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刷新单月产量纪录,特斯拉2022上半年交付量达56.4万辆
7月3日,特斯拉公布2022第二季度生产交付报告。报告中数据显示,特斯拉在全球生产了超过 25.8万辆 汽车 ,交付了超过 25.4万辆 汽车 。2022年6月是特斯拉 历史 上 汽车 产量最高的月份。就2022年上半年来看,特斯拉已经交付56.4万辆。而2021年上半年,其全球交付量为38.62万辆,全年交付93.62万辆,其中特斯拉中国贡献了超过一半的交付量,为48.41万辆。
尽管经历了供应链的持续挑战和工厂停工,特斯拉第二季度产量依然实现25.3%的同比增长,交付量则增长26.5%。具体来看,第二季度,特斯拉Model 3/Y产量为24.22万辆,同比增加19%;Model S/X产量为1.64万辆,相比去年同期的2340辆上升数倍。
今年,上海超级工厂依然在特斯拉全球生产和交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月至5月,特斯拉中国累计交付量为21.5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积极配合,从4月起科学复工;为保安全,工厂采用“双班制”进行封闭式生产,4月17日、18日,特斯拉数千名员工陆续返厂,电池、电机车间在19日早晨已恢复生产,特斯拉二期整车车间是效率最高的一条自动化整车产线。
据特斯拉方面消息, 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 完整的“安全、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已经形成。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4月份复工,到今年6月上旬,其产能利用率已经恢复至100%,积极带动和帮助了产业链中的企业复工,促进整个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从生产到物流,从销售到交付都尽快“满血复活”。此前,马斯克曾在卡塔尔经济论坛称赞中国“他们极具竞争力、勤奋又聪明,全球将会掀起一股中国制造的浪潮”。
近期,国内多地出台促进新能源 汽车 消费、“油换电”置换补贴等利好政策,大力推广绿色出行。特斯拉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带来“换‘燃’有礼”置换福利,为消费者降低购车门槛,助力加速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进程,成为促使销量进一步攀升的又一因素。
据悉,亚太地区特斯拉Model Y已开启预订,上海超级工厂的复工将有利于特斯拉在亚太地区的交付,该地区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期待。澳洲一网友表示:“第一时间来下订!澳洲朋友们都对上海超级工厂竖起了大拇指。”日本也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标有“haha yes”的预订界面。
此外,特斯拉在服务方面 多重创新措施保障用车无忧, 使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 远程问诊、自主预约等模式提高了服务效率,并于疫情期间推出了门店直播、自助提车等新服务, 满足广大消费者在疫情期间的看车需求 。
据大数据统计,特斯拉中国的用户反馈满意度持续超过98%。在充电网络建设方面,近日,特斯拉全球第35000根充电桩在武汉落地,中国大陆地区已有1200多座超级充电站、8700多根超级充电桩,配合700多座目的地充电站、1800多根目的地充电桩,覆盖370多个城市及地区。
特斯拉的FSD全球普及率仅为 11%
特斯拉的FSD全球普及率仅为 11%,特斯拉强推的核心技术FSD依旧问津者寥寥无几。在中国,特斯拉FSD在华购买率只有1-2%,特斯拉的FSD全球普及率仅为 11%。
特斯拉的FSD全球普及率仅为 11%1以现阶段状况来说,特斯拉的FSD系统属于较为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之一,虽然此前马斯克不断提及FSD系统何等强大,但仍有不少机构认为FSD仅处于 Level 2 自动驾驶状态。而马斯克也声称,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最快可以在今年达到Level 4级别,但由于马斯克每次的预告几乎都只是打嘴炮,所以还是先听听就好,切勿当真。
而同样扎根于智能科技领域的小鹏汽车,对于未来的期望似乎更为理性。
不久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期间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曾提到;“智能辅助驾驶XPILOT3.0,真的让用户更喜欢以及更便捷和安全。用户渗透率达到惊人的96.2%, NGP也就是高速每开100公里,里程渗透率达到62%,也就是说每100公里中有62公里是用NGP智能自动去开。”
回看特斯拉FSD,此前一项针对全球 1.7 万名特斯拉车主开展的调查显示,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功能(FSD)套件目前在全球特斯拉车主中的普及率仅为 11% 左右。对比于小鹏汽车的XPILOT3.0,两者具有极大的落差。
当然,这个落差来自多个原因;选装价格、实用性、可靠性。正是以上种种原因使得,特斯拉在发现渗透率存在差异之时,选择推出 FSD 套件的按月订阅服务。此类操作,可谓是将特斯拉逼至绝境,原以为能在自动驾驶领域大展拳脚的特斯拉,却成为我国新能源造车品牌的陪衬。
国内消费者在考虑开通FSD之前,需要考虑几个问题。首先,要面对本土化问题,美国与中国路况大有不同,所以即便EAP在美国好用也不能说明在中国一样好用,而且FSD在美国本土还处于测试阶段。这也就是第二个问题,推出时间,要做城市道路自动辅助驾驶,需要比EAP更多、更久的本土化训练才能大面积推广。
回看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小鹏NGP更是针对国内道路而研发,还能实现高速自动变道、自动进出匝道等功能。正因以上各种优势,使得小鹏P7能够达成10万辆下线的目标,成为首个突破十万量产的纯电新势力车型。
回到百人会上何小鹏说的一番话:“小鹏会基于过去XPILOT3.0,会在2022年推出从高速到城市场景的XPILOT3.5,我们相信这将为智能辅助驾驶开启下半场。而XPILOT3.5只是开始,真正会质地颠覆整个汽车行业的出行,来自于小鹏的XPILOT4.0,并且小鹏在这个领域做到比绝大多数公司领先2-3年。”
直至目前,整个小鹏汽车的产品几乎涵盖了当下最热销的新能源细分市场,而小鹏P7下线10万辆,正是小鹏汽车迈向未来的第一步,未来还要继续探索科技、引领时代进步。
特斯拉的FSD全球普及率仅为 11%24月4日消息,特斯拉方面消息显示,尽管仍面临着持续的供应链挑战与工厂停工的难题,特斯拉依旧在第一季度生产了超过30.5万辆汽车,并交付了超过 31万辆汽车。
据悉,特斯拉最新的`德国工厂在上个月开业,每10小时就会下线一辆电动车。特斯拉的格伦黑德工厂将在2022年生产约5.4万辆汽车,2023年为28万辆,然后到2025年为50万辆。
特斯拉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其市值已经超越一众传统汽车企业蝉联冠军宝座。根据最新的统计,特斯拉3月市值环比增长18.39%,重回万亿美元。它也凭借一己之力拉动整个国际车企板块市值增加。丰田汽车、大众集团分列二、三位,但两者市值与特斯拉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即便卖得红火,但特斯拉强推的核心技术FSD依旧问津者寥寥无几。特斯拉将常规配置和自动驾驶套件分开销售。如果要享受高级别辅助系统FSD,需要另外购买。在中国,特斯拉FSD在华购买率只有1-2%,而且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EAP),也很少人买。统计显示 FSD销量逐年下滑,全球仅11%车主购买,中国和欧洲最不捧场。
小鹏P7:你是卖得好,但论智能实用性,我还比不过你吗?
不论国内外,作为新势力车企,智能辅助驾驶是汽车智能化必不可少的一环。国内有一家车企的智能辅助驾驶真正成为了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那就是小鹏汽车。截止到2021年4月底高速NGP选装率达到20%,在未来将达到50%。到2021年三季度,小鹏P7的XPILOT 3.0付费率近22%。2021年财报的电话会,何小鹏还透露,P5已交付5030辆,超过50%选装 XPILOT 3.0或XPILOT 3.5。
正因如此,3月23日,第十万辆小鹏P7下线,中国新造车势力有了第一款销量破十万辆的EV车型,小鹏P7拿到了和特斯拉Model 3正面交锋的入场券。
买特斯拉可能是买电动、买品牌;但是买小鹏,就是买智能。如果说特斯拉在美国定义了智能汽车,那么在中国,小鹏P7则是车主第一个会想到的智能汽车形象。特斯拉FSD在亚太选装率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FSD在美国乃至加州之外,体验并不像它宣传的那么好。
从全场景语音交互系统,到高速公路领航辅助驾驶,再到VPA停车场记忆泊车,小鹏汽车在打造智能化上从来都是行业标杆位置,而小鹏P7又是这些新功能的落地车型,因此小鹏P7堪称为中国智能化能力最强的汽车,成为中国智能车的标杆。
特斯拉的FSD全球普及率仅为 11%3“中国车主只有1%-2%的人选择购买FSD”,出自于特斯拉Q4财报及电话会议。
马斯克除了表达不可思议之外,顺便提了2点:中国市场的产品、定价策略是成功的;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细节非常挑剔。
事实上,马斯克总结的这2点,不仅是对国内汽车品牌的认可,同时也是间接对FSD选装率低的问题做出了回答,正是所谓的产品“性价比”,目前的FSD相当于期货,功能目前还不太丰富,并且选装费昂贵。
而作为对标Model3和ModelY的国内新势力小鹏,到2021年三季度,小鹏P7的XPILOT 3.0付费率近22%。
不仅如此,3月23日,小鹏P7成为了业内首个突破十万台的纯电新势力车型。2021年财报的电话会,何小鹏还透露,P5已交付5030辆,超过50%选装 XPILOT 3.0或XPILOT 3.5。
在原本印象中,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是遥遥领先的,这是特斯拉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特斯拉的NOA与国内已列装的高速辅助驾驶功能(NOA、NOP、NGP)来说,已然不具备大优势。
甚至在中国谈起智能车,小鹏P7则是消费者第一个会想到智能车。为什么拥有全球知名度、外形同样炫酷的特斯拉,在中国的智能标签不如小鹏呢?
小鹏无外乎有着更贴合国人的本土化产品。
智能座舱是消费者最感知的部分,采用高德地图导航,与思必驰合作开发的语音助手小P,还完善语言系统,以至于能辨识部分方言,可谓辨识度高,反馈迅速,涉及更多的交互和本土内容。
在智能座舱方面,小鹏的优势在情理之中,但智能驾驶的体验,小鹏也都不逊于特斯拉。
小鹏P7的智能驾驶体验充分考虑了中国场景的特殊性,采用的厘米级的高精定位,可针对中国不同场景细节做出不同的精度和位置的布局调整。
从全场景语音交互系统,到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再到2公里VPA停车场记忆泊车。小鹏汽车在打造智能化上从来都是行业标杆位置。
正如马斯克所说,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细节非常挑剔,小鹏P7仅花了23个月就达成这个成绩,离不开小鹏P7强大的产品品质和高标准的量产智能功能,以及本土化的优势,相信小鹏P7这十万台不单单是高点,也是起点。
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环比下降5.5万辆
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环比下降5.5万辆,尽管经历供应链挑战和工厂停工,特斯拉第二季度产量依然实现25.3%的同比增长,交付量则增长26.5%。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环比下降5.5万辆。
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环比下降5.5万辆1美国当地时间周六,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汽车产量和交付量数据。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二季度汽车总产量为258580辆,总交付量为254695辆。
其中,特斯拉共交付了238533辆Model 3和Model Y,交付了16162辆Model S和Model X。与去年同期相比,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量增长了26.5%,但环比却下降了17.9%。
特斯拉报告的新车交付量略低于分析师的预期。市场研究机构FactSet旗下Street Account汇编的数据显示,分析师预计特斯拉第二季度可交付256520辆汽车。但在第二季度,特斯拉生产和交付受到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包括疫情限制、供应链混乱、半导体芯片和其他零部件供应短缺等。
在2021年第二季度,特斯拉交付了201250辆汽车,那是该公司首次在三个月内交付超过20万辆汽车。2022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交付了310048辆汽车。特斯拉似乎不太可能高于去年的增长速度,去年交付量增长了90%,达到94万辆。韦德布什的分析师表示,2022年实现50%的增长更现实。
特斯拉本身也希望其交付量能“以每年接近50%的速度增速”,但现在看来,即使要实现这个目标也变得格外具有挑战性。在第一季度财报中,特斯拉曾表示:“我们计划尽快提高制造能力。在未来数年内,我们预计车辆交付量将实现50%的年均增长率。”
交付数据对特斯拉来说是个受到密切关注的指标,因为它可以为外界了解该公司财务表现提供线索。这个数字也被广泛视为电动汽车需求的晴雨表,因为特
交付量环比下降
斯拉始终引领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趋势。
马斯克曾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警告称,这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季度”。不过,马斯克今年早些时候曾表示,他预计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汽车产量将“大幅提高”,特斯拉今年有望将产量提高到150万辆以上。
特斯拉没有按地理位置分列全球销量数据,但美国和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其最大的市场。该公司目前生产Model S、Model X、Model 3和Model Y车型,并计划开始生产电动皮卡、电动卡车和跑车。
在第二季度,受疫情影响,特斯拉上海工厂不得不关闭或只允许部分运营数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约占特斯拉销量的40%。此外,乌克兰冲突也加剧了供应链混乱,进而影响了特斯拉甚至整个汽车行业。
除了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和上海工厂外,特斯拉还在努力应对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和德国柏林附近新工厂扩建和启动生产的高昂成本开销。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公开表示,新工厂已经亏损数十亿美元,但还无法生产足够的`汽车和电池。
在第二季度的最后几天,尽管马斯克在推特上继续保持沉默,但其他高管却亲自参与向客户交付汽车,其中包括设计总监弗朗茨·冯·霍尔兹豪森(Franz von Holzhausen)。每逢季末,特斯拉往往会全力以赴,公司各个部门的员工都会在最后几个小时帮助交付汽车。
尽管交付量增长放缓,但特斯拉的表现仍然好于其他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周五表示,第二季度在美国交付的新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同样,丰田汽车报告在美国的销量下降了23%。
随着初创企业和传统汽车制造商提供更多新款的电动汽车,特斯拉在美国乃至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预计将下降,不过其仍将保持领先优势。
特斯拉公司周六表示,该公司将在7月20日股市收盘后公布第二季度财报。年度股东大会则将于8月4日召开。
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环比下降5.5万辆27月3日,特斯拉公布2022第二季度生产交付报告显示,当季在全球生产了超过25.8万辆汽车,交付了超过25.4万辆汽车。6月也是特斯拉历史上汽车产量最高的月份。
尽管经历供应链挑战和工厂停工,特斯拉第二季度产量依然实现25.3%的同比增长,交付量则增长26.5%。具体来看,特斯拉Model 3/Y产量为24.22万辆,同比增加19%;Model S/X产量为1.64万辆,相比去年同期的2340辆上升数倍。
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累计交付56.4万辆汽车。相比而言,2021年上半年,其全球交付量为38.62万辆,全年交付93.62万辆,其中特斯拉中国贡献了超过一半的交付量,达到48.41万辆。
今年,上海超级工厂在特斯拉全球生产和交付中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1月至5月,特斯拉中国累计交付量为21.5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4月份复工,到今年6月上旬,产能利用率已经恢复至100%,这对江浙沪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复苏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前,马斯克曾在卡塔尔经济论坛称赞中国“他们极具竞争力、勤奋又聪明,全球将会掀起一股中国制造的浪潮”。
据悉,亚太地区特斯拉Model Y已开启预订,上海超级工厂的复工将有利于特斯拉在亚太地区的交付,该地区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期待。
权威数据指出,特斯拉在全球消费者群体中的关注度呈上升趋势。百度搜索指数和资讯指数显示,特斯拉在国内用户搜索热度中位居榜首,搜索指数日均值达44428,成为6月最受中国消费者关注的车企。
特斯拉在服务方面也不断创新,例如远程问诊、自主预约等模式提高了服务效率,疫情期间还推出了门店直播、自助提车等新服务。
在充电网络建设方面,特斯拉全球第35000根充电桩近日在武汉落地,中国大陆地区已有1200多座超级充电站、8700多根超级充电桩,配合700多座目的地充电站、1800多根目的地充电桩,覆盖370多个城市及地区。
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环比下降5.5万辆37月3日,特斯拉公布2022年第二季度交付数据。由于供应链受阻,二季度特斯拉全球生产约25.86万辆汽车,交付约25.47万辆汽车,不仅低于特斯拉第一季度31万辆的交付量,也是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特斯拉交付量首次出现环比下降。特斯拉表示,公司正加紧扩产能,以提升交付速度,满足市场需求。
二季度交付量环比下降17.84%
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产量约25.86万辆,较2021年同期的20.64万辆,增长25.3%;交付约25.47万辆,较2021年同期的20.13万辆,增长26.53%。
其中,Model 3及Model Y在第二季度的生产量和交付量分别约为24.22万辆、23.85万辆,去年同期分别为20.41万辆、19.94万辆;Model S及Model X在第二季度的生产量和交付量分别约为1.64万辆、1.62万辆,去年同期分别为2340辆、1890辆。
因供应链受阻,被寄予厚望的德国柏林和美国得克萨斯州(简称“得州”)两座新工厂未做出太大贡献,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较2022年第一季度超过31万辆的交付量,环比下滑17.84%。另据Refinitiv数据,分析师预计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交付量将达到29.51万辆,但实际交付数据显然低于预期。
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由于电池短缺和电池制造工具供应受阻,特斯拉在美国得州和德国柏林的新汽车工厂因为难以提高产量,正在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得州工厂汽车产量很少,因为4680电池增产困难。同时,制造21700电池的设施供应受阻。”马斯克说,“过去两年的供应链中断绝对是噩梦,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我们还没有走出困境。”
下半年交付压力大
特斯拉2022年第二季度交付量的下滑致使下半年整体交付压力增大。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完成交付56.4万辆,较2021年上半年的38.62万辆交付量,同比增长46%,但距离2022年整体交付目标150万辆,仅完成37.6%。
部分机构近期对特斯拉的发展前景产生了一定的担忧。美银分析师约翰·墨菲(John Murphy)表示,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继续飙升,特斯拉仍将保持增长,但其在美国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70%以上下降到2025年的11%左右。到2025年,随着竞争对手推出135款新型电动汽车,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可能会被通用或福特取代。
特斯拉此前发布的2021年影响力报告显示,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实现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而2021年特斯拉的销量为93.62万辆。特斯拉正努力缓解供应链压力,并加速各大工厂产能扩张。
上海超级工厂目前产能已全线恢复并计划扩产。2022年1-5月,特斯拉中国累计交付量为21.5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4月,特斯拉上海工厂完成复工,6月上旬其产能利用率已经恢复至100%。
马斯克5月表示,特斯拉将对上海超级工厂进行扩产。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中国共交付48.41万辆,贡献了当年全球超50%的销量。“从长远来看,中国市场预计将占特斯拉全球销量的25%至30%。”马斯克说。
2022年一季度,特斯拉德国柏林超级工厂正式投产,年产能规划为50万辆,预计到今年年底每周将能生产5000-10000辆Model Y,和上海工厂产能相当。4月7日,美国得州工厂开业投产,这是特斯拉的四个超级工厂中占地规模最大的一座,按计划将用于生产Model Y和电动皮卡Cybertruck。
作者简介:圣安东尼奥小石匠,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机械工程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领域:动力学,控制和机电一体化。
在选择造车这条路之前,蔚来、小鹏和威马等造车新势力们一定想到过前路艰辛,但2019年一定是让他们对「困难」一词有了重新认知的一年。而这种困难的背景,是特斯拉在2019年所实现的不断突破。
2019年,对于那些已经有产品上市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多卖出几辆车并不十分容易,而那些依旧“难产”的造车新势力,一头面对的是彼时巨大前期投入下的良好市场愿景,一头是此时的市场热度骤减产品却还未上市、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无奈。
回顾造车新势力们的昨天,目睹造车新势力们的今天,展望他们的明天。我们最先要问的问题是:
纯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究竟在哪里?
特斯拉-如果没有需求,那就创造另一种需求
站在格里菲斯天文台上远眺,好莱坞和比弗利山就在半山腰。往南望去,是市中心,能看到斯台普斯中心,也就是湖人队的主场。往西望去,是圣莫妮卡海滩。这里四季如春,有阳光、海鸥还有摩天轮。这里是洛杉矶,是洛圣都,也是天使之城。但它也是「分裂」的,这里除了是天使之城,也是流浪汉之都。
格里菲斯天文台
圣莫妮卡海滩
圣莫妮卡海滩坐落在著名的加州一号公路旁。加州一号公路主要是从南到北连接旧金山和洛杉矶。从洛杉矶一路向北,途径Malibu海滩,圣巴巴拉和圣克鲁兹,就最终到达了旧金山。到了旧金山,就算是到了湾区,再往南就是硅谷。这里,就是目前的「地球中心」。也是特斯拉所诞生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每天数不清的人投入到创业的人海当中,也有数不清的人淹没其中。这其中不乏许多“近水楼台”的来自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伊隆·马斯克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无疑是具备实力且幸运的那个。在成功创立了并转手Zip2、PayPal之后,马斯克在2004年加入了由Martin Eberhard和Marc Tarpenning联合创立的特斯拉汽车公司。并且领导了首轮融资,顺理成章的进入董事会并成为主席。后来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特斯拉创立17年后的今天,特斯拉成为「美国造车新势力」当中几乎唯一的幸存者。
Martin Eberhard和Marc Tarpenning
当我们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回看特斯拉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功,其核心在于:
披着电动车的皮卖豪华品牌车。以纯电动车身份尽可能将自己与以往的传统豪华品牌区别开,制造差异化。
如果我们从市场角度来看:
如果消费者对于纯电动汽车的需求并不能创造出足够大的增量市场,那就需要想方设法在存量市场当中抢占空间。
从车辆的使用功能需求上来理解:
当纯电动汽车汽车的功能性不足以替代传统汽车,只有豪华品牌车主对于车辆功能性要求的容错率更高。换句话说,只有豪华品牌车主才更容易接受纯电动汽车。
特斯拉用来树立豪华车形象的初代产品——Model S
从北美特斯拉车主和BBA车主的车主群像上来看,这种竞争关系可见一斑——
● 特斯拉车主的平均年龄为54岁,中位数为38岁;宝马车主的平均年龄为56岁,中位数为38岁。Model 3车主平均年龄为46岁,中位数为38岁。
● 88%的特斯拉车主拥有自己的房产;对应宝马车主为90%;Model 3车主仅为56%。
● 宝马车主的男性比例为64%,而特斯拉更高,Model X为71%;Model S为77%;model 3为84%。
● Model X车主的平均收入为$143,177 Model S为$153,313;Model 3为$128,140。值得一提是,宝马3-Series车主的平均收入为$116,550。
作为特斯拉销量的台柱子,Model 3的车主群像更具代表性——
● 车主平均年龄更低,男性车主比例更高,且平均收入与宝马3-Series为代表的34C主流入门豪华车阵营更接近。
● 男性车主偏高也说明了一个现象,特斯拉所打造的「极客人设」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科技宅的亲睐。
Tesla北美车主群像
数据来源:Hedges Company
数据来源:Hedges Company
围绕着「卖豪华车」的核心,特斯拉的每一步行动就显得顺理成章。这个核心并不一定是在特斯拉初创时就确立的,但至少是在特斯拉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所慢慢摸索出来的相对稳妥、活下来的胜算更大的思路。
特斯拉的成功同样来自于其他方面:
●?以马斯克本人为营销重点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利用马斯克的多重身份为特斯拉品牌做背书,建立以马斯克本人为中心的特斯拉品牌形象。这是帮助特斯拉建立足够声望,向上提高品牌力最行之有效且低成本的方法。是特斯拉从豪华品牌市场分流的前提。
●?将经济基础极其雄厚的加州作为主要根据点。2018年全美各州特斯拉Model 3的增量也说明了加州为特斯拉提供了强有力的销量支撑。Model 3曾一度成为加州销量最高的单一车型,占到全美销量的一半以上。
California - 153,442 (Up from 94,872) New York - 15,752 (Up from 10,090) Florida - 13,705 (Up from 6,573) Washington - 12,650 (Up from 7,068) Texas - 11,764 (Up from 5,419) New Jersey - 9,230 (Up from 5,033) Massachusetts - 8,990 (Up from 4,632) Illinois - 7,357 (Up from 3,812) Arizona - 7,086 (Up from 2,976) Colorado - 7,051 (Up from 4,156)
●?高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包括预先建立自给自足的电池生产线等等,使得特斯拉虽然连年亏损,但亏损额一直维持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内。
加州2019年1-9月单一车型销量排名 数据来源:CleanTechnica
时间转眼至2019年,对于特斯拉来说,这应该是21世纪10年代一个完美的收尾。
● 从销量来看,1月3日,特斯拉官方公布了2019年Q4的销量为112,000辆,全年销量达到36.75万辆,实现了年初的36-40万辆的目标。
● 2019年的倒数第二天,国产Model 3实现了正式交付。从2019年1月7日工厂奠基,到12月30日10点新车交付,特斯拉仅仅用了357天。11月份特斯拉汽车在国内的注册量攀升至5597辆,这是五个月来的最高位。
● 11月特斯拉Model 3在荷兰的销售量超过了大众Polo,达到3979辆,市场占比10.1%,成荷兰汽车市场销量冠军。而荷兰市场逐渐成为特斯拉在欧洲版图扩张的主要支点。
特斯拉销量走势图 数据来源:CleanTechnica
在跨入21世纪20年代的第三天,特斯拉官方宣布降价3.2 万,算上2.475 万的补贴,国产特斯拉第一次降到了 30万以下。毫无疑问,中国市场会继续成为特斯拉业务拓展的助推剂。与美国市场相似的是,Model 3会在经济基础更好的一二线城市开始蚕食34C(3系、A4、C级)的份额,从而实现销量的进一步增长。但是对于以34C为家庭唯一用车场景居多的三四线城市,Model 3的国产及降价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力。
同时,如何在产品销量形成一定规模之后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也是摆在特斯拉面前的难题。最近「Model 3的15万水管接头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特斯拉的成功毫无疑问会鼓舞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但我们需要看清楚的一点是,特斯拉的热销与纯电动车的需求并不能完全划等号。特斯拉在某种意义上,是为豪华车用户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这种选择下,电动并不是这些车主最迫切的需求。这种购买心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与以往可能的选择区别开,特斯拉的特立独行也正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特斯拉用来树立品牌形象的产品-
Tesla Roadster
造车新势力-无法复制之苦
早晨8点半的上海古北财富中心,一辆接一辆的蔚来ES8在这里驶入停车区,然后离开。匆忙但又有秩序。XPT蔚来驱动科技就在这所写字楼当中。在上海古北财富中心方圆500米范围内,还包括菲亚特克莱斯勒亚太投资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以及同在古北财富中心的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而古北也是上海第一家有规模的国际居住新区。比起蔚来在嘉定的总部,古北似乎更符合蔚来的气质。
被称作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蔚来,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与其他造车新势力的不同——无论是2015年巴西车手小皮奎特帮助蔚来所冠名的FE车队夺得2015年的车手总冠军,还是EP9先在纽伯格林北环赛道打破最快量产车记录之后又在《The Grand Tour》闪亮登场,亦或是完完全全作为豪华品牌身份落地的第一款产品-蔚来ES8。
“鼹鼠”理查德·哈蒙德与蔚来EP9
蔚来是目前国内所有造车新势力当中与特斯拉最相似的一个。与伊隆·马斯克经历颇为相似的创始人李斌,他们同样成名于互联网行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又投入了造车事业。包括特斯拉与蔚来颇为相似的「豪华品牌纯电动汽车」的定位。
但蔚来与特斯拉不同的是,李斌并没有伊隆·马斯克强大的个人光环,这意味着:
把一个初创品牌构建成豪华品牌的过程中,蔚来需要使用更多传统的营销手段,投入更多的营销经费和精力,这将为一家初创公司的运营成本埋下隐患。
同时,蔚来并没有自己的“加利福尼亚”。
无论是经济基础决定的购买力,还是地方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又或是“追逐创新,做科技弄潮儿”的大环境与开放多元的价值观,没有比加利福尼亚更适宜造车新势力生根发芽的地方。而世界上其它的各个地方,都与加州差得太远太远。
以及,相比特斯拉,蔚来并没有一个相对友善的舆论环境。
同样是造车新势力,在实现最终的成功之前,没有谁比谁更加伟大。但相比美国,国内复杂的互联网舆论环境,充斥着过多的没有了解的情况下的跟风非议,充斥着过多的别有用心的舆论引导,甚至是一些诽谤过后仅仅需要一封道歉信就可以草草收场的著名车评人。
车评人轼界关于对蔚来汽车的道歉信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否定蔚来截至目前所取得的一些成功。这包括:
●?建立起了一个足以支撑起产品售价的全新的豪华品牌,从中国品牌的角度来看,这是无数次尝试中最为成功的一个。
●?在新车售价独树一帜的情况下,结合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包括新能源车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所交出的稳定的销量成绩单。
● 在稳定的月销量的情况下,相当高的C端交付比例。C端作为累计上险的个人非营运类车型,才是电动车市场真正需求的体现。而2019年1-10月,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纯电动乘用车C端上险比例仅为45%。
● 一个饱受非议却十分稳定的粉丝客户群,无论你对他们如何评价,任何一个品牌都需要一忠诚的粉丝群体。这是任何一个汽车品牌成功的基础之一,甚至特斯拉的粉丝更加偏执和狂热。
蔚来2019年销量 数据来源:INSIDEEVs
特斯拉的国产,一定程度上会对蔚来造成一些冲击。但是作为纯电动豪华品牌,作为传统豪华品牌之外的新选择,生存压力会更小一些。而其它的造车新势力包括威马和小鹏,品牌号召力无法支持产品进入豪华品牌市场搏杀去分食传统动力汽车的市场,就必须依靠纯电动汽车的刚需市场为继。而这个刚需,又与一些实际情况相违背。
受限于经济水平,中国目前的主流汽车消费群体所追求的依然是「大而全」的车型,这些车型足以覆盖近乎所有的使用场景,而这恰恰是纯电动汽车的软肋,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
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也有其它造车新势力,比如理想汽车选择了增程的技术路线,在需求层面上,技术路线之争的意义可能已经大于品牌之争了。
国情不同,特斯拉所实现的成功自然难以复制,环境所造成的差异丝毫不亚于产品本身的影响。
小结:
回顾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们的昨天、今天,特斯拉的成功令人惊喜,但在未来也绝不会如大家所想的一帆风顺。同时,特斯拉的成功在不同的环境下是无法复制的。除去产品本身,造车新势力在未来更需要在车企层面之上的层面所做的进一步的调整。如何与造车势力一起激发出C端的需求,将是决定造车新势力生死尤、其是非豪华品牌造车新势力生死的关键。
当我们展望明天,21世纪的10年代已经过去,或许我们会很怀念它。
文|圣安东尼奥小石
图|?圣安东尼奥小石匠 网络及相关截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其实早在特斯拉进入中国之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就已经起步了,相关部门给了很多的优惠政策,生产新能源汽车能够获得大量的补贴,但是当时国内造出的新能源汽车着实的比较拉胯,以至于很多的汽车评测机构,都说那时候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是“工业垃圾”“造出来骗补贴的产品”。
当时造新能源汽车的都是一些传统的车企,现在非常热门的那几家造车新势力都还没有出来。那么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的呢?是在特斯拉宣布,自己手中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九百多项专利开放之后!
特斯拉在2014年,宣布,将自己掌握的900多项专利全部公开,其他的车企可以拿去免费使用!也是这时国内的几个造车新势力纷纷成立,再之后造出来的车,和之前的那些产品,不说是天壤之别,但至少算是比较成熟的产品了!
所以,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特斯拉是有功劳的,甚至现在很多人都说,没有特斯拉公开专利就没有国内造车新势力现在的发展,没有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后的鲶鱼效应就没有国内新能源车企的进步!
综合以上,虽然特斯拉开放专利并不是为了给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铺路,而是为了有更多的资本入场和传统汽车竞争,但是简介造成的影响,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比亚迪
比亚迪在1995年成立,如今业务横跨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和电子产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具备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全产业的核心技术,车型更是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从系能源汽车发展至今,比亚迪的销量每年都名列前茅,可见它的市场认可是比较高的。
2、特斯拉
特斯拉是美国的汽车品牌,但部分车型却是在国内生产,尤其是model3和modelY。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是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的,并且汽车销量也不低,排名仅次于比亚迪。在续航和电池使用寿命方面,特斯拉是有一定优势的,这得益于其bms技术,能做到对每一颗电芯进行独立监控,以此大幅度提升续航和的电池的表现。
3、上汽通用五菱
上汽通用五菱在2002年成立,从名字就不难看出它是由上汽、通用、五菱三家汽车公司组成的合资公司。目前拥有四大生产基地,主要位于柳州、青岛和重庆。在发展上,上汽通用五菱有着集三方资源、南北联动、东西呼应的优势。
4、奇瑞汽车
奇瑞汽车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国有的控股企业。旗下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其中的研发团队人数是达到5000名,其中不乏有高层次的研发人才,堪称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奇瑞汽车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体系目前已经逐步完整,如今是国内最大的汽车整车、关键部件研发、试制、生产和销售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
5、广汽埃安
广汽埃安最早成立于2017年,工厂占地703亩,其前身是广汽新能源,在2020才更名为广汽埃安,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将品牌的定位推向高端。目前旗舰的SUV车型为广汽埃安AION LX Plus,主打豪华、续航和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