体购买力下降后,车市的总销量数据必然不会理想,几乎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全年的车市销量数据,不会乐观。
不过,在市场中还有一句永恒经典的话,那就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市场的整体下行并不能代表市场中所有品牌销量均是下行的;而事实上,越是像今年这样的背景环境,对于一些品牌而言越是有发展的机遇,因为与车市下滑伴随的,是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不同能源趋势的重新洗牌,市占率的变化会淘汰掉一些旧面孔,也会带来新面孔。
当然,这样的机遇也需要看车企们自身有没有那个实力去把握住,尤其是新能源大趋势的机遇,并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流的新能源车企们,把握的能力其实非常强。
【2020-2025年的新能源智能化大趋势】
事实上,不少人认为,2020年的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出台,政府大力实行加速淘汰老旧车型、鼓励汽车消费等一系列措施,是对于新能源行业的一个连串利好。但是,笔者却并不完全这么认为,甚至可以说这些看似利好的条件只是中立的。
我们可以分别解读一下,2020年的新能源补贴政策,30万成为了一个补贴门槛,而30万之上,目前除了换电模式的蔚来之外,所有新能源车型全军覆没的不能获得补贴;当然,这一政策也被一部分车企领导解读为“精准助攻特斯拉打残国内品牌”,也确实是这样,在此前,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成功的降到了30万之内,进而凭借强大的产品力获得了惊人的销量,甚至在疫情导致的产能瓶颈影响之前,一度月销破万。
不过,30万的门槛也确实能助力国内品牌尽快的“务实”,只有真正打开30万以内这个最走量区间的价格市场,新能源车的整体市占率才能获得质的提升。所以,这完全是一个中立政策,与淘汰老旧、鼓励消费政策类似,难言实质性利好。
真正利好的,其实还是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智能汽车规划”,毕竟在智能汽车这个层面,一旦涉及到自动驾驶、OTA、车联网等层面,新能源车型对比传统燃油车型,确实有更多优势,其未来能够发展的潜力与高度都远超传统能源汽车。
而根据此前的信息,在2月份,工信部、发改委、住建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等十一部委已经联合发文《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确认了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抓住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的战略。
按照规划,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动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将基本形成。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取得积极进展,LTE-V2X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区域覆盖,5G-V2X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2030-205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智能汽车能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很显然的,如果车企能够把握住2020-2025年之间这一波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政策趋势,未来的市场一定有它的一杯羹。
【把握机遇,这些车企已经在行动】
那么,除了我们知道的,已经是全世界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军者的特斯拉之外,我们国内的车企,有哪些已经在行动了呢?
答案非常多,包含传统车企,包含转型的传统车企,也包含造车新势力,拥抱趋势红利的车企真不在少数。
在推动新能源技术进步层面,比亚迪是目前走在最前列的,为解决高镍三元锂电池热失控不安全的潜在问题,比亚迪耗时多年研发的“刀片电池”如今已经即将伴随旗舰车型“汉”一同上市。区别于传统三元锂的动力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采用了磷酸铁锂材质,热失控安全极限更高,循环寿命更长,同时,比亚迪还开创性的在“刀片电池组”上采用了GCTP封装技术,配合刀片电池本体,极大的提升了等体积比能量密度,使得汉EV的NEDC续航里程达到了605公里,配合30分钟的快充,其已经在能源驱动层面具备了取代燃油车的底气。
当然,新能源技术层面的进步目前不止比亚迪一家,长城旗下蜂巢能源此前也已经发布了全新的“无钴电池”,全新的电池材料和技术将助力电池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兼具更强的性能,包括长寿命,长质保里程以及更大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续航能力。
换言之,当我们的燃油车续航普遍在600-800公里徘徊停滞不前时,新能源的电动车们已经从两三年前的续航两三百公里到了如今600-700公里,甚至像是小鹏汽车的旗舰P7,仅用一块不算大容量的电池组已经实现了706公里的NEDC续航,相信可能再过两到三年,电动车续航1000公里不是梦。
同时,车企们除了在能源层面进步之外,在智能汽车层面也在飞速发展,目前,像是小鹏汽车、广汽新能源和长安汽车等多家车企在内,均已实现了L3乃至于L4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储备;而像是小鹏P7的XPILOT3.0,广汽新能源Aion LX身上的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硬件等,其实都已经是装车量产的L3级自动驾驶硬件和技术,而后继一旦法规放开L3级自动驾驶的上路许可,他们都只需要一个简单的OTA升级,就能秒变不需要人的L3级自动驾驶。
所以写在最后的,对于标题的问题,其实如今的趋势车企都能把握的住;相反,把握不住趋势的可能是一些固执己见的传统消费者,也许今年您瞧不起新能源车而买了燃油车,然后多年后看见满大街的电动车又羡慕不已。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