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上市公司有哪几家
1、惠州比亚迪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于2007年06月12日在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王传bai福,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锂电池材料(磷酸铁锂、电解液、苯基环已烷(CHB)、碳酸亚乙烯酯(VC)、六氟磷酸锂、隔膜纸、前驱体、塑胶壳、盖板)等。2、CATL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16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2018年6月11日,深交所公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将在本所创业板上市。3、力神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专业从事锂离子蓄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生产和经营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4、国轩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公司主要从事铁锂动力电池新材料、电池芯、电池组及电动自行车、风光锂电绿色照明系统、电动汽车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并延伸开发电动高尔夫车、锂电光伏电源、锂电备用电源等多领域系列产品。公司为2008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单位和安徽省环境保护创新试点单位,同时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有两项科研项目分别被列入合肥市2007年和2008年科技攻关计划,并于2009年承担了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国家“863”计划课题。5、沃特玛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位于深圳市坪山新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启动电源、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之一。2012年,沃特玛入选国家“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支持企业。2015年11月,入选工信部首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 [1] ;2015年12月,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配套排名中位列第二。扩展资料功能随着电动汽车的种类不同而略有差异。在仅装备蓄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中,蓄电池的作用是汽车驱动系统的惟一动力源。而在装备传统发动机(或燃料电池)与蓄电池的混合动力汽车中,蓄电池既可扮演汽车驱动系统主要动力源的角色,也可充当辅助动力源的角色。可见在低速和启动时,蓄电池扮演的是汽车驱动系统主要动力源的角色在全负荷加速时,充当的是辅助动力源的角色在正常行驶或减速、制动时充当的是储存能量的角色。
深圳市皓翔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是2013-09-12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街道华辉路73号C栋4楼。
深圳市皓翔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300078985399X,企业法人丁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深圳市皓翔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PVC热缩套管、PET热缩套管、PVDF树脂、锂离子电芯、电池辅料、电子绝缘材料研发及销售 , 国内贸易 , 货物及技术进出口。^PVC热缩套管、PET热缩套管、PVDF树脂、锂离子电芯、电池辅料、电子绝缘材料的生产。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深圳市皓翔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1.1 锂钠同族,物化性质有类似之处
锂、钠、钾同属于元素周期表ⅠA 族碱金属元素,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有相似之处,理论上都可以作为二次电池的金属离子载体。
锂的离子半径更小、标准电势更高、比容量远远高于钠和钾,因此在二次电池方面得到了更早以及更广泛的应用。
但锂资源的全球储量有限,随着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对电池的需求大幅上升,资源端的瓶颈逐渐显现,由此带来的锂盐供需的周期性波动对电池企业和主机厂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行业内部加快了对资源储备更加丰富、成本更低的电池体系的研究和量产进程,钠作为锂的替代品的角色出现,在电池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1.2 综合性能优于铅酸电池,能量密度是短板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类似。与其他二次电池相似,钠离子电池也遵循脱嵌式的工作原理,在充电过程中,钠离子从正极脱出并嵌入负极,嵌入负极的钠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放电时过程相反,回到正极的钠离子越多,放电容量越高。
能量密度弱于锂电,强于铅酸。
在能量密度方面,钠离子电池的电芯能量密度为100-160Wh/kg,这一水平远高于铅酸电池的30-50Wh/kg,与磷酸铁锂电池的120-200Wh/kg相比也有重叠的范围。
而当前量产的三元电池的电芯能量密度普遍在200Wh/kg以上,高镍体系甚至超过 250Wh/kg,对于钠电池的领先优势比较显著。
在循环寿命方面,钠电池在3000次以上,这一水平也同样远远超出铅酸电池的300次左右。
因此,仅从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考虑,钠电池有望首先替代铅酸和磷酸铁锂电池主打的启停、低速电动车、储能等市场,但较难应用于电动 汽车 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在这两大领域锂电仍将是主流选择。
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
钠离子电池的内阻比锂电池高,在短路的情况下瞬时发热量少,温升较低,热失控温度高于锂电池,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因此针对过 充过 放、短路、针刺、挤压等测试,钠电池能够做到不起火、不爆炸。
另一方面,钠离子电池可以在-40 到80 的温度区间正常工作,-20 的环境下容量保持率接近90%,高低温性能优于其他二次电池。
倍率性能好,快充具备优势。
依赖于开放式3D结构,钠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能够适应响应型储能和规模供电,是钠电在储能领域应用的又一大优势。
在快充能力方面,钠离子电池的充电时间只需要10分钟左右,相比较而言,目前量产的三元锂电池即使是在直流快充的加持下,将电量从20%充至80%通常需要30分钟的时间,磷酸铁锂需要45分钟左右。
2.1 资源端:克服锂电瓶颈
锂电池面临资源瓶颈,钠资源相对丰富。锂的地壳资源丰度仅为0.0065%。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随着锂矿资源勘探力度增加,2020年全球锂矿储量提高到 2100万吨锂金属当量(折合碳酸锂1.12亿吨),同比增长23.5%;若按照每辆电动车使用50kg碳酸锂测算且不考虑碳酸锂的其他下游市场,当前锂储量仅能够满足20亿辆车的需求,因此存在资源端的瓶颈。
分区域看,全球主要锂矿资源国锂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澳大利亚和中国增加较多,其中澳大利亚锂储量由2019年的280万吨提高到470万吨锂金属当量,而2020年中国锂储量则大幅提升50%至150万吨锂金属当量。
总体来看,智利和澳大利亚仍为全球前两大锂资源拥有国,2020年分别约占全球锂资源储量的43.8%和22.4%。
与之相比,钠资源的地壳丰度为2.74%,是锂资源的440倍,同时分布广泛,提炼简单,钠离子电池在资源端具有较强的优势。
锂价上涨带来企业成本端的扰动。
从短期来看,由于2021年开始锂的需求增长,而上游锂矿供给有所收缩以及去库存,锂矿以及锂盐价格在2020年见底,2021年上半年价格回升幅度较大;从长期来看,锂资源存在产能瓶颈引发市场对于锂价中枢上移的预期。
对于企业来说,长期稳定的原材料价格对于自身的正常经营意义重大,锂价的持续上涨可能加速企业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的进程。
中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
中国锂矿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新疆、四川、江西、湖南等省区,形态包括锂辉石、锂云母和盐湖卤水。
受制于提锂技术、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客观因素,长期以来中国锂资源开发较慢,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下游需求增长以及技术进步,中国锂资源开发进度有所加速。
在不考虑库存下,2020年中国锂行业对外资源依赖度超70%,维持较高水平。
发展钠离子电池具备战略意义。
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 汽车 的目的除了降低碳排放、解决环境问题之外,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进口依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若不能有效解决资源瓶颈问题,发展电动车的意义就会打一定折扣。
除了锂资源外,锂电池其他环节如钴和镍也面临进口依赖以及价格大幅波动的难题,因此发展钠离子电池具备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
2020年,美国能源部明确将钠离子电池作为储能电池的发展体系;欧盟储能计划“电池 2030”项目将钠离子电池列在非锂离子电池体系的首位,欧盟“地平线2020研究和创新计划”更是将钠离子材料作为制造用于非 汽车 应用耐久电池的核心组件重点发展项目;国内两部委《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
钠离子电池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支持。
2.2 材料端:凸显成本优势
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使用钠离子活性材料,选择呈现多样化。
正极材料是决定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因素,目前研究和有量产潜力的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体系、聚阴离子(磷酸盐或硫酸盐)体系、普鲁士蓝(铁氰化物)体系三大类。
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当前正极材料主流选择。
层状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2(M 为过渡金属元素)具有较高比容量以及其与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在合成以及电池制造方面的许多相似性,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潜力得到商业化生产的主流材料之一。
然而,层状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充放电过程中易发生结构相变,在长循环和大电流充放电中容量衰减严重,使其具有较低的可逆容量及较差的循环寿命。
常见的改善手段主要有体相掺杂、正极材料表面包覆等。
中科海钠采用了P2型铜基层状氧化物(P2-Na0.9Cu0.22Fe0.3Mn0.48O2),显著提升正极材料的容量水平,并且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45Wh/kg;
钠创新能源采用的O3型铁酸钠基三元氧化物(O3-NaFe0.33Ni0.33Mn0.33O2)具有较高的克容量(超过130mAh/g)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英国Faradion公司采用镍基层状氧化物材料,电池能量密度超过140Wh/kg。
磷酸钒钠是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 , Na[() ] (M 为可变价态的金属离子如Fe、V等,X为P、S等元素),具有较高电压、较高理论比容量、结构稳定等优点,但电子电导率低,限制了电池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
目前业界研究最多材料的主要包括磷酸铁钠、磷酸钒钠、硫酸铁钠等,并通过碳包覆以及参入氟元素提升导电性以及容量。
钠创新能源将磷酸钒钠作为重点研发的钠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中科院大连物化所已实现三氟磷酸钒钠的高效合成和应用。
普鲁士蓝材料具有更高的理论容量。
普鲁士蓝类材料,Na[()6] (为 Fe、Mn、Ni 等元素)具有开框架结构 , 有利于钠离子的快速迁移;理论上能够实现两电子反应,因此具有高的理论容量。
但在制备过程中存在结构水含量难以控制等问题,并且容易发生相变以及与电解质产生副反应导致循环性能变差。
辽宁星空钠电致力于 Na1.92FeFe(CN)6的产业化研究,理论容量高达170mAh/g; 宁德时代采用普鲁士白(Nan[Fe()6])材料,创新性地对材料体相结构进行电荷重排,解决了普鲁士白在循环过程中容量快速衰减这一核心难题。
钠离子电池在材料端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由于碳酸钠价格远低于碳酸锂,并且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常使用铜、铁等大宗金属材料,因此正极材料成本低于锂电池。
根据中科海钠官网数据,使用NaCuFeMnO/软碳体系的钠电池的正极材料成本仅为磷酸铁锂/石墨体系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成本的40%,而电池总的材料成本较后者降低 30%-40%。
负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碳基材料(硬碳、软碳)、合金类(Sn、Sb等)、过渡金属氧化物(钛基材料)和磷酸盐材料等。
钠离子半径大于锂离子,难以嵌入石墨类材料,因此锂电池传统的石墨负极并不适用于钠电池。
合金类普遍体积变化较大,循环性能较差,而金属氧化物和磷酸盐材料容量普遍较低。 无定形碳为钠电池主流材料。
在已报道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无定型碳材料以其相对较低的储钠电位,较高的储钠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等优点而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无定型碳材料的前驱体可分为软碳和硬碳前驱体,前者价格低廉,在高温下可以完全石墨化,导电性能优良;后者价格较高(10-20万元/吨),在高温下不能完全石墨化,但其碳化后得到的碳材料储钠比容量和首周效率相对较高。
以亚烟煤、烟煤、无烟煤为代表的煤基材料具有资源丰富、廉价易得、产碳率高的特点,采用煤基前驱体制备出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储钠容量约220mAh/g,首周效率可达80%,是目前最具性价比的钠离子电池碳基负极材料;但该类材料存在微粉多、振实密度低、形状不规则等特性,在电芯生产过程中不利于加工。
中科海钠以亚烟煤、褐煤、烟煤、无烟煤等煤基材料为主体,沥青、石油焦、针状焦等软碳前驱体为辅材,提出一种能够改善煤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加工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得到微粉含量低、振实密度高的电池负极材料。
宁德时代开发了具有独特孔隙结构的硬碳材料,其具有易脱嵌、优循环的特性;比容量高达350mAh/g,与动力类石墨水平相当。
电极集流体皆为铝箔,成本更低。
在石墨基锂离子电池中,锂可以与铝反应形成合金,因此铝不能用作负极的集流体,只能用铜替代。
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集流体都为铝箔,价格更低;根据中科海钠官网数据,使用 NaCuFeMnO/软碳体系的钠电池的集流体(铝-铝)成本仅为磷酸铁锂/石墨体系的锂电池集流体(铝-铜)成本的20%-30%。
集流体是除正极外,材料成本与锂电池差异最大的环节。
电解液
和锂离子电池相似,钠离子电池电解质主要分为液体电解质、固液复合电解质和固体电解质三大类。
一般情况下 , 液体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高于固体电解质。
在溶剂层面,酯类和醚类电解液是最常用的两种有机电解液,其中酯类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体系的主要选择,因为其可以有效地在石墨负极表面进行钝化且高电压稳定性优于醚类电解液。
对于钠离子电池:
首先,目前主流的研发机构依然沿用了酯类溶剂,如PC、EC、DMC、EMC等,针对不 同的正负极和功能配方有所不同,且 PC 的用量占比高于锂电池;
其次,由于在醚类电解液中钠离子和醚类溶剂分子可以高度可逆地发生共插层反应,且有效地在负极材料表面构建稳定的电极/电解液界面,所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最后,水系电解液也是新的研究领域之一,以水为电解液溶剂替代传统有机溶剂,更加环保安全且成本低。
在电解质层面,锂盐将换成钠盐,如高氯酸钠(NaClO4)、六氟磷酸钠(NaPF6)等。
在添加剂层面,传统通用添加剂体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FEC在钠离子电池中依然被广泛应用。
其他
隔膜方面,钠离子电池和锂电池技术类似,对孔隙率的要求或有一定差异。
外形封装方面,钠离子电池也包括圆柱、软包和方形三种路线。
根据各家官网显示,中科海钠主要为圆柱和软包路线,钠创新能源则三种技术路线都有。
设备工艺方面,与锂电池区别不大,有利于钠电池沿用现成设备和工艺快速投入商业化生产。
规模化生产后成本有望低于0.3元/Wh。
当前由于产业链缺乏配套、缺乏规模效应,钠离子电池的实际生产成本在1元/以上;政策的支持和龙头企业大力推广有望加速产业化进程,若达到当前锂电池的市场体量,成本有望降至0.2-0.3元/Wh,与锂电池相比具备优势。
3.1 钠离子电池重回舞台,研究热度升温
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始于1970年左右,最初与锂离子电池都是电池领域科学家研究的重点方向。
20世纪80年代,锂离子的正极材料研究首先取得突破,以钴酸锂为代表,和由石墨构成的负极材料组合,让锂电池获得了极佳的性能;让两者真正分野的是索尼在1991年成功将锂电池商用化并首先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
锂电池商用化的顺利进行反向抑制了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当时商用的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能达到钠离子电池的10倍左右,两种电池的产品性能表现相去甚远,锂离子电池获取了科学家和资本、产业的绝对关注。
2010年之后,由于大规模储能市场的场景逐渐清晰以及产业界对未来锂资源可能面临供给瓶颈的担忧,钠离子电池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之后十年时间,全球顶尖的国家实验室和大学先后大力开展钠离子电池的研发,部分企业也开始跟进。
包括国际代表Faradion公司、国内代表机构中科海钠和钠创新能源以及锂电池代表企业宁德时代等。
Faradion英国牛津大学主导的Faradion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全球首家从事钠离子电池研究的公司,15年开发出电池系统,材料为层状金属氧化物和硬碳体系。
之后多个国家也成立了相关机构和公司,例如法国科学院从15年开始开发磷酸钒钠电池,夏普北美研究院几乎同时开发长循环寿命的钠电池。
中科海钠
中科海钠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首家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研发的公司,公司团队主要来自于中科院物理化学研究所。
2017年底,中科海钠研制出48V/10Ah钠离子电池组应用于电动自行车;2018年9月,公司推出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车;
2019年3月,公司自主研发的30kW/100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江苏省溧阳市成功示范运行;2020年9月,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实现量产,产能可达30万只/月;
2021年3月,公司完成亿元级 A 轮融资,用于搭建年产能2000吨的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2021年6月,公司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山西太原正式投入运营。
在材料体系方面,正负极材料分别选用成本低廉的钠铜铁锰氧化物和无烟煤基软碳,电芯能量密度已接近 150 Wh/kg, 循环寿命达4000次以上,产品主要包括钠电池以及负极、电解液等配套材料。
钠创新能源
钠创新能源诞生于2018年,由上海电化学能源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紫剑化工 科技 有限公司和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技术团队主要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
2019年4月,正极材料中试线建成并满负荷运行;2020年10月,公司二期生产规划基地建设;2021年7月,公司与爱玛电动车联合发布电动两轮车用钠离子电池系统。
在材料体系方面,公司在铁酸钠基三元氧化物方面研究较为深入,产品主要包括钠电池以及铁基三元前驱体、三元材料、钠电电解液等。
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从2015年开始研发钠离子电池,研发队伍迅速扩大;2020年6月,公司宣布成立21C创新实验室,中短期主要方向为锂金属电池、固态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
2021年7月,公司推出第一代钠离子电池,采用普鲁士白/硬碳体系,单体能量密度高达 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
在-20 C低温环境中,也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热稳定性远超国家强标的安全要求;
公司表示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研发目标是200Wh/kg以上。
在系统创新方面,公司开发了 AB 电池系统解决方案,即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两种电池按一定比例进行混搭,集成到同一个电池系统里,通过BMS精准算法进行不同电池体系的均衡控制。
AB电池系统解决方案既弥补了钠离子电池在现阶段的能量密度短板,也发挥出了它高功率、低温性能好的优势;以此系统结构创新为基础,可为锂钠电池系统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公司已启动相应的产业化布局,计划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3.2 剑指储能和低速车市场,潜在市场空间大
预计2025年钠离子电池潜在市场空间超200GWh。
根据上文分析,钠离子电池有望率先在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成本敏感性较强的储能、低速交通工具以及部分低续航乘用车领域实现替代和应用。
暂不考虑电池系统层面的改进(如锂钠混搭)对应用场景的拓展,2020年全球储能、两轮车和A00车型装机量分别为14/28/4.6GWh,预计到2025年三种场景下的电池装机量分别为180/39/31GWh,对应2025年钠离子电池潜在市场空间为250GWh。
钠离子电池作为二次电池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在当前对上游资源紧缺度和制造成本的关注度逐步升温的情况下,凭借资源端和成本端的优势重新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但由于钠离子电池本身能量密度较低且提升空间有限,因此在行业内更多地扮演新能源细分领域替代者的角色,有望率先在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成本敏感性较强的储能、低速交通工具以及部分低续航乘用车领域实现替代和应用,对中高端乘用车市场影响十分有限。
在龙头企业的推动下,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行业公司:
1)布局钠离子电池相关技术的传统电池和电池材料企业。
尽管技术路线有差异,但传统的锂电龙头企业在资金和研发方面优势明显,对各种技术路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钠离子电池相关技术也多有布局。
宁德时代、鹏辉能源,公司在钠电领域皆保持长期的研发投入,后者预计21年年底电池量产;杉杉股份、璞泰来、新宙邦,关注欣旺达、容百 科技 、翔丰华,上述公司在钠电池或材料领域皆有专利或研发布局。
2)投资钠离子电池企业的公司。
华阳股份,公司间接持有中科海钠1.66%的股权;浙江医药,公司持有钠创新能源40%的股权。
3)产业链重塑带来的机会。
钠离子电池的起量将带动正负极、电解液锂盐技术路线的变更,新的优秀供应商将脱颖而出。
华阳股份,公司与中科海钠既有股权关系,又有业务合作,生产的无烟煤是海钠煤基负极的重要原料之一,并且与后者合资建设正负极材料项目;中盐化工、南风化工,公司具备上游钠盐储备。
1)钠离子电池技术进步或成本下降不及预期的风险:
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还处于初期阶段,若技术进步或者成本改善的节奏慢于预期,将影响产业化进程,导致其失去竞争优势。
2)企业推广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当前由于规模较小、产业链缺乏配套,钠电池生产成本较高,其规模化生产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大力推广;若未来企业的态度软化,将影响钠电池产业化进程。
3)储能、低速车市场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钠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储能和低速车等领域,若下游市场发展速度低于预期,将影响钠电池的潜在市场空间。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平安证券 朱栋 皮秀 陈建文 王霖 王子越
报告原名:《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巨头入场摇旗“钠”喊,技术路线面临分化 》
消息面看:1、今日发审委将审核农业银行的首发申请,农行的上市将可能成为A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2、住建部摸底国十条调控效果,房价已现颓势。3、证监会拟立规禁止基金经理买卖股指期货;3、二次探底概率“太小”,中国人寿大胆下单。4、美股道指上涨123点;国际金价创历史新高等。5、周五将公布5月经济数据,专家预测加息或再次放缓。
盘面上看:许久不见的满盘皆是红灿灿局面,沪市889家上涨,22家下跌;权重股金融、地产午后表现突出,涨幅居前;造纸印刷、电子、有色金属、石化、煤炭股等所有版块均表现不错。而前期市场最大热点的锂电池个股早盘表现抢眼,午后有所回落。另外具有高送转填权概念股盘中纷纷走强,后市可继续关注前期暴跌中连续下跌后的除权个股。另外根据资金流向监测:今日主力资金大举介入地产板块,这也与我近期一直强调的反弹先做超跌股的判断完全一致。而跟随本博在六月1日满仓操作的投资者更应该是喜气洋洋了!
技术上看:大盘目前有三大压力区,2600-2660是大盘上攻的第一压力区,2660-2680是大盘上攻的第二压力区,2680-2715是强压区。以今日大盘的强势,拿下第一压力位应该不成问题,但要想连冲三点压力可能性不大,至少是冲击过程中震荡会加剧,所以对于快速冲高的股票还是建议先做高抛,等回抽确认时再买回来。
市场面看:1、昨日,证监会又核准了申银万国、东方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和银河证券5家券商开展融资融券试点的申请。融资融券试点券商也由原来的6家增加至11家。据初步统计,5家券商共计250亿元资金有望入市。这些举措是对市场内稳机制的强化,也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制度维稳”信号。2、包括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里昂证券、野村证券、瑞银等在内的外资机构最近发布的研究观点普遍认为,A股目前具备估值吸引力,且国内机构已开始响应,市场变盘已经开始。哪些个股将在新一轮反弹中充当主角,并率先反弹呢?
前博观点看:本博继续维持前博文的判断:五月份的低点或将成为今年全年最低点,经过震荡整理之后,市场将重拾升势。基于这种判断,本博选择了6月1日的满仓操作,这种方式只供参考,后市检验对错!本博认为如果大盘再度破位不必恐慌,那就是给空仓者赚钱的机会。而大盘在启动大规模上涨前,走的越难看,未来的行情就会越强悍,而且等涨完这一波后,你再回头看看目前难看的底部,就会发现它是那么的完美漂亮,现在的震荡是多么的渺小。
整体上看:短期大盘可适当乐观,操作上以持股待涨为主,品种选择上重点关注近期受益政策消息面影响的相关板块个股。预计机会会主要出现在:新疆、西藏、上海等区域性板块以及受益政策扶持的新兴产业板块,。对一些成长性良好的大消费类以及部分稀缺资源类和有重组预期的相关品种重点关注。
选股原则:一是看业绩有无支撑,有些行业和个股是被错杀的,如果这些个股中报业绩仍然不错,可以考虑低吸;二是有实质性利好的题材股,比如区域规划概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之前规划是虚的,现在已经进入项目投入、产出期了,这些真正受益的个股后市机会无穷。
重点关注:新兴产业股:路翔股份、杉杉股份、国电南瑞、国电南自、奥特讯、双良股份。三网融合:中兴通讯、日海通讯、新海宜。银行板块: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零售百货类:新华百货、鄂武商A、合肥百货、银座百货、苏宁电器。重组概念:上港集团、新南洋、涪陵电力、西飞国际。另外本博前期提示的个股以及大股东增持股:中国铝业、粤电力、上海建工、国电电力和瑞贝卡可以继续关注!
来源:武人论股
2、中国宝安:集团还控股了从事石墨新材料研发的高科技企业万鑫石墨谷、军用模拟训练器研制生产企业武汉华博、汽车尾气净化器生产企业江西宝安新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航天航空结构件生产企业泰格尔、航天航空用铝基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北京宝航、动力电池测控系统生产企业宁波拜特等多家企业。总股本25.79万股,流通A股25.51万股,每股收益0.2600元。
3、鹏欣资源:新材料方面,公司与其他各方投资设立的华碳(重庆)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公司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其中石墨导热膜生产线项目已建成投产。总股本22.13万股,流通A股19.93万股,每股收益0.2090元。
4、天奈科技:公司产品包括碳纳米管粉体、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碳纳米管导电母粒等。总股本2.32万股,流通A股1.77万股,每股收益0.4600元。
5、东旭光电:2017年9月25日公告,公司与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简称“牡丹江市政府”)签署了《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基地合作协议》,根据《产业合作协议》并基于公司产业基础,依托牡丹江市产业环境、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公司与牡丹江市政府拟在牡丹江市共同打造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基地。总股本57.3万股,流通A股51.14万股,每股收益-0.5900元。
拓展资料:
相关石墨概念上市公司有:
1、翔丰华: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总营收1.56亿,每股收益0.2011元。目拟在福建永安市贡川镇水东工业园建设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完成后将用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生产。
2、道氏技术: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总营收10.68亿,毛利率27.69%,每股收益0.1400元。子公司昊鑫新能源的主要产品为针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用的石墨烯导电剂、碳纳米管导电剂和石墨负极产品。
3、中国宝安: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总营收37.15亿,毛利率32.67%,每股收益0.0738元。子公司贝特瑞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已形成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在负极材料领域形成了从天然石墨矿、石墨加工品到成品负极材料的闭环;现阶段负极材料的产能达到4万吨/年,磷酸铁锂产能1.7万吨/年。
公司开采的扎布耶盐湖是世界三大锂盐湖之一,品位世界第二,资源潜在价值达1500亿元;西藏矿业争取在5年内实现年产25000吨碳酸锂系列产品的远景目标。
扩展资料:
一、中国的锂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得天独厚。锂电池的开发是国家863科技兴国计划的重大项目。锂广泛用于电池工业、陶瓷业、玻璃业、铝工业、润滑剂、制冷剂、核工业及光电行业等新兴应用领域。由于碳酸锂是生产二次锂盐和金属锂的基础材料,因而碳酸锂是锂业中最为关键的产品,其它工业锂产品基本都是碳酸锂的下产品。
二、拥有锂矿资源的上市公司
1、西藏矿业(000762)
公司开采的扎布耶盐湖是世界三大锂盐湖之一,品位世界第二,资源潜在价值达1500亿元;西藏矿业争取在5年内实现年产25000吨碳酸锂系列产品的远景目标。
2、中信国安(000839)
青海国安拥有3000吨碳酸锂产能,规划建设为3.5万吨;其控股子公司盟固利(90%)拥有1500吨钴酸锂和500吨锰酸锂产能;公司开发的青海盐资源综合项目,其总计氯化锂资源储量763.85 万吨,氯化锂品味在2.2~3.89 克/升之间;中信国安目前共计投资建设了2 万吨碳酸锂项目。
3、 路翔股份(002192)
公司收购的甘孜州融达锂业拥有“亚洲第一锂矿”呷基卡锂矿134号矿脉511.4万吨锂矿石的开采权,也控制了地下将近3000万吨锂辉石矿,矿石锂储量居全国之首,并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路翔股份对赌协议 路翔股份锂矿业务资料 锂矿石开采成本 碳酸锂生产成本 ]
4、斯米克(002162)
拟与宜丰县合作开发含锂瓷土矿,项目投资规模约10.5亿元。
5、西部矿业(601168)
公司控股的青海锂业有限公司,拥有的中国第二大盐锂资源——东台吉乃尔盐锂矿,资源潜在开发价值约1000亿元,年产碳酸锂1万吨。
6、 盐湖集团(000578)
察尔汗盐湖氯化钾表内储量为5.4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7%;氯化镁储量为16.5亿吨,氯化锂储量800万吨;集团投资5.33亿元建设年产1万吨碳酸锂项目,锂回收率达到70%以上,产品纯度达到99%。
7、佛山照明(000541)
公司与青海盐湖集团合作的碳酸锂项目将在7月初步投产;公司规划了碳酸锂材料-->正极材料-->锂电池-->电动车动力的新能源车核心产业链;公司与合肥锂鑫能源材料、青海威力新能源材料、锂能源控股、江苏国岗交通工程联合发起青海佛照锂电正极材料股份公司,主营锂电池正极材料,设计产能2000吨/年。
8、江特电机(002176)
公司与宜春市签订了《锂矿资源战略合作意向书》,拟以“江西江特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为平台,向锂电产业上下游(锂矿、锂电池、汽车电机、电动汽车驱动总成、特种电动车等)方向发展。
9、西部资源(600139)
公司设立江西赣州西部资源锂业收购了赣州晶泰锂业100%股权以及宁都泰昱锂业锂辉石采矿权及其他经营性资产,从泰昱锂业受让的河源锂辉石矿矿石储量424万吨,Li2O金属量43341.06吨,平均品位1.04%,采选规模6.6万吨/年;晶泰锂业今年1月受让了广昌县头陂里坑锂辉石矿采矿权,矿石储量16.31万吨,平均品位0.99%;晶泰锂业目前正在进行2500吨工业级碳酸锂生产线项目的试生产。
10、西藏城投(600773)
公司有意采取增资扩股或股权购买等方式取得金泰工贸、孙建义所有的西藏阿里圣拓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部分股权。而西藏阿里圣拓矿业公司持有阿里地区龙木错等盐湖资源,该盐湖卤水富含硼、钠、镁、钾、锂和溴等液体矿产资源,具有一定投资价值。
1、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芯能量密度在180-200Wh/kg区间内,体积能量密度可以做到350-450Wh/L,下一代磷酸铁锂电芯的能量密度在210-230Wh/kg,体积能量密度在450-500Wh/L之间。
2、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在第十届科技大会暨供应商大会上发布,单体能量密度达到210Wh/Kg磷酸铁锂的软包电芯,国轩高科主要采用了自主研发高性能LFP正极材料、硅负极材料,以及预锂化技术之后的成果。
3、蜂巢能源动力电池
从蜂巢能源的电芯技术路线图看,2020年底,他们已经做到磷酸铁锂正极+石墨负极170Wh/Kg的能量密度,2022年做到200Wh/Kg,2023年负极通过添加硅可以做到230Wh/Kg。
4、山东海霸电池有限公司
山东海霸电池有限公司从2004年开始,就在研发并实现了规模生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是国内最早一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生产厂家之一,也是国内首家实现出口的成品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生产商。
5、深圳比亚迪
在磷酸铁锂电池制造上,比亚迪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同时其制造的技术也是世界领先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磷酸铁锂电池制造技术是比亚迪在商业市场上立足的重要竞争力之一。
第一家,圣阳股份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新能源系统集成产品及服务。公司与院士工作站等单位,联合开发了高环保、高循环性的钠离子电池,已经通过了实验阶段,并且效果良好。
第二家,翔丰华
公司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电池负极材料的龙头,而且是宁德时代第二大锂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同时针对钠离子电池,公司开发了高性能硬碳负极材料,已经进入到客户测试阶段。
第三家,鼎盛新材
钠电池和锂电池最大的区别是负极可以用成本更低的铝箔来代替铜箔,而鼎盛新材是全球铝箔行业的绝对龙头,是国内电池用铝箔的龙头企业,公司铝箔产销量、出口量及市占率,均处于国内同对企业第一名。
其实东莞市区哪里有生产锂电池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生产锂电池正品的才是王道,如果找生产锂电池经验不足,那么就直接找锂电池生产厂家,如果要做电池组,那么建议找PACK锂电池组厂家定制。
以上供参考,希望dianchizhidu的回答对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