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华为要求供应商绿色低碳,鼓励实现碳中和

现代的山水
曾经的草丛
2023-01-30 15:49:48

华为要求供应商绿色低碳,鼓励实现碳中和

最佳答案
冷静的小熊猫
舒适的服饰
2025-09-10 08:46:05

华为要求供应商绿色低碳,鼓励实现碳中和

华为要求供应商绿色低碳,鼓励实现碳中和, 近年来,华为一直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2021年,华为将碳减排要求纳入供应商管理全流程,对所有供应商提出碳减排要求,华为要求供应商绿色低碳,鼓励实现碳中和。

华为要求供应商绿色低碳,鼓励实现碳中和1

2022年华为供应商碳减排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绿色低碳、协同共赢”。在大会上,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华为以及供应商代表等出席,并现场介绍和分享了全球碳减排形势、我国“双碳”政策、碳减排实现路径、行业标准、优秀实践以及华为供应链碳减排要求。

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谭清良表示,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场极其广泛深刻的绿色产业革命,它将重构整个产业链。一家优质的企业,不仅自身要承担碳中和责任,还要联合供应商建立具有碳中和责任的供应链,以便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减排目标。

“华为已将绿色环保要求融入采购质量优先战略及采购业务全流程,在供应商认证、选择、现场审核及绩效管理等全流程各环节中明确了绿色环保要求,碳减排对华为供应商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华为首席供应官应为民说。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指出,蔚蓝地图数据库目前已经收录了2177468条监管记录,通过数据助推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并通过企业气候行动指数引导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力企业实现零碳转型。

我国高度重视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陆续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等政策和标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了规定,为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模式。

华为于2013年启动供应商碳减排试点项目,100余家供应商参与试点项目。华为还持续加强对供应商碳排放的管理,2020年,开始推动占采购金额80%以上的TOP供应商制定碳减排目标,并实施碳减排行动。2021年,将碳减排要求纳入供应商管理全流程,对所有供应商提出碳减排要求,鼓励领先供应商提前实现碳中和,鼓励分享优秀实践等,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华为要求供应商绿色低碳,鼓励实现碳中和2

“华为已将绿色环保要求融入采购质量优先战略及采购业务全流程,在供应商认证、选择、现场审核及绩效管理等全流程各环节中明确了绿色环保要求。”在今日召开的2022年华为供应商碳减排大会上,华为首席供应官应为民表示,碳减排对华为供应商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据介绍,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绿色低碳、协同共赢”。华为希望所有供应商主动迎接碳减排挑战、抓住机遇,持续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设定可行的、有挑战性的碳减排目标,与华为一起持续降低供应链碳排放总量,实现整个供应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全球600多家供应商共计2000余人在线参加大会。

“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场极其广泛深刻的绿色产业革命,它将重构整个产业链。一个优质的企业,不仅自身要承担碳中和责任,还要联合供应商建立具有碳中和责任的供应链,以便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减排目标。”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谭清良表示。

大会还邀请有关专家及优秀供应商代表出席,介绍和分享了全球碳减排形势、中国“双碳”政策、碳减排实现路径、行业标准和优秀实践以及华为的供应链碳减排要求。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介绍:“蔚蓝地图数据库目前已经收录了2177468条监管记录,通过数据助推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并通过企业气候行动指数引导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力企业实现零碳转型。”

近年来,华为一直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早在2013年就启动供应商碳减排试点项目,当时有100余家供应商参与试点。此后,华为持续加强对供应商碳排放的管理。2020年,华为开始推动占采购金额80%以上的TOP供应商制定碳减排目标并实施碳减排行动。2021年,华为将碳减排要求纳入供应商管理全流程,对所有供应商提出碳减排要求,鼓励领先供应商提前实现碳中和。

不久前,华为发布《绿色发展2030》报告,“华为将围绕打造绿色ICT基础设施、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等几个方面,持续进行ICT技术创新,使能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华为ICT基础设施首席营销官张宏喜介绍道。

当前,气候与环境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通过数字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融合与应用,提高新能源发电占比,优化能源供需模式,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最终使整个能源系统和社会受益,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曾公开表示,ICT产业所带来的全球节能和减排量,将远超其自身运行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据全球电子可持续性倡议组织(GeSI)预测,到2030年,ICT技术通过赋能其他行业,将帮助减少全球碳排放的20%。

华为要求供应商绿色低碳,鼓励实现碳中和3

苹果之后,华为也开始要求供应商们减碳。

2022年5月24日,华为供应商碳减排大会上,华为首席供应官应为民宣布,华为将绿色环保纳入了采购流程,并在各个环节明确了绿色环保要求。

在小米、OPPO、vivo 等国内电子消费大厂中,华为最早对供应商提出这一要求,甚至明确到了采购环节。

华为2013年开始试点供应商碳减排项目,直到2020年才开始加速,推动占采购金额80%以上的头部供应商制定减碳目标。显然华为也是在“双碳”成为全球趋势后,才加快了供应链改造。

对于减排节奏,华为也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线,包括计划在2025年之前,完成针对TOP100供应商碳减排目标的设定。

苹果之后,有基站、云服务、消费电子品业务的华为也加入减排减碳,这对全球的碳中和意义不小。消费电子供应链条长,会涉及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以及电子垃圾回收问题,比如马达中会用到稀土元素,塑料包装生产与排解也会带来碳排放。

华为和苹果的减碳举动,也是为自身的出海生意做铺垫。尤其在欧盟越来越重视“双碳”时,供应链清洁与否,甚至会影响未来产品的全球流通。

减碳压力也会逐渐传导至其他消费电子品牌。除了华为、苹果,三星、小米等等公司还没有设定自己的碳中和目标。这并非是他们缺少责任感,而是背后涉及庞大的资金投入和利益梳理,对供应链的改造很难急功近利。

大势所趋

华为需要顺应越来越严格的国际减排环境。5月17日,欧洲议会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

简单来说,对中国制造商最大的影响,就是会对出口到欧盟的高能耗产品征税,比如水泥、化肥、钢铁等。而且,这一法案提出要将“间接排放”,也就是将来自供应商使用的电力排放纳入考核。

目前CBAM法案会波及的行业还只有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但欧盟减碳相对激进,难保未来不会扩大到电子消费品。

苹果很早就看到减碳趋势,当然也和CEO库克自身对环保的重视有关。苹果也是减碳最激进的厂商,也因为激进遭遇不少争议,其中最大的诟病便是不再赠送充电头。

但苹果的确给很多厂商提供了减碳路径。

首先便是可回收材料的`使用,电子消费品中会使用大量稀土元素和金属,苹果产品中,铝、钢、金和部分稀土都使用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最终给苹果希望实现100%可再生回收材料采购,生产新产品将不会消耗额外的金属、稀土资源。

而苹果和华为首先从供应链入手减排很合理。根据德勤报告,智能手机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为1.46 亿吨 ,80%以上来自生产环节。把控了供应链碳排放,其实也就控制住了整体碳排放量。

这要求供应商必须加入减碳队伍中。2015年,苹果开始实行清洁能源计划,到今年,已经有55家中国供应商承诺只使用清洁能源。

苹果和华为对供应链有强大的话语权,他们可以倒逼供应链减排,但其他厂商很难和他们同样行动。

推动艰难

目前,更多是谷歌、腾讯、百度这样减排相对容易的互联网公司公布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如腾讯今年2月提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和供应链全面碳中和。索尼、微软这样涉及游戏主机的公司虽然也公布了碳中和时间表,但更多制造商仍在观望。

华为虽然要求供应链逐渐转向清洁能源,但并没有设定自身的碳中和时间图。苹果引发热议的激进举措已经证明,硬件制造商们实现碳中和比互联网公司艰难很多。

即便强势如苹果,也需要和头部供应商博弈。

一个无奈的事实是,苹果头部屏幕供应商三星并不在减排供应商名单。三星电子也公开表示,自己还无法制定出2030零排放的具体路线图。

对于电子行业来说,最关键的是用电,根据苹果报告,其供应链中70%的碳排放来自于电力使用。

但即使替代化石燃料用电也很艰难。即便韩国政府承诺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目前三星仍然有70%以上的电力来自于化石燃料。现代、SK、LG等等大型制造业也和三星类似,难以完成清洁能源替代。

电子消费品供应链庞杂繁琐,包括三星这样的巨头,也有无数散落全球的小供应商。对于小型供应商,实现碳中和投入并不高,如安装小规模分布式光伏电站就可以满足发电,苹果也以清洁能源基金的形式,和供应商共同投资清洁能源。

但对于大公司,实现碳中和意味着巨额资金投入,这也是制造业们难以推动计划的原因。

根据媒体报道,现代制铁仅购买碳捕获装置,就要花费3500亿韩元(约合20亿元),他们的全部利润都无法覆盖设备购买和碳排放权成本。设立了碳中和计划的索尼,其实现时间也比苹果晚了10年。根据索尼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目前索尼再生能源使用量只占了整体用电量7%。

而华为减排更复杂。即便实现供应链碳中和,他们也很难解决基站使用中的能耗。尤其是5G用电量激增,无疑增加减碳难度。

在网络设备使用周期中,其实生产碳排放只占了2%,使用中的碳排放高达80-95%。即便供应商做到了碳中和,华为还需要解决后续运维中的碳排放。

除了公司自己的业务难以短时间替代,供应链改造背后甚至包括各个国家的能源结构问题。如韩国一直以来以化石能源为主,是全球第四大煤炭进口国。目前韩国还有多家煤电厂开工,煤电装机量还在上涨。国家的能源结构并非三星一家公司可以改变。

而中国目前碳中和首先关注的是高能耗行业,如电力、化工等,电子消费品减排更多依赖公司自主。当全球手机行业正在萎缩时,短期内,我们将很难看到三星、小米的路线图,他们有更棘手迫切的问题要操心。

最新回答
大意的白猫
自觉的棉花糖
2025-09-10 08:46:05

电动 汽车 成为碳化硅技术创新重要平台

在未来十年, 汽车 产业将逐渐完成从内燃机向电动化的转变,新能源 汽车 市场将取得高速发展。这极大推动了SiC等市场的发展与技术创新。在谈到技术创新趋势时,Jean-Marc Chery表示,从最终应用模块、芯片制造工艺,到晶圆外延层和原材料等多个层面,第三代半导体都有着大量的创新发展空间。

“我们一方面在模块层面进行技术改进,电动 汽车 特别是与SiC相关的车用场景对改进逆变器、车载充电机和DC/DC变换器性能的要求十分强烈。另一方面,在制造工艺层面,我们量产的第三代SiC采用平面制造技术,已累计生产了成千数万片片晶圆,积累了大量的研制经验。我们的用户都能受益于这种可靠且高性能的第三代技术。同时我们也在开发第四代制造技术,并计划不断提高MOSFET的高应力和电气性能。”Jean-Marc Chery表示。

“原材料和外延层方面也是实现碳化硅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意法半导体两年前收购了 Norstel公司,填补了6 英寸晶圆的制造技术。试验结果证明,我们的产品技术性能高于竞争对手。最近,我们还交付了首个8英寸碳化硅晶圆,并计划在8英寸碳化硅晶圆上率先制造测试二极管,进行MOSFET流片和测试。” Jean-Marc Chery说。

电动 汽车 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Jean-Marc Chery表示,从应用模块、芯片制造工艺,到晶圆外延和材料,ST将成为为数不多的供应链完全垂直整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这种全垂直整合的发展模式对供应链的掌控与在市场中的竞争都是一个重要的优势。

特斯拉Model 3是第一个采用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电动车车型,据悉采用的就是来自意法半导体的650V SiC MOSFET器件。相比Model s/x上采用的IGBT,SiC MOSFET能带来5% 8%的逆变器效率提升,对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有着显著提升。

半导体技术朝多元化演进

第二部分是存储器,包括NAND闪存和DRAM内存。它们在存储容量和能耗方面也遵循上述原则,产品变得越来越节能,性能越来越好。

第三类是多元化半导体世界。在这个世界,并不追求极致的先进工艺,但却需要特色的工艺技术。首先是成熟的 0.5 微米到110 纳米的8英寸晶片制造技术,其次是成熟的19纳米到28纳米的12英寸晶片制程。我们将28 纳米视为晶体管栅极的创新技术,用于制造成熟的12英寸晶片。当然,这个多元化产品的半导体世界很快就会开始用16 纳米 FinFET技术设计制造嵌入式处理解决方案和电源管理解决方案,以满足 汽车 和某些特定工业应用需求。另外,还有一条技术路线是10/12纳米的FD-SOI技术。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技术节点分布的非常广泛,从0.5微米到110纳米的8英寸,再从19纳米到28纳米成熟的12英寸,然后再到FinFET双重图形和三重图形工艺。这就是我所看到的现状和趋势。”Jean-Marc Chery表示。

意法半导体将专注三大趋势:智能出行、电力和能源、物联网和5G。2020年以来,这三大趋势加速发展,并推动市场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随着混合动力和插电式电动 汽车 及其支持基础设施的互联、数字服务和应用的普及,未来将会从传统 汽车 转向更智能的移动解决方案。意法半导体可以提供广泛的产品组合,如基于碳化硅技术的功率器件和用于电动 汽车 的电池管理解决方案,以及多核微控制器等。在电力和能源方面,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和云服务,数据中心容量不断扩大,进一步增加了对能源需求,需要大幅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升级配电网络,布署智能电网。在物联网和5G方面,意法半导体希望支持智能、互联的物联网设备发展,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产品和相关开发生态系统。

承诺2027年日常运营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绿色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重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意法半导体对绿色理念也十分重视,在采访中Jean-Marc Chery宣布,意法半导体将于2027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承诺到2027年,日常运营中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凭借我们的处理器解决方案、电力电子解决方案和模拟器件解决方案,意法半导体将成为减少排放和建设美好地球的重要推动者。” Jean-Marc Chery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意法半导体将升级改造Crolles和Agrate工厂的PFC处理设备,让这两处工厂的PFC 排放为零,同时优化电力和能源消耗。在制定严格的降低电力和能源消耗计划同时,意法半导体承诺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意法半导体还尽力降低货物运输和员工出行产生的排放,尽量采用线上的方式开展业务,和客户交流。

Jean-Marc Chery强调,半导体技术有助于实现更低的功耗和更少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的排放。半导体不会引起这些问题,而是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世界想要大幅节能减排,并增加设备数量和服务,满足 社会 需求,那么半导体行业是解决方案。

尊敬的小猫咪
魁梧的母鸡
2025-09-10 08:46:05

数据中心作为经济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公认的高耗电行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过去十年间,我国数据中心整体用电量以每年超过 10% 的速度递增,其耗电量在 2020 年突破 2000 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2.71%,2014-2020 年,数据中心耗电量占比逐年升高。数据中心供电结构中,火电占比超过 70%,会产生相对大量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

PUE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电能利用效率) 是衡量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PUE 越接近于 1,代表数据中心对于电能的利用越有效率。截至 2019 年年底,全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 PUE 为 1.46,大型数据中心平均 PUE 为 1.55。这与《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建议的 1.3 以下相比,尚有一段距离。

可见,限‌电对于数‌据中心产业影响挺大的。顺应碳中和发展趋势,逐步降低碳排放,是数据中心亟需做出的改变。

数据中心降碳,可双管齐下

数据中心如何才能提升能源效率,为降碳做出贡献?主流的数据中心降碳举措可分为 IT 和 非 IT 基础设施两个方面。

非 IT 基础设施方面,常见的有数据中心选址靠近绿色清洁能源、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采用液冷技术取代风扇散热、数据中心余热回收再利用等等。这其中最为有效的不外乎在数据中心乃至公司运营范围内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但这绝非易事——苹果用了 5 年时间才实现公司运营范围内 100% 可再生能源利用。

而在 IT 基础设施方面,企业可立即采用诸多举措来提升能源效率:通过分布式和虚拟化技术将“僵尸”服务器连接起来,最大程度减少 IT 设备空闲;实现服务器和存储的虚拟化与池化,从而大幅提升硬件利用率;通过采用更高能效的芯片产品,结合芯片的自适应电源管理功能来有效管理芯片用电,等等。

其中,虚拟化和超融合基础设施 (HCI) 有望引领数据中心能效的提升。

虚拟化已十分普遍,超融合基础设施也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主流。作为一种融合的、统一的 IT 基础架构,超融合包含了数据中心常见的元素:计算、存储、网络以及管理工具。超融合以软件为中心,结合 x86 或 ARM 架构的硬件替代传统架构中的专用硬件,从而解决传统架构中管理复杂、难以扩展等问题。

相比传统架构,超融合将架构由三层缩减至两层,不仅可以大幅度节省机房空间,还能进一步整合计算资源,从而提升机房能效。超融合架构自带计算虚拟化和分布式存储,取代了传统物理环境和传统虚拟环境,对数据中心降碳的影响显著。

经过通用场景下的对比计算,从传统物理环境到传统虚拟环境,仅是虚拟化这一层即可带来 20%-80% 的节能;而从传统虚拟环境进一步过渡到超融合架构,通过将分布式存储融合到计算侧,可再带来高达 31% 的能耗节省。以下为计算详情(以下为理论值,不同负载情况下物理服务器能耗会有有所不同,不同服务器也会表现不同,同时不考虑交换机等因素)。

计算虚拟化:节能 20%-80%,虚拟化程度越高越节能

计算虚拟化是从 IT 基础设施层面提升能效的关键。它实现了 IT 基础设施从物理架构到虚拟化的跃升,减少物理服务器的数量、增加 IT 资源的利用率,让数据中心得以使用更少的基础设施即可运行更大的工作负载。IDC 报告指出,数据中心中计算、存储、网络层虚拟化程度越高,所带来的碳影响就越小。

以 4 台物理服务器搭配 1 台存储系统的配置为例,通过用虚拟化取代原有的物理机,能实现约为 20% 到 80% 的能耗节省(取决于虚拟机部署的密度)。

传统物理环境 vs. 传统虚拟环境

(以 4 台物理服务器搭配 1 台存储系统为例)

如图所示,此场景中两种架构的最大差异在于对计算资源的利用率不同:在相同的硬件条件下,计算资源的利用率越高,能获得的节能优势就越大。虚拟化架构通过高度利用 CPU 资源(此场景预设的 CPU 超分比例为 1:4,通常属于中到重度计算需求使用),可将平均每计算核心耗能降低约 74%。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虚拟机部署密度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节能效果:

高密度虚拟机场景下(1 : 20,1 台物理服务器支撑 20 台虚拟机),平均每台服务器(虚拟机)耗能为 321 W/Hr,相比物理服务器降低约 80%;

低密度虚拟机场景下(1:5,1 台物理服务器支撑 5 台虚拟机),平均每台服务器(虚拟机)耗能 1284 W/Hr,相比物理服务器降低约 20%。

若进一步将 CPU 超分比例提高,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的耗能差距将会更大。

存储与计算节点融合部署:再节能约 31%

超融合基础设施将计算与存储服务模块融合部署在同一物理服务器(物理节点),完全舍弃了传统集中存储的需求,能够在虚拟化降低能耗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数据中心节能。

以相同的硬件配置为例(4 台物理服务器搭配 1 台存储系统),超融合架构通过去除传统集中存储硬件,可将平均每计算核心耗能再降低约 31%。

传统虚拟环境 vs. 超融合

(以 4 台物理服务器搭配 1 台存储系统为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以上场景所设定的硬件配置为 4 台物理服务器搭配 1 台存储系统,若单纯增加物理服务器的数量而存储系统保持不变,则两种架构的能耗会趋于接近。不过,计算资源(物理服务器)的增加,通常意味着对存储资源(性能与容量)的需求也会随之提升,所以从实际部署的场景来看,传统虚拟化架构的计算资源增加与相应的存储资源提升,整体的能耗与超融合架构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想人陪的高跟鞋
唠叨的仙人掌
2025-09-10 08:46:05
能源浪费在我们周围常常发生,加之各种综合因素导致了气候变化。然而,与这个看不见的敌人战斗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让看不见的能量损失可见。数字创新和电气化是开启我们观察和衡量我们对地球影响的能力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识别并减少它。

解决方案已经存在。如果我们真的想应对气候变化,那么将注意力转向最大的贡献者是有道理的。

按来源计算,建筑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考虑到建筑因素,这一数字上升到近 40%。在发展中国家,住宅很快将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单一来源。

更快地采用新建筑标准

虽然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提供节能建筑,但进展仍然缓慢。

值得庆幸的是,世界许多地方正在采用更严格的法规。在欧洲,建筑能源性能指令 (EPBD) 要求从 2021 年开始的所有新建筑几乎为零能耗 (NZEB)。香港的目标是在 2030 年将其绝对碳排放量与 2005 年的水平相比减少 26% 至 36%。新加坡希望到 2030 年至少 80% 的商业和公共建筑获得绿色标志认证。在美国,23 个州已通过立法或行政命令承诺实现温室气体 (GHG) 减排目标。

家庭和建筑中的绿色能源组合

除了数字化改造外,通过电气化实现热量脱碳将在减少我们对地球的影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选择经过验证、安全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技术,例如已经广泛使用的电动热泵,可以由 100% 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今天部署是目前严重依赖化石燃料的家庭供暖系统脱碳的最佳(也是唯一现实)选择燃料。

我们利用 BloombergNEF 的供暖单元经济计算器进行的建模表明,在商业建筑中,有一个强大的商业案例可以安装电气系统,而不是基于天然气或石油的系统。尽管如此,目前建筑物中只有约 5% 的供暖是电气化的。到 2050 年,这个数字必须增加到 80-90%,才能成功缓解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随着企业和私人租户对绿色建筑的需求正在上升,因此这是一项值得进行的投资。

使命和愿景清晰: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电力是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

我们是真正了解气候变化的第一代人,也许是最后一代能够有所作为。在人工智能和软件驱动的智能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的帮助下,消费者、业主和租户将在能源的生产、储存、分配和消费方面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太阳能和微电网生产可再生能源并将其储存以备将来使用的能力使智能建筑系统可以优先考虑绿色能源电力,确保耗电的电器和设备(包括电动汽车)消耗大部分能源来自脱碳能源源,最终造福地球。

魁梧的秋天
耍酷的豌豆
2025-09-10 08:46:05
2020年,中国、日本、韩国政府在全球关注下先后公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碳中和或净零排放承诺。尽管将自己标榜为未来行业,东亚的领军科技企业还未开始积极采购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制定具有雄心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随着中、日、韩三国减碳政策的逐渐落实,企业进行低碳转型不仅仅应该局限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责,更是在碳中和时代增加市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绿色和平东亚分部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吴雪莹表示。

基于市场主流的科技企业排名、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等因素,报告在中日韩三国选取了30家科技企业,从气候承诺、实际行动、能源信息披露、影响力四大维度对其气候雄心以及可再生能源行动进行评估。

“使用100%可再生能源是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的必经路径。”吴雪莹表示。针对报告发现的问题,我方呼吁中日韩三国科技行业应及早制定2030年前实现包括供应链的100%可再生能源使用目标,进一步提出范围1至3的减碳目标,并采取更有效的采购方式,加速扩大可再生能源采购规模。特别是三星电子、小米等头部科技企业更应发挥其行业领导力,主动承诺并切实履行气候行动,成为东亚地区迈向碳中和的真正领袖。

如果说“小目标”是个体的追求,那“大目标”就是所有人的责任,碳中和就是这样一个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大目标”。作为能源的消耗者和创新的主体,企业毋庸置疑是实现“大目标”的核心推动者之一。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绿色和平期待用可持续经验赋能更多企业客户及伙伴,共同迈向碳中和。

碳中和的背景过于弘大,有兴趣的人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文可以第一时间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