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小马智行将与三一重卡共同打造自动驾驶卡车

野性的小伙
坚强的电脑
2023-01-30 17:39:41

小马智行将与三一重卡共同打造自动驾驶卡车

最佳答案
碧蓝的小馒头
呆萌的睫毛膏
2025-09-03 16:50:22

小马智行将与三一重卡共同打造自动驾驶卡车

小马智行将与三一重卡共同打造自动驾驶卡车,合资公司计划将于2022年内开始小规模量产交付,2024年开始大规模量产,几年后年产量将有望突破万辆规模。小马智行将与三一重卡共同打造自动驾驶卡车。

小马智行将与三一重卡共同打造自动驾驶卡车1

7月28日,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宣布与三一重卡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高端自动驾驶重卡产品,共同开展L4级别自动驾驶重卡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三一重卡负责线控底盘和整车开发,小马智行旗下小马智卡负责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定位是车规级、带冗余的L4级别高端智能重卡产品。

同时,小马智行还宣布与中国外运成立了物流科技公司——青骓物流科技,承担智能重卡运营的部分。

据小马智行介绍,项目预计于2022年内实现小规模量产自动驾驶卡车,2024年内实现大规模量产。几年后年产量将有望突破万辆规模。

自美国头部自动驾驶公司Waymo切入重卡业务,以及图森未来成功在美国上市后,自动驾驶卡车赛道便迎来了第二春,除了原有的玩家智加、赢彻、主线,2021年新增了原Roadstar的佟显乔创立的LongDrive,图森未来陈默另起的Hydron,百度和狮桥合资的卡车品牌DeepWay,阿里达摩院研发的无人卡车“大蛮驴”,以及吉利推出的重卡星瀚。

而由小马智卡出走人员创立的重卡公司就多达三家,分别是丁飞和孙浩文的千挂科技、潘震皓和孙又晗的擎天智卡,以及赵睿璇和肖波的行猩科技。

国内对于重卡的政策也在逐渐放开,今年6月,国内首批“主驾无人”卡车路测牌照在浙江德清下发,获得牌照的企业可在浙江德清指定区域开展路测,包括部分高速路段。

小马智行将与三一重卡共同打造自动驾驶卡车2

7月28日,头部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与国内领先重工企业三一集团旗下三一重卡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开展L4自动驾驶重卡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共同打造高端自动驾驶重卡品牌。

双方将深度整合小马智行的“虚拟司机”技术能力与三一重卡在线控底盘和整车开发领域的技术积累,共同定义和开发面向未来智慧物流的车规级、带冗余的L4高端智能重卡产品,赋能未来干线物流运输。

合资公司计划将于2022年内开始小规模量产交付,2024年开始大规模量产,几年后年产量将有望突破万辆规模。目前,基于三一新能源卡车平台打造的首辆自动驾驶样车已经开始路测验证。小马智行基于 NVIDIA DRIVE Orin 系统级芯片设计的域控制器也将全面赋能合资公司生产的.智能卡车。

“三一拥有业内领先的重卡生产制造技术,并正在开拓性地布局新能源重卡、智能网联等关键领域,而小马智行拥有自动驾驶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已开启智慧物流领域的实践,双方的合作将是打造智慧物流生态闭环的关键。”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 CEO 彭军表示。

三一重卡董事长梁林河表示,“双方的合作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为物流业带来革命性变化,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和整车安全性,降低物流成本和司机的劳动强度。三一重卡将与小马智行共同打造几个重量级标志性的应用场景,快速落地实际运营而不是停留在样车阶段。”

在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闭环的进程中,小马智行近期取得了众多重要进展。小马智行此前已与招商局集团旗下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青骓物流,共同打造以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的高质量智慧物流运力平台,并于今年4月1日开启业务运营,实现运输流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通过与合作伙伴开启全新合作形式,小马智行已逐步构建包括自动驾驶公司、物流公司以及重卡制造商的智慧物流“黄金三角”。小马智行拥有核心自动驾驶技术,是赋能物流和未来重卡生产制造的关键;物流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运输经验以及客户基础;而重卡制造商则拥有整车开发制造的技术沉淀。

三者优势互补,才能让“黄金三角”高效运转起来,形成安全高效的未来智慧物流生态,最大程度发挥自动驾驶技术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小马智行将与三一重卡共同打造自动驾驶卡车3

7月28日,记者独家获悉,小马智行与三一集团旗下三一重卡将成立合资公司,开展L4自动驾驶重卡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共同打造高端自动驾驶重卡品牌。

具体来看,双方将整合小马智行的“虚拟司机”技术能力,以及三一重卡在线控底盘、整车开发领域的技术。该合资公司计划将于今年内开始小规模量产交付,2024年进行大规模量产。

记者进一步获悉,截至目前,基于三一新能源卡车平台打造的首辆自动驾驶样车已开始路测验证;小马智行基于NVIDIA DRIVE Orin系统级芯片设计的域控制器也将应用于合资公司生产的智能卡车。

此前,2020年底,小马智行在原有卡车研发团队的基础上,成立卡车事业部;2021年底,小马智行与招商局集团旗下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青骓物流。今年4月1日,该合资公司已开始运营,超100台卡车在全国范围内运行。

小马智行卡车事业部负责人李衡宇告诉记者:“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辆制造技术需要密切配合,智慧物流平台和物流业务运营密不可分,而合资公司是实现双方共同目标的最佳路径。”

当前,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作为两个最为常见的开放道路场景,成为多数自动驾驶企业、科技巨头所瞄准的主攻方向。其中,城市道路场景的典型产品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高速公路场景的典型产品为自动驾驶卡车(RoboTruck)。

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除小马智行外,图森未来、嬴彻科技、智加科技、主线科技、宏景智驾等企业纷纷在干线物流赛道中有所布局。

小马智行卡车事业部负责人李衡宇向记者分析表示,“在中国物流运输结构中,公路运输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干线运输又是公路运输的主要环节,因此其市场规模和商业前景非常大。”

李衡宇进一步解释道:“从技术难度来看,干线场景相比城配场景更加标准化、更容易规模化落地。虽然干线场景实现难度高于封闭场景,但封闭场景的市场规模小很多。因此,在物流运输中,自动驾驶从干线物流切入的ROI最高。”

国联证券研究表示,高速干线物流被认为有望率先实现自动化驾驶,成为技术落地的优先场景之一。在商用车领域,商用车升级成为物流服务提供商。从经济效益与安全角度,智能驾驶对商用车的价值更加突出,一旦功能与商业模式成熟,其普及速度将会更加迅速。

但是,在干线物流运输场景中,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商业化仍存在着不小考验。

“与乘用车相比,自动驾驶卡车的场景相对可控,路线以高速为主,道路环境相对封闭、固定、简单,技术落地比城市开放道路更易落地。”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但这对整车在长距感知、控制等方面会有更高的要求。同时,成本、监管、供应链等方面都存在待解难题。”

当前,随着更多企业在干线物流场景持续布局,其商业化进程或有望进一步加速。

最新回答
醉熏的乌冬面
高挑的季节
2025-09-03 16:50:22

三一重能成立于2008年,主营业务为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与销售,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以及光伏电站运营管理业务,是全球知名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虽然三一重能出身于知名企业集体“三一系”,但进入风电新领域也不轻松。在前些年,三一重能的业务发展并不顺利,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数据显示,到了2019年,三一重能陆上风机的市场占有率才仅有2.9%。

自2020年以来,三一重能持续深耕新能源产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不断降低风电产品度电成本,在市场经营方面取得了极大突破。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2021年,三一重能实现跨越式进步,以3.21GW的新增装机量,首次跻身陆上风电整机商前五名。与此同时,在2021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中,三一重能也上升至105位。

在拓展融资渠道、增加品牌影响力方面,2022年6月22日,三一重能终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使公司登陆资本市场,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此外,三一重能还与三峡能源、中核汇能、国家电投等能源央国企在风电、新能源等领域展开诸多合作。

今年7月,三一重能在接受投资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以陆上风机为主,未来将继续实施陆上风机大型化及提质降本战略,同时积极布局海上风电,并加快实施风机出海。

香蕉毛衣
大力的蜜蜂
2025-09-03 16:50:22
好。

1、工资待遇好,单位缴纳五险一金。

2、单位前景好,晋升机会大。

3、三一集团成立9个电动化子公司和研究院,共推出30余款新能源产品,电动化成为三一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碧蓝的战斗机
深情的御姐
2025-09-03 16:50:22

12月18日,三一“ 科技 赋能 智启未来 iSEE2新品下线仪式”在邵阳灯塔工厂盛大启幕,全新一代电动搅拌车、电动自卸车惊艳亮相。

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刘长,三一重工高级副总经理、三一电动 科技 有限公司总经理谈波,三一专用 汽车 有限责任公司代总经理曹特,三一电动 科技 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刘金虎,供应商、代理商、媒体朋友们及公司内部员工500余人共同见证这令人心潮澎湃的一刻。

湖南省邵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长发表开幕致辞,表示三一iSEE2下线是三一集团绿色新能源车发展快车道的重要里程碑。

三一工程车辆事业部副总经理谈波先生在仪式上致辞,三一电动产品竞争力持续领先,今年燃遍全国,勇夺销冠!iSEE2攻克七合一高压域控制器等30多项关键技术,结合20多年工程车行业沉淀,倾力打造“充换一体、多拉好省、全新造型、配置升级、智慧互联、定制换电”的电动专用车产品平台。

三一专用 汽车 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特先生表示,三一专汽打造300亿规模、行业领先的灯塔工厂,矢志成为三一电动最大的制造平台。

仪式上,邵阳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刘长,三一重工高级副总经理、三一电动 科技 有限公司总经理谈波,三一专用 汽车 有限责任公司代总经理曹特,河南三湘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鹏,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海峰5位领导一同揭开了三一电动iSEE2换电版搅拌车和iSEE2换电版自卸车的神秘面纱。

2款产品由生产线缓缓驶入舞台,这是三一电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全新产品,电动化战略再向前一步。

技术创新始终是三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三一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打造许多业内第一的“极致”产品。

技术创新始终是三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三一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打造许多业内第一的“极致”产品。

iSEE 取自 i ntelligent S any E lectrification E ngineering 首字母,为基于工程车基本属性,洞察(SEE)工程车场景,所打造的正向的、智慧的、电动化的、三一工程车(iSEE)平台。

在国家“3060” 双碳目标指引下,节能减排,高效生产已成为迫切需求。全面电动化带动全产业链向碳中和迈进,工程机械电动化已成为行业大势所趋。三一持续推进工程机械电动化发展进程,iSEE平台基于此背景诞生。

平台秉承销售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开发理念,着力打造让“客户喜欢、友商尊重、自己骄傲”的电动工程车产品。通过产品平台化,满足工程车辆型谱多样化的设计要求,更好地建立零部件供应链生态,满足成本持续优化的需求。

三一电动 科技 有限公司研究院电控所所长倪成群介绍,iSEE2-410换电搅拌车在整车动力、底盘、上装、舒适、智能配置上全新升级;整车轻量化、自主VCU控制、制动能量回收、热管理优化、驱动系统匹配优化,能耗降低10%;升级328高顶平地板驾驶室、优化制动性能、提升高压件涉水密封性能、搭载智能辅助、OTA升级、智慧C端平台等,满足客户对应智能化和体验的需求。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海峰先生表示,汇川技术与三一在工程车辆电动化的方向上继续深入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出具有节能减排、低噪特性的产品,为快速实现客户价值保驾护航。

河南三湘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鹏表示,未来将火力全开推进工程车辆电动化进程,一如既往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新征程使命艰巨,新目标催人奋进。工程机械是国家基建的核心所在,三一作为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定当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开拓奋进,持续勇攀技术高峰、加快产品更新迭代,助推“双碳”目标达成,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平淡的冬天
义气的小鸽子
2025-09-03 16:50:22
留人和有加班补贴。

1、长沙三一于1989年在湖南涟源正式创立,公司名称源于创业初期提出的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企业愿景,其中的新能源属于是企业新型岗位为了留住岗位的工作人员工资会高。

2、长沙三一其中的新能源为了致力于为中华民族贡献一个世界级品牌,会时常加班有相比于其他岗位多出加班费补贴工资要高。

害羞的路灯
整齐的裙子
2025-09-03 16:50:22
近日,由工程机械巨头三一集团参与投资的三一锂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锂能”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业务将包括电池制造、销售、租赁、储能等。而此前不久,老牌服装企业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豆股份”,600400.SH)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红日风能拟在内蒙古建设3GW大功率固态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

不仅仅是三一集团和红豆股份,8月宣布新进军锂电赛道的,还包括国内农药头部企业福华通达,其投资约220亿元的先进材料产业园日前在四川乐山开工,项目中包括建设60万吨锂电电解液,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锂电留给新玩家的空间有多大?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由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源源不断地释放着需求,目前锂电仍是一个增量而非存量的市场。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对企业的产能和生产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锂电行业的“马太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出现。

三一集团:电动化铺路

8月初,三一锂能在湖南长沙成立,这意味着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巨头三一集团正式进军锂电行业。

天眼查的资料显示,新成立的三一锂能的股东有11人。其中,三一集团直接持有其15%股份,通过两家下属公司持有另外34.9%的股份,为三一锂能的最大股东。梁在中持股比例约33.6%,是三一锂能的第二大股东。梁在中是三一集团主要创始人梁稳根之子,现年38岁,还担任三一集团董事及高级副总裁。

现任三一重工(600031.SH)董事、高级副总裁,三一集团董事的易小刚,则是三一锂能的法人代表。

公司受益所有人显示,梁在中最终受益股份为33.649%,梁稳根最终受益股份为28.287%。

据三一集团网站介绍,三一集团主业是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旗下包括三一重工、三一国际、三一重能三家上市子公司,主要产品为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筑路机械、桩工机械、风电设备、港口机械等。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三一挖掘机的销量超过10万台,其中国内销售近7.8万台,海外销售超过2.2万台,自2011年起,三一重工挖掘机连续10年全国销量第一,2020年销量居全球第一。

就在上个月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年度“50家聪明公司(TR50)”中,三一重工作为工程机械行业唯一上榜企业,引人瞩目。据了解,从去年开始,三一集团开始在电动化方向集中发力。其中,三一重工对电芯、电驱桥技术、充换电站、燃料电池系统及控制技术进行了布局,并密集推出20款电动化产品,包括全球首款38吨级量产化电动大型挖掘机及首款SY215电动中型挖掘机产品。

2022年5月20日,三一集团正式发布了换电站产品,首批换电站分别在四川成都、山东淄博、湖北鄂州三地正式投入运营,单车换电仅仅需要1.9分钟。三一换电站研发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团队致力于打造站、车、电池、换电运营为一体的一站式补能解决方案,下半年将陆续发布更多的换电产品。

然而,在这些光鲜的背后,三一集团仍然面临着主营行业利润大幅下降的困境。

三一重工的年报显示,2021年,三一重工归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20.33亿元,同比下降22.04%,遭遇六年来净利润首次下滑,同时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11.29%。而公司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财报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亿元-3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将下降71亿元—79亿元,同比下降70.22%-78.16%。

对此,三一重工称,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仍处于下行调整期,叠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新冠疫情反复、工程有效开工率不足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减少,造成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较大。

红豆股份:跨界何太急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相较于三一集团,服装企业红豆股份进入锂电,则多少显得有些匆忙。

7月,红豆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无锡红日风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日风能”)拟与成都超壹动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超壹动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政府签订协议书,投资设立项目公司,在集宁区白海子片区建设3GW大功率固态锂电池制造项目。根据框架协议约定,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8亿元,二期投资7亿元。

项目公司拟定注册资本3亿元,其中红日风能认缴出资2.7亿元,持股比例90%,成都超壹动力认缴出资3000万元,持股比例10%。项目计划于2022年8月份开工建设,于2023年投产;二期工程将于2024年全部完工。红豆股份表示,锂电池项目完工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

而就在红豆股份发出公告的第二天,上海交易所向其发出问询函,对这笔投资提出了质疑。

上交所要求红豆股份说明解释的问题包括:公司在资金、人才和业务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展新业务的原因和主要考虑;公司项目建设、生产制造的技术储备来源;公司目前的技术人员储备情况、相关人员的任职经验等。

此外,上交所还要求红豆股份说明预测45亿元收入的依据及合理性,列示相关项目建设的具体时间规划,补充披露超壹动力财务数据情况等。

在红豆股份一周后给予上交所的回复中,其坦言,公司控股子公司红日风能目前尚不具备固态锂电池相关的研发、技术人员,本次投资项目的主要技术和专利来源于合作方超壹动力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性保控制的公司或其参股的公司。

并且红日风能尚未与上述各方就未来技术或专利的使用安排进行商谈及签署明确的协议。

天眼查APP资料显示,红日风能成立于2022年5月6日,其经营范围为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陆上风力发电机组销售等。而成都超壹动力成立于2022年2月,公司目前掌握的锂电池相关技术专利有14项,其中7项专利授权有效。

而在8月4日的最新公告中,红豆股份进一步表示,“3GW大功率固态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拟使用的相关专利目前仅处于试验性阶段,尚未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最终产品能否成功进行商业应用存在不确定性。此外,红日风能成立时间较短,目前尚无电力工程总承包资质。

为何如此急迫跨界?可以看到,跟三一集团类似,红豆也深陷主营业务利润的陡然下降的困局。

据红豆股份2021年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23.42亿元,同比下降1.7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97.31万元,同比下降46.9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820.8万元,同比下降46.87%。公司2022年一季报显示,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1.0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8.98%。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纺织服装企业主业受困,主要由于疫情冲击导致业务增长受限,为了快速改善“造血”问题,必须发展主营业务之外的新增长点。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除了红豆股份,近年宣布进入锂电的服装企业还有孚日股份、江苏阳光、欣龙控股、康隆达、中银绒业等,其涉足的领域包括锂矿、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电解液等项目。

锂电行业:蓝海依旧?

锂电行业留给新入局者的空间有多大?

以行业下游的动力电池产业为例,一方面,市场需求确实在持续增长。全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7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8.6万辆,同比增长117.3%。1-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273.3万辆,同比增长121.5%。

而另一方面,行业的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7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4.2GWh,同比增长114.2%。装车量前十名的企业占据了市场95.95%的份额,前三名的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占据了市场78.49%的份额。而龙头宁德时代的市场占比为47.19%,第十名塔菲尔新能源的占比已经仅为0.84%。

在国内锂业巨头赣锋锂业首席分析师何伟言看来,锂电行业目前仍然是蓝海。“马太效应还没有出现,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太迅速,饼越来越大。这不是一个存量博弈、而是一个增量市场。”在近日的一次锂电行业内部交流会中,何伟言说。

不仅如此,行业中很多技术路线也没有完全确定。“例如上游的提锂,黏土提锂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国内的盐湖提锂也还在逐渐发展起来,这些都是新的机会。又比如动力电池,电池的最终路线是什么,现在也都不能确定,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未来都有很多机会。”何伟言说,“不是说现在的老大就会一直是老大,行业未来还会有很多后来居上者。”

不过,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国轩高科的项目发展部总经理王安则认为,行业是否有马太效应,要看细分板块,“分子分母都在迅速扩大。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越复杂的领域越不容易进入,像电池隔膜,已经没有多少企业能够再进来。但是矿不一样,锂矿开采的利润率太高,所以新入的企业还会很多。”

而对动力电池而言,经过前期的积累,产业已经上了快车道,到了拼产能规模、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阶段。“电池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客户需要稳定的供货和快速放量时的供应保障。例如一家汽车厂商今年需要5GWh的电池,但是汽车突然爆款,下一年需要10GWh,如果电池供应商的产能跟不上,客户只能换第二家供应商。”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个行业已经具备了马太效应。”在这次内部交流会中,王安说。

那么,对于新入局者而言,如何能在锂电行业立足?业内人士认为,关键还是要看技术和成本控制。

“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来做。”何伟言说,“多年建设经验、工艺设计的沉淀,是上游最大的门槛。这不是说资金不重要。在整个行业融资环境比较宽松的情况下,买矿很容易,但是如果没有经验和技术储备,买完了怎么办?我们看到过在国外的一些锂矿项目,买下后爬了五年的坡都没有爬上来。”

一个行业必然会有上行的期间,而当行业下行时,活下来的就是成本低的企业。据何伟言介绍,在2019年锂价低迷时,很多锂矿企业“死在了黎明之前。”而王安则坦言,“怎么样保证产品的原料供应,平滑利润防范风险,怎么样扩大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对于锂电企业而言,这都是事关未来生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