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最低可采厚度和最高灰分规定
哎我给你现找的的书累坏了 给标注答案吧
煤种倾 角
<25°25 °~ 45 ° >45 °
炼焦用煤 0.60m0.50m0.40m
非炼焦用煤0.70m0.60m0.50M
褐 煤0.80m0.70m0.60m
级别名称代号 灰分范围 Ad (%)
特低灰煤SLA ≤5.00
低灰分煤LA5.01~10.00
低中灰煤LMA10.01~20.00
中灰分煤MA20.01~30.00
中高灰煤MHA30.01~40.00
高灰分煤HA40.01~50.00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地区,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90.3%,其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地区占北方地区的65%;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南的地区,只占全国的9.7%,其中90.6%又集中在川、云、贵、渝等省市。
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地区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89%,该线以东地区仅占全国的11%,是煤炭贫乏地区。中国煤炭基础储量3261.44亿吨。
中国煤炭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探明程度低,人均占有储量较少。根据BP2009世界能源统计评论,2008年底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比例的13.9%,人均储量约86.4吨,约为世界人均可采储量的69%。
中国煤炭资源和现有生产力呈逆向分布,从而形成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调”的基本格局。大量煤炭自北向南、由西到东长距离运输,给煤炭生产和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扩展资料
煤炭可分为褐煤和硬煤两大类,硬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烟煤包括: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硬煤按碳化程度从低到高分为: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中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高变质煤(贫煤,无烟煤)
煤炭的演变是逐级进行的:褐煤-低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煤的碳化程度与成煤时间,所处地层的压力和温度有关.时间越长,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则碳化程度越高。
由于碳化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同一成煤年代产生的煤种并不相同,相同的煤种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年代.例如:侏罗纪煤普遍为低变质烟煤和气煤。
而宁夏汝箕沟的侏罗纪煤由于受到火山余热的影响,加速了碳化进程,煤种为无烟煤.辽宁抚顺的长焰煤来自第三纪,阜新的长焰煤来自白垩纪,甘肃华亭的长焰煤来自侏罗纪,内蒙古准格尔的长焰煤来自石炭二叠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资源
露天矿开采的对象是岩石和矿石,要使露天矿山工程能够正常进行,有用矿产能够合理开采 ,且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露天开采的客观规律,其中最为人们关注 的要算剥采关系,即剥离工程与采矿工程的关系,这里所指的关系不仅仅表现为采剥数量的 关系即剥采比,更重要的要表现为采剥工程空间与时间的发展关系。�
1 生产剥采比的变化规律
露天矿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按照一定的开采境界和开采程序进行生产,生产剥采比的变化 有其客观规律。倾斜矿体的露天矿生产剥采比随开采深度的加深而不断增大,达到一个最大 值 后便逐渐减小。近水平和倾角较小的矿体随地形条件和矿体厚度变化也有类似的变化规律。 我国的大多数露天矿生产剥采比变化规律为:由小至大,然后逐渐减小。�
2 日常生产中采剥关系的宏观控制
好的设计意图要通过生产组织实施。实践证明,产量稳定是相对的,增产、限产是绝对的 ,甚至是随机的。所以采剥关系的平衡也是相对的,暂时的不协调也不足为怪。在这种情况 下,如何避免出现剥采关系严重失调,保证露天矿生产有后劲,这就需要宏观不失误,“采 剥同步”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做到这一点,就不会出现大问题,但有时也会出现某些失误 。 例如:(1)产量要求过高,采剥总量超过工艺环节的综合能力,必然会弃剥保采或保采弃工 程;(2) 以全矿综合剥采比要求同步不能真实反映采剥关系,而以露天剥采比作为衡量标准更能反映 实 际情况;(3)单纯要求剥离与采煤数量上的同步,有时也会导致工程落后。可以看出,宏观 控制 是必要的,但是仅有宏观控制还不够,还必须加强日常生产的微观控制,从采剥 工程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去分析问题。
3 采剥关系的微观控制�
3.1 采剥量的合理分配
年度采剥数量是由市场情况、露天矿设计生产能力、阶段性规划等为依据来确定的,把这些 数量合理地分配至各个部位,使有限的剥离发挥最大的效能是微观控制的主要内容,其分配 原则必须注意到以下关系:�
(1)水平推进速度与垂直延深速度的关系。�
(2)矿石品位的合理搭配关系。对于一个露天矿来说,原煤处理能力是一定的,矿石品位的 合理搭配是日常生产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问题,挑肥拣瘦的开采会导致矿山工程畸形发展。 如平庄西露天矿如果优劣煤搭配不当,必然会造成某一段时间劣煤高峰,由于处理能力不足 ,不得不在拣煤线推掉,造成损失,还不能保证产量。�
(3)处理好延深工程与一般露煤剥离工程的关系。开拓开采程序必须与采煤工程协调起来, 否则露天矿的生产能力不能保证。�
3.2 加强工程技术指标分析
超前控制工程技术指标是矿山面貌的反映,加强工程技术指标的分析是提高生产组织者 超前意识的最好办法,最能反映生产面貌的技术指标是平盘宽度、工作帮坡角、工作线合格 率和两煤量。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定量细化分析,可使露天矿的工程面貌处于正常状 态,适应市场的要求。�
4 露天矿采剥关系衡量的基本尺度�
4.1 合适的生产剥采比数值
剥采比客观地反映出露天矿开采总的规律性,根据其变化规律,设计者按技术经济的要求进 行了人为的均衡,规定了每个生产时期应该达到的比值,因此在日常生产中必须认真执行, 务必使实际完成大于或等于设计生产剥采比,反之就说明存在剥离欠量。这就是以剥采比概 念出发的剥离欠量。因此,要求“采剥同步”是露天矿生产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衡量露天矿采剥关系是否正常的基础。�
4.2 协调的部位推进
露天矿采剥关系是否正常的根本是看采掘场技术面貌是否正常,有无畸形发展状态。剥采 比欠量反映了剥离欠量的数量关系,没有反映出露天采剥工程的时空关系,因而不能反映出 露天矿采掘场的真正面貌。部位欠量能够反映其真实面貌,它是根据采矿工程发展的需要, 以合理的开拓开采程序、正常的作业条件和合适的两个煤量为依据,照顾年剥离数量,合理 分配 的三个关系,使露天各部位协调推进,最终使各部位在计划期内达到标准。因 此,以某一期末工程位置图与按采矿工程发展要求而制作的标准图对照,显示出工程位置差 ,真实反映了工程发展的不协调状态,即部位剥离欠量。这些大小变化具有工程发展时空 关系的真实性,它应该作为衡量露天矿采剥关系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准。例如,平庄西露天矿的辉绿岩的推进直接关系到露煤,被列为该矿的重点工程部位,由于该部位的 推进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出现了部位欠量,这是造成该矿达不到设计能力的主要原因。�
4.3 充足合格的工作场所
露天矿设备的效率能否发挥,与提供的设备作业场所有关,因而露天矿工作线长度及其合格 率就成为衡量露天采剥关系正常与否的又一重要标志。要求:(1)总工作线长度大于或等于 采掘设备台数和正常单台设备的工作线长度;(2)实际工作线合格率大于设计工作线合格率。
4.4 足够的产量稳定储备力
开拓煤量和回采煤量两个煤量是衡量露天矿后劲的重要标志,要求其大小要符合规范要求。两个煤量如果达不到规范标准则后劲不足,接续困难。�
以上几点,剥采比是基础,部位剥离欠量是要害,工作线合格率及两个煤量是重要标志,它 基本 上反映了倾斜煤层露天矿生产的工作面貌,但由于各矿的具体条件不同,各矿应根据实际情 况制订衡量采剥关系正常的标准,作为技术规范贯彻到露天矿生产过程中,保证露天矿生产稳定有序。
Km=n’/n
式中: Km—煤层可采性指数;
n—评定区内所有参加评定的见煤点数;
n’—见煤点总数n中煤厚大于或等于最低可采标准的见煤点数。
有资料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应在2000亿吨以上,资源量可达3万亿吨。
其中,无烟煤和烟煤5094.91亿吨,次烟煤和褐煤4747.20亿吨,未来20年,随着美国、中国对煤炭的洁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求必然会增加。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将提高3.7个百分点。
煤炭资源是能源矿产资源之一。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中占25%。2000年底,世界煤炭总产量为46.61亿吨,消费量46.59亿吨,贸易量5.9亿吨。世界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11亿吨。
评价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他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力、化工等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领域。
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
在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