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哪些板块的影响最大?
影响较大的是医药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正是由于其较高的毛利率,上游资源价格的波动影响不大。此外,需求是固定的,不受宏观形势重大变化的影响。在业绩增长方面,它没有太大的增长潜力。他们强调稳定这个词。
其次是美元指数走出五周低点,欧元一周来首次下跌受到影响。疫情反弹对零售销售的负面影响,可能不会在本次公布的数据中体现出来。公布零售销售月率时,6月数据可能会有较大修正。美股方面,美股三大股指低开低收。标准普尔500指数最初收盘下跌0.34%,道指下跌超过130点。黄金跌至九年高位附近。国际原油结束连涨两日,跌至高位,伦敦铜反弹结束,连跌两日。
再者美国三大股指集体收跌,道指跌0.71%,标普500跌1.15%,纳斯达克跌1.87%。大型科技股普遍下跌,亚马逊跌超5%,Meta跌超4%,特斯拉跌超3%,谷歌、微软、英伟达跌超2%。贵金属板块走强,Gold上涨超过4%。欧洲三大股指全部下跌。截至收盘,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0.00%,法国CAC40指数下跌0.42%,德国DAX30指数下跌0.86%。
要知道中西部的天然气价格上涨,瑞致达不得不在现货市场上购买一些天然气来发电。需要注意的是,从整体数据来看,80%以上的华尔街分析师仍看好瑞致达和NRGEnergy的股价前景,给予“买入”评级。华尔街的投资者清楚地认为NRG比Vistra风险更大,这没有道理-NRGEnergy在极端寒冷的天气中面临现货价格快速上涨的更大相对风险,因为NRG没有足够的发电能力满足其需求。
一线蓝筹股公司
主要有: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宝钢股份、鞍钢新轧、武钢股份、粤高速、民生银行等。
二线蓝筹股公司
电力:600886 国投电力 000027 深能源A 600642 申能股份 600900 长江电力 600795 国电电力
交通运输: 600026 中海发展 600317 营口港 600428 中远航运 000089 深圳机场 600012 皖通高速 000429 粤高速
电力设备: 000400 许继电气 600312 平高电气
石化化工: 600409 三友化工 000949 新乡化纤 000677 山东海龙 000525 红太阳 000510 金路集团 600028
中国机械: 000680 山推股份 600560 金自天正 600879 火箭股份 600169 太原重工
钢铁: 600581 八一钢铁
汽车: 000800 一汽轿车 600104 上海汽车 000625 长安汽车 600006 东风汽车
医药: 600267 海正药业 600594 益佰制药 600055 万东医疗 600587 新华医疗
造纸: 000488 晨鸣纸业 600308 华泰股份
信息技术: 600797 浙大网新 000970 中科三环 002065 东华合创 600487 亨通光电
建材: 000401 冀东水泥 600801 华新水泥
水务: 000826 合加资源
家电: 600690 青岛海尔
有色金属: 600547 山东黄金 600489 中金黄金 600472 包头铝业 000831 关铝股份
煤炭: 601001 大同煤业 600123 兰花科创
食品: 600300 维维股份
纺织服装: 600177 雅戈尔
2021年,科技板块基金值得入手可以自己去分析看看,这里我就不指定基金说了,不推荐基金。我给你说说板块的情况,2021年下半年我觉得买科技,医药,和消费板块的基金最好!
随着股市牛市行情的到来,股民们的收益持续大涨,基金的收益也跟着水涨船高!场外还没有入场的基金投资者都在跑步进场,对于下半年行情,我比较看好三个板块的基金——,科技板块,医药板块和消费板块,为什么看好这三个板块的基金,有三个原因。
首先说说消费基金,只要地球上有人活着,就需要消费。我们有15亿的人口大国,吃的,喝的,穿的,住的,每样都需要消费,不过消费板块短期涨幅有点过大,不宜盲目大仓位投入,但是长线投资一定收益可观!
第二说说医药板块基金,人活着一定会生病,生病了就要有医药和医疗。当人解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就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就会希望自己活的更长寿,更滋润,这也叫改善生活。
其次是科技板块,科技是立国之本,现在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发展,国家都成立了科技基金,科技是追求生活更好的基础,科技改变生活,科技也是大国竞争的筹码。从芯片、5G、卫星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科技是根本。
我认为新能源板块依旧是全球所倡导的共同话题,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环保板块得到机构的认可,能源与清洁类基金可长期配置,在优中择优的情形下逐渐跑出龙头基金实现收益最大化。投资基金需要避免不要平衡化和投资领域的对冲,所以适当配置一些其他科技类基金任然重要,以及过去一年在市场并没有多少涨势的银行和债券型基金,另外就是贵金属基金用于对冲股市工具。
2021年的行情中一些优秀的基金依然会维持上涨,其他一些基金开始加入到优秀行列实现投资领域的多样化,所以更加需要实现全方面的配置。
从2009年的年初开始的消费板块,然后在疫情爆发后的医药和日常消费品板块,然后再到后面稳增长的周期龙头,今年以来占优的就是新能源指数。
虽然自2019年年初以来,上证50或者沪深300这类宽基指数,涨幅并不是很大,但是经过每一轮的结构性牛市的演绎,其实投资者在其中也可以获得非常高的一个收益率,它体现一个简典型的结构性牛市的特征。
那么为什么过去三年的行情演绎为一个非常典型的结构性牛市呢?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行为模式的变化。
2019年年初的时候,公私募的规模加起来一共是4万多亿,经历了三年的时间,整个规模已经来到了14万亿,相当于在过去的三年,整个公私募的规模增加了10万亿。
当然中间有一部分是过去结构性牛市带来的净值的上涨,还有大部分是大家踊跃的去买基金买私募,带来这样的一个结果。
这样一来,整个市场的结构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今年开始随着外资北上资金不断加仓,A股的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就在不断抬升,而今年以来随着我们去大规模的买公募和私募,整个公私募的规模不断提升,公私募又成为机构化资金的一个主力。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一个影响就会越来越大。比如以公募为例,公募基金它比较偏好的板块总是一些有长期空间和长期成长性的板块,比如消费、科技、医药、新能源等等。
机构投资者会根据这些行业的变化,政策和其他的一些事件做一些结构性的调仓。当然了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模式,他们的考核机制,他们的知识体系、决策框架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导致了他们在决定应该去买哪个板块的时候有一些相似的方向。
所以等到某一些方向,比如说开始的消费或者科技,有了这样一个实际的边际变化的时候,大家都会一致的去选择往那个方向调仓。
然后大家就觉得收益率非常高,更多的会考虑去申购它的产品。
这样来的话,一方面是由于机构投资者他的规模越来越大,它的这种结构性调仓对指数对部分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另外一方面这些集中度比较高,风格特征比较明确的基金的话在过去也是迎来了一个规模的大爆发,从而进一步的助推了这些典型行业的一个上涨,形成一个类似于正反馈就是越涨越买越买越涨的局面。
这样每到一个时间阶段,每个行业景气都发生变化,大家都去买它,然后同时净申购的资金也往那个方向去偏移,结果就是形成一个结构性牛市。
在三年的结构性牛市之后,我们会发现,现在机构偏好的一些板块,比如说消费、医药,还有新能源的一些板块,它的估值水平都来到了历史高位,但相对而言,过去一年大家对信息科技板块并不是特别的看好,机构配置的比例也是有明显的回落,所以表现不佳,但是估值却相对便宜。
整体来看,供整个机构投资者所偏好重仓的具有长期空间的板块,它的估值并不便宜。
那么展望明年,究竟是继续演绎过去三年这样的一个结构性牛市,还是说这个行情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我们下一篇接着说~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一年一度的重要会议, 明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为经济工作定调尤为关键。
会议提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对于股市来说,影响最直接的是货币政策。市场的估值水位、溢价空间和货币政策直接相关。那就来看看具体政策情况。
今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今年以来,M2已经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如果明年实际GDP增速为8%,考虑通胀2%,名义GDP增速约为10%。也就是说明年社融增速至少在10-11%的区间。
之前市场一直担心货币政策收紧,高估值的小盘股、成长股估值一路下杀,特别是 科技 股跌得是一地鸡毛。现在来看,明天货币政策收缩的力度并不大,可以说稳定住了市场的人心。
会议还确定确定了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
1.强化国家战略 科技 力量
2.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3.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4.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5.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6.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7.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8.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 科技 , “强化国家战略 科技 力量”摆在首位,“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摆在第二位 ,中央定调的大环境下, 科技 股的机会不容小觑。
今年的行情来看, 科技 股也就是在2月份的时候,又一波脉冲式的行情,之后一直进入调整,特别是7月份之后,已经深度调整了5个多月。
半导体、消费电子、5G、云计算等之前的高景气板块,虽然都出现了大幅回调,但是当下政策加码、行业景气持续、公司业绩向好, 跌下来的龙头公司值得明年重点布局。
另一方面,海外是流动性持续泛滥。
欧央行12月议息会议如期加码QE规模并推出未来购债指引,延长购买期限至2022年,同时加码TLTRO III,支持银行信贷扩张,释放持续宽松信号。
美国12月会议维持基准利率和QE购买量不变,并在前瞻指引上有所放松,同时美联储将扩大购债计划并调整购债期限,反映了美联储将QE视为更为长期的支持经济工具,未来将视通胀与就业的变化而调整。
预计明年美联储仍会维持 1200 亿美元 / 每月的 QE 购买节奏,并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灵活调整购买量。预计明年美联储扩表规模在 1-1.5 万亿美元,且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最早可能直到 2022 年初才会出现。
美联储开闸放水,美股大吹泡沫,美国疯狂制造泡沫,在流动性释放和美元周期下行情况下,铜铝价格进入强势周期,加上铜铝 历史 低位的库存, 铜铝等大宗商品迎来涨价潮。
当前疫苗进展超预期,市场对于顺周期板块情绪明显提升,在疫情中受影响的有色、化工、煤炭等板块随着经济复苏,制造业回暖,正在迎来量价齐升的景气周期,而且行业内龙头公司对应明年的估值都很低, 周期板块也是一个布局的方向。
白酒、医药和新能源已经连续大涨2年, 今年更是取得了爆发式的投资收益,那明天会如何呢?
“事不过三”,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在统计学层面,当抽取的样本数量越大(大于30),那么概率上就更接近于 正态分布 ——以样本平均值为中心,以代表的标准差分布。
概率上说,落入平均值周围一个标准差以内的可能性为68%,两个标准差以内的可能性是95%,三个标准差以内的可能性则高于99%。——偏离三个标准差以上的,是标准的小概率事件(1%),也就是”事不过三(个标准差)“的科学解释。
如果我们把数量足够的上市公司也考虑成一个样本池,那么除非宏观经济特别好或者特别差, 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仍会处于一个平庸的平均值状态 , 只有5%左右的公司,落到两个标准差以外的区间,实现三年的业绩爆发式增长。
也就是说也许这三个行业内的少数优秀的公司在明年依然能取得靓丽的业绩和涨幅,但是整个行业来看,这个可能性就很小了。
所以结合宏观政策和概率分析,我觉得除了抓住消费、医药和新能源板块里的龙头公司之外,明年的大机会应该在 科技 和周期两大板块,只有抓住市场的主线,才能取得更稳定的超额收益,就像今年的白酒和新能源一样。
我的公众号 【股透社】 专注于对 科技 和消费股的分析,以及对龙头企业分析估值,并及时把握市场的投资机会。
本栏目是ETF的周度跟踪数据,内容涵盖近期ETF主要热点、份额变化及各类别ETF近期跟踪等,并附上我们从市场近300个ETF中精选30多个ETF品种,覆盖主流宽基和行业主题ETF。
上周市场高位震荡,创业板指周五在6连阴后迎来反弹,主板则在保险、银行、地产等低估值板块的带领下,重回3350点上方。医药板块全线退潮,但军工、农业持续活跃,保险股强势崛起,银行、房地产、航空机场等低估值板块涨幅居前。
本周各券商周策略,各券商策略分析师转为相对乐观。多数认为认为整体流动性宽松未变,市场开始转为更为积极,认为经历调整之后,下一轮上涨即将开启。板块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到各券商策略分析师不再主推科技医药等,而更多是从经济复苏和低估值角度找寻机会,关注低估值的金融,涨价的能源以及复苏的可选消费等。
ETF精选池方面,我们从市场上近300个ETF品种中,结合ETF规模、成交活跃度等指标,筛选了30多个ETF,覆盖了从宽基到窄基,从周期到成长,从行业到主题的立体池子。
1、宽基ETF,我们观察到从上周开始市场更关注低估值的板块,低估值的金融类ETF上周份额大幅增加,北向资金重新回到A股。虽然上周公布的金融信贷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但市场主流观点认为流动性宽松短期不会变化。周一央行开展7000亿元的MLF,仍显央妈对市场的呵护。此外,恒生指数公司公布了季检结果,其中以阿里巴巴和小米集团为代表的二次上市以及同股不同权公司被首次纳入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美团点评被纳入国企指数。此次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低估值、低增长”的困局,代表科技股的新经济也纳入了恒生指数中。从目前的估值水平来看,我们来看不管是代表A股核心资产的沪深300还是港股核心资产的恒生指数,都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2、家电和地产ETF,上周公布的房地产投资数据显示1-7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为3.4%,叠加保利、金地等靓丽的销售增速,房地产板块上周备注市场关注,但是地产板块受制于“房住不炒”的原因,估值有天花板,而作为地产链上的家电ETF,受益地产销售数据高企外,还叠加消费升级的因素,中期来看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3、军工ETF,7月份以来军工板块一骑绝尘,截至上周其年内涨幅已接近行业涨幅首位,本轮军工上涨的逻辑有别于以往,板块正处于新一轮大浪潮的起点上,需求的高景气度将是板块配置的核心要点。长赛道、高增长和低估值是板块配置的核心,军工业的核心价值有望得到重估,后期需关注真实业绩的落地。
4、科技和医药ETF,近期科技和医药板块持续调整,主要是源于中报业绩和高估值,尤其是医药类受高估值以及疫苗进展的影响,上周全线回调。我们认为医药板块的高估值短期可能还需要消化,短期以高位震荡为主,而科技板块焦点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宁德时代190亿元投向新能源车产业链的上下游公司,新能源车产业链长期投资逻辑未变,但7月份特斯拉中国新车注册量为11456辆,较6月份下降了24%,短期市场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扰动。
ETF作为一种降维投资品种和资产配置工具,值得关注。我们从市场上的ETF中精选了35个品种,覆盖宽基、QDII、行业和热门主题等,供投资者参考。
ETF份额方面,上周ETF份额继续减少,但是受地缘政治以及全球避险情绪的影响,黄金类ETF、军工类ETF份额全面增加,同时“国内经济大循环”下以及疫情之后复苏逻辑下的早周期家电行业ETF也呈现增加,而估值相对较高的创业板50、芯片、5G等份额略有减少。
关于精选ETF池子的说明:根据已上市ETF品种的规模、成交活跃度等指标,兼顾能覆盖主流宽基、行业、QDII等投资范围,同类ETF中尽量选择成交活跃的或者费率较低的,非同类ETF中尽量选取其跟踪指数有一定特色的,但筛选的池子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筛选的ETF品种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关于ETF份额变化表格的说明:股票的走势是基本面、资金面、情绪面等多重因素的共振,ETF也不例外,单一指标不能作为市场走势的唯一判断依据。ETF份额扩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机构套利资金的申购,二是海外资金、保险等配置型大资金基于中长期行情判断的加减仓行为。该表格仅仅是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决定》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另外,在需求方面,随着国内消费的持续升级,那些与生活健康、精神文化消费相关的领域,如服装饰品、厨卫用具、家纺、家居建材、IT制造、玩具、农业等,都将涌现一批优秀的企业。因此,投资者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了解、考量此类企业,从而实现成功的投资。
市场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政策导向
2、外部环境
3、内部环境
首先还是先分析政策,政策制定者基本是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制定的,因为我国的智库确实很厉害,请不会要怀疑他们的水平,大方向上很难错。
基金和A股,说宏观点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赚的流动性和货币增发的钱,就是市场上有多少钱。
比如2018年,去杠杆,你基金经理在怎么牛逼,都是要亏的,只是比谁亏得少,如果熬过了2018,整个2019、2020大部分都是赚了货币宽松的钱,今年你就很少看到有亏的基金吧,2019随便做做基本也都是三四十。
关键词“政策不急转弯”
中文真是个博大精深的意思,为了这句话,我记得圈里出了很多观点,我个人认为,政策不急转弯的意思,就是“会转弯”,只是看什么时候转?
什么时候转,主要看经济指标的恢复情况和外部变化,所以这是个变量,很难有什么经济学家可以预测,最好的方法就是实时不忘看新闻联播和点击央行微信和官网看。
如果出现转弯的迹象,就要开始逐步减仓。
目前不急转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反之如果下面几点恢复,则需谨慎:
1、外部环境,疫情继续扩散,疫苗如果按现在的产能算,至少也要到2021年年中,才能大规模覆盖,然后还要考虑一个疫苗有效性的问题,万一病毒变异太牛逼? 在此期间,大规模的印钞肯定停不下来,美股今年为什么这么凶,主要是流动性带来的,如果明年疫情缓解,美股会重归理性。美帝在印,我们难道坐以待毙?
2、金融危机的暴露往往带有滞后性。2020年,可能靠很多手段压制住了,但是不等于他不爆,具体是什么雷这次就不细说了。
3、部分经济数据不理想。2021 年前二季度的 GDP名义增速会处在较高水平,但 GDP的实际水平仍很难达到或超过疫情前。截至四季度,社零增速同比仅恢复至4.8%,距离疫情前的8%仍有较大差距。
所以,我们的政策制定者们,就开始研究各种应对政策。
首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金做了一个关键词统计,我觉得很明显。
乾道集团聚焦生物医药与医疗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
产业投资:
乾道集团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创新科技等项目。
股权投资:
乾道集团面向企业提供以投融资支持与资本运作为核心的服务。积极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先后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科技、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多个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特殊机遇投资:
乾道特殊机遇投资价值重塑平台通过清收处置、收购持有、债务重组、市场化债转股、不良资产投资基金、纾困基金。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1-10-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