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未来发展怎么样,有什么好建议吗?
新能源行业总体前景都是很不错的,新能源行业是我国未来几十年发展重点。
随着“十二五”即将结束,“十三五”发展目标与纲领陆续出台。近日,据媒体报道,“十三五”期间低碳环保将是主线。与此同时,在冬奥会的助力下,张家口将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提供清洁能源,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上述利好事件下,预计我国新能源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期。
新能源主要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与汽车新能源等。近年,在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新能源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十三五期间国家依旧“主打”低碳绿色,从产业角度来看,光伏、风电与核电等清洁发电产业将获得利好。
光伏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简称,指的是可以将太阳能辐射转换为电能为用户供电的系统,分为并网与独立式,并网式具有成本低、环保等特点,正成为光伏行业主流。并网式发电又分为地面电站与分布式光伏,我国太阳能市场以地面电站为主,分布式光伏只占有20%市场。不过考虑到地面电站需要大量土地,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并不适用地面电站,因此分布式光伏近年被大力推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并网式太阳能发电装机为1758万千瓦,为去年同期的4.4倍,西部地区地面光伏电站建设对其贡献巨大,而受融资、并网以及商业模式等因素困扰,我国分布式光伏进展缓慢。不过,光伏“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预计在政策影响下,光伏累计装机目标可能由最初的100GW进一步上调,分布式光伏难题将逐步解决。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陆地与海上可开发与利用风能共计10亿瓦,业界统计如果风能被全部开发,可以满足我国目前的用电需求。我国是全球风电装机增长速度最快、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风电并网装机已达到7500余万千瓦。不过,作为世界风电第一大国,局部地区弃风的“生长痛”也困扰着业界。
对此,业界认为,解决弃风问题要追根溯源,理清上游规划环节,加强管理与科学规划,让风电发展和电网消纳均衡同步建设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通道,构建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的风电消纳市场。根据国家规划,风电十三五累计装机目标大概率将上调到250GW,风电行业有望破局。
核电采用核裂变的方式释放巨大能量发电,与光伏和风电相比,核电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又不存在水电季节性等弊端,因而正成为我国重点推广的新能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核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役核电机组数量达23台,从未发生过二级以上事故与事件在建核电机组为26个,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建机组质量受控。2015年一季度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约为2.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2%,这为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带来想象空间。
随着沿海核电项目不断建设、内陆核电释放开启信号,预计至2030 年,国内核电总装机量将达到1.5~2亿千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6%至8%。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更环保的汽车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时间在不断发展,技能也在不断发展,新型能源的汽车的应用将受到广泛关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应用。
1.加强新能源开发的管理工作
目前在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研发方面存在一些恶性竞争,例如技术采用后各制造商之间的利益竞争,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的不完全竞争等,这些竞争后果就是制约了农业中所用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持续发展。汽车的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而是开发应用本身,科研人员要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与策略,综合利用各项生产要素,完善各项制度,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效率,达到实现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的目的。
2.加强对汽车节能产品的开放以及改进工作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并不乐观,许多技术及系统零件还需借助其他国家,在对汽车产品的研发方面更是如此。农业中所使用的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探索是建议在基础汽车制造技术之上的,如果连基础技术都掌握的不够成熟的话,更不能做到能源技术的研发。因此,我国的汽车工业首先要进行改善的是自身的制造基础,从传统技术上寻找突破口,同时实行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及传统汽车产品的“两手抓”政策,从里到外的促进我国汽车节能的进一步发展。
3.鼓励国产企业自主研发
发展农业汽车的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终极目标是为了解决能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的现状,为我国居民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但发展农业所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项长远的发展项目,需要长时间不断的投入,并且具有极高的投资风险。这种特点导致我国许多汽车生产企业对于新能源技术开发产生怯步的心理,造成技术研发,创新止步不前的困局。这种背景下,我国政府应该尽快采取相关政策改善,通过集中有限的资金和科研人员,整合国内科技、资金和人力资源,采用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直接投人资金鼓励研发新能源汽车关键的零部件,并且形成标准化和产业化。
2、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和充电设施的完善。
3、积极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大力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活动。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大步前进,有望取代燃油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纯电动汽车出口2.15万辆,增幅为136%;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1、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2、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要强化创新驱动,瞄准技术制高点,企业要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下功夫,推动品牌建设,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能源车
2、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基础设施。相关部门应当建设完善新能源的基础设施,例如建设电动车充电桩等。
区别于常规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还有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等都是目前提倡推广的一些能源。
太阳能常见的以光热、光伏应用为主,光伏发电目前关于太阳能电厂的项目也有不少,关于上网电价的讨论还在继续,项目在建,政策也在摸索。光热用的较多,但都是比较分散。目前国家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方面以及太阳能建筑应用上,有政策支持,按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的一些说法,会有财政资金补助。
风能目前用的多的就是风电厂,上了许多大项目,发改委说风电产能过剩,可再生能源学会的一些专家也说并不过剩,但事实上还是多少存在问题,主要也是一些电价啊,成本啊什么的 政策层面的东西以及可操作的东西还急需完善。
地热能在建筑方面的应用近几年发展很快,和太阳能一样,地源热泵在建筑的应用在示范城市、示范农村 会由财政补贴的,技术也很成熟了,当然这个应用和当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关系很密切,有些地方不适合搞,但盲目的上项目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后续损失,还有同一个地点,施工质量也会对制热制冷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这些环节都很重要。
生物质能在农村有丰富的资源,目前也有一些推广,例如沼气,有些地方在政府也有补贴的,在在农村也比较易于推广,沼气池建设也简单,原料也不缺。
总的来说,不管哪种能源项目,用户对接、市场需要为重要。这样像一些大的项目不至于成本太大,但产能得不到利用;或小的项目盲目跟风,不切合本地的气候条件、建筑需求,日后也会很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