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虚拟仿真软件
1、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系统介绍:
基于数字仿真运行平台开发,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3D形式模拟光伏、风电、火电、变电站、调度中心的运行场景和控制操作流程。在虚拟电力系统里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培训内容,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实验内容。培训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了学员动手操作能力。
软件内容:
00001. 1、电力系统规划
00002. (1)电力系统电源规划
00003. (2)电力系统线路规划
00004. 2、微电网认知
00005. (1)调度中心
00006. (2)火力发电厂
00007. (3)风力发电厂
00008. (4)光伏电站
00009. (5)220kV变电站
00010. 3、电网运行实验
00011. (1)电力系统调频(频率异常处理)
00012. (2)电力系统调压(电压异常处理)
2、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实验
系统介绍:
软件以高校电力系统实验台为背景,建立了无穷大电力系统和发电机励磁调节系统,可以观察励磁调节和并网前后,发电机和系统中的各种参数变化,可以分析并网过程中单机带负荷与无穷大系统运行方式的不同。并且在并网操作的过程中,调节励磁电压及有功功率的大小,学习发电机并网的条件,给学生带来了真实立体的学习体验。
软件内容:
发电机起机过程中,需要对励磁电压频率进行调节,了解对称稳定情况下各种运行状态和参数的变化范围。调节稳定后进行并网实验操作,并网后观察系统各个参数变化,并进行重新调节,再次达到稳定状态,并分析不同负荷运行状态下励磁调节的区别。
3、电力系统规划虚拟仿真软件
系统介绍:
以现代电网为背景,进行电力负荷预测、电源规划、变电站规划、配电网规划、无功规划以及经济性评价。基于数字仿真运行平台开发,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3D形式模拟运行场景和控制操作流程。在虚拟电力系统里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培训内容,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实验内容。培训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了学员动手操作能力。
软件内容:
电力系统电源规划
电力系统线路规划
4、交直流系统潮流/最优潮流实验
系统介绍:
以交直流系统模型为背景,内置潮流计算程序/最优潮流计算程序来进行实验,使学生充分体验潮流计算的过程,了解最优潮流的目标函数、变量(控制变量、状态变量)、约束条件(等式约束条件、不等式约束条件),深入学习其中的算法。
软件内容 :
简单交直流系统潮流与最优潮流实验:
直流线路参数模块
支路参数模块
直流线路数据模块
潮流计算模块
最优潮流结果分析模块
5、微电网虚拟仿真软件
系统介绍:
以某微电网为原型,搭建了逼真的三维模型,包括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等。
软件内容:
00001. ①场景漫游
00002. ②设备认知、发-输-变-配-用
00003. ③光伏并网实验
00004. ④风机并网实验
6、智能电网虚拟仿真软件
系统介绍:
基于数字仿真运行平台开发,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3D形式模拟智能电网相关场景和控制操作流程。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培训内容,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实验内容。培训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检修操作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了学员动手操作能力。
软件内容:
软件包含智能发电、智能输电、智能配电、智能变电等四个主要部分
1、电力系统漫游与设备认知
2、智能变电站巡检
3、智能变电站操作票办理
4、异常故障演示及处理实验
7、故障分析虚拟仿真软件
系统介绍:
基于数字仿真运行平台开发,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3D形式模拟220kV变电站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工作人员处理故障的流程。在虚拟系统里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培训内容,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实验内容。
软件内容:
故障分析虚拟仿真软件主要模拟了220kV变电站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工作人员处理故障的流程,软件包括值班长故障处理任务与现场检修人员操作任务两部分组成。
在当值班长的操作任务中,模拟变电站突发线路短路的情况时,作为变电站的值班长应进行的操作,包括查看控制室内的各项参数,接受调度中心的指令及向现场检修班下发相应的指令等操作。
在执行现场检修人员指令时,学生操控角色模拟现场检修人员的任务,接收值班长发出的指令,配合值班长进行线路检查,执行停送电操作票任务。
8、电力系统调频实验
系统介绍:
软件模拟了电力系统调频场景和控制操作流程。在虚拟电力系统里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培训内容,练习各种调频实验,查看调频效果,结合理论知识深入了解电力系统调频的方法原理,给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软件内容:
1、一次调频
(1)实验介绍
(2)设置负荷增量
(3)选择负荷增量
(4)记录数据。
2、二次调频
(1)实验介绍
(2)设置负荷增量
(3) 调频器调频
(4) 输入记录数据
(5)观察工频曲线
(6) 调频实验报告
9、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虚拟仿真软件
系统介绍:
软件基于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方式及经济调度算法开发,模拟了现实电力系统的调度控制,并对应其各种优化方式提供了动态的数据变化,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电力系统调度对系统的影响,并学习如何优化调度方式,实现调度需求,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软件内容:
软件主要包含经济调度与自动发电控制实验、无功优化与自动电压控制实验
(1)实验介绍
(2)设置系统参数
(3)目标函数(优化目标,控制变量)
(4)约束条件
(5)算法(遗传算法)
(6)经济调度结果 (优化曲线、优化方案)
(7)测试题
(8)实验报告
10、元件停运计划虚拟仿真软件
系统介绍:
软件模拟220kV变电站断路器停运时工作人员处理故障的流程。在虚拟系统里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培训内容,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实验内容。培训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断路器停运处理流程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了学员动手操作能力。
软件内容:
断路器停运主要模拟了220kV变电站的断路器停运时工作人员处理故障的流程,软件包括值班长处理任务与现场检修人员操作任务两部分组成。
在当值班长的操作任务中,模拟变电站的断路器停运的情况时,作为变电站的值班长应进行的操作,包括查看控制室内的各项参数,接受调度中心的指令及向现场检修班下发相应的指令等操作。
在执行现场检修人员指令时,学生操控角色模拟现场检修人员的任务,接收值班长发出的指令,配合值班长进行线路检查,执行操作票任务。
11、配电线路工虚拟仿真实验
系统介绍:
配电线路工虚拟仿真软件,以实际配电线路工相关操作要求为仿真对象,建立对应的配电线路场景,让学生学习掌握配电线路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还有配电线路相关设备组成。还可以考核学生的专业技术、工艺标准,针对配电线路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功能介绍:
主要包含实验有:
配电设备认知实验
装表接电仿真实验
电工虚拟仿真实验
电气值班虚拟仿真实验
电力电缆安装运维虚拟仿真
配电运维虚拟仿真实验
12、电力电缆安装虚拟仿真实验
系统介绍:
根据电力电缆运维现场设备及工艺标准为基础,模拟现场三维场景和设备使用的一款虚拟仿真软件。软件涵盖了电力电缆前期准备、前期剥切压接、电力电缆运行运维、检修维护、技术服务、故障测寻等多种职业技能要素,全方位的给学生提供练习考核的仿真环境。学生可以在过程中学习多种操作流程,体验操作的重点内容,并对其技能进行考核分析,打到巩固学习、加强技术素养的目的。
软件内容:
电力电缆线路基础认知
电力电缆常用仪器仪表使用
电力电缆常用工器具使用
电力电缆封堵
电力电缆线路基础设计
电力电缆附属设备安装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维护
电力电缆附件制作与安装
电力电缆测寻
13、电工虚拟仿真实验
系统介绍:
软件以某多种现场用电系统为仿真对象,建立完整的实际操作场景,让学生了解电工职业标准和现场工作环境,在软件中真实的体验电工工作的流程。了解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电气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了解电工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为未来工作奠定基础。
软件内容:
电工相关基础知识
电器安装及线路敷设
继电器控制电路装调维修
基本电子电路装调维修
电气设备装调维修
自动控制电路装调维修
应用电子电路调试维修
交直流传动系统装调维修
伺服系统调试维修
14、电气值班虚拟仿真软件
系统介绍:
软件根据电气值班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设置了多种电气值班员工作场景和故障问题,需要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熟悉现场设备,学习电气值班员的现场工作流程,并解决现场的故障问题。在练习和考核过程中巩固自身所学,提前熟悉工种现场作业规范,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
软件内容:
基础知识学习
设备巡检与现场记录
现场检查
操作票编写与执行
工作票办理与执行
定期工作
现场设备维护
设备试验
操作前准备及倒闸操作
事故判定与处理
识绘图与计算
安全与风险防控
KP-01 大型能源科普模型(包括水电、火电、核电、风电、输配电)
KP-02 核电站动态演示模型
KP-03 1000MW压水堆核电站演示模型
KP-04 1300MW压水堆核电站演示模型
KP-05 AP1000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演示模型
KP-06 核电站一回路演示模型
KP-07 火力发电厂整体沙盘动态演示模型(1000MW、600MW)
KP-08 火力发电电力生产流程演示模型
KP-09 燃气轮机-蒸汽轮机联合循环电站演示模型
KP-10 三峡水电站枢纽动态仿真演示模型
KP-11 水轮发电机组动态仿真演示模型
KP-12 抽水蓄能电站整体布局仿真演示模型
KP-13 风力发电厂沙盘仿真模型
KP-14 风力发电机组演示模型
KP-15 机舱结构展示模型
KP-16 垃圾发电厂剖面模型、
KP-17 垃圾发电机组演示模型
KP-18 生物质能发电机组演示模型
KP-19 太阳能发电模型
KP-20 地热发电动态演示模型
KP-21 潮汐发电动态演示模型
KP-22 波浪发电动态演示模型
KP-23 脚踏发电装置模型(配显示器演示)
KP-24 手摇发电动态演示模型
KP-25 核能发电生产过程灯光演示板
KP-26 火力发电生产过程灯光演示板
KP-27 水力发电生产过程灯光演示板
KP-28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原理演示板
KP-29 沼气发电系统工艺流程演示板
KP-30 垃圾发电生产过程灯光演示板
KP-31 生物质气化机组工艺流程演示板
KP-32 地热发电生产过程灯光演示板
KP-33 太阳能发电生产过程灯光演示板
KP-34 海洋潮汐发电生产过程灯光演示板
KP-35 变压器模型
KP-36 发电、输变电、供用电综合展示模型
KP-37 各省、市配电网连接立体布置模型
KP-38 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综合模型
KP-39 天然气开采工艺流程立体模型
KP-40 钻机模拟仿真演示装置
KP-41 采油五站一体工艺仿真演示模型
KP-42 海上采油平台模型
KP-43 大型炼油厂炼油装置整体模型
“2020年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攻坚年,要继续以新能源消纳、电网质效提升、多元要素互联共享、互联网运营为主线,持续加大电网关键装备、大电网运行控制、5G、人工智能等两网融合核心技术攻关。”近日,在国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行动计划研讨会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经理、国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院长王继业指出。这表明,新能源消纳同样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的重要方向。
进入“十 三五 ”以来,我国新能源装机持续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为准确有效地贯彻执行新能源优先调度,提前评估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准确定位消纳瓶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了新能源消纳能力协同计算平台(以下简称“协同计算平台”),旨在分析新能源发电对电网运行影响、优化运行方式和新能源装机时序,为电网调度运行和 政府 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装机增长叠加消费放缓
新能源消纳仍面临较大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4.1亿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比例超过21%。 风电与光伏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的省份已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 。
“我国新能源发展速度非常快,由于缺乏科学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分析评估手段, 难以量化分析已有的电网运行方式对新能源消纳产生的影响 ,难以对并网时序、电网检修、常规电源运行等环节进行优化,影响新能源消纳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刘纯表示。
依托数据平台
深化运行消纳分析
针对新能源消纳难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协同计算平台, 基于新能源时序生产模拟仿真模型 ,可实现新能源出力序列随机模拟、新能源消纳能力时序生产模拟和案例批量计算等功能,可用于分析新能源并网对电网运行的影响、新能源优化布局开发等问题。协同计算平台还通过国家电网调度数据网信息管理大区泛在互连,实现国-分-省(国家电力调度中心-调控分中心-各省电力调控中心)数据共享、数据远程同步管理以及计算结果远程校验。
“协同计算平台已成功应用到国家电网公司国调中心、华北分中心、东北分中心、西北分中心,山西、吉林、蒙东、青海、宁夏、湖南等19个省级电网, 可较为准确地评估新能源消纳能力 ,有效助力调度部门优化运行方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调度室主任黄越辉介绍,目前,协同计算平台的底层系统——新能源生产模拟系统,已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产品鉴定,认为新能源生产模拟系统中风电/光伏发电时间序列建模、时序生产模拟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水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新能源消纳能力协同计算平台的统一建设, 首次实现各省新能源消纳情况回溯及对未来2-3年新能源消纳情况的测算 ,有利于准确分析各省新能源消纳瓶颈,对症施策。此外,协同计算平台中‘国-分-省’三级协同互联消纳能力计算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硬件分布式部署、任务分层级实时下达、数据及计算结果统一管理,兼顾流程规范性与计算效率,精准挖掘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的各项措施,有效助力电网优化运行。”
技术引领
为新能源发展提供科学规划
目前,在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组织下,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与各省级电网调度运行人员一起,利用协同计算平台开展新能源消纳能力量化分析计算,指明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的具体努力方向。
“ 利用协同计算平台对重点地区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开展全方位评估 ,量化分析阻碍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因素,提出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扩大新能源省间交易规模、旋转备用共享等具体措施。并向 政府 部门提出引导新能源装机有序并网,新能源新增装机逐步向中东南部地区转移等建议。” 黄越辉表示, 政府 部门高度重视并落实出台了风电/光伏发电投资监测预警政策,对风光红色预警区域,停止并网申请,仅允许平价和扶贫项目并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新疆、甘肃等消纳矛盾突出的地区积极努力,采取一系列举措持续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消纳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至2019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利用率逐年提升,新能源消纳矛盾得到明显缓解。
“由于影响新能源消纳的因素众多,各因素之间又互相影响,而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揭示事物之间相关性,利用大数据挖掘可以有效量化各影响因素之间关联关系。” 黄越辉强调。
“未来,协同计算平台将在现有基础上,结合电网调度运行需求不断优化分析计算模型, 满足未来分布式电源、储能、需求侧响应的大规模发展需求 。” 黄越辉表示。
End
责编 | 李慧颖
安全帽和口罩成了他们除夕夜的标配|新春走基层一线见闻
一些新能源机组由于通过逆变器与主网连接,受到其控制方式的影响,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出现功率缺额,需要机组提供这部分能量;常规旋转发电机由于有较大的转动惯量,能够提供这部分能量;而新能源逆变器当检测到故障发生时,会主动与电网脱离,导致功率缺额的增加,进而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模拟惯量控制就是通过更改逆变器的控制方式,让逆变器模拟一台真实发电机在故障情况下出现的行为,来为系统提供一部分虚拟的转动惯量。
ISBN:10位〔7508337050〕 13位〔9787508337050〕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定价:¥47.0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以通信电源的设计和应用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通信电源的设计原则、设计标准及规范,介绍了直流和交流供电设计、油机发电的配置、新能源供电设计、交直流电力导线设计,还介绍了电源和空调设备监控、系统的接地和防雷、通信机房的要求,以及通信电源设备的检测、通信电源可靠性要求、通信电源设计文件的编制等。
本书内容翔实,是通信电源设计人员的有益工具,也是通信电源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
随着以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的开发利用,接入电网的新能源电力比重日益提高。众所周知,电力的基本特征是难以大规模储存,电力的生产与消费必须同步进行。电力系统通过统一的调度指挥,使电力的生产跟随负荷需求的变化,保证电能的实时供需平衡。对于传统的电力系统来说,电力调度中心根据用户负荷需求变化对发电单元发出调度指令,发电单元执行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调度指令改变发电负荷,满足用户负荷需求,维持电网安全稳定,保证电能质量。当发电侧的可调度容量难以达到负荷侧需求以及发生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的情况时,电力调度中心将采取切除用户负荷等措施,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传统的火电、水电、核电、油/气发电而言,发电单元一般具有良好的可调度性能。发电机组在一定的容量范围内可以按照电网调度AGC指令变更发电功率。因此,在发电装机容量可满足用户最大负荷的前提下,整个电力系统是可调可控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区别于传统发电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的随机波动性。由于产生电力的一次能源来自于自然界空气的流动与太阳光的辐射,不仅不可储存,而且受到季节、气候和时空等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随机波动性和间歇性,因此,对于具有一定装机容量的新能源发电单元来说,其实际出力首先取决于现时刻的风力、太阳光强度的约束。当风电、太阳能发电规模化接入电网后,电力系统就必须在随机波动的发电侧与随机波动的负荷侧之间实现电力的供需平衡,保持电网的安全稳定。
新能源电力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的能量密度低。例如:当风速为3m/s时,其能量密度为20W/m2左右,而太阳能即使是在天气晴朗的正午,太阳垂直投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密度仅为1000W/m2左右,这样使得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单机容量不可能过大。大量的小容量发电机组接入电网,使电力系统受控发电单元呈爆炸性增长趋势。截至2012年底,我国火电机组累计装机819.17GW,单机6MW及以上的火电机组总数约为6600台;同期,风电机组的装机总量仅为75.324GW,装机数量却达到了53764台,超过了火电机组数量的8倍。 按照我国风电装机2020年将达到200~300GW的预期,以目前风电的平均单机装机容量来计算,到时需要并入电网的风电机组数量将达到14万至21万台!随着新能源电力的规模化开发和电网中新能源电力比重的增加,使传统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性、可控性、安全性、整体性、智能化。进而将推动电力系统的结构形态、运行控制方式以及规划建设与管理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将逐步形成新一代电力系统,即新能源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