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1原煤炭工业部近百个直属工程处的来
煤炭工业部第二十七工程处:
1954年至1956年,淮南煤矿基本建设局第一建井工程处建设谢家集二号井。1956年调徐州,改为徐州煤矿基本建设局第一建井工程处,后改为江苏省煤炭工业局基本建设局第一建井工程处。1964年改编为华东煤炭工业建筑安装公司第一工程处,1965年改编为煤炭工业部第二十七工程处。1967年调江西,改为江西省重工业局第二十七工程处。1973年5月调江苏大屯矿区,改为上海大屯煤矿工程指挥部第二十七工程处。
1978年,整编为基建工程兵43支队424团和425团。1983年集体转业,424团改编为煤炭部第三建设公司第一工程处,后改为大屯煤电公司矿建工程处。425团改编为第三建设公司第二工程处,后改为大屯煤电公司建井工程处。1986年12月,425团在张双楼矿就地转产。1987年10月,424团在龙东煤矿就地转产。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资产总额超100亿元,注册资金49381万元,从业人员12800余人,工程技术人员近200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级专家30人,建造师654人,各类工程机械设备13500余台套,具有进出口经营权,通过了“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证。
集团前身为1974年原煤炭工业部成立的淮北煤矿基本建设局,先后更名为淮北煤炭基地建设会战指挥部、淮北煤矿建设指挥部、淮北煤矿建设公司、中煤第三建设公司、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11月,由安徽省国资委重组,新设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煤特殊凿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2010年12月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吸收合并中煤特殊凿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集团先后参加了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煤炭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共建成各类型矿井500多对,总设计生产能力超10亿吨;建成选煤厂200多座,总设计洗选能力3亿多吨;建成铁路800多公里,公路及高速公路1000多公里;建设房屋上亿平方米,为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煤炭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集团以科技为支撑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先后创出110项省及全国纪录、3项世界纪录;荣获3项“鲁班奖”、2项国优工程奖、100余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以及84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2项省部级工法、6项国家级工法、6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拥有全国煤炭建设系统首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0年企业结算收入突破百亿元,连续5年在全国煤炭行业施工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一。
2、其次有徐今强,1975年1月至1976年7月在任,和肖寒,1977年3月至1980年2月在任。
3、最后有高扬文,1980年2月至1985年6月在任,和于洪恩,1985年6月至1988年5月在任。
1998年,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撤销煤炭部,国家经贸委下设国家煤炭工业局(原有煤炭工业部撤销后,煤炭行业管理的权力分散到七八个部门中。比如,安全监督属于国家安监总局,教育科研属于教育部、科技部,企业管理属于国资委等。但主要职能归口于国家经贸委管理);原煤炭工业部直属和直接管理的94户国有重点煤矿下放地方管理。2001年3月,撤销国家煤炭工业局,有关行政职能并入国家经贸委。2003年3月,国家经贸委撤销,在国家发改委下设能源局,负责制定我国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政策。
邯邢基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建设的,一个以邯郸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化工、机械、建材等综合基地。李先念副总理当年称:“邯邢基地完全可以建成‘中国的鲁尔’。超过十万技术工人、三十万人移民邯郸,涌入了邯邢矿山局、邯邢基地冶金矿山建设指挥部(华北矿建、中国华冶)、马万水工程队、中煤一建、中煤建安、中国煤炭设计院、中煤水文地质局、中煤第一勘探局等一大批中直单位。
目前采矿工程专业类院校大致排名如下:
1 中国矿业大学
2 中南大学
3东北大学
4 北京科技大学
5重庆大学
B+等(7个):河南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B等(8个):南华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广西大学等。
伏牛山煤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南约18公里处,镇(江)—宝(埝)、镇—句(容)公路分别通过矿区东、西部,南接宁(南京)—杭(州)公路,北接沪(上海)—宁铁路、公路,交通方便。
伏牛山煤田包括丹徒县伏牛山煤矿、小力山煤矿、古洞煤矿及句容县东昌煤矿。矿区处于汤(山)-仑(山)复式背斜东段南翼。区内地层走向南东东,倾向南南西,断裂构造复杂,以横断层为主。煤层赋存在龙潭组上部,含煤3—5层,其中可采煤1—2层,平均厚度0.71—1.25米,最厚3.2米,煤层稳定,结构简单。原煤工业分析,含灰分16.93%—30.51%,挥发分30.61%—43.13%、水分0.84%—2.31%、硫1.07%—3.24%、磷0.023%,净煤胶质层厚19—20毫米,收缩度29—65毫米,煤质牌号属肥煤、肥焦煤、2号肥气煤。矿床成因类型属滨海泥炭沼泽相沉积煤田。
该区煤矿为古人所发现,留有古采坑多处,但因年代久远,无史料考证。从清朝至1955年一直有私人建井开采近地表的煤矿。
1958年5—7月,镇江地质队二分队曾在区内东昌矿区使用少量探槽,揭露了部分矿体,但未作结论,亦未继续工作。同年7月,江苏省煤炭工业局为满足飞跃发展的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决定新组建江苏煤田地质勘探三队,在苏南地区担负煤田普查任务。该队舒占邦、温顺华等采用钻探、槽探及地质测量方法对东昌矿区进行了详查,完成1∶1万地质测量18平方公里,槽探1140立方米,钻孔16个,进尺2619米。同年12月提交《常州专区东昌街矿区详查地质报告说明书》,探明煤矿储量328万吨。1959年,江苏省煤炭工业局一七一煤田地质勘探队舒占邦、张存、戚法明等根据上级指示,为加强东昌矿区的深部勘探和使上述报告进一步符合要求,在区内进行了补充勘探,至1962年7月,江苏省煤炭局地质技术委员会根据初步补钻资料,对报告进行了复审,其后,该队又根据复审意见继续在矿区进行补充钻探,进尺11484米,1963年3月提交《镇江专区东昌矿区地质勘探最终报告》,探明负250米以上可供利用储量205万吨,负250米—负500米远景储量188万吨。同年6月,煤炭工业部徐州基本建设局地质勘探管理处审查批准了该报告。
1958年,江苏省煤炭工业局一七一煤田地质勘探队舒占邦、黄章存等奉省煤炭工业局管理处指示,采用钻探手段对小力山地区东西长约4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的范围内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施工22个钻孔,累计进尺3949米,查明较稳定的可采煤层一层,于1959年6月提交了《镇江市小力山详查地质报告说明书》,探明储量154万吨。
1959年4月,江苏省煤炭工业局一七一煤田地质勘探队在小力山矿区野外勘探工作结束以后,又根据伏牛山地区出露青龙组灰岩,推测深部有煤层赋存,故布孔继续开展普查找煤,先施工的4个钻孔未见煤,但在第五个钻孔(59—9号孔)内发现1.7米厚的可采煤层,继而向两旁扩大勘探面积,共施工钻孔22个,进尺4016米。同年12月提交《镇江专区镇江市伏牛山矿区最终勘探报告说明书》,探明煤矿储量500万吨。1961年后,该队继续在矿区进行检查性补孔,共施工钻孔54个,总进尺19159米。1963年12月提交了《江苏镇江伏牛山矿区地质勘探最终报告(普查)》,探明负600米标高以上储量563万吨。
1960年,江苏省煤炭工业局一七一煤田地质勘探队对东昌煤矿西段镇江—句容公路以西4.7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煤田普查评价,施工11个钻孔,总进尺2088米,控制深度在负200米左右,同年12月份提交了《句容县东昌街西段煤田地质普查报告说明书》,认为勘探区含煤性很小,无开采价值,故未进行储量计算。
1961年底,江苏省煤炭工业局物探队在伏牛山地区陆村-上党丰城一带东西长13.5公里,南北宽5公里范围内,开展以地层层位划分对比,扩大找煤远景区为目的的1∶1万电测深面积工作。1962年5月提交了《伏牛山电法勘探区电测深成果资料说明书》,认为西蒲块段为有希望的远景区,而丰城块段找煤希望不大。1962年10月,煤炭工业部徐州基本建设局地质勘探管理处物探队为迅速了解和掌握东昌矿区外围地区的地质构造和探索埋藏较浅的含煤地段,在东昌街地区约60平方公里范围内,以1×0.5公里测网进行电测深面积工作。并在青山庙、园庄一带异常区进行了测网为0.5×0.25公里的加密测量,共完成电测深点313个。1963年6月提交了《江苏省东昌街地区电法普查成果资料文字说明书》,初步掌握区内地质构造轮廓及冲积层下基岩隐伏状况,为合理布置钻探提供了必要依据。
1966年10月,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队在伏牛山矿区深部进行补充勘探,共施工钻孔18个,总进尺8547米。1967年8月提交了《江苏省镇江专区伏牛山矿区地质勘探报告》,探明负700米标高以上储量688万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255万吨。
1969年5月,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采用钻探手段在小力山、古洞地区继续勘探,完成钻孔36个,进尺16998米,1970年12月提交了《江苏省镇江专区小力山古洞矿区地质勘探最终报告》。至此,该区累计投入钻孔62个,钻探工程量22726米,累计探明储量1606万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907万吨。
1970年初,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五营地质组长孙忠月及吴斌、吴仲伦等,对小力山矿区三号井田进行勘探工作,完成钻孔17个,进尺7012米,其中见煤孔13个。1974年3月提交了《镇江地区丹徒县小力山勘探区三号井田地质勘探报告说明书》,探明可供利用的储量105万吨。同年4月,江苏省燃料化学工业局组织有关单位对报告进行了审查,批准可供利用的储量177万吨。
1970年4月,为提供东昌矿区东风矿井开拓延深所需要的地质资料,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五营孙忠月、黄平山、王国权等对东昌矿区深部进行了补充勘探。施工钻孔24个,进尺10088米。1972年4月,提交《镇江专区东风矿区地质勘探补充报告说明书》,认为东风矿区深部煤层赋存条件较差,重新计算负500米以上保有地质储量159万吨,其中可供利用的储量99万吨。1972年11月,东风煤矿、镇江地区煤炭指挥部、省煤矿设计研究院、省煤炭地质勘探团、省煤矿建设指挥部、勘探五营联合审查并批准了该报告和提交的储量。
1971年,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五营孙忠月等,根据该团电法队对伏牛山外围以往电法资料,重新解释推断了找煤有望区,采用钻探手段在丰城、伏牛山、小力山深部及西麓4个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展普查找煤,共完成钻孔22个,进尺14885米,基本查清了矿区外围的地质情况。1973年10月,提交了《镇江伏牛山小力山外围找煤小结说明书》。认为伏牛山东、西两侧,由于断层影响,使煤系地层下降,煤层埋深在千米以下,目前无勘探的必要。伏牛山与古洞之间,可能保留有一块完整的煤层,赋存在负700—负1000米,小力山南、北两侧,因火山岩系逐渐加厚,加之断层破坏,找煤意义不大。
1972年,根据伏牛山煤矿的要求和上级指示,勘探五营对伏牛山煤矿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行补充勘探,共完成14个钻孔,进尺6585米。1973年提交了《镇江专区伏牛山煤矿补充勘探说明书》,对矿区Ⅱ煤层重新进行评价,认为Ⅱ煤层局部是可采煤层,煤层虽不厚(0.33—0.50米),但煤质尚佳,对扩大生产能力,延长服务年限有现实意义。
1978年12月,江苏省煤炭局地质勘探三队,根据江苏省煤炭局“苏南煤炭会议”精神,采用钻探手段对伏牛山古洞地区进行深部普查找煤。共施工钻孔18个,进尺14815米。1979年12月提交《伏牛山、古洞矿区深部普查找煤报告》。基本查清了深部可采煤层赋存情况。伏牛山矿区增加储量187万吨,古洞矿区增加储量168万吨。
经过21年普查勘探,共投入钻探工作量12万多米,伏牛山—东昌一带煤矿已基本探明,截至1991年底,累计探明可供利用储量2325万吨。
本区煤矿开采年代久远,因无史料难以考证。区内古井、老窑甚多,据1958年调查资料,东昌矿区古代开采尤盛,较大的土井间距不超过50米,小的井窑更多,难以计数。新中国成立前后,尚有东昌煤矿,东井煤矿、中扬煤矿、镇丰煤矿等在区内开采。
1958年,地方政府和群众在矿区建有土井17对,主要分布在青山、秀山、塔山、王山、东山等地。同年,镇江市青山煤矿曾在小力山2号井上部建小竖井一对,井深40—60米,见天然焦,因煤层不稳定而停采。1959年,镇江市矿务局开始建设东昌煤矿东风井,于1960年投产,实际年产煤5万吨。东昌煤矿1971年投产,实际年产煤9万吨。1960年,镇江市矿务局在小力山建年产5万吨的斜井一对,井深170米左右,出煤约1万吨,1962年停采。1970年镇江专区煤炭指挥部在小力山重建年产6万吨的小力山煤矿,同年5月投产,实际年产煤7.3万吨。1967年7月1日,镇江市煤炭指挥部建立伏牛山煤矿,年产10万吨立井、斜井各1个。同年,建年产5万吨青山斜井1个,于1970年7月开始逐步投产,1975年元月正式投产,实际年产煤14万吨。1970年12月,镇江专区煤炭指挥部在古洞建年产10万吨的古洞煤矿,1977年8月正式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