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轮胎回收再利用项目在国家补助的政策范围吗?
废轮胎回收再利用项目不在国家补助的政策范围,只有一些企业享受地方政策补贴,而且我国至今没有关于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具体立法。
废旧轮胎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如下:
废旧轮胎原形直接利用:一批废旧轮胎被直接用作软性保护材料、个性设计材料,但这些用途的废旧胎用量很少,不到1%;
热分解:废轮胎在高温下分离提取燃气、油、炭黑、钢铁等,但效率极低,采用此方法只能从1吨废轮胎中回收燃料油55公斤,炭黑35公斤;
旧轮胎翻新:轮胎翻新是轮胎再利用的最有效的手段,但中国的轮胎翻新只包含一部分卡客车轮胎,轿车轮胎的翻新几乎等于零;
生产再生橡胶:这种技术是一种新技术,也是解决旧轮胎利用的重要手段,但投入成本较大,回收投资时间较长,所以厂家不能满足在的需要;
生产硫化橡胶粉胶:这也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粉工业在我国刚起步,生产企业才几十家,年产量不到5万吨,还没有形成新兴的产业。
废旧轮胎炼油项目如下:
废旧轮胎可以炼油,但这是属于违法行为,必须要有资质的企业才可以使用废旧轮胎炼油。根据《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废旧轮胎炼油项目属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十五小项目;同时根据《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严禁利用废轮胎土法炼油。
废旧轮胎土法炼油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硫化氢、二氧化硫、苯类、二甲苯类、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同时,土法炼油产生的废渣被随意倒掉,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土壤和地下、地表水源。废旧轮胎在高温溶解时会产生大量刺鼻异味的废气,其中硫化物属于致癌物质,这类企业所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破坏很大,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
废旧轮胎炼油原理
轮胎由钢丝、炭黑和橡胶组成,其能炼油的部分是橡胶。废轮胎炼油其实就是废橡胶炼油,我们还要知道废橡胶炼油是热裂解过程,它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它是化学反应,橡胶是高分子化合物材料,可以发生热裂解反应生成新物质。
热裂解是指在无氧或缺氧工况及适当的温度下,橡胶中主链具有不饱和键的高分子断裂,产物主要是单体、二聚物和碎片,生成物再聚合为多种烯烃。脱出挥发性物质并形成固体炭的过程,其产物主要是燃料油、裂解气等可贮存性能源和炭黑、钢丝,各产物成分随热解方式、热解温度等变化而不同。
第一:国内的废旧轮胎现在在南方己经被炒到1800元/吨。内地有些地方也被炒到1000--1500元每吨,你想,现在国内有些橡胶粉市场价是2000---5000元每吨。5000元最高价是120目的胶粉,2000元左右的是15--40目的胶粉。如果按一台废旧轮胎处理设备每处理一吨废旧轮胎大概可得到60%的橡胶粉来计算的话,那么你有没有想过,1800元+正常损耗+人工+水电+税金+其它支出,这中间有没有利润呢?只要是从事过这个行业的人,他都知道:该行业是无利可图的。那么为什么国外的投资商愿意购买废旧轮胎处理设备回国去进行橡胶粉处理呢,这是因为,国外的废旧轮胎是免费的,也就是说,国外投资商每处理一吨轮胎,国外政府按每吨废旧轮胎,每条1--3美元的补贴对企业进行资助,我们先不说每吨废旧轮胎处理所得到的利润,光说这个废旧轮胎处理所得到的补助,己经是天文数字了。所以,国内投资商先打消投资该行业的念头。
第二:国内的废旧轮胎处理设备技术发展情况怎么样?我国的废旧轮胎处理设备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研发的,最先介入这个行业的是上海红磊(音译)环保公司,其后跟进的有四川亚联亚细等单机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在该行业的技术研发情况都不是太成熟,曾经发生过一件事,就是上海红磊环保公司的产品销售到天津之后,当时的设备价格是1200万/套。结果设备安装完毕后出现了很多问题,就是额定产量达不到,刀具磨损情况太严重,无法规模化流水化生产,让投资商大为头痛,以至于发生了对簿公堂的事件。而四川亚连亚细生产单机设备的厂家在单机生产方面稍为先进,但成套设备该公司无法保证技术的成熟。后来进入这个行业的厂家有很多,譬如:广东,江苏,浙江等几家企业相继开始生产这种设备,但都以技术的不成熟,市场的不规范化,难以生存发展,处于半倒闭状态。
第三:国内鲜有投资商投资该行业,既使有数的几个投资商进入这个行业,也是想以该项目换取政府扶持和银行贷款而去的,一旦拿到了政府扶持资金或银行贷款,大都弃之不用,所以你在国内市场上见到的橡胶原料,大部分不是废旧轮胎加工后所得到的橡胶粉,而是其它工业废料回收后加工而成的胶粉,这种胶粉加工工艺简单,技术性要求不高,所以终端产品大都价格便宜。因为它的原料成本低,加工方法要求也不高,所以竞争力也稍强。造成这种状况与政府对废旧轮胎原料收购不界定责任是分不开的。所以投资该行业,属非盈利行业,投资前最后谨慎从事而后行,一旦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很难收回成本的
随着 汽车 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废旧轮胎(固体形态污染源)产生量增长迅速,每年约为3亿多条,折合重量已突破1000万吨。提高对废旧轮胎的综合利用率,是对这些“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有效途径,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橡胶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节约橡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并逐步消除“黑色污染”。“十四五”开局,废旧轮胎循环利用需要乘势而上,以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发展。
搭上生态文明建设快车
废轮胎(橡胶)从机器的这一端进去,再出来时,已经变身为再生油、炭黑、钢丝等产品,裂解率超过了99.5%,而且,烟气排放指标符合所有项目所在地最严格排放要求。这套设备是山东省 济南恒誉环保 科技 股份公司 的产品,其 工业连续化有机废弃物热解生产线荣获了国家 科技 进步二等奖 。
旧轮胎翻新再利用,废轮胎(橡胶)循环利用、“吃干榨净”,使废旧轮胎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正是这个行业的时代使命。 恒誉环保的技术研发,是这个行业 科技 创新的一个缩影,也见证了整个行业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仅以废轮胎(橡胶)的热裂解处理方式为例,来自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通过热裂解方式处理废轮胎(橡胶)约为100万吨(不含“土法炼油”;其中连续自动化裂解装备处理量约为15万吨),比行业“十三五”预测2020年产量50万吨翻了一倍。
“十三五”,是整个行业的重要转折点。目前,我国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已初步形成旧轮胎翻新再制造、废轮胎生产再生橡胶、废轮胎生产橡胶粉和废轮胎(橡胶)热裂解等四大板块,废旧轮胎循环利用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过去,由于行业传统工艺技术和装备在加工处理废轮胎(橡胶)过程中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被大家称为“黑色污染”发源地。至“十三五”收官之时,整个行业状况得到了有效改观。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取得丰硕成果。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会长朱军表示,“十三五”期间,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引下,全行业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生态环保意识持续增强。
这样的变化要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扶持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发展。至2020年底,相关重要规范文件达10件之多,其中,2017年之前出台的文件占到7成。文件的宣贯与执行,既促进了行业形成共识,同时也成为催动行业绿色升级的动力。“黑色污染”正在褪“黑”,行业迈入“绿色黄金”时代。
迎难而上 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得益于绿色技术研发的进步,我国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正在逐步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改变“黑色污染”“二次污染”方面有了明显进步和改观。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中型再生橡胶生产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中对废水、废气的综合治理;再生橡胶生产先进适用技术与环保型助剂的研发和应用,则为行业向低碳绿色转化提供了转型契机;用连续自动化裂解工艺技术处理废轮胎(橡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运行安全问题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然而,不能回避的是,行业发展依然面临较大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据协会2020年的调查统计,在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四大领域中,环保压力依然排在靠前位置。有企业反映,只要所在区域空气质量不达标,环保部门就会责令关停,环保“一刀切”现象比较普遍。环保审查日趋严格,企业整改压力大。
4月23日,在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召开的行业绿色发展座谈会上,一些企业表达了同样的担心:“环境部门对整改要求很严格,不放过任何细节。”“我们整改资金投入太大,有点泰山压顶。”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伪”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对现实,许多企业有清醒的认识。
“发牢骚没用,只能迎难而上。若不整改,那只能关门走人。”一位山东企业代表说。
“我们要在生产环节管理上多下点功夫,提高安全性。”一位河北企业代表说。
“环保只会越来越严,我们一定要做环保评级,企业规范发展才有出路。”一位吉林企业代表说。
以再生橡胶领域为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相关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再生橡胶及其制品》已经完成并即将发布。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参与了这项环境标准的制订工作,提供了不少行业数据和建议。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有关人士介绍,制订再生橡胶及其制品的环境标志标准,可通过标准的引导作用,树立再生橡胶及其制品的环保榜样,推广绿色产品、环保工艺,推动废轮胎(橡胶)再生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促进行业 健康 有序发展。
不抬头看路,企业走不远。转变生产方式与推动 科技 创新并举,才能不断推进行业绿色化改造,促进行业、产业实现全面绿色转型。
在朱军看来,“十四五”行业发展要以绿色发展为宗旨,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基,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力,以废旧轮胎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为目标,积极 探索 适合我国国情、对世界轮胎循环利用事业发展可借鉴、对人类生态环境保护有贡献的“中国方案”。
加快构建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 社会 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对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出了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的要求。
当前,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卡脖子”难题。在4月22日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的年会上,有专家谈到,废旧轮胎具有资源属性、环保属性和经济属性,涉及 社会 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公共服务领域,属于半公益性事业,仅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轮胎生产者(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缺失。
朱军指出,国家尚未对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专项立法,缺少用法律、市场和技术等手段控制环境污染与 社会 资源的浪费;尚未建立“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的回收处理收费补偿制度。如何建立起在法律框架下实施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管理运营模式,已成为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亟待解决的问题。
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多的是要久久为功。 朱军表示,行业“十四五”规划接力“十三五”未完成事业,继续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废轮胎回收体系,推行轮胎翻新再制造技术质量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改革没有回头箭。方向既明,正如许多企业所认识到的,全行业绿色转型势在必行,势在提速进行。在此其中,还需要政府、 社会 、行业组织、企业力往一处使,共同推进我国废旧轮综合利用的减碳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