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浅谈可再生能源

腼腆的服饰
无私的发卡
2023-01-30 20:08:05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浅谈可再生能源

最佳答案
高兴的音响
暴躁的铅笔
2025-08-30 05:23:40

浅谈可再生资源摘要: 本文在深入分析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我国可再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成因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出我国可再生资源综合发利用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资源;回收;利用引言众所周知,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必要保证。人类为了满足目益高涨的生活需求,不断地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甚至采用了掠夺式的开发手段。资源的枯竭已经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已经是人类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目前正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向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但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现状,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更加合理、健康、节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用尽量少的资源消耗去获得更为丰富多样的社会需求满足,并且从体制建设上保障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可再生资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弃物资源,其基本定义是: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并以各种形态存在,但可以通过某些回收加工途径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的总称(包括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等,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如农作物秸秆等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如废钢铁、废纸、废塑料等)。这里的再生,实际上是指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在物质性能上的可再生性,是其可再生利用的根本。利用循环再生原料是人类社会工业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持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手段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理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指导下,为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组织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时,就把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其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超过其自身的再生和更新能力,保障资源总量的稳定;对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循环利用,以实现降低资利用成本、能耗,保护环境的目的。由于非再生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这就必然产生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旺盛需求与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和不足的矛盾,解决的办法一是通过技术开发和研究,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或者开发新的替代资源,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的需求。二是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即:工业生产的废弃物、农牧业生产的副产品以及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城市垃圾。通过开发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不仅可以减少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压力,还可以产生相当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l 我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建立了遍及城乡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但我国目前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比较混乱,废物收购环节多、价格低,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收集并出卖废旧物品的积极性不如从前,导致大量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废旧物资作为垃圾被抛弃了,这又反过来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因而也增加了国家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人。1.1 已形成再生资源循环加工体系多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再生资源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已初步形成遍布全国的网络纵横的再生资源循环加工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2 再生资源处理能力高,回收量成倍增长近些年我国很多城市开始采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收集不同类型的垃圾,并分别把生活垃圾转换成家畜饲料、有机肥料或燃料电池用燃料,先进的“垃圾发电”也已经被采用,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循环和提纯能力也大大提高,再生资源处理能力日益科学化。同时,我国每年废旧物资的回收量也大幅增长,方便了人民生活,减少了环境污染,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再生材料,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

最新回答
专一的香菇
爱撒娇的夕阳
2025-08-30 05:23:40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南将于7月发布。对此,7月10日,华北电力大学刘念副教授表示,他所在的课题组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重点开展了微电网环境下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融合模式及优化方法研究,近期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通过电网为电动汽车充电不会产生比传统燃油汽车更低的碳排放,也很难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刘念表示,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可直接建立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连接,通过微电网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耗和利用。根据不同地区、环境和经济水平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刘念课题组从集成模式、充电模式、容量配置、控制策略、经济运行、实验平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创新,结合实验平台建设,找到了新能源与充电设施有机融合的解决方案,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电动汽车发展需求、适合大规模推广的应用集成模式。

壮观的猫咪
复杂的月饼
2025-08-30 05:23:40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一上:

1、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2、生活中的物理

3、物体形状对物体抗压影响

4、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5、研究“放大”作用的实现

6、关于篮球投篮问题的研究

7、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8、人为什么要有两只眼睛和耳朵?

9、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10、诺贝奖中的物理学家的共性

11、高科技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12、汽车中的物理学

13、牛顿的一生

14、物理与现代军事科技

15、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16、铅球比赛中抛掷最佳角分析

17、体育运动中的力学

18、关于足球弧线球的研究

19、“整体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0、小刀、菜刀、斧头中的力学知识

21、“图解法”题型归类

22、历史上的中国物理

23、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24、研制水“火箭”

25、自制孔明灯

26、力与生活

27、桥梁的研究

28、汽车加速性能的研究

高一下:

1、“神州号”宇宙飞船的发射回收过程

2、求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3、“和平号”坠毁始末

4、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5、生活中的能的转化

6、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归纳

7、物体在通过弯道时倾斜的物理原理

8、浅谈可再生能源

9、历史上的中国物理

10、物理问题与模型

11、爱因斯坦的一生

12、自制孔明灯

13、宇航生活

14、航天飞机

15、求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16、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

17、关于篮球投篮问题的研究

18、铅球比赛中抛掷最佳角分析

19、体育运动中的力学

20、关于足球弧线球的研究

21、关于宇宙形成学说的研究

22、能源的研究

23、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24、太阳能的利用

25、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2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27、空间弯曲,时间倒流----爱因斯坦相对论

28、黑洞

29、火箭原理与空间探测

30、什么是质量

高二上:

1、时代呼唤纳米科技

2、“图解法”题型归类

3、有关超导体的知识

4、物理实验中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

5、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6、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7、自制火灾报警器

8、楼道灯声控开关的研制

9、无线电收音机的制作

10、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如何减少手机污染?

11、紫外线产生、检测和预报

12、关于潮汐发电的总结报告

13、节能灯的节能探究

14、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

15、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

16、自来水电阻率的测定

17、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

18、摄影技术(相机自备)

19、静电对人体及动物机体的效应的研究

20、磁卡和IC卡

21、测定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22、对地磁场的分析与讨论

23、静电屏蔽与动电屏蔽的区别

24、唱片、磁带、磁盘和光盘

25、射线的应用与防护 26、 核能的利用

执着的钥匙
高高的衬衫
2025-08-30 05:23:40
太阳能发展前景一片光明随着能源日益紧缺和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大,石油的枯竭几乎像一个咒语,给人类带来了不安。何为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者?各国都开始力推可再生能源,其中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中最炙热的“新宠”,发展太阳能已是大势所趋,太阳能时代已为时不远了。 太阳能利用指太阳能的直接转化和利用。利用半导体器件的光伏效应原理,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称太阳能光伏技术。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的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再利用热能进行发电的称为太阳能热发电,也属于这一技术领域。 近几年,国际光伏发电迅猛发展。1973年,美国制定了政府级阳光发电计划;1980年又正式将光伏发电列入公共电力规划,累计投资达8亿多美元;1994年度的财政预算中,光伏发电的预算达7800多万美元,比1993年增加了23.4%;1997年美国和欧洲相继宣布"百万屋顶光伏计划",美国计划到2010年安装1000~3000MW太阳电池。日本不甘落后,1997年补贴"屋顶光伏计划"的经费高达9200万美元,安装目标是7600Mw。印度计划1998-2002年太阳电池总产量为150MW,其中2002年为50MW。 在这场阳光革命中领先的国家是德国。面对强势竞争,德国太阳能业依然傲视群雄,硕果累累。2005年,业内企业营业额达37亿欧元,从业公司约5000家,从业人数包括研发和服务达42000人。德国联邦太阳能经济协会有关人士说:“全球范围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从2005年的1210兆瓦上升至2010年的3000兆瓦,年增长率为22%。”德国对太阳能的认知最早,位居前列;全球四分之一的太阳能电池产自德国,五年来德国所占全球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10%。 为了加快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德国政府通过多种推广活动来普及太阳能的利用。去年6月份,享誉世界的德国Inter solar大会在德国弗赖堡举办。德国太阳能展览会Inter solar始于2000年,每年一届,是欧洲最大的、侧重于光电、太阳热能技术及太阳能建筑方面的专业展览会,由EATIF欧洲光伏工业联盟、BSW德国太阳能工业协会、ISES国际太阳能联盟共同主办。由于太阳能产业增长势头强劲,这次弗莱堡国际展览中心的场馆(共10个馆)被完全启用,总展示面积达31000平方米。据统计共有90多个国家的647家参展商和26000多名参观者到场,中国国内有50家太阳能行业企业参展。国内著名的业内企业参展,再次证明了该展会在太阳能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展商表示效果满意,2008年将继续参展。因展会规模爆增,2008年该展将告别弗莱堡,转移到德国慕尼黑新贸易展览中心。据主办方介绍,该展会2008年的总展示面积将达到62000平方米,预计将会有来自世界的800多家厂商,35000名专业贸易观众到场。这对于中国太阳能厂商来说将一个难得的拓展海外市场的契机。 近几年来,太阳能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和德国之后居世界第三的光伏产品生产大国,这是我国为改善全球日益恶化的环境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中国随着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出台,能源长期性短缺的中国将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市场。化石能源终将耗尽,绝对储量不可能满足人类长期发展的需要,寻找替代能源势在必然。太阳能是人类必然的能源选择,未来太阳能的发展将一片光明。能源世界有最全面的太阳能资料供你参考参考资料 http://bbs.chinagb.net/?fromuid=69687

淡淡的寒风
任性的书本
2025-08-30 05:23:40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型、拓展型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去探求知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实际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以研究课题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最基础的研究活动,学会科研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新颖关系,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勇于争论、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学习氛围。数学研究性学习注重问题的解决,但更加关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

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一般是以课题形式为主,一个课题探讨一个专题。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既要是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与实际应用,又要对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有较好的训练价值,对高中学生来说,较好的课题应该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有体验的数学问题,或者是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因此在确定研究课题时,不仅由教师提供,而且更要鼓励学生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调查、思考,抽象概括出数学问题,从而形成研究课题。下面从课题确定的原则和来源两个方面来谈谈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研究课题的选择。

一、确定研究课题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学生是研究课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角,因此,研究课题的选择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课题的难度要掌握在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太难或太容易的问题都不宜作为课题让学生研究,选题时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2.问题性原则

在选择课题时,不是提供一篇学生没有学过的教材让学生去学习、理解与记忆,而是呈现给学生一个需要学习和探究的数学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是一些背景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数学建模去解决。

3.开放性原则

数学研究性学习具有最大的时空开放性,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走出课堂和书本,通过媒体、网络、调查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资料,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另外,由于各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对课题的理解,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设计,手段的应用以及研究结果的表达可以各不相同。所以,所选课题应该能让学生应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得到解决。同时,课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时间的安排,课题切入点的确定,研究方式的选择,结果的表达等方面均要有相当大的灵活度,为学习者和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而不能强调结论的唯一性与标准化。

4.社会性原则在确定研究课题时,应强调数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因此,我们在选择课题时,应特别关注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研究课题的研究学习,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并进一步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5.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特点。数学研究性学习要使学生在解决研究课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社会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结论表述与分析验证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获取亲身参与研究与探索的体验,体会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并使他们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数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深入研究教材,从教材中取得课题

数学教材是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新编的高中数学教材(练习部分)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如果我们注意挖掘教材,就可以从中找到很多适合学生探究的课题。

这些课题的特点是学生利用近阶段所学数学知识,通过探究与合作,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都能很快得到解决,具有“短、平、快”的特点。

2.结合生活、联系社会实际选择课题数学的应用是广泛的,要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中把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研究课题,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处处皆数学”。也可由教师选编一些与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供学生选择解决,这些课题既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进行研究探索。例如以下的一些课题:

(1)去银行存钱,存五年期和一年期的年利率是不同的。请学生调查银行存款利率,然后解决以下问题:甲、乙两人在同一天各去银行存入1000元钱,甲存为五年期,乙存为一年期并在每年到期时领取本息后一并再存为一年期,每次领取时要交纳20%的利息税,问五年后,甲乙两人谁的收益大,两人的本息合计金额差是多少?

(2)在一条生产流水线上有5台机器工作,它们间隔的距离是相等的,我们要在流水线上设一个检验台,零件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若5台机器的工作效率相同,问检验台应设在何处,可使移动零件所走的路程之和最小?如果是n台机器呢?如果这些机器的工作效率各不相同呢?

(3)调查报亭卖报情况(进价、售价及卖不出去而退回每份报纸赔钱多少),统计一个月的销售情况,为报亭主人决策,使之收益最大。

(4)调查保险公司养老保险险种及分红方法,某人在40足岁时参加保险,或将应交保额逐年存入银行,假设此人预期寿命为75足岁,请你对这两种投资方式进行比较,确定此人是投保收益大,还是存银行收益大。

(5)叫做“黄金数”,一个矩形的宽与长之比为黄金数的叫做“黄金矩形”,这样的矩形看起来比较美观,因此有人认为一般的报刊版面的宽与长之比是黄金分割比,请你去学校阅览室实地测量10种报纸杂志的宽与长之比,找出它们的比值大致是什么数,为什么用这个数?

(6)现在很多人家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物理、地理知识说明在各个不同季节,热水器安放的倾斜角为何值时,可使正午时阳光直射热水器,从而取得最大热效率。根据你的研究,你可以向热水器生产厂提何建议?

3.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确定课题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一旦他们研究问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超乎教师的想象。以下几个问题就是由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总结提炼而提出来的:

(1)节假日随父母去超市购物,去收银处付款时往往要排很长的队,如何合理安排收银机,使顾客排队时间最短?

(2)商店经常打出打折的招牌来吸引顾客,“打折”背后究竟有什么奥妙,进价和原价到底是多少,调查进价和原价,计算“打折”后的实际利润是多少?

(3)居民住宅区中两幢楼房之间的距离为多少时,可以使每幢房子底楼在冬季每天10点到下午2点能晒到太阳?

(4)下雨天用各种不同的容器收集雨水,分别计算降雨量,与气象台的预报作比较。

(5)足球运动员在射门时,面对对方守门员,射门时的角度、球速与守门员扑球时的移动速度有何关系,能将球射入球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教师从可行性、实用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导,以防不切实际。但要以鼓励为主,对目前限于知识结构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切不可轻易否定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课题可适当增加条件,以使课题更切实可行。

在实施数学研究性学习时,课题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外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学习,收集信息资料做研究,可一人研究,也可以几人合作,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指导,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主要是做听众,也可发表意见、见解或提出疑问,不要追求结论的完美,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