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迪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研究:理想成中国品牌榜首
易车讯 日前,J.D. Power(君迪)正式发布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研究SM(NEV-CXVI)。研究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指数的整体得分为796分,自主新势力品牌获806分,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中,理想排名中国品牌榜首,宝马获国际品牌第一。
今年,J.D. Power 首次推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研究(NEV-CXVI)。该研究使用客户体验价值指数(CXVI)衡量了拥车期为2-12个月的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全旅程体验,聚焦在各场景下用户情感需求被满足的具体行动方针,从而引领行业不断从满足客户核心需求的角度出发,搭建更高效的用户体验触点框架。
研究同时发布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指数(1,000分制),得分基于不同客户群体对购车、用车及服务这三个体验阶段的各项衡量指标进行评价。
研究显示,在各厂商阵营中,自主新势力的客户体验价值指数为806分,高出行业平均10分,且在购车、用车和服务方面的表现均处于领先地位。国际品牌以802分紧随其后,而传统自主品牌则以792分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其中,自主新势力在服务体验方面(809分)的领先优势最为明显,分别领先国际品牌和传统自主品牌16分和23分。研究还发现,在车主的全旅程体验中,用车阶段的体验(806分)为客户全旅程中的峰值体验,而购车阶段的体验指数得分仅为788分,在三个体验阶段中位列最末,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随着汽车行业赶往电动智能时代,汽车产品的变革正在快速推动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自主新势力之所以能抢占行业领先地位源于自身互联网基因对于用户需求的敏锐嗅觉。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驱动使其在用户直联与私域运营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于汽车厂商而言(无论是新势力品牌,还是传统汽车品牌)客户体验管理的目标需要从财务收益视角转化为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回报视角,依托于外化的用户体验一体化(买,用,服)和内化的管理体系一体化,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从而拉动品牌增长。
以下为该研究的其他发现:
●新能源购车者偏爱通过线上渠道获取信息:在获取车辆信息时,新能源购车者相较燃油车购车者使用过的线上渠道数量更多,尤其偏好厂商官方APP和视频网站。与燃油车购车者相比,新能源购车者使用汽车厂商官方APP获取信息的比例为16%,高出燃油车购车者4.1个百分点;而使用视频网站及其APP获取信息的新能源购车者占比11%,高出燃油车购车者3.5个百分点。内容方面,新能源购车者更关注新技术介绍和第三方评测 。
●用车体验随拥车期的延长下滑明显,体验的长效管理有待加强:新能源车主在拥车两个月和六个月的用车体验指数分别为820分和813分,两者相差并不大,但拥车七个月的得分下降至767分,拥车半年后的用车体验出现明显断层。导致体验下滑的主要原因涉及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较之前更冷淡、补能环节存在较多影响高效与便捷的问题以及提供的车主权益逐渐失去吸引力等。
●品牌官方APP助力提升用户体验:高频登录官方APP的车主拥有更高的客户体验价值指数得分。每天多次登录官方APP的车主体验价值指数为830分,而2-3天登录一次的车主体验指数为782分,两者差距达48分。
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排名
理想以816分摘得中国品牌细分市场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冠军。小鹏(815分)排名第二,几何(813分)以及极氪(813分)并列第三。
宝马以814分摘得国际品牌细分市场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冠军。梅赛德斯-奔驰(812分)排名第二,上汽大众(802分)以及特斯拉(802分)并列第三。
在J.D. Power 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研究(NEV-CXVI)中,购车阶段的体验节点包括:信息收集(16%)、到店体验(14%)、产品讲解与体验(13%)、购车方案洽谈(17%)、用户跟进(19%)、交车过程(22%);用车阶段的体验节点包括:用车咨询(23%)、补能服务(38%)、车主权益(38%);服务阶段的体验节点包括:服务发起(41%)、服务过程(29%)、服务质量(30%)。
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研究(NEV-CXVI)是基于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之间购车的3,968位新能源车主的真实反馈。研究覆盖41个品牌,数据收集工作于2022年6月至2022 年7月间在56个中国主要城市进行。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最近去另外一个郊区办事,回来的时候打车,车主开的是北汽新能源车。说起北汽新能源汽车,就让我想起了前年的事情,当时在跑业务,是汽车互联网公司,和汽车4S店合作,当时因为一瓶饮料,毁了一个签约订单。
当时是这样的,每天从早上开始,一家家地去拜访4S店,为了洽谈达成合作,会尽可能多地去拜访。有一天,快到下班的时间,接近天黑了。尽管很疲劳,但还是继续去了一家4S店,就是北汽新能源。
当时工作人员喊来了他们的经理,是一位中年大叔。人还是很客气的,一开始就为我倒了茶,也很客气。但就在我介绍到中途的时候,一直卡在那里,不能进行下去了。就是怎么也get不到人家的点,我试着从不同角度去尝试,看能否get到。但每次开口不到第二句的时候,人家就:哎!我知道!~~~(语气里带有生气和矫情的混合,总之我形容不出来)。
这下把我给难倒了,不知道怎么切入。怎样才能把这一单洽谈下来呢?最后我打算今天先放弃,改天再谈。人家也表明,下次把能给到他们的需求点设计好了再来谈,不过在我走的时候,和我说了句,你来之前发个短信给我(我也在档案里备注了)。
下一次来的时候大概是3周之后,我按照之前说的,先是发了短信。尽管人家也即使回复了,但我去洽谈还是没有底的。
但去了公司之后,才发现今天的谈话顺利多了。不知道为啥今天有这么大转变,难倒是因为我记得给他发了短信吗?不管怎么说,确实洽谈方便了很多。还谈到了家常……看得出来,这位经理这天的心情也是很不错的,洽谈合作也快达成了。因为是年底了,市场的人回去了,于是打算年后来签约,这次我是完全有信心的,于是信心满满地回去了。
年后同样按照约定,来了他们公司,等着他和前面的买车的人洽谈,过了十几分钟后就准备和我洽谈,从整个状况和过去的经验来看,几乎可以签约了。
就在这位经理和别人谈完之后,我来到了他面前,坐下来,刚说完开场白,刚好有一瓶饮料,大概是原本准备给前面的客户喝的饮料,无意从桌子的那一头,拿到了靠近我这一边,而我以为是给我喝的(心理想,难倒还有这么好的吗?)
当时拿起饮料就打开大口的喝,只看人家突然愣了一下,眉头一皱。人家说的下一句就是,市场部的人今天不在哒,你下次再来。
当时我没怎么多想,之后我好几次联系这位经理,人家怎么也不签约了,总是在说辞里往后延期。
于是我开始慢慢反思,这是为什么呢?后来越想越是觉得不对劲,后来逐渐的,非常肯定地认为,我当时就不该喝那瓶水。
因为特别是上了年龄的人,有的人还好比较随和,有的人性格变化特别大,一点事情就会触动人家,就会使得整个局面完全被动。
尽管我之前签约的客户也有一定量,这位客户相对有难度,但我特别珍惜找到了破局点,而且就要快签约了,提成是一方面,关键是签约后获得的成就感极其好。
而我跑了好几次,也花了那么多心思以及洽谈的时间,也就是因为不了解别人的情况下喝了一瓶水,导致一个订单全部毁了。
所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提醒我,今后面临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或者更大的谈判的时候,如果不明白别人举动的意图的时候,一定不要随便轻举妄动。因为有的人性格变化很大,面对性格摸不透的客户,就应该谨言慎行,特别是临近签约的时候。
不要因为一瓶水,毁了一笔签约订单!
1、通知保险公司拖车救援
如果你每年都有购买商业保险的话,那么大多数保险公司都会为客户提供每年1-2次的免费拖车救援服务。如果你在路上没电了,不妨致电你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让他们派拖车过来进行救援。纯电车最好在上高速之前就规划好路线,不然很有可能会遇到中途没电的情况。
2、通知厂商过来救援
像是蔚来、特斯拉、小鹏等新兴车企都有为车主提供救援服务。如果你的车在高速上没电了,可以让他们派充电车或拖车过来进行救援。一般来说,车厂也会像保险公司一样每年为客户提供一定次数的免费救援服务,超出次数后则需要车主自费进行救援。
3、联系移动充电车
现在很多充电APP都有提供移动充电服务,所谓的移动充电车一般是使用汽油发电机进行供电,不过这种移动充电服务一般比较昂贵。因此你可以在充电的时候寻找最近的充电站,等车辆续航能达到最近充电站时,就结束充电,这样能节省一定的额外费用
对于有新能源车跑长途经历的老司机来说,在上高速之前及时补电才是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好方法。如果路程十分遥远,那么最好在出发之前就规划好充电策略,并且最好能致电服务站确认是否有提供充电桩。
但无论从哪个出发点来看,如果一旦抛开政策和福利,大家还会买新能源汽车吗?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车企自己,为什么这么说,且听车叔娓娓道来。
一、续航焦虑
在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的时候,续航里程大多为150KM左右,高一些的可能在200KM,当第一批吃螃蟹的消费者购买并体验后才发现,这种续航里程的实际使用感受,简直可以用糟糕来形容。
于是车企为了解决消费者的续航焦虑,一方面不断提高电池容量和密度,一方面也不断优化电控管理系统,以小鹏汽车最新推出的P7为例,其NEDC综合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706KM,这个数据与大多数主力家用燃油车基本平齐,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相信超越燃油车的那天也不会太远。
不过从目前来看,大部分车型的续航里程仍然停留在300KM-500KM,如果想要获得更大的续航里程,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费用。虽然国家会给予新能源汽车一定的补贴,但试问同样30万的价格,大家愿意买一台纯电动车,还是豪华品牌燃油车呢?毕竟当超过一定的价格后,品牌力才是这部分消费者更关注的方面。
二、充电效率低
这一点也是早期新能源车主遇到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因为很多车型基本上开不了几天就要充一次电,但实际上不仅充电站不好找,而且充电时间也很长,实用性完全比不上燃油车。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开始大力开展充电站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车企更是提出免费为用户安装充电桩的服务,再加上目前很多的新能源车型都支持快充模式,基本上从源头解决了大家的充电难和充电慢的问题。
可是国家和车企做的这些尝试和努力,在消费者看来,仍然显得杯水车薪。首先,虽然充电站多了,但是站点很多离居住地太远,充电不方便。其次,虽然提供免费安装充电桩,可是对于场地的要求极高,很多小区根本无法达到安装标准。最后,虽然很多车型都带有快充模式,可是在没有充电站或者充电桩的情况下,仍然只能选择家用220V慢充。综合以上三点,比起燃油车,你会觉得新能源车型省心省事吗?
三、电量衰减
新能源车型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存在电量衰减的情况。就好像手机用的时间越长,待机时长会越来越短,只是更换手机电池的成本和更换电动车电池的成本相距甚远,因此,为了解决消费者的顾虑,很多车企就提出了很多优厚的服务,如比亚迪提供电芯终身质保,电池8年15万公里,可即使这样,仍然无法提高消费者购买新源汽车的积极性。
这其中多因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保值率不高所导致。现在的家庭换车时间在5-8年,有的甚至在3-5年,基本上很难再有买一台车开到10年直至报废的情况,相同价格的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在使用同样时间后再去卖掉,两者之间的价格相差甚远。即使强如特斯拉,它的保值率与燃油车也无法相提并论,对于个人来说损失的都是实打实的利益,虽然有部分车企提供保价回收的服务,但也仅仅是针对再次购买同品牌的用户,形式大于实际意义。
车叔总结
说起新能源车的购车权益,从免费安装充电桩,到免费道路救援、免费软件升级,甚至有的车企还提供终身质保和终身免费保养的服务,自以为凭借这些就可以带来更多的销量,但却没有解决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提高续航里程,改善充电效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些固然重要,但车叔认为,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优秀的产品之上,因为提升车辆的品质和使用感受,才是车企最应该思考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月3日,宝马与国网电动 汽车 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涵盖充电技术研究和创新、充电服务产品合作和推广、推动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力三大方面。这也成为宝马继电池、产品、工厂等领域深度本土化后,在充电领域布下的重兵。此举被视为宝马在中国电动领域本土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也将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新能源生态系统。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先生表示:“预计到2025年前,我们在研发和创新 科技 方面投入超过300亿欧元,电动出行和数字化将会占到这些投资的大部分。”
华晨宝马 汽车 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博士表示:“随着新能源产品的不断涌现,市场对充电服务的安全性及便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大投资、展开跨行业合作,建立最坚实的伙伴关系。”
今年3月4日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后,新能源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此后,“新基建”在高层次会议中屡被提及。一个月后的4月2日,国网就召开了第一次“新基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加快新能源 汽车 充电业务发展。再两个月之后的6月3日,宝马和国网电动 汽车 公司正式签署此次战略合作。
这一系列动作反应之快、效率之高、内容之深都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不过,从目前充电桩布局来看,市场和消费者确实都对充电业务有迫切而旺盛的需求。
数据显示,目前充电桩保有量121.9万台,车桩比约为3.4:1,离《电动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有很大缺口。如果从长远来看,2019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120.6万辆,只占总销量的4.7%。而根据《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比要达到新车销量的25%。粗略估计到2030年,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将达到3000万辆规模。如果按照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未来10年充电桩的缺口几乎也是3000万。
宝马此次联手国网电动 汽车 公司,无疑将快速为客户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公共充电网络。今年,通过与国网电动 汽车 公司的深度合作,宝马将为车主提供超过27万根充电桩,实现翻番,其中包括8万根直流快充电桩。另外,通过接入国网“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城际快充网络,覆盖超过5万公里高速公路,这意味着高速公路平均每50公里便有一个可用的充电桩。BMW新能源客户长途旅行将更加便捷安心。
与此同时,宝马还在不断完善品牌专属充电站的建设,覆盖机场、商场、酒店、经销商店等新能源车重点使用区域。目前,BMW品牌专属预约停车充电服务已推广至国内5大城市的6座机场,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及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成都、南京、沈阳,该服务通过提供在线预订、付款,以及线下人工服务为客户提供停车/充电/离开等高质量的一站式服务。在经销商品牌充电站方面,宝马已拥有豪华品牌中全国最大的新能源经销商网络,涵盖超过450家新能源授权经销商;2020年底,将有250家经销商拥有电动产品专区,提供超过1000根充电桩。
从个人家庭充电到经销商店,从机场到酒店,从市内出行到高速远行,宝马几乎构建了一个全场景化的充电服务网络。
如果仅仅是增加几个充电桩,那就太小看双方的此次合作了。而且,从宝马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宝马电池工厂的建设等看,仅仅为了建设充电桩的话,也不符合新市场环境下宝马的“本土化”作风。
事实上,宝马与国网电动 汽车 公司还将开展技术合作,共同 探索 充电领域的前瞻技术,制定大功率充电技术标准、即插即充技术和车-桩-网互动技术研究。据了解,为保证技术兼容,宝马新能源车和国网充电桩已经开始全面开展互用性测试。未来,一辆纯电动车有望在10-20分钟内完成一次充电,让电动车的使用体验与传统内燃机车型一样便捷。
此外,之前一直被吐槽的电力不环保问题,也在双方的研究范围之内。作为本次合作的内容之一,宝马将与国网电动 汽车 公司一同在BMW经销商建设充电、光伏、储能三合一能源站,通过太阳能为客户车辆充电,实现新能源车充清洁电,其产生的电能还可以供经销商运营使用。
据悉,宝马首座充光储一体能源示范站将于今年在北京落成。
增加充电桩数量只是解决了充电难的第一步。很多新能源 汽车 用户都面临过类似的情景:按照导航过去了,发现充电桩无法使用;想预约充电,发现充电桩不支持;定制化自己的充电方案,企业无法满足……
有业内人士就表示,充电桩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建设,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需要有跨行业、跨部门、跨技术的链接能力,在这个链接网络中包括充电、放电、储能、微网、运营、支付等多个环节。
这也正是宝马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站式”数字化充电体验——通过BMW云端互联应用程序,可以完成查找、充电和支付的完整流程。宝马将陆续实现与充电桩的数字化整合,例如根据当前充电桩情况、剩余里程、客户驾驶习惯及需求智能化定制线路管理服务。在与国网电动 汽车 公司合作的“即插即充”技术中,BMW新能源用户仅需将充电桩接入 汽车 充电口即可开始充电,无需手动扫码等验证流程。
今年是宝马的“新能源车之年”,年初已陆续推出多款产品,到2023年宝马集团将在全球提供25款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赋予客户“选择的权力”。宝马将进一步推进私人充电、公共充电、品牌专属充电布局,以及“一站式”数字化充电服务,以前瞻 科技 带来安心旅程。
未来,宝马与国网电动 汽车 公司还将在绿电交易、电池梯次利用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电动 汽车 生产、使用、回收全生命周期使用清洁能源,全力实现“车-桩-电网-用户- 社会 ”多赢互惠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