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建筑节能包括哪些方面

苹果玉米
爱听歌的板凳
2023-01-31 01:08:16

建筑节能包括哪些方面

最佳答案
深情的小丸子
无辜的书包
2025-08-25 13:27:49

根据有关数据的调查,目前工业、交通、建筑业的碳排放量可达所有碳排放总量的80%-85%,其中建筑行业全过程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占到全球总能耗的50%,我国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约28%,而与此同时能源生产增长速度远不及建筑对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的要求,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建筑节能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建建筑节能

根据2019年实施的《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8),我国新建居住建筑预期能效水平从30%提高到75%。《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475-2019)的发布也填补了我国温带地区新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标准空白。各地方的建筑节能标准也有所提高,规范新建居住建筑的材料使用、节能设备使用,促进建筑节能减排方案落地。

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通过对北方采暖地区和既有居住建筑的改造和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改造,能有效降低采暖、降温的能耗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外环境。

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

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共建筑面积以20%的建筑面积占据了30%的建筑总能耗。通过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进行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耗监测、能源审计和能耗公示,预计可实现5000万吨标煤减排。

四、农村建筑节能减排

农村建筑能耗主要集中在农房采暖、炊事、生活热水、照明等方面。针对农村用能结构,太阳能、空气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得到广泛应用。

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满足建筑热水、空调供暖等建筑用冷用热需求的技术,另一类是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热发电、生物质发电和风力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前一类要重点做到用能设备的节能,后一类要实现能源供给侧的减碳。

最新回答
大气的小熊猫
壮观的背包
2025-08-25 13:27:49

建筑可再生能源有:提高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加大对太阳能采暖制冷、城镇生活垃圾及污泥沼气利用、工业余热及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消费比例占建筑能耗的15%以上。以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提升技术水平。加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鼓励科研单位、企业联合成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产学研一体化;逐步提高相关产业技术标准要求,住建部和财政部将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产品、设备推荐目录,提出相关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行业准入门槛。

希望采纳

过时的中心
沉静的流沙
2025-08-25 13:27:49

想要知道建筑行业如何节能减排?就要真正了解绿色建筑的含义。

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呢?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 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我国建筑业已成为耗能最多的行业,在节能减排背景下,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大势所趋。为支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推广绿色建材 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具体而言,绿色建筑应当结合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太阳 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应当采用节水设施、安装节水器具,景观用水、绿化用水、道路冲洗用水优先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等。

如山西省2022年9月28日通过的《山西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就提出:

(1)设计单位应当按照绿色建筑建设指标进行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和施 工图设计,编制绿色建筑专项设计文件。

(2)施工、监理单位应当按照绿色建筑建设 指标和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监理,编制绿色建筑专项施工、监理方案。

(3)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当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进行检测,不得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注册执业人员应当按照绿色建筑建设指标和相关标准 进行设计、施工、监理。例如,各建科院、建筑工程检测单位、生产厂家、太中院校科研检测单位都会使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能效测评系统来检测相关项目。

愉快的手链
温柔的老师
2025-08-25 13:27:49

《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 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 49.3 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 51.3%。

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比

纵观建筑全产业链,碳排放总量主要来自建筑建造(包括建材的生产和建筑施工)和建筑运行两个阶段。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既包括通过燃烧方式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如炊事、热水、燃煤采暖等),也包括电力热力供应造成的间接碳排放。随着我国逐渐进入城镇化新阶段,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占比将逐步上升。

目前建筑运行阶段能源结构中大部分仍然是采用化石能源,而可再生能源比例大概只有 6%。未来如何建设更多清洁能源并实现最大消纳,成为建筑行业碳减排的重要实现路径。

以上回答由常州行有嘉科技有限公司整体提供!

建筑运行能耗总量

如意的康乃馨
朴素的蓝天
2025-08-25 13:27:49
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对工程建设领域38项全文强制性规范征求意见,其中包含13项项目规范,25项通用规范,《建筑环境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作为通用规范在列。现《建筑环境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9年1月28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印发2019年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9]8号),《建筑环境通用规范》正式列入今年编制计划。《建筑环境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十余家科研院所、设计院、高校和企业,针对建筑声、光、热环境、暖通空调等多专业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过程中技术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历时两年对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梳理,形成了一部多专业集成,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综合性的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分为总则、基本规定、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热工、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民用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特殊洁净环境共8个章节和2个附录,内容涵盖了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热工、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室内空气质量和洁净受控环境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应达到的性能指标、基本要求及通用技术措施。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分为总则、基本规定、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诊断、设计与评估;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设计;施工、调试及验收及运行维护应达到的性能指标、基本要求及通用技术措施。

从容的墨镜
秀丽的小甜瓜
2025-08-25 13:27:49
建筑业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经济走势关联密切,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建筑业整体增速也随之放缓,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自2014年达到最高值3.63%后,总体呈下降趋势。

新形式下,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又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国内建筑业的发展机遇:

一、新型城镇化仍有较长红利期

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中后期,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4.72%。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际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2035年达到75%、2050年达到80%。

二、装配式建筑成为主流

近年来,国家对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政策持续加码,产业扶持力度和针对性逐渐加强,明确2025年全国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比将达到30%,各地区配套政策跟进及时,主要地区政策推动力度较大,开工面积迅速增长。

三、绿色节能建筑新航道不断拓宽

国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9项重点任务: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四、工程总承包模式将成建筑业未来主要发展模式

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国际工程市场中占有很大份额,也是在当前国内工程市场中被政府管理部门和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努力推广的一种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施工生产当中。

五、商业模式向“投建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延伸

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大型建筑业企业正大力拓展规划设计、投融资、全过程咨询、产业导入等高附加值的业务能力,加快产业链高端补链、强链步伐,加强产业链间的协同整合,全面提升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竞争优势。

六、PPP市场仍是建筑业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PPP市场模式(注: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创新也是大势所趋,基础设施RETIS与混合型ABO为PPP市场带来新机遇,建筑业企业继续推进规模发展,PPP项目仍是持有优质运营资产的机会,是向资产运营型企业转型的重要手段。

七、新基建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未来,建筑业将加快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建筑等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的嵌套、融合发展成为必然,将深刻改变建筑业的实现方式、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

八、建筑市场体系及运行机制更加健全

到2025年,建筑法修订加快推进,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个人执业资格管理进一步强化,工程担保和信用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工程造价市场化机制初步形成。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持续优化,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广泛推行。

国内建筑业面临的挑战:

一、要素成本上升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优质供应链资源成本不断上涨,掌控优质供应链资源成为必然趋势。发展壮大产业工人队伍,通过混改、兼并、收购等方式向供应链延伸成为必然趋势。劳动力资源持续减少,协作队伍资源成为企业扩张瓶颈。

二、各类业主高负债、高杠杆使建筑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攀升

各类业主资金短缺,偿债能力成最大风险。其中部分地方政府的高负债风险巨大,需要企业审慎选择。根据财政部资料,江苏、湖南、贵州、云南等地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开发商方面,各大开发商已经加强去杠杆、降风险,但目前普遍采用的大节点付款方式对建筑企业造成更大的资金压力。

三、国企改革将加速推动建筑业企业整合重组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与“对标国际一流”的总体目标是激发企业活力,优化治理模式,实现由管企业向管资产转变,国有企业将进一步被推向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将在市场中进行优化重组。

四、建筑业企业市场经营风险仍在高位徘徊

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性导致资产负债率一直偏高,在各行业横向对比中仅次于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截至2021年底,地方建筑国企的资产负债率仍然在80%的高位徘徊,有的甚至超过90%。

五、建筑业新技术的应用将加快产业工人职业化转型

随着BIM技术、智能建筑、智慧工地、无人机等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逐步运用,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加快推进产业工人职业化,加大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使用培训力度,拥有一批较高技能的建筑产业工人,提升生产效率和工程建造品质。但施工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产业工人老龄化日益加剧、文化程度和技能素质偏低,制约着建筑业由大向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