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信通:山西煤炭行业大变天,整体优化改造?新“大佬”出现?
10月13日下午,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举办山西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通报会。产信通了解到,山西新一轮省属企业发展战略重组已基本上完美收官。在其中,山西煤炭企业从7家融合为2家,7大动力煤国营企业相争的局势变成过去。在燃气行业,国新能源集团、山西燃气集团和山西国际 能源 集团气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组建立华新燃气集团,新的“大佬”出现。
除此之外,备受关注的阳煤集团重组事项也宣布公布:华阳新材料 科技 集团由原阳煤集团改名建立,融合重组省属公司有关新材料高品质资产,宣布向石墨烯材料等新材料行业转型升级。
产信通:山西接下来将在提效上发力
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党委书记、老总郭保民指出,下一步,山西将着重在降本增效挖潜、提效上使力,不断加强企业竞争力。另外,他号召金融企业提高对山西国有企业改革的自信心,增加金融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幅度,为山西国营企业改革创新出谋划策,给予综合性金融信息服务。
产信通:山西省注重煤炭行业整体升级创新,接下来将高速发展
在新一轮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下,山西省属国营企业着重经济数据正处于加速修复稳步发展。
“在 历史 上,山西省属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机制创新不活,竞争优势不够,相当于一部分公司还处于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贠钊指出,从源头上破译难点,只有执行专业发展战略重组,根据省属国有资产的胜败运转,加速打造出具备竞争优势、高新 科技 创新能力、销售市场管控力、价钱决策权、资产回报率高、整体实力强的一流电力能源公司。这情况下,提升产业链市场集中度、培养具备全世界竞争能力的煤炭企业融合已刻不容缓。
贠钊说,9月底,山西将同煤集团、晋煤集团、晋能集团3家煤炭企业协同重组,新设创立晋能控股集团。同煤集团改名为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晋能集团改名为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晋煤集团改名为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3家公司变成晋能控股集团二级子公司。
“重组后的晋能控股集团规模做到1.11万亿,煤炭生产能力约4亿吨,电力工程年发电量3814.71万千瓦,煤机装备制造业规模368.65亿人民币,精准定位为国内第二大、全世界第三大煤炭行业。”贠钊说,这一举动借以破译省属煤炭企业各司其职、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的困境,破译煤化价钱分歧、权益相互之间制约难点,破译煤机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销售市场内部化、单一化比较严重、混乱市场竞争布局。
在这以前,山西焦煤集团与山煤集团于4月间亦开展了合并重组。重组后,山西焦煤集团规模4416.4亿元,动力煤生产能力约两亿吨,精准定位为具备全世界竞争能力的全球一流主焦煤和焦化厂公司。
贠钊说,新建立的焦煤集团将积极主动推动跨省高品质焦煤资源发展战略重组,在业界进一步提高决策权和决策权。2020年前三季度,新焦煤集团完成盈利44亿人民币,稳居山西省属国营企业第一位,重组成果早已刚开始展现。
特别注意的是,先前备受关注的阳煤集团重组架构也在大会上宣布公布。据产信通了解,10月,华阳新材料 科技 集团由原阳煤集团改名建立,融合重组省属公司有关新材料高品质财产,保存阳泉煤业上市公司及一部分煤矿财产,规模约1013亿人民币,煤炭生产能力2860万吨级,员工人员约3.5万人。“10月10日,华阳新材料 科技 集团与山东如意集团协作基本建设的中国阳泉 时尚 科创产业链城、与杭州高烯 科技 有限公司相互打造出的山西碳烯高新 科技 石墨烯材料新项目宣布动工奠基仪式,意味着华阳新材料迈开了转型升级的牢靠脚步。”贠钊说,新签订的2个新项目中,前面一种总投资100亿元,是现阶段国内唯一从动力煤原材料实现终端设备的新材料产业链新项目;后面一种的产品氧化石墨烯,可生产制造石墨烯材料气凝胶,它是现阶段公布报导的世界最轻的固态物体。
伴随着焦煤集团、晋能控股集团重组架构公布和华阳新材料 科技 集团筹备,山西煤炭行业的布局从以前的“七雄相争”变成“两大大佬”。这轮融合中,山西还将国新能源集团、山西燃气集团和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气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3家公司重组建立华新燃气集团。
据了解,重组后,华新燃气集团规模820亿人民币,煤层气抽采量35亿立方米,天然气管网长短约6300余公里,管道网集气站工作能力300万立方米,员工约3.5万人,有着蓝焰控股、国新能源两家上市企业,变成本省上下游煤层气资源数最多、抽采能力最强,中等管道网占有率最大、供气调峰工作能力最佳,下游市场占有率最高、产业链配套设施最健全的产业链省部级燃气集团,生成集“勘探开发、资源贮运、开发利用、装备制造业及自主创新”四大业务流程版块于一身,中下游一体化成长的局面。
产信通:此次重组基本上完美收官
据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贠钊说,2020年来,山西省委省委采用改名重组、融合新设、协同重组、企业合并、公司分立建立、调节丰富等方法,集中化执行14大版块的改革创新重组,将省属公司人员从28家调节至23家,煤炭行业人员从7家调节至2家,新型产业公司大幅度提升,省属国有资本合理布局持续提升,国营经济成长的品质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贠钊指出,这一轮发展战略重组,从4月份创立华远国际陆港集团起,到10月底创立晋能控股集团止,历经6个月,涉改财产2.6万亿人民币,占省属公司资产总额的79%;涉改一级公司20户,占改革创新前省属公司户数的71%;涉改工作人员86万人,占省属公司在岗职工人员的91%;涉改产业链包含动力煤、炼焦煤、钢铁、化工厂、信创、新材料、水厂、货运物流、文旅产业、 体育 文化、天然气、农牧业、工程建筑、资产管理公司等14个行业,生成了神农 科技 集团、云时代集团、华舰 体育 控股集团、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晋通资产管理公司、山西航产集团、山西文旅集团等一批专业的集团。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41号《关于忻州市河曲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作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主体,整合包括山西河曲沙万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河曲猫儿沟煤业有限公司以及新增资源区,兼并重组整合后企业名称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猫儿沟煤业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24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颁发的证号为 C1400002009111220045096的采矿许可证,整合后矿田面积为5.6181km2,批准开采8-13号煤层,生产能力为120万t/a,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并建设180万吨/年选煤厂。
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忻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进行,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已基本编制完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予以公示。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猫儿沟煤业有限公司
1200kt/a露天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及1800kt/a选煤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公告内容(简本)
1、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名称: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猫儿沟煤业有限公司1200kt/a露天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及1800kt/a选煤项目。
建设项目地点:位于河曲县东南约47km的旧县乡沙万村,行政区划属旧县乡,其地理坐标:东经111°10′10″- 111°12′16″,北纬39°09′29″-39°11′05″。
建设项目概括:露天煤矿建设规模为1200kt/a,矿田面积为5.6181km2,批准开采8-13号煤层,生产能力为120万t/a,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剥离和采煤都选用单斗-卡车工艺,划分为三个采区,首采区,其全区平均剥采比4.41m3/t,首采区东南部拉沟。选煤厂建设规模为1800kt/a,200~25mm原煤采用重介浅槽分选,25~0mm原煤不分选。
2、工程主要环境影响
1)建设期主要环境影响
(1)环境空气影响
建设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施工单位的临时食堂(与煤矿食堂不同)、临时居住地的炉灶燃煤,其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SO2。此外煤矿施工、材料运输装卸、机械运转等,也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汽车运输也会带来尾气污染。其结果是造成局部地区环境空气的污染。
(2)水环境影响
水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很少,就地泼洒。
(3)生态环境影响
随着建设项目的开展,本区的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将发生变化,主要是工业场地开挖,回填对土地的扰动,对植被的破坏,短期的水土流失,但由于本区原生态系统较简单,地面系统扰动有限,所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明显。
(4)噪声环境影响
建设期噪声主要为施工设备噪声如搅拌机、推土机等。这些施工噪声多为突发性的噪声,施工期为短期效应。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本项目为建设期固废主要剥离物、建筑垃圾、临时生活垃圾等。
2)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
(1)环境空气影响
本矿生活采暖采用工业场地锅炉房供热,原煤贮存采用筒仓,所以污染源以锅炉燃煤污染为主,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烟(粉)尘、SO2。
(2)水环境影响
本矿废水有两种,一种是矿坑水,经净化处理后可作为采掘场洒水、排土场洒水及消防洒水水源;另一种为生活污水,包括浴室、食堂、办公设施、锅炉房等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采掘场洒水、排土场洒水等。
(3) 固体废物影响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有剥离物、炉渣以及生活垃圾等。
3、工程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1)建设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前首先在施工工地设置围墙(>2m),可起到明显的挡尘、隔声作用。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水泥、砂石、石灰及土方等在长期露天堆存过程中极易产生扬尘,评价要求设置施工基本原材料临时堆棚,用量较大的砂石等原材料要用棚布覆盖,散落物料要经常清理。
对于项目物料运输车辆存在裸露运输及运输抛洒问题,评价要求工程建设单位严格要求运输车辆覆盖篷布或利用箱车,且物料不得超载,尽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抛撒;车辆出厂前,应将车辆轮胎进行冲洗,避免轮胎带泥行驶。遇有四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时应停止土方施工。施工场地应配置洒水车辆,对场地及运输道路定时进行洒水,并及时清扫,以减少施工扬尘的扩散范围。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根据平面布置,可以对矿址局部提前进行绿化、硬化工作。
(2)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应设临时收集池,经过除油、沉淀等简易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抑尘,不得随地泼洒。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施工期间应设置临时墙,阻断施工噪声的传播;高噪声的作业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减少夜间施工量,避免对周围村庄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降低设备噪声级: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使其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减轻因设备运行状态不佳而造成的噪声污染。
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免局部声级过高。
(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运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
(5) 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施工时应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各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进行,以免造成周围植被、土壤的大面积破坏和干扰动物的栖息环境。施工期应先建设各种排水设施,将雨水及时排走,避免在场地形成水漫流,导致水土流失增加。土石方工程应合理安排施工期,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厂区开挖工程结束后,须及时对场地平整、压实、硬化处理;临时占地及空闲地要及时进行绿化,减少水上流失。
2)运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锅炉烟气采用脱硫除尘工艺,经处理后污染物实现了“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满足环保要求。
破碎筛分粉尘要求采用集尘罩加布袋除尘器,集尘罩集尘80%,布袋除尘效率为98%,排气筒高度不低于15m。
本矿原煤和洗精煤采用筒仓储存,直径Ф15m圆筒仓。
(2)水污染防治措施
矿坑水,经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生产消防洒水、采掘场和排土场降尘洒水;生活污水,包括浴室、食堂、办公设施、锅炉房等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全部用于采掘场和排土场降尘洒水等,不外排。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产噪设备均采取基础减振、建筑隔声、消声等降低噪声的措施。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剥离物送至排土场,排土场堆满后覆盖黄土并绿化的处置方式,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炉渣运至排土场与剥离物一起填埋。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4)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由于矿区的开发建设,采掘场的开挖,排土场的形成,工业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使得大量的土地被征占和使用,导致地表原生地形地貌被破坏、扰动。猫儿沟煤业有限公司应该根据开发特点、建设顺序、开采工艺等特点,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及有效的生态治理措施
煤炭开采影响到村民的正常饮水,将由矿方负责解决居民饮水问题。
矿井工业场地进行绿化和美化,矿区绿化系数达到15%。
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该项目煤矿采用露天开采,设计规模为1200ka/t;选煤厂采用重介浅槽分选工艺,设计规模为1800ka/t。煤炭回收效率高,项目经济效益显著,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本项目工业场地位于农村地区,远离城区,矿址选择不受城市规划影响;排土场选址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的选址规定。
3)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
该项目在严格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满足山西省环保厅核准的、忻州市环境保护局批复的总量控制指标,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4)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在设计、施工、运营各期得到落实。这些措施落实后,可以消除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或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项目建设及运营带来的影响是区域自然环境体系可以承受的。
5)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如影响到附近村庄居民饮水,猫儿沟煤业有限公司将按供水预案解决村民饮水问题。
5、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1)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以上提供的公告内容实际为报告书简本,公众查阅可到公示的网站(山西省环境保护网)进行查阅。查阅时间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
2)补充信息索取方式和期限
为了满足部分公众更详细了解本项目环境影响情况的需要,上述公告信息(简本)未说明清楚的内容,公众还可与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电话联系索取相关补充信息。
6、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为评价范围内的沙万村和火山村等村民、当地政府人员,各界人士等。
7、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详细内容在山西省环境保护厅网上公示,采取网上征询意见的方式:可以通过 http://www.sxhb.gov.cn(山西省环境保护网)进行查阅详细内容,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
对项目以及环评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书面和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反馈。
2.5.4.1 平朔煤田概况
平朔矿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境内,属宁武煤田北部区域。平朔矿区是我国重要的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先后建成了安太堡露天矿、安家岭露天矿和东露天矿。近年来,为提高煤炭产量,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率先尝试了浅埋、巨厚、近水平煤层的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安全高效新模式,形成了中煤平朔公司独具特色的露天和井工联合开采模式,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平朔矿区东、西、北三面均以煤层露头线为界,南以担水沟断层为界,南北长约21km,东西宽约22km,面积380km2,地质储量127.5亿t。根据国家计委计能源[1993]360号文《关于山西平朔矿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马关河与七里河之间的安太堡矿合资区,安家岭、安太堡二号勘探区,安太堡后备区,合计勘探面积130.3km2,地质储量44.3亿t将马关河以东普查区46km2,地质储量17.1亿t,总计176.3km2,地质储量61.4亿t,划为国家大型露天矿开采范围,其余204km2,地质储量66.1亿t划为地方及乡镇煤矿开采范围。资源划分见图2-14,该矿区属于典型的适合露天开采煤田的露天井工联合开采类型矿区。
图2-14 平朔矿区资源划分示意
2.5.4.2 平朔安家岭矿露天井工联合开采
(1)矿田及地层构造
安家岭露天矿田,包括安家岭和安太堡二号两个勘探区,位于平朔矿区的中南部,其行政区隶属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地理坐标东经112°17′~112°26′,北纬39°24′~39°32′,其范围东起马关河洪水位线,西至七里河西岸洪水位线及安太堡露天矿之开采边界,南以843号孔与T58号孔连线为南部勘探边界,北至安太堡二号勘探区12勘探线与平番城精查区相接。南北长约8.5km,东西宽8km,总勘探面积59.8km2,地质储量21.88亿t。
安家岭露天煤矿是国家“九五”期间煤炭工业利用日本能源贷款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大型现代化煤炭项目,实现了露天井工联合开采的煤炭生产新模式。现在它的实际原煤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t,是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图2-15为平朔安家岭露天矿坑。
图2-15 平朔安家岭露天矿
安家岭矿地层自上而下由第四系、新近系上新统、二叠系石盒子组、下二叠统山西组、石炭系太原群、石炭系本溪群构成,按照土岩的不同性质分述如下:①第四系层主要为黄土层,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黄土的黏性很低,下层黄土中含有砂砾。在地质勘探报告中,将其定为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此种土壤对工程建设极为不利,在正常压力下遇水则会产生较大的变形。②新近系上新统为棕—深红色黏土和亚黏土互层,此层厚度不大,在矿区内零星分布,是遇水极易产生变形和强度降低的软弱层,如在排土场基底中赋存时,会影响排土场的稳定性。③煤系地层,其岩性均较坚固,胶结致密,除页岩外,硬度系数均在4以上,边坡岩层赋存平缓,4#煤顶板为灰白色中粗砂岩,局部为含砾砂岩,岩石坚硬,胶结致密9#煤顶板为砂质泥岩,局部为泥岩和炭质泥岩,其中砂质泥岩较为坚固,泥岩和炭质泥岩强度稍低。
井田构造主要受宁武向斜、芦子沟背斜、白家辛窑向斜及二铺背斜控制,地层产状比较平缓,除芦子沟背斜东翼较陡(15°~25°)外,一般在10°以下。井田内主要褶皱宁武向斜位于东部,轴向NW30°,次一级均发育在西部,近似平行,走向NE45°,其规模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减弱。井田内断层和陷落柱较为发育,除个别断层(如安家岭逆断层、马蹄沟断层)断距较大外,一般都在15m以下,断层走向分为三组,即NE向、NNE向和NNW向,以NE向为主。岩溶陷落柱分布不均,且大小不一。根据钻探和三维地震成果,本区未见岩浆活动,本区属构造中等复杂区,如图2-16所示。
构造的展布与延伸不仅为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提供了空间条件,而且构造形成的地形地貌,控制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宁武向斜西侧为芦子沟背斜,于二号井田中东部轴向呈北50°西,至芦子沟转为北北西向,向南延伸至安家岭后急转为南西向。灰岩埋深相对较浅,岩溶裂隙发育,径流条件好,形成了地下水交替积极的七里河径流带。井田大部位于这一强径流带的北部靠近补给区。
图2-16 井田构造纲要
(2)露天开采
安家岭露天矿采用单斗卡车工艺,由西向东推进,年推进度350m,达产第四年后,推进方向改为由南向北推进,两侧端帮设有运输通道,每隔一个平台设一个。
端帮边坡上黄土运输平台宽34m,保安平台宽6m岩石运输平台宽32m,保安平台宽4m。采掘场端帮边坡角34°,存在时间4~5年。
上窑外排土场是一长条形状,一条皮带机走廊将其分为东、西两部分,最大排弃标高140m,东区最大排弃标高1455m,西区最大排弃标高1430m。
外排土场北部为安家岭露天采场,西南部是铁路环线、组装场、机修车间和材料库,南部是西界村、东界村、联合煤矿和东界煤矿,之间有高压架线通过,因此上窑排土场边坡的稳定与安全直接关系到这些工业设施、民用建筑和与之有关的人员安全。
内排由下向上发展,台阶形成后与采掘工作面同步推进,到达产第五年全部实现内排。
露天矿南北长9.5km,东西宽5.3km,边坡高度达20m左右。
(3)井工开采
安家岭井工矿位于安家岭矿坑的南北两侧,由露天不采区、上窑区和太西区组成。区内地层产状平缓,倾角一般在2°~5°,局部达12°左右,井田主采4-1号煤、4-2号煤、9号煤和11号煤,各主采煤层赋存稳定,构造简单,其中4号煤埋深70.82~343.42m,平均221.85m。煤质坚硬,含夹矸3~5层,岩性多为泥岩或砂质泥岩。9号煤结构较为复杂,夹矸多为砂质泥岩和炭质泥岩,局部夹有高岭石及粉砂石。
图2-17显示出井田在矿区的位置。
图2-17 井田在矿区的位置
采煤方法为倾斜长壁综采放顶煤回采方法。回采工作面长度240m,割煤高度3.2m,顶煤初次垮落步距16m,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34m,老顶初次来压步距44~45m,周期来压步距12~18m,动载系数1.31。工作面支护方式为液压二柱掩护式。矿井为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即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风井安装对旋风机两台和配套电动机两台,其中一台运转,一台备用。
(4)露天井工联合开采
安家岭露天煤矿原设计为单一露天开发方式,2002年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向国家计委发函《关于安家岭露天煤矿项目由单一露天开发模式变更为露井联采开发模式的请示》(中煤办字[2002]16号,国家计划批复,计委基础[2002]1478号),为实施配煤降硫,提高煤炭产品质量,以满足国内外煤炭市场需求,同意安家岭煤矿建设方案由单一露天开采调整为露天井工联合开采。
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后设计单产为10Mt/a,计算服务年限103.5年,首采区服务年限23.6年。
开采顺序为:先开采首采区,向东推进,达产7年后开始扇形转向,逐步过渡到向北推进,直到北部最终境界首采区结束前,在东帮北部缓帮,过渡到二采区北段开采,向东推进至东部境界,然后再次进行缓帮,过渡到向南西推进,直至西部境界最后开采三采区直到北部最终境界。
为确保地面构筑物、工程设施和井下开采的安全,设计对井筒、大巷、工业场地、铁路、公路等重要设施均按有关规定预留保安煤柱,经计算露天矿南端帮从4#煤层底板台阶向外,留不小于300m的保安煤柱排土场西南部安太堡露天煤矿外运铁路装车线环线至塌陷边缘,留不小于150m的保安煤柱南部边坡下方的露天煤矿工业场地和西界村至塌陷区边缘,留有不小于170m的保安煤柱,对塌陷区内的环线、高压供电线路、环线联络道等也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以保证露天井工联合开采的正常、高效、安全。由此可见,安家岭露天矿露天井工联合开采为典型的排土场下井采、到界边帮残煤井采类型。露天井工位置见图2-18。
图2-18 露天井工联合开采位置及典型剖面位置
在此基础上,昔阳县金地煤矸石综合治理有限公司决定投资1000万元在昔阳县李家庄乡王家山村东侧沟壑拟建设煤矸石综合利用、治理及土地复垦项目。晋中市生态环境局于2021年7月19日对《昔阳县金地煤矸石综合治理有限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治理及土地复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下发了环评批复(市环函[2021]189号)。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4.6万元,总占地面积11.33h㎡(南区3.75h㎡、北区7.58h㎡),填埋量152.16万m³(南区72.45万m³、北区79.71万m³)、复垦面积11.33h㎡(南区3.75h㎡、北区7.58h㎡),复垦方向为林地和草地(南区复垦方向为:林地2.50h㎡、草地1.25h㎡;北区复垦方向为:林地6.40h㎡,草地1.18h㎡)。该项目目前进场道路及管理站已基本建设完成,其余工程尚未开工建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解决中煤昔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安平发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的问题,避免中煤昔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安平发电厂因无法解决粉煤灰综合利用途径,进而导致电厂停产,使昔阳县冬季供暖受到影响,应中煤昔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安平发电厂要求,昔阳县金地煤矸石综合治理有限公司及时调整土地复垦方案,具体为:在占地面积不变的基础上,北区部分区域增加粉煤灰作为填充物(煤矸石填充区域面积2.69hm2、粉煤灰填充区域面积4.89hm2)。方案调整后,昔阳县金地煤矸石综合治理有限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治理及土地复垦项目总占地面积仍为11.33h㎡(南区3.75h㎡、北区7.58h㎡,保持不变),煤矸石填充区域面积6.44h㎡(南区3.75h㎡、北区2.69h㎡,北区填充区域减少),粉煤灰填充区域面积4.89h㎡(全部为北区)。
根据2015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下发的“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文件要求,“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五个因素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发生重大变动,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界定为重大变动,属于重大变动的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本项目增加填充物种类(原为煤矸石,现为煤矸石及粉煤灰),同时可能导致不利环境影响加重,属于重大变动,需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为此,建设单位委托山西清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了《昔阳县金地煤矸石综合治理有限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治理及土地复垦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次变更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填沟造地填充物来源(在现有昔阳县宝鑫洁净型煤有限责任公司洗煤厂、昔阳县鸿鹏型煤有限公司洗煤厂、昔阳县宏源洗煤厂及昔阳县金鼎商贸有限公司洗煤厂的基础上,增加中煤昔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安平发电厂作为本项目粉煤灰来源企业)、项目总投资(由1000万元变更为1300万元)、环保投资(由124.6万元变更为424.6万元)、挡灰墙(在北区煤矸石与粉煤灰填充分界点增加1处挡灰墙:长度28m、高度5.5m、基础埋深2.0m、地面出露3.5m)、涵洞(北区粉煤灰填充区顶部增加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涵洞,长度695m、直径1.0m)、集水竖井(北区粉煤灰填充区增加集水竖井3座,放水口直径为0.2m)、渗滤液收集池(北区挡灰墙下游增加渗滤液收集池1座,容积500m³,池深1.5m,底部长32m、顶部长36.5m、宽10m)、防渗措施(煤矸石填充区域防渗措施为:黄土经夯实作为防渗层;粉煤灰填充区域防渗措施为:采用单人工复合衬层作为防渗衬层)、填充量(总填充量仍为152.16万m³,总覆土量仍为27.74万m³,煤矸石填充量由现在的124.42万m³变更为80.64万m³,增加粉煤灰填充量为43.78万m³)、建设周期(南区建设周期仍为2.7年,北区建设周期由现在的2.6年变更为1.4年,总建设周期由现在的5.3年变更为4.1年)、部分环保措施(粉煤灰复垦区产生的渗滤液集中收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粉煤灰运输车辆采用专用车辆)。其余内容均不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