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希腊有哪些可再生能源

老迟到的香烟
怕孤独的期待
2023-01-30 16:12:04

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最佳答案
追寻的百褶裙
醉熏的山水
2025-09-09 20:40:48

一、可再生资源是什么

可再生资源是指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可以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地热能,氢能等。中国是国际清洁能源的巨头,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风力与环境科技公司的发源地。

二、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及作用

可再生能源有哪些?可再生能源的作用是什么?

1、太阳能: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主要是提供热量和电能。

2、生物能: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掉。通过燃烧和厌氧发酵获得沼气来取得能量。

3、风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因冷热不均产生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壮志凌云"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4、水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产生水循环,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太阳能转化为势能,当在高山上形成降水后,水往低处流,势能转化为动能,就是水能。主要是通过水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5、海洋能:包括潮汐、波浪、洋流等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潮汐能主要来自于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波浪、洋流的能量主要是受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潮汐的动能来发电。

6、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可以用于地热发电和供暖。

7、氢能:通过燃烧或者是燃料电池来获得能量。

8、核能:通过核能发电站来取得能量。

上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而且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一次能源。

三、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

非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一天的能源称之为非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

四、非可再生能源的种类介绍

1、煤:煤是近代工业最重要燃料之一。煤是由有机物一生长在沼泽或河流三角洲之植物残骸分解而成现今世界各主要地区之煤炭蕴藏量,以非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及北美洲等三个地区所占之比例最高,整体而言,现时煤炭之蕴藏量,估计可供我们使用二百年。

2、石油:石油一般认为是由地层中的有机物质“油母质”,经地温长时间的熬炼,一点一滴地生成而浮游于地层中。由于浮力的关系,石油在水中每年缓慢地沿着地层或断层向上移动,直到受不透油的封闭地层阻挡而停留下来。当此封闭内的石油越聚越多。

3、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多是在矿区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过去因无法越洋运送,所以只能供当地使用,如果有剩馀只好燃烧报废,十分可惜。若以人工建筑设施存放天然气,在遭到外力破坏如地震、火灾等,极易产生危险。若以人工建筑设施存放天然气,在遭到外力破坏如地震、火灾等,极易产生危险。

最新回答
小巧的荷花
粗心的花生
2025-09-09 20:40:48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温暖的源泉,用最美好的语言、最深情的歌声赞美她,歌唱她。太阳给了地球以生机,给了人类以生命,也给了人类维持生命的各种能源。可以说,没有太阳便没有今天世界的一切。

太阳是一个熊熊燃烧着的巨大的气体球,其表面温度接近6000℃,而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她一刻不停地向宇宙空间发送着大量的能量。据科学家们计算,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煤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由于地球距太阳很远,再加上地球表面大气层的反射和吸收,真正落到地球上的能量仅是太阳辐射总能量的22亿分之一。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发出的能量约为1.1亿亿吨煤当量。而且,太阳已经燃烧了40多亿年以上,科学家们预计,她还能燃烧几十亿年,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能源宝库啊!

那么,为什么太阳能够几十亿年经久不衰地燃烧,向周围发出巨大的光和热呢?科学家们经过对太阳光谱的分析,知道了太阳上主要元素是氢,约占71%,其次是氦,约占27%,还有2%的其它元素。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猛烈的核聚变反应,像威力无穷的氢弹一样,4个氢原子核在高温作用下聚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这种热核聚变反应要比煤的燃烧放出的能量高100万倍。太阳内部有足够的氢,太阳的体积又特别巨大,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所以才有着我们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能量。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实际上,煤炭、石油这些矿物燃料,从根本上说是远古以来贮存下的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等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而且,太阳能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清洁能源”,既不需要运输,又安全方便,成本低廉,是理想的自然能源。

回顾历史,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早就有了可喜的先例。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懂得用金属做成的凹面镜向太阳聚焦取火。古希腊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也曾用镜子聚光,烧毁敌人战船。1837年,美国天文学家赫胥在去非洲好望角的探险途中,用一个双层玻璃套着的黑箱靠吸收阳光烧饭,箱内温度竟达100多度,开创了使用太阳炉的先河。然而,人们对太阳能的深刻认识和开发利用,只是最近二三十年才真正开始。由于采集太阳能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不像钻取石油、采煤那样立见成效,因此太阳能技术一直发展不快。近些年来,由于世界面临能源紧缺、需求量大的难以解决的矛盾,加之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才把目光更多地转向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1954年,美国制造出了世界第一块硅太阳能电池,开创了现代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新纪元。

1980年,欧洲9国合作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建成了世界首座并网运行的塔式太阳能发电站,并于1981年正式投入运行。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色列人在死海附近的沙漠中,率先建起了令世界瞩目的新颖的太阳池电站,用平静如练的水池发电,提供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新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太阳能的利用已经扩展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不用燃料的太阳能飞机到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从太阳能自行车、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游艇到舒适清洁的“太阳房”、“太阳村”、“日光城”;从各种轻便的太阳能热水器、聚光灶到不产生污染的太阳能电站、太阳能海水蒸馏器……人们正在建造着一个琳琅满目的太阳能世界。

当前,已有70多个国家在研究太阳能的集聚、使用和储存问题。一些国家建立了庞大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机构。跨世纪的太空电站将使“太阳神”阿波罗乘坐由4匹骏马拉着的战车奔驰在太空的古希腊神话成为现实。可以满怀信心地说,未来的时代,将是太阳能大显身手的时代。

美满的眼神
文静的紫菜
2025-09-09 20:40:48

别称: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 ,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 《石史》 ,其中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2000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

煤炭是一种可以用作燃料或工业原料的矿物。它是古代植物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地质作用而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

煤作为一种燃料,早在800年前就已经开始。煤被广泛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是从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开始的。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煤被广泛地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推动了工业的向前发展,随之发展起煤炭、钢铁、化工、采矿、冶金等工业。煤炭热量高,标准煤的发热量为 7000大卡/千克。而且煤炭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一般也比较容易开采,因而被广泛用作各种工业生产中的燃料。

煤炭除了作为燃料以取得热量和动能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从中制取冶金用的焦炭和制取人造石油,即煤的低温干馏的液体产品——煤焦油。经过化学加工,从煤炭中能制造出成千上万种化学产品,所以它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如我国相当多的中、小氮肥厂都以煤炭作原料生产化肥。我国的煤炭广泛用来作为多种工业的原料。大型煤炭工业基地的建设,对我国综合工业基地和经济区域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此外,煤炭中还往往含有许多放射性和稀有元素如铀、锗、镓等,这些放射性和稀有元素是半导体和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

煤炭对于现代化工业来说,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无论是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还是轻纺工业、食品工业、交通运输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工业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消耗一定量的煤炭,因此有人称煤炭是工业的“真正的粮食”。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储量大,分布广,而且种类齐全,煤质优良,为我国工业现代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石油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天然气

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戊烷以上为液体。

天然气系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

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主要成分为甲烷,比重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 天然气公司皆遵照政府规定添加臭剂(四氢噻吩),以资用户嗅辨。

若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为5%~15%的范围内,遇明火即可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即为天然气的爆炸极限。爆炸在瞬间产生高压、高温,其破坏力和危险性都是很大的。

贪玩的玉米
无语的小甜瓜
2025-09-09 20:40:48
可再生:水能

风能(

发电)太阳能(发电,直接利用它的热能)

地热能(发电,直接利用)

生物能

潮汐能(基本发电)

不可再:煤

石油

天然气

核燃料

氢气

(做燃料)

神勇的冰淇淋
糊涂的镜子
2025-09-09 20:40:48

像生物能和煤炭石油天然气,主要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储存起来。其它像风力,水力,海洋潮流等等,也都是由于太阳光加热地球上的空气和水的结果。

可再生能源是 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

美丽的魔镜
阔达的香水
2025-09-09 20:40:48
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有哪些1

□sankua1 发表于 2006-2-22 8:10:09

首先是水力。

水力是利用水的动力位能转换成动能,推动发电机。这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的一种再生能源。

风力是利用风的动能推动发电机。

潮汐能是利用海浪的重力位能。

地热是利用蒸气推动发电机。

生质能一般是用动植物尸体、残渣经过发酵之后,处理成液体燃料(如酒精)或是沼气(主要是甲烷)

太阳能有分热发电和光发电。

热发电是利用太阳的热能,光发电则是利用光电效应。

俊逸的世界
狂野的汽车
2025-09-09 20:40:48

古希腊没有尼罗河流域和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带来的肥沃土地,没有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但它们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茂密的森林,这些使它在采矿业、冶金业和造船业等方面发达起来,加上地处地中海中心,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爱琴海等文明古国的贸易交往,使古希腊国迅速富强起来,物质富足了,人们就有精力从事艺术、哲学、美学、文学等活动。

含蓄的绿草
难过的豌豆
2025-09-09 20:40:48

能源发展简史

人类利用能源是以薪柴、风力、水力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始,后来才发现了煤炭和石油。中国大约在春秋末(公元前500年)开始利用煤炭作燃料,但是直到13世纪英国开采煤矿,才把煤炭推上了能源的主角地位。

18世纪瓦特发明蒸汽机,英国进行产业革命,大量的动力机械逐渐替代了手工业生产方式,交通运输业也迅速发展,使世界能源结构起了重大变革。

1859年美国开始了石油钻探,这种液体燃料显示出比被称为黑色金子的煤炭更具有吸引力。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创制了内燃机,使机械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油与煤炭的竞争加速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东一带的石油大量开发,廉价石油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像吹气球似地膨胀起来。在煤炭、石油、天然气加速发展的同时,以电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大变革又开始了。

作为二次能源的电力,从19世纪开始,无论是火电或水电,以及后来居上的核电,已在一些国家的经济中越来越起主导作用。电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欢乐,从生活到生产,人们已离不开电,这是人类利用能源的重要里程碑。

综上所述,能源变革就是人类利用能源的简史。时至今日,人类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能源的种类也很繁多。

能源的有限性

当今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资源都是亿万年前古代太阳能的积存,远古的生物质吸收了太阳辐射能而生长,但是经过地壳变化,翻天覆地,把这些生物质埋藏在地下,受地层压力和温度的影响,慢慢地变成了碳氢化合物,这是一种可以燃烧的矿物质。

然而,这种漫长的地质年代和地壳的巨大变化,已不可能在地球上重复出现。尽管今后仍会有地震发生,而地球本身早已进入了稳定期。否则,像过去一样的造山运动,恐怕人类也将不复存在了。所以说,现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只能是用一点,少一点,这种天赐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值得人们十分珍惜。

1984年,第11届世界能源会议估计,全世界煤的预测贮量为13.6万亿吨,其中可采贮量为1.04万亿吨。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布煤炭总资源贮量为5.06万亿吨,其中可采贮量约0.43万亿吨。中国是煤炭大国,煤产量居世界第一。

全国2000多个县,有煤资源的占1350个。目前,全国的能源供应,70%以上靠煤炭。但是煤是化石能源中最脏、热效率也较低的固体燃料,所以,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最大。

水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在一些国家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中国的水能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大多数尚未很好开发利用,若能合理开发,将是弥补电力不足的好出路。由于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国际上对水电开发又开始重视,特别是有些发展中国家,没有更多的廉价石油和煤炭供火力发电,及早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水能资源,把电力工业和基础农业同时发展起来,将是现实可行的。例如巴西在发展水电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有些经济发达国家,如瑞士、日本、挪威、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奥地利等国的水能资源都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而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能资源尚未大量开发利用。我国的水能利用率仅及印度的1/2。加速水电开发势在必行。发展经济需要能源,但是从上述能源资源看,经济增长不能无限增加能耗。

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特别是一些靠消耗别国能源资源的国家,不加节制地增加能源用量不是长远之计,明智的办法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寻找替代能源。因此,美、日、德、法等国,在节能和开发新能源方面加大了投入。实际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已逐渐做到经济有增长,能耗不增加,甚至有的国家总能耗还略有下降。它们已经认识到天赐资源有限,何况多数发达国家的能源大部分靠进口。如日本,国家小,资源不足,不能靠拼能源去增强经济实力,只能从技术上发挥优势,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综合利用,使物尽其用,毫不浪费。

我国和多数发展中国家,对能源资源的紧迫感还不强,能源利用效率偏低。例如,我国比欧洲国家的能源利用,总效率约低20%;在农业方面约差10%,工业方面约差25%,民用商业方面也差20%。发展中国家浪费能源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技术越落后,浪费也越大。

化石能源资源不仅有限,而且同时也是多用途的宝贵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除作为燃料使用外,就经济价值而言,作为化工原料更为合理。剖析这些物质的成分,它们都属于碳氢化合物,是有机合成的好原料,可以制造合成纤维、塑料、橡胶和化肥等等。如果我们今天把这些宝贵资源都燃烧掉,将来子孙后代搞化工合成就没有原料了,岂不要遭后人唾骂。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珍惜有限的自然资源,人类应有长远的考虑。

如果20世纪70年代节约使用化石能源,是从防止世界产生石油危机考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则不仅是考虑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问题,而且更突出的是世界环境保护问题。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恶化产生的影响。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许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会上发表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并提出了《21世纪议程》。我国人口多,人均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虽低于外国,但是绝对排放量却居世界第三位,当然不可忽视。亚洲地区新兴国家较多,能源消耗量大,预计到2010年,亚洲总能耗将比1992年翻一番,届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占全球的1/4,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更为严重。不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直线上升,其实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令人忧虑,我国几乎40%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威胁。主要是因燃煤过多而使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过高引起的。酸雨对农林业影响巨大,仅南方江浙等7省,因酸雨减产的农田就达1.5亿亩,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受害面积128亿平方米,林业及生态效益损失约54亿元。这难道不惊人吗?所以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现在国际上每年都有能源环境方面的会议,对于使用化石能源的排放标准已有许多限制议案。人们越来越关心这个热门话题,世界各国能源与环境政策制订者正在研究对策。关键还是要在技术上采取必要措施。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的烟囱林立,人们把烟雾腾腾的伦敦称为“雾都”。然而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个雾都?

在20世纪,能源与环境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世界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国际上许多国家政府都把《21世纪议程》当作制订政策的依据。各方面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类迫切需要解决能源问题的焦点上,为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目的,进行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攻克难关,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防止环境退化,各国共担责任。”中国在《21世纪议程》中提出:“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技术和清洁煤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最近几十年以来,人们经常可以在传媒中看到“能源危机”的警示。所谓“能源危机”,是指现在人类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化石能源)耗尽时,还没有找到足够替代能源这样一种危险。

能源危机的提出,主要是基于这样两个事实——能源消耗量的直线上升及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据统计,2000年全世界的能源使用量比1900年大了30倍,这一统计还是属于比较保守的。

由于世界人口的2/3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他们平均每人的能源消耗只等于富裕地区市民的1/8,他们正在大力工业化,能耗量增长极快,他们有权利耍求避免繁重的劳动和单调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能源奴隶”来代替。

早在20世纪40年代,曾有人作过一项估算,那时每个美国人使用的动力如果产生于体力劳动,则相当于古代150个奴隶的劳动量;20世纪70年代,这个数字已增到将近400个奴隶;至2000年则可能推进到1000个。这些能量所做的,就是过去奴隶曾做的劳动,如烧饭、送人往来、打扇、司炉、浆洗衣物、清除垃圾、演奏音乐以及其他家务劳动。现在干这些劳动的不再是人力,而是用机器来代替了,正是这些机器,代替了人的劳动,消耗了动力,消耗了能源。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需求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必将猛增,能源供应的短缺将给人类带来困难。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地壳中的蕴藏量究竟有多大?虽然说法不一,但无论如何总是有限的,连续不断地大量消耗下去,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天要枯竭,这是历史的必然。以煤炭为例,它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会议估计,全世界最终可以开发的煤约11万亿吨,经济上有开采价值的约有7370亿吨。

有人估计,人类到2112年时将会消耗掉煤蕴藏量的一半,到2400年,地球上的煤将会全部用光。石油怎样呢?虽然它的开采时间不过100多年的历史,但人们已经感到“石油枯竭”的威胁。今天人们所说的“能源危机”,实际上就是“石油危机”。世界石油蕴藏量究竟还有多少呢?据土耳其权威的《石油》杂志1993年初的估计,大约还值192840亿美元,仅够用至2033年前后。依20世纪90年代石油每桶20美元计算,世界原油蕴藏量约值20000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中东地区,以沙特阿拉伯最多,约值51500亿美元;伊拉克次之,值20000亿美元;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排名第三,有19000亿美元;第四是科威特,有18900亿美元。原油蕴藏量较多的其他国家依次是伊朗、委内瑞拉、前苏联、墨西哥,美国排名第九,蕴藏量约值5230亿美元,中国有2000亿美元蕴藏量,尼日利亚3400亿美元,印尼2200亿美元,加拿大、挪威、印度各有1000亿美元。总之,在今后几十年内,世界石油的绝大部分将被耗尽,到那时,人类将不得不转而起用其他能源。

能源的重要性

能源,对于人类的物质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能源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引起了人类生产技术的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木炭时代到煤炭时代,从煤炭时代到石油时代,以至原子能开发和各种各样新能源登上能源的消费舞台,都曾使几近停滞的文明开始新的发展。

现代人类社会依赖2种能量的供应:①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能量,②维持社会生产力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量。

第一种能量便是食物。在人体内部,各种物质总是处于相互作用之中,它们不断地发生着化学变化,为此必须有促进化学变化的热能,这就要从食物中摄取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或脂肪,这些物质经转化而在血液中慢慢“燃烧”,使之产生氧化热,以维持必要的体温。由此而得的热能,通过使用肌肉这一“机械”而转化为运动能,以从事活动和工作。

当然,食物中必须有蛋白质,有钙、铁等矿物营养素。它们构成我们身体各部分的原材料,靠它们制成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生命要进一步进行运动,则必须供给燃料,即能量,这就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一个人只要瞬时失去能源的供应,就将无法生存。

第二种能量则是人类进行生产所必须具备的能源,它和原材料、生产工具共同构成了人类生产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只要有了资金、材料和劳动力,社会建设就不存在问题了,如果没有能源,人类就不能建设城镇、村庄,不能制造机器,不能开动火车,不能从事各项研究活动。有人作过这样一个比喻:煤炭、石油或铀等能源好比现代社会的米、麦和面包。离开了能源,社会就将停滞以至灭亡。

人类生活水平和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意味着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现在,一般都把每人每年平均能源消费量作为大体衡量该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因为能源消费增长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的正面关系,这就是说,能源消费增长,会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从而促进个人收入的增加,而个人收入增加又意味着对商品和社会服务有更大的需求,这就又导致消耗更多的能源。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地球上的能源种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2大类:非再生能源和再生能源。前者主要是指化石能源,后者则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和海洋能等。这些能源存在于自然界中,随着人类智力的发展而不断地被发现,被开发利用,而每一种新能源的被发现和被利用,又强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能源的变迁史是同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从能源的利用和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原始阶段(火的利用)、木材能源时代、化石能源时代和最后能源时代。煤炭和石油属于化石能源,它们的发现历史已相当悠长,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煤炭,希腊2000多年前也开始使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近代才达到实用化的地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促进了对煤炭燃料的开发利用,直到20世纪前半期,煤炭始终占据能源的权威地位,统霸着热源、动力源和电力源。可以说,产业革命以后,文明的发展是靠煤炭推进的。

19世纪末,石油开始开采。1859年,美国人多列依库开发油田成功,使长眠于地下的石油成为大量供应的燃料。尤其是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发明,使得石油制品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更加迅速地推进了机械文明和近代文明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半期,石油最后动摇了煤炭的权威地位,在能源消费结构内跃居第一位,占50%以上。现在,大多数工业国家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作能源,正因如此,每当石油出现紧张时,人们才普遍关心起能源问题来。

今天,人类利用的几乎完全是非再生能源,因此,人们迟早要面对化石燃料完全耗尽这样一个现实,必须探索新的能源。化石能源必将逐步过渡到最后能源时代。据专家预测,2070年以后,世界将进入以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和核能、增殖堆等能源为主导的“最后”能源时代。

新能源展望

由于能源是左右人类物质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离开了能源,人类的工业和农业就难以发展。正因如此,各国对能源科学的研究都极为重视,对新能源的开发都颇为关注。

新能源一般指太阳能、氢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风能等,有的国家将煤炭气化、液化及页岩油、油沙油等也列入新能源之列。在新能源中,名列第一的恐怕是太阳能。据粗略统计,每年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能量要比目前全世界已利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还要大1万倍。太阳灶是人们直接利用太阳能的设施之一,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用来蒸熟米饭,还可以加热冷水等。我们还可以把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实现这种转换的装置叫太阳能电池,它在航天、远洋、通信等事业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人造地球卫星上的帆板就是给卫星上的设备提供能源的太阳能电池。太阳储藏着巨大的热能,据科学家们推断,它在几十亿年内仍是我们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

迄今为止,就世界范围而言,太阳能的利用还是微不足道的。美国科学家正在为太阳能电池寻找新的电导材料,它叫铜铟联硒化物,与以往的结晶硅相比,它既省料又便宜,用它的薄膜制成的一块10平方米太阳能组件,可将11%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除此,长期让它在阳光下曝晒,性能也不会下降。有关专家相信,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材料尽管价格昂贵,但效益高,这些材料主要是指经过改进的结晶硅和ⅢⅤ族化合物,之所以将它们称为ⅢⅤ族化合物,是因为它们结合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Ⅲ和第Ⅴ族元素,它们的价格较高,但前景可观。例如砷化镓,有科学家称其为最理想的材料,它可以吸收在最佳光谱范围内的阳光,且可以与许多材料形成合金。美国的太阳能工业部门宣称,即使没有新的技术突破,仅仅依靠现有的技术,其也准备在2000年前大量生产洁净的电能。

20世纪末将是太阳能时代的黎明,太阳能新时代发出的曙光已在驱散人们的疑云。到2030年,太阳能采光板将使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居民用上热水,成千上万个太阳能集热器出现在千家万户的屋顶上,如同今天的电视天线一样,成为典型的城市建筑奇观。

核能的开发利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实用的核电站在苏联建成,向工业电网并网发电,虽然电功率只有5000千瓦,却为人类打开了又一扇能源的宝库。从此,核能在世界上的发展相当迅速,尤其在能源资源缺乏的国家,核能升为第一位,成了主要的能源。从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结果知道,到1989年年底止,全世界的27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运行了的核电站有434座反应堆,总共发电功率有318吉瓦,占全世界总电量的17%。此外,正在建设的核电站有97台机组,总共77吉瓦。

目前,核电站的主要原料是铀,它是一种放射性元素,铀矿石同煤、石油一样是从地底下开采出来的,只不过铀的蕴藏量远比煤少得多,然而释放的能量却比煤要多得多,1000克铀裂变放出的热量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但是,由于核能对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有着潜在危险,有人将核反应堆视为潜在的原子弹,是“关在笼中的老虎”。因此,如何看待核能源,是人类解决对能源需求日益扩大过程中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地热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能源。地球内部储藏着灼热的岩浆,犹如石油一样埋在地底下,这些岩浆可以把地下水变为蒸汽,如果我们钻一口深井,这些蒸汽就可以冲出地面,我们不仅可以用它来推动发电机发电,还可推动一些其他机器运转。据统计,地球上全部地下热水和热蒸汽的热能约相当于地球全部煤蕴藏量的1.7亿倍,但对它的利用,进展比较迟缓。

风能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能源。古时候,人们曾利用风力带动风车,进而带动石磨转动,用来磨面。现在,在一些风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还可用风能带动发电机发电。海洋能有2种不同的利用方式:①利用海水的动能,②利用海洋不同深度的温差通过热机来发电。前一种又可分为大范围有规律的动能(如潮汐、洋流等)和无规则的动能(如波浪能)2类,它们都可设法直接转化为机械能。利用海洋不同深度的温差来达到发电的目的,其潜力也是很大的。

据估计,仅仅靠近美国的那一部分墨西哥湾暖流,就可提供超过当今耗能100倍的能量。若是将全世界的潮汐能收集起来,有10亿多千瓦,如能充分利用,每年可发电度数大约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水电站年发电总量的1万倍,可见海洋能的开发前景是多么辉煌。另一种大有前途的能源是氢能,作为和电类似的二次能源,它也初露头角。氢能可以由“取之不尽”的阳光来分解“用之不竭”的海水而获得,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代替石油的燃料,没有污染,使用方便,还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热机,不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设备作重大的更改。

由此可见,人类能源的出路,一是节流,二是开源,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能源在短时期内是不会枯竭的,就看我们如何开发和利用它们了。

寒冷的银耳汤
奋斗的楼房
2025-09-09 20:40:48

希腊忽然变成了全世界创投圈的“新欢”!微软、亚马逊、法国能源巨头Akuo等大佬公司相继进驻希腊。希腊政府部门还专门制订五项发展战略,全方位吸引住海外公司项目投资!

65%的投资者觉得政治稳定是希腊吸引投资的关键因素,56%的投资者觉得希腊在可持续发展观之中的主要表现有益于引进外资,特别是在讲的是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项目投资具有诱惑力。

除此之外,希腊引进外资的优点也包括生活品质、电信网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报告称,希腊必须重视发展创新和高科技产业,进一步减免税收、改进法律程序及加强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以提高其引进外资的竞争能力。

行业龙头公司陆续进驻希腊

微软、亚马逊、法国能源巨头Akuo等大佬公司相继进驻希腊,是希腊项目投资吸引力的强有力呈现。

近些年,希腊变成创投圈“新欢”:起先美国海外互联网巨头公司微软公布在所在国项目投资10亿美金,修建三座大中型数据数据存储中心接着又赢得了法国能源巨头Akuo的亲睐,拿下10亿欧元的能源投资股票大单。2个10亿股票大单,让希腊再一次对焦了全世界投资人的目光。

据了解,微软的三个大数据中心将设在北京首都雅典周边,先前,双方就本次协作作出了将近9个月的商谈,主要包括为大概10万多名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工作员及其教育者与学生给予数据技能培训计划等。微软首席总裁布拉德.斯密斯表明,这也是微软在希腊28年以来较大的一笔项目投资,微软并不常开展这种项目投资,那不是轻易的确定。他说道,“这体现了对于希腊经济发展、老百姓及其政府部门的信心。”

希腊国家总理米佐塔基斯对此项“重大的创新能力项目投资”表示欢迎,称之将导致希腊成为全球不可多得的"云计算中心",对学生就业、科研及其吸引人才造成积极意义。他就表明,这钱项目投资将提高希腊做为项目投资目的地的影响力,对经济造成规模效应,使希腊中小型企业受益。

法国能源巨头Akuo则看上了希腊的电力能源行业前景。Akuo创始人兼现任主席EricScotto表明,希腊是欧洲网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着充沛的风力和阳光。尤其是希腊政府在2023年以前关闭所有煤泥发电站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决定,更为该公司看见了在希腊进行可再生资源业务的无尽创业商机。

现阶段,Akuo公司通过了希腊子公司提交了累计1亿瓦的RES生产许可(来源于太阳可以跟风力),并计划在希腊自主研发累计75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将来该公司也将专注于在未连接到电网的希腊岛屿上开发设计光伏项目。

高贵的往事
故意的犀牛
2025-09-09 20:40:48

1、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阿基米德确立了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给出许多求几何图形重心,包括由一抛物线和其网平行弦线所围成图形的重心的方法。

阿基米德证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这一结果后被称为阿基米德原理。他还给出正抛物旋转体浮在液体中平衡稳定的判据。

阿基米德发明的机械有引水用的水螺旋,能牵动满载大船的杠杆滑轮机械,能说明日食,月食现象的地球-月球-太阳运行模型。但他认为机械发明比纯数学低级,因而没写这方面的著作。阿基米德还采用不断分割法求椭球体、旋转抛物体等的体积,这种方法已具有积分计算的雏形。

2、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3、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爱奥尼亚的米利都城,创建了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是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

古希腊七贤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有名字留下来的思想家,被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泰勒斯的学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

他是第一个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并开启了哲学史的“本体论转向”的哲学家,被后人称为“希腊七贤之一”和“哲学和科学的始祖”,是学界公认的“哲学史第一人”。泰勒斯的思想影响了赫拉克利特等哲学家。

4、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年—约前500(490)年)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最早把数的概念提到突出地位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很重视数学,企图用数来解释一切。宣称数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研究数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使用而是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他们从五个苹果、五个手指等事物中抽象出了五这个数。

这在今天看来很平常的事,但在当时的哲学和实用数学界,这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实用数学方面,它使得算术成为可能。在哲学方面,这个发现促使人们相信数是构成实物世界的基础。

他同时任意地把非物质的、抽象的数夸大为宇宙的本原,认为“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本质”,是“存在由之构成的原则”,而整个宇宙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毕达哥拉斯将数神秘化,说数是众神之母,是普遍的始原,是自然界中对立性和否定性的原则。

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后,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帕索斯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他发现这一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希帕索斯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2的诞生。

5、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 of Perga,约公元前262~190年),古希腊数学家,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的著作《圆锥曲线论》是古代世界光辉的科学成果,它将圆锥曲线的性质网罗殆尽,几乎使后人没有插足的余地。

阿波罗尼奥斯年青时到亚历山大跟随欧几里得的后继者学习,那时是托勒密三世(Ptolemy Euergetes,公元前246—前221年在位)统治时期,到了托勒密四世(Ptolemy Philopator,公元前221—前205在位)时代,他在天文学研究方面已颇有名气.

后来他到过小亚细亚西岸的帕加马(Pergamum)王国,那里有一个大图书馆、规模仅次于亚历山大图书馆。

国王阿塔罗斯一世(Attalus ⅠSoter,公元前269—前197年,前241—197年在位)除崇尚武功外,还注重文化建设。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论》从第4卷起都是呈递给阿塔罗斯的,后世学者认为就是这位国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基米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里士多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勒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达哥拉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波罗尼奥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