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哪里有卖新能源充电慢充的实体店
武汉卖新能源充电慢充的实体店的有:武汉万帮新能源体验中心店。根据查询信息得知拥有慢速充电桩星星充电品牌3个。充电是给蓄电池等设备补充电量的过程。其原理是让直流电从放电相反的方向通过,以使蓄电池中活性物质恢复作用。
是有这种现象,武汉市内公共充电站的停车费收费标准不一,有的是限时免费,有的是完全免费,有的则是按照所在停车场的停车价格正常收费。
市民周先生近期准备买车,因考虑到用车成本,他打算将旧燃油车换成新能源车,为此他算了一笔账。周先生说,武汉市的公共充电站的价格有高有低,低的不到1元钱,高的将近2元钱,多数公共充电桩的充电价格集中在1至1.6元每度电之间,充电和加油相比较,节省了至少三分之二的费用。但是他发现,新能源车在部分公共充电站充电时,除了要交充电费,还得交停车费。“有的位置免费停2小时,有的位置完全不交停车费,有的位置则像燃油车一样正常缴纳停车费。”
停车费到底如何收。公共充电站分为新能源车企的专用充电站、第三方品牌充电站。先是探访了部分新能源车企的专用充电站,有的品牌限时免停车费,有的品牌照实缴纳停车费。江汉区泛海生活广场设有蔚来和小鹏的公共充电站各一座,两座充电站均免费停车2小时,超过2小时则要照实缴纳停车费。咨询充电的车主了解到,小鹏和蔚来的充电站均是快充,2个小时的免费停车时间内,完成充电绰绰有余,且还有很多富余时间。
限时免费已足矣:第三方品牌的公共充电站也是部分限免,部分照实缴纳。武汉环投旗下的“哪儿充”有两种充电泊位,一种是路边新能源车专用充电泊位,一种是商圈等公共场所内的充电泊位。路边新能源车专用充电泊位免收停车费,商圈等公共场所内的充电泊位则没有优惠,需照实缴纳。“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E充电”等第三方充电品牌,其公共充电站部分是限时免费停车,限免时间多为2小时,部分则按照所在停车场停车收费标准照实收费。从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武汉市大多数公共充电站都是快充站,限免时间足够快充补能,甚至完全充满,限时免费已足矣。但慢充桩因为充电时间长,有的新能源车慢充充满甚至要用八九个小时,充电桩周转率低,相较于快充桩,同一时间内能服务的车辆要少得多,充电企业盈利不高,因此多数公共充电站不支持慢充,少数支持慢充的公共充电站,也很少满足2个小时以上的长时间慢充的停车费优惠。
武汉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11.4万,过桥不收费。武汉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之一,按规划,到2015年要推广1.05万辆新能源汽车。然而,目前该市推广的新能源车仅1141台。为此,该市政府昨日出台新能源汽车九大政策,条条都是干货。
推广新能源车,政府机关带头。九大政策的首条,便是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政府公务、公安司法、公交、环卫绿化等公共服务部门更新或新增车辆的50%必须采购新能源汽车。同时规定,武汉新城区新增出租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
其实早在2019年3月份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就可以看出,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购置补贴,但是加大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而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比如说武汉市在2019年4月5日发布了《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补贴实施方案》,对2013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投资建设的充电设施,企业可申报新能源车充电基础设施补贴。
而在北京同样也有相关的充电桩补贴政策,比如在2019年5月8日,北京市顺义区发改委发布《顺义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补贴实施细则(暂行)》,其中就提到了符合国家以及本市要求的公共充电设施,投资建设单位可申请不高于项目总投资30%的政府固定资产补贴资金支持。而且归入顺义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示范性项目的充电设施,还给予充电服务费用0.4元/千瓦时补贴。而且在4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预计,2020年全年将完成充电桩行业投资100亿元左右,新增公共桩大约20万个,新增私人桩约40万个,并且表示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从上述几方面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政策上对充电桩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大。而且根据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12月份,我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之和约为121.9万台,与新能源汽车相比依然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充电桩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很大。
图片
众所周知,“新基建”的“新”就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范畴已经从过去的物理世界过渡到了数字世界。对比传统基础设施,充电桩“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使用的是新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同。其次充电桩的使用其实是车和通讯技术、数字技术,包括智能网联技术的结合,也就是传统的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一种应用。再者它也是一种新的业态形式。
图片
可以说,充电桩建设将打开全新的想象空间。作为物联网感知终端,充电桩这种信息互动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形成可查询、预约、支付及远程操控的运营模式。因此最先可以实现的一个应用场景是,充电运营商通过充电获取数据,打通出行、生活服务的数据链条,原本单一的充电业务上就多了增值服务,未来的盈利模式也将有更多元的探索。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是,借助区块链等技术的赋能,通过对车主充电行为进行确权并记录,建立以“人车桩”为一体的信用体系,一方面提高多方协作效率,解决车主支付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构建以充电、停车等消费场景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是现有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随着这些应用场景的成熟,无疑会增加对于充电桩的需求,同时增强资本对于其发展前景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促进充电桩建设和完善,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激发出乘数效应。
在新一轮的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中,充电桩建设的意义已经不是单纯的“建桩”,而是“建网”。与之相适应的未来生活图景中,汽车工业也将迎来颠覆性的变革。清洁环保、节能高效、模块配置、技术引领。践行绿色出行、低碳用能的发展理念。
构建多种类、立体式、网络化、“无处不在”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覆盖尽可能多的公共停车场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友好便捷、坚强可靠”的一流绿色智能充电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