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的主体完成消纳量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发改能源〔2019〕807号),在各地测算的基础上,我们统筹提出了各省级行政区域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一、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经济运行管理部门要切实承担牵头责任,按照消纳责任权重认真组织制定实施方案,积极推动本行政区域内可再生能源电力建设,推动承担消纳责任的市场主体积极落实消纳责任,完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任务。各地要在2021年2月底前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报送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
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要切实承担组织责任,密切配合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按照消纳责任权重组织调度运行部门和交易机构等,认真做好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消纳、跨省跨区域输送和各类市场交易。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省级电网企业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要在2021年1月底前向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经济运行管理部门和能源派出监管机构报送2020年本经营区及各承担消纳责任的市场主体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完成情况。
三、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要切实承担监管责任,密切配合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按照消纳责任权重积极协调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消纳和跨省跨区交易,对监管区域内各承担消纳责任市场主体的消纳量完成情况、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情况等开展监管。各派出机构要在2020年12月底前,向国家能源局报送监管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部门将加强跟踪监测,计划2020年9月组织开展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执行情况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督促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各电网企业、各派出机构进一步落实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研究提出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初步安排。
南方电网第一,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电力保障,是电网企业的核心责任。
为履行好这一责任,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 一是确保安全。电力是一种“产、运、消”瞬时同步完成的特殊商品。因此,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是电力供应的基础。
南方电网远距离、大容量、超高压输电,交直流并联运行,是世界上结构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电网之一,电网安全风险控制和运行管理难度很大。五年来,我们掌握了交直流混合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的核心技术,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处于可控状态。
■ 二是做好供应。过去的5年,南方区域统调负荷年均增长15.6%,售电量年均增长15.5%。南方电网区域成为了中国缺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最大缺口940万千瓦。在严峻的电力供应形势面前,我们把握了两个原则:一是确保居民供电,二是配合政府,按照单位GDP电耗进行排序,优先向单位GDP电耗小的企业供电。我们通过积极组织电源、快速灵活调度和加强需求侧管理等各种措施,基本保障了五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三是提升服务。我们深化细化供电服务,努力把缺电对客户的影响降到最低。2007年南方电网仅拉路限电329条次,为2003年18万余次的0.18%。我们把缩短客户停电时间作为优质服务的核心指标,启动与国际先进水平供电企业对标工作,努力提高供电质量。
我们还深入开展“万家灯火,南网情深”优质服务主题活动,优秀的供电服务得到社会认可。在中介机构组织的服务行业第三方调查中,我们连续获得总满意度第一。 第二,建设绿色电网,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是电网企业的时代责任。
中国通过电力消费的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43%,南方五省区中有的省份这一比重达到50%。显然,电力行业在推进节能减排战略中负有重要的责任。
我们认真分析了电力生产、输送和消费三大环节的节能潜力,发现在客户侧的节能潜力最大,约占53%;发电侧其次,约占39%;电网企业降低综合线损率的挖潜空间约为8%。因此,我们除在输配电环节做好节能降耗外,还需要切实承担起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和全社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特殊使命。
■ 我们的做法是:持续推进“绿色行动”。
按中央政府要求,“十一五”期间,五省区要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相当于年均需节能1576万吨标准煤。根据我们的研究,南方区域电力生产和消费各环节的节能贡献率约占全区节能目标值的30%~45%。五省区电力生产和消费各环节对各自省区的节能贡献率分别为:广东41%~60%,广西34%~50%,云南30%~41%,贵州19%~28%,海南74%~92%。
2006年,南方五省区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6%,电力生产和消费各环节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7年,我们启动以“科学用电,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南方电网节能服务“绿色行动”,继续加大服务五省区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同时为减少全球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履行了国际责任。
● 在发电侧:协助政府落实“上大压小”政策,已关停小火电404万千瓦,计划到2010年累计关停1327万千瓦,可降低发电煤耗28克/千瓦时。在贵州电网率先启动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实现脱硫信息实时监测。努力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重。
● 在输配电环节:南方电网挖掘自身节能降耗的潜力,对五省区实现节能目标可做出约2.38%的贡献。经过努力,我们的线损率从2002年的8.0%下降到2007年的6.90%,减少损失电量5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了190万吨标准煤。开展了“十一五”电网优化研究,预计到2010年,线损率可降至6.30%。
● 在客户侧:配合政府优化产业结构,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等八个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2007年,执行差别电价电量14.9亿千瓦时,617家淘汰类高耗能企业关停并转,上述行业的综合能耗呈下降态势。以贵州为例,2007年该省电解铝产量增长30.3%,用电量增长了10.03%,铁合金产量增长19.2%,用电量增长9.72%,这说明上述耗能行业单位产量的电耗有所下降,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借此机会,我也建议进一步发挥差别电价对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把差别电价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抓手。
在“绿色行动”中,我们举办了197期节能降耗研讨班,吸引4673家企业、约7000人参加学习培训。为1340家企业提供节能诊断服务,促进客户一年节电约5亿千瓦时。这项工作还有很大潜力,我们将继续加大节能宣传和服务的力度,最大限度挖掘需求侧节能的潜力。
● 科技节能。我们开工建设世界上第一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比常规工程节约土地资源8600多公顷,减少线路损耗65%左右;推广标准化设计,应用紧凑型输电技术,新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平均减少占地约10%-20%,110千伏及以上新建输电线路平均减少钢材、铜材消耗约5%-10%。我们同时鼓励节能产品进入电网,制定了节能产品进入电网招标优惠办法。
■ 积极消纳区内富余水电,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南方电网内东西部能源资源和经济发展交叉不平衡,大力推进西部水电东送,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五年来,西部水电实现东送电量2096亿千瓦时,消纳西部富余水电187亿千瓦时,实现了“零弃水”。相当于减少火电标准煤耗6811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3万吨,减少烟尘排放68.1万吨。 第四,坚持电力普遍服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电网企业的特殊责任。
主要是在以下三方面承担这一特殊责任的。
■ 推进农村农网建设。五年来,我们用于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的资金达491亿元,改变了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简陋落后的局面;“十一五”期间,安排553亿元建设改造农村电网,投资规模相当于建国以来到2002年的总和。
■ 解决无电户用电。五年来,已累计解决109万户农村人口用电问题。至2007年底,南方五省区剩余无电人口65.9万;规划“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33亿元,通过大电网延伸,解决41万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其余无电人口问题,通过配合地方政府用分布式供电的方式加以解决。
■ 减轻农民负担。五年来,通过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累计减轻农民用电负担100多亿元。
所有的电力消费者,包括工商业企业以及城乡居民电价里,都包含政府性基金与附加,每度电价里,包括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
附加费主要是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资金,包括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城市建设附加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
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公司和电网企业,应通过国家能源局官方网站首页(www.nea.gov.cn)的“在线办事-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注册,并按“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提示,按顺序完成“前期工作”、“核准备案”、“项目建设”和“补助目录申报”等页面的信息填报和附件上传工作;已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注册和填报项目信息的项目公司和电网企业,需补充完善相关信息。
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项目业主应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注册和填报项目相关信息;自然人分布式发电光伏项目由电网企业代为申报电价补贴,无需个人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填报。
需要说明的是,补贴目录申报,一定要取得项目并网验收意见单。
第一步:登录国家能源局网站(http://www.nea.gov.cn/)。
注意:务必使用IE8及以上浏览器,切记切记!
第二步:点击进入“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步:账号注册。记住网页下方的技术服务电话,后面会有用处。
注册信息提交以后,一定要拨打上面的技术服务电话,请求审核,审核通过后,对方会电话通知,就可以登录了。
第四步:信息填报。
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如下图示:
需要先将项目前期信息填报,提交后,才可以继续填报项目信息
2、信息中心形式校验
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省(区、市)申报项目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形式上的校验,并对企业填报项目信息提供指导和服务。
3、省级主管部门初审
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对通过形式校验的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申报项目信息进行在线初审,对初审通过的项目,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打印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申报表(申报表格式参见《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2〕102 号)附 1)。
对完成在线初审的项目,项目业主按照省级财政、价格、能源主管部门要求,将申报工作所需的项目纸质申报材料分别报送至本省(区、市)财政、价格、能源主管部门。最终由省级财政、价格、能源主管部门联合上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并提交项目纸质申报材料。
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的分布式项目,由其下属省(区、市)电力公司汇总,并经省级财政、价格、能源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4、补助目录申报审核要点
对于已实行年度开发计划管理的风电项目和光伏电站项目,需经能源主管部门确认进入风电核准计划、年度开发方案或光伏发电年度实施方案的具体项目名单后,由信息中心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后企业方可进行在线信息填报。
各级主管部门和信息中心重点对审批、核准或备案项目是否符合规划和年度开发计划、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并网时间是否符合本次目录申报条件进行审查核实。
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业主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5〕358 号)要求,完整填报建成后的月度运营信息,并上传电费结算单、结算发票等,便于确认并网建成时间,加快补助目录审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