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北汽新能源与协众国际合作北汽集团将入主协众董事局

曾经的萝莉
冷酷的睫毛
2023-01-30 18:38:21

北汽新能源与协众国际合作北汽集团将入主协众董事局

最佳答案
孝顺的树叶
淡定的帆布鞋
2025-09-02 13:12:28

7月31日,协众国际与北汽集团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继续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空调制系统。北京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郑刚表示,此前他已经与协众在供应链方面进行了合作,这种战略合作可以达到资源共享、提升竞争力的目的。北汽集团子公司海纳川香港投资上月入股协众,持股比例为33.16%,为第一大股东。董事长韩永贵表示,目前没有推动海纳川上市的计划,也不会由协众上市。主要是由于目前上市时间不成熟,加上海纳川资本构成复杂,暂时没有迫切的资金需求。他强调,上市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继续表示,海纳川入股协众,是为了实现整车与零部件的合作,增进互惠互利。合作也有利于北汽集团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战略的实现。他预测北汽集团即将进入协众董事会。对于北汽集团上市的进展,他指出,进入资本市场是BAIC的目标,一切按计划进行。收购协忠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具体时间表尚未公布。

最新回答
忐忑的路灯
含蓄的小蝴蝶
2025-09-02 13:12:28

电车汇 消息:1月15日,北汽新能源在亦庄蓝谷基地举行了成立十周年发布会,发布会上北汽新能源披露了诸多正在进行中的战略布局,其中包括与比亚迪等同行 探索 合作的可能性。“我们和比亚迪的电池合作正在探讨和评估中。”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表示。最近比亚迪新推出的刀片电池产品颇受关注,也让比亚迪能否以电池供应商的身份与车企同行展开更多合作受到关注。

北汽新能源的隐忧

2020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能源 汽车 补贴退出、特斯拉国产都被认为将改变现有竞争格局。作为电动 汽车 领头羊,北汽新能源虽然在2019年完成了全新品牌和产品阵营的梳理、升级,但压力值仍然较高。

电车汇依据北汽蓝谷公布的产销快报统计显示,北汽新能源2018年的累计产量为110069辆,当年的销量为158012辆,产销量差别并不大,但是2019年的数据却让人颇为意外,2019年北汽新能源累计产量为44337辆,当年的累计销量却是150601辆,产销量之间的差额超过了10万辆。从这个角度来看,北汽新能源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产能过剩的迹象。

在此次庆典上,北汽新能源发布了“2029年计划”,其中就包括未来十年的电池规划——以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三位一体”的能源驱动系统构建多元化能源体系。

虽然大部分整车厂商强调“术业有专攻”,要专注于整车技术开发,但在国内整车厂商中,除了比亚迪,长城过去两年也开始高调打造自己的电池产业板块,同样推出了新的电池技术概念。国际上,大众等主机厂也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领域展开研发,通用、宝马都进入了电芯材料的研发领域。这使得这些主机厂同时具有了动力电池供应商的角色。

马仿列表示,与比亚迪的合作 探索 不仅仅在电池领域,运营、技术等方面都有涉及。随后他还补充说到“我们和长城也在合作”,马仿列认为,在共同做大新能源 汽车 蛋糕这个共同目标上,国内车企同行的合作共赢是大趋势。

北汽新能源与比亚迪之间的“恩怨”

电车汇依据2019年上险量统计的结果显示,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分列第一和第二,两家车企占2019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的31%,如果比亚迪能够成为北汽新能源的电池供应商,极有可能改写动力电池行业格局。

虽然此次北汽新能源提及与比亚迪的合作,但实际上,北汽新能源与比亚迪的互动并不是第一次,2018年2月,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亲自率队到访比亚迪,双方团队就三电系统、 汽车 电子、新能源车底盘等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展开交流,且就合作方向达成了高度共识。并称比亚迪方面希望与北汽新能源在一站式服务、三电系列产品、智能化 汽车 电子等方面建立更深入的合作。

一个月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 汽车 零部件展主题技术交流会在北京新能源 汽车 科技 创新中心(中国蓝谷)举行,此次交流会上,双方团队就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动力总成、 汽车 电子、元器件、车身附件、新能源车底盘等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展开深入交流。除了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到场以外,采购中心的部分管理人员一同参加了交流会。

在电池供应领域,北汽集团目前已经有了较为稳定的供应体系。据电车汇数据智库统计,2019年1-11批新能源 汽车 推荐目录中,北京新能源车型电池单体供应商主要是宁德时代、孚能 科技 、国轩高科、力神这几家。

而北汽新能源想要抛弃这几家电池供应商寻找“新欢”也并不容易。以孚能 科技 为例,其动力电池不仅专供北汽新能源,并在2017年9月与北汽集团联合投资80亿元成立动力电池合资公司;而国轩高科更是北汽新能源B轮融资的投资方。只不过是北汽新能源“专属”电池pack厂近段时间陷入风波,不过双方的合作仍然保持,并无退出迹象。

同时与韩国SK合资的电池工厂也已于2019年12月竣工投产,后者生产的锂离子软包电池将为北汽集团高端品牌ARCFOX提供配套。但与众多厂商一样,由于电池是电动 汽车 核心零部件,而其技术的提升以及成本瓶颈的突破正在以多种路径展开,且主动权并非掌握在整车厂手中,因此,多元化的电池技术应用和合作成为包括北汽新能源在内的整车厂商的共同选择。

对于比亚迪而言,近两年除了发展新能源 汽车 整车业务外,也在推动核心零部件外供,尤其是动力电池外供,据电车汇统计,目前比亚迪已经给长安新能源的乘用车提供电池配套,给中联重科、蜀都、东风等企业的商用车提供电池配套。倘若比亚迪动力电池能够进入北汽新能源的供应体系,对于比亚迪的电池业务而言,也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文章摘自 电车汇 20200116 发自北京

可靠的果汁
发嗲的火龙果
2025-09-02 13:12:28

易车讯 近日,北汽制造王牌M7新能源纯电版(以下简称王牌M7EV版)车型官图曝光。从发布的官图来看,王牌M7EV版外观依旧大气简约,相比燃油版车型更具辨识度,其外观分为明窗、盲窗两个版本。

在外观方面,为了区别燃油版的星瀑式前格栅设计,新车型采用了富有科技感的不规则蜂巢状中网,配合蓝色流线形镀铬条装饰,强化了新能源车型的身份。BAW品牌LOGO更加突出,全系标配航空透镜前大灯,整体造型简约大气,很符合商务气质。

在车身侧面,新车型采用的是侧滑门的设计,线条流畅,黑色门把手与车窗颜色呼应,配合双色后视镜,侧面整体造型实用耐看。车身尺寸方面,标轴的长宽高分别为4880/1870/1950mm,轴距为2880mm;长轴版的长宽高分别为:5240/1870/1950mm,轴距为3200mm。

在车身尾部,新车型运用了兼具美观和实用型设计,其长风导流尾翼能有效减少车尾乱流,并减小风阻,从而达到降低油耗的作用。车尾蓝色的E-M7标识同样在向大家表明其新能源车型的身份。

在内饰上,新车型采用当下流行的环抱式座舱,10.25英寸双联屏中控台。采用金属拉丝亮条、多功能三幅式方向盘、撞色缝线的黑色座椅搭配几何科技纹理装饰面板的设计。中控采用物理按键,简单实用。在安全配置上,新车型全系标配倒车雷达、C-EPS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在动力方面,新车型搭载永磁感应电机,最大功率为60千瓦,最大扭矩为220牛·米。电池和续航方面,新车型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组,根据车型不同,提供260-280km的EDC纯电续航里程。据悉,明年3月份还将推出400km长续航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王牌M7EV版电池将与宁德时代、国轩电池展开合作,电芯由宁德时代提供,目前,两者均是国内新能源电池排名前三的企业。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执着的大叔
幸福的帅哥
2025-09-02 13:12:28

在2018年泰达论坛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与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都提到了一个词“开放共享”。北汽新能源将开放制造、开放供应链,并且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安鹏基金,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制造、资金、人才、技术等的竞争延伸到了整个行业运营、服务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与生态系统建设能力的竞争,甚至已经到了我国的本土品牌与跨国车企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竞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单打独斗是没用的,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参与其中的企业可能涉及多个行业,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北汽的开放共享是具有前瞻性的。

大开放深融合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认为:“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轻量化特征的技术革命推动下,共享化、服务化、平台化为特征的模式创新作用下,整个汽车产业正在以超预期的速度发生深刻巨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这样一个时代的节点上,大开放深融合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走开放道路,谋共赢发展,不仅是中国经济,对于时代之问的有力回答,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应对行业百年变革的真实写照。”

针对汽车行业的开放共享,徐和谊提出了三个观点:

第一就是要立足技术突破,全面强化研发领域的改革开放。当下的汽车行业正处于科技革命催生的产业链上,这要求我们从技术层面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倾斜。北汽集团已经在技术层面融入开放共赢,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为原则,联合共建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高地。

第二就是要围绕资源共享,加快实现产业链的开放合作。传统车企在整车制造方面的优势与互联网企业在把握用户需求的能力相结合,多领域协同共创汽车产业的未来。

第三就是要聚焦模式创新,探索生态圈的开放合作,打造品质消费新模式。北汽的朋友圈正越来越大,发展之路也越来越快。

北汽的“开放共享”战略如何走

如果说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态度是面向整个汽车行业的,那么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的讲述则是把开放共享的战略落到实处的做法。

在技术上,重点强化开放和共享,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北汽新能源建立了共享共建共制共用的理念,并且将两款全新的电动汽车的平台向社会开放,通过向外部的服务来实现技术和创新的共享。

在制造资源上,北汽新能源愿意与全球的汽车的玩家和客户实现共享,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就是与全球领先的高性能汽车的制造商麦格纳公司合资成立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制造基地,未来将会向多品牌的客户开放。

在供应链的开放共享上,最主要的就是北汽新能源建立了自己的一体化动力总成公司,这家公司凝聚了九年的核心技术,在保证北汽新能源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将服务于所有业内的同行。

最后是资本的开放和共享。北汽新能源参与投资的安鹏基金是北汽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建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基金,这个基金一方面是着重于前瞻技术和创新技术的开发,另外一方面是产业孵化和产业发展的投放。郑刚表示,北汽新能源热忱的欢迎技术拥有者和产业所有者跟来共同研究探讨。

北汽新能源一直坚持越开放、越融合的发展理念,与整个行业共同成长。

北汽已经实现的开放共享

尽管北汽的开放共享战略是在今年年初才正式提出,又在此次的泰达论坛上再次强调的。但是北汽的开放共享之路早已开启。

2017年10月,北汽集团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宣布将以百度Apollo开放平台为基础,北汽集团车辆将借助百度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于2019年前后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量产,2021年前后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量产。除了百度之外,北汽还与科大讯飞、华为合作,发力智能网联汽车,并推动平台共享化。

2017年12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北汽新能源总部中国蓝谷。北京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的发起共建方达到15家,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通过开放共享促进技术升级,跨界打造了“共建、共治、共赢”的生态圈。

2018年8月,北汽集团与长城汽车基于零部件共享方面进行整合,在越野车的混合动力技术进行共享,促进产业链的纵向合作和横向融合,培育中国品牌自身的优势。

除了在产品制造上的布局,北汽打造的“轻享出行”共享出行平台也正快速成长。此外,北汽新能源基于国际化通用AUTOSAR标准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与国内外一流供应商展开全面合作,整合了全球的优质供应商资源来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三电控制系统。

正如徐和谊所言,大开放深融合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在开放共享上,北汽新能源已经拿出了实际行动,开放共享的态度也是诚意满满。可以预见,未来的北汽新能源将成为造车的孵化器。

灵巧的绿茶
怕孤单的水池
2025-09-02 13:12:28

9月26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北汽新能源与华为于今日在北京签署了《全面业务深化合作协议》,适用于双方联合品牌全系合作产品(简称“HBT项目产品”或“联合品牌产品”)。双方就营销渠道共享制定细化方案并实施,实现HBT项目产品在华为线上、线下渠道销售,计划于2021年底前实现双方于2021年4月17日在上海共同发布的首款Huawei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极狐阿尔法S(HI版)的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合作,具体合作和实施方案以双方另行协议约定为准。

 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1、完善合作管理机制

优化“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组织架构、职能权限等运作机制,制定联合实验室章程,统筹管理、规划和运作联合品牌。

 

2、加强产品研发合作

双方进一步加强联合品牌全系合作车型的产品开发,形成适用于联合品牌产品开发的联合运作机制。

基于双方各自的产品开发体系,制定联合的产品开发和项目管理体系和流程,保障合作项目进度。

双方加强在智能网联汽车业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探讨和开展联合开发、测试和验证,具体合作内容由双方另行协商约定。

 

3、落实联合品牌营销

双方基于联合开发的HBT项目产品,共同打造“ARCFOX”和“HI”联合品牌。

双方就营销渠道共享制定细化方案并实施,实现HBT项目产品在华为线上、线下渠道销售,计划于2021年底前实现双方于2021年4月17日在上海共同发布的首款Huawei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极狐阿尔法S(HI版)的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合作,具体合作和实施方案以双方另行协议约定为准。

甜美的奇异果
舒心的黑夜
2025-09-02 13:12:28
自2017年9月北汽就与华为达成深化合作,ARCFOX IMC架构上率先搭载了华为智能网联、智能电动的解决方案,开启了5G智能汽车时代。在ARCFOX极狐αT发布会上,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刘宇在阐释ARCFOX极狐构造了造车新势力的2.0时代,也重点提及了与华为的合作,包括ARCFOX极狐跟华为成立了戴维森1873实验室等。其中ARCFOX极狐 αT采用了华为新一代MH5000 5G芯片 T-BOX,还将在未来率先加入鸿蒙生态圈。

首款搭载了华为三个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电动车ARCFOX极狐HBT,是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成果,将于年内交付。其外部和内部分别配备了3颗9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3个超声波雷达,以及算力可达352Tops的华为芯片。3颗华为激光雷达表现十分优秀,极狐HBT除了诸如应对龙门架、隧道场景等场景应用外,还能对骑摩托车、行人闯红绿灯这种场景做出快速识别和判断,将带来更快、更智能、更便捷和更安全的出行体验,这也让我十分期待。

目前,ARCFOX极狐已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关系,除了新款车型HBT将搭载华为激光雷达以外,未来还将与华为一起共探激光雷达市场,重新定义汽车解决方案,让我们拭目以待。

专一的黄豆
灵巧的鸡
2025-09-02 13:12:28

文/e 汽车 棉花

2021年的北汽,再次成为 汽车 圈的焦点。

焦点之一,是因为北汽蓝谷。2021年1月30日,北汽蓝谷公布2020年业绩预告,全年预计扣非后净亏损62亿元到67亿元,比2019年8.74亿元的扣非净亏损增加了7倍左右。主要原因是产销量未达预期,影响业绩约30亿元。

另一个焦点,也是与新能源版块相关。2021年1月26日,北汽蓝谷公告称,现任北汽集团董事长姜德义因工作原因辞去北汽蓝谷九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职务,此后姜德义不再在北汽蓝谷担任任何职务,新一任北汽蓝谷董事长将由现任北汽蓝谷经理刘宇担任。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是姜德义还是北汽蓝谷,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姜德义的改革之道

从去年7月接任北汽集团董事长至今,姜德义一直非常低调。只在公开场合发表过一次演讲,那就是2020年11月11日在北京顺义举行的世界智能网联 汽车 大会,对于如何掌管中国 汽车 行业第五大国企集团的思路,更是丝毫未涉及,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做过什么略知一二。

上任后的第二个星期,姜德义率先调研了北京奔驰和北汽新能源,这两家分别代表了北汽当下的盈利支柱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分别是北汽旗下最大的盈利单元和亏损板块。前后10天内,他相继对北汽股份、海纳川、北汽产投、北汽鹏龙,以及商用车子公司北汽福田、合资乘用车企业北京现代、北汽研究院、北汽越野车公司等进行了调研;2020年10月,姜德义前往江西和湖南,对北汽昌河和北汽株洲分公司进行了调研。

而在调研过程中,姜德义于9月进行了首次人事调整——将北汽营销公司提升为二级公司,与北京 汽车 、北汽新能源等同一级别,并将北汽集团经营管理部部长刘诗津派驻到北汽营销公司担任董事长一职。这一调整被业界普遍解读为,在姜德义的思路中,北汽自主品牌的营销能力是短板,或者说首先要提升营销能力。而从北京现代到北汽昌河,再到北京越野车的销售经历,是刘诗津被重用的主要原因。

截至2020年末,涉及到北汽旗下6家子公司和8位高层的人事调整计划集中落地,这次调整彻底取消了此前北汽集团旗下各业务板块董事长均由集团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兼任的惯例,各子公司的独立性得到空前的突出,也是到这时,姜德义才首次以一把手的身份站到聚光灯下。

“姜总这半年主要都在做内部工作,对外没什么‘发声’的需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汽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姜德义做事确实非常低调。

此次人事调整由于遵循了集团领导不再兼任子公司高层职务的新原则,因此大部分属于“升职”或平级调动操作。而至于姜德义对北汽未来改革的可能思路,该人士表示不便猜度和评论,但指出“姜总在资本运作、资产盘活方面是比较擅长的”。

2020年12月30日,姜德义发布了任职北汽以来的首份新年贺词,他提到,2021年北汽将聚焦整车、零部件、服务3大主业,瘦身强体、创新驱动、改革赋能。这位操作过行业大手笔重组的新任掌舵者,将如何在“瘦身、创新、改革”三大关键词中盘活北汽这盘棋,备受期待。

作为一个低调的务实者,姜德义也依然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挑战。

来自销量的压力

2021年1月上旬,北汽新能源2020年12月产销快报出炉,全年销售2.59万辆,同比下滑82.79%,平均每个月销2000辆。而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共售100万辆,同比累计增长16.1%。

由此可见,北汽新能源的问题,并非市场环境所造成的。

销量下跌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市占率的下跌。北汽新能源在国内纯电动乘用车里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同期的13.7%急剧缩减至2020年的2.59%。乘联会年度销量榜单里,北汽新能源的产品跌落“第一”的神坛,特斯拉以国产model 3全年13.75万辆的销售成绩取而代之,甚至,北汽新能源已从最新的销量榜单上消失了。

销量和市场份额双双下跌,表象背后的问题才是根源。

从今年整体的新能源市场表现来看,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表现优秀的头部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特斯拉中国——前三强共占新能源车总量46.5%。其中新能源车型零售量取得新突破,规模优势逐步体现,而这些车型均来自个人消费市场。

即使市场传统自主车企的新能源领域也有持续走强的趋势,包括像长城 汽车 、广汽埃安等也实现了高增长,得益于长城的欧拉,广汽新能源的埃安系列,助涨了品牌销量。而蔚来、理想、威马、小鹏、合众、零跑等新势力车企也依旧保持较强势增长的趋势。

北汽新能源的问题,来自于过度依赖B端而忽略了C端市场的需求。

从 历史 看来,由于北汽新能源的销量主要来自大客户采购,受2019年四季度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下滑和国家加强对网约运营车辆监管导致的运营车采购需求下降影响,根据内部消息,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形成“5万多辆的期末库存”。

疫情带来出租车、网约车等运营车采购需求大幅下滑。一边是数万辆被积压的上年库存结转,一边是新增采购需求的冷淡,北汽新能源对公业务销量骤减。

当然,北汽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将提升私人市场的吸引力,试图通过高端品牌挽回丢失的市场份额。去年10月,北汽新能源旗下ARCFOX极狐品牌首款量产车正式上市, ARCFOX αT共推出三种续航版本共5款车型,NEDC续航里程分别为480km、600km以及653km,补贴后售价区间为24.19-31.99万元。

但市场并未给出令人惊喜的反馈。自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ARCFOX αT共销售709辆,产品上市的10月为单月最高销量,达到336辆。这是否意味着北汽新能源的冲高失败,现在下结论曾为时过早,但北汽新能源版块的“破局”,是势在必行。

破局:高端化与“换电”并行

仅以上市不到半年的销量,还不足以评价ARCFOX的市场表现,但友商首款产品交付首年均破1万辆的成绩,从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成为将来评价ARCFOX的标准之一。

北汽蓝谷方面认为,由于产品上市时间较短,品牌推广也需要时间积累,不可能品牌刚推出来就成为爆款,现在首要任务是做强质量,做好一对一服务,推广品牌价值,逐渐扩大品牌影响力。

一个好消息是,相比北汽新能源重对公轻对私的业务结构,ARCFOX的对私比例表现较好。有数据显示,近64%的ARCFOX产品销售给了私人车主。前述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当前ARCFOX的市场表现在预期之内。

但品牌知名度不够,也是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之一。要先让人们知道品牌,然后了解品牌,需要企业在品牌造势、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等运作能力上多下功夫,同时要有充足的预算。

此外,和ARCFOX品牌一同担起重任的,还有北汽新能源的“换电”业务。

去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将换电站的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鼓励成立独立运营的充换电企业。7月,北汽新能源与国网电动 汽车 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表示在今年6月底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座换电站,服务全国不少于1万台换电车辆;10月,北汽新能源又与法电中国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 汽车 推广及换电模式应用,率先在海南、广东省试点城市深度合作。

写在最后

重点项目“不退不让”、在京产值“不退不让”、跑赢大盘“不退不让”、市场占有率“不退不让”。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北汽集团曾经喊出这样的目标。而此后,不管是北汽集团的两任董事长徐和谊、姜德义,在谈到北汽集团去年的发展目标时,这都是他们共同反复强调的内容。

如今,2021年到来,北汽显然没有完成自己当初设定的目标。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背水一战的姜德义,显然需要站在全新的视角来看清北汽的症结,并以更具智慧的战略战术来打破战局,迎来北汽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