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临汾煤炭局的局长叫什么,副局长叫什么?谢谢你们了~
临汾市市长助理、市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延峰;
临汾市煤炭工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郑 锋;
临汾市煤炭工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郝鹏举 ;
临汾市煤炭工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郝德彪 ;
临汾市煤炭工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王常兴;
临汾市煤炭工业局纪检组长、党组成员:杜旭生 ;
临汾市煤炭工业局总工程师:王海青 ;
临汾市煤炭工业局调研员:段有光 ;
临汾市煤炭工业局副调研员:郭海涛 。
薛军,男,汉族,1942年11月17日出生于山西省柳林县王家沟乡兴隆湾村,大学学历。
1962年10月在离石县李家湾高等小学参加工作,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入山西省委党校政治系学习。
1969年9月毕业于山西省委党校政治系党政管理专业,高级统计师。
历任离石铁厂革委会副主任,吕梁地区计委干事。
1973年后任吕梁地区计委党组成员、统计局副局长、局长。
1983年任吕梁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1985年7月任山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6年10月任山西省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1992年4月任朔州市委第一副书记,同年7月任朔州市委书记。
1995年12月任山西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00年1月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2001年10月不再担任省委常委职务。
2003年1月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2008年1月退出领导岗位。2009年5月退休。
薛军同志是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第八届山西省委委员,山西省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党代会代表,山西省九届、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汉族,山西省怀仁县人,1959年7月出生,1981年6月入党,1975年4月参加工作,2004年7月山西省党委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曾任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现任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1976.05,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综采队工人、副队长;
吴永平
1981.09,大同煤校(今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学生;
1983.07,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通风区技术员、副区长、区长;
1991.10,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副总工程师;
1993.09,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副矿长;
1998.05,大同矿务局挖金湾矿矿长;
1998.08,大同矿务局同家粱矿矿长;
1999.12,大同矿务局晋华宫矿矿长;
2004.02,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
2004.10,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2005.12,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2006.02,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常委;
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全面负责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党委、董事会、经理层工作
2008.01,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2008.04,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1.09, 山西煤炭工业厅党组书记,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原大同煤校)校友会会长。
2011年12月1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任命吴永平为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
1984年参与完成了“煤峪口矿矿井均压防火实验研究”并成功实施,该项目获原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主持完成了“均压灭火自动监视与调节”,并成功实施,该项目获大同矿务局科技进步特等奖:2001年主持完成的“大同两硬条件大倾角煤层综采技术研究,通过了山西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撰写的论文《两硬特厚煤层综采上分层放顶煤开采研究》、《晋化宫矿推行超前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试论矿长如何抓好安全生产》、《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综采技术的实践》、《从煤炭企业发展战略谈人力资源的开发》及《试论综采过大面积冲刷区的技术方法》相继发表在《山西煤炭》、《煤炭科学技术》和《中国煤炭》等杂志上。 从1989年至2003年,先后获得了山西省煤炭系统先进工作者、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优秀和杰出青年企业家”、省“优秀企业经营者”和省市“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张崇慧,男,汉族,1950年4月生,山西 平定县人,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2月参加工作,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出生地
山西平定县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50-4
职业
中国共产党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文名
张崇慧
民族
汉族
1968.12——1970.11,阳泉矿务局一矿采煤工人;1970.11——1974.08,阳泉矿务局金属支柱厂生产组代干;
1974.08——1976.12,在大同煤校学习;
1976.12——1983.08,阳泉矿务局金属支柱厂技术员、助理经济师、车间主任;
1983.08——1984.08,在秦皇岛煤校学习;
1984.08——1987.09,在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习;
1987.09——1993.04,阳泉矿务局选煤运销处副处长;
1993.04——1993.12,阳泉矿务局选煤运销处处长;
1993.12——1995.09,阳泉矿务局副局长兼运销处处长;
1995.09——1997.11,阳泉矿务局局长;
1997.11——2000.05,山西省煤炭局(厅)副局长、副厅长、党组成员(正厅级);
2000.05——2001.12,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正厅级);
2001.12——2003.04,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3.04——2004.03,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兼);
2004.03——2008.03,山西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党组副书记;
2008.03——2010.05,山西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
2010.05——2010.06,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府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
2010.06——2011.03,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2011.03.30——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事件起因
1898年,英国福公司通过与山西巡抚胡骋之签订《请办晋省矿产借款合同》五条、《请办晋省矿务章程》二十条,以及与清政府总理衙门签订《山西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务章程》十九条等,取得了盂县、平定州、泽州(晋城)、潞安府(长治)与平阳府(临汾)煤铁开采与筑路权。合同签订以后,山西人士,鲜有知者。1903年,福公司兴修道清铁路,正太路亦将动工,该福公司始派矿师来晋测勘。一开始山西巡抚赵尔巽,奏请查照合同规定调度矿务各种事务。继任巡把张曾易,函咨商部称晋省与福公司原定合同,损失权利甚大,请作另议。第二年,山西绅士渐知合同详情,一致认为有争矿自办的必要,在日本留学的山西学子得知此事后率先发起争矿动议,山西学界及时跟进,奔走呼号辗转宣传,全省响应,争矿之风,日见扩大。1905年,山西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争矿运动,广大市民、大中学生、爱国绅商等纷纷参加,强烈要求夺回矿权。阳泉人民,尤以平定士绅,表现极为瞩目。1907年春,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总公司(简称保晋公司)在太原成立,经不懈努力,于1907年12月与福公司议定:保晋公司以白银275万两赎回山西矿权,1908年1月20日与福公司订立了《赎回山西盂县、平定、潞安、泽州与平阳府开矿制铁转运正续各章程之合同》12条,在同年2月15日由清廷正式批准生效。
二,福公司觊觎山西财富,盂县首当其冲
在十九、二十世纪,煤炭一直是工业革命发展社会前进最主要的动力源,谁控制了煤炭谁就控制了经济发展的命脉,犹如现在美国的霸主地位由美元控制中东石油成为世界通用货币一样关健。
山西煤炭贮量丰富驰名海外,源于1870年至1872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二度来华,在山西勘察煤炭矿产资源情况之后,在上海发表了《中国旅行报告书》,称山西的煤炭贮藏量约有6300亿吨之多,取之不竭。由这本书揭示的巨量宝藏使西方列强产生了强烈的攫取之意。针对东方大国山西的能源,1896年英国福公司(peking Syndicate Limited)便目标明确地成立了。
1898年,受福公司所托,英国人宿克莱氏来盂县调查,报告中曰:“盂县铁炉六十,每年作工二百五十日,每日每炉陈铁·五百斤,每年所得吨数四千五百。”清代光绪版《盂县志》载,光绪二十四年(1898),全县在牛村、白土坡、南流、赵家垴、清城有焖铁炉8座,年产生铁4500吨。《山西矿务志略》曰:“自五渡村以至牛村,矿坑遍地有之……查盂县东南各村共有炉厂一百五十余座,以清城镇为中心点。”
清末,盂县的冶铁业与铸造业进入鼎盛时期,当时全县共逮有炉厂150多座,其中清城的铸造技术和生产规模为最,是中心点和主要基地。当时全县及阳泉、平定等地的生铁、熟铁和铁铸产品大都要在本村集中,统称“清城铁货”,以同一商标统一批发,有大铁店8家,字号分别是:“福长店”、“天盛店”、“万和德”、“义长隆”、“福蔚恒”、“隆盛永”、“玉思店”等;冶铁业有5家,字号为:“三和庆”、“源隆永”、“源生永”、“永牛公”、“天源公”。另外还有小型铁匠炉5家。产品远销至内蒙古、绥远、河北、山东、河南、晋北、晋中等地产销两旺,赢利甚丰有“日进斗金”之说,被誉为“三晋旱码头”是晋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矿业志》载:“民国五年(1916)山西全省产铁7万吨……盂县5000吨,占到全省铁总量的14%”。这一产量,居山西七个产铁基地的第二位。
当时,盂县不仅制铁业发达,采煤业也在全省各县靠前。清光绪《盂县志》载:“晋阳北山多煤产,而盂邑一境所产尤多。”1898年,县厘金局统计数为13514.53吨。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知道福公司在与清政府签订的《山西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务章程》中盂县为什么首当其冲,以一县之建制与当时的平定州、泽州、潞安府、平阳府等府州建制地并列同在了。
三,保晋风云兴起后的盂县学子
1905年农历二月,在正太铁路即将开通之际,福公司即派人到平定、盂县一带勘察矿界,向山西商务局提出,矿权应由该公司专办,不论外地人或本地人,一律不准开矿。福公司在平定蛮横的划地圈矿行径和政府软弱顺从态度首先激起了平定人民强烈愤慨,当地士绅张士林、李毓惠、黄兰溪、黄守渊、池庄、刘焕斗、赵熙庭、康士升、孙桂岑等人联合群起抗争,成立了保艾公司作为争矿斗争的常设机关开展活动。为取得社会支持张士林亲自写信给留日平定籍学生冯司直陈述家乡发生的争矿情况,由冯向在日组织山西同乡会作了通报,同乡会核实情况后,向国内写了《敬告乡民公启》。时报在1905年12月8日至21日连载发表。号召民众背水一战,力争矿权:“此事若争之亡,不争亦亡,与其不争而亡,贻千秋顺民之羞,何如争之而亡,留廿世亡国之念。”国内各大报刊也相继进行了报道,引发了朝野内外的广泛关注。
留日学生之“贻千秋顺民之羞,何如争之而亡”的呼吁,鼓舞了山西人民争回矿权的斗志,争矿运动由平定发起,海外响应,漫延到了省会太原。山西学界,山西大学堂、中学堂的学生率先行动,纷纷罢课抗议,开会发表宣言,要求收回矿权,山西大学堂还派人到平定进行了实地调查,又派代表根椐万国公法向英国人交涉。太原《晋阳公报》发表大量文章,遣责福公司夺我矿权,全省商学界争矿斗争始形成高潮。
而此时正在山西大学堂读书的盂县籍学生在西斋就读的学生有城关镇南关人王学曾、凌井镇(今属阳曲县)人张礼寿、上社柴庄人赵新铭等,12月20日,他们积极参与了由山西大学及师范、武备、农林、商矿、警务等学堂学生呈送给清庭的抗议信,共有287名学生联名具禀,包括山西大学堂西斋学子77人。
因王学曾、张礼寿多次积极组织联络省城各校同学参与保矿护矿游行示威活动,被推举为了学生代表。
在争矿运动爆发不久,福公司总董哲美森专程来太原交涉开矿事宜,山西商务局在太原海子边设宴招侍,省城学生闻讯,又及时组织千余人上街游行,到海子边示威,抗议英方掠夺山西矿权行径,不少学生情绪高涨,一拥而进,哲美森见势不妙,钻在桌子底下躲避藏身。山西商学界力争废约的举动给了英方福公司巨大压力。
福公司在多次谈判未果的情况下,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决定暂时放弃开采盂县、泽州、潞安、平阳四处矿藏,只开平定一处。清外务部认为“已到尽头、合同俱在,万无不认之理,若仍以空言搪塞,不持终归无济,必致枝节横生,即希熟权轻重,劝谕晋绅”。指派潘礼谚赴平定筹议,应付福公司购矿办法。
1906年9月20日,潘到平定,邀集城乡士绅至署,连日筹议。以张士林、李作楷、黄汝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定士绅以“晋省人均未承认,平定何能独认”并提出了多条不认的理由反对福公司在平定开矿。
1906年10月,低王学曾两届的校友,留日学生李培仁愤志蹈海,更进一步激发了全省人民的愤怒,26日省城开会追悼,空巷万人参加,各学堂停课两天公议办法。28日山西留日同乡会开追悼会,11月4日由豫、晋、秦、陇四省留日学生召开大会,是日同盟会领导章太炎、胡汉民参加,并有十八省留学生代表依次演说,景定成详述晋矿巅末及对付方针。此时的王学曾虽然己经毕业,但一直居住在太原,积极参与商学界的争矿运动,继续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1915年1月,王学曾跟随蔡锷在经界局任职,1915年12月袁世凯窃国称帝,1916年7月经界局撤销,王学曾离京回到太原,后任教于商业专门学校,兼改山大学生作文卷,同时担任山西总商会主要负责人。1919年因感染肺结核,不幸病故于太原,年仅36岁。
在争矿运动中,已经30岁,原1902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堂中斋的盂县清城籍学人潘万钟积极在太原投身学生运动。与同学们一起上街集会、演讲、游行、张贴标语、印发传单,成为学生运动中的急先锋,也为争矿运动贡献出了一己之力。争矿运动结束后,潘万钟继续留在省城,从事教学工作。1920年潘万钟又受聘为保晋公司晋城分公司经理,投身于管理工作十年,这是后话。
四,制约盂县缺席保晋公司的关健节点,交通
清政府与福公司成功签订《赎回山西盂县、平定、潞安、泽州与平阳府开矿制铁转运正续各章程之合同》后,保晋公司以令人瞩目的地位登上了历史舞台。平定州、大同府、泽州,寿阳各分公司也相继粉墨登场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寻不到盂县二字的影子。
民国六年(1917)一月,保晋公司改定公司组织法,分设采煤、制铁、营业三部,派人调查平、盂、昔三县铁矿。此时已距公司成立近十年之久,还是看不到写有“盂县分公司”之类的文字出现。
早在1908年呈部立案又于1918修订的《山西保晋矿务公司章程》第四条就已写明:晋省各种矿产到处皆有,断难同时并举,拟先从矿产最富、开采较易之处入手,俟基础稳固即可推及全省。这是保晋决策层根据实际情况立足现实的考量制订出来的,奈何当时中华大地战乱频频,国难多舛,基础稳固一俟无期。
在成文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之后的《保晋公司经营概要》第一章第二节的“交通”一节中,笔者终于发现了写有盂县字眼的文字。它赫然排列于首段:“阳泉既处于群山之中,北至盂县则山路崎岖,溪涧纵横,前虽有兴筑荫营、平定矿路之议,迄未实行”。此时,距公司成立期已过26年之久。
“北至盂县则山路崎岖,溪涧纵横”时光已走进20世纪了,盂县还这么封闭。寸心一紧,盂县的前身仇犹古国灭亡之景立即出现。《韩非子·说林下》中有:智伯将伐仇犹,而道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仇犹之君,仇犹之君大悦,除道将纳之。赤章蔓枝曰:“不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而今也大以来,卒必随之,不可纳也。”仇犹之君不听遂纳之。赤章蔓枝因断毂而驱,至于齐。七月而仇犹亡矣。
路殇,盂县受制于交通的命运何其沉重,自古亦然,直到进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后,日军侵华,日寇的铁蹄踏进盂县,为了战略需要才修通一条阳泉至盂县的简易公路。
我们没理由埋怨当时的保晋公司不在盂县成立分公司开采煤铁助力盂县经济发展,因为交通运输条件的好坏对一个公司及至一个地区经济所起的作用十分关健。交通条件好,进出方便,产品就容易外销。反之,交通条件差,外来的先进思想理念、科学技术引入就会相对滞后,导至本地区的产品外运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也相对就减弱了,这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还具有循环的因果作用,也就是新经济地理学中所说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
光绪二十四年(1898)山西巡抚胡聘之上奏指出:“查晋中大利,以煤、铁各矿为最,迭奉瑜旨饬令开办。顾欲兴矿物以扩利源,必先修铁路以通运道。”石太铁路开通,历史选择了小镇阳泉为站,保晋公司也就必然选择阳泉为立足点了,发展机遇惠顾阳泉,阳泉崛起是历史的选择。
如果让时间停止,我们也许会为盂县经济发展因交通受制而黯然失色感到心痛,但时间是永远不会停止的,进入2009年4月1日石太客运铁路专线途经盂县开通。现在阳大铁路从盂县起经阳泉到大寨一级铁路工程也已竣工在即,把盂县和阳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一盂县人默默做了足足百年的铁梦终于梦想成真,从清末起历经民国到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才得已实现的铁路大交通梦是国家发展最有力的见证。是强盛的国力为盂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盂县受制于交通制约的痛已经永远成为历史。
五,盂县鲜见保晋公司股份的原因分析
1908年,持续10年之久的争矿运动尘埃落定后,保晋公司也终于厉尽波折应运而生了。19世纪后半期,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成为资本主义,致使单个的私人资本已经容纳不了社会化的生产力,于是几个乃至几十个甚至成百上千个私人资本以资本入股发行和认购股票的形式组成的股份么司便迅速发展起来了。进入20世纪,这种先进的公司运作方式,很快就获得了保晋公司以渠本翘为首脑的一干人物的青睐。
公司股本,按章定为库平银三百万两,每股五两,分为公股及商股,公股系各县捐经官厅发充股本者,商股系绅商各界向本省、外省募集之股。原定大县三万两,中县一万五千两,小县一万二千两,另提出榆次、太谷、祁县、平遥四县特别办理。此外,复由汇兑庄向外募集。惟当时风气未开,对于新创实业,多抱怀疑,虽经竭力劝募,迄未足额。流计先后所募银两及接收寿荣、晋益等公司股份,连同亩捐,共收股本银一百九十二万八千八百零六两六钱,填发股票折计三十八万五千五百五十五股,股东户名三万四千余名。
笔者查遍所能接触到的资料,在所列公股中并未找到有盂县认购公股的记录,在绅商各界认购商股中,也没有找到明确标明盂县籍绅商认购商股的记录,仅于1930年公司统计的各矿工人籍贯表中发现有盂县籍工人340名占全公司2884名工人的7.3%,在各县排名中居第二(平定为730名其余均为外县外省工人)。也就是说仅有盂县的平民(人力股)受生计所迫参与了保晋公司的整个运行过程。而盂县籍公司管理人士潘万钟经理是主要参予管理晋城分公司,也应持有一定比例的管理股才合逻辑,但因未查到相关记录,不能忘自猜测,至于还有没有其他盂县籍人士持股,也因未查到而忘自猜测。
盂县与平定山水相傍唇齿相依,保晋公司在运作过种中盂县的公股和商股的零股份壮况发人深思。
盂县应投的公股,为什么没投?
笔者从1908年盂县的知县是谁查起,带着这些疑问查阅了相关史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1902年义乌人潘松任知县,1903年武进人陈重威任知县,1904年夏潘松复任知县,1904年冬陈重威复任知县,从02年到04年潘松轮流执政的记录看说明盂县官场当时斗争十分激烈。但是1905年起至1909年根本没人任何人担任盂县知县的任何记录,陈重威是否在任不得而知。1910年开始舞阳人董鸣玉才又到盂县出任了知县一职,大清帝国摇摇欲坠行将闭目之壮,至使盂县公股缺席保晋公司应该是主要因素。
1912年民国建立程重威才又开始复出担任盂县知事官职。1908年,一县无主。保晋公司若到盂县募股自然而然也就无从谈起了,换一种思路,如果1905年至1909年陈重威一直在任,他不支持与主张,入股之事也无从谈起。
那么,当时的盂县有没有绅商呢?答案当然是有的,且列一二。
当时闻名于晋省的“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盂县李氏家族就被冠以了“晋商并蒂莲”。
士绅孙家庄镇乌玉村李氏家族的李嘉谷、李嘉瑞兄弟二人以工商业兼农业的联合经营方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创建了以“万”字为名的工、商及金融行号业近30所,收益日进斗金。被称为晋东四县(平定、昔阳、盂县、寿阳)的首富。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打到北京,8月15日晨,慈禧带着光绪帝仓惶逃出京城,为掩饰狼狈美其名曰“西狩”。西逃途中,在太原亲自召见富甲一方的盂县人李嘉谷,让其为国家捐助些银两,李嘉谷慷慨解囊一次就奉献了一百万两白银。慈禧感激不已赐赠李扇形牌匾一幅,上书“护国员外”,晋省官府亦赠了“积公好义”牌匾以示褒奖。李家一时享誉南北。
以京城为例,明清之际晋商在京城设置会馆30余处,盂县就有会馆4处之多,由此可窥盂人在京都从商概貌。据统计光绪六年(1880),盂人在京商号已达65家之多。
笔者思忖若指盂人“对于新创实业,多抱怀疑”恐与实际不符。
或许盂县士绅是在等待保晋公司开办煤铁公司再行投资认股亦非不可能之事。1907年至1917年日本派遣一千余名专业学生到中国勘查国情与矿产资源为侵华作准备,1920年东亚同文会出版的《山西省志》中把盂县众多的煤矿、钱铺、商号记录的十分明确,亦可知盂县之士绅确实不少。只是盂县人并未等到保晋公司来盂县开办煤铁公司,才没有一户士绅认购保晋公司的股票吧。或许当年保晋公司也曾来过盂县募集股资,但因确少地方主事官员牵头斡旋而至流产,因无明确记录,不能忘自猜测。而保晋公司在筹集商股初期,以渠本翅为首的公司领导班子,其人脉多在省会太原各地绅商,而盂县绅商又不在其圈内,自然就无从募起了。
直到民国26年(1937),盂县郑祥嘉等人与保晋公司才合资准备在石店开办煤窑,试图炼焦供应保晋铁厂,可叹刚开始生产不久,即因日军入侵而停办。
昨天已成为历史,无论查找出什么原因,也改写不了当时的保晋公司股份中,盂县及盂县士绅鲜现保晋股份的事实。
当然,笔者也不能就此即断言保晋公司所有股份中没有盂县公股和商股的结论,因为笔者能查阅到的资料有限。期待其他感兴趣的学者能有所突破和发现。
六,保晋公司里的盂县人
保晋公司与盂县近在咫尺,所以公司中盂县籍人士还是很多的,本文仅介绍两位曾经在公司中比较瞩目的人士。
潘万钟,(1875一1935),字养泉,乳名曰德,盂县清城乡下庄子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考,万钟在太原中秀才。时新学兴起,万钟为求继续深造,就读于山西大学堂中斋,攻读经史文学。争矿保晋运动暴发后,潘万钟积极参与其中,前文已介绍过,此处不再赘述。宣统三年(1911),潘万钟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国民革命,在山西筹集粮秣、军需等物资,搞后勤工作。中华民国成立后,潘万钟于民国2年(1913)出任太谷县知事,在职不满二年,调任汾阳县知事。在职三年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曾自解私囊,修理县衙的房舍,善行益德,颇为人民称颂。民国初年,军阀连年混战,祸国殃民,万钟目睹国弱民贫、民生困苦,深感自己为政数年,不能为人民兴利除弊,实实有亏职责,于是绝意仕途,萌出了另谋他就的念头。民国7年,潘万钟先是担任了太原女了师范教师,企图尽自己微薄之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人才,提高人民科学文化水平,以期达到教育救国之目的。
民国9年(1920),潘万钟怀着以实业救国的愿望,应聘出任“晋城保晋公司”煤矿经理。在职9年余,宿星夜寐,惨淡经营,但限于当时设备、动力太差,交通条件恶劣,生产销售受到严重的阻碍,以致形成停滞状况,更兼民国19年,蒋、阎、冯中原大战,结果阎冯败北,晋钞贬值(1元晋钞只折合法币5分钱),晋钞与银元的比价由1929年的1:1跌至1930年的13:1。全省工商业赔损倒闭者很多,晋城保晋公司也因之关闭停业。潘万钟的宏图夙愿未能实现,不得已只好向晋城保晋公司提出辞职。民国19年他携眷回到祖籍清城。潘万钟自幼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尤精通医学。回村后,他没有颐养天年,而是多方购置医药器材,开设家庭诊所,为乡民治病。他对医治伤寒、疟疾、喉疼等颇有心得,且有验方,疗效极好,故四方求医者,络绎不绝。民国24年农历十月,潘万钟病逝,终年60岁。其生前著作颇多,绝大部分毁于战乱和文革当中,片纸无存。
侯富山(1907-1977),原名侯丰利,乳名大秃,盂县西烟镇西烟村人。出身贫苦,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12岁到阳泉铁路警察所当小差役,后入平定教会小学读书。1924年入阳泉保晋公司熔化厂当徒工。1926年9 月,在阳泉保晋公司(现阳泉钢铁厂)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任中共阳泉支部组织委员。1927年4月,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派王保贤到保晋铁厂组织“黄色工会”,当时担任中共阳泉支部组织委员的候富山坚决执行支部的决议,组织工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赶走了王保贤等人,受到中共山西省委的通报表扬。1927年5月,保晋铁厂建立工会,候富山当选为会长(主席)。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他被当局通缉。后到太原向上级汇报工作,省委让他暂留太原。9月10日,被国民党逮逋。1928年2月,被阎锡山的特种法庭判处有期徒刑7年,后又以在狱中搞“赤化”为名,判处死刑,又改为无期徒刑。在狱中,他和马林、王世盖等共产党员建立支部,3次组织反对克扣囚粮、要求改善政治待遇的绝食斗争。1931年春,山西第一监狱狱中支部支委。1934年8月,被转移到山西反省院,又与马林等人建立支部,发展学员,继续斗争。1935年山西阳泉煤矿矿工武装抗日游击队政治主任。1936年9月,阎锡山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与其他政治犯被释放。出狱后,党派他到山西省军政训练班学习。1937年2月,因病回乡休养。此间,他遵照省委“积极发展组织”的指示,在西烟镇介绍候学元、马志武、杨三青、王洪贵等人入党,带领4人庄严地举行入党宣誓,建立了盂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 同年5月,经组织批准,和杨秀锋、张翰丞一起到大同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9月,大同失陷后,被派往阳泉任牺盟会特派员。10月30日阳泉失守,他同何英才、王凤山等组建工人武装自卫队,在平定、阳泉一带开展游击抗日。以后,这支武装自卫队发展到200余人。改编为八路军独立游击第一支队任副队长,转战在太行山区,历任太行区党委农运科长,太行区一地委城市工作委员会书记、太行区六地委组织部长等所。1945年初,调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任中央党校二部组教科长。1947年3月,调到晋缓解放区,先后任七、八地委副书记。晋中三地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天津市纺织工会主席,天津市任三区区长,广州市委中区区委书记。广州市委监察局长、监委书记,中共广州市市委常委等职,1966年3月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批斗。1962年12月任政协第三届广州市委员会副主席 。1965年2月任第四届广州政协副主席。于1977年5月20日逝世,享年69岁。
保晋公司总部所在地在阳泉,虽然相信还有很多在保晋公司工作过的盂县籍人士为保晋公司的发展做出过力所能及的贡献,但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收集困难,所以挂一漏万不可避免。
期待更多学者能加入研究、探索这方面工作的行列以还原历史真像。
1、山西省地质勘查局(简称省地勘局)组建于1958年,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从事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调查工作及矿产资源勘查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属于正厅级别编制。
2、所以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局长是正厅级别待遇,副局长是副厅级别,相当于大同市副市长、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级别。
王守祯,1951年生,山西寿阳人,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共中央党校)。1969年参加工作;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到北京钢铁学院学习;1976年分配到山西省晋中机床厂工作,任技术员;1978年到山西省晋中地区经济委员会工作;1979年到山西省经济委员工作,任副总工程师;1994年任山西省经贸委副主任;1998年兼任山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正厅级);2001年任中共运城市委书记,市长;2004年任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现任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党组书记。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成员如下:
周建春
党组书记、厅长
周建春,男,汉族,1965年8月生,湖南汨罗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主要任职经历: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政中心主任;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总工程师、党委委员;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期间支援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挂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院长、纪委书记;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巡视员;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领导主持厅党政全面工作;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分管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联系省煤炭地质局、省地质勘查局。
郭英杰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郭英杰,男,汉族,1960年5月出生,山西临县人,1976年3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纪检委驻国土资源厅纪检组长。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军区晋北煤炭集团公司驻太原办事处主任;山西省中国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山西省外事办党组成员、山西省纪检委驻省外事办纪检组长;山西省地税局党组成员、山西省纪检委驻省地税局纪检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纪检委驻省国土资源厅纪检组长。
负责驻厅纪检组工作。
王晓立
巡视员
王晓立,男,汉族,1962年6月出生,北京市人,1984年8月参加工作,公共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巡视员。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地矿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矿产开发管理处处长,总工程师、副厅长、巡视员。
协助厅长分管国土资源规划、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审批工作。
分管规划处、耕地保护处、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处、山西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山西省土地整理中心。
彭东晓
党组成员、副厅长
彭东晓,男,汉族,1967年2月出生,山西稷山县人,1985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林业厅人事教育处助理调研员;山西省土地管理局地籍处副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副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副厅长。
协助厅长分管人事、宣传、国土资源改革创新、扶贫工作和厅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的党群工作。
分管办公室、人事处、调控和监测处(综改办)、督察处、机关党委、山西省国土资源培训中心、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宣传中心、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后勤服务中心、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
周际鹏
党组成员、副厅长
周际鹏,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山西右玉县人,1988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土地管理局用地处副处长;山西省地价评估中心主任;山西省建设用地事务中心主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财务处处长,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副厅长。
协助厅长分管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管理工作。
分管地质勘查处、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处、非煤资源开发管理处、油气资源开发管理处、省国土资源交易和建设用地事务中心、省矿山调查测量队、省油气资源调查研究院(省地勘基金管理中心)。
武耀文
党组成员、副厅长
武耀文,男,汉族,1969年8月出生,山西榆社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副局长;山西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常务副总队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主任,党组成员、副厅长。
协助厅长分管政策法规、财务、行政审批管理、、地籍(不动产登记)管理、科技外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国土资源信访工作。
分管政策法规处(省人民政府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解决决办公室)、财务处、行政审批管理处、地籍管理处(不动产登记局)、科技和对外合作处、省国土资源监察总队、省国土资源审计核算中心、省不动产登记中心。
统筹协调土地督察工作,负责联系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
袁同锁
党组成员、副厅长
袁同锁,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河北深泽人,1991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地质矿产厅主任科员,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处副处长、调研员;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规费征管处处长、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处处长,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副厅长。
协助厅长分管矿产资源规费征管、储量管理、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应急管理工作。
分管规费征管处、矿产资源储量处、地质环境保护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处、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山西省国土资源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山西省地质矿产科技评审中心、山西省矿产资源储备中心)、省地质遗迹保护中心。
赵福义
总工程师
赵福义,男,汉族,1965年2月生,山西平遥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兼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地质矿产局科员、地质矿产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山西省地质矿产厅地质勘查计划管理处副处长(期间挂职山西省偏关县委常委、大石洼乡副书记);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副处长、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处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兼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史月红
副巡视员
史月红,女,汉族,1958年11月出生,山西代县人,1976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土地管理局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地籍管理处副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副处长、调研员、人事处处长、副巡视员。
协助厅长分管土地利用和基层建设指导工作。
分管土地利用管理处、基层工作指导处。
王晓艺
副巡视员
王晓艺,男,汉族,1958年10月出生,浙江温岭人,1974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
主要任职经历:曾任部队干事,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副巡视员。
协助厅长分管离退人员管理工作。
协助分管机关党委,分管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赵勤正
副巡视员
赵勤正,男,汉族,1959年12月生,四川乐山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地质工程硕士学位。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处处长。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地矿局政治部组干处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山西省地矿厅离退休干部处副处长、地质环境管理处副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副处长、调研员、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处处长;副巡视员。
武国强
副巡视员
武国强,男,汉族, 1968年8月出生,山西夏县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耕地保护处处长。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地质矿产厅资源处(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科员、副主任科员,工程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主任科员、督察处副处长、厅办公室副主任、调控处长、耕地保护处处长;副巡视员。
不适合精选的题目为什么要分配给我们,这么认真地回答完告诉不适合精选这样合适吗
是的。
2016年5月25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召开干部大会。国务院国资委企干二局局长代表国资委党委宣布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领导任职决定:赵平同志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副局长。
2016年5月,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副局长,不再担任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职务。
2016年11月23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总部召开干部大会。国务院国资委企干二局局长姜维亮宣布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决定:赵平同志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
1、严肃问责相关责任人。对吕鑫煤业公司董事长游晓斌、矿长姚国庆、安全副矿长阴永亮、生产副矿长郝进武、总工程师赵振景等5人给予撤职。免去和顺县分管副县长冯乐天、县煤炭局长张瑞涛、县国土局长药江波、牛川乡乡长张晓瑞、李阳镇煤炭副镇长赵晓军等5人职务。对晋中市、和顺县相关管理部门,晋能集团的相关人员,近期相关部门参与吕鑫煤业安全检查的人员,没有认真履职尽责到位的,由事故调查组严肃问责,给予相应处分。
2、深刻汲取事故教训,深入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暴露的问题,及时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第三,在全省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山西矿难瞒报事件始末:
一、、从无人伤亡到4死5失踪
1、8月11日,山西煤销集团吕鑫煤业四采区A6-1采区边坡发生了滑坡事故,此后网上出现多条关于事故中有人员伤亡的信息。
2、两天后,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政府发布“滑坡调查情况说明”称,8月12日11时左右,由煤管局分管局长带队组成五人小组和露天煤矿工作组赶赴现场对滑坡情况进行调查。通报称,事发地点无人员和机具作业,没有人员损伤。
二、被拘留“造谣者”获释
1、据媒体报道,矿难发生的第二天,就有人在网上进行举报。8月13日,和顺县政府新闻办两位负责人却明确表示,吕鑫矿业发生滑坡,但无人员伤亡,也没有设备被埋,请网友不信谣不传谣。
2、8月14日,和顺县警方更是行政拘留了一名网上“造谣者”。
3、昨天,山西晋中和顺县委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前期调查中因工作不深入、不细致,导致出现重大失误,延误了抢险救援,进行深刻检讨。对滑坡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并将全力以赴做好善后抚恤工作。
三、煤炭管理局局长被免职
1、记者了解到,目前,当地已对前期带队到滑坡现场调查的县煤炭管理局局长张瑞清就地免职,其他责任人将依规严肃追责。市县两级已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遇难者身份尚未公布。
2、山西省委、省政府对山西煤销集团吕鑫煤业发生的采区边坡滑坡事故高度重视,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楼阳生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在现场成立了以贺天才副省长为总指挥的抢险救援指挥部,下设十个工作组。人员核实和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