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注意事项是什么

冷傲的水杯
陶醉的冷风
2023-01-31 02:44:07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注意事项是什么

最佳答案
彪壮的雨
贪玩的麦片
2025-08-23 20:33:30

【太平洋汽车网】为保证人身安全和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的安全,在使用、维护、维修新能源汽车时,必须把电气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个人或维修企业都应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用电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掌握人体触电事故的常见原因及防护技术,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内容摘要新能源汽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整车带有高压动力回路,其回路电压可达600V以上。因此,新能源汽车给人们带来环保效益的同时,高压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如何保证驾驶人员、乘车人员以及汽车保养和维护人员的安全是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是本课程的重点。为保证人身安全和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的安全,在使用、维护、维修新能源汽车时,必须把电气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个人或维修企业都应该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用电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掌握人体触电事故的常见原因及防护技术,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本书主要从电路基本知识、维修工具及检测设备、触电的危害与急救、高压安全防护技术、安全操作5个方面进行讲述;同时开发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PPT等多媒体教学资料,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提升学习兴趣。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最新回答
激昂的指甲油
无语的吐司
2025-08-23 20:33:30

一、自燃风险

有的新能源车型在充电的过程中发生燃烧,而有的车型则是发生碰撞或者是涉水之后引发燃烧事故。

二、电池原因

新能源车型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如果电池充电充电满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结晶并且刺穿电池隔膜引发短路。而新能源车型的电池布局放在底盘当中,如果行驶到一些坑洼不平的路段或者是路上有碎片,一旦磕碰到电池就有机会发生自燃。

新能源车主正确做法

1、作为新能源车型的车主也可以时常为自己的爱车做检查,譬如每到5000公里就回到4s店检查电池的工作状况。

2、叫师傅检查底盘有没有破损的痕迹。在充电的时候应该根据厂家的要求进行操作。这样都能有效的减少新能源车型的安全隐患。

陶醉的大雁
清爽的小猫咪
2025-08-23 20:33:30

我认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安全问题,就是在汽车防火方面,电池的容量越大,就代表它本身的能量就越大,对于新能源的车企来说,他们在防火方面也做了不少功课,下面笔者就主要以防火安全问题,来做一下详细地解答。

一、长城汽车

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不是堵而是疏,这款长城旗下的“大禹电池”也就是使用了这种道理,也就是说,如果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导致电池损坏,电池内部会马上将这股热流引出电池,外面不再进行燃烧,迅速将电池和这股热量分开,不过这种技术现在使用的并不多,长城应该会在后续的车型之中用到。

其实这种技术可以说是将危险直接变简单,很多车企的使用电池都是在预防着火,而大禹电池是在解决起火,是在已经产生热量的情况下,将热量直接排出电池内部,这两者看似都是在保护电池,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技术。

二、比亚迪

说起来比亚迪,大家一下都能想起来它旗下的“刀片电池”。汽车的电池最怕的就是,受到损坏之后内部发生短路,比亚迪为了增加安全而制造了这款电池之后,它是可以承受穿刺伤害的。也就是说,如果汽车在发生事故之后,导致车辆的电池被外物穿刺,它并不会导致起火,这就增加了汽车的安全性。

而这种电池是比亚迪自己研发的,在成本和技术等一系列方面,比亚迪都是有自己的优势。目前比亚迪旗下的汽车,大部分都使用了刀片电池的技术,尤其是在出口到海外的一些车型,也有不少使用了刀片电池的技术。

三、广汽埃安

说起广汽埃安,大家一下就能想到它的“弹匣电池”。这种电池技术相当于给电池增加了一个保护罩,也就是说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候,能够有效地保护电池受到外部的损伤,也可以保证在内部损害之后,不向外部扩散燃烧,也就是说它在电池安全方面,起到了两种保护作用,既保护了外部的撞击,也保证了内部起火不向外部扩散。

这种电池目前使用比较多,基本上广汽埃安旗下的纯电动汽车,都使用了这种电池的技术,而且它在制造成本上相对于少一些,主要就是外壳方面的设计,当然这种全封闭式的电池,保温效果也不错。

对于新能源来说,电池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不少车企也有自己专属的技术,有的车企是在电池起火之前就将它灭掉,而有的车企是控制热量排出电池包,其根本上都是在保护电池,不让电池起火,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以上是我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的理解,大家还对哪些新能源汽车有兴趣,可以在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他们的电池技术。

光亮的蚂蚁
友好的钢笔
2025-08-23 20:33:30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优缺点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优缺点,常规能源是指已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一次能源,而新能源是指常规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呢?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优缺点1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这些被统称为传统能源。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煤炭是作为新能源取代木柴这个传统能源的。所以,当一种新能源取得大规模应用并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就成了传统能源。

目前,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这三种能源占据着全球80%以上的能源份额。这三种能源又被称为“化石能源”,因为其成因是由于远古时代的植物或动物在地下演变而来的。现有的这几种能源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成为“传统”,是因为其有着独特的优点:

第一、是其有比较高的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可以按照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所产生的能量来计算,按质量计算,天然气的能量密度最高,石油次之,煤炭再次之。但如果按照体积计算,则石油最高,煤炭次之,天然气又次之。所以,才有了LNG,将天然气液化,在这种情况下,天然气才能够保持最高的能量密度。

第二、是它们便于开采、运输和储存。

无论是固态的煤、液态的油还是气态的天然气,都能够方便地进行储运其实,这三种传统能源的开采、储运都是十分复杂的,人类为了运输和储运这些能源花费了无数的资金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储运系统。以煤炭为例,煤矿、燃煤电厂(相关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脱硫、冷却等),为了运输所建立的铁路、公路和庞大的货运工具,这些为了煤炭能够发电而形成的系统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甚至庞大到了难以清除的地步。石油的炼油则更为复杂了。

第三、就是他们一度有着很大的储量,成本也足够低,甚至一度被认为是用之不竭的

这三个原因不仅使得这些能源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也使得它们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依然会占据人类经济社会的很重要的份额。当然,这里所说的成本低,自然没有包括资源破坏、环境破坏对人们的健康影响。

但是,随着人类生活和工业、商业活动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能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易开采的煤矿、油田不断枯竭,有限的储量现在开始变得可见,不少能源的储量年限只剩下几十年。人们开始对于化石能源的储量产生了忧虑。人们认识到这些化石能源的储量不是无限的,即便有足够的储量,在枯竭之前,这些能源的开采成本也将越来越高。这就是所谓的能源枯竭问题。随着近期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发展,能源消耗越来越大。何况,当能源真的枯竭,那么,对社会的影响就不是成本的问题了,而是人类的经济社会能否延续的问题。

同时,这些能源在使用时有二氧化碳排放,而这不仅会造成气候变暖,而且,很难避免地产生粉尘、酸雨等污染,尤其是今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崛起后,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污染的情形不再像过去那样遥远,而是已经影响到了每个人的生活甚至生命。尽管水力发电和核电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碳排放核粉尘污染,因此,可以被称为清洁能源。但水电站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和对生态的影响,其实可安装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尤其是大型水电站。而核电的燃料铀矿石,储量更加有限,而且,自从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后,人们认识到,在事故状态下的核污染,是非常难以预测和控制的。

而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和气候极端变化使得人类的生态变得越来越脆弱,雾霾和酸雨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所有的人都认识到,如果能源体系不进行变革,酸雨、雾霾将变得越来越频繁,地球将由于污染不仅会变得不适宜居住,而且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如果将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因素考虑进去,则传统的能源的成本,会比光伏的成本还高。再把各国政府因为污染而付出的医疗成本计算进去,成本更加高得可怕。

所以,人们将目光转向新的、可再生的、清洁的能源,并不是追求时尚,也不是要故作神圣,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优缺点2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常见新能源

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

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

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电能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现在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利用太阳能,例如太阳灶、太阳能烤箱、太阳灶反光膜、太阳能开水器等系列产品。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太阳能可分为3种:

1、太阳能光伏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照明,并为电网供电。 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近年,天台及建筑物表面均会使用光伏板组件,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

2、太阳热能 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除了运用适当的科技来收集太阳能外,建筑物亦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能,方法是在设计时加入合适的装备,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户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释放太阳热力的建筑材料。

3、太阳光合能: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可以人为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大量合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核能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释放主要有三种形式:

A.核裂变能

所谓核裂变能是通过一些重原子核(如铀-235、铀-238、钚-239等)的裂变释放出的能量

B.核聚变能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量亏损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反应叫做核聚变反应,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聚变能。

C.核衰变

核衰变是一种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因其能量释放缓慢而难以加以利用。

核能的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利用率低

2、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3、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尚需不断监控及改进

4、核不扩散要求的约束,即核电站反应堆中生成的钚-239受控制

5、核电建设投资费用仍然比常规能源发电高,投资风险较大

海洋能

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波浪发电,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目前,海上导航浮标和灯塔已经用上了波浪发电机发出的电来照明。大型波浪发电机组也已问世。我国在也对波浪发电进行研究和试验,并制成了供航标灯使用的发电装置。将来的世界,每一个海洋里都会有属于我们中国的波能发电厂。波能将会为我国的电业作出很大贡献。

潮汐发电,据世界动力会议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北部英吉利海峡上的朗斯河口电站,发电能力24万千瓦,已经工作了30多年。中国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厦潮汐电站,总容量达到3000千瓦。

风能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

风力发电,是当代人利用风能最常见的形式,自19世纪末,丹麦研制成风力发电机以来,人们认识到石油等能源会枯竭,才重视风能的发展,利用风来做其它的事情。

1977年,联邦德国在著名的风谷--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尔建造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电风车。该风车高150米,每个浆叶长40米,重18吨,用玻璃钢制成。到1994年,全世界的风力发电机装机容量已达到300万千瓦左右,每年发电约50亿千瓦时。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生物质能利用现状

2006年底全国已经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870万口,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4万处,畜禽养殖场和工业废水沼气工程2,000多处,年产沼气约90亿立方米,为近8000万农村人口提供了优质生活燃料。

中国已经开发出多种固定床和流化床气化炉,以秸秆、木屑、稻壳、树枝为原料生产燃气。2006年用于木材和农副产品烘干的有800多台,村镇级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近600处,年生产生物质燃气2,000万立方米。

地热能

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有5500处地热点,地热田45个,地热资源总量约320万兆瓦。

氢能

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无污染、热值高、应用面广等独特优点脱颖而出,将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氢能可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的燃料,等高热行业。

海洋渗透能

如果有两种盐溶液,一种溶液中盐的浓度高,一种溶液的浓度低,那么把两种溶液放在一起并用一种渗透膜隔离后,会产生渗透压,水会从浓度低的溶液流向浓度高的溶液。江河里流动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咸水,两者也存在一定的浓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压比海水的水压高,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个涡轮发电机,淡水和海水之间的渗透压就可以推动涡轮机来发电。

海洋渗透能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它既不产生垃圾,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赖天气的状况,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在盐分浓度更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厂的发电效能会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国盐城市的大盐湖、美国的大盐湖。当然发电厂附近必须有淡水的供给。据挪威能源集团的负责人巴德·米克尔森估计,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全球范围内年度发电量可以达到16000亿度。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它还是能量的载体。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随着矿物燃料的日渐减少,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广阔的替代资源。目前世界上水力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河流、潮汐、波浪以及涌浪等水运动均可以用来发电。

可以利用电解水分子和光以及化学分解水分子的方式,来分解到可燃烧的氢气,它可作为新的,多用途的能源来替代现有的矿物质能源。水分子的分解过程简而易行,投资少见效快。这给水能的综合利用带来了广泛的前景,在地球上,水是一种到处可见的液态物质。通过水的分解装置,制备出氢燃料,可用于汽车,航天航空,热力发电等工业和民用方面,在较大的程度上,缓解了人类对矿物质资源的过分依赖。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优缺点3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英文名conventional energy,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表2-1所统计的几种能源中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而水电则属于再生能源,如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水电站,只要长江水不干涸,发电也就不会停止。煤和石油天然气则不然,它们在地壳中是经千百万年形成的,这些能源短期内不可能再生,因而人们对此有危机感是很自然的。

已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一次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主要能源。在讨论能源问题时,主要指的是常规能源。新能源是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生产规模较小,使用范围较窄。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划分是相对的。以核裂变能为例,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把它用来生产电力和作为动力使用时,被认为是一种新能源。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不少国家已把它列为常规能源。太阳能和风能被利用的历史比核裂变能要早许多世纪,由于还需要通过系统研究和开发才能提高利用效率,扩大使用范围,所以还是把它们列入新能源。

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

温室效应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

酸雨

大气中酸性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氢氧化物等,在降水过程中溶入雨水,使其成为酸雨。煤炭中含有较多的硫,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等物质。

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受到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质——光化学烟雾,主要成分是臭氧。

另外常规能源燃烧时产生的浮尘也是一种污染。

常规能源的大量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既损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破坏经济资源,损坏建筑物及文物古迹,严重时可改变大气的性质,使生态受到破坏。

风趣的小兔子
霸气的樱桃
2025-08-23 20:33:30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据世界断言,石油,煤矿等资源将加速减少。核能、太阳能即将成为主要能源。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Small-hydro)、太阳能(Solar)、风能(Wind)、现代生物质能(Modern biomass)、地热能(Geothermal)、海洋能(Ocean)(潮汐能);传统生物质能(Traditional biomass)。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作垃圾的工业与生活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

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

按类别可分为:太阳能 风力发电 生物质能 生物柴油 燃料乙醇 新能源汽车 燃料电池 氢能 垃圾发电 建筑节能 地热能 二甲醚 可燃冰等。

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

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

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电能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

太阳能可分为3种:

1.太阳能光伏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照明,并为电网供电。 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近年,天台及建筑物表面均会使用光伏板组件,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

2.太阳热能 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除了运用适当的科技来收集太阳能外,建筑物亦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能,方法是在设计时加入合适的装备,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户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释放太阳热力的建筑材料。

3.太阳光合能: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可以人为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大量合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核能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释放主要有三种形式:

A.核裂变能

所谓核裂变能是通过一些重原子核(如铀-235、铀-238、钚-239等)的裂变释放出的能量

B.核聚变能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量亏损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反应叫做核聚变反应,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聚变能。

C.核衰变

核衰变是一种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因其能量释放缓慢而难以加以利用

核能的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利用率低

(2)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3)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尚需不断监控及改进

(4)核不扩散要求的约束,即核电站反应堆中生成的钚-239受控制

(5)核电建设投资费用仍然比常规能源发电高,投资风险较大

海洋能

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波浪发电,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目前,海上导航浮标和灯塔已经用上了波浪发电机发出的电来照明。大型波浪发电机组也已问世。我国在也对波浪发电进行研究和试验,并制成了供航标灯使用的发电装置。将来的世界,每一个海洋里都会有属于我们中国的波能发电厂。波能将会为我国的电业作出很大贡献。

潮汐发电,据世界动力会议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北部英吉利海峡上的朗斯河口电站,发电能力24万千瓦,已经工作了30多年。中国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厦潮汐电站,总容量达到3000千瓦。

风能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

风力发电,是当代人利用风能最常见的形式,自19世纪末,丹麦研制成风力发电机以来,人们认识到石油等能源会枯竭,才重视风能的发展,利用风来做其它的事情。

1977年,联邦德国在著名的风谷--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尔建造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电风车。该风车高150米,每个浆叶长40米,重18吨,用玻璃钢制成。到1994年,全世界的风力发电机装机容量已达到300万千瓦左右,每年发电约50亿千瓦时。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生物质能利用现状

2006年底全国已经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870万口,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4万处,畜禽养殖场和工业废水沼气工程2,000多处,年产沼气约90亿立方米,为近8000万农村人口提供了优质生活燃料。

中国已经开发出多种固定床和流化床气化炉,以秸秆、木屑、稻壳、树枝为原料生产燃气。2006年用于木材和农副产品烘干的有800多台,村镇级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近600处,年生产生物质燃气2,000万立方米。

地热能

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有5500处地热点,地热田45个,地热资源总量约320万兆瓦。

氢能

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无污染、热值高、应用面广等独特优点脱颖而出,将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氢能可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的燃料,等高热行业。

海洋渗透能

如果有两种盐溶液,一种溶液中盐的浓度高,一种溶液的浓度低,那么把两种溶液放在一起并用一种渗透膜隔离后,会产生渗透压,水会从浓度低的溶液流向浓度高的溶液。江河里流动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咸水,两者也存在一定的浓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压比海水的水压高,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个涡轮发电机,淡水和海水之间的渗透压就可以推动涡轮机来发电。

海洋渗透能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它既不产生垃圾,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赖天气的状况,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在盐分浓度更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厂的发电效能会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国盐城市的大盐湖、美国的大盐湖。当然发电厂附近必须有淡水的供给。据挪威能源集团的负责人巴德·米克尔森估计,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全球范围内年度发电量可以达到16000亿度。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它还是能量的载体。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随着矿物燃料的日渐减少,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广阔的替代资源。目前世界上水力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河流、潮汐、波浪以及涌浪等水运动均可以用来发电。

可以利用电解水分子和光以及化学分解水分子的方式,来分解到可燃烧的氢气,它可作为新的,多用途的能源来替代现有的矿物质能源。水分子的分解过程简而易行,投资少见效快。这给水能的综合利用带来了广泛的前景,在地球上,水是一种到处可见的液态物质。通过水的分解装置,制备出氢燃料,可用于汽车,航天航空,热力发电等工业和民用方面,在较大的程度上,缓解了人类对矿物质资源的过分依赖。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以及水力发电、地热能等的利用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

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IEA的研究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都要增长得快,年增长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间其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将提供世界总电力的4.4%,其中生物质能将占其中的80%。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总体上偏低,一方面是与不同国家的重视程度与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本偏高有关,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据IEA的预测研究,在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从而增加它的竞争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与多种因素有关,因而成本预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这些预测结果表明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成本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国家经贸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十五”规划,并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和地热能的利用。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在风力发电、海洋能潮汐发电以及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新能源(或称可再生能源更贴切)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生物质能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后,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表示这种能源方式不能大力发展,它不但会抢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更将会导致社会不健康发展;地热能的开发和空调的使用具有同样特性,如大规模开发必将导致区域地面表层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必将引起再一次生态环境变化;而风能和太阳能对于地球来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们必将成为今后替代能源主流。

太阳能发电具有布置简便以及维护方便等特点,应用面较广,现在全球装机总容量已经开始追赶传统风力发电,在德国甚至接近全国发电总量的5%-8%,随之而来的问题令我们意想不到,太阳能发电的时间局限性导致了对电网的冲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能源界的一大困惑。

风力发电在19世纪末就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一直是新能源领域的独孤求败,由于它造价相对低廉,成了各个国家争相发展的新能源首选,然而,随着大型风电场的不断增多,占用的土地也日益扩大,产生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了我们又一困惑。

早在2001年,MUCE就为了开拓稳定的海岛通信电源而开展一项研究,经过六年多研究和实践,终于将一种成熟的新型应用方式MUCE风光互补系统向社会推广,这种系统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H型)和太阳能发电进行10:3地结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电力输出。在建筑上、野外、通信基站、路灯、海岛均进行了实际应用,获得了大量可靠的使用数据。这一系统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H型)突破了传统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启动风速高、噪音大、抗风能力差、受风向影响等缺点,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设计理论,采用了新型结构和材料,达到微风启动、无噪音、抗12级以上台风、不受风向影响等性能,可大量用于别墅、多层及高层建筑、路灯等中小型应用场合。以它为主建立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具有电力输出稳定、经济性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也解决了太阳能发展中对电网冲击等影响。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临近,新能源已经成为今后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其中太阳能已经逐渐走入我们寻常的生活,风力发电偶尔可以看到或听到,可是它们作为新能源如何在实际中去应用?新能源的发展究竟会是怎样的格局?这些问题将是我们在今后很长时间里需要探索的。

新能源的环境意义和能源安全战略意义

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使得我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由于我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未来我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我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以来程度,提高我国能源、经济安全。

此外,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其环境污染少。

未来的几种新能源

波能: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据推测,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104TW。近年来,在各国的新能源开发计划中,波能的利用已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波能发电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目前的进展已表明了这种新能源潜在的商业价值。日本的一座海洋波能发电厂已运行8年,电厂的发电成本虽高于其它发电方式,但对于边远岛屿来说,可节省电力传输等投资费用。目前,美、英、印度等国家已建成几十座波能发电站,且均运行良好。

可燃冰:这是一种甲烷与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它的外型与冰相似,故称“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温高压下呈稳定状态,冰融化所释放的可燃气体相当于原来固体化合物体积的100倍。据测算,可燃冰的蕴藏量比地球上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和还多。

煤层气: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及压力增加,在产生变质作用的同时也释放出可燃性气体。从泥炭到褐煤,每吨煤产生68m3气;从泥炭到肥煤,每吨煤产生130m3气;从泥炭到无烟煤每吨煤产生400m3气。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煤层气可达2000Tm3。

微生物: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甜菜、木薯等,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制成酒精,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据报道,巴西已改装“乙醇汽油”或酒精为燃料的汽车达几十万辆,减轻了大气污染。此外,利用微生物可制取氢气,以开辟能源的新途径。

第四代核能源:当今,世界科学家已研制出利用正反物质的核聚变,来制造出无任何污染的新型核能源。正反物质的原子在相遇的瞬间,灰飞烟灭,此时,会产生高当量的冲击波以及光辐射能。这种强大的光辐射能可转化为热能,如果能够控制正反物质的核反应强度,来作为人类的新型能源,那将是人类能源史上的一场伟大的能源革命。

踏实的故事
英勇的长颈鹿
2025-08-23 20:33:30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到来,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和节能,我们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体验与了解也在不断加深。你知道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分类吗?在日常的驾车使用中,哪些安全事项需要特别注意?来看看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的科普↓

新能源电动汽车常规性驾驶注意事项

(一)新能源车汽车一般是分为r(倒车档)、n(空档)、d(前进档)及p(电子驻车档),没有传统的燃油汽车中常见的手动档位。因此不要过于频繁的脚踩电门。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过于频繁的猛踩电门,容易导致汽车的电流过大,时间久了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二)在驾驶的时候要注意行人。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来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噪音低。噪音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减少城市的噪音污染,带给市民和驾驶者良好的体验;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噪音低,路边的行人很难注意到,危险性比较大,因此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路边行人,尤其是在人多的狭窄路段。

新能源电动汽车季节性驾驶注意事项

汽车的驾驶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注意事项,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不同的季节,尤其是在夏季和冬季,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驾驶需要特别的注意。

1

在夏季的时候,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雷雨天气条件下尽量不要给汽车充电,避免发生危险。

二是行车前做好检查,检查雨刷器、后视镜以及车辆的除雾功能是否正常。

三是避免用高压水枪冲洗汽车的前机舱。

四是避免在高温的条件下充电,或是将车长时间暴晒在太阳之下。

五是当车辆遭遇积水之时,应当避免继续行驶,需要靠边停车离开车内。

2

在冬季的时候,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新能源汽车在冬季常处于低温状态,因此为了避免长时间的停驶导致汽车动力电力的温度过低,造成用电的浪费和充电上的延迟,应当及时充电。

二是在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时候,要选择朝阳避风并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

三是充电的时候要注意防止雪水打湿充电接口,造成电动汽车的短路。

四是冬季的时候由于温度过低,充电的时候要提前检查车辆充电是否开启,避免由于低温导致的充电异常。

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驾驶注意事项

混合动力汽车的驾驶方法与普通燃油汽车完全相同。混合动力系统可根据车辆运行状态及驾驶模式自动启动发动机和驱动电机的运行方式,从而提高燃油效率并减少废气排放。驱动电机通常在低速情况下驱动车辆,发动机一般在高速情况下或更主动的驾驶过程中驱动车辆。但是,混合动力车辆其特点不同于普通燃油车辆,请务必熟悉混合动力车辆的特点,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一)禁止触摸、拆卸或更换车辆上带有高压警示标识的零部件、橙色电缆及其连接器,以防止高压电击。

(二)车辆启动后,动力系统会很烫,要小心高电压和高温,并始终遵守车辆安全警示标贴上的说明。

(三)若后备箱出现焦糊味或烟雾时,请立即在安全的地方停车,禁止用水泼入后备箱;若后备箱有刺鼻味,且后备箱动力电池附近有液体渗出时,请立即下车并远离车辆至上风口位置,并及时联系汽车服务商获取处理方案。

(四)车辆在极寒温度下存放后,可能无法上电。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维护保养事项

新能源汽车是否也跟传统的燃油汽车一样需要定期保养维护呢?答案是肯定的。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保养,主要是针对于汽车电机以及电池的维护保养,日常需要对汽车的电机以及电池进行常规的检查,并时刻保持电机与电池的清洁,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除了日常对于电机以及电池的维护保养,还有以下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一)车辆起火的情况下,应当迅速将车辆靠边停下,并切断电源,借助随车灭火器分辨起火的具体情况进行灭火。新能源汽车起火一般为车辆行驶中机舱的电器起火,主要分为元件温度失控、电机控制器故障、电线接头不良以及通电电线的绝缘层破损等情况,这就需要对车辆进行定期的检查,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是否需要更换或是维修,避免带着危险上路。

(二)新能源汽车的托底是电动汽车很重要的一个部位,必须小心对待,在经过凹凸不平的路段时,应当减速慢行,避免托底碰撞。而一旦托底出现故障的时候,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具体操作如下:检查汽车电池的外观是否发生变化,如无任何变化时可以继续行驶上路,但须谨慎驾驶,随时观察,一旦有损坏或是无法发动汽车,就需要打电话请求道路救援并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三)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要保持浅充浅放,当汽车电量接近30%之时应当及时充电,避免因长时间低电量行驶损耗电池寿命。

(四)需要按照新能源汽车保养维护的规定定期的对车辆进行保养,若要长期停放车辆,应当保持车辆电量在50%-80%之间,并每2-3个月对汽车电池进行一次充放电,延长电池寿命。

(五)严禁私人对电动汽车进行拆卸、安装、改装或是调整等。

新能源汽车同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在驾驶操作上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是一名传统燃油汽车的老手来驾驶新能源汽车,是非常容易上手的。但正因为如此,驾驶员更不应抱有麻痹大意思想,用车前请务必熟悉车况,熟练挂档、制动、驻车等操作,确保您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鲤鱼导师
沉静的手机
2025-08-23 20:33:30

一、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核能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

核能的缺陷

(1)资源利用率低

(2)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3)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尚需不断监控及改进

(4)核不扩散要求的约束,即核电站反应堆中生成的钚-239受控制

(5)核电建设投资费用仍然比常规能源发电高,投资风险较大

三、海洋能

海洋能特点

1.海洋能在海洋总水体中的蕴藏量巨大,而单位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所拥有的能量较小。这就是说,要想得到大能量,就得从大量的海水中获得。

2.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要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共存,这种能源就会再生,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海洋能有较稳定与不稳定能源之分。较稳定的为温度差能、盐度差能和海流能。不稳定能源分为变化有规律与变化无规律两种。属于不稳定但变化有规律的有潮汐能与潮流能。

人们根据潮汐潮流变化规律,编制出各地逐日逐时的潮汐与潮流预报,预测未来各个时间的潮汐大小与潮流强弱。潮汐电站与潮流电站可根据预报表安排发电运行。既不稳定又无规律的是波浪能。

4.海洋能属于清洁能源,也就是海洋能一旦开发后,其本身对环境污染影响很小。

四、风能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风能最常见的利用形式为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有两种思路,水平轴风机和垂直轴风机。水平轴风机应用广泛,为风力发电的主流机型。

五、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

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利用率不到3%。

生物质能(又名生物能源)是利用有机物质(例如植物等)作为燃料,通过气体收集、气化(化固体为气体)、燃烧和消化作用(只限湿润废物)等技术产生能源。只要适当地执行,生物质能也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能源,但要看生物质能燃料是如何产生出来。

全球范围正在炒作用玉米、小麦、食糖等粮食来制造汽油等能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过高成本带来的过高价格。当前主要是以甜高粱、木薯等为原料。

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力和动力的物质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费量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六、地热能

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

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中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有5500处地热点,地热田45个,地热资源总量约320万兆瓦。

七、氢能

1、氢能的优点:

(1)安全环保:氢气分子量为2, 仅为空气的1/14, 因此,氢气泄漏于空气中会自动逃离地面,不会形成聚集。而其他燃油燃气均会聚集地面而构成易燃易爆危险。氢气无味无毒,不会造成人体中毒,燃烧产物仅为水,不污染环境。

(2)高温高能:1kg氢气的热值为34000Kcal, 是汽油的三倍。氢氧焰温度高达2800度,高于常规液气。

(3)热能集中:氢氧焰火焰挺直,热损失小,利用效率高。

(4)自动再生:氢能来源于水,燃烧后又还原成水。

(5)催化特性: 氢气是活性气体催化剂,可以与空气混合方式加入催化燃烧所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加速反应过程,促进完全燃烧,达到提高焰温、节能减排之功效。

(6)还原特性:各种原料加氢精炼。

(7)变温特性:可根据加热物体的熔点实现焰温的调节。

(8)来源广泛:氢气可由水电解制取,水取之不尽,而且每kg水可制备1860升氢氧燃气。

(9)即产即用:利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由氢氧机按照用户设定的按需供气,不贮存气体。

(10)应用范围广:适合于一切需要燃气的地方。

2、氢能的缺点:

(1)制取成本高,需要大量的电力;

(2)生产、存储难:氢气密度小,很难液化,高压存储不安全。

八、海洋渗透能

海洋渗透能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它既不产生垃圾,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赖天气的状况,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在盐分浓度更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厂的发电效能会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中国盐城市的大盐湖、美国的大盐湖。

当然发电厂附近必须有淡水的供给。据挪威能源集团的负责人巴德·米克尔森估计,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全球范围内年度发电量可以达到16000亿度。

九、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

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它还是能量的载体。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随着矿物燃料的日渐减少,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广阔的替代资源。

世界上水力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河流、潮汐、波浪以及涌浪等水运动均可以用来发电。可以利用电解水分子和光以及化学分解水分子的方式,来分解到可燃烧的氢气,它可作为新的,多用途的能源来替代现有的矿物质能源。

水分子的分解过程简而易行,投资少见效快。这给水能的综合利用带来了广泛的前景,在地球上,水是一种到处可见的液态物质。通过水的分解装置,制备出氢燃料,可用于汽车,航天航空,热力发电等工业和民用方面,在较大的程度上,缓解了人类对矿物质资源的过分依赖。

扩展资料:

新能源特点

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比如,陆上估计可开发利用的风力资源为253GW, 而截止2003年只有0.57GW被开发利用,预计到2010年可以利用的达到4GW, 到2020年到20GW,而太阳能光伏并网和离网应用量预计到2020年可以从的0.03GW增加1至2个GW。

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

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

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持续供能不利;

6)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能源

哭泣的花瓣
矮小的玉米
2025-08-23 20:33:30
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相比,更安全还是更危险?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到新能源汽车,但是传统式燃油车仍然拥有它优点,相对性新能源汽车而言,燃油车不用担心电池充电、续航力难题,也不用担心充电电池衰减拆换难题。可是针对传统式燃油车来讲,新能源汽车也有本身的优点,不但克服了摇号申请,上车牌的难题,并且不限行,中后期使用成本也更低,这也是让许多顾客陆续挑选新能源汽车的缘故。但是近期世界各国接二连三的发生纯电动汽车自燃事情,让许多顾客都是在忧虑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系数,这么跟传统式燃油车比起来,新能源汽车在稳定性上还比得上过它吗?究竟谁的安全系数更好一些?

第一回合:充电电池VS汽车发动机

常说的新能源汽车有好几种,包括了CNG汽车、油电混动汽车、新能源车、氢动力汽车这些,但是现在大部分要以新能源电动车为主导,所以才拿新能源车跟燃油车比一比吧。我们都知道,充电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相当于燃油车的汽车发动机。电动车的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有充电电池,髙压用电量构件,及其高压线束等,而电动车自燃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是由于这种构件短路故障及其充电电池品质未达标造成的。

就连新能源电动车界最被肯定的特斯拉汽车也避免不了。就在前一段时间,据美国新闻报道,美国波士顿法律事务所向上年5月份特斯拉汽车因充电电池缺点着火致旅客丧命这一安全事故,对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商特斯拉汽车提出诉讼。而且在过去五年,全世界最少发生过12起特斯拉汽车Model S锂电池组在撞击中或车子静止不动是着火的例子。实际上造成新能源电动车起火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充电电池的短路故障和导热难题。电池短路根本原因是系统软件没法检验并全自动开启紧急预留路线,一旦发生撞击就极有可能产生短路故障造成着火,而充电电池排热难题根本原因是充电电池没有一个排热模块。

在某一个电池温度增高时,系统软件没法全自动变换到备用电池供电系统,因此也就无法避免电池起火造成车辆自燃的情形了。所以才新能源汽车跟传统式燃油车的关键部件充电电池跟汽车发动机对比,在稳定性上而言,汽车发动机对比充电电池看来要更安全一些,终究传统式燃油车在技术性层面比新能源汽车更完善,而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在新型电池这一方面还处于探寻发展的时期。

第二回合:防滑工作能力

防滑工作能力换句话说车身结构的安全系数,不论是新能源汽车或是燃油车,只需车身结构强,并且刚度要求高,这种车子安全系数一般都不很差。可是许多新能源汽车为了能扩大续航能力,在车的身上追求完美轻量,以减少净重来做到增加续航能力的目地,因此在车身结构上,大家针对新能源技术的熟悉和真实度并不太高,而对传统式燃油车而言更可靠。终究如今对于燃油车有许多规范严格安全性碰撞试验,例如IIHS、C-IASI、C-NCAP等碰撞试验组织,针对车身结构这一方面把控严苛,也让顾客时刻监管,可是针对新能源汽车而言,现阶段都还没尤其对于新能源汽车开展安全性碰撞试验的,因此安全风险也就难以获知。

但是新能源汽车在底盘结构上也是有一些优点的。大家都知道,传统式燃油车汽车底盘下边,油道管道全是露出来的,在实时路况不太好的情况下非常容易撞出。而新能源电动车汽车底盘下基本上是空的,很有可能极少数会出现锂电池组,可是生产厂家在车在出厂以前就会让锂电池组开展严格碰撞试验,仅有合格了能够开展出售。

第三回合:防潮性

在多数人印象中,水为高导热化学物质,而新能源车乃是彻底由电做为驱动力的机械设备,因此许多人会担忧新能源电动车在暴雨天气和汽车涉水道路时的安全隐患。但其实新能源汽车在防潮性上比燃油车还需要好一点,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新能源车型的锂电池组全是通过密封性解决的,防潮能做到IP67级,与此同时会在充电电池外界提升材料做保护解决,走电的发生概率极低。

并且新能源电动车由于原理要在密封性的条件下,不用气体,而电动机部位不论是在车前或是后尾都能够,因此在汽车涉水能力上比燃油车好些一些。而燃油车汽车涉水组大的隐患便是,在运转情况下必须进气口和排气管,一旦存水超出进风口便会进到汽车发动机,进而毁坏汽车发动机,即便迅速根据存水道路,水也较浅,可是也可能因为激发的水波纹流回进到进风口,危害汽车发动机。因此在防潮性新能源电动车很有可能更有优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