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马云指出的五大变革新能源指的是什么

无心的花瓣
腼腆的世界
2023-01-31 02:50:29

马云指出的五大变革新能源指的是什么?

最佳答案
贪玩的吐司
迷人的路人
2025-08-23 16:35:44

马云认为未来五大变革分别是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未来30年制造讲究的是智慧化、个性化、定制化。马云先生提出的五新,我们更愿意从产业周期角度看待,他已经从现在预测到未来的三十年,而这三十年恰好是新的一轮康波周期,这一轮产业周期将会出现新的技术革命。

拓展资料:

马云先生提出的五新即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新金融。

马云先生是这么说自己提出的五新观点:我去年讲了一句话,我讲五个新,未来三十年,这五个新将会深刻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政治方方面面,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新金融,这五个新很多人批判,其实这五个新是重新定义这五个事。

因此,我们清楚地看到,马云先生讲的五新,实际上不是短期的概念和想法,是对未来三十年经济的总体展望。

从康德拉基耶夫长波周期,即产业长周期角度看,目前的IT技术革命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接近尾声,我们说从2021年开始就会进入下一个康波时期。

下一个康波时期,肯定会出现影响或推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技术、新革命、新模式等,因此从康波周期角度看,或从产业周期角度看,马云先生实际上在预测未来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新动力。

因此,马云先生提出的五新,我们更愿意从产业周期角度看待,他已经从现在预测到未来的三十年,而这三十年恰好是新的一轮康波周期,这一轮产业周期将会出现新的技术革命。

1982年开始的IT技术革命,实际上已经走过三个阶段。

(1)1982年-1990年阶段,这是传统的IT技术革命阶段,操作系统、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开始显现。

(2)1991年-2008年,这是互联网阶段,WEB1.0、WEB2.0、移动互联网模式、技术在传统的IT技术革命基础上快速发展,使得全球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3)2009年-2016年,这是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阶段,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各种新的技术、模式层出不穷,而且对经济的推动达到新的高峰,或者说已经最大化。

(4)2017年-2022年,我们推测DT、IT技术会更加融入各种产业、经济层面,使得IT、DT技术对经济的推动继续,但是作用力会越来越小,IT、DT技术成为各种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水、电一样。

最新回答
务实的御姐
优雅的哑铃
2025-08-23 16:35:44

1.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将共同主导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纯电动车型将会是乘用车市场的主流产品,混动车型只是过渡。燃料电池汽车将在商用车领域先行发展,短期内难以推广到乘用车市场。电力与氢燃料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国家明确的战略方向。根据德勤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模型预测分析,2030年中国市场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500万台,占新能源总销量的90%,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将仅为10%。在未来十年发展中,纯电动汽车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受产业投资政策调整的影响,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投资将会逐渐减少,再加上市场终端支持力度正在下降甚至取消,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展空间不断被挤压。

2.智能化、网联化、人性化将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用户不再担忧续航和充电便利性。随着电池技术的持续发展,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提升是必然趋势。此外,通过对消费者的调研后发现,60%高端车主和89%中低端车主认为续航里程超过400km的纯电动汽车可以满足他们的日常使用需求。因此,里程焦虑将不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掣肘。随着更多颠覆性的电池和充电技术的发展,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将不再是问题。除了技术创新以外,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不断创新充电解决方案以提升充电便利性,包括换电模式,移动充电服务以及整合大量充电设施运营商的一站式充电解决方案等。

3.新零售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寻找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率的最佳平衡点是转型成功的关键。直销模式是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为行业带来的最大变革与冲击,他们通过自建自营的零售新业态以及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品牌体验,解决了传统经销商模式下价格不透明、服务体验欠佳等诸多弊端。但直销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额资金需求,运营复杂性等多重问题,用户体验与成本效率难以平衡。因此,并不是所有新能源汽车厂商都能驾驭的。对于传统汽车厂商而言,从传统经销商体系直接转型为直销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表面上看,用户喜欢直销模式带来的体验,包括透明的价格和友好的店内体验等。传统汽车厂商的新零售转型将围绕渠道协同与业态创新两个方向发展。

4.中外品牌、新旧力量、跨界巨头等多方势力竞争,市场格局将被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中外汽车厂商竞相发力的重要领域。从目前市场占有率来看,本土传统汽车品牌远超外资品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但随着外资、合资以及本土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加速,2020年后中国新能源市场即将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对于传统汽车厂商来讲,唯快不破。处于领先优势的本土汽车厂商将快速扩展全链条能力,而起步晚、规划迟、转型慢的本土传统汽车厂商只能聚焦价值链的生产制造端,成为“代工厂”。对于传统的外资品牌来讲,必须加速市场进入、价款产品布局,如果不能稳固占领终端市场,将遭遇出局危机。对于尚没有完成大批量交车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未来两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绝大多数企业会被淘汰出局。一是以直销为主的新零售模式带来的巨额资金压力二是供应链管控能力较弱,导致量产结算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加大三是某些新进入者还停留在PPT造车空谈上,并不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实力四是目前最领先的新造车企业都尚未实现盈利,如果无法尽快证明盈利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大量新进入者将陷入融资困境,因资金链断裂而被淘汰出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即使再大也无法支撑当前近500家注册在案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并存发展。优胜劣汰,强者生存是未来两三年行业洗牌的必然结果。

5.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向上下游大幅度延伸,出行市场、新科技将成为重要利润池。新能源汽车将传统汽车产业价值链向上下游有了很大的延伸。上游产业链延伸至动力电池技术和智能科技产业,下游产业链则延伸至终端消费者市场的零售、用户生命周期服务、电池回收等业务。价值链的演变带动产业生态链的形成和资本链的激活,在资本驱动下,不仅新造车企业纷纷入局,更吸引各种跨界巨头加速布局。

大气的彩虹
阳光的冰淇淋
2025-08-23 16:35:44
5个能量形式:机械能、化学能、光能、声能、电能、核能.5个新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氢能.5个能源转化例子:① 正在转动的电风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②正在使用的电饭锅:电能转化为...

贪玩的板栗
花痴的黑裤
2025-08-23 16:35:44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来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新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化学能源、风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领域的新进展,在太阳能补充了多晶硅太阳电池及多晶硅材料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屋顶计划和并网发电技术。

1、氢能:适合我国国情的煤气化重整制氢和焦炉气重整制氢技术;

2、核能:第四代核能技术、高温气冷堆技术和核聚变堆进;

3、生物质能:我国目前加大沼气工程的建设,已形成年产沼气数十亿立方米的能力;

4、化学能:源 钒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及有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内容;

5、风能:风机大型化技术。

新能源行业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文艺的飞机
洁净的白猫
2025-08-23 16:35:44

新能源发展趋势:

1、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不可逆的快车道

全球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2、中国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领跑地位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500万辆;2025年将达到至少700万辆,乐观估计为900万~1000万辆。从100万辆到1000万辆,也就几年时间,这个发展速度创造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之最。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保有量、增速以及所带动的产业规模,在过去难以想象。以动力电池为例,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池装机量将达到600GWh。

3、中小城市与农村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过去,中小城市和农村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往往选择燃油车。进入电动化高速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很有可能是新能源车。因此,未来3~5年,继大型城市之后,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点,并成为市场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碳减排、改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机动化出行发挥巨大作用。

4、中国电动汽车真正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

2021年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分水岭。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22年财政补贴将全部退出,所有车企将处于同一政策起跑线,竞争会更加激烈。补贴退出后,新上市的车型也会扎堆出现,特别是外资品牌车型。2022~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新车型、新品牌扎堆涌现的阶段。

5、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式合二为一

过去10年,汽车产业变革的主题是电动化。下一阶段,变革的主题将是基于电动化的智能化。电动化的普及要靠智能化来拉动,单纯的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卖点,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车才是竞争焦点。反过来看,只有电动汽车才能更完整地嵌入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最佳载体是电动化平台。因此,在电动化基础上会加速智能化,“两化”在汽车上将正式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