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为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虽然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但甲醇是可以通过工业条件人工合成的。不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重点字是直接,所以不能因为化石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就判断生成的甲醇就为不可再生的。
(1)①图表分析判断,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
故答案为:<;
②某温度下,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4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4mol,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 2 6 0
变化量(mol)1.6 3.2 1.6
平衡量(mol) 0.4 2.8 1.6
CO的反应速率=
| ||
4min |
平衡状态气体压强和起始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P(平衡):P(起始)=(0.4+2.8+1.6):(2+6)=4.8:8=0.6;
故答案为:0.2mol/(L?min),0.6;
(2)CO2(g)+3H2(g)?CH3OH(g)+H2O(g),反应的平衡常数K=
c(H2O)c(CH3OH) |
c(CO2)c3(H2) |
为了加快反应Ⅱ的反应速率,并且提高H2的转化率;
a.增大CO2的浓度,增大氢气的转化率,平衡正向进行,反应速率加快,故a符合;
b.增大H2的浓度,平衡正向进行,反应速率增大,氢气的转化率减小,故b不符合;
c.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进行,氢气转化率增大,故c符合;
d.加入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氢气转化率不变,故d不符合;
故答案为:K=
c(H2O)c(CH3OH) |
c(CO2)c3(H2) |
(3)反应Ⅰ:CO(g)+2H2(g)?CH3OH(g)△H1
反应Ⅱ:CO2(g)+3H2(g)?CH3OH(g)+H2O(g)△H2
依据盖斯定律反应Ⅰ-反应Ⅱ得到CO(g)+H2O(g)=CO2(g)+H2(g)△H=△H1-△H2;
图表中数据保持氢气初始浓度不变,一氧化碳浓度增大一倍,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4分钟,所以分析判断n=4min;
故答案为:CO(g)+H2O(g)=CO2(g)+H2(g)△H=△H1-△H2 、4;
(4)甲醇和氧气以强碱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燃料电池中燃料在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甲醇失电子在碱溶液中生成碳酸钾,该电池中甲醇发生反应的一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H3OH-6e-+8OH-=CO32-+6H2O;
故答案为:负,CH3OH-6e-+8OH-=CO32-+6H2O;
(5)用该电池作电源,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时,CH3OH-6e-+8OH-=CO32-+6H2O,每消耗0.2mol CH3OH,转移电子1.2mol,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产生标况下气体的体积=0.6mol×22.4L/mol=13.44L;
故答案为:13.44.
(1)d (2)①<;②>;③b (3)①O 2 +4e - +4H + =2H 2 O;②1.2 (4)Al-3e - =Al 3+ ;Al 3+ +3HCO 3 - =Al(OH) 3 ↓+3CO 2 ↑ |
B.增大氢气的量,促进二氧化碳的转化,则提高H2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提高CO2的转化率,故B正确;
C.分离出甲醇,反应正向移动,甲醇的产率增大,故C错误;
D.恒容条件下充入He(g),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化合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最高,为100%,故答案为:Ⅰ; (2)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是:正极反应一定是氧气得电子的过程,在碱性环境下,得到氢氧根离子,即O 2 +2H 2 O+4e - =4OH - ,故答案为:O 2 +2H 2 O+4e - =4OH - ; ②所有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是燃料的燃烧反应,溶液的pH减小,说明电解质氢氧化钾被消耗,即2CH 3 OH+3O 2 +4OH - =2CO 3 2- +6H 2 O,故答案为:2CH 3 OH+3O 2 +4OH - =2CO 3 2- +6H 2 O; (3)①0~5min这段时间所消耗的甲烷的浓度为0.5mol/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CH 4 (g)+H 2 O(g)
CO(g)+3H 2 (g),△H═+206kJ/mol的含义,所以消耗的甲烷的浓度为0.5mol/L时,吸收的热量为:
②进行到5min钟时,甲烷的浓度为0.5mol/L,所以水蒸气以及一氧化碳的浓度为0.5mol/L,氢气的为1.5mol/L,据K=
③当反应进行到8min时,甲烷的浓度减小,所以是增加了水蒸气的量,设加入的水蒸气的量为x,则: CH 4 (g)+H 2 O(g)
CO(g)+3H 2 (g) 初始浓度:1 1 0 0 变化浓度:0.75 0.75 0.75 2.25 8min钟末浓度:0.25 1+x-0.75 0.75 2.25 则Qc=
解得x=4.8125,所以8min时c(H 2 O)=4.8125+0.25=5.0625≈5.1(mol/L). 故答案为:5.1. |
(1)①反应CO(g)+2H 2 (g)?CH 3 OH(g)的平衡常数K=
②A.由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只有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压强不发生变化,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一定条件下,CH 3 OH分解的速率和CH 3 OH生成的速率相等,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一定条件下,CO、H 2 和CH 3 OH的浓度保持不变是平衡的标志,故C错误; 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CO,同时生成1mol CH 3 OH,只能表明正反应速率,不能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2)①反应CO(g)+2H 2 (g)?CH 3 OH(g)中,反应向右进行,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大,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知道:T 2 >T 1 ,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 ②对于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小,T 2 >T 1 ,反之越大,所以K 1 >K 2 ,故答案为:>; ③A、若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反应CO(g)+2H 2 (g)?CH 3 OH(g)平衡逆向移动,甲醇产率降低,故A错误; B、将CH 3 OH(g)从体系中分离,反应CO(g)+2H 2 (g)?CH 3 OH(g)平衡正向移动,甲醇产率增大,故B正确;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甲醇的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 D、若容器容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单质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甲醇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3)①在甲醇燃料电池中,燃料甲醇作负极,氧气作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c口通入的物质为氧气,b口通入的物质为甲醇,故答案为:CH 3 OH;O 2 ; ②该电池正极是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 2 +4e - +4H + =2H 2 O,故答案为:O 2 +4e - +4H + =2H 2 O; ③当6.4g即0.2mol甲醇完全反应生成CO 2 时,根据总反应:2CH 3 OH+3O 2 =2CO 2 +4H 2 O,消耗氧气0.3mol,转移电子1.2mol,即个数为1.2N A ,故答案为:1.2N A . |
甲醇的生产,主要是合成法,尚有少量从木材干馏作为副产回收。合成的化学反应式为:
H2 + CO → CH3OH
合成甲醇可以固体(如煤、焦炭)液体(如原油、重油、轻油)或气体(如天然气及其他可燃性气体)为原料,经造气净化(脱硫)变换,除去二氧化碳,配制成一定的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在不同的催化剂存在下,选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单产甲醇(分高压法低压和中压法),或与合成氨联产甲醇(联醇法)。将合成后的粗甲醇,经预精馏脱除甲醚,精馏而得成品甲醇。
c(CH3OH) |
c(CO)?c2(H2) |
c(CH3OH) |
c(CO)?c2(H2) |
(2)①由图1可知,T2先达到平衡,温度T1<T2,平衡时,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H<0,故答案为:<;
②增加甲醇产率,即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则: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甲醇产率降低,故A不符合;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甲醇的产率,故B符合;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不能提高甲醇产率,故C不符合;
D.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产率,故D不符合;
故答案为:B;
(3)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a kJ?mol-1,
②2CO(g)+O2(g)=2CO2(g)△H=-b kJ?mol-1,
③H2O(g)=H2O(l)△H=-c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则
①?②+③×4 |
2 |
(?a)?(?b)+(?c)×4 |
2 |
b?a?4c |
2 |
故答案为:
b?a?4c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