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9月销量降幅近八成 专家称受行业客户订单减少所致
财经 网 汽车 讯 北汽新能源9月销量为2,245辆,同比下滑77.6%。
10月12日,北汽蓝谷发布北汽新能源9月销量数据,为2,245辆,相比去年同期的10,009辆,降幅达77.6%;1-9月累计销量为2.1万辆,较去年同期的9.8万辆,下滑78.6%。
而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实现回暖,8月为9.7万辆,同比增长14.9%;1-8月累计销量为54.4万辆,同比下滑27%。
资深 汽车 分析师任万付表示,北汽新能源之前的高销量主要来自行业客户,其在个人市场的优势尚未建立。据某品牌经销商表示,行业客户一般指出租车、公交车、网约车以及公务车等大客户订单。
北汽新能源2019年销量为15.1万辆,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超六成订单或来自行业客户。如在网约车市场,北汽新能源通过与多家出行公司合作,旗下车型EU5获8万辆订单;在出租车市场,北汽新能源在全国15个城市运营换电出租车1.3万辆。
汽车 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北汽新能源产品主要是对分时租赁、网约车公司、出租车等领域销售。但因出行领域盈利难度加大,加上疫情影响,导致行业客户车辆采购需求下降。另外,由于新能源 汽车 补贴要求趋严,北汽新能源部分产品不再享受补贴,导致产品价格优势不再,也对其销量形成了一定冲击。
而且,张翔还指出,北汽新能源产品主要是面向10万以下低端市场,当前已难以满足私家车市场对高端电动车的需求,“目前电动车市场,特斯拉、蔚来等高端电动车品牌销量走势较强。”
不过,资深 汽车 分析师任万付认为,北汽集团自主板块现正处于产品结构调整期,等高端品牌ARCFOX等步入正轨,或将迎来转机。
9月26日,ARCFOX旗下首款车型ARCFOX αT正式发布,预售价格为25-33万元。新车预计将于年内正式交付。
【太平洋汽车网】16款北汽新能源ev的续航里程是150公里。北汽新能源ev是一款纯电动小型汽车,这款车是一款单电机车型,北汽新能源ev的电动机是前置的,所以这款车也是前轮驱动的。
16款北汽新能源ev的续航里程是150公里,这是工信部给出的数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续航里程会更低一些,因为工信部都是在一些比较理想的条件下来测试续航里程的。
16款北汽新能源ev是一款纯电动小型汽车,这款车是一款单电机车型,16款北汽新能源ev的电动机是前置的,所以这款车也是前轮驱动的。
16款北汽新能源ev的电动机最大功率为45kw,最大扭矩为144牛米,这款车的动力是够用的。
纯电动汽车的动力响应是非常迅猛的,电动机的动力输出方式与一般的内燃机是不同的。
一般的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需要达到一定转速才可以输出最大扭矩,但是电动机不需要。
将油门踏板踩到底,电动机就可以立即输出最大扭矩了。
纯电动汽车的这种动力输出方式是更加适合在走走停停的市区道路内行驶的。
16款北汽新能源ev的前悬架使用了麦弗逊独立悬架,后悬架使用了扭力梁非独立悬架。
大部分小型汽车的后悬架都会使用扭力梁,因为扭力梁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占用的空间也是比较小的。
后悬架使用扭力梁可以扩大后排的乘坐空间和后备箱空间。
文:懂车帝原创 魏微
据报告,10月份北汽新能源生产1798辆,相比去年同期19369辆产量,同比下跌超90%;本年度累计产量为24551辆,同比下跌69.82%。销量方面,10月份北汽新能源销售8601辆,相比去年27958辆的销量,同比下降69.23%;1-10月,累计销量达到106983辆,相比去年同期累计销量微降2.42%。
不过,北汽蓝谷在公告中也特别指出,此次销量数据中还包括部分由北汽新能源与北京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由北京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北汽对外销售的合作车型。
在具体车型销量方面,北汽蓝谷并未公布北汽新能源每款车型销量,不过,我们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10月市场统计数据可知,目前, 北汽EC系列、北汽EU系列为北汽新能源两大销量支柱,尤其是EU系列表现出色,今年累计销量已达到8.29万辆。 更值得一提的是,北汽EU系列也是目前国内新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
北汽EU系列在北汽新能源产品序列中,也是定价较高的一个车系,尽管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销量降幅惊人,但EU系列受到市场欢迎无疑也将给北汽新能源向高端化发展带来信心。
说到高端化,在10月15日,北汽集团正式发布BEIJING品牌,将北汽自主板块的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两大业务合并,集中资源打造一个核心品牌,覆盖从燃油车、混合动力 汽车 和纯电动 汽车 全车型。
在该场发布会上,BEIJING品牌首款纯电动车BEIJING EU7也正式发布。未来,这款车上市之后,对于北汽新能源、北汽自主品牌继续向高端发展都将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从目前北汽新能源在生产端的数据也可看出,北汽新能源的生产线正在逐步停产低端产品,为后续BEIJING品牌产品的落地进行调整。
1、接触不良会导致北汽新能源数据采集终端GPRS灯不亮,可以尝试重新连接电源,查看是否解决。
2、如未解决,可能是损坏,导致集中器离线,可通过更换集中器的GPRS模块解决。
到了2020年,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区要全面停售燃油车,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停售燃油车。
——前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
本文字数8609字
阅读时间22分钟
在2018年北汽集团召开的一场 “北汽集团再度晋级世界500强新闻发布会” ,会上时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先生提出,
“北汽就是走新能源化创新之路,燃油车不玩了,北汽没戏,或者戏也不大”。 与 此同时徐和谊先生还公开表示,“到了2020年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区要全面停售燃油车,到了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停售燃油车。
如此有自知之明,又如此的自信,他比杨笠口中的那个男人还要优秀
但是徐董事长一定预料不到,他的夙愿并没有成真。2020年的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区如果不是靠着燃油、新能源并网销售,可能在大本营北京都要出让大半市场。北汽新能源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都经历了什么呢?
徐董提出的新能源取代燃油
是否夜郎自大?
北汽新能源是2009年时就成立的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的车企之一,同时北汽还是首个获得新能源 汽车 生产资质、首家独立运营、首家进行混改所有制改革和首批试点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的新能源 汽车 企业。
新能源领域资深企业,北汽发展新能源领域的自信不只是来自“全球500强企业”的底气,更是因为有多年行业积累的经验。
凭借着地处北京的出色战略眼光, 北汽新能源在2018年成功借壳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企业, 不仅自家的EC和EU系列新能源车型常年霸榜新能源销售榜,同时 北汽新能源从2014-2019年连续7年销量全国第一。
「什么叫做“站在风口,猪也会飞”」
北汽新能源完美诠释了这一句话,作为最早站上风口的新能源企业,北汽新能源在市场、政策两边的收获可谓盆满钵满。 2019年12月,单月销量都能突破1.9万辆!
要知道那年受补贴退坡以及大市场环境的影响,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体量不增反降4.0%,全年仅销售了120.6万辆。
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2020年这股风小了,入局的狼多了,北汽新能源这只大肥猪就处于虎视眈眈之中。
传统 汽车 领域比亚迪、广汽新能源开始全力冲刺,新势力品牌蔚来、小鹏、理想们正举起销量大刀三英战特斯拉。新能源市场进入了一个火热的时期,作为曾经的王者,北汽新能源毫无征兆就被市场抛弃。
北汽新能源2020年全年累计实现销量2.59万辆,累计同比暴跌82.79%! 从2019年依然站在巅峰,到2020年瞬间跌入谷底,北汽新能源雄风挺立的周期这么短暂吗?和2019年单月1.9万辆的销量相比,2020年简直成了笑话。
也许在明眼人看来,北汽新能源的衰退是必然的,但衰退速度如此之快,衰退结果如此惨烈还是给吃瓜群众增添了不少意外之喜。为了揭露 北汽新能源衰退背后的秘密, 笔者决定做回事后诸葛来寻根溯源。
北汽或许是国内最复杂的车企,毕竟难有人说得清楚“北汽”究竟包含了什么。
在北汽集团的大框架下,有 北汽制造、北京 汽车 、北汽新能源、极狐 汽车 、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汽福田等等超过10家 汽车 品牌, 甚至包括北京通航这样的航空公司都有,还有北汽鹏龙、华夏出行等等出行相关行业品牌。
可以说北汽集团覆盖的交通出行产品阵列之广,是国内大部分 汽车 集团无法企及的。 集团下的众多品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北京 汽车 处于怎样的地位呢? 北京 汽车 和北汽新能源又是什么关系? 对于错综复杂的北汽,我们有必要抽丝剥茧的来解读。
北京 汽车 成立于2010年9月,是北京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汽集团)乘用车整车资源聚合和业务发展的平台。 这就意味着北汽集团从2010年开始不直接涉足整车业务,并将相关业务下放给北京 汽车 这一子公司。
也就是说,我们熟悉的一些北汽合资公司,例如 北京奔驰、北京现代等等,他们的合资对象都是北京 汽车 。 虽然是子公司,但不同于一汽轿车在一汽集团中的地位,北京 汽车 在集团内部的地位可以改用独揽乘用车板块大权来形容。
在与合资公司的基础之外,北汽还有自主品牌的业务,而这正是北京 汽车 复杂的地方。
例如我们现在在道路上看到的 北汽自主品牌 ,有悬挂“北字”标、“北字”蓝标、“北京”标、“BEIJING”标等等众多logo的车型 ,甚至有些车同款不同标。他们究竟是同属一家,还是各自独立呢?
笔者将北汽自主根据近些年 历史 发展分别为“北汽绅宝”、“北汽新能源”、“北汽越野”以及“BEIJING”四个部分。
「首先说说“北汽越野”」
相比于“井冈山”牌轿车, 1966年国内首款越野车“北京212”风靡全国让北京 汽车 制造厂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因此越野车部门在北汽集团中一直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而在北汽成立北京 汽车 自主部门的时候,自然而然将越野车划拨到过来了。
但北汽越野与北京 汽车 放在一起的话,两者品牌地位还是不对等的。毕竟前者可是有BJ90这种售价过百万的顶级越野车,而北京 汽车 主打的是20万元以内的入门车,两者这么放在并不会成为彼此的助益。 2018年11月,北汽集团将其现有最后一张 汽车 生产牌照让渡给了北汽越野。
到了2019年1月2日,北汽集团在北汽越野生产基地举行召开了北汽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成立大会, 正式将其剥离北京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北汽越野成为了一家集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等为一体的独立运作公司。
如果以前买BJ40的话,是车头挂“北京”标,而方向盘上依然是“北字”标,而现在买BJ40则是完完全全的“北京”标了。
「那么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车 的关系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北汽新能源官网上的介绍描述,
北京新能源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证券名称:北汽蓝谷,证券代码:600733)是一家新时代下的国有控股高 科技 上市公司和绿色智慧出行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注释:“北汽蓝谷”是北汽新能源证券名称,在涉及财报等方面资讯时 大多会启用该正式名称,北汽蓝谷包含了北汽新能源、极狐 汽车 、Lite等多个品牌,本文着重探讨北汽新能源主品牌。
也就是说,北汽新能源是相对独立的一家主打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并在2019年成功上市,所以它其实是独立运作的。而且要算成立时间的话, 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比北京 汽车 还早。
但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车 的关系可非两家独立公司这么简单,在后面我们还会重点解读它们的关系。
「还剩下的“北字”标和“BEIJING”标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截止2018年的时候,北汽自主品牌业务有 北汽 汽车 (绅宝品牌)、北汽越野、北汽新能源(包含ARCFOX和Lite俩品牌)、昌河和威旺品牌。
而北汽绅宝正是那个悬挂“北字”标的自主品牌核心产品(因为设计造型原因,坊间喜欢给这个logo冠以“猪鼻标”之称)。而“BEIJING”标是将北汽绅宝与北汽新能源并网后重新设计的品牌logo。
2019年10月15日,北汽绅宝和北汽新能源正式确认合并,启用新品牌logo“BEIJING”,并发布新品牌首款量产纯电动车EU7以及全新概念车。 随着北汽资源的整合,2009年北汽以2亿美元收购的萨博核心知识产权而开发的“绅宝”系列也就走入了 历史 。
为什么要合并呢?这点其实从财报之中就能够看出原因。
根据北京 汽车 财报显示, 北汽绅宝2016年累计销量22.45万辆,而到了2017年则是腰斩式下滑到了10.83万辆,2018年北汽绅宝销量11.44万辆,同比有所回暖。 而2018年北京 汽车 的销量是15.79万辆,2019年为16.7万辆。虽然总体有所增长,但基本还是和北汽新能源持平。
注释1:在2018年下半年,北汽绅宝先后推出了全新产品智道和智行两款轿车和SUV,但并没有如预期般带来销量的爆发;
注释2:北京 汽车 主要由北汽绅宝和北汽越野两部分组成,其中北汽绅宝占绝大多数销量;
另一边北汽新能源的情况如何呢? 2018年全年累计销量15.8万辆,2019年销量15.1万辆, 这市场体量和北京 汽车 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营收方面,北京 汽车 品牌2019年营收196.07亿元,同比增长17.87%,毛利为-47.2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4.47%。北汽蓝谷方面2019年营收235.89亿元,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25.54%。
前者巨亏,后者巨赚,形成了巨大的差异
在销售网络方面,截止2018年,北汽新能源共有经销商503家,仅2018年就新增了223家;北京 汽车 截止2017年拥有一级经销商420家,2018年并无明显增长数据;
数据是直观的,不论在市场影响力,还是营业能力来说,在重组之前北汽新能源都是不逊色北京 汽车 的存在,整合资源也就顺理成章。
关于北汽这一年之间发生的一拆一合一停看似简单,可涉及的业务变更可不少。例如经销商网络如何分配?
在合并之前,北京 汽车 和北汽新能源都有独立经销商网络,前者产品包含绅宝和越野,后者主打新能源系列产品。 而现在存在的北京 汽车 经销商分为“BEIJING”、“北汽新能源”、“北京”三个品牌, 至于销售产品类目,则看各自网络的授权权限。
“北汽集团自业务整合后,在营销团队和渠道方面都获得了加强和提升,并优化了超过700家经销商”, 这是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李一秀先生在2019年合并后透露的信息。
「我有一个朋友系列」
笔者一位朋友,从2016年加盟至2020年的经销商总经理告诉笔者, 业务重组并没有官方表述的那么理想。 原来过去基于集团战略发展的原因,北京 汽车 和北汽新能源的经销商大多毗邻,守望相助。
而在品牌合并后,针对经销商网点是只要更换全新“BEIJING”品牌logo即可无条件同时销售燃油与新能源产品,加上北汽越野还没完全独立,产品目录还是相当丰富的。一时间不少销售网纷纷变更新logo。
这就导致了全国不少 汽车 城的街道上会出现两家临近的“BEIJING”品牌4S店,再加上合并后2020年北京 汽车 的销量并不理想,因此 恶性竞争让不少经销商打退堂鼓。
根据笔者在相关网站上查阅的信息显示, 截止发稿前,北京 汽车 在全国的4S门店数量为222家, 囊括了“北汽新能源”、“BEIJING”和“北京”三个品牌的门店。大规模的退网对一个 汽车 品牌的打击毫无疑问是致命性的,对此北京 汽车 做了什么呢?
根据笔者朋友的描述,为了即使止住退网趋势,北京 汽车 内部出台了针对4S店经营的政策,只要经销商维持经营,部分经营成本,例如员工工资,将由北京 汽车 给予补贴,补贴比例高达50%!
政策是给力的,但奈何市场体量难以为继,朋友还是在2020年选择了退网
掌握中国新能源 汽车 发展政策发展风向的北汽新能源本应成为北京 汽车 的救命稻草。
根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数据显示, 2020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 而北汽蓝谷的产销快报显示, 2020年北汽新能源的累计销量为2.59万辆,同比下滑高达82.79%。 要知道2019年北汽新能源可是创造了1.9万辆的的单月。
2018年,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计销量15.8万辆,2019年销量15.1万辆,并连续第7年问鼎中国新能源市场销量桂冠。 而到了2020年,各大榜单上已经见不到北汽新能源的名字,销量就仿佛雪崩一般的暴跌了。
2021年7月算是北汽新能源值得开心的一个月份了, 这一月北汽新能源的销量达到了3491辆,同比增长73.77%,环比大涨120.3%, 这是今年目前为止最好的一个月。
今年1-6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6595辆,也就是平均1100辆/月的表现。
8月27日,北汽蓝谷披露公司半年报,报告显示,北汽蓝谷的经营面持续恶化并未得到改善。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24.37亿元,同比减少21.69%;净利润为亏损18.13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8.63亿元,同比缩窄2.68%!
让悲惨销量雪上加霜的是
自家庞大产业规模的赤裸对比
目前 北汽新能源在河北、青岛、江苏以及北京拥有四大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约25万辆,而如今的销量仅为产能的10%, 如此之低的产能利用率,也许要不了多久北汽新能源会资产抛售以补贴营收?
根据乘联会批发数据显示, 2021年1-7月极狐阿尔法T累计批发销量1,191辆,极狐阿尔法S累计批发销量604辆, 这样的数据在众多新势力品牌中,就是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从曾经的7冠王,到如今的举步维艰。对北汽新能源的境遇笔者不免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风口上的猪”,政策扶持下的好日子
「如何快速拿到新能源政策补贴?那是油改电工程的辉煌岁月。」
早在前面的内容笔者就说过北汽新能源其实是一只“站在风口上的猪”,产品基本没经过多少研发投入就将其推向市场了。 北汽新能源主打的EU/EC/EX/EV系列电动车中大部分就是拿北汽绅宝燃油车做了简单的电路改造,就成了一台可以合法上路的电动车。
这批车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车”,记住,这并不是一种褒义。
换而言之,北汽新能源虽然有较长的发展 历史 ,但其产品力一直是上不来台面的。那么 北汽新能源靠什么做到连续7年摘夺销量桂冠的?很简单,政策。
作为一家坐标北京的车企,北汽对于政策的把控与解读一直是行业领先的。在提倡发展新能源之初,国家对敢于先行试点新能源的企业给予了非常丰厚的补贴。
2017年北汽新能源应收国家补贴资金 27.71亿元 ,应收地方补贴 21.88亿元 ,
合计高达 49.59亿元 !!!
2017年全年北汽新能源营收 114亿元 ,
补贴占比,也就接近一半而已。
于此同时,2017年北汽新能源在研发上的投入仅为1500万元
相较于丰厚营收来说,真可谓是凤毛麟角。有个讽刺的对比,即使是经营不善的海马 汽车 ,同年研发费用都有2.54亿元。所以对于此时北汽新能源的描述,没有比“站在风口上的猪”更合适的了。
一直到了2019年,北汽新能源在研发上的投资才比较像样:
2019年,北汽新能源研发投入了15.06亿元,在营收中占比6.55%(年营收235.89亿元),这一年北汽新能源投资20.51亿元的试验中心正式启用。
试验中心的88个实验室覆盖了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整车应用六大关键核心领域。这样看来,北汽新能源总算有“中国新能源领军企业”该有的样子了。
没对比就没伤害,我们再看看国内其他企业的研发投入状况:
「2017年,广汽集团斥资30亿元在国内率先开发出纯电专属平台,
并投资45亿元建成中国第一个纯电专属工厂。」
并投资45亿元建成中国第一个纯电专属工厂。
新势力方面:
「蔚来 汽车 2019年研发投入44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24.88亿元;
小鹏 汽车 2019年研发投入20.7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17.26亿元;
理想 汽车 2020年研发投入10.2亿元;」
上述几家企业,即使到了2020年市场规模、公司体量也没法和北汽新能源相比较。但即便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在研发上的投入也不是北汽新能源能比的。也就是说 北汽新能源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远远达不到主流新能源品牌该有的表现, 最多和理想 汽车 这种非正统新能源车厂比高低。
按前面所说,北汽新能源是吃了政策补贴新能源的福利,才能创造这么好的营收。但对于北汽新能源这么一只大猪来说,只有这一个政策风口还不足以让它起飞。毕竟补贴政策是要你把车卖出去之后才会支持你, 如果没产量,没销量,政策凭什么支持?
善于解读政策北汽新能源就借着另一个风口的风势顺利让产品有了销路, 共享出行。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 汽车 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了 汽车 新“四化”, “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 ,而“共享化”,就为北汽新能源带来了销路的灵感。
「共享出行对于出租车市场颇有建树的北汽新能源来说,这个操作成本并不高」
在2018年底,北汽新能源低价出售旗下吕狗租车,接着又与滴滴出行合作将EU5打造成网约车专属,还推出新的共享 汽车 平台“轻享出行”。
而作为网约车的主推车型,EU5也贡献了北汽新能源的绝大多数销路。 这款车在2019年时销量超过了9万辆,占全年品牌销售比例59.8%(全年销量15.06万辆) 。也就是说,在不直面销售市场的前提下,北汽新能源通过“to B”的渠道就完成了大半的销售目标。
在一次北汽新能源的推介会上,总经理助理卜红升就公开透露, 公司产品私人购买与单位购买、租赁的比例为 3:7!
销量有了,补贴自然轻松到手
那你知道为什么北汽新能源的车被称作“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车”吗?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2017年-2018年,中国新能源市场A00/A0级车型的累计销量比分别为75.44%和65.11%。 也就是说入门级纯电动车是新能源市场的绝对助理, 以2018年为例,北汽EC3就成了销量最大的电动车型, 累计年销量9.06万辆。
这是一款车长仅3,684mm,轴距不过2,360mm的A00级小车。搭载一块30.66kWh的三元锂电池,可实现NEDC工况下261km的续航。该车市场指导价12.19万元,补贴完售价6.58万元。在大部分消费者眼中,这就和一辆老年代步车无异了。
新能源补贴政策到了2019年迎来了一次较大的变动
1.2019年纯电动 汽车 国家补贴降幅大于50%;
2.插电混动车型国补从2.2万元降至1万元(纯电续航大于50km);
3.取消地方补贴;
政策的变动是为了激励各大车企去提升自家新能源的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对于续航里程、电池密度等核心技术指标的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到了2019年,不少入门级电动车的补贴要么被取消,要么大幅减少。
根据2019年政策指示,NEDC续航低于250km的电动车将不再列入补贴名录, 还好北汽EC3跨过了这个门槛,依然能拿到补贴。但是2018年时这车还能拿到3.4万元的国家补贴,到了2019年只能拿到1.8万元补贴。
到了2020年,新能源 汽车 推广补贴方案及产品技术要求中则要求纯电乘用车工况法续驶里程不低于300km。而北汽EC3并不符合2020年政策的要求,也就拿不到补贴。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时依然能保证较大的销量规模,而到了2020年之后,立马呈现腰斩式下滑。
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北汽新能源的没落之路,可以看作是一段新能源发展 历史 的缩影。那对于如今四面楚歌的北汽新能源来说,还有机会吗?
东边不亮西边亮,口风转向服务
从车企的角度来说,北汽新能源以及北京 汽车 是挺失败的。但对于政策的解读与更新,让它在行业之中一直保持着话语权。
2020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将换电站的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鼓励成立独立运营的充换电企业。 这份报告等于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又开辟了一条新赛道。而这次的风口,恰巧又被北汽新能源碰上了。
相比于共享出行,北汽新能源换电服务开展的时间还要更早。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前,北汽新能源已经在全国19个城市投放了1.8万辆换电出租车,累计配套换电站超过200座。
到了2020年年底,BEIJING 汽车 4.0版换电站正式推出,这个版本的换电站的特点如下:
1、换电效率大幅提升,单次换电时间30秒,换电全程由3分钟缩减到1.5分钟;
2、4.0换电站储备有60块电池,与3.0版本的28块相比,增加了一倍多的电池储备;
3、配套更完善,例如毗邻公共卫生间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更全面出行服务平台;
不论从换电效率还是服务能力来看,BEIJING 汽车 4.0版换电站都远远优于时下风头正盛的蔚来换电站。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截止2020年结束,全国共有换电站555座,其中北汽新能源在全国19座城市建设的换电站接近250座。 这就意味着全国接近一半的换电站都掌握在北汽新能源手中,不得不说这是个巨大的话语权。
但北汽新能源发展一直以来都有个很大的问题,缺乏个人用户
也许共享出行领域能帮助品牌前期积累用户与市场,但后期持续 健康 的增量必定来自个人用户市场。而在换电站方面北汽新能源同样面对这样的困境,出租车和网约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要想发展只能立足个人用户。
2021年过半,北汽新能源在4.0版本换电站的更新以及普及方面几乎没有进展。
反观另一个大力发展换电站的车企蔚来 汽车 ,在2021年9月之前,已经在全国建成400座换电站,过去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新增了100座新站。 而根据蔚来规划,在2025年时要在全球落成4000座换电站。
在新能源全行业发展方面,北汽新能源已经狠狠被蔚来这些后生仔甩在身后了。如果不出意外,换电站这个风口过后北汽新能源可能再也等不到下一个风口了!
不得不说,北汽新能源太聪明了,同时也太自信了。不论身处北京,还是行业积累,都让它有骄傲的资本。但同时,它也忽略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性。
不进则退,当你把小聪明放在如何钻政策空子的时候,
壮大的只是自己累赘的肚腩,而非让你自行高远的健足。
*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探讨;如发现错误内容,感谢指证
审阅:张建忠
撰稿:林映辉
整理:陈燕楠
近日,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蓝谷)发布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新能源)11月产销数据,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11月销量为1754辆,同比去年同期7005辆下滑74.9%;前11月累计销量为24877辆,同比去年同期113988下降78.18%。曾经产销辉煌的北汽新能源在2020年全部暴跌,数据不忍直视。
而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环境11月份销量迎来新高,来自乘联会的数据统计,11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17.1万辆,同比增长139.2%,不管是老牌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和五菱汽车,还是新入行车企长城的欧拉汽车,以及新势力造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销量都大幅度提升。
北汽新能源作为国内最早的新能源车企之一,前几年销量也创下过传奇,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北汽新能源汽车销量10.3万辆,2018年销量15.8万辆,2019年销量15.06万辆,每年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领军车企,基本保持月销超万辆的平均水平,但到了2020年就全部出现悲剧,自年初开始,北汽新能源销量出现断层式下滑。
销量下滑就会带来连锁负面反应,今年以来,北汽蓝谷销量和营收呈现双降趋势。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北汽蓝谷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22亿元,同比下降78.16%;净利亏损达28.84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3.13亿元。在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中,北汽蓝谷的净亏损高达31.09亿元。
2020年北汽蓝谷销量和营收全部下滑,直接导致北汽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生机荡然无存,少有动作也是为了刷存在感,终端经销商也在等厂家的下一步动作,等待北汽新能源推出的新车型。
2020年10月,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ARCFOX 极狐品牌,第一款新车ARCFOX αT上市,新车共推出三种续航版本共5款车型,NEDC续航里程分别为480km、600km以及653km,补贴后售价区间为24.19-31.99万元。
截至发稿,各家车企都陆续公布11月份产销快报,而迟迟不见ARCFOX αT的销量快报,不过也有其它汽车专业网站公布了ARCFOX αT的销量数据,10月份销量为336辆,没有官方数据印证,也不知道数据的准确性,不过ARCFOX αT的销量能有这样的销量也还不错,毕竟24万元起步的售价确实有点高了,就是不知道ARCFOX 极狐品牌可以救北汽新能源品牌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财经网汽车讯 北汽新能源前11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78.18%。
12月10日晚,北汽蓝谷发布公告,子公司北汽新能源11月销量为1754辆,相较去年同期的7005辆,下滑74.9%;前11月累计销量为24877辆,同比下降78.18%,而去年同期为11.4万辆。
就销量下滑原因,财经网汽车联系到北汽新能源,截止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今年以来,北汽新能源销量下滑进一步扩大,月销量降幅常超过50%。
北汽新能源销量下滑主要受行业客户减少。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北汽新能源产品主要是对分时租赁、网约车公司、出租车等领域销售。但因出行领域盈利难度加大,加上疫情影响,导致行业客户车辆采购需求下降。另外,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要求趋严,北汽新能源部分产品不再享受补贴,导致产品价格优势不再,也对其销量形成了一定冲击。
与之相对的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回暖。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市场10月产销均超过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9.7%、104.5%,环比分别增长19.6%、13.9%。这已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第四次刷新当月历史纪录。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10月销量为15.5万辆,同比增长79.7%。
通过乘联会数据得知,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长主要以高端电动车品牌为主,主攻低端市场的品牌集中在五菱宏光MINI系列、欧拉品牌。新能源乘用车11月销量前十名,中高端市场的产品占了六席。
北汽新能源旗下产品已跌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名。
张翔指出,北汽新能源产品主要是面向10万以下低端市场,当前已难以满足私家车市场对高端电动车的需求,“目前电动车市场,特斯拉、蔚来等高端电动车品牌销量走势较强。”
不过,随着高端品牌ARCFOX等步入正轨,或将迎来转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已公布。根据数据显示,在2019年特斯拉凭借367820台的销量获得了冠军,比亚迪以229506台的成绩位列第二,北汽新能源排在第三名,在2019年销售了160251台。另外在前十名中还有宝马、上汽、大众、日产、吉利、现代和丰田。
随着2019年车企销量数据的公布,单车型排行也已经出炉。其中特斯拉Model 3车型销量突破了30万台(300885台),取得了单车型销量冠军的的成绩。其次是北汽新能源EU系列,在2019年也销售了111047台,位列第二。销量排名第三的车型是日产Leaf,在2019年全年共计销售了69873台。
除了以上三款产品,销量前十名中还包含比亚迪元/S2、宝骏e系列、三菱欧蓝德PHEV、雷诺ZOE等,另外宝马也有两款车型上榜,分别为宝马5系插电混动和i3,值得一提的是,宝马是BBA三大豪华品牌中唯一上榜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些车型具体销量数据和车型参数。
1、特斯拉Model 3(全年销量300075台,2019年12月取得了单月销售53742?台的成绩)
特斯拉Model 3 全年销量300075台,取得了新能源汽车领域销量冠军的成绩。除了获得冠军以外,Model 3在2019年12月份还取得了单月53742台的惊人销售成绩,又一次打破了新能源车单月销量。
目前Model 3车型在中国官网共有三款在售车型,其中进口长续航版本车型售价为43.99万元。这款车型采用了全轮驱动,续航里程为590公里,百公里加速时间为4.6秒。Performance高性能版车型售价最高,为50.99万元,车辆续航里程为595公里,百公里加速时间为3.4秒。售价最低的为上海工厂所制造的标准续航升级版车型售价为299050万元,车辆NEDC综合共工况续航里程为445公里,百公里加速5.6秒。
目前,中国工厂刚刚建设完成,还没有进入大批量产交付阶段,在2020年随着特斯拉中国工厂交付量增加,相信其销量还会进一步上涨。另外,中国工厂也只生产标准续航的基本车型,产品比较单一,如果今年能够把更多版本国产,相信销量数据会更加出色。
2、北汽新能源EU系列(全年销量111047台,2019年12月取得了单月销售21963台的成绩)
北汽新能源EU系列包括EU260、EU300、EU400和EU5等车型,2019年全年销量111047台取得了单车销量亚军的成绩。另外在2019年12月,EU系列还取得了21963台的销售成绩,也是除了特斯拉品牌车型以外,首个单月销量突破两万台的车型。
目前,北汽新能源EU5是EU系列产品的销量担当。这款产品最早于2018年北京车展上市,续航升级后的改款车型在今年成都车展上市,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5.89万-17.19万元。在动力方面,新车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为160kW,最大扭矩为300N·m的电动机,百公里加速仅需7.9秒。电池部分,其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为144.44Wh/kg,百公里电耗13.42kWh/100km,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达到了501公里(R500车型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416公里)
3、日产Leaf(全年销量69873台,2019年12月取得了单月销售5418台的成绩)
作为历史上最畅销的电池电动汽车(BEV),日产Leaf自2010年以来在全球销售超过36万台。但是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竞争对手产品力不断增强,日产Leaf销量逐开始下滑,每月平均在1500台左右。不过随着日产Leaf e +的推出,这一情况在慢慢好转,其全年销量49873台,而且凭借2019年12月单月5418台的销售成绩,成功超越比亚迪元EV/S2系列,获得了新能源单车销量排行的第三名。
日产Leaf e +延续了搭载40度电池车型的设计风格,家族“U”形状前脸让整台车看上去很年轻。在车身尺寸部分,其长宽高分别为4480/1790/1540mm,轴距2700mm是一款标准尺寸的紧凑级轿车。Leaf e +的最大改变是将动力电池容量升级至了62度(超过40千瓦时版本车型55%容量,能量密度高25%),EPA续航里程364公里,欧洲WLTP续航为385公里,日本WLTC测试下续航458公里,日本JC08测试条件下续航为570公里。
除了增加了续航里程以外,电动机也进行了升级。Leaf e +的电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160千瓦(40千瓦时版本为110千瓦),最大扭矩340N·m(40千瓦时版本为320 N·m)。充电部分,支持70 kW快速充电。
4、比亚迪元EV/S2?(全年销量67839台,2019年12月取得了单月销售1434台的成绩)
比亚迪元EV/S2 在2019年全年取得了67839台的销售成绩,2019年12月取得了单月销售1434台的成绩,与此前单月过万的销售成绩相比一直在走低,不过还是凭借全年67839台的成绩获得了第四名的成绩。
比亚迪元EV有360和535两个续航版本车型,售价区间为10.58万-13.99万元。S2有四款车型可供消费者选择,售价区间为8.98万-10.98万元。元EV/S2 定位为小型纯电SUV,外观部分最有特点的是外挂备胎设计,在小型纯电动SUV当中非常有个性。
动力方面,元EV有高低功率两种版本电动机可供消费选择,除顶配售价为13.99万元的高能领航版以外,均采用了最大功率为70kW、最大扭矩180N·m的永磁同步电机(S2 为同款电机),顶配车型配备了最大功率120kW,最大扭矩280N·m的永磁同步电机,百公里加速时间为8.55秒。在续航部分,元EV360和S2 相同,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305公里。元EV535相比于这两款产品续航更长,达到了NEDC综合工况续航410公里的水平。
5、宝骏E系列(全年销量60050台,2019年12月取得了单月销售8352台的成绩)
宝骏E系列分有E100和E200两款车型,全年销量60050台,位列单车销量排行的第五名。宝骏E系列定位为“家庭第二辆车”,两门两座设计赋予了其小巧灵动的车身尺寸,是日常代步的首选。值得一提的是,在单车销量榜单中,宝骏E系列是唯一上榜的两座微型车,在如今微型纯电动车市场逐渐萎缩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
宝骏E100与E200的NEDC工况续航里程同为250km,最高车速达到100km/h。驱动电机部分,两款车型配备了同款电机,其其最大功率为29kW,最大扭矩为110N·m。作为“家庭第二台车的定位”这样的数据表现完全能够满足城市内日常通勤的需求。
6、宝马530e/Le(全年销量51083台,2019年12月取得了单月销售4377台的成绩)
在2018年,宝马集团最畅销的新能源车型是BMW 5系插电混动版,销量为40260台。2019年,5系插电混动再次成为了品牌销量最好的新能源车型,并且销量实现了上涨,达到了51083台,位列销量排行榜的第六名。考虑到这款车型的售价,超5万台的销量成绩足以用优秀来形容了。
在动力系统上宝马530Le搭载的是旗下最新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发动机代号为B48,目前应用于几乎宝马全系车型上。虽然530Le的发动机属于低功率版本,可以输出135kW(184Ps)的最高功率,最大扭矩290N·m。
车辆电机最高输出功率为70kw,最大扭矩250N·m,发动机与电动机的最终系统综合功率为185kw(253Ps),系统最大扭矩420N·m。官方公布的0-100km/h加速时间为6.9s。车辆动力电池容量为13度,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61km。
7、三菱欧蓝德PHEV(全年销量49649台,2019年12月取得了单月销售3382台的成绩)
三菱欧蓝德PHEV这款车型并没有引入国内销售,仅凭海外市场扛起销量。在此情况下,其全年仍然取得了49649台的销量成绩,获得了单车销量第七名的成绩,如果在国内有售,排名有望还会上升。
三菱欧蓝德PHEV是根据燃油版欧蓝德打造而来的一款插电混动车型,外观部分基本延续了燃油版车型的设计风格。在动力方面,最新款欧蓝德插电混动搭载了一台2.4升4缸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135匹马力),与电动机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其中发动机最大马力135Ps。后驱动电机最大马力95Ps,前电动机最大功率82Ps。电池组容量为13.8kWh,官方公布的百公里最佳油耗为2L,纯电行驶模式之下,最高续航能达到45公里。
8、雷诺ZOE(全年销量46839台,2019年12月取得了单月销售4803台的成绩)
雷诺ZOE自推出后一直都是欧洲畅销纯电动车,如今这款车型已经发展至第三代。第三代车型凭借更加精致的外观和更长的续航里程也获得了出色的销量。在2019年ZOE这款车型共计销售了46839台,占雷诺品牌纯电动车总销量的76.1%,获得了单车销量第八名的成绩,是雷诺品牌新能源车的销量担当。
新款ZOE有两款在售车型,分别为R110和R135。其中R110车型搭载了最大功率80?kW最大扭矩225 N·m的永磁同步电机,百公里加速时间为11.4秒。R135车型搭载了最大功率100 kW最大扭矩245 N·m的永磁同步电机,百公里加速时间为9.5秒。动力电池和续航部分两车相同,均搭载了52度动力电池(风冷),WLTP续航里程为390公里。充电方面,两车均支持最高50?kW的直流快充,三相交流充电功率最高支持22kW。
2019年,雷诺在全球售出了超过61500辆纯电动汽车,比去年同期增长25%,创下了全新的历史记录。在12月份,品牌共售出了6947台新能源车,ZOE占比高达69%,另外的销量基本由国内在售的K-ZE贡献(11月销售1330台,12月销售1144台占比16.4%)。由此可以看出,雷诺在国内推出K-ZE车型是一个非常明治的选择。
9、现代Kona EV(国内命名昂希诺纯电动。全年销量44386台,2019年12月取得了单月销售4080台的成绩)
现代Kona EV全年销量44386台,获得了全年单车销量第9名的成绩。2019年12月这款车型取得了单月销售4080台的成绩,考虑到其在国内也有售(名为昂希诺纯电动),获得这样的成绩并不乐观,因为这款车型在11月份国内仅销售了204台,12月份也仅售出了408台,只占全球销量的10%。
动力部分,昂希诺纯电动搭载了一台最高功率150kW、最大扭矩310N·m的永磁同步电机,这套型号为EM15的高压电驱动系统由大陆集团提供,该系统将电机、变频器、减速器三项重要核心部件集成在一起,重量仅为76.9kg,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它在2019年获得了沃德十佳发动机称号。
昂希诺纯电动的电池容量为64.2kWh,电芯为宁德时代NCM配比为523的方壳三元锂电芯,NEDC续航里程为500km。该电池组采用水循环冷却系统,可有效通过主动降温和升温保证动力电池始终处于高效工作环境,降低安全隐患。
10、宝马i3(全年销量41837台,2019年12月取得了单月销售3690台的成绩)
i3是宝马6年前推出的一款产品,虽然时间较长,但宝马一直没有放弃对车款车型的升级,而且随着升级,i3的销量成绩在逐年攀升。相比于2018年全年销量36829台相比,增长了13.6%,达到了41837台,取得了单车销量第十名的成绩。加上排名第六的5系插电混动,宝马也成为了销量前十名车型中唯一有两款产品进入榜单的品牌。
动力方面,宝马i3的电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25kW,峰值扭矩为250N·m,0-100km/h加速时间为7.3秒,极速可达150km/h。动力电池方面,i3快充版使用了与三星联合开发的SDI电池组,总容量为42.2kWh度,NEDC续航里程为340km。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