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中国各省煤炭储量一览表

怡然的魔镜
欢呼的烤鸡
2023-01-31 01:33:41

中国各省煤炭储量一览表

最佳答案
执着的鸡翅
畅快的含羞草
2025-08-25 06:29:05

中国各省煤炭储量排名 - : 北京 86.72 天津 44.52 河北 601.39 山西 3899.18 内蒙古 12250.4 辽宁 59.27 吉林 30.03 黑龙江176.13 江苏 50.49 浙江 0.44 安徽 611.59 福建 25.57 江西 40.84 山东 405.13 河南 919.71 湖北 2.04 湖南 45.35 广东 9.11 广西 17.64 海南 0.01 四川 ...

煤炭储量的分布情况 - : 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其中新疆、内蒙古...

中国的煤炭储量有多少? : 据国土资源报报道,记者近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经过反复计算和论证,截至2002年年底,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 145吨,按人均...

我国煤炭储藏量是多少? : 煤在我国古时有石炭、乌薪、黑金、樵石、燃石和矿炭等别名.我国是世界上煤藏量... 元朝初年,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于1275年来到中国,初次见到煤炭,回国后在他所写...

我国的煤炭各省储量?: 我就知道现在应该属我们鄂尔多斯的煤炭最多了

中国各省煤炭储量排名: http://wenku.baidu.com/view/3c47d935b90d6c85ec3ac65e.html 这里有

中国目前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储量又多少?能支撑几年的消耗? - :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里煤炭储量的33.8%,可采量位居第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仅次于澳大利亚而居于第二位,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仅供开采100年.我国煤炭1000米以浅保有储量约1万亿吨,其中探明...

中国的煤炭资源储量有多少? - : 中国的煤炭资源预测地质储量达45000亿吨以上,与美国、俄罗斯两国不相上下.但能作为规划设计的实际依据的是探明储量,特别是可供建井用的精查储量.中国煤炭资源勘探程度较低,累计探明储量超过7000亿吨?其中精查的储量为17.50亿吨.山西省的煤炭储量2000多亿吨,居全国第一内蒙古居第二位,为1900多亿吨.煤炭储量超过200亿吨的省、自治区有陕西、贵州、宁夏、安徽等.

中国哪个省份煤炭储量最多 - : 陕西的煤炭最多,山西和内蒙已先行开采了这么多年,其中,陕西的锦界、府谷、神木、榆林地区、也就是所谓的陕北,煤炭之多,当地政府预言,按照目前的开采水平,可以连续不断的开采200年还久,著名的上市公司,兖州煤业、中国神华、等这些煤炭企业驻地都在陕北地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最新回答
喜悦的老虎
喜悦的皮带
2025-08-25 06:29:05

下面是中国各省煤炭储量排名(单位:亿吨),这个是储量: 全 国 45521 新 疆 18037 内蒙古 12250 山 西 3899 陕 西 2031 贵 州 1897 宁 夏 1721 甘 肃 142 河 南920 安 徽612 河 北601 云 南438 山 东405 青 海380 四 川304 (包括重庆) 黑龙江176 北 87 辽 宁 59 江 苏 50 湖 南 45 天 津 45 江 西 4

优美的秋天
老迟到的麦片
2025-08-25 06:29:05
在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基本暴涨,其中煤炭价格更是相较之前涨幅高达70%,因为煤炭价格的上涨也同时带动着原煤大省GDP的狂飙突进,在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分地区)榜单中,山西以119316.2亿吨的原煤产量,排名榜单首位,并为全国16个省市提供煤炭,可谓是全国第一产煤大省,相较去年108023.8亿吨的原煤产量,同比上涨了10.5%排在榜单第二位的是2021年累计产出103896.1亿吨的内蒙古,相较2020年101181.8亿吨的产量同比上涨了2.7%2021年原煤产量达69993.8亿吨的陕西排在榜单第三位,相较去年同期同比上涨了2.7%。

排在榜单第四至第十位的分别是新疆、贵州、安徽、河南、山东、宁夏和黑龙江,排在榜单前十位的省份在2021年累计原煤产量达382847.4亿吨,上榜的24个省份全年产量达407136亿吨,排名前十的原煤产量占原煤总产量的94.03%。

2021年全国各省区原煤产量排行榜

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分地区)

序号 地区 2021年累计 去年同期累计 同比增减% 2021年12月当月 去年同期当月 同比增减%

全国 407136.0 388793.0 4.7 38466.8 35881.7 7.2

1 陕西 119316.2 108023.8 10.5 10309.0 9806.6 5.1

2 内蒙古 103896.1 101181.8 2.7 10688.1 10023.1 6.6

3 陕西 69993.8 68178.8 2.7 6516.1 6254.5 4.2

4 新疆 31991.9 27048.4 18.3 3328.6 2512.7 32.5

5 贵州 13120.0 12192.4 7.6 1421.4 1255.3 13.2

6 安徽 11274.1 11084.4 1.7 963.2 953.1 1.1

7 河南 9335.5 10557.7 -11.6 828.6 892.2 -7.1

8 山东 9312.0 11080.2 -16.0 795.9 824.4 -3.5

9 宁夏 8632.9 8151.6 5.9 736.3 706.2 4.3

10 黑龙江 5974.9 5541.1 7.8 537.4 560.5 -4.1

11 云南 5796.0 5341.9 8.5 648.5 573.0 13.2

12 河北 4641.01 4974.7 -6.7 373.8 400.0 -6.6

13 甘肃 4151.1 3860.5 7.5 393.7 324.7 21.3

14 辽宁 3087.7 3125 -1.2 260.8 251.7 3.6

15 四川 1907.2 2123.9 -10.2 202.7 120.8 67.7

16 青海 1109.2 1092.1 1.6 127.2 83.0 53.3

17 江苏 934.3 1021.9 -8.6 72.1 65.4 10.4

18 吉林 875.3 992.9 -11.8 92.5 67.6 36.8

19 湖南 723.4 1052.2 -31.3 73.8 82.0 -10

20 福建 540.7 655.6 -17.5 47.1 60.1 -21.8

21 广西 279.7 266.6 4.9 28.8 23.8 21.2

22 江西 213.4 284.8 -25.1 17.9 25.1 -28.7

23 湖北 29.7 21.3 39.6 3.3 2.8 21.2

24 重庆 0.0 939.4 0.0 0.0 13.0 0.0

整齐的向日葵
活泼的狗
2025-08-25 06:29:05
IEA数据显示,2019 年世界煤炭总产量超过 79 亿吨,为 2014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年增长率为 1.5%,仅为近年来的一半。动力煤和褐煤约占该产量的 86%,其余为冶金煤。对 2020 年的最新估计表明,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需求下降,全球产量每年下降 6.5% ,但预计 2021 年将反弹至 760 万吨。

1. 中国——37亿吨

中国在全球煤炭生产中占主导地位,2019 年占世界总产量的近 47%。年内开采量近 37 亿吨,年增长率为 4%。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消耗了全球约 53% 的煤炭。中国 2020 年宣布将在 206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可能会促使中国采取措施减少国内能源供应对煤炭的过度依赖。

2. 印度 – 7.83 亿吨

印度在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名单中位居第二,2019 年的产量约为 7.83 亿吨,略低于全球份额的 10%。国有的印度煤炭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矿公司,占该国产量的 80% 左右,拥有 360 多个矿山在运营。2020 年,印度政府最终确定了向私营部门开发开放该国煤炭储备的计划,以促进国内生产并减少对外国进口的依赖。大约有 40 个煤矿将被拍卖用于开发,尽管据报道早期兴趣很低,这反映出在煤炭越来越不受欢迎且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竞争日益激烈之际,投资者缺乏兴趣。

3. 美国——6.4亿吨

美国的煤炭产量多年来一直在下降,2019 年达到6.4 亿吨,为 1970 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来自廉价天然气和日益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减少了国内电力部门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预计未来几年下降趋势将加大。国际能源署估计,该国 2020 年的产量低至 4.91 亿吨,同比下降 23%,然后在 2021 年小幅反弹至 5.39 亿吨。2019 年,美国五个州的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 71%。它们是:怀俄明州 (39%)、西弗吉尼亚州 (13%)、宾夕法尼亚州 (7%)、伊利诺伊州 (6.5%) 和肯塔基州 (5%)。

4. 印度尼西亚——6.16 亿吨

印度尼西亚 2019 年的煤炭产量达到创纪录的 6.16 亿吨,比上一年增长 12%。该国是世界主要的动力煤出口国之一,中国和印度是其两个最重要的贸易市场。高生产率,加上 2020 年冠状病毒大流行导致需求下降,给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压力,促使矿商降低生产目标。国际能源署预计印尼2020年煤炭总产量约为5.29亿吨,2021年增至5.45亿吨。 印尼政府设定的2021年产量目标为5.5亿吨。

5.澳大利亚——5.5亿吨

澳大利亚在 2019 年生产了 5.5 亿吨煤炭,其中超过一半是动力煤,超过三分之一是冶金煤。该数字同比增长 3.4%,尽管该国 2020 年的产量预计将下降约 9%,抵消了这些增长。澳大利亚在全球冶金煤生产和出口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其许多货物供应中国庞大的炼钢业。虽然全国六个州都在开采煤炭,但最多产的地区是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尤其是东海岸的鲍文盆地和悉尼盆地。煤炭产品是澳大利亚 2019 年第二大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仅次于铁矿石和精矿。

6.俄罗斯——4.3亿吨俄罗斯在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名单中排名第六,2019 年的开采量为 4.3 亿吨,仅占全球份额的 5% 以上。由于全年需求减少,国际能源署预计 2020 年俄罗斯煤炭产量将下降 8%,无论是国内还是欧洲和韩国等主要出口市场。该国拥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煤炭储量,西伯利亚盆地在其估计的 1620 亿吨国家资源中占很大比例。政策制定者已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提高国内煤炭产量——目标是到 2035 年达到每年 6.7 亿吨。

敏感的台灯
直率的猫咪
2025-08-25 06:29:05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再次敲响了气候变化的警钟,提醒人们必须立即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在艰巨、复杂的挑战面前,中美两国看到了同样的机会——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提高能效。2009年2月,希拉里访华时强调了美中两国加强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合作的重要性,并对两国在清洁能源等领域已开展的合作表示赞赏。对可再生能源政策与重点行业节能的减排效应进行测算,对我国制定进一步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中美能源消费结构对比分析

美国能源署对能源大的分类为:液体燃料、煤炭、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能源、电力。相对中国来说,美国的能源类型更为多元化,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能源已经在工业、民用和商业部门广泛应用。图1显示,2008年,美国96%的煤炭用于工业(与中国工业部门耗煤比例基本相当),其他部门的煤耗非常少,其中交通业的煤耗为0。对液体燃料来说,美国70%的液体燃料用于交通,24%的液体燃料用于工业,商业和民用消费的液体燃料非常少。对天然气来说,美国48%的天然气用于工业,30%用于民用。对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能源来说,79%用于工业,17%用于民用。对电力来说,美国37%的电力用于民用,35%的电力用于商业,28%的电力用于工业,交通的电耗为0。对电损耗来说,37%的电损耗出现在民用部门,36%的电损耗出现在商业部门,27%的电损耗出现在工业部门。

为了便于对比分析中美能源消费,将中国经济系统分为工业、商业、交通和民用四大产业部门。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将国内的能源类型分为煤炭、液体燃料、天然气和电力。其中液体燃料按照世界能源委员会的定义,指煤油、柴油、石油及任何同等的液体燃料。

由图2显示,2005年,中国95.3%的煤炭用于工业,0.7%的煤炭用于商业,0.3%的煤炭用于交通业,3.7%的煤炭用于民用部门。对液体燃料来说,中国74.6%的液体燃料用于工业,5.6%的液体燃料用于商业,18.9%的液体燃料用于交通业,0.9%的液体燃料用于民用部门。对天然气来说,中国76%的天然气用于工业,4.3%的天然气用于商业,2.8%的天然气用于交通业,17%的天然气用于民用部门。对电力来说,中国78.6%的电力用于工业,8.4%的电力用于商业,1.7%的电力用于交通,11.3%的电力用于民用部门。4类能源在中国工业部门中的消费都超过了70%,尤其是煤炭,在工业部门的消费比例高达95.3%。可见,中国目前的节能减排潜力将主要存在于工业部门。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对我国来说是较为合理的。对比人均能耗和人均GDP能耗更能说明这种能源消费结构的经济意义。

图3显示,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人均能耗远远高于我国,但是美国和日本的人均GDP能耗却非常之低,仅为我国的0.19倍和0.12倍。这主要得益于这些国家工业生产领域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性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也得益于这些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印尼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迟缓,而人均GDP水平与我国较为接近,人均GDP能耗都比我国低很多,仅为我国的0.4倍。人民币币值过低是造成我国人均GDP能耗高的一个原因,但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的低效利用仍是我国人均GDP能耗高的主要原因。

另外,从图1、图2对比看,美国民用部门的电消费比例为中国的3.3倍,而且电损耗的比例在4个部门中最高。美国民用部门的天然气消费比例为中国的1.8倍。并且2005~2008年美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为中国的1.5倍,美国人口数不及中国的1/4。可见美国的人均居民能源消费远比中国高。根据生产空间和二氧化碳处理空间(与能源消费成正比)算出的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美国人的为10公顷,世界平均为2公顷,中国人的仅为1公顷。美国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生产高效、消费低效的国民文化,是促成美国民用部门能源消费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是不值得我们借鉴的。

下面将分析各类能源在中国42个细分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消费结构,便于从中观层面掌握我国各类能源的消费结构,制定可操作的产业节能减排计划。

二、2005年中国42个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参考《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对九类能源: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和电力在48个产业部门的消费量统计,并对照中国2005年6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根据项目研究需要将中国经济系统分为四大产业、42个部门,通过分析各类能源在各个产业部门间的消费结构以及各个产业部门的单位GDP能耗,便于从产业的角度更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煤炭消费

2005年,煤炭消费量在中国各个产业部门间的分布差异很大。80%的煤炭消费量集中在如下几个产业部门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部门煤炭消费量最多,占煤炭消费总量的48.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的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部门的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部门的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7.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部门的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6%。4%的煤炭等用于生活消费。相对于煤炭的消费结构来说,焦炭消费量在各个产业部门间的分布更为集中。85.3%的焦炭消费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中;6.9%的焦炭消费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部门。

中国煤炭消费较高的几个产业部门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同美国、日本进行比较,2003年,中国和日本水泥的综合能耗之比为1.41,吨钢的可比能耗之比为1.12,火电厂供电综合能耗之比为1.22;1994年,中国和美国原煤耗电之比为1.84。相对于工业节能水平较高的日本和美国来说,中国这几个主要的煤炭消费部门仍存在很大节煤潜力。

各类液体燃料消费

中国86.5%的原油消费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部门;8.4%的原油消费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部门。50.9%的汽油消费在交通运输、仓库和邮政业部门;18.9%的汽油消费在其他服务业部门;6.3%的汽油消费在生活消费部门;6.2%的汽油消费在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部门。81.9%的煤油消费在交通运输、仓库和邮政业部门部门;9.9%的煤油消费在其他服务业部门。45.7%的柴油消费在交通运输、仓库和邮政业部门部门;16.7%的柴油消费在农业部门;9.3%的柴油消费在其他服务业部门。27.4%的燃料油消费在交通运输、仓库和邮政业部门部门;26.9%的燃料油消费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部门;12.4%的燃料油消费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部门;9.2%的燃料油消费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部门;7.6%的燃料油消费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部门。各类液体燃料在产业部门间的消费也非常集中,这说明,各类液体燃料的节能工作可以主要集中在其消费量大的几个产业部门。

天然气消费

中国33%的天然气消费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部门;17.8%的天然气消费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部门;17.0%的天然气消费在生活消费部门(用于生活消费);5.6%的天然气消费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部门。

电力消费

中国14.8%的电力消费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部门;11.3%的电力消费在生活消费部门(用于生活消费);10.2%的电力消费在黑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8.5%的电力消费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部门;5.9%的电力消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5.7%的电力消费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部门;5.4%的电力消费在其他服务业部门。电力的消费在产业部门间的分布相对平均。这说明,电力的节能工作涉及的行业较多,实施起来难度也较大。

三、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减排效应

我国已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确定到201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10%,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

至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其中水电为1.5亿吨标准煤,太阳能、风电、现代技术生物质能利用等相当于5000万吨标准煤。这为201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10%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假定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10%(比2005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这些可再生能源全部用于替代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消费,相当于2010年煤炭消费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比2005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而其他一次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不变。

根据对中国各类能源消费量及其变动趋势分析、中国42个产业部门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和中国各类能源消费排放二氧化碳的趋势分析,基于中国2005年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在中国201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目标的条件下,可以测算42个产业部门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及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减排效应(结果表1)。

由表1知,2010年,来源于煤炭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排在前五位的产业部门及其占因煤炭消费而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比例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8.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6%。

来源于石油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排在前五位的产业部门及其占因石油消费而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比例分别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5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8.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9%;农业,4%;其他服务业,4%。

来源于天然气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排在前五位的产业部门及其占因天然气消费而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比例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7.8%;生活消费,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4.2%。

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排在前五位的产业部门及其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0.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5.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部门基本上是来源于煤炭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部门。

如果2010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结构与2005年相同,没有新增的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的替代,20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增加19561.11万吨。即2010年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减排效应可减少19561.11万吨二氧化碳。

四、重点耗能行业节能的减排效应

1.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行业

国办发〔2008〕80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中,对重点领域节能提出如下目标:继续推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深入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力争全年实现节能2000万吨标准煤。这个节能任务相当于2005年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能耗的3.5%。根据测算,如果该目标可以实现,2008年将可减少4592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根据对我国产业部门间煤炭消费结构的分析,2005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煤炭消费量最多,占我国煤炭总消费量的43.9%。如果2008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煤炭消费相对于2005年节能3.5%,则可节能3696.2万吨标准煤,可减少8486.5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相同的节能比例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比钢铁、有色、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总的节能量和减排效果明显很多。

五、政策建议

1. 着重加强各类能源在某些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依据测算结果,在按规划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情景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主要集中在几个产业部门,而且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好于其他行业。建议煤炭的节能减排工作重点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的节能减排工作重点集中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的节能减排工作重点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加强清洁煤技术的研发与国际合作

根据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长期来看,可再生能源离未来替代传统能源与改善环境重任的角色还有很远的距离。我国可开采的煤炭资源比石油资源多一到两个数量级。大力发展清洁煤技术,用我国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弥补石油等能源的不足,是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发展过程中,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可行选择。美国政府组织并支持对煤炭的洁净利用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已投入十几亿美元的经费,1986年开始实施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CCTDP),2002年开始实施创新技术示范项目——洁净煤发电计划(CCPI)。中国和美国可以在该领域加强技术研发的合作与交流。南非在该领域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3.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可再生能源法》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许多国家纷纷加强了能源立法。其中,《美国能源政策法2005》长达1720多页,不但内容非常充实,而且可操作性强,在将各项政策目标尽可能量化的同时,还制定出具体的财税措施、管理程序和奖惩办法。我国现行的《可再生能源法》是部指导性和原则性的法律,可操作性亟须改进。建议各相关部委和各省进一步出台与现行《可再生能源法》条款相匹配的细则;制定有关标准和规范(包括主机、部件、配件、可靠性、使用寿命等方面的标准,以及检测设施及质检手段的配套完善等),增强可再生能源法的可操作性。

4.增加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

目前,我国能源研究开发费用占GDP的比例非常低,只有日本的1/70、法国的1/30、美国的1/25,占全国研究开发费用比例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研究和开发,很多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建议将可再生能源的技术难点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和产业化攻关计划;同时将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项目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和计划。走一条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的道路。

刘秀丽 汪寿阳(作者分别系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项研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建筑节能标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模型测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701034,60874119)、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科研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1-YW-09-04)资助。

勤恳的麦片
虚心的彩虹
2025-08-25 06:29:05

中国煤炭产量是:就全球煤炭能源产量结构而言,2020年中国煤炭产量39.02亿吨,同比增长1.2%,增幅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占全球总产量的50.4%。

产量亿吨以上的国家仍为10个,按数量排序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等。其中,仅中国和印度煤炭产量较上年上涨,其余国家煤炭产量均下降。

虽然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量增幅均下降,但由于全球生产和消费总量下降,使得中国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有所上升。

我国的煤炭储量是:

随着逐年开展地质勘探工作,煤炭累计探明储量是一个不断增长的数字。据原地质矿产部统计资料,截止1996年底,全国煤炭累计探明储量为10273亿吨。

其中,精查储量2510亿吨,详查储量1815亿吨,普查与找煤储量5948亿吨。煤炭累计探明储量减去生产矿井已经采出和损失的储量并计算了因多种因素引起的储量变化之后,所余下的称为煤炭保有储量。

我国煤炭可开采的时间是:

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另外,包括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共计1万亿多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

慈祥的蚂蚁
纯真的发夹
2025-08-25 06:29:05
环球能源网根据BP能源数据整理,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排名如下表所示,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为1570亿吨储量排第2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排第3位和4位: 排名国家探明储量百万吨所占份额%储采比(R/P)1美国24664327.12342俄罗斯15701017.3>5003中国11450012.6484印度9244510.22075澳大利亚785008.62106南非487505.41907乌克兰341533.84248哈萨克斯坦312793.43259波兰140001.59010巴西101131.1>500 (环球能源网根据BP能源数据整理) 解析:俄罗斯除了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外,煤炭资源也相当丰富,而且,由于每年的开采量非常小,煤炭资源的开采前景非常大。美国丰富的煤炭资源支撑其在全球火力发电的老大地位,但由于美国各州陆续制定出严厉的环保法律,愈来愈多的发电厂已经改用天然气做燃料发电。最近,在政府鼓励减少石油对外的依存度的激励下,美国一些大公司和研究机构正在探索煤制油、煤制气的工业试验项目。中国也是煤炭储量大国,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高达75%以上,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由于重化工业加速发展以及资源产品涨价等因素,这几年中国煤炭生产增速加快,2007年上半年中国已经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虽然煤炭储量绝对数位列全球前茅,但每年开采量和消费量巨大,中国煤炭资源的储采比低于50年,小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虽然印度的煤炭储量略低于中国,但其储采比却大于200年,一旦清洁煤和煤烃化有突破性进展,印度的煤资源前景将远胜于中国。环球能源网认为,作为煤资源大国,中国理应把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之一,以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但是,煤资源在中国也不是无限制的一次能源,而且,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事实已经证明大量使用煤炭已使中国环境严重污染,因此,从国家能源战略角度考虑,应该相当谨慎地使用煤炭资源,尽可能使能源来源分散化和能源消费结构合理化,尽可能通过市场方式充分利用全球的能源资源。山西煤炭没了?没听说,应该不会吧,不过也快了。

还单身的红牛
喜悦的紫菜
2025-08-25 06:29:05
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离不开煤炭。世界上公认煤是通向未来可以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持久能源体系的桥梁。在伦敦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煤炭会议上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煤以其储量丰富和价格低廉将在今后的能源市场上起主要作用。据估计,若按目前煤的年开采速度计算,世界硬煤储量够开采170年,褐煤够开采390年,因此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仍将是世界的主要能源,世界对煤的需求也将继续增加。1973~1993年世界能源产量增长38%:其中天然气增60%,石油增12%,煤增28%。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国2300多个县市中1458个有煤赋存;鄂尔多斯是资源量大于5000亿吨的特大级煤盆地,准噶尔和吐哈盆地也都赋存着巨大的煤资源量。我国预测煤炭资源量按不同埋深分别为:1200米以浅为2万亿吨;1500米以浅为3.8~4万亿吨;2000米以浅为5万亿吨。煤类有褐煤、弱粘结煤、不粘结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和超无烟煤,其中低煤级煤占比例最大,炼焦用煤约为20%。我国又是个产煤大国,1995年产煤已超过12亿吨,处在世界第一位。

我国煤炭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三,但可供开采的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健壮的曲奇
饱满的柚子
2025-08-25 06:29:05
1996年,产煤13.74亿吨。1997年,产煤13.73亿吨。其中1996年所产的13.74亿吨中,国有重点煤矿产5.37亿吨,地方煤矿产8.37亿吨(含集体所有制及个体煤矿产量6.14亿吨),当年全国煤炭工业总产值达844亿元,这里面,国有重点煤矿为412亿,地方煤矿为385亿。在1997年总产13.73亿吨中,若按省、市、自治区划分,年产量排行前5名的依次是:山西,3.38亿吨;河南,1.05亿吨;山东,0.91亿吨;黑龙江,0.85亿吨;内蒙古,0.83亿吨;目前,全国仅上海、天津二市及西藏自治区为无煤区。到1996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产高效矿井70处。国有重点煤矿工作面单产达2.18万吨。有70个采煤单位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其中10个综采队超过200万吨,最高达350万吨。

有你需要的!!!

仁爱的毛巾
危机的魔镜
2025-08-25 06:29:05
我国煤炭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焦煤等稀缺煤种储量更少。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53位。

近年来,我国煤出口逐年下降,2003-2006年出口量由9394万吨下降到6330万吨,年平均下降速度为12.3%。而煤的进口量则从2003年的1076万吨上升至2006年的3825万吨,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52.6%。今年以来我国煤继续呈现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的态势,并且出现了净进口现象。

据海关统计,今年1-4月我国进口煤1922万吨,价值 9.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别增长50.5%和52.2%,进口平均价格为47.2美元/吨,上涨1.1%。同期,出口煤炭1587万吨,净进口335万吨。其进口主要特点有:

一、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今年1-4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煤1375万吨,增长48%,占同期我国煤进口总量的71.5%;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煤542.7万吨,增长57.8%。

二、东盟为主要进口地区。今年1-4月,我国自东盟进口煤1465万吨,增长94.8%,占同期我国煤进口总量(下同)的76.2%。其中,自越南进口煤851万吨,增长39.5%;自印度尼西亚进口煤614万吨,增长3.3倍;此外,自澳大利亚进口煤233.2万吨,下降18.8%,占12.1%。

三、广东和广西为前两大进口省份。今年1-4月,广东省进口煤519.4万吨,增长31.9%;广西省进口461.5万吨,增长83.7%,两省(区)合计占同期全国煤进口总量的51%。

四、无烟煤为进口主要品种。今年1-4月,我国进口无烟煤1005万吨,增长38%,占同期我国煤进口总量的52.3%;进口烟煤791.2万吨,增长46.1%。

今年1-4月我国煤进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国内需求持续旺盛,供给能力增长不足。随着国内冶金、电力等行业对煤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电力需求的增长构成煤需求的强大支撑;与此同时,国家加大中小煤矿的治理力度,如作为产煤大省的山西省2006年取缔关闭非法经营矿点4876个,压减矿井1391个,压减比例达到31.6%。

二是国内外煤炭差价刺激进口增加。由于国内煤炭行业关井压产,煤炭价格急剧攀升。同时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政策的全面实施,煤炭生产成本上升明显,进一步支撑煤炭价格上扬。而国际市场煤炭供应充足,印度尼西亚、南非和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都在积极扩大出口,使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出现下跌趋势。加之自2006年11月1日起我国下调大部分煤的进口税率,使得煤炭进口成本进一步降低,刺激了国内企业使用进口煤的积极性。

三是国内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由于国内铁路运力短缺,造成山西等产煤大省对东部沿海等用煤大省的供煤不畅。因此,拥有良好港口条件的沿海省份,与其从内地煤炭大省采购,不如直接从澳大利亚、印尼以及越南等国进口煤炭,成本更低,经济效益更好。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对进口煤炭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由于我国每年的煤炭进口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重很小,因此,对国内煤炭价格影响有限。但是在大量进口的同时,应该鼓励和引导企业以长期供应合约稳定供给,避免带来经营上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