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电池和锂电池的区别
石墨烯云电池,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方式形成的蜂窝状平面薄膜,是一种只有一个原子层厚度的准二维材料,又称为单原子层石墨。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就是目前市场上见到的石墨烯电池。
我觉得云电池要好点,原因如下:1、产品层次,石墨烯高端定位不必多说,而云电池就是台铃专用版的黑金电池,也是高端产品,两者平手。2、三包时间,石墨烯两年质保,而且有问题是换全新的,而云电池就是普通的三包,这点石墨烯完胜。3、市场反响,云电池已经推广多年,备受好评,市场反响不错,而且能经得起市场的锤炼。而石墨烯是刚出来的新品,效果到底怎么样,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石墨烯电池,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石墨烯其实就是一种材料,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因价格比黄金贵,又被称为黑金。石墨烯电池最大的特点就是循环寿命长,超1300次+,是普通铅酸电池的三倍。另外支持1小时快充80%,这也大大地减少了消费者的充电时间。
我是一名电动车维修工,这些年各个牌子的电池我都接触过,要说哪个牌子的电动车电池质量好,我觉得肯定是超威。超威电池的优势是寿命长,相对来说安全,而且耐低温性好。如果你是工作需要的话,可以入手超威黑金电池,不但续航能力强,在性能方面,也是非常强悍的!
中国碳酸锂十大公司是: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瑞福锂业、南氏锂电、盛新锂能、雅化集团、藏格锂业、中矿资源、江特电机、西藏矿业。
赣锋锂业
赣锋锂业成立于2000年,业务贯穿上游锂资源开发、中游锂盐深加工及金属锂冶炼、下游锂电池制造及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价值链的各重要环节。其锂矿资源遍及全球,同时拥有“卤水提锂”、“矿石提锂”和“回收提锂”产业化技术。
天齐锂业
天齐锂业成立于1992年,业务涵盖锂产业链的关键阶段,包括硬岩型锂矿资源的开发、锂精矿加工销售以及锂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天齐锂业在中国、澳大利亚和智利都有锂资源布局,拥有西澳大利亚格林布什锂矿及四川雅江措拉锂矿两大资源基地。
瑞福锂业
瑞福锂业成立于2010年,是同时具备锂辉石与锂云母提取制备锂电池正极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与电池级氢氧化锂的新能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包括电池级碳酸锂、工业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无水硫酸钠、硅铝粉等。
瑞福锂业现有生产线两条,分别是年产2.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和年产1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线。公司计划新上年产4万吨锂盐生产线,项目建成后,锂盐年产能将达到7.5万吨。
南氏锂电
南氏锂电成立于2017年,主要从事锂云母资源综合利用制备碳酸锂、氢氧化锂及铷、铯、钾等稀贵金属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工业级碳酸锂、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铷、铯等。
公司建有年产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智能化生产线,并着力打造“采矿-矿选-锂盐制备-铷铯钽铌制备-回收利用”的产业链循环布局。
盛新锂能
盛新锂能成立于2001年,主要业务为新能源锂电材料的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级碳酸锂、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金属锂等。2008年,盛新锂能在深交所上市。目前拥有控股子公司30多家,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印尼、阿根廷、津巴布韦等地。
雅化集团
雅化集团创立于1952年,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现有锂产业和民爆两大主业,旗下有70余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分布于中国四川、内蒙、山西、云南、青海、福建、贵州、香港等省区和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藏格锂业
2017年完成吸附法从超低锂浓度的卤水中提取生产碳酸锂的中试,2018年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一期工程顺利投产,主要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现有产能1万吨/年。
中矿资源
中矿资源成立于1999年,是拥有矿产资源全产业链的矿业集团化企业。主要业务包括稀有轻金属(铯、铷)资源开发与利用业务、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与利用业务、固体矿产勘查和矿权开发业务。
江特电机
江特电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智能电机产品及锂产品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下属子公司、分公司30多家,产业分布在国内江西、天津、浙江等省市及境外德国等地区,经营业务涵盖电机、锂矿采选与深加工等行业。
西藏矿业
西藏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西藏最大的综合型矿产品开发公司,主要从事铬铁矿、锂矿、铜矿、金矿和硼矿资源的开采及深加工。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一般5年就会报废,当然也有使用更长时间的记录。同时,新能源汽车对于驾乘人员会有一定的辐射,但这种辐射甚至是低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我们不需要担心这种辐射对于人体的危害。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多久报废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按目前的资料来看,一般新能源电池用5年左右就报废了。我们很多时候可以在新闻上看到所谓的新能源汽车5年报废潮,这讲的就是新能源汽车电池使用的最低寿命。按照这种使用寿命来看,其实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时间还是不错的,最起码能够将性价比维持到最大化。
新能源汽车其实对驾乘人员肯定存在辐射的,但是这种辐射很低。这种辐射不仅低于国际对于人体辐射危害的标准,同时这种辐射也是低于大家玩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这种辐射对驾乘人员的安全威胁!其实很多网友关注这一问题也证明自己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我们更加需要相信科学,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话题是大家都很关注的,毕竟很多年轻人在刚出社会的时候并没有多余的资金买同等性能的车子,新能源汽车也就成为了年轻人们第一部汽车的首选,有着这么庞大的使用用户自然也就有着这么多的关注。但是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一些不存在的问题,如果真有相应担心的话还是要相信网上的专家评测,毕竟专家评测还是具备一定权威性的。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一般是5年左右就报废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对驾乘人员有一定的辐射,但这种辐射甚至低于手机,我们不需要担心新能源汽车对于驾乘人员的安全威胁。
频繁降雨,导致城区积水,甚至再次上演“ 汽车 戏水”。在多次对常规燃油车水淹处理报道之后,本报聚焦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动 汽车 在遭遇水淹后的处理方式。虽然新能源车防水,并非想象中的弱不禁风,可一旦遭遇泡水,动力电池受损程度也不可小觑,对车主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新能源 汽车 泡水只能报废?
目前,我国新能源 汽车 累计产量已超280万辆,推广规模居于世界首位。前所未有的新能源车推进,不禁也让消费者开始产生顾虑:新能源车寿命有多久?动力电池寿命又有多长?
专家测算,通常动力电池寿命为6-8年。如果将2014年定为我国新能源 汽车 元年,那么,“浩浩荡荡”的首轮动力电池退役浪潮正向我们涌来。
“反正已经是泡水车了,我是不会再开。”2018年,家在深圳的罗先生因为时逢当地雨季,停在小区地库的新能源车不慎成了泡水车。“保险赔了车,赔付金额还算合适,二手市场还没人收,直接到4S店置换了新车。”
按照罗先生的说法,新能源车本就在二手车市场不好出手,更何况是泡水车。但算上保险赔付和旧车置换,换上新车的罗先生“也就加了三万多元”,便把新车开回了家。
一场自然灾害导致的车主损失,好像在罗先生身上却像是“因祸得福”。这当中不乏保险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在思考,那泡过水的动力电池去了哪里?
销售一线回收有限
退役或报废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去了哪里?
这是一个极不好回答,也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
记者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动力电池回收”关键词,首页前四条均是动力电池回收广告。分别点入链接,这些广告主均为全国各地动力电池回收单位。虽然单位地址不同,但业务类别和主打口号却极为相似,“各类动力电池回收”、“全国高价”、“上门回收”……在暂无法确认这些企业资质的前提下,记者主观感觉就像,“组团收破烂”。
业内专家表示,“我们暂且不去评判那些 社会 回收机构的资质。但在去年,七部委曾出台关于新能源 汽车 电池回收的管理办法。简单理解就是,车企要负责回收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销售了多少辆电动 汽车 ,就要回收多少电池。”
“谁销售,谁回收”,政策的简单直接,让我们从这开始寻找废旧动力电池去向。
记者分别走访了长沙多家新能源车销售企业和新能源车生产厂家,但收到的回复更多是疑惑。
“可能是我们的店太新,目前还没有回收电池的案例呢!”长沙一家吉利 汽车 经销商告诉记者。
“厂家有能力回收,但我们店一年能回收的量也不过十几套。”比亚迪 汽车 长沙本地经销商向记者解释,“最早一批新能源车的电池大部分还在用,单店能提供的数据也很松散。我们2018年全年才回收了15组,今年目前也就9组。”
汽车 企业“创新”回收
回收一线无法得到准确数据,记者又分别向多家新能源 汽车 制造企业求证。
一家自主车企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车企要回收这些电池,光靠经销商和消费者主动回收是难以做到的。该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上千个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回收网点,但效果并不理想。“所谓的不理想,甚至是无法给你说出一个准确数字。一年几十组的电池也有,但这对于我们投入的回收渠道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动力电池回收数量有限,而在有限的数量里还要再分类处理:有的可以再利用,有的只能再给“更专业”的企业去处理。
记者有次在对国内一合资工厂参观时,工作人员饶有兴趣地告诉记者,厂区内的VGA小车(运送零件的自动小车)都是用回收回来的动力电池作为动力,“虽然 汽车 上不能再用了,但放在这些低能耗的小车上还能履行职责。而这些废旧电池与小车的重新组改,也是我们自己的电气班组去完成的。”据了解,VGA车在 汽车 制造工厂颇为常见,但多是企业整套采购,使用全新锂电池的车组,像该企业使用“废旧电池改转小车”的,数量鲜见。
“当电池在VGA车上也不再能使用,就会送到原材料企业或电池生产企业,毕竟他们有更好的回收硬件和技术。”
而像比亚迪这种既是 汽车 生产企业,又是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其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就显得水到渠成许多。
据比亚迪内部人员介绍,“我们依托比亚迪4S店进行暂收、暂存,然后将其统一回收至比亚迪回收点出租车行业我们将其归集为大客户,其中保养、维修等有专门的集中点,同时该集中点兼有电池暂存的职责最后我们会将不同状态的电池回收至对应的工厂进行处理。”
理论虽如此,但实施上,“送到惠州拆解回收的量更是少之又少。不是我们没技术,而是回收的电池数量太少。”比亚迪内部人员透露。
大数据助力上游企业
2019年5月,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南省 科技 厅、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湖南省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其中桑顿新能源与湖南鸿捷新材料有限公司(两者皆属于桑德集团)进入湖南省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单位名单。
据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介绍,桑顿新能源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很有优势。桑德集团在全国有13个废旧家电拆解厂,有上千个环卫可再生资源回收点。除了庞大的回收网点,桑顿新能源对大数据技术的积累也成了动力电池溯源的基础。据了解,桑顿新能源的锂电云平台对大数据技术做了最好的诠释。该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做到了免拆卸回收、精准回收和梯次回收在新能源 汽车 运营过程中,通过对动力电池的数据挖掘,确保运营安全等。而今年1月,桑德集团10万吨/年锂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在邵阳开工。
可即便大数据和回收点网络优势明显,电池回不到车企和上游企业,优势也物不尽其用。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责任主体已定为车企,但电池所有权却属消费者。而消费者当前对电池回收意识相对淡薄。如此一来,无论是车企还是上游企业都显得异常尴尬,它们既不占有退役动力电池所有权,所建立的回收渠道也无处发力。
业内人士表示,“电动车卖出去后能否将电池回收回来,是整个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消费者肯定想卖高价,但整车厂不可能给出太高的价格,卖给交易方便、出价较高的小作坊就成了最简单的选择。”
在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看来,财政补贴之路已经不可持续,通过水手调节让正规企业收到更多废弃电池货源才是问题解决之道。类似的建议也在车企中发生,“由政府通过相应财政补贴,促进示范城市的相应地方企业去做电池回收,待规模效应成形后再由市场自然选择。”他们认为,这是目前更加务实的办法。
[数据] 90万吨
我国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超过90万吨,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6-8年
电池循环寿命按照800次计算,车辆行驶24万公里后就需要更换电池,也就是说动力电池寿命为6-8年。
20万吨
根据中国 汽车 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动力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2020年累计将超过20万吨(24.6GWh),如果按70%可用于梯次利用计算,大约有累计6万吨电池需要报废处理。
3500个
按照工信部官网显示的信息,到目前为止,网点的数量已经超过3500个。
250亿元
随着动力电池市场保有量增多和回收规模的增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到2020年将超100亿元,到2023年有望达到2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