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想汽车交付中心地址
长沙市长沙县雄天路118号2栋。
根据百度地图资料查询可知,地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雄天路118号2栋,上班时间为:9.00—19.00。
理想汽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豪华智能电动汽车,于2015年7月创立,通过产品创新及技术研发,为家庭用户提供安全及便捷的产品及服务 。
继威马、蔚来、小鹏之后,理想智造也“火”了。
5月8日午间,微博上有网友视频曝出,湖南长沙一台理想ONE发生自燃,视频中可清晰看到车辆冒浓烟起火的情景,随后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对车辆进行了灭火处理,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在这场事故里,有两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点。
首先是理想智造官方的态度。在事发一个半小时后,理想智造的官方微博就针对事故进行了回应,速度还算是比较迅速,但在态度上却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因为他们把这一事件定性为“前机舱冒烟”,但视屏中确是明明白白的熊熊大火。
面对如此实锤,理想智造却采用避重就轻的词语,来“偷换概念”,不仅显得没有意义、还产生了更大的负面效果,一时间探讨“烟还是火”的争论占领了该条微博评论的TOP 10,引发了众怒,如此危机公关真的不太聪明。
第二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点,就是该条微博称:电池系统不存在问题,后续有调查结果会及时发布。或许是由于官方前半句的说辞显得太不诚恳,对于后半句的真实性也有不少网友发出了质疑的声音。不过在擎哥看来尽管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未宣布,但“电池系统不存在问题”的说法可信度还是比较高。
和采用纯电以及插电式混动的车型不同,理想智造ONE采用的是增程模式,大概的意思就是给这块电池自带了一台“燃油发动机”,这台被安置在车头的1.2T高功率增程器并不参与车辆的驱动,唯一的作用就是给电池发电。
从视频上我们能看出,起火的位置在车头,正是增程器安置的地方,而不是车底,动力电池组部分;同时理想ONE电池所使用的是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如若发生起火,会很难扑灭,这也是特斯拉一烧就烧成架子的原因。综合这两点来看,此次起火的应该是增程器无疑。
至于自燃的原因,由于是新车,线路老化问题基本可以排除;有相关人士推测,大概率是发动机舱温度过高(毕竟有个涡轮在),又没好好做隔热,或者生产一致性不好导致隔热性能下降最终导致高压线束被引燃。
如此一来,宁德时代倒是松了一口气,但是对于理想智造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更不好的消息。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增程式电动车在目前市场上属于“稀缺物种”,偶尔能在街上见到的数不多的增程式电动车,只有宝马i3增程版、雪佛兰沃兰达,它们都已经停产,当然还有理想ONE。在国内,此前也有很多车企都尝试过开发增程式系统,包括江淮、长城等都有过概念车或者增程架构推出,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按照逻辑来讲,搭载一个增程式发动机就能够提供1000公里的续航,远超一般插电混动车型的续航里程,为什么没能成为主流?原因大概有两点。
首先,增程式电动车面临开发成本较高的问题,这导致无论是以串联式混动系统作为增程器的宝马i3,还是装载高复杂度混联混动系统的雪佛兰沃兰达,试验性的产品性质以及相较同级别燃油车数倍的售价,都让它们看起来更像是特定技术路线的探索。
另外,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辆增程式车型,需要在原本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依靠“燃油发动机”的发电系统,显然在一套动力系统内又增加了这么一个技术要求极高的模块,将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性能、散热系统、电控效率、NVH等等,整体的研发难度成几何性的增长。
就拿增程机这一个东西来说,他并不是随便找一台发动机装上去就完事了,而是需要单独开发。第一代沃兰达就由于发动机舱高温和三电系统高压的问题,在2012年内就自燃了三次,这还是“百年雪佛兰”所研发出的产品。
而撇开理想ONE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不说,他所搭载的东安动力三缸1.2T增程器也同样的年轻,首次点火实验成功在2015年2月,距离现在也不过五年的时间。根据全球汽车品牌发动机研发时间看,一台成熟的发动机平均的开发、实验及量产时间为5-10年,或者更久。比如获得世界“十佳发动机”的日产VC-Turbo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它的诞生,据日产工程师由构想到试验,到最终量产,足足研发了20年的时间。
尽管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的说,这台研发时间较短的发动机就一定不好,但就客观事实来看,年轻的它的确容易让人对其质量或者本身的设计是否有硬伤产生怀疑。
相比蔚来、小鹏等,理想智造虽然起步稍晚,但发展势头迅猛。2019年8月,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完成5.3亿美元C轮融资,其中王兴个人投资近3亿美元(约合21.2亿元),字节跳动跟投3000万美元,经纬创投、明势资本、蓝驰创投等老股东也均有跟投。融资到位后,理想汽车累计融资额达到15.75亿美元,理想汽车的估值约为29.3亿美元。
据理想汽车官方数据,自2019年12月理想ONE开启交付以来,共计交付新车6500辆。截至4月29日,四月累计交付新车超过2600辆,较今年3月1447辆的交付量增长近80%。从数据上看,理想ONE的发展势头正猛。此前,蔚来因为自燃事件引发召回,直接影响了蔚来业绩,如今的这把“火”无疑同样给理想ONE泼了一盆冷水。
此次起火的最终原因是什么?理想智造在“开局不利”后又该如何挽回消费者“有裂痕的爱”?我们会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作者 | 周继凤
编辑 | 金玙璠
新能源 汽车 自燃、起火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不过这一次又加入了新选手。
5月8日,一辆理想ONE新能源 汽车 在湖南长沙市街头发生了引擎舱冒烟着火的情况。根据网上流传的现场视频,事故车前机舱冒出大量浓烟并有起火现象,明火被熄灭后,车辆前脸和前机盖几乎全部被烧毁,所幸无人受伤。“恭喜理想ONE正式跨入新能源大家庭。”该事件发生后,有网友如是调侃。
事后理想 汽车 官方微博迅速回应:经过现场检测,车辆电池系统没有出现问题,目前车辆已经移到安全区域进行检测,有后续调查结果会及时发布。
当事车主在理想官方APP中回复称,初步判断此次起火原因不是增程器和油路问题,也不是电池的问题,等待后续的调查。
双方第一时间撇清自燃与电池的关系。这并不奇怪,近年来新能源 汽车 自燃事件屡见不鲜,其中多例事故问题出在电池身上。
在国内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的背景下,新能源 汽车 销量一路高歌猛进。据新能源 汽车 国家大数据联盟所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达381万辆,占 汽车 总量的1.46%,并且新能源 汽车 增量连续两年超过100万辆,呈快速增长趋势。
据《新能源 汽车 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自2019年5月以来,新能源 汽车 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新能源 汽车 安全事故79起,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接入了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对其进行过预警提醒。
对于车企而言,新能源 汽车 的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短板 。比如,去年因多起自燃事件,蔚来不得不一口气召回了4803辆,损失惨重,特斯拉也多次因国内外的自燃事件股价应声下跌。
此次理想 汽车 自燃,再次将新能源 汽车 推到风口浪尖。人们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新能源 汽车 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新能源 汽车 为何老是自燃?购买新能源车还有安全保障么?
燃 财经 从自2019年以来发生的新能源车自燃事件中,挑选了事故披露信息较为清晰的18起作为样本。品牌方面,国内造车新势力中,蔚来 汽车 发生过多次起火事件;领头羊特斯拉亦不能幸免,其中发酵最大的当属特斯拉“421大火案”。2019年4月21日,上海徐汇区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区地下车库内,一辆特斯拉轿车突然冒出白烟,进而起火燃烧,火势还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车辆,自燃过程全程被监控器记录下来,一时间谈特斯拉色变。
从电池类型来看,相当多的事故车配置了三元锂电池;从事故发生时的状态来看,处于行驶状态的为四起,占比约22%,处于充电状态的为五起,占比约28%,处于静置状态的为七起,占比约38%,未知状态的两起。另外,自燃事故多集中爆发在夏季;乘用车的事故远高于专用车。
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新能源 汽车 国家大数据联盟副秘书长刘鹏在一次微课堂的分享中也验证了这一点,充电过程、充满电后的静置状态是着火事故的主要构成部分,新能源 汽车 安全事故大多发生在高SOC(State of Charge,即“剩余电量”)状态;在全国车辆安全事故中,乘用车事故占比高于专用车,达到56.9%,其中三元锂电池占比最高,达到88.89%。
具体到事故原因,中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燃 财经 表示,新能源车自燃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 汽车 底盘发生碰撞时,内部电池包里的电芯或者高压器件受到挤压或穿刺,以及电池包内部其它部件在碰撞中也有发生短路甚至起火爆炸的危险,易引起火灾。
以2019年4月22日一起蔚来ES8事故为例。西安一辆正在维修中的蔚来ES8突然着火,调查结果显示,事故车辆由于之前底盘曾遭受过严重撞击,导致动力电池包左后部外壳与冷却板大面积变形。
随后,蔚来在短时间内接连发生自燃事件。最后经蔚来和专家组调查发现,造成车辆出现缺陷的原因是,动力电池模组内部走线方向存在问题,导致线束与电池组框架摩擦,并被盖板挤压,极端情况下会磨损线路绝缘层,进而造成短路,过热后失控起火。
为此,蔚来不得不召回搭载2018年4月2日到2018年10月19日期间生产的动力电池包的蔚来ES8电动 汽车 ,共4803辆 汽车 。
第二,电池前期热管理不足,加之高温季节内部温度偏高,易引起电池热失控。
如2019年3月份,深圳连续发生多起北汽威旺407EV自燃事件,事故认定,北汽威旺407EV使用的一组43.5kWh的三元锂电池组存在质量问题,导致频繁出现热失控事件。
第三,也是最常见的情况,即新能源车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尤其快充方式下,电池风险加大。
目前电动车动力电池主要为锂电池,分为锰酸锂、磷酸铁锂、镍钴锰酸锂、钴酸锂等。其中,磷酸铁锂密度差,续航力较低,应用少;锰酸锂循环寿命和能量较低,不适合用于动力 汽车 。目前最为电动车企青睐的是镍钴锰酸锂电池,即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于锰酸锂,可达到200~300wh/kg,续驶里程也更长。
三元锂高续航,能量密度大,活性大,但也容易热失效。“一旦过充,也就是电量充太满,容易产生结晶,刺破电池隔膜,发生短路,或产生大量余热进行燃烧。”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敬忠曾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道。
新能源 汽车 领域资深专家王朋波对燃 财经 表示,“起火事故基本上,要么是充电导致的热失效,要么是被撞击或者曾经受到撞击,完全静置状态下自己起火的事故,极其罕见。”
“前些年,整个行业野蛮生长。一方面是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标准逐年提高,整个行业成本压力越来越大。”长期观察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分析师王旭表示。
相比2017年,2018年的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以及能耗水平的门槛提高,比如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门槛,由此前的90Wh/kg提升至105Wh/kg,续航里程的门槛由此前的100km提升至150km。也就是说,续航里程不到150km的车型将不能拿到补贴。
2019年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补贴门槛,纯电动乘用车工况法续驶里程不得低于250公里,相比于上一年的最低续航要求,提升了100公里;同时,降低了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货车的补贴标准,补贴退坡幅度超过50%。
而另一端的消费者也更看重续航里程。不止一位购买或准备购买新能源 汽车 的消费者向燃 财经 表示,除了牌照外,续航里程是购车首先考虑的因素。
“双重‘压力’下, 车企为了提高续航里程,吸引消费者,赶上政策,不惜铤而走险,压缩研发周期,减少安全性测试,留下了不少隐患 。”王旭表示。
汽车 行业分析师任万付进一步称,“把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到某一个等级,需要12-24个月的验证周期,如果安全性耐久性的测试被人为砍掉,还没有完全验证就进行商业化应用,安全隐患自然也就留下了。”他认为,不止是电池,新能源车“急功近利”背后,隐藏着诸多隐患。
崔东树也透露,最近一系列自燃事件的核心原因是“ 设计不合理 ”, 而不仅是电池本身的问题。“归咎于三元锂电池,是别有用心的说法,或是借此来保护落后产能 。”他说。
王朋波亦表示,三元锂电池的电芯活性确实较大,但安全性,还与电芯之间是否有隔绝热失效扩散的材料、电池BMS管理策略、电缆线路设计、散热系统设计、电池壳体结构设计、整车结构防护有关联。
其一,为了提升续航里程,当前的纯电动车大都将动力电池布置在底板下方,电池面积大,几乎覆盖整个底板,其周边到车身边缘的距离通常不会很大,因此在碰撞或托底时容易被挤压。其二,近年来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提升过快,伴随的就是电芯稳定性的降低,在机械载荷下发生热失控的风险加大。因为补贴政策对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有要求,为提升整包能量密度,国内的纯电动 汽车 倾向于将电池包壳体结构做的尽量轻巧,导致对内部模组和高压器件的防护不足。
“从最近的政策可以看到,国家对新能源 汽车 的技术要求在逐步放缓。”任万付表示。
4月23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退坡幅度减小。新政还修改了新能源电动车补贴的续航里程数,大于等于300、不低于400公里补贴1.62万元,大于等于400公里补贴2.25万元。
任万付告诉燃 财经 ,“几年前,新能源 汽车 的续航里程平均也有100多公里,现在平均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300公里,有些产品的续航其实可以达到700-800公里。但 政策对续航里程的要求停留在300公里,基本上是行业的平均水平 。”
在此背景下,充电模式也被一些业内人士呼吁需要改进。与直充补电相比, 换电模式更能提前获知电池的安全和使用状态,但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对燃 财经 表示并不看好该模式 。
其中,易观分析师宋谨称,换电模式确实可以快速实现能源补充,减少续航焦虑,但现阶段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做换电投入产出比太差。首先,动力电池的标准化还不完善,规格存在较大差异;其次,2019年我国电动车销量为120万辆,具体到每个型号,规模都不大,暂时很难盈利。
电芯本身也有进步。王旭对燃 财经 表示,目前技术在不断进步,比如比亚迪最近研发的“刀片电池”,相比传统磷酸铁锂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提升了 50%,各方面的特性都可以与三元锂电池一较高下。
“事实上,在国家对能量和续航里程提出更高要求后,安全隐患并没有加大,原因在于,着火的都是老旧产品,并不是新产品。”崔东树表示,目前来看,解决问题还是要靠产品技术提升,补贴政策也要引导技术升级,推动行业进步,而不能够简单地保护落后产品。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旭为化名。
国内造车新势力又遇到麻烦,又有电动车自燃了。
5月8日上午,湖南长沙街头一辆灰色理想ONE停在快车道上,前引擎舱冒烟正在冒烟,还不时伴有明火出现,而车辆的尾门已经被打开。
从视频上看显然这是一辆还没有上牌的新车,让吃瓜群众对新能源车型,特别是造车新势力新能源车型深感怀疑。
理想ONE
而且理想汽车官方微博在当天中午时候也作出了第一时间回应,并且强调“经过现场检测,车辆电池系统没有出现问题。”
而从现场视频来看,自燃的部分出现在前引擎舱位置,而这里是理想ONE增程器的位置,也就是传统汽油引擎+电动机等部件。
而与所有新能源电动车设计一样,理想ONE的电池组是设计在底盘中间位置,也就是说自燃的部分可能真与电池没有关系。
电池确实没自燃,但并不代表问题不严重。
增程式电动车靠谱吗?
关于增程式电动车,相信大部分群众都没有概念,这与普通的电动车有什么区别?
一部分知道原理的朋友会非常不屑:“加个烧油的发电机,这算是脱了裤子放屁么?”
理想ONE的结构
所谓的增程电动车,原理就是在电池电量快用完的时候,由一个烧油的内燃机带动发电机给电池充电。
那问题来了,干嘛不用内燃机直接驱动车辆,还要多此一举先发电,不是增加重量和复杂性么?
最重要的是,这样效率不是更低么?
关于技术问题,上月底我们AutoLab刚好试驾了一辆德国马勒用来作技术试验的增程电动车,在这个视频留言里,我觉得这位读者基本上把这个技术的核心,以及效率问题说清楚了。
增程式电动车核心也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因为让一个小排量内燃机,工作在最佳效率转速来发电,再通过电力来驱动车辆,总体的效率比一个排量大的内燃机,经常工作在低效状态下直接驱动车辆还要省油。
何况理想ONE存在的意义是它是一辆“电动车”,而普通混合动力是“燃油车”。我国相关的政策规定,“电动车”是不能用直接内燃机驱动的,但像增程那种间接驱动却可以,可以定义为“电动车”。
说得直白一点,理想ONE在中国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挂新能源的“绿牌”。
增程技术是靠谱的,品控要求更高
其实现在评价甚高,连续两年获得沃德十佳引擎的本田i-MMD混合动力系统,它的原理就是与增程电动车类似,大部分工作模式下内燃机只负责发电,驱动车轮的是电动机。
本田i-MMD混动就采用了采似增程的原理
但i-MMD有一项更高技术的设计,就是在高速巡航阶段内燃机不再发电,而是用内燃机直接驱动车轮,因为高速巡航时内燃机效率是最高的。
而正是因为有内燃机直接驱动这一步,所以本田技术法规里只能算“燃油车”,不能拿绿牌。
但技术上可以行得通,并不代表产品没问题,最大的问题出在品控。不是每一家车厂都能做到丰田、本田那样的品控。
理想ONE的结构很复杂
增程式电动车技术上太复杂了,所以产品质量要求更高。以理想ONE为例,它在前引擎舱内集成一副1.2T直列3缸涡轮增压引擎+发电机组成的增程器。
正是因为对增程器尺寸有非常大的限制,只有这一副东安的1.2T直列3缸引擎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可想而知这套紧凑的动力系统对散热和品控要求甚高。
增程电动车技术复杂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现在增程不是主流方向,目前没有太多零部件厂商和成熟的技术支持。
这样一套没有经过充分时间考验的技术,它的可靠性怎么样要先打一个问号。
回顾理想ONE的历史,2015年下半年公司创立,在2018年10月理想ONE发布,一年后的2019年开始交付客户。对于一辆定位中大型SUV新能源车型来说,最多3年的开发时间可谓是非常快速,要特别是对于一家之前毫无造车经验的新公司来说。
要知道即使是换代速度最快的奔驰GLE,也需要4年时间。而传统车厂完全从零开发一款中大型SUV,至少要5~6年时间,而且是在几十年造车经验的积累,完善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下完成的。可能这就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速度吧。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理想汽车是一家很务实、很认真的造车新势力,我们也希望他们能解决技术和质量上的一切问题,让增程变得一帆风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理想汽车突然停产可能与最近车辆频繁出现故障有关。
新闻报道:5月8日,湖南长沙一台无牌照理想ONE新车着火引起行业内关注,一辆搭载三缸1.2T增程式发动机的理想ONE为何“烧”的像三元锂纯电动车一样“猛烈”,机头被烧的面目全非。
理想ONE是理想汽车2018年10月推出的智能电动中大型SUV,搭载领先的增程电动技术与智能科技,2019年12月开始交付,2020年,理想ONE取得中国新能源SUV市场销量冠军,同时成为30万元以上国产车型销量冠军。
配置参数
理想ONE,搭载增程式混动系统,由1.2T发动机与全新的驱动电机组成;新车的油箱容积也由45L提升至55L;配备理想自研Li OS系统,辅助驾驶功能的毫米波雷达。
搭载增程式混动系统,由1.2T发动机与全新的驱动电机组成;新车的油箱容积也由45L提升至55L;配备理想自研Li OS系统,辅助驾驶功能的毫米波雷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理想one
先来看看近年来的起火案例。
理想汽车至今的交付量约为7000辆,昨天(4月8日),其首辆车发生“自燃”。以此来算的话,理想ONE的着火概率是七千分之一!对于理想ONE着火,理想汽车内部当前的统一说法是前机舱“冒烟”。
截止到发稿,理想汽车对此事件的官方解释仍旧停留在:经过现场检测,车辆电池系统没用出现问题。目前车辆已经移到安全区域进行检测,有后续调查结果会及时发布。
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不是稀罕事儿,尤其对于造车新势力企业而言。
举些例子:2019年4月22日,西安的一辆蔚来ES8在某服务中心维修时着火!5月16日,上海嘉定区安亭镇一居民小区,一辆蔚来ES8在充电时发生自燃。6月14日下午,一辆蔚来ES8在武汉市汉西建材市场停车场发生自燃。当时,蔚来汽车的交付量大概在1.75万辆,以此计算,蔚来汽车的起火概率是六千分之一!比理想汽车起火的概率还要高一些。在随后的6月27日,蔚来汽车宣布召回4803辆ES8电动汽车,原因是汽车搭载的电池包中模组设计可能存在起火隐患。此召回数量占了交付量的四分之一还要多。
不仅蔚来、理想发生起火,就连特斯拉这种“教父”级别的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2019年4月21日,上海某小区地库一辆特斯拉起火,并连带烧毁多辆汽车。该事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很多车主在找车位时都有意避开新能源汽车。3月8日,上海一辆特斯拉正在金桥充电站充电时突然着火。3月26日,特斯拉3在中国广州某小区地下停车场,又发生燃烧事故。
此外,在过去的两年内,威马汽车、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力帆等新能源汽车都发生过起火事件。所以业内有人士调侃:有哪个新能源汽车品牌没发生过起火?
显然,起火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安全隐患之一。
根据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公告统计,在过去一整年中,2019年共12批次新能源车辆召回,召回33281辆,涉及企业有特斯拉、北汽新能源、蔚来、宝马、奇瑞、宇通、金龙等9家车企,涉及因潜在自燃隐患而展开召回的共有6520辆缺陷车辆;因动力电池问题而召回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有6217辆。
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总计为120万辆,召回了33281辆,以此计算,约合每4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要被召回。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如今,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保有量约为400万辆,以后数量还会增多。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新能源汽车,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可是,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自己遇到了新能源汽车着火事件,该怎么办?
第一、要说明的是,至今尚未发生一例电动汽车自燃起火之后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专业人士指出,电动汽车从热失控到明火燃烧的时间大概6-8分钟,对于驾驶者而言,有足够的逃生时间。
第二、当电动汽车发生起火,一旦发生机舱起火,千万不要自己尝试去灭火,应迅速撤离逃生,然后拨打火警电话求助专业的消防人员。切记,不能用水去为着火的电动汽车灭火!
第三、一定按照厂家要求去充电。当充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千万不要继续充电。
第四、当汽车发生自燃之后,找保险公司理赔、找厂家索赔。如果在索赔过程中遇到不能协商的问题而发生争执,可以找当地媒体参与,或者通过微博微信求助。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10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的补充通知》正式出台。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发生冒烟、起火事故的上报规定及排查要求,也明确了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出现后的主要责任方为汽车的生产者,也为更多新能源汽车召回提供了参考。同时指出,若存在缺陷问题,须配合缺陷调查、召回实施等相关工作。
这也就是说,国家监管部门已经有专门的立法来监督厂家对有安全缺陷的产品进行召回,交付到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性相对来说是有保证的。未来,新能源汽车必定是发展大趋势。新事物在发展初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关键是如何把问题解决好,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焦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只有汽车商研发出了新能源的电池降温系统才能让各位车主朋友不再“谈燃色变 ”。要知道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并不是很先进,所以很多车主朋友购买新能源汽车都心有余悸,担心自己在开车过程当中因为高温天气导致汽车自燃。
说到新能源汽车自燃的问题相信很多车主都非常关心,毕竟这涉及到车主朋友的经济问题和自身的安全问题。而根据国内权威媒体所提供的数据,3000辆新能源汽车当中其中就有100辆左右的新能源汽车自燃,足以见得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是非常高的,而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车自然是因为在高温天气下暴晒而导致,毕竟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电池本身就不能经过高温,而且在高温条件下汽车电池的续航里程数会变短,同时也会让汽车电池的寿命变短,严重的情况下还会让新能源汽车电池爆炸的风险因素。汽车商只有研发了新能源电池的降温技术才能够让车主不再“谈燃色变 ”
虽然马路上随处可见的都是新能源汽车,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来看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并且新能源汽车所产生的安全事故率要比燃油车高很多,很多新能源汽车自燃都引起了很多新能源车主的恐慌,如何让这些新能源车主不再恐慌,那么就需要新能源汽车商研发出新能源电池降温技术,只有通过这项技术才能让高温下行驶的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进行降温,而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电池的续航里程数。总结
总的来说,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就是电池,我在电池技术这一块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什么新能源车终将不会在市场上普及,更多的车主也不会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