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新能源汽车频繁起火自燃,专家坦言,别怪电池,怪你自己

懵懂的秀发
可靠的花卷
2023-01-30 18:58:16

新能源汽车频繁起火自燃,专家坦言,别怪电池,怪你自己

最佳答案
老迟到的春天
跳跃的棒球
2025-09-02 03:20:04

工业的不断发展让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环保压力日益紧张,为了节能减排,很多国家都在推行更为经济环保的出行模式。在此背景下,新能源 汽车 就顺势而为进入了国内消费者的视野中,当年新能源 汽车 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对这种 汽车 不够信任,认为新能源 汽车 性价比不高。

在各家车企的营销下,新能源技术也在日益提升,老百姓对新能源 汽车 的接受程度越来越广,可是新能源 汽车 却频繁让老百姓失望,也辜负了车主的信任。近年来新能源 汽车 频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很多新能源 汽车 停放在车位上无缘无故起火自燃,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2020年5月份到9月初,已经发生20多起新能源 汽车 起火自燃的事件了,车主刚买没多久的新能源 汽车 无缘无故被大火烧毁,车主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老百姓也感到人心惶惶。8月27日长沙一辆北汽新能源又发生起火事件,这辆车在停放的状态下突然起火自燃,大火在几秒内吞噬整辆车,最后烧成废铁。

看见触目惊心的现场图片,很多人都不明白新能源 汽车 频繁起火自燃,是不是因为电池不安全呢?大多数起火自燃的新能源 汽车 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并且车辆没有充电,难道停放在车位上的 汽车 也有安全隐患吗?很多网友都在猜测新能源 汽车 自燃一定跟三元锂电池有关,夏季气温较高,三元锂电池密度更大,安全性较差,一旦车内气温过高就容易点燃三元锂电池,导致车辆起火自燃。

虽然没有官方资料正式表明车辆起火和三元锂电池有关,但三元锂电池明显已经背上了黑锅。有一些专家站出来替三元锂电池说话,认为新能源 汽车 起火自燃与天气有很大的原因,不能全怪三元锂电池性能不稳定,也要怪车主自己。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板是提供电力的重要机器,夏季气温过高,车辆行驶时间较长会让电池过热,万一电池短路车辆将很容易起火。

至于三元锂电池的稳定性能确实让人担忧,多起起火事件都说明电池安全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我国4个月发生的20起自燃事件涉及15家车企,说明不是哪一家车企的质量问题不好,而是整个新能源 汽车 都有安全隐患。

从这20起起火事件发生的时间来看,65%起事件发生的时间都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时间。大多数车辆起火事件都发生在南方气温干燥天气炎热的地区,有些车辆是在连续几个小时行驶过后起火的,这是因为连续行驶让电池过热,新能源 汽车 的散热性能不好,电池就很容易短路。还有一些 汽车 是在停放过程中自燃的,这些问题就说明车辆可能因为正在充电或者环境温度造成的影响,导致新能源 汽车 自燃。

如何避免新能源 汽车 自燃的问题呢?车主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定期更换电池,避免长时间充电。夏季我国南方地区雨水较多,车主一定要让新能源 汽车 保持干燥,停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板长期在水中浸泡也容易发生短路。

电池板经过磕碰后可能会出现故障,也是起火自燃的一大安全隐患。行驶过程中车主一定要小心谨慎,避免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出现损坏。除此以外车主也要定期车检,这些行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组出现问题,从而能够尽可能减少新能源 汽车 自燃的问题。

最新回答
朴实的路灯
缥缈的衬衫
2025-09-02 03:20:04

从新能源汽车走进大家的生活圈,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着火、爆炸的情况可谓是屡见不鲜。无论你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很难幸免。究竟是电池的质量不过关,还是车辆电控系统出了故障,难道说是充电桩存在隐患?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裙下藏着巨大的电池组,会受到多重威胁,比如:碰撞、高温、快充,都有可能引起自燃的情况。由于电池的特殊性,与火后燃烧更为迅猛、灭火时难度系数更大,温度快速升高后,还会有爆炸的风险。

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1月至8月之间,被爆出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至少有20起。事故发生的地点在全国各地,而且品牌也分布很广泛。

其中大部分车型已经用上三元锂电池,相较于此前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续航更远。但是最大的劣势就是三元锂材料不稳定,经常在200度左右容易发生分解,并且在高温作用下电解液会迅速燃烧,发生连锁反应。

传统车企自燃事件

2020年8月27日,长沙万家丽路永济医院对面,一辆北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发生起火现象。根据网友发布的现场视频及图片显示,事故车辆停在路边,整车被大火完全包围,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车辆的机舱和乘员舱也已经被完全烧毁。同时另外一个视频显示,该款纯电动车辆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爆炸声。

起火车辆为北汽旗下的EU5车型,搭载三元锂电池,电池最大容量在60kWh左右,续航里程最高501km。虽然该电池续航高,但燃点更低,因此如果因为出现撞击或者是其他意外情况导致电池组温度升高,三元锂电池自燃风险更大。起火的原因不明,官方也没有任何回应。

2020年8月20日上午11时,福建三明一辆北汽新能源EX360车型,在停放充电棚时发生冒烟。起初该车辆周围仅冒出浓烟,并没有明火窜出。当地消防表示,当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时,车辆开始有明火窜出。随后,消防人员后退至路边用水枪为车辆降温,在此过程中,车辆发生爆炸,车身碎片在强大的冲击力下四处散落。

官方说法: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最新进展并表示:“目前判断爆燃事故与车内放置含有酒精的易燃液体有关,调查结果需要公司专项组与消防部门等部门详细调查分析后才能确定。”但就车内“含有酒精的易燃液体”的具体信息,以及充电过程中出现冒烟现象的原因尚未透露。

8月23日8时左右,在海南省海口琼山区,一辆广汽Aion S轿车在椰博路与椰合一街交叉路口起火。司机自述当时驾驶汽车行驶至椰博路与椰合一街交叉处时,车辆底盘发出“砰”的一声异响,仪表盘显示车辆故障的同时,车辆开始冒烟,并很快出现起火现象。该车为3个月前购买,行驶2万公里的新车。

继5月18日和8月13日后,再次发生自燃的事件,这台车是专门用来跑滴滴,只行驶2万公里,因为没有卖自燃险,车主承担所有损失。官方没有给出事故原因,消防队初步侦查起火点为车辆的电池部位。

自主品牌自燃事件

2020年5月8日,一辆理想ONE在湖南长沙的街头,引擎盖起火,明火被熄灭后,车辆前脸和前机盖几乎全部烧毁。理想汽车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工作人员把一块车漆保护垫遗落在增程器所处的前机舱内,被高温引燃。

8月6日,广东肇庆二广高速四会、连州方向,一辆理想ONE在行驶过程中起火。8月7日,理想汽车发布官方事故说明。在说明中,理想汽车表示根据云端监控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后,电池、增程器均无任何异常。起火车辆疑似因铁片的物体被高速行驶的车辆卷起,并击穿高压油管,造成燃油喷溅并被排气管高温引燃。车辆事故发生时的相关视频及数据也对这一说法进行了佐证。

8月11日上午11时3分左右,广州海珠区琶洲科技大厦一辆小鹏G3发生冒烟起火事故,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发后小鹏汽车官方微博迅速做出回应,指出“经公司人员现场初步勘察,车辆外观完好。到店举升勘察后,发现电池箱底部有明显严重的磕碰伤痕,导致电池严重受损,初步判断是该次事故的原因”。

2019年4月至5月旗舰,蔚来汽车连续出现自燃、冒烟的情况,最终蔚来汽车决定召回4803辆ES8,并免费为其更换电池包,以消除安全隐患,官方将自燃事故的原因指向其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的头上,怎么都有点让人背锅的嫌疑。

从技术角度来看,如果出现自燃,首先有可能是电池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例如电池一致性、生产设备的投入、所采用的的材料稳定性等都会影响电池的品质。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瑕疵,最终会触发短路导致燃烧爆炸。从硬件角度来讲,车辆防护不到位,电池损伤出现问题也会导致起火。从系统角度来讲,对电池的预警、监控及管理环节不到位,没有系统的解决方案等,都会导致电动车起火。

规避安全风险

看了上边这么多案例,你是否对于新能源汽车失去了信心?我想说大可不必如此悲观,自燃、爆炸属于小概率事件,我们在日常使用中,加以重视和小心,还是可以去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1、避免入手“超高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可以参考选车时,主流车型的续航里程作为参考。毕竟电池技术还在探索阶段,既要解决充电安全、还要考虑充电时长,从动力电池种类和容量方面,规避安全风险。

2、在日常使用中,尽量避免电池剩余电量很多的情况下充电。相关统计数据统计,新能源汽车自燃安全事故大多发生在高剩余电量状态,其中电池电量剩余85%以上的事故占比达到57%,剩余电量100%的占比为14%,充电状态与非充电状态各占50%。合理安排日常出行计划,毕竟充电和加油的效果不同,汽油加满很容易,用点就从也不利于电池健康。

3、日常充电还是慢充更好,尽量避免在大功率快充插口充电。更大充电功率,势必会引起电池充电过程中,温度快速上升,造成更大的危险。频繁使用快充还影响电池的寿命,毕竟电池成本很高。充电时,最好选择带有地库、遮阳篷的地方,尽可能避免太阳照射,给车辆降温。

4、别总认为新能源汽车不用保养,一年最少也要跑两趟,天冷和天热交替的日子,可以送去检查一下。毕竟像电池短路、受到碰撞、破损等问题,我们日常驾驶很难发觉,从源头上杜绝发生短路的可能性。

5、随着工信部组织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出台。随着新能源车型的技术进步,极端情况的发生几率也就更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踏实的黑裤
聪明的奇异果
2025-09-02 03:20:04
炎热的夏季,是个相当凶猛的老虎,不但“吃人”,还会“吃车”。

在往年,这种因高温导致车辆自燃的事故常有发生,我们听到的也不在少数。然而,今年的自燃,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了一些。

这还没正式来到最热的时候呢,就接连发生了好多起汽车自燃事故,且这其中有不少起是新能源汽车。前两天小编的朋友圈就一直在传着这两个事故:

5月8日,一辆刚提车7天的理想ONE在湖南长沙街道上发生起火事故,整个车头被烧得面目全非,幸运的是并没有人员伤亡,而这也是理想ONE在国内首次发生起火自燃事故。

理想汽车对于这次事件的回应还是相当迅速的,同时车主也表示称:“消防判断起火原因不是增程器和油路的问题,也不是大家说的电池和电机问题”。至于事故的具体起因,还在调查中。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日,一辆郑州日产帅客EV在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一充电站处发生了自燃。从网上流传出的监控录像视频中可以看出,发生事故的车辆起初是出现了类似鞭炮的异响,随后车辆底部出现了浓烟并喷出火焰。最终这起事故导致了帅客EV以及隔壁车位两辆车均烧毁报废,同时还有其它车辆受到波及部分受损。

事故发生之后,东莞市发改局约谈了充电站运营方,并出具了一份名为《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全面规范整顿小桔公司在莞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通知》的文件,同时还指出了这个充电站存在站内充电桩总功率超出上级变压器容量、安全生产职责不清等一系列问题。

充电站不规范,承当事故责任是一定的,不过车子是否也存在着漏洞,这还不得而知,因为郑州日产方面没有对这个事故给出任何回应。但就当时帅客EV车辆正处于充电状态,起先着火的位置又是车辆底部,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它是由于车辆上搭载的三元锂电池组所引发的起火事故。

三元锂电池咋就那么“暴躁”呢?

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能够见到的种类大致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相对来说占比很少,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动力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但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在这众多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中,搭载三元锂电池车型自燃的比例相对高一些,除了装车占比较大之外,这跟三元锂电池的特性也有关系。

三元锂电池指的是使用镍钴锰酸锂做为正极材料,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电池,有着更高的电压平台,也就意味着三元锂电池在相同体积或者是相同质量下,有着更高的能量比和功率比,同时在大倍率充电和耐低温性能等方面也有较大的优势。

但三元锂电池的利与弊都是相成的,能量比更高也就带来了更不稳定的特性,三元锂电池更容易因碰撞、短路、过充/过放等因素而造成电池热失控,从而导致起火爆炸等事故。

磷酸铁锂电池则具有耐高温、安全稳定性强、价格便宜、循环性能更好的优势,但就是同体积或者同质量相比三元锂电池所具备的能量要低一些。所以采用一般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很难做到电池体积占用小同时还能拥有高续航。(比亚迪才诞生出了高能量比且更加安全的“刀片电池”)

这“锅”不应只由三元锂电池来背

虽说三元锂电池能量比高且更不稳定,但也不至于谈虎色变。这其中还有一层十分重要的系统在把关:电池管理系统(BMS)。

动力电池包是由成千上万个动力电池单体电芯所组成的,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聚集在电池包内部,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去,除了影响电池寿命之外,严重时同样会造成电池热失控。

你可以把每节电池当成是一个个斗志昂昂的士兵,十分地活跃,但再出色的军队,也得有一位能够镇得住手下的统帅,如果这位统帅本领不够强大,那么底下的士兵难免会“造反”,而电池管理系统便是扮演着统帅的这样一个角色。

也就是说,一套出色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也是降低自燃风险的关键,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电池以及对一些突发情况的应对和处理,例如上面帅客EV碰上不规范的充电站点,如果电池管理系统管控到位一些,那么这类事故发生概率会小上许多。

新强制性标准就要来了

越来越多车企的加入新能源阵营,但各类车型质量、安全评定标准参差不齐。而为了减少甚至是避免这类自燃事故的发生,这就急需一套更加完整且更加严格的强制性标准来管控。

前段时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038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

这三项标准都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同时《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还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这新强制性标准也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最后

新能源汽车是我们国内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甚至这是整个汽车界发展的大趋势,我们不能单单因为几起事故而将新能源汽车一棒子打死。

科技在发展,标准在完善,各家车企也正在通往更加安全高效的道路上努力前行,相信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将不再成为我们顾虑的方面。(不过话说回来,选择新能源车型一定要从知名度高技术底蕴强的大品牌入手,千万不要贪图一时便宜而选择什么二三流的品牌,毕竟安全可靠非小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舒心的乌冬面
害羞的山水
2025-09-02 03:20:04

只有汽车商研发出了新能源的电池降温系统才能让各位车主朋友不再“谈燃色变 ”。要知道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并不是很先进,所以很多车主朋友购买新能源汽车都心有余悸,担心自己在开车过程当中因为高温天气导致汽车自燃。

说到新能源汽车自燃的问题相信很多车主都非常关心,毕竟这涉及到车主朋友的经济问题和自身的安全问题。而根据国内权威媒体所提供的数据,3000辆新能源汽车当中其中就有100辆左右的新能源汽车自燃,足以见得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是非常高的,而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车自然是因为在高温天气下暴晒而导致,毕竟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电池本身就不能经过高温,而且在高温条件下汽车电池的续航里程数会变短,同时也会让汽车电池的寿命变短,严重的情况下还会让新能源汽车电池爆炸的风险因素。汽车商只有研发了新能源电池的降温技术才能够让车主不再“谈燃色变 ”

虽然马路上随处可见的都是新能源汽车,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来看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并且新能源汽车所产生的安全事故率要比燃油车高很多,很多新能源汽车自燃都引起了很多新能源车主的恐慌,如何让这些新能源车主不再恐慌,那么就需要新能源汽车商研发出新能源电池降温技术,只有通过这项技术才能让高温下行驶的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进行降温,而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电池的续航里程数。总结

总的来说,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就是电池,我在电池技术这一块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什么新能源车终将不会在市场上普及,更多的车主也不会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优秀的玫瑰
听话的自行车
2025-09-02 03:20:04

作者 | 周继凤

​编辑 | 金玙璠

新能源 汽车 自燃、起火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不过这一次又加入了新选手。

5月8日,一辆理想ONE新能源 汽车 在湖南长沙市街头发生了引擎舱冒烟着火的情况。根据网上流传的现场视频,事故车前机舱冒出大量浓烟并有起火现象,明火被熄灭后,车辆前脸和前机盖几乎全部被烧毁,所幸无人受伤。“恭喜理想ONE正式跨入新能源大家庭。”该事件发生后,有网友如是调侃。

事后理想 汽车 官方微博迅速回应:经过现场检测,车辆电池系统没有出现问题,目前车辆已经移到安全区域进行检测,有后续调查结果会及时发布。

当事车主在理想官方APP中回复称,初步判断此次起火原因不是增程器和油路问题,也不是电池的问题,等待后续的调查。

双方第一时间撇清自燃与电池的关系。这并不奇怪,近年来新能源 汽车 自燃事件屡见不鲜,其中多例事故问题出在电池身上。

在国内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的背景下,新能源 汽车 销量一路高歌猛进。据新能源 汽车 国家大数据联盟所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达381万辆,占 汽车 总量的1.46%,并且新能源 汽车 增量连续两年超过100万辆,呈快速增长趋势。

据《新能源 汽车 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自2019年5月以来,新能源 汽车 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新能源 汽车 安全事故79起,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接入了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对其进行过预警提醒。

对于车企而言,新能源 汽车 的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短板 。比如,去年因多起自燃事件,蔚来不得不一口气召回了4803辆,损失惨重,特斯拉也多次因国内外的自燃事件股价应声下跌。

此次理想 汽车 自燃,再次将新能源 汽车 推到风口浪尖。人们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新能源 汽车 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新能源 汽车 为何老是自燃?购买新能源车还有安全保障么?

燃 财经 从自2019年以来发生的新能源车自燃事件中,挑选了事故披露信息较为清晰的18起作为样本。品牌方面,国内造车新势力中,蔚来 汽车 发生过多次起火事件;领头羊特斯拉亦不能幸免,其中发酵最大的当属特斯拉“421大火案”。2019年4月21日,上海徐汇区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区地下车库内,一辆特斯拉轿车突然冒出白烟,进而起火燃烧,火势还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车辆,自燃过程全程被监控器记录下来,一时间谈特斯拉色变。

从电池类型来看,相当多的事故车配置了三元锂电池;从事故发生时的状态来看,处于行驶状态的为四起,占比约22%,处于充电状态的为五起,占比约28%,处于静置状态的为七起,占比约38%,未知状态的两起。另外,自燃事故多集中爆发在夏季;乘用车的事故远高于专用车。

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新能源 汽车 国家大数据联盟副秘书长刘鹏在一次微课堂的分享中也验证了这一点,充电过程、充满电后的静置状态是着火事故的主要构成部分,新能源 汽车 安全事故大多发生在高SOC(State of Charge,即“剩余电量”)状态;在全国车辆安全事故中,乘用车事故占比高于专用车,达到56.9%,其中三元锂电池占比最高,达到88.89%。

具体到事故原因,中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燃 财经 表示,新能源车自燃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 汽车 底盘发生碰撞时,内部电池包里的电芯或者高压器件受到挤压或穿刺,以及电池包内部其它部件在碰撞中也有发生短路甚至起火爆炸的危险,易引起火灾。

以2019年4月22日一起蔚来ES8事故为例。西安一辆正在维修中的蔚来ES8突然着火,调查结果显示,事故车辆由于之前底盘曾遭受过严重撞击,导致动力电池包左后部外壳与冷却板大面积变形。

随后,蔚来在短时间内接连发生自燃事件。最后经蔚来和专家组调查发现,造成车辆出现缺陷的原因是,动力电池模组内部走线方向存在问题,导致线束与电池组框架摩擦,并被盖板挤压,极端情况下会磨损线路绝缘层,进而造成短路,过热后失控起火。

为此,蔚来不得不召回搭载2018年4月2日到2018年10月19日期间生产的动力电池包的蔚来ES8电动 汽车 ,共4803辆 汽车 。

第二,电池前期热管理不足,加之高温季节内部温度偏高,易引起电池热失控。

如2019年3月份,深圳连续发生多起北汽威旺407EV自燃事件,事故认定,北汽威旺407EV使用的一组43.5kWh的三元锂电池组存在质量问题,导致频繁出现热失控事件。

第三,也是最常见的情况,即新能源车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尤其快充方式下,电池风险加大。

目前电动车动力电池主要为锂电池,分为锰酸锂、磷酸铁锂、镍钴锰酸锂、钴酸锂等。其中,磷酸铁锂密度差,续航力较低,应用少;锰酸锂循环寿命和能量较低,不适合用于动力 汽车 。目前最为电动车企青睐的是镍钴锰酸锂电池,即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于锰酸锂,可达到200~300wh/kg,续驶里程也更长。

三元锂高续航,能量密度大,活性大,但也容易热失效。“一旦过充,也就是电量充太满,容易产生结晶,刺破电池隔膜,发生短路,或产生大量余热进行燃烧。”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敬忠曾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道。

新能源 汽车 领域资深专家王朋波对燃 财经 表示,“起火事故基本上,要么是充电导致的热失效,要么是被撞击或者曾经受到撞击,完全静置状态下自己起火的事故,极其罕见。”

“前些年,整个行业野蛮生长。一方面是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标准逐年提高,整个行业成本压力越来越大。”长期观察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分析师王旭表示。

相比2017年,2018年的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以及能耗水平的门槛提高,比如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门槛,由此前的90Wh/kg提升至105Wh/kg,续航里程的门槛由此前的100km提升至150km。也就是说,续航里程不到150km的车型将不能拿到补贴。

2019年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补贴门槛,纯电动乘用车工况法续驶里程不得低于250公里,相比于上一年的最低续航要求,提升了100公里;同时,降低了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货车的补贴标准,补贴退坡幅度超过50%。

而另一端的消费者也更看重续航里程。不止一位购买或准备购买新能源 汽车 的消费者向燃 财经 表示,除了牌照外,续航里程是购车首先考虑的因素。

“双重‘压力’下, 车企为了提高续航里程,吸引消费者,赶上政策,不惜铤而走险,压缩研发周期,减少安全性测试,留下了不少隐患 。”王旭表示。

汽车 行业分析师任万付进一步称,“把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到某一个等级,需要12-24个月的验证周期,如果安全性耐久性的测试被人为砍掉,还没有完全验证就进行商业化应用,安全隐患自然也就留下了。”他认为,不止是电池,新能源车“急功近利”背后,隐藏着诸多隐患。

崔东树也透露,最近一系列自燃事件的核心原因是“ 设计不合理 ”, 而不仅是电池本身的问题。“归咎于三元锂电池,是别有用心的说法,或是借此来保护落后产能 。”他说。

王朋波亦表示,三元锂电池的电芯活性确实较大,但安全性,还与电芯之间是否有隔绝热失效扩散的材料、电池BMS管理策略、电缆线路设计、散热系统设计、电池壳体结构设计、整车结构防护有关联。

其一,为了提升续航里程,当前的纯电动车大都将动力电池布置在底板下方,电池面积大,几乎覆盖整个底板,其周边到车身边缘的距离通常不会很大,因此在碰撞或托底时容易被挤压。其二,近年来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提升过快,伴随的就是电芯稳定性的降低,在机械载荷下发生热失控的风险加大。因为补贴政策对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有要求,为提升整包能量密度,国内的纯电动 汽车 倾向于将电池包壳体结构做的尽量轻巧,导致对内部模组和高压器件的防护不足。

“从最近的政策可以看到,国家对新能源 汽车 的技术要求在逐步放缓。”任万付表示。

4月23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退坡幅度减小。新政还修改了新能源电动车补贴的续航里程数,大于等于300、不低于400公里补贴1.62万元,大于等于400公里补贴2.25万元。

任万付告诉燃 财经 ,“几年前,新能源 汽车 的续航里程平均也有100多公里,现在平均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300公里,有些产品的续航其实可以达到700-800公里。但 政策对续航里程的要求停留在300公里,基本上是行业的平均水平 。”

在此背景下,充电模式也被一些业内人士呼吁需要改进。与直充补电相比, 换电模式更能提前获知电池的安全和使用状态,但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对燃 财经 表示并不看好该模式 。

其中,易观分析师宋谨称,换电模式确实可以快速实现能源补充,减少续航焦虑,但现阶段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做换电投入产出比太差。首先,动力电池的标准化还不完善,规格存在较大差异;其次,2019年我国电动车销量为120万辆,具体到每个型号,规模都不大,暂时很难盈利。

电芯本身也有进步。王旭对燃 财经 表示,目前技术在不断进步,比如比亚迪最近研发的“刀片电池”,相比传统磷酸铁锂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提升了 50%,各方面的特性都可以与三元锂电池一较高下。

“事实上,在国家对能量和续航里程提出更高要求后,安全隐患并没有加大,原因在于,着火的都是老旧产品,并不是新产品。”崔东树表示,目前来看,解决问题还是要靠产品技术提升,补贴政策也要引导技术升级,推动行业进步,而不能够简单地保护落后产品。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旭为化名。

踏实的微笑
俊秀的哈密瓜
2025-09-02 03:20:04

11天内接连发生6起新能源 汽车 起火事故,新能源 汽车 的安全问题再一次的被推向舆论的高潮。新能源 汽车 的产品质量如何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如何保障?

理想ONE起火

5月8日上午,理想ONE在湖南长沙某街道正常行驶过程中发生自燃,据车主透露:这辆新能源车刚提7天,才上的临时牌照,幸好自己当了5年消防兵,事故发生时,车辆有两声爆炸声,用了三个灭火器灭火,但效果不明显,后来事故地点附近的保安帮接了水枪,最后用水枪喷水才把火熄灭。

同日下午,广东东莞塘厦镇田心社区一充电站内的一辆面包车在充电时起火,火灾现场还不时传出爆炸声,火势极为迅猛,现场浓烟滚滚,周围正在充电的车也受到殃及。幸运的是,此次起火未造成人员伤亡。

近段时间,新能源 汽车 着火事件接二连三发生,较早的一起是4月28日发生在深圳塘尾的事故。据悉,事故车辆是在充电完成11分钟后,引擎盖部位开始冒烟,充电站管理员和现场两位司机随即使用充电站灭火器灭火,但是火势发展迅猛,最后于凌晨3点左右在消防人员的施救下被扑灭,事故共导致5辆新能源 汽车 被烧毁,4台充电桩报废,所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

本以为在这次惨重的教训下此类事件应该告一段落了,没曾想进入5月事故发生的更为频繁。

5月4日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九堡街道客运中心发生一起自燃事故。据了解,自燃的新能源面包车采购于2019年年底,使用还不到半年,行驶过程中突然冒烟,司机下车后就开始燃烧,火势迅猛并伴随着滚滚浓烟,还时不时传出一声声燃烧爆炸的巨响,最后经过消防的施救,才扑灭了大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5月6日

在新疆阿克苏市上海路金州万象城小区内,一位电动车车主在发动车时发现前引擎盖起火,随后便下车取灭火器没有成功,后来报警之后才由消防扑灭,由于火势过猛,车辆被烧的只剩下铁架,无人员伤亡。

5月7日

5月7日杭州一辆新能源车撞上栏杆后发生自燃,车内两名人员被送往医院,最后由消防人员扑灭。经过猛烈燃烧后,车辆只剩下空架,车辆具体故障不明。

自燃事故发生的原因

在短短11天内便发生6起新能源车自燃的事故,5月7日甚至有两名人员受伤被送往医院,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截至目前得到的回复多是:电池系统没问题,原因不明,事故正在调查中。

一般情况来说,车辆在行驶状态起火的原因比较复杂,充电时发生火灾的情况则更为容易使用户产生错觉——充电时更为容易着火?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在统计的6起事故中,有3辆车处于驾驶状态,有1辆车处于充电状态,有1辆车处于静止状态,有1辆车遭受碰撞。根据2019年8月,新能源 汽车 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新能源 汽车 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结果显示,行驶过程与静止状态的车辆自燃比例较高,而充电状态时车辆自燃比例较低(注:比例基于已查明起火原因的车辆)。因此充电时更容易起火说法是不够合理的。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深圳塘尾事故车辆的电池和充电桩都是正常的,湖南长沙理想ONE的动力电池系统也是正常的,而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事故各方的权益如何保障?

车辆自燃事故可能涉及包含充电站、充电桩、自燃车辆的车主以及其他被引燃车辆的车主在内的权益。

在4月28日深圳塘尾充电起火事件中,因为塘尾充电站提前为充电站和充电桩购买了保险,因此塘尾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损失可以获得相应赔偿。

按以往的经验,被引燃的车辆大都是按照传统燃油车进行理赔。但是自燃车辆想要获得理赔就显得尤为麻烦了,因为新能源 汽车 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可能会存在动力电池系统缺陷、电池材料不过关、电池使用不当等问题,而这些便会严重影响事故责任的判定,如果遇到无法鉴定结果的情况会导致举证困难、责任无法判定,导致索赔困难。

如何避免自燃事故的发生?

每一次 汽车 事故的发生都牵着人心,尤其是看着火势在几分钟内迅速爆发,内心充满了恐惧与无助,不断发生的自燃事故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而作为自燃事故可能涉及的各方群体,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首先,充电站应该购置齐全的保险业务,定期对充电桩进行检查与维修,在场站内配备较为充足的灭火器、灭火沙等设备,对场站管理人员进行应急救援的培训。

其次,新能源车企必须将车辆接入新能源 汽车 国家监管平台。数据显示,国家监管平台对新能源 汽车 自燃事故可以起到很好的预警提醒作用;此外新能源车企还要提高产品质量,理性对待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在企业内部建立电池安全测试的规范和标准。

最后,新能源车主平时要定期对电池进行养护;学会科学充电,充电时一定要把充电线和车辆紧紧地贴住,不滥用充电插头尽可能的避免碰撞;雨天或者台风天尽量避开积水过深的道路;车主不要随意随意改装电路,不然有可能拿不到理赔;适当让车辆休息,使电池降一降温;充电时不要在车上休息或在充电桩附近吸烟。

笨笨的小鸽子
英俊的星星
2025-09-02 03:20:04
春夏是汽车自燃的高发期。近期,湖南长沙一辆理想ONE的前机舱发生着火事件,再次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上。

先来看看近年来的起火案例。

理想汽车至今的交付量约为7000辆,昨天(4月8日),其首辆车发生“自燃”。以此来算的话,理想ONE的着火概率是七千分之一!对于理想ONE着火,理想汽车内部当前的统一说法是前机舱“冒烟”。

截止到发稿,理想汽车对此事件的官方解释仍旧停留在:经过现场检测,车辆电池系统没用出现问题。目前车辆已经移到安全区域进行检测,有后续调查结果会及时发布。

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不是稀罕事儿,尤其对于造车新势力企业而言。

举些例子:2019年4月22日,西安的一辆蔚来ES8在某服务中心维修时着火!5月16日,上海嘉定区安亭镇一居民小区,一辆蔚来ES8在充电时发生自燃。6月14日下午,一辆蔚来ES8在武汉市汉西建材市场停车场发生自燃。当时,蔚来汽车的交付量大概在1.75万辆,以此计算,蔚来汽车的起火概率是六千分之一!比理想汽车起火的概率还要高一些。在随后的6月27日,蔚来汽车宣布召回4803辆ES8电动汽车,原因是汽车搭载的电池包中模组设计可能存在起火隐患。此召回数量占了交付量的四分之一还要多。

不仅蔚来、理想发生起火,就连特斯拉这种“教父”级别的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2019年4月21日,上海某小区地库一辆特斯拉起火,并连带烧毁多辆汽车。该事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很多车主在找车位时都有意避开新能源汽车。3月8日,上海一辆特斯拉正在金桥充电站充电时突然着火。3月26日,特斯拉3在中国广州某小区地下停车场,又发生燃烧事故。

此外,在过去的两年内,威马汽车、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力帆等新能源汽车都发生过起火事件。所以业内有人士调侃:有哪个新能源汽车品牌没发生过起火?

显然,起火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安全隐患之一。

根据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公告统计,在过去一整年中,2019年共12批次新能源车辆召回,召回33281辆,涉及企业有特斯拉、北汽新能源、蔚来、宝马、奇瑞、宇通、金龙等9家车企,涉及因潜在自燃隐患而展开召回的共有6520辆缺陷车辆;因动力电池问题而召回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有6217辆。

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总计为120万辆,召回了33281辆,以此计算,约合每4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要被召回。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如今,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保有量约为400万辆,以后数量还会增多。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新能源汽车,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可是,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自己遇到了新能源汽车着火事件,该怎么办?

第一、要说明的是,至今尚未发生一例电动汽车自燃起火之后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专业人士指出,电动汽车从热失控到明火燃烧的时间大概6-8分钟,对于驾驶者而言,有足够的逃生时间。

第二、当电动汽车发生起火,一旦发生机舱起火,千万不要自己尝试去灭火,应迅速撤离逃生,然后拨打火警电话求助专业的消防人员。切记,不能用水去为着火的电动汽车灭火!

第三、一定按照厂家要求去充电。当充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千万不要继续充电。

第四、当汽车发生自燃之后,找保险公司理赔、找厂家索赔。如果在索赔过程中遇到不能协商的问题而发生争执,可以找当地媒体参与,或者通过微博微信求助。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10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的补充通知》正式出台。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发生冒烟、起火事故的上报规定及排查要求,也明确了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出现后的主要责任方为汽车的生产者,也为更多新能源汽车召回提供了参考。同时指出,若存在缺陷问题,须配合缺陷调查、召回实施等相关工作。

这也就是说,国家监管部门已经有专门的立法来监督厂家对有安全缺陷的产品进行召回,交付到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性相对来说是有保证的。未来,新能源汽车必定是发展大趋势。新事物在发展初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关键是如何把问题解决好,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焦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