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乌海市海南区的煤储量有多少,什么时候能开采完

自信的保温杯
野性的音响
2023-01-30 23:04:37

乌海市海南区的煤储量有多少,什么时候能开采完

最佳答案
粗心的犀牛
土豪的期待
2025-08-27 05:03:28

煤8.3亿吨,预计开采时间不会超过50年。乌海市海南区境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30多种,其中煤8.3亿吨,石灰石23.6亿吨,这些资源品位好、易开采、相对集中配套、工业利用价值高。按照乌海可开采煤炭资源来说,预计开采时间不会超过50年。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这座资源型城市将彻底改变。

最新回答
暴躁的小懒虫
温柔的夕阳
2025-08-27 05:03:28

巴尔干煤炭资源枯竭的原因是开采完了。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开采完了就没了。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煤炭的价值大不如从前。

美好的高跟鞋
热心的铃铛
2025-08-27 05:03:28

关于煤城鹤岗烧不起煤?如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鹤岗也不是一天没落的。在室外温度最低-26℃的寒冬,鹤岗一家供暖公司即将停止供热,发出的一纸公告,将这个北方小城送上热搜。

公告中说,从去年煤价开始暴涨,公司向主管部门申请调价或补贴,没有结果。去年公司亏损七八百万,如今无力供热,希望有关部门重视民生问题,也希望取暖用户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煤城鹤岗用不起煤?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资源型小城资源枯竭后一步步的没落。停暖,不过是问题的冰山一角。

鹤岗曾经是以产煤闻名,出现在地理课本中。随着煤炭资源渐渐枯竭,当地支柱产业消失,财政吃紧,人员开始流失。鹤岗悄悄没落,消失在人们视线中。

这两年,鹤岗再次翻红,是因为“买房像买菜一样”,几万元就可以买一套房。这里成了卷不动的年轻人,心目中的桃花源,仿佛住进鹤岗,就可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几万元,就能轻松搞定了诗和远方。

现实是残酷的。当年轻人把梦想寄托在低房价的鹤岗时,就有人提醒过:房价虽然低,还要考虑到实际居住的问题:冬季要供暖,这也是笔不小的开支。这么低的房价,往往是老旧小区或者偏远小区,冬季供暖很容易出问题。

如果是入住率达不到一定程度,有些地方甚至无法提供集中供暖。而鹤岗是一个人口不断流失的小城,偏远小区的入住率到底有多少,谁也不敢保证。在鹤岗,冬季没有暖气是不可想象的。供暖公司停止供暖的公告,打脸了那些梦想诗意栖居鹤岗的年轻人。

鹤岗的巅峰时刻在2012年,全市GDP358亿元,人均GDP也超3万元,房价高达6000元/平米。鹤岗的没落也是从2012年开始,资源逐渐枯竭后,鹤岗慢慢走向衰败。人口的流失加速了城市的没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鹤岗常住人口仅54.54万人,这个数字甚至赶不上南方大一点的镇。

鹤岗给所有资源型城市敲响了警钟,希望它不会成为转型失败的标本。2022年8月10日,鹤岗通过国家气候中心评审,成为全国首个“避暑旅游目的地”城市。夏天避暑,冬天滑雪,希望鹤岗借助网络、借助旅游成功蝶变。

迅速的猎豹
正直的御姐
2025-08-27 05:03:28
【易煤网】回答您:煤炭的形成不是简简单单就会形成经过复杂的历史变迁和地壳变动,这样才会形成煤矿,形成我们所熟知的煤炭,煤炭属于典型的不可在生的物质,就是用一点没一点,煤炭资源过度开采已经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让我们不得去重视和面对。

现在的人们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煤炭的储量是一定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就会导致煤炭的使用年限急剧减少,煤炭的不断开采直接导致煤炭资源越来越少,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21世纪所用的煤炭是上个世纪的两倍之多,不得不说这样的使用速度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有很多的人都在猜想,要是煤炭按照这样的速度消耗的话,煤炭还会够我们使用多长的时间,还够我们人类挥霍几个世纪还是几十年,这个数字是不断变化的,可能人们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煤炭也许不会从我们这个地球消失,现在工业企业的飞速发展直接拉动煤炭市场的开采数量,有需要才会有开采,这是不变的道理,要是按照这样的速度的话,不知道煤炭的使用量会不会呈指数增长,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只要不采取措施,还继续这样挥霍的话,煤炭枯竭的那一天也不远了。

煤炭的使用就是用一点少一点,当我们享受完煤炭带给我们的方便之后,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煤炭的枯竭社会就会发生大的变动,如果没有新的能源支撑,社会会陷入什么样的境地。

称心的花生
忐忑的水蜜桃
2025-08-27 05:03:28

有资料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应在2000亿吨以上,资源量可达3万亿吨。

其中,无烟煤和烟煤5094.91亿吨,次烟煤和褐煤4747.20亿吨,未来20年,随着美国、中国对煤炭的洁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求必然会增加。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将提高3.7个百分点。

煤炭资源是能源矿产资源之一。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中占25%。2000年底,世界煤炭总产量为46.61亿吨,消费量46.59亿吨,贸易量5.9亿吨。世界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11亿吨。

评价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他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力、化工等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领域。

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

在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

舒服的苗条
魁梧的芝麻
2025-08-27 05:03:28
至少说现在不会出现枯竭的现象,据统计,如果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计算,我国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还够50年的消耗,这其中不包括其它能源,例如石油、天然气等。与此同时,我国目前还在大量进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核电的发展,也将延缓煤炭的开采与使用,所以说,即便是煤炭的消耗量没有消减,至少在七八十年内是没有问题的。到那个时候,如果矿物能源枯竭了,其它能源会代替上来的,就目前我们知道的替代能源应该有:核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无辐射的新能源将会从外太空获取,例如月球。

俏皮的羊
丰富的小鸭子
2025-08-27 05:03:28
中国已探明的煤炭够用多少年?煤炭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命根子,然则中国煤炭已探明的储量究竟够用多少年,似乎没有准确的答案。最近有好几位知名人士在公开场所发表了关于中国煤炭储量的数目字,大家相差十万九千里,但从各位的发表谈话的语气听来,个个都像是中国煤炭的权威,所以很难判断谁的数目字比较可信。首先注意到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何祚庥去年11月27日在福州[两岸科教创新论坛]上指出,200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6.78亿吨标准煤,其中有54%用于发电,以该比例计算,如果2020年的电力需求是11亿多千瓦,则能源需求将至少是40亿吨标准煤。以中国已探明可利用的煤炭储量1145亿吨计,2020年后仅能再维持30年!据中国彬州网转发新华社消息(笔者按,相信是今年六月五日的消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徐水师最近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的煤炭资源大国,约有2000亿□的可采yWangwang, director of the region's coal industrial administration。外电说,内蒙古煤炭工业管理所所长王汪旺(笔者译音)表示,内蒙古探明煤炭储量有二千三百万亿吨。那就y化后,旧的体制已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完善,地勘队伍的建制、结构、专业、人才和设备已经不适应快速增长的资源需求,致使煤炭资源状况和勘查程度不明,国家宏观管理和宏观调控困难,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体制改革。三是煤炭地质勘探程度不足,成果质量呈现下滑趋势。近年来,一些业主放松了对勘探程度和地质报告的要求,违背法规、脱离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可供建井的精查地质报告勘探程度严重不足,成果质量和水平明显下降,影响了煤矿建设和安全生产。国家有关部门都在重视这方面的工作,目前正在逐步改进。徐水师提供了一组中国煤炭资源开采和利用状况的数字:在一万多亿吨查明资源量中,已利用3500亿吨,尚未利用资源量6700亿吨。尚未利用资源量中,可供新井建设利用的精查资源储量约300亿吨左右。找煤资源量占尚未利用资源量50%以上。据专家预测,2010年、202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3亿吨和28亿吨。他说中国现有煤矿有保障的年生产能力为13亿吨,在建规模4亿吨左右,到2010年和2020年,现有煤矿有保障的生产能力将分别下降到12.4亿吨和11.7亿吨;到2010年新增生产能力2.4亿吨;他继续说,“由此可见,若不采取措施,我国煤炭供应能力将严重不足,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将会出现危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必须加快新井建设步伐,按照煤矿设计规范,形成1亿吨煤炭生产能力,约需140─200亿吨精查资源储量,同时,考虑到勘查期和建井期,则2010年、2020年分别需精查资源储量1000-1200亿吨和1500-1700亿吨,精查资源储量缺口分别达到750-900亿吨和1250-1400亿吨。根据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对资源需求,精、详、普资源储量比较适宜的比例为1:2:5。按照这一比例推算,到2010年和2020年,详查资源储量缺口将分别达到900亿吨和1900亿吨,普查资源量分别达到3500亿吨和6000亿吨。”原来储量数目字要分开精、详、普资源储量,谁还敢说数目字是个“小儿科”?无论如何,如果把煤炭的储量再换算为“够用多少年”,那就更加复杂了,因为煤炭的用途广泛,够用多少年要视乎怎样用法。现在供发电的煤炭是直接燃烧的,将来会先液化或气化,更远的将来如果能在煤炭中取氢以核聚变方法供大规模发电和交通燃料电池之用,那么,中国的“已探明”煤炭储量的可用年期远远超过四十年、二百五十年或五百年,最低限度应该最少五百个世纪。

认真的铃铛
追寻的煎饼
2025-08-27 05:03:28
铁矿:全国已探明的铁矿区有1834处。大型和超大型铁矿区主要有:辽宁鞍山一本溪铁矿区、冀东一北京铁矿区、河北邯郸一刑台铁矿区、山西灵丘平型关铁矿、山西五台一岚县铁矿区、内蒙古包头一白云鄂博铁锈稀土矿、山东鲁中铁矿区、宁芜一庐纵铁矿区、安徽霍丘铁矿、湖北鄂东铁矿区、江西新余一吉安铁矿区、福建闽南铁矿区、海南石碌铁矿、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钒钛磁铁矿、云南滇中铁矿区、云南大勐龙铁矿、陕西略阳鱼洞子铁矿、甘肃红山铁矿、甘肃镜铁山铁矿、新疆哈密天湖铁矿,等等。

锰矿:全国已探明的锰矿区共有213处,主要有:辽宁瓦房子锰矿;福建连城锰矿;湖南湘潭、民乐、玛瑙山、响涛园等锰矿;广东有小带、新椿等锰矿;广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锰矿;四川高燕和轿顶山锰矿;贵州遵义锰矿。

铬铁矿:有56处产地,主要是新疆萨尔托海、西藏罗布莎、内蒙古贺根山、甘肃大道尔吉等铬矿。

铜矿:已探明矿区910处,主要为:黑龙江省多宝山;内蒙古自治区乌奴格吐山、霍各气;辽宁省红透山;安徽省铜陵铜矿集中区;江西省德兴、城门山、武山、水平;湖北省大冶一阳新铜矿集中区;广东省石菉;山西省中条山地区;云南省东川、易门、大红山;西藏自治区玉龙、马拉松多、多霞松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舍勒等铜矿。

铝土矿:有310处产地,主要为: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苏、宽草坪;河南省的曹窑、马行沟、贾沟、石寺、竹林沟、夹沟、支建;山东省的淄博;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果那豆;贵州省的遵义(团溪)、林歹、小山坝等铝土矿区。

铅锌矿:有产地700多处,主要为:黑龙江省的西林;辽宁省的红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营子;内蒙古自治区的白音诺、东升庙、甲生盘、炭窑口;甘肃省的西成(厂坝);陕西省铅硐山;青海省的锡铁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黄沙坪;广东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苏省的栖霞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厂;云南省的兰坪、会泽、都龙;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铅锌矿。

镍矿:有产地近百处。主要是吉林省的红旗岭、赤柏松;甘肃省的金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拉通克、黄山;四川省的冷水菁、杨坪;云南省的白马寨、墨江等镍矿。

钼矿:有产地222处,主要是吉林大黑山;辽宁省杨家杖子、兰家沟;陕西省金堆城;河南省栾川等钼矿。

钨矿:探明产地252处,主要是江西省西华山、漂塘、大吉山、盘古山、画眉坳、浒坑、下桐岭、岿美山;福建省行洛坑;湖南省柿竹园、新田岭、瑶岗仙;广东省锯板坑、莲花山;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明山、珊瑚;甘肃省塔儿沟等钨矿。

锡矿:探明产地293处,主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厂、珊瑚、水岩坝;云南省东川;湖南省香花岭、红旗岭、野鸡尾等锡矿。

汞、锑矿:探明汞产地103处、锑产地111处。主要是贵州万山、务川、丹寨、铜仁;湖南省新晃等汞矿,湖南省锡矿山、板溪;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厂;甘肃省崖湾等锑矿。陕西省旬阳汞锑矿。

金矿:探明矿区1265处,主要有黑龙江省乌拉嘎、大安河、老柞山、呼玛;吉林省夹皮沟、珲春;辽宁省五龙;河北省张家口、迁西;山东省玲珑、焦家、新城、三家岛、尹格庄;河南省文峪、桐沟、金渠、秦岭、上宫;广东省河台;湖南省湘西;云南省墨江;四川省东北寨;青海省斑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希、哈密等金矿。

银矿,探明产地569处,主要有陕西省银硐子;河南省破山;湖北省银洞沟、白果园;四川省砷村;江西省贵溪;吉林省山门;广东省庞西洞等银矿。

稀土、稀有金属: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801)、山东省(微山)、江西省(赣南、宜春)、广东省(粤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等地

教学资源分析

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开发,一些矿产资源已面临着枯竭。本课是在了解岩石、矿物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从资源枯竭的角度来认识岩石、矿物与我们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教材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人类对岩石和矿物的开采活动,导致矿物资源的日益枯竭。首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矿产资源正在不断的开采,并真实地出示了开采后留下的一片废墟,让人感到心酸。接着教材中又提供了部分矿物资源的枯竭时间表(煤炭 200年 石油 40-50年 铁矿 21世纪中叶 银、锌、汞、铅、硫 20-30年),使学生认识到:矿物资源在不断地减少,是不可再生资源,今天多用一点,多开采一些,就减少一些,我们的子孙也就少用一些,从“二、三十年”中感到一种危机感,引起思想上的震憾,如果我们再不节约使用,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第二部分:介绍人类为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做出的种种努力:放慢开采的进程,开发新能源。教材中介绍了人类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的情景,使学生认识到风能、太阳能、水能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安全无污染,它们是最廉价的能源。最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作为学生,我们能为矿物资源的保护做些什么呢?引发学生的深思,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调查和了解岩石和矿物与我们的关系。

能够查阅并搜集有关新型能源的资料。

科学知识:

知道人类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自然景观带来的正反面影响。

理解保护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我们应该合理使用矿物资源,开发新能源。

教学准备:

师:岩石矿物的开采图片、部分资源枯竭时间表、风能、生物能、潮汐发电、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的图片。

生:搜集有关新型能源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岩石与矿物的用途

1.讲述: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了岩石的特征,还学习了矿物的性质,人们掌握了它们的特点,便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岩石与矿物有哪些作用呢?

2.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岩石与矿物的作用。

(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入学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一些问题的直接的看法。科学课上,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并将科学课上所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已知经验融合在一起,真正地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有关岩石与矿物用途方面的知识,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带到科学课中来,这叫从生活中来,或叫做“源于生活”,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实验,把这些现象加以解释,再将所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叫到生活中去,又叫做“高于生活”,科学课就是“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

二、介绍岩石、矿物的开采,引发学生认识到有些矿物资源面临枯竭

1.提问:既然岩石与矿物有这么多的用途,那它们是怎么被开采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从煤、石油、铁矿石等的开采谈谈矿物的开采方式,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图片,再补充一些矿物的开采方式,如淘金。

(注意:这部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只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2.思考:开采过后,那些地区或地表会是什么样的呢?(第一层次的思考)

学生可能从自然环境的破坏,矿物资源的短缺进行阐述。

教师出示开采后的废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形呢?看到这些你有一些什么想法呢?(第二层次的思考)

学生可能想到:这是由于人们过度开采造成的。

这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地损害。

……

3.出示部分矿物资源枯竭时间表

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索:从这张表当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何想说的或者有些什么好的建议?(第三层次的思考)

引发学生来自内心的呼吁:我们要合理使用矿物资源,不能过度开采。

(评:三个层次的思考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从开采到废墟的图片,再到一组严峻的数据,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这种震憾是触及灵魂的,而不是无病呻吟。)

三、学生交流搜集的新型能源的资料,呼吁保护矿物资源

1.提问:我们该怎样解决人类需要与矿物资源不足的矛盾呢?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1)合理使用,减慢开采的速度

(2)不断开发新能源

3.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汇报自己课前收集的新型能源的资料。

(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同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具体目标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教师补充介绍一些新能源。

5.讨论:这些新能源的优点。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安全无污染……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改善人类生活中所起到的具大作用。

四、拓展延伸:我们该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让他们为保护矿物资源出谋划策。

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节约使用矿物

出一期手抄报,宣传保护矿物资源

写一份倡议书

给本地的矿物资源管理部门写一封信,发出呼吁

……

(评:真正地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合实际进行,不纸上谈兵,不搞空中楼阁。)

教学片断赏析

(介绍完矿物的开采之后)

师:如果一个地区的煤或石油开采完了,会出现什么的状况呢?

生:石油开采完了,由于井架拆掉了,这个地方就会出现荒地,庄稼长不出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那儿就是这样。由于地面上有一些剩余的石油,所以庄稼长不起来。

生:深山里的煤采光了,就会出现一个个的废弃的矿井,在远处看,就是一个个的黑洞,不像原来那样山是绿的了。

生:我从一本书上看到有的山因为挖空了,就蹋了,造成人身伤害。

(评:当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状态时,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他会联想起他周围的一些情形,联想起他以前看过的一些书籍。所以科学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总评:

总的看来,这节课有两大方面的特点:

一是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他们需要通过上图书馆,阅览室,或者通过向老师、家长询问,或通过网络查询,在此过程中,他们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得以发展,他们的涉交能力得以锻炼,他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与他人分享,这些都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培养的,而是无法通过教师的讲来代替的。

二是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联系当地实际情况,由表及里的向学生展示了矿物资源正在不断枯竭的事实,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而且提出了合适的建议。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以提升,一种责任感得以加强,也许在此基础上也激发了学生好好学习的动力,长大后要为寻找开发新能源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这样,那将是我们科学课发挥了具大的功效,而不再强调是学到了具体的多少条知识。

魁梧的冬瓜
玩命的悟空
2025-08-27 05:03:28

综上所述,煤炭地质勘查研究成果非常多,技术也逐渐呈现多样化,取得的成绩可喜,但是,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和开发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性,加之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性较大,以及技术普及周期较长和生产要求增加等方面,煤炭资源勘查技术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东部浅层煤炭资源枯竭使其深层勘查、开采成为一个重点问题。我国东部浅层煤炭资源开采殆尽,而深层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因此,深部资源勘查成为今后东部煤炭资源勘查一个重点。东部深部煤炭资源勘查面临着很多地质问题:第一,用什么技术手段来快速查明巨厚新生界覆盖区下煤炭资源分布与赋存状态;第二,煤层埋深大,存在着地应力大、温度高、瓦斯高、构造复杂等特殊地质条件。如何提高勘探精度,现有的勘探技术手段和探测成果往往与采掘揭露的情况有较大出入,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技术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深部矿井生产需要,地质保障系统建设仍然很薄弱。

2)煤炭资源储量套改工作不彻底。煤炭资源/储量是煤炭地质勘查的主要成果之一。20世纪末以前,我国固体矿产储量的分类是参照苏联的模式。1999年6月,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开展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矿产储量表》上的储量按照新的分类标准进行全面套改转换,4年后套改工作结束。2003年以来,新区勘探项目是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进行的,此前的煤田(井田)勘查报告或矿井地质报告,甚至此后的一部分新建矿井地质报告、生产矿井修编地质报告和补充勘探报告等,仍然沿用原来的储量分级。由于对新、旧储量分级标准理解存在技术上的不统一,部分经套改后的储量报告也是不符合新的储量分级要求的。这些情况势必影响到国家对煤炭资源赋存与分布现状的客观认识,影响到煤炭资源储量分类与国际惯例接轨进程,影响到矿业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跟不上国家矿业投资体制改革形势。因此,按照新标准系统清理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储量,切实摸清煤炭资源家底,规范储量管理是煤炭地质勘查面临的紧迫任务。

3)物探手段探测能力和精度仍需提高,多方法综合分析成为主要勘查技术手段。随着煤矿生产机械化、集中化水平的提高,生产能力与规模的不断扩大,矿井生产对地质条件的查明程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无论是深部资源勘查还是浅部生产矿井补充勘探,精细查明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是解决采掘方式与地质条件之间彼此适应问题的关键。要完成这一重任,传统的方法显得无能为力,人们将目光聚焦到物探手段上。实际上,矿井开采地质条件具有隐蔽性、多变性和随机性特点,每种物探技术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解决问题能力。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效果除受地震地质条件影响外,在目的层反射波能量和高频成分衰减快的情况下,如何增大信噪比和分辨率,在信号接收排列长度大造成反射点离散距和第一菲涅尔带半径过大情况下,如何增强横向分辨率;在钻探和测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反射波时间场转变成目的层深度场的精度等技术难题,影响了地震勘探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物探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4)资源勘查、矿井建设、煤层气安全开采一体化和环境保护等进程缓慢。煤炭勘查要求煤炭资源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既要考虑资源量,又要考虑矿井建设以及多种能源利用情况和对于环境影响力,实际上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综合模式。现今由于历史和经营管理体制等原因,目前从事煤层气勘探开发主要是一些石油公司或风险投资者,以资源-安全-环保为经营理念,以获取煤层气开发商业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以实现原煤商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因此,采煤与采气在行业上是分开的,在矿权上是分割的,在地域和利益上也是独立的,以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影响了四位一体化进程。

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存在以下问题:

1)投资主体发生变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煤炭资源的地质勘查与开发是分离的两个过程,探矿权和采矿权同属一个主体———国家,即煤炭资源的地质勘查工作是由煤炭行业地质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制定的中长期勘探计划,由国家投资地质部门实施,在确定的区域依据相关规范开展工作,其工作成果提交给国家,而后由国家交由煤炭建设、生产部门开始建设,其中的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家出资,煤炭资源的销售价格由国家定价。在这一模式下,煤炭勘查部门与煤炭生产单位来自同一个出资方———国家,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地质部门提交勘查成果给国家、生产部门使用地质成果;同样,在这一模式下,历经地质找煤、普查、详查、精查等4个阶段后,地质部门的资料经过国家储量管理委员会的认定与批复,才能作为煤矿设计、建井的依据等。因此,一个煤田从最初的勘查到最后的开发,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一个大中型煤矿的建成一般需要投资几十亿元的投资。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煤炭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与政策规定等,都相应做出了新的、更严密的规定。如探矿权与采矿权的取得,不再是由国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做出配置,而是要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等方式有偿取得,依法取得探矿权证的探矿权人成为煤炭资源勘查的主体。

2)投资思路发生变化。众所周知,企业是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核心,煤炭企业概莫能外。以往在国家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勘查规范,如现行的1986年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更多地强调了勘查工作的阶段性、渐进性等技术层面的内容。尽管对于煤炭资源后期开发也进行了概略性研究评价、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但这些经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说明后续勘查工作的必要性和继续投入的合理性,为后续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技术经济意义层面上的决策依据。真正意义上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则是在详查和勘探报告提交后,由煤矿建设单位或设计部门来完成。在目前形势下,煤炭企业作为投资的主体,无论是以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的身份出现,无一例外地从投资初期都非常关心投入/产出比、资金回收率等事关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一过程甚至从深部煤炭资源预查阶段就开始了。近年来,不少业主在煤炭资源勘查上,希望早投入、多投入,以期实现科学决策,缩短投资回收期,力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这种观点与做法,实质上是从勘查、开发一体化的角度做出的正确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