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赏!初中物理题,愿高手解答。谢谢!
1 两者的概念含义不同。作用效果是看压强的。初中的时候没有区分那也要看习惯。变形量不同,是和受力物体的弹性参数有关。所谓的压强和作用面无关,是指压强计算,不强调作用效果。
2 两者应该是一样的,这里的阻力就只是摩擦力,应该不考虑空气阻力。就填摩擦力吧,这个最好是看答案确定
3 这句话前半句我没遇到过,如果真是这样,可以这么理解:沸腾前,主要考虑温度影响,下边靠近锅底的水温度比水面高,气泡中的空气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变小,沸腾后水温一致保持沸点,上下水温相同,气泡大小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压强的变化,由下而上,随着压强的减小而体积变大。
4 棉被捂冰棍主要是隔离温度的作用,也就是保持温度,冰棍的温度低,被棉被捂着,就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我们冬天盖棉被也是保持暖和的温度,总之它是保持温度,减小外界冷热的影响。
5 汽油是不可再生的,不然我们也不用寻找新能源了
6 蜂窝状可以减少声音的反射,减少回声
帮你从各方面分析一下:
个人感觉,在这个辩论中,对比非常重要,对比产生的反差,更有利于你们确立优势
首先,明确定义,什么是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是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
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也是由生物质能转变而来的。
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这个非常重要,是你们的重要优势,一定要在后面反复强调,对比]
生物能源是一个与化石能源相对应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它是由自然界植物及有机质形成的各种能源,包括了人类早期利用能源的一些形式,如秸杆燃料、沼气等;
然后再说说,生物能源来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二是农业废弃物;三是水生植物;四是油料植物;五是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六是动物粪便。[说这些有点费时间,但是应该借此向大家强调,生物能源更多的是"变废为宝",对比对方所支持的化石能源的"消耗\耗费",是更符合发展需要的]
====================================================
如果反方说
1)生物能源会将粮食当能源,影响粮食供应……
提醒对方,上面说了,生物能源更多的来源是废料,别把粮食当成“生物能源”的全部!我们不会因为您吃的饭里有颗沙子,就说您是吃石头长大的……
2)有的国家为了种植生物能源的原材料不惜砍掉大量森林……
森林的乱砍滥伐问题已经持续百年以上,并不是因为“种植生物能源的原材料”才引起的,目前也没听说哪个国家是“为了种植生物能源的原材料”去砍森林的,对方辩友别因为“将来可能会有”而将其直接封杀。难道您会因为今天晚饭可能吃到沙子,就决定今天不吃晚饭了吗?
[多穿插几个和“沙子”有关的幽默元素,反复多次在同一个元素上制造效果,最容易让评委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到了后面,一听到这个语素,观众就会笑]
……而且制作过程中会燃烧化石燃料,导致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您自己说的,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恰恰正是“燃烧化石燃料”,你这不正是说明,与化石能源相对应的生物能源(前面定义中强调过),才是更好的能源解决方案吗?!谢谢对方支持我们的观点!!!
再附送你一些:
生物能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数据表明,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
有专家估计,生物能源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请注意这个“可持续),到下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
我强调这个“可持续”,因为,我相信在座没有人愿意看到地球能源枯竭的那一天……
如果对方认为将来怎么样,现在还没有定论,那么让我们看看现在和过去:
“生物能源……包括了人类早期利用能源的一些形式,如秸杆燃料、沼气等”(还是前面说过的定义)
恰恰是从远古开始,人类就一直在使用生物能源,人类的文明才能发展到今天,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难道对方认为,不是“长远的发展”吗?对方可以将过去几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发展完全抹杀吗?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应该让“生物能源”来一枝独秀,其它更新型、更清洁的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应该是未来能源结构的重点,
但是,否定“生物能源”,否定“生物能源有利於世界长远发展”,必定是短视而且必将被事实证明为绝对错误的……
=============
以上除了定义和数据为引用之外,全部原创,希望能对楼主有所帮助
潮汐是因地而异的,不同的地区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统,它们都是从深海潮波获取能量,但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尽管潮汐很复杂,但对任何地方的潮汐都可以进行准确预报。海洋潮汐从地球的旋转中获得能量,并在吸收能量过程中使地球旋转减慢。但是这种地球旋转的减慢在人的一生中是几乎觉察不出来的,而且也并不会由于潮汐能的开发利用而加快。这种能量通过浅海区和海岸区的磨擦,以1.7TW的速率消散。只有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并且在地理条件适于建造潮汐电站的地方,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虽然这样的场所并不是到处都有,但世界各国已选定了相当数量的适宜开发潮汐能的站址。据最新的估算,有开发潜力的潮汐能量每年约200TW·h。
全世界潮汐能的理论蕴藏量约为3 ×109kw。我国海岸线曲折,全长约1.8×104km,沿海还有60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1.4×104km的海岸线,漫长的海岸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我国潮汐能的理论蕴藏量达1.1×108kw,其中浙江、福建两省蕴藏量最大,约占全国的80.9%,但这都是理论估算值,实际可利用的远小于上述数字。
生物能:
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生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与下列诸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品种、生长周期、繁殖与种值方法、收获方法、抗病抗灾性能、日照的时间与强度、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雨量、土壤条件等,在太阳能直接转换的各种过程中,光合作用是效率最低的,光合作用的转化率约为0.5%-5%,据估计温带地区植物光合作用的转化率按全年平均计算约为太阳全部辐射能的0.5%-2.5%,整个生物圈的平均转化率可达3%-5%。生物质能潜力很大,世界上约有250000种生物,在提供理想的环境与条件下,光合作用的最高效率可达8~15%,一般情况下平均效率为0.5%左右。
参考资料:http://www.univs.cn/univs/ouc/hyzc/info_display.php?id=103888
有人提出,把太阳能说成可再生能源并不完全准确,因为烧一天就少一点,50亿年后也会完结。时空通讯对这种认识不以为然。
什么叫“完全”?这个世界上只有相对,没有绝对,因此也没有“完全‘的事物。
我大概知道这位朋友的疑问,就是太阳会永久燃烧下去,给人类带来能源吗?100年可以,1亿年可以吗?1亿年可以,100亿年可以吗?当然不可以,因为太阳只有100亿年的寿命,已经过了50亿年了,从现在开始只有50亿年了,当然不可能再生100亿年的能源给人类使用。
这个世界只有相对的“永远”,没有永存的事物。
宇宙也是有寿命的,我们现在知道了它出生的日期,大概在138亿年前的某一天某一刻,至于它死亡的时间,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但科学界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就是宇宙也会死。如此,怎么能够弄一个绝对的“完全准确”呢?
宇宙到底什么时候“死去”似乎与人类没有多大关系,人类肯定只是宇宙生命长河中一个过客。现在人类刚刚知道一点点天上地下的事情,有点科学的历史才几百年,充其量把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等算上也才两千多年,还能够延续多久?谁知道呢,说不定明天太阳就打个喷嚏把地球烧掉或者吹跑了呢?
所以对人类来说,尤其是对人类可预见的未来来说,太阳有什么理由不是再生资源呢?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每天晚上太阳从西方落下,这样生生不息的已经过了几十亿年,孕育出了生命和人类,目前没有迹象不会持续下去。
太阳能是一个巨大的再生能量。
太阳每秒钟都向宇宙辐射出3.78x10^26J的能量,地球分得22亿分之一这杯羹,就有1.72x10^17J,相当每平方米得到约1300瓦的照耀,总量达到480亿度电,是1500万座三峡大坝发电总量,或每秒3000多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能量。
这种能量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即便是阴天,这些能量也在云层的上空辐射着,只要太阳不打那个喷嚏把地球吹完了,这种照耀就会继续下去,至少1亿年不变。
如果1亿年不变,算不算完全准确的可再生资源呢?我想除了杠精,没有人会不这样认为。
浅层地能主要是指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般温度恒定。“我们脚底下400米以上的土壤层和地下水,就是“浅层地能库”。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一楼的实验只能说明才用沙生植物改良沙土,植物茎叶埋入沙子后增加了沙中的有机质含量,而沙子本身没有变成沃土,只是你花盆中土体的一个组成物质。
二楼的是在田间常用的改良沙土的办法,参入塘泥等粘性土壤,改良沙土的结构,但是其中的沙子本质没有变化。
提问者的问题是问沙子是否能很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变成肥沃土壤,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