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江苏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谁知道啊

阳光的早晨
微笑的星星
2023-01-30 21:16:21

江苏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谁知道啊

最佳答案
自信的曲奇
阳光的发夹
2025-08-29 00:48:01

晕啊 这是徐州建筑学院98年以前的老名字了,现在全称叫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网址 ://xzcat.edu/。

1.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原为军校(师级建制、专科层次),始建于1979年1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定名为“中国人民 *** 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原校址设在江苏省沛县,同年11月迁至现址;

2.1983年7月全国裁军百万之际,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军校撤改为“徐州煤矿建筑工程学校”,直属原煤炭工业部领导;

3.1984年2月,经原煤炭工业部批准改名为“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

4.1994年8月,被原国家教委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5.1998年4月,经原煤炭工业部批准更名为“徐州建筑工程学校”,同年8月,由原煤炭工业部正式划转到江苏省直管;

6.1999年7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7.2005年12月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

8.江苏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职学院。

9.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008年7月)。

最新回答
懵懂的电源
含糊的白羊
2025-08-29 00:48:01

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高校,该校是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是经教育部、建设部确定为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试点高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

二、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属公办全日制高校、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坐落于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学校前身是1979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创建的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1983年7月学校划归原煤炭工业部管理,更名为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1998年学校划归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月学校更名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地处徐州市泉山风景区,占地1118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学校设有建筑建造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建筑智能学院、建筑管理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7500余人。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是“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花园式学校”“徐州市首批绿色大学”“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学校构建形成以军校文化、煤炭文化、建筑文化为内核,以企业文化和校友文化为补充的特色鲜明的校园育人文化体系。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教职工75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57人、副高职称教师26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人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国家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教学名师2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现有4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团队。学校连续4次获得“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是国家高职专科院校师资培训基地。

跳跃的心情
老实的楼房
2025-08-29 00:48:01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公办全日制高校,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学校坐落于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学校创建于1979年,为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1983年7月划归原煤炭工业部管理,更名为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1998年划归江苏省管理,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月更名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与装饰学院、建筑设备与市政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管理学院、矿业与交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与人文学院、信息传媒与艺术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和基础部、思政部、体育部等3个教学部,共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3000人。设有继续教育与国际交流学院,成人教育在籍学生6500余人。

学校秉承“厚生尚能”校训,弘扬“求实创新”校风,着力培养基础厚、技能强、后劲足、能吃苦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坚持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为宗旨,全面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发展潜力大。学生在全国、全省高校各类技能大赛、数学建模和英语竞赛中屡次获得大奖,每年有数百名学生通过“专转本、专接本、海外本科直通车”等渠道进入江苏省内本科院校、国外高校继续深造学习,与江苏师范大学联合开办3+2分段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本科专业。

学校地处徐州市泉山风景区,占地108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学校新老校区连片建设,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是“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和“江苏省花园式学校”。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教师与学生同住一个校园,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氛围浓厚。

小巧的往事
年轻的外套
2025-08-29 00:48:01
一、校史沿革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泉山东麓,始建于1979年,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1983年,随百万裁军,划归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98年随国务院机构改革,煤炭工业部撤消,划归江苏省;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07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10所高职院校之一。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单位之一。学院是江苏建筑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建筑类分专业主任委员单位。

二、机构设置

学院是江苏省省属普通全日制高职院校。设有19个党总支(含直属党支部),12个党政处室、3个群团组织和4个教辅服务部门。有12个二级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学院、建筑装饰艺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学院、建筑设计学院、市政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电子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语与公共基础教学学院)、3个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部、实验实训教学部)和继续教育学院共16个教学单位。设有江苏省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8个科研院所和建筑设计研究院等5个产教结合的校办企业。

三、办学条件

学院占地108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学院图书馆藏书54万册,另有电子图书5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8亿元。目前,学院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校内集成、校企合作”的思路,建有5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中心),79个实验实训室,50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站(点),拥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以江苏建筑职教集团为纽带,与龙信集团、中南集团、中建八局、南通四建、中煤五公司等几十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200余个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是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江苏省“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先进单位。

学院自成立以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了“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和“访问工程师”制度。学院现有教职工647人,其中专任教师498人,正高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168人,高级职称比例达36.5%,有兼职教师44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54%。教师队伍中有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唯一一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团队,有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2人,省“333工程”人才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建筑业“十大科技之星”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有12人担任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还积极参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十百千计划”,建立了教师出国进修培训制度,已经分期分批选送100余名教师出国培训和学术交流。

四、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和“优化结构,充实内涵,提高效益,办出特色,创建示范”的工作方针,坚持职业教育方向不动摇,坚持建筑类专业特色不动摇,坚持走产学研合作道路不动摇,立足江苏,服务行业,面向区域,辐射全国,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学院根据江苏省和淮海经济区建筑行业、煤炭建设行业、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从学院实际出发,形成了以工为主、以建筑为特色,土建类、机电类、经济贸易类专业为骨干的9个专业群,现开设54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学院借鉴国内外先进职教理念,坚持以岗位能力为本位,通过专业顾问委员会,与企业共同研究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2005年,学院牵头组建了由建筑企业和职业院校参加的江苏建筑职教集团。依托职教集团,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根据企业需求为其培训员工、订单培养学生,企业为学院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现有成员单位111家,其中有15家特级资质企业和45家一级资质企业。2001年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第一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目前,学院有2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十分重视课程建设,以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按照国家级、省级、院级三个层次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已有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荣获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项。学院重视教材建设,各教学单位均制定了重点教材建设规划。学院有15部省级精品教材,15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9部建设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3200余人。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成立了教学质量考核办公室,实行教学督导制、听课制、信息反馈制、教师评教制、学生评教制等,把监控和评价的结果与教师个人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及岗位津贴挂钩,建立并形成了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符合学院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定了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9.3%。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社会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和称职率均达96%以上,在本地区和建筑行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和省数学建模竞赛中屡获殊荣,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多次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在江苏省大学生艺术节、体育运动会上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我院成立的56个学生社团中,连续五年有5个社团获得江苏省“十佳”社团,有1个社团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团。建校30年来,学院已经为国家输送了4万多名毕业生。

五、科技服务

“十五”到“十一五”期间,由学院承担的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90余项,先后有1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有3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淮海科技进步奖,1项获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奖,6项徐州科技进步奖,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建筑节能技术、新型建材技术、噪声治理、节水技术等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工程测量、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师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技术服务。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我院牵头制定了全国土建类高职高专部分专业和课程的标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首届中国高校优秀期刊、全国职业技术院校“十佳”学报和核心期刊。

学院充分利用校内职业技能鉴定站,积极承担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依托建筑职教集团、教科研机构、校办产业,开发新项目、新产品,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学院完成的“苏北地区建筑节能技术”在建设行业得到推广应用。近两年,学院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经营,以及解决企业的具体技术难题3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辐射功能。积极开展与中西部地区和淮海经济区高职院校之间的对口支援,为其培养师资150余人,并在联合培养学生、共建实训场所等方面与相关高职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

俭朴的泥猴桃
光亮的玫瑰
2025-08-29 00:48:01
学院创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3312亩,建筑面积33.4万多平方米。主校区坐落于南京东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句容市城区,现已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主体,江苏农博园(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江宁校区和江苏茶博园为翼的“一主三区”的校园格局。现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国家级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学院设有风景园林学院、农艺系、畜牧兽医系、生物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社会科学与艺术系等8个,35个专业,58个专业方向。其中有园林技术、林业技术、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和畜牧兽医等5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和生物技术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有省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已形成了“以农为本,突出林业,适度发展涉农二、三产业专业”的专业格局。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专职教师69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50人(教授、研究员2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1%。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有2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333”培养对象5人,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学院教学资源丰厚,拥有标准实验室92个,多媒体教室69个,语音室4个。各类设施功能齐全,技术先进,仪器设备总值6810万元。图书馆藏书85万册,电子图书7.4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700多种,拥有中国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等多种网络检索查询系统,现有数字化期刊6000多种。各类标准化体育运动场地齐全、设施配套。八十多年的历史传承,学院始终坚持农林职教的方向,确立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办学理念,“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特色之一,工学结合形成三大平台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园区核心区4379亩,辐射区10000多亩,形成了园林工程、畜牧兽医等五大教学工场和植物工厂化育苗、植物保护等六大实训中心,可提供实训工位数1850个,覆盖了所有涉农专业。现有“973”、“948”、国家级梅山猪保种场等26个省部级项目落户。园区现已成为学生实训的课堂、教师科研的平台、良种引育的园地、生产示范的窗口、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基地;职教集团平台:联结了包括阳光集团、光明集团在内的405家校外合作企业。这一平台不但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问题,而且已成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产业推广应用平台:学院建有的省行业主管部门命名的江苏省茶业、草坪草、食用菌研究中心等20多个部省级项目是产业推广的平台,更是产业推广过程中学生实践技能检验和提升的载体。特色之二,办学体制实现三大突破。学院积极开展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实践,低成本积聚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了办学体制的三大突破。校企合作,创建了江宁校区。南京青龙山生态园林开发有限公司出地150亩,出资8000万元,与我院合作创建了江宁校区;校地携手,共建实训基地和体育馆。属地政府无偿划拨800亩林地与学院共建江苏农博园,出资2000万元共建体育馆,无偿划拨1853亩茶园共建江苏茶博园;集聚资源,组建职教集团。学院以“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和成果转化链”等“五链”为纽带、合作共赢为目标组建了江苏农林职教集团。目前,加盟集团的职业院校15所,核心企业36家。其中,与学院形成资产纽带的合作企业共有6个,注入学院资金达1.18亿元。特色之三,服务“三农”,致富一方农民。知道的也就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