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可否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
比较难吧.. 可再生资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水能等等.. 但他们所需的厂房面积
资源等实际问题..难以在细小的地方进行.. 例如水能要运用到的厂房面积相当大.. 风能则要一个非常辽阔空旷的地方建造多台风车..则不接近市区... 在中国香港这种地方..成本大...效益小..实践难免太麻烦..太不划算了.
参考: 自己
可再生能源的种类有水力、风 力、太阳能、潮汐能和波浪能、地热能、及生物量能, 这些能源不单 不会造成污染, 更是取之不完, 用之不竭, 只有使用可再生能源才是 达致全球可持续稳定发展的方向。根据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 机电工程 署于2 0 0 2 年1 2 月就「中国香港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研究」发表的第 一阶段研究摘要, 指出适用于中国香港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有: 光伏系统、 风能、燃料电池、废物转化能源、小型水力发电系统及波浪发电等。 香 港 现 时 也 有 使 用 太 阳 能 , 但 主 要 用 于 泳 池 及 上 水 屠 房 的 热 水 供 应 系 统 。 在 较 偏 远 的 区 域 亦 有 安 装 几 个 规 模 较 小 型 的 光 伏 及 风 力 发 电 系 统 , 用 作 生 产 小 量 电 力 , 以 供 照 明 及 操 作 现 场 数 据 资 料 记 录 等 设 备 使 用 。研 究 新 科 技 是 否 可 以 成 为 可 行 的 另 类 能 源 亦 是 其 中 一 个 范 畴 。 例 如 燃 料 电 池 可 用 氢 离 子 和 氧 原 子 便 能 发 电 而 无 需 燃 烧 燃 料 。 不 过 , 有 关 技 术 仍 处 于 研 究 发 展 阶 段 ,而 且 所 需 成 本 亦 较 昂 贵 。 但水力发电因为没有Good place For building a dam in hong kong
所以比较难...
参考: emsd/emsd/chi/sgi/re.s
hokoon.edu/School_Magazine/PDF/School_Magazine_pri_3.pdf
浏览器下载。
首先在电脑上搜索“可再生能源”,找到安全的app,安全模式下载。之后注册,登录就可以使用了。手机下载软件的方法:在手机上搜索点击AppStore或者手机商城,打开软件商店。点击右下角的搜索按钮,切换到搜索页面,输入香港可再生能源,随后点击软件条目右侧的获取按钮下载安装。
香港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03月16日,经营状态为仍注册。经营范围: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及光伏系统部件产品、空气源热泵系统及部件的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机械设备、通讯设备等。
1、南丫风采发电站
位于大岭,由香港电灯兴建的全港第一台具商业规模的风力发电站。
2、南丫岛的南丫发电厂
该厂目前总装机容量为2 955MW,包括7台燃煤机组共2 150 MW( 3× 250 MW和4× 350 MW ) , 7台燃气轮机组共805MW ( 1× 55 MW和6× 125 MW)。其第8台燃煤机组( 350 MW)正在建设中,按计划1997年底可投入运行。
3、青山发电厂
青山发电厂在80年代建成,以配合香港日益增加的用电需求,同时为中电提供了从燃油发电过度至燃煤发电的重要途径。
4、鹤园发电厂
1940 鹤园发电厂正式投产,位于亚皆老街的总办事处落成启用。
5、青衣电厂
香港电力主要由两个电力公司供给,一个是香港电灯有限公司(简称港灯),负责香港岛及其周围一些岛屿供电,装机容量1.56万kW,其中亚利洲电厂106万kW,南丫岛电厂50万kw
另一个是中华电灯电力有限公司(简称中电),负责九龙、新界等地区供电,装机容量为458.3万kW,其中青衣电厂152万kw,鹤园电厂76.3万kW,青山电厂230万kW。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中电集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电力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电力工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丫岛
11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上调非民用电价,并结构性地调整了上网电价,为16个月以来首次上调销售电价。此外,发改委还称将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推进电价市场化进程,计划推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递增电价。2008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我国电力企业遭受重大损失,此次电价调整将为电力企业扭亏为盈提供重要契机。
2008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呈现前期偏紧、后期富裕的态势。如《报告》所述,年初严重雨雪冰冻灾害使尖峰负荷最大电力缺口在4000万千瓦左右;迎峰度夏期间,由于缺煤停机容量大量增加,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7000万千瓦左右。7月下旬以后,电力供需形势逐步缓和。
从电力供应情况来看,新增发电能力保持较大规模,电源结构明显得到优化。《报告》的统计显示,2008年全国新增电力装机9051万千瓦,其中三峡最后七台机组等一大批水电站投产,全年共增加水电装机2010万千瓦,占全部投产机组的22.21%,是我国投产水电最多的一年;风电装机新增466万千瓦,发电总量达128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26.79%;火力新增规模比重持续降低,新投产百万千瓦机组四台,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新投产容量比重高达63.11%。此外,还有一批生物质发电厂建成投产。
从电力消费情况来看,尽管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继续保持较高增长,但工业用电增速明显放缓,全社会用电总体增幅呈现下降趋势。据《报告》统计,2008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4502亿千瓦小时,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用电879亿千瓦小时,增长1.85%;第二产业用电25863亿千瓦小时,增长3.83%;第三产业用电3493亿千瓦小时,增长9.6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035亿千瓦小时,增长11.83%。第二产业用电增速多年来首次低于全社会用电增速,重点行业用电放缓是导致全年全社会用电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我国电力工业在外延不断增长的同时,产业素质不断得到提升。火力发电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高,节能、环保、高效成为火电机组的技术主流。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超临界机组发电、空冷机组发电等一批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水电技术有了明显进步,建成了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核电建设也有了飞速发展,目前投入运行的11太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约为910万千瓦,在建的2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约2540万千瓦。核电自主研发和建设能力也不断提高,实验快堆、高温气冷堆、热核聚变装置等一系列科研工程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达到了新水平,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国内已经能够生产1500千瓦的风机,两个兆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并网发电已经在深圳、上海开始试运行。
目前,火力发电仍是我国电力发展的主力军。2008年我国电力装机构成中,火力发电约占76%,其中燃煤机组占火力发电总量的98%,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还给环境和运输带来了巨大压力。要想实现电力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尽早解决制约电力发展的瓶颈问题。《报告》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积极解决电煤供应矛盾,保证电力长期稳定运行。2008年电煤市场需求状况的剧烈变动对电力企业产生了很大影响,电煤价格之争也对电力稳定供应形成了潜在的威胁。为了加快协调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的关系,我国应该利用目前有效需求不足、能源价格相对较低的时机,进一步健全电煤供应市场机制、法律机制和企业诚信机制,构建煤炭和电力企业“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保障电煤的长期稳定供应。
加快疏导电力价格矛盾,创造良好生产经营环境。我国应该抓住目前物价上涨趋缓、煤价有所回落的有利时机,抓紧研究和建立基于成本、能够充分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电力市场化建设步伐,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促进电力和煤炭市场的规范发展。
着力优化电力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使我国电力工业遭遇了寒冷的冬天,同时也给我国的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国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同时,还应不断优化发展火电,努力推进小火电关停工作,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901-1939 扎根香港
1901 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于1月25日在香港注册成立,当年最高的用电需求量为1/10兆瓦
1903 首座发电厂正式投入服务,发电容量为75千瓦
1919 中电获得九龙区公共照明系统的电力供应权
1940-1969 稳步发展
1940 鹤园发电厂正式投产
位于亚皆老街的总办事处落成启用
1955 中电正式收购大澳合众电力公司,为大屿山居民供应电力
1964 由中电及埃索(现称埃克森美孚)合营的青山发电有限公司拓展鹤园发电厂
1969 发电容量达1,520兆瓦的青衣燃油发电厂正式启用
1970-1985 放眼中国
1979 中电开始与广东省连网,为广东省提供电力
1982 青山发电A厂正式投产,发电容量达1,400兆瓦,落实采用多元化燃料策略
1984 中电接管长洲电力公司
1985 中电与广东投资有限公司组成合营公司,于大亚湾兴建核电站,引入核电为新的燃料组合,进一步 加强燃料供应的可靠性
1986-1996 新生力量
1986 青山发电B厂正式投产,发电容量达2,708兆瓦
1992 位于大屿山的300兆瓦竹篙湾发电厂正式投入服务,是中电发电系统的重要后备设施
1994 广东核电站正式投产
位于从化的广州抽水蓄能电站逐步分段投产
1996 香港首间天然气发电厂-龙谷滩发电厂正式分段投产,机组在2006年落成
中电与台湾水泥公司组成合营公司,在台湾花莲兴建燃煤发电厂厂,将业务拓展至亚太地区
1997-2002 光辉百年
1997 中电投资广东省怀集水力发电项目,为集团拓展可再生能源踏出重要一步
1998 中电控股于香港上市及重组
中电从泰国唯一独立运营的发电商Electricity Generating Public Company Limited (EGCO) 购入策略性股权,成功在泰国电力市场建立重要据点
2001 中电为香港供电达一个世纪
中电收购雅洛恩能源大部分权益,首度涉足澳洲电力市场
2002 中电收购位于印度的Gujarat Paguthan Energy Corporation Private Limited (GPEC),踏足印度电电市场
2003 至今 关注气候
2004 中电发表环保宣言《改善空气善用能源》,公布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争取于2010年底前,以可再生能源生产相当于集团总发 电容量﹝按净权益计算﹞5%的电力,并于2007年底达标,较原定时间提早3年
2005 中电收购TXU Merchant Energy,成为澳洲第五大能源零售公司,并改名为TRUenergy
2007 中电发表《气候愿景2050》,并宣布减排目标,争取于2050年底前把集团发电组合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减少约75%至每度电0.2 千克
2008 位于广西的防城港发电厂正式投产,创新采用先进的超临界技术
2009 中电跻身道琼斯全球指数及道琼斯可持须发展指数
5 公共建筑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 制 项
5.1.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5.1.2 建筑场地选址无或采取措施避免洪灾和泥石流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或采取措施避免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5.1.3 采取措施避免对周边建成环境带来光污染。
5.1.4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1.5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一 般 项
5.1.6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或《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中对于噪音的规定
5.1.7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5.1.8 新建建筑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天然照明(采光)要求。
5.1.9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空中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方式。
5.1.10 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5.1.11 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5.1.12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优 选 项
5.1.13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5.1.14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
5.1.15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 制 项
5.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或香港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5.2.2 空调采暖系统的冷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第5.4.5、5.4.8及5.4.9条规定或符合香港《空调装置能源效益守则》第九章“空调设备最低效能”中的对应条文规定。
5.2.3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香港《照明装置能源效益守则》规定的最高可容许值。
5.2.4 新建的公共建筑,冷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一 般 项
5.2.5 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
5.2.6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5.2.7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 7106规定的4级要求。
5.2.8 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
5.2.9 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5.2.10 建筑物处于部分冷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
5.2.11 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第5.3.26、5.3.27条的规定。
5.2.12 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5.2.13 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优 选 项
5.2.14 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现行国家或香港批准或备案的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5.2.15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
5.2.16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
5.2.17 合理采用蓄冷技术。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 制 项
5.3.1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5.3.2 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
5.3.3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5.3.4 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节水率不低于10%。
5.3.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一 般 项
5.3.6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
5.3.7 绿化、景观、洗车等室外非饮用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5.3.8 绿化灌溉采取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
5.3.9 室内非饮用用水采用海水或再生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5.3.10 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5.3.11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0%。
优 选 项
5.3.12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0%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 制 项
5.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或地方标准的要求。
5.4.2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一 般 项
5.4.3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60%以上。
5.4.4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采用预拌砂浆。
5.4.5 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
5.4.6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5.4.7 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
5.4.8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
5.4.9 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
5.4.10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
优 选 项
5.4.11 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建筑构件。
5.4.12 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
5.5 室内环境质量
控 制 项
5.5.1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或香港《空调装置能源效益守则》中的设计计算要求。
5.5.2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
5.5.3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设计要求。
5.5.4 室内游离甲醛、苯、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或香港《办公室及公众场所室内空气质素检定计划指南》中的有关规定。
5.5.5 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的相关要求。
5.5.6 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
一 般 项
5.5.7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5.5.8 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
5.5.9 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50118中的一级要求
5.5.10 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5.5.11 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要求。
5.5.12 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
优 选 项
5.5.13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
5.5.14 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5.5.15 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5.6 运营管理
控 制 项
5.6.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度。
5.6.1 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
5.6.1 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
一 般 项
5.6.1 建筑施工兼顾土方平衡和施工道路等设施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
5.6.1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5.6.1 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5.6.1 对空调通风系统按照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 19210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
5.6.1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
5.6.1 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5.6.1 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
优 选 项
5.6.1 具有并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我非常认可国家进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行动,但要想大规模普及,不仅要考虑到清洁能源大规模项目所铺设的人力技术和资源成本。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扶持也必须要尽快跟上。
对于清洁能源的替代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仅可以促进民生生活的秩序和空气的良好,也能够保障我国的现有生活和未来发展。但在现阶段还有更多的技术难关仍需解决和突破,这也是值得注意和考虑的。
可清洁能源的使用将会造福人民群众,并减少环境污染。
我们本身和自身的环境存在着相互影响的情况,通过可清洁能源不仅可以替代燃料燃烧可能产生的有害废物,也可以更好的保护家园,从而避免未来产生极端的频繁灾害天气对生活和出行造成影响。因此清洁环保能源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未来国家之间的能源使用甚至外太空的能源使用技术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前景方向。
许多可再生发电项目会受到地理环境以及天气周期的影响,影响了发电技术的运行和改进。
但不可忽视的是,相关的阻力和问题比如说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这些清洁项目虽然不会产生污染,但其发电规模和其发电设备会受到地理环境以及天气周期的影响,对于维持地区的长久和稳定发电而言,其实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目前类似诸如核能以及其他的清洁煤发电项目,也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行业的研究。
针对可清洁能源的市场推进和研发,相关政策和扶持规定也有待完善。
要想真正的促进替代行动的落实和到位,相关法律法规的政策和扶持规定也是有待完善的。针对于某些企业的研发和分析给予一定的支持,并派遣相应的科研人员进行辅助帮助,可以更好的推进这类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的落地。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考研试题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05u09ofNlHdVPPP4dyQog
提取码: reis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若有问题欢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