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调度室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试试题库<<隐藏
暂时帮你找到这么多的希望,新版本的“煤矿安全规程考试及答案(机电运输区队长)
首先,填写空白:
1,新的煤矿安全有用的
程序“煤炭法”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煤矿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则,程序,______,_____。(标准,技术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责任制,安全生产,________,__________。 (职能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4笼装的进口和出口的____和____高度不低于1.2米(罐门,罐帘)
5罐笼每人占有的有效面积应不小于____。提升矿车的罐笼必须配备_____。 (0.18平方米汽车停止)
6。保管期限超过____绳,前悬挂使用前必须进行测试,___。经过一年
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资用于绳,挂在每___检验时间以来,解除了所用材料的钢丝绳,暂停12个月以来的第一次测试后的第一个检查一次___(6个月)
8轴采用笼式升降机的工作人员时的加速度和减速度不得超过____ m/s2,其最高车速不得超过___米/秒(0.75 12)
前9倾斜的巷道每类运送人员,必须检查连接的设备,____和______的车辆和人员,并必须有一次空。 (保险链防坠)
10。带皮带输送机是_____和____兼容磁带在使用前在地下。 (阻燃抗静电)
11。斜皮带输送机在巷道中使用,且必须安装在设防逆转装置和______设备上运行,必须安装在接下来的运算___设备(刹车片)
12。煤矿供电系统一般采用____供应,任何行应该是能够承担全矿负荷_____。 (100%)的双回路>13。电源的质量水平,一般由两个参数是_____,_____(电压功率因数)
14日,井下巷道照明间距应不超过____综采工作面应不超过____。 (30米 - 15米)
15。矿灯必须配有一个可靠的____的移动设备,和一个最小的连续正常使用_____。 (短路保护11H)
16。井下供电应做到“三不”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知连接器(无鸡爪羊尾巴)
月17日,主要规定的接地电极面积___________厚度的要求是__________(0.75平方毫米毫米) BR />
18外壳的电气设备的接地母线的连接应不小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25平方毫米铜电线50平方毫米的镀锌丝)
19。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的标志_________安全标志____(当然MA)
20挖掘分类电气设备的__________,________(防爆一般)
21。矿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外壳失去了_____或_____爆炸的损失。 (爆性隔爆电阻阻值)
22日,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_,培训并重的原则(管理设备)
23煤矿工人的安全在依法生产,有权享受的安全生产_______和________(右信息的建议权)
月24日,主提升司机必须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前,后无证获准经营。(岗位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
25地下启闭机室的温度应不一般_____超过最大不应超过_____(28 30)
26,起升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强度下降主要是由于腐蚀,________和________。(疲劳断丝)
27提升速度大于3m / s的升级系统,你必须设置设备,_______和_______。(防撞梁托罐装置)
28,根据股在绳捻子可分为_____扭钢丝绳,____捻绳捻钢丝绳。(左和右)
29,根据葫芦的作品可分为_________葫芦,_______葫芦。绕组摩擦
30,矿井提升机系统可分为根据井眼倾斜,以提高系统的______,_________提升系统。(轴偏离)
31,两个机车或火车在相同的轨道在同一个方向上行驶时,你必须保持距离不小于___,同一方向的人车坡度小于千分之五度,必须保持_______以上的距离(10米,100米)
32,列车的制动距离,至少每年确定的时间,材料运输不得超过___米,运送人员不得超过____米(40 20)
/>33轨距偏差最大的____,____的下限。(+5毫米,2毫米)
34的地下高电压不得超过______直流电压架线式电机车的使用不得超过____( 10000V 600V)
35,从轨面算起,电机架??线的高度应是:按照行人的道路,停车场,人行道和运输巷交叉的地方不小于___米,不小于在道路无法正常工作___ M(1.9)
36,主运输平巷超过___米长度,从工作应该是使用机械运输人员的____米,垂直深度超过倾斜,必须使用机械运输人员及(1500 50)
37,其运行速度不得超过___ m / s的人员车辆运送人员,车辆和人员和关闭位置应该是___(4照明)
38人驾驶停车开销行必须安装____和____(分段开关会自动停送电开关)
39人的车,非_______巷道坡度大于___非人类的购物车(会飞的汽车7%0)
40偏离提高非_______,_______。(蹬钩,行人)
两个多选择题:
1。“安全生产法”自(A)起施行
2002年11月1日2001年2010年11月1日C,2002年6月1日。
2。中指的行为人犯罪的犯罪分子的心理状态是(B)。
犯罪主体犯罪领域C,犯罪的对象
3过滤自救器适用于空气中氧气浓度≥(B)%CO浓度≤()%不含有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
A.16 1.0 B.18 1.5 C.20 2.0
4。过滤式自救器带CO浓度≥空气(B)%,吸气时会有炎热和干燥的感觉。
A.0.5 B.1.5 C.2.5
每年生产超过60,000吨的矿,它的电源线(B)
A. B.单回路供电双回路供电
更多(A)比有危险的电流通过身体的A.30mA B.50毫安C.100mA
架空设备的运行速度不得超过(B)米/秒。
A.1.0乙.1.2 C.1.5
地在线办公接地电阻不得超过(B)
A.1 B.2欧洲欧洲C.3欧洲
9。各煤矿矿工的急救以上经常使用的矿灯数(甲)
A. 10%B.20%C.30%
10。高瓦斯矿井,应使用(B),矿灯。 />A.短路保护装置B.短路保护?普通矿灯
11防火铁门从出口腔(B)内巷道应砌碹或用不燃物质上的支持。
0.3米B.5m C.8m
12。变电站室的长度超过(C)必须设置在每个室和一个出口的两端。
A.4m B.5m? 0.6米
13。稀硫酸的氨基酸序列是(B)。
A.倒入水成硫酸B.硫酸倒入水和C,的前两行
14。不回电轨道和架线式电机车电动轨道没有(B)。
A.两个绝缘的绝缘点BC三根绝缘点的点
15采取保护接地的目的,以(? )。
AB防止产生火花C.防止防止人体触电人身触电和产生火花
16,矿灯在矿井能够连续正常使用(C)H
A. 8 B.10 C.11
17,“章程”的规定时,特别是要提升钢丝绳安全系数小于(B),必须更换。
A.6 B.7 C.8
18时提升容器超过正常停止位置0.5米的的必须是能自动断电,使等速段(B)的影响
A.工作门B.安全网关C工作门和安全门
19,葫芦起升速度超过最大速度(C)保险网关可以发挥作用。
A.5%B.10%C.15%
20轴周围包裹着提升滚筒单绳允许的伤口(A)
A.1层B.2层C.3层
21,提升高度电压表显示,读数的等速阶段的(C)
A.380V B.22V C. 200V
22,提升液压站的剩余压力不得超过(C)
A.0.7Mpa B.0.9Mpa C.0.5MPa
23,盘式制动器制动蹄片间隙的规定,不得超过(C)
A.1毫米B.1.5mm C.2mm
24,加速和减速的垂直轴采用笼式升降机的人员不得超过(C)
A. 0.5米/秒B.0.7m / s的C.0.75m /秒
25,当提升机的爬行阶段,爬行速度(B)
A.0.5 1m / s的乙。0.5?1.5米/秒C.1?2米/秒
26,垂直轴与笼式升降机人员不得超过最大速度(B米/秒)
A.10m / s的B.12m /的C .14?
月27日,过卷开关(B)检查时间。
A.类B.每天C.每周
28,巡回检查制的要求,(C)检查1。
A.每天B.每班C.每小时月29日,劳动监察绳时,其运行速度一般不超过(A)。
A.0.3m / s的B.0.5m / s的C.1m /秒
月30日,在驱动旋转操作每连续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A)。
A.1h B.1.5h C.2h
月31日,新版“煤矿安全规程”从(C)。
年11月1日,A.2004 B. 2004年12月1日C.2005年1月1日起,
32,经常移动和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A)在欧洲。
A.1欧洲B.2欧洲C.3欧洲
33偏离周围包裹着提升,允许在滚筒洗衣机上的伤口(B)
A.1层B.2层C.3层
34,机车运输爆破器材,单绳其运行速度不得超过(A)米/秒。
A.2 B.3 C.4
35,皮带输送机道,每(C)米必须设置一个消防水管闸阀。
A.20 B.30 C.50
36皮带头至少应配备(B)灭火器。
A.1 B.2 C.3 37皮带机头的防火和沙量不得低于(B)立方
A.0.1 B.0.2 C.0.3
38,在相同的这段路,不进行非机动车辆,如旅游,必须经(B)同意。
A.值班干部B.运输调度站C.矿调度室
39尹哇丝浓度超过规定,停电电气设备必须在气体浓度
⑴E 位于郊区并接近铁路,便于运入煤炭 ;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⑵C 处在河流上游,水源清洁 ⑶B 处在河流下游,污水不会影响市区的水源 ⑷A 服装厂无污染,位于居民区,便于就近销售产品和职工上班 |
试题分析: ⑴火力发电厂的燃料是煤炭,需考虑燃料来源及其交通通达度等因素,而且其大气污染严重,应布置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地带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远郊。E处位于郊区,并且接近铁路,便于运入煤炭 ;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适合建设火力发电厂。 ⑵自来水厂要求水质好、污染很少的河流上游地区。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推断:在图中西北地区C处河流的流向自北向南流,然后流向城区,所以C位于河流上游地区,距离水源地近而且水质清洁,适合建设自来水厂。 ⑶印染厂对水体的污染严重,应该布局在远离居民区,距离主要河流相对较远的河流下游地区。图中A、B两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区,A处位于居民区而且距离主城区太近,对环境污染较大;B处距离城区较远,污水不会影响市区的水源,适合建设印染厂。 ⑷服装厂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而且服装厂基本无污染,可以位于居民区,既方便工人上下班又便于就近销售产品。A处位于居民区,劳动力丰富,便于就近销售产品和职工上、下班,所以适合建设服装厂。 |
为了帮助大家备考托福阅读,提高成绩,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托福阅读TPO26(试题+答案+译文)第1篇:Energy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希望大家喜欢!
托福阅读原文
【1】For years historians have sought to identify crucial elements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rise in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power known a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many give prominence to the problem of energy. Until the eighteenth century, people relied on energy derived from plants as well as animal and human muscle to provide power. Increased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water and wind helped with such tasks as pumping, milling, or sailing. However, by the eighteenth century, Great Britain in particular was experiencing an energy shortage. Wood, the primary source of heat for homes and industries and also used in the iron industry as processed charcoal, was diminishing in supply. Great Britain had large amounts of coalhowever, there were not yet efficient means by which to produce mechanical energy or to power machinery. This was to occur with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eam engine.
【2】In the late 1700s James Watt designed an efficient and commercially viable steam engine that was soon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industrial uses as it became cheaper to use. The engine helped solve the problem of draining coal mines of groundwater and increased the production of coal needed to power steam engines elsewhere. A rotary engine attached to the steam engine enabled shafts to be turned and machines to be driven, resulting in mills using steam power to spin and weave cotton. Since the steam engine was fired by coal, the large mills did not need to be located by rivers, as had mills that used water- driven machines. The shift to increased mechanization in cotton production is apparent in the import of raw cotton and the sale of cotton goods. Between 1760 and 1850, the amount of raw cotton imported increased 230 times. Production of British cotton goods increased sixtyfold, and cotton cloth became Great Britain’s most important product, accounting for one-half of all exports. The success of the steam engine resulted in increased demands for coal, and the consequent increase in coal production was made possible as the steam-powered pumps drained water from the ever-deeper coal seams found below the water table.
【3】The availability of steam power and the demands for new machines facilita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ron industry. Charcoal, made from wood and thus in limited supply, was replaced with coal-derived coke (substance left after coal is heated) as steam-driven bellows came into use for producing of raw iron. Impurities were burnt away with the use of coke, producing a high-quality refined iron. Reduced cost was also instrumental in developing steam-powered rolling mills capable of producing finished iron of various shapes and sizes. The resulting boom in the iron industry expanded the annual iron output by more than 170 times between 1740 and 1840, and by the 1850s Great Britain was producing more tons of iron than the rest of the world combined.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iron industry were in part a response to the demand for more machines and the ever-widening use of higher-quality iron in other industries.
【4】Steam power and iron combined to revolutionize transport, which in turn had further implications. Improvements in road construction and sailing had occurred, but shipping heavy freight over land remained expensive, even with the use of rivers and canals wherever possible. Parallel rails had long been used in mining operations to move bigger loads, but horses were still the primary source of power. However, the arrival of the steam engine initiated a complete transformation in rail transportation, entrenching and expand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s transportation improved, distant and larger markets within the nation could be reached, thereby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r factories to keep pace with increasing sales. Greater productivity and rising demands provided entrepreneurs with profits that could be reinvested to take advantage of new technologies to further expand capacity, or to seek alternativ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lso, the availability of jobs in railway construction attracted many rural laborers accustomed to seasonal and temporary employment. When the work was completed, many moved to other construction jobs or to factory work in cities and towns, where they became part of an expanding working class.
托福阅读试题
1.Why does the author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that “Great Britain had large amounts of coal”(paragraph 1)?
A.To reject the claim that Britain was facing an energy shortag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B.To explain why coal rather than other energy resources became the primary source of heat for homes and industries in eighteenth-century Britain.
C.To indicate that Britain’s energy shortage was not the result of a lack of fuel.
D.To explain why coal mining became an important industry in nineteenth-century.
2.What was “the problem of energy" that had to be solved to mak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possible?
A.Water and wind could not be used efficiently.
B.There was no efficient way to power machinery.
C.Steam engines required large amounts of coal, which was in short supply.
D.Neither humans nor animals were strong enough to provide the power required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in paragraph 2 as a development in cotton mills brought about by Watt’s steamengine?
A.The importing of huge quantities of raw cotton by Britain.
B.Increased mechanization.
C.More possibilities for mill location.
D.Smaller mills.
4.The phrase “apparent in” in the passage(paragraph 2)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clearly seen in.
B.aided by.
C.associated with.
D.followed by.
5.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what was Britain’s most important export by 1850?
A.Raw cotton.
B.Cotton cloth.
C.Steam-powered pumps.
D.Coal.
6.The word “consequent”(paragraph 2)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resulting.
B.encouraging.
C.well documented.
D.immediate.
7.What is the role of paragraph 2 in the passage as a whole?
A.It explains how by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raw materials from other countries, British industries were able to reduce costs and increase production.
B.It explains how the produc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and its benefits spread quickly across countries that were linked commercially with Great Britain.
C.It demonstrates why developments in a single industry could not have cause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D.It illustrates why historians have assign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ssue of energy in the ris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8.According to paragraph 3, why was the use of coke important for the ironindustry?
A.It helped make wood into charcoal.
B.It reduced the dependency on steam-powered machine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iron.
C.It replaced charcoal in the production of raw and refined iron.
D.It powered the machines used to extract coal in coal mines.
9.According to paragraph 3, all of the following were true of the ironindustry in Great Britain during the 1800s EXCEPT
A.Steam-driven bellows were used to produce raw iron.
B.By the 1850s Britain was 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of iron.
C.Steam-powered mills made it possible to produce iron of different shapes and sizes.
D.Greater demand for higher-quality iron increased its price.
10.The word “initiated”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anticipated.
B.accelerated.
C.spread.
D.started.
11.Paragraph 4 implie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inrail transportation?
A.Because railway construction employed mostly rural laborers, unemployment increased among urban workers.
B.It resulted in more trade within the country, but less trade with markets that could be reached only by ocean shipping.
C.It made shipping freight overland to distant markets less expensive.
D.It resulted in higher wages for factory workers.
12.The phrase “accustomed to" 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in need of.
B.used to.
C.tired of.
D.encouraged by.
13. Look at the four squares [■] that indicate wher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could be added to the passage. Click on a square to add the sentence to the passage. The first steam-powered locomotives were slow but they rapidly improved in speed and carrying capacity.
Steam power and iron combined to revolutionize transport, which in turnhad further implications. Improvements in road construction and sailing had occurred, but shipping heavy freight over land remained expensive, even with the use of rivers and canals wherever possible. Parallel rails had long been used in mining operations to move bigger loads, but horses were still the primary source of power. ■【A】However, the arrival of the steam engine initiated a complete transformation in rail transportation, entrenching and expand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As transportation improved, distant and larger markets within the nation could be reached, thereby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r factories to keep pace with increasing sales. ■【C】Greater productivity and rising demands provided entrepreneurs with profits that could be reinvested to take advantage of new technologies to further expand capacity, or to seek alternativ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D】Also, the availability of jobs in railway construction attracted many rural laborers accustomed to seasonal and temporary employment. When the work was completed,many moved to other construction jobs or to factory work in cities and towns, where they became part of an expanding working class.
14. Directions: An introductory sentence for a brief summary of the passage is provided below. Complete the summary by selecting the THREE answer choices that express the most important ideas in the passage. Some sentences do not belong in the summary because they express ideas that are not presented in the passage or are minor ideas in the passage. This question is worth 2 points.
The coming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eighteenth-century Britaindepend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eam engine to power machinery.
A.For years, historians disregarded the issue of energy as a major element in the ris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focused instead o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and increased production.
B.The introduction and growth of steam-powered rail transport was a major factor in Britain's economic expansion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An expansion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utside Great Britain occurred when British industries began to import raw cotton and high-quality iron.
D.By 1850, the use of steam power in Britain's mills, mines, and iron industry made Britain a world leader in the production of cotton cloth and iron.
E.Since the basic infrastructure was in pla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fueled itself with enlarging markets requiring ever more expansion of factories and workforce.
F.By the end of the 1800s, railway construction attracted so many laborers that factories could not find enough workers to keep up with increasing sales.
托福 阅读答案
1.目的题,读highlight所在句,说英国有煤,但没法变成能量来运行机器,选项C同时说了由煤木有能量,是正确答案。A错在不是reject,原文承认缺能量,A说反B错在原文没讲other energy resources怎么样D错在coal mining变成重要行业没讲。
2.以the problem of energy做关键词定位至第二句,但这句话没有内容,于是往后看,下一句讲依靠动植物和人作为能量的来源,看完这句话最大的可能是选D,但原文没说动植物和人的能源不够,所以D不对。排除法,A说风和水能没有有效利用,而原文第四句说越来越多的使用,所以A错C跟上一题相反,错B跟上一题相同,正确。
3.A的huge quantity of raw cotton定位至倒数第三句,说进口增加了230倍,正确,不选B定位至第五句,说机械化越来越多,正确,不选C的mill location定位至第四句,说mill不用在水边了,也就是C说的更多可能的位置,正确,不选也同样在这句话里说大的mills,跟D说的相反,所以D错,选。
4.apparent in明显,所以正确答案是A的clearly seen in。词根是pare,意思是可见,想想透明transparent和appear。代入,原文讲转向不断增加的mechanization是什么样的通过进口raw cotton,紧接着后面就用数字讲进口cotton怎么怎么样,说明很显著。B帮忙和C相关明显不通。前后两句没有明显的先后关系,所以follow不通。
5.以most important export和1850做关键词定位至倒数第二句和倒数第三句,说raw cotton进口增加了230倍,cotton cloth变成了最重要的产品,占了出口的一半,所以正确答案是B的cotton cloth。注意A的raw cotton是进口的。
6.consequent结果的,所以正确答案是resulting。之前有讲蒸汽机的成功result in了煤炭需求的增加,和consequent煤炭生产的增加,需求增加当然导致生产增加,所以正确答案是A,C和D完全不对,A和B相比A更好。
7.问整段的,看首尾。首句讲1700年代瓦特发明了蒸汽机,随着越来越便宜,应用越来越广尾句说steam engine的成功导致煤炭需求和生产的增加。MS没有正确答案,可采用排除法,首先没讲除英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所以A和B都不对,C说一个行业不能引起工业革命,原文也没讲。D正确的原因是煤炭的应用解决了能源问题,正确,不记得的话看看第一段的末尾。
8.以coke做关键词定位至第二句,讲在制铁的过程中,coke替代了charcoal,但没讲coke能干嘛,所以往下看,说impurity随着coke的使用被烧掉了,也就是除杂质,所以正确答案是C,B和D的machine没讲A说把木头变成charcoal,原文也没说。
9.A的steam-driven bellows定位至第二句,正确,不选B的1850s和Britain定位至第五句,说英国的产量等于其他国家产量之和,当然是最大生产国,所以B正确,不选C的different shapes and sizes定位至第四句,正确,不选D的price没讲,错,选。
10.initiated开始,所以正确答案是D。代入,说steam engine的到来怎么了铁路运输的彻底改变,能说得通的只有B和D。因为之前没有说到变化,所以不是加速,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变化更好些。
11.以transformation in rail transportation做关键词定位至第四句和第五句,说随着transportation改善,能到达更远更大的国内市场,导致更大的销量和更大的工厂,所以正确答案是C。A的rural laborers,B的ocean shipping和D的wage原文都没有有说。
12.accustomed to习惯,所以正确答案是B,used to意思完全一样。不认识的同学看custom,风俗习惯,前面的ac前缀和后面的ed均没有实际意义。代入,说铁路建设提供的工作机会吸引了工人,这些工人是怎么样季节性迁徙的,C厌倦和D鼓励说不通。A需要和B习惯就要看词汇量了。
13.此题名词过渡不容易找,只能找到动词improve,所以正确答案非B即C。B之后有as transportation improved,也就是给出improve之后的结果,应该是先有improve后有结果,所以正确答案是B。
14.For years选项与首段第二句相反,错。The introduction选项对应最后一段,正确。An expansion选项中的outside Great Britain怎么样原文没讲,错。By 1850选项对应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正确。Since the basic选项对应原文最后一段后半部分,正确。By the end选项中的工厂找不到工人跟上increasing sales没说,错。
托福阅读译文
【1】多年来,历史学家试图找到18世纪工业革命在工业、技术和经济领域兴起的关键因素,许多人把能源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直到18世纪,人们依靠工厂、畜力以及人力来提供动力。高效地利用水能和风能有助于完成诸如抽泵、碾磨或航海等工作。然而,到了18世纪,尤其是大不列颠却经历了能源短缺。木材,这一为家庭和工业供暖供能,同时也以加工木炭的形式被使用在钢铁工业中的主要能源,其供应量日益减少。大不列颠有大
量的煤矿然而,还没有产生机械能或为机器提供动力的有效 方法 。这一切随着蒸汽机的改良而发生。
【2】在18世纪末期,詹姆斯?瓦特设计了一款高效且具商业利益的蒸汽机,由于其价格低廉,很快就被运用到各项工业生产之中。这款蒸汽机帮助解决了煤矿中地下水的排水问题并且提高了煤的产量,这些煤用来为别处的蒸汽机提供动力。与蒸汽机相连的旋转式发动机带动轴承转动,从而驱动机器,运用蒸汽动力纺织棉布的纺织厂随之出现。因为蒸汽机靠燃煤而驱动,一些大型棉纺织厂就不再像那些使用水力驱动机器的工厂一样必须依河而建。这种棉纺织业日益机械化的转变在棉花原料的进口和棉纺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突出的体现。在1760年到1850年间,原棉的进口量增长了230倍。英国棉纺产品的生产量增加了60倍,而棉布则成了英国最重要的产品,占出口总额的一半。蒸汽机的成功带来了对煤需求量的增加,而且随着蒸汽动力泵从位于地下水位下的更深的煤层中排出水来,随之而来的煤产量的增加成为可能。
【3】蒸汽动力的可利用性以及对新机器的需求促进了钢铁工业的转型。当蒸汽驱动风箱投入到生铁生产中后,木炭这种用木材烧成因此供应量有限的物质就被焦炭(煤加热后残留的物质)替代了。随着焦炭的使用,生铁中的杂质被燃烧完,从而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精炼铁。降低的成本也有助于那些能够生产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成品铁制品的蒸汽动力轧钢厂的发展。因此导致的钢铁工业的繁荣使钢铁的年产量在1740年到1840年间增长了170多倍,到19世纪50年代,大不列颠生产的钢铁比世界其他地区生产的总和还要高。钢铁工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更多机器的需求以及在其他工业中更广泛使用高质量铁的一种回应。
【4】蒸汽动力和钢铁带来了交通运输的革新,反过来也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道路设施以及航海的改善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船运重型货物到陆地的费用仍然很高,即使在可以使用河流和运河的地方。平行铁轨长期以来被用于采矿作业来运输大型货物,但是马匹仍然是主要的动力来源。然而,蒸汽机的到来引发了铁路运输的彻底变革,巩固和扩大了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交通运输的改善,全国范围内更远更大的市场可以到达,因此鼓励着大型工厂的生产与日益增长的销售量保持同步。更大规模的生产和日益增长的需求给企业家带来了利润,这种利润可用于再投资新技术,进一步扩大产能或寻求其他的投资机会。同时,铁道建设方面的更多就业机会也吸引了那些习惯于季节性工作或者短工制的农村劳动力。一旦工作完成,其中的很多人就会参与到其他的建筑工作中或是城镇中的工厂工作中,并成为其中的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
托福阅读TPO26(试题+答案+译文)第1篇:Energy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相关 文章 :
高中文理综合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文理综合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煤质分析结果指标的表示方法:
分析项目 符 号 基 准 符 号。
水分 M 空气干燥基 Ad。
灰分 A 收到基 ar。
挥发分 V 干燥基 d。
硫分 S 干燥无灰基 daf。
发热量 Q 干燥无矿物质基 dmmf。
胶质层厚度 Y。
粘结指数 G。
哈氏可磨性指 HGI 。
扩展资料:
形态特点:
1、CYE指标有一条横坐标线表示0位,当CYE指标值在0线位置时是平衡市,CYE指标值大于0则为上升趋势,CYE指标值小于0则为下降趋势。
2、CYE指标还有两条走势线,黄线是短期线,代表一周趋势,白线是中期线,代表一个月趋势。
3、盘整时黄线一般在±1之间小幅波动,在股价拉升阶段该线有时能达到+4~5左右。白线一般在±2之间波动,该线如在高位走平掉头向下是中线见顶信号。
4、因有涨、跌停板制度,涨势最强的股票CYE指标也只能略微超过+10,而绝不会达-10,原因是下跌的过程是越来越慢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YE指标
1、地球的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和外圈层。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和老窑水。
3、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
4、煤矿储量中的“三量”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
5、地质年代表,中生代包括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古生代包括晚古生代和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包括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早古生代包括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
二 名词解释
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下移动,下盘相对向上移动。
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上移动,下盘相对向下移动。
低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以
°C/100m表示。
含水层:地下岩层空隙中,储存有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水,称含水层(带)。
隔水层:由不透水岩石构成的岩层,具有阻隔地下水的性能。
煤炭储量:赋存在地下具有工业价值的、可供开采利用的煤炭数量。
三、简答题
1、矿物岩石节理,解理,裂隙,断裂的区别?
答:解理是指矿物晶体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不同矿物解理的方向数目和解理的完全程度不同,因此,解理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在岩层的一定部位和一定方向上产生断裂。岩层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无显著位移的称为节理又称裂隙有显著位移的称为断层。他们统称为断裂构造。
2. 地层接触关系的几种特征?
答: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有3种。1.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两者连续沉积,没有时间间段。2.平行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但不是连续沉积,有沉积间断。3.角度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斜交,两者时代不连续,岩性和化石变化明显,具有明显凸凹不平剥蚀面。
3. 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对比方法?
答 通过地层对比可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地层的分布规律为找矿打下基础。
方法有:根据岩层的生成顺序划分和对比;根据岩层的岩性特征划分和对比;根据岩层中赋存的古生物化石划分和对比;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划分和对比;利用放射性同为素测定地质年代。
4.井下煤层厚度的变化原因以及对生产的影响?
答:引起煤厚变化的地质因素:原生变化和后生变化。 原生变化是指泥炭层堆积过程中,在形成煤层顶板岩层的沉积物覆盖之前,由于各种地质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其原因有以下3种:1.地壳不均衡沉降2.沉积环境及沼泽基地不平3.同生冲蚀。
后生变化是指泥炭层被形成煤层顶板岩层的沉积物覆盖后,以致煤层和含煤岩系形成后,由于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其原因有3种:1.后生冲蚀2.构造变动引起煤厚变化3.岩浆侵入引起煤厚变化.
对煤矿生产的影响:1.影响采掘部署2.影响回采计划,造成采掘工作被动3.巷道掘进率增高,回采率降低4.降低矿区或采区的服务年限。
1, 地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它是指深度每下降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以C/100M表示。平均地温梯度不超过3度/100M的地区为地温正常区。一个地温梯度只适应于一定深度(20---30KM)
2, 地球的圈层构造:是指地球可大体分成几个连续的,由不同成分和物理状态的物质构成的同心圈层。它反映了地球的组成物质在空间的分布和彼此间的关系,表明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大气层,水圈,地壳,地幔,地核)
3, 地质作用分两大类:一类是由地球内部的能(内能)所产生的地质内营力(地质内动力)引起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另一类是由地球外部的能(外能)所产生地质外营力(地质外动力引起,)外力地质作用。地质作用 凡是由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结构以及外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
4, 岩浆:是地下深处上来的,富含挥发分的高温高压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650-1400℃)。侵入作用:岩浆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运移,并不是都能达到地表,而是在地壳中于不同的深度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使岩浆逐渐冷凝结晶,进而转化为固体状态的岩浆岩,这个活动过程就称为侵入作用。
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岩浆沿地壳薄弱处溢出或喷出地表的作
5,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下,由一种元素或由一种以上元素化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物理性质和形态特征的自然物质。它们是由化学元素在地壳存在的形式,也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物质基础。
6, 石英:晶体呈六方柱无色,含气泡呈乳白色,含杂质时可为紫色,烟黑 透明至半透明;正长石:K[ALSI3O8]晶体厚板状或短柱状,呈肉红色或淡黄色,玻璃光泽,半透明;
7,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构造的集合体。是构成岩石圈的基本物质。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又分为):以SIO2为分类指标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它是由侵入地壳内的岩浆及喷出地表的熔浆冷凝后形成 的岩石。
8, 沉积岩;是先期开成的各种岩石的风化和剥蚀产物,火山喷发的固体碎屑物质及生物的遗体和碎片,在原地或经搬运后沉积下来,通过固结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是外力地质作用的产物。(层理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分布在地壳表层。构造:是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排列关系所反映出的岩石综合特征。沉积岩的典型构造是层理;其次还有层面构造,结核等。(依据成因,成分,结构分类)
9, 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10, 褶曲要素:(核),褶曲的中心:(翼),核部两侧的岩层;(翼角):两翼岩层的倾角:(转折端):褶曲从一翼转到另一翼的过渡部分;(顶和槽):(轴面);(轴和轴迹);(枢纽)
11, 断层构造 :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并且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断层构造
12, 节理:称为裂隙,是指破裂面两侧岩石块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其断裂面称为节理面。节理成因分类:(原生节理,次生节理)。力学性质分:(张节理,剪节理)节理的产状分类:(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交节理)
13, 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地应力作用于岩层,当应力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便发生断裂,并发生明显相对位移。
14, 断层要素:A 断层面B断层线C断盘D交面线E真断距 落差。
15, 断层的野外判识:(1)断层面特征——擦痕、阶步(2)断层破碎带和构造角砾岩 (3)牵引构造(4)地层的重复与缺失(5)构造中断(6)地貌特征
16, 断层类型的确定:确定断层的类型,主要是指确定以两盘相对位移方向为基础的断层分类。可根据下列两点:一,根据断层两盘岩层的新老关系确定,二,根据断层两侧褶曲核部的宽窄变化确定。
17, 构造学方法:主要是依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研究地史。关系分三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18, 以煤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称为煤田地质学。形成条件:一,植物条件,二,自然地理条件,三,气候条件,四,地壳运动条件;工业分析指标:1水分(游离水,化合水,结晶水。主要测游离水含量)2灰分(燃烧后的残渣)3挥发性(900度下加热7分钟发生有机物和矿物的分解,分解出来的气态物质)4固定碳(FC可燃物代号)。煤变质因素:温度,压力,时间。
19, 宏观煤岩成分:煤的宏观煤岩成分是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区别和辨认的组成煤的基本单元,它们与组成岩石的矿物相当。腐杆煤的宏观煤岩万分包括镱煤,亮煤,暗煤和丝炭四种。
20, 宏观煤岩的类型:以光泽强度,成分比例和组合情况。1光亮型煤,2半光亮型煤3半暗淡型煤4暗淡型煤;
21, 煤层的结构:煤层中含有其它岩石夹层(称为夹石层,夹矸层或矸石层)的情况。分为不含量夹石层的简单结构,含有夹石层的复杂结构。
22.煤层厚度及其变化原因:答:引起煤厚变化的地质因素:原生变化和后生变化。 原生变化是指泥炭层堆积过程中,在形成煤层顶板岩层的沉积物覆盖之前,由于各种地质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其原因有以下3种:1.地壳不均衡沉降2.沉积环境及沼泽基地不平3.同生冲蚀。
后生变化是指泥炭层被形成煤层顶板岩层的沉积物覆盖后,以致煤层和含煤岩系形成后,由于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其原因有3种:1.后生冲蚀2.构造变动引起煤厚变化3.岩浆侵入引起煤厚变化.
对煤矿生产的影响:1.影响采掘部署2.影响回采计划,造成采掘工作被动3.巷道掘进率增高,回采率降低4.降低矿区或采区的服务年限。
23.含煤岩系的概念:含煤岩系又称含量煤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含量煤地层或煤系等。它是在一定时期内,形成 的具有成因联系且连续沉积的一套含量有煤层的沉积岩系。特征是含有煤层。
24,煤田的划分:由于成煤条件的差异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成聚煤作用在时间上,空间上发育的不平衡,从而出面成煤的分区现象。地质条件,成煤时代,含量煤岩系和聚煤作用,以及地理位置,分六区:(华北石炭二又叠纪聚煤区,2华南二叠聚煤区3东北侏罗纪聚煤区4西北侏罗纪聚煤区5西藏滇西中生代及后三纪聚煤区6台湾第三纪聚煤区)
25,矿井充水水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和老窑水
26,勘探手段:地质填图,坑探工程,钻探索工程,及地球物理勘探,四种。
27,井下判断断层存在和寻找断失翼煤层的方法:1煤,岩层的层位对比分析法2断层面构造特征法3经验类推法4作图分析法5生产勘探法。
28煤炭储量分类:可采储量,工业储量,设计损失量。就是煤矿中说的三量。
29,地球的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和外圈层。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这是去年的考试题...........希望对你有用.....给分吧...我在帮你向同学找点去.....
安全生产法试题附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安全生产法》规定,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主要职责有(
)。
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D、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E、及时为本单位职工购买工伤保险
答案:
ABCD
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
)标准。
A、国家
B、地方
C、行业
D、企业
E、合同
答案:
AC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
)安全生产条件。
A、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
B、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C、行政法规规定的
D、地方标准E、地方政府规定的
答案:
ABC
4.《安全生产法》明确赋予从业人员的权利有(
)。
A、知情权
B、赔偿请求权
C、检举权
D、安全保障权
E、指挥权
答案:ABCD
5.不属于《安全生产法》明确赋予从业人员的权利有(
)。
A、建议权
B、批评权
C、拒绝权
D、报告权
E、服从管理权
答案:
DE
6.加强安全生产立法,制定《安全生产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
A、它是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需要
B、它是依法规范安全生产的需要
C、它是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需要
D、它是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需要
E、它是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答案:
ABCD
7.《安全生产法》把安全投入作为必备的安全保障条件之一,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投入,由(
)予以保证。
A、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
B、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C、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E、生产经营单位的财务部门
答案:
ABC
8.依据《安全生产法》,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履行的职责包括(
)。
A、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B、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C、负责一线安全生产管理,督促、检查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D、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E、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答案:
ABDE
9.依据《安全生产法》,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的职责包括(
)。
A、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B、组织或者参加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C、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D、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培训计划
E、组织或者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答案:
ABCE
10.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依法行使的职权有(
)。A、现场检查权
B、当场处理权
C、紧急处置权
D、查封扣押权
E、责令关闭权
答案:
ABCD
1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A、金属冶炼单位
B、道路运输单位
C、危险用品的储存单位
D、危险用品的使用单位
E、矿山单位
答案:
ABCE
12.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告知从业人员的事项包括(
)。
A、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危险因素
B、生产经营计划
C、事故应急措施
D、安全防范措施
E、环境保护政策
答案:
ACD
13.依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对违法(
)危险物品的作业场所予以查封,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A、生产
B、经营
C、储存
D、使用
E、运输
答案:
ABCD
14.煤矿从事生产,必须依法取得的“三证一照”是指(
)。
A、采矿许可证
B、矿长安全资格证
C、煤炭生产许可证
D、营业执照
E、安全生产许可证
答案:
ACDE
15.矿山企业必须对(
)定期检查、维修、保证使用安全。
A、机电设备
B、运输设施
C、防护装置
D、安全检测仪器
E、通信设施
答案:
ACD
16.《安全生产法》规定,关于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B、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C、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D、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
E、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的义务
答案:
ABCD
17.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的形式有(
)。
A、责令停产整顿
B、责令停止建设
C、没收违法所得
D、撤销行政职务
E、行政拘留
答案:
ABCE
18.从业人员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目的是(
)。
A、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B、服从管理
C、增强事故预防能力
D、掌握安全生产知识
E、增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答案:
ACDE
19.有关地方人民的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
)。
A、遵循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
B、立即撤销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职权
C、立即赶到事故现场
D、组织事故抢救
E、立即通知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当面汇报
答案:
ACD
20.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时,(
)。
A、必须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B、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C、应当指定专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D、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设备
E、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答案:
BE
21.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的事故报告后,应当(
)。
A、立即展开事故调查
B、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
C、立即对事故责任人做出处理
D、立即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
E、在控制事故扩大后再上报有关部门
答案:
BD
22.某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协议中规定,“如因员工个人原因造成工伤事故,本厂不承担任何责任”。该企业因此而承担的违反《安全生产法
》的法律责任是(
)。
A、协议无效
B、责令停业整顿
C、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以罚款
D、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刑事处分
E、责令限期改正
答案:
AB
23.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未能做到《安全生产法》关于“三同时”的有关规定,则(
)。A、责令限期改正,可并处罚款
B、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
C、逾期未改正的,并处罚款
D、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E、取消其生产经营许可证
答案:
BCD
24.矿山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上岗作业的,按照《安全生产法》,则(
)。
A、责令限期改正,可并处罚款
B、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C、逾期未改正的,并处罚款
D、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E、取消其生产经营许可证
答案:
ABC
25.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
)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
A、时间、地点、内容
B、现场人数
C、天气状况
D、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
E、周边环境
答案:
AD
26.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
)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
A、负责人
B、设计人
C、主管单位
D、设计单位
E、设计单位负责人
答案:
BD
27.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企业中,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企业包括(
)。
A、从业人员120人的矿山单位
B、从业人员130人的机械制造单位
C、从业人员140人的道路运输单位
D、从业人员110人的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E、从业人员100人的金属冶炼单位
答案:ABCDE
28.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
)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A、检测
B、保养
C、维修
D、改造
E、处置
答案:
ACD
29.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
)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
A、尊重科学
B、科学严谨
C、依法依规
D、实事求是
E、注重实效
答案:
BEDE
30.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
)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A、生产
B、经营
C、储存
D、装卸
E、运输
答案:
ACD
31.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特征有(
)。
A、客观性
B、独立性
C、服务性
D、专业性
E、公益性
答案:
ABCD
32.《安全生产法》针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设定的行政处罚,共有(
)、吊销证照、行政拘留、关闭等11种,这在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设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中是最多的。
A、经济赔偿、拘役
B、停止使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C、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D、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
E、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止建设
答案:
BCDE
33.依据《安全生产法》,下列关于生产经营单位经营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B、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发包给个人
C、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D、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E、由承租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答案:
ACE
34.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规定处以罚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B、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罚款
C、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罚款
D、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七十的罚款
E、发生一般事故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答案:
BCE
35.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依法行使的职权有(
)。
A、现场检查权
B、当场处理权
C、紧急处置权
D、查封扣押权
E、责令关闭权
答案:
ABCD
36.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定,(
)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
A、生产
B、经营
C、运输
D、储存
E、使用
答案:
ABCDE
37.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有(
)。
A、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B、正确佩戴和使用劳保用品的义务
C、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D、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
E、事故情况下,抢险救灾的义务
答案:
ABCD
38.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予(
)以保证。
A、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
B、生产经营单位的财务部门
C、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D、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E、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
ACD
39.依据《安全生产法》,下列关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矿山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造纸厂,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机械加工厂,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D、由本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兼职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E、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纺织厂,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答案:
ABE
40.从事矿山、建筑、危险物品生产作业的从业人员,一旦发现将要发生透水、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冒顶片帮,坠落、倒塌,危险物品泄漏、燃烧、爆炸等紧急情况并且无法避免时,法律赋予他们享有(
)的权利。
A、停止作业
B、紧急撤离
C、拒绝违章指挥
D、强令冒险作业
E、得知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
答案:
AB
41.矿山企业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
)的教育和培训。
A、安全生产知识
B、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C、岗位安全操作规程D、安全操作技能
E、管理能力
答案:
CD
42.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
)的决定。
A、停产停业
B、停止施工
C、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设备
D、予以关闭
E、责令限期改正
答案:
ABC
43.(
)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矿山
B、金属冶炼
C、建筑施工
D、道路运输
E、机械生产
答案:
ABCD
44.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
)。
A、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B、对包、承租单位的安全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C、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作出书面材料通告
D、在承包、承租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
E、可以将项目、场所出租给任何承包、承租单位
答案:
ABD
45.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
)的机制。
A、生产经营单位负责
B、职工参与
C、政府监管
D、行业自律
E、社会监督
答案:
ABCDE
46.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A、批评
B、检举
C、控告
D、起诉
E、仲裁
答案:
ABC
47.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通畅的出口。禁止(
)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A、封闭
B、锁闭
C、封堵
D、堵塞
E、拆卸
答案:
BC
48.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
B、应当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
C、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单位验收活动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
E、生产经营单位对其验收结果负责
答案:
BCD
49.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责任主体包括(
)。
A、县级以上人民的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
B、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C、工会组织的工作人员
D、中介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
E、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
答案:
ABDE
50.《安全生产法》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的职权有(
)。
A、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
B、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C、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责令立即排除
D、对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物品的作业场所予以查封
E、要求被检查单位缴纳检查费用
答案:
ABCD
51.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包括(
)。
A、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
B、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C、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D、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E、对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予以协调解决
答案:
DE
52.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
)的意见。
A、工会组织
B、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C、工程技术人员
D、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国务院
答案:
BD
5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居于全面领导和决策的地位,其安全生产职责不包括(
)。
A、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B、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C、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D、对本单位违法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E、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答案:
BDE
54.《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其处罚措施有(
).
A、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
B、逾期未改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C、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对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
D、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E、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
ABCE
55.
依据《矿山安全法》的规定,工会在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的基本权利有(
)。
A、制定矿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计划
B、依法参加事故调查
C、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D、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E、发现危险情况时,有权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
答案:
BDE
56.(
)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制定相关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
A、生产经营单位
B、工会组织
C、各级人民的政府
D、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E、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答案:
DE
57.《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是(
)。
A、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B、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C、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D、促进经济发展
E、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答案:
ABCE
58.依据《安全生产法》,(
)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告知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A、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
B、矿山
C、金属冶炼
D、建筑施工
E、道路运输
答案:
ABC
59.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
A、合法原则
B、平等自愿原则
C、强制性原则
D、协商一致原则
E、互不干涉原则
答案:
ABD
60.《安全生产法》赋予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职权有(
)。
A、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以及了解有关情况的职权
B、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理权
C、对事故隐患的处理权
D、对有关设施、设备、器材以及危险物品的处理权
E、对生产经营单位营业执照的吊销的职权
答案: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