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煤有哪几种,如何分类

酷酷的唇彩
友好的泥猴桃
2023-01-30 15:16:08

煤有哪几种,如何分类

最佳答案
俊逸的钢铁侠
风中的樱桃
2025-09-10 21:24:46

煤根据不同方式分类,分类数目不同:

1、根据其碳化程度不同分类,可以依次分为泥炭、褐煤(棕褐煤、黑赫煤)、烟煤(生煤)、无烟煤、亚煤(褐煤的一种,是日本的特有分类)。无烟煤碳化程度最高,泥炭碳化程度最低。

2、根据其岩石结构不同分类,可以分为烛煤、丝炭、暗煤、亮煤和镜煤。含有95%以上镜质体的为镜煤,煤表面光亮,结构坚实,含有镜质体和亮质体的为亮煤,含粗粒体的为暗煤,含丝质体的为丝炭,由许多小孢子形成的微粒体组成的为烛煤。

3、根据煤中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多少来分类,可以分为贫煤(无烟煤,含挥发分低于12%)、瘦煤(含挥发分为12-18%)、焦煤(含挥发分为18-26%)、肥煤(含挥发分为26-35%)、气煤(含挥发分为35-44%)和长焰煤(含挥发分超过42%)。

扩展资料:

煤的形成年代,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

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2、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煤的一些生产用途:

1、用于炼焦。焦碳作为炼铁的重要原料,对生铁的质量有关键的作用,如果含硫和磷高,会严重降低生铁质量,灰分高会降低热值。因此用于炼焦的煤必须经过洗选,以降低其灰分和硫含量。炼出的焦碳必须选大块坚实的,不能在高炉中被压碎,以便可以通风。选出的碎焦只能做燃料,碎焦做燃料发热量大,不冒烟,是很好的燃料。

2、用于制造煤气化。煤气化可用于产生合成气,这是一种一氧化碳和氢气气体的混合物。通常合成气被用于燃烧于燃气轮机产生电力,但是,通过费托合成工艺,合成气的通用性也允许它被转换成运输燃料如汽油和柴油。煤气化联合费托技术被南非的萨索尔化学公司使用,从煤和天然气生产汽车用的燃料。

3、用于制造煤液化。煤液化被用来从煤生产液体合成燃料: 甲烷,和石油化工产品。煤液化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直接液化意味着碳化和氢化。间接液化就是先把煤进行气化,生成水煤气,再合成乙烷、乙醇等燃料,也可以进一步合成燃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

最新回答
淡然的小懒猪
要减肥的世界
2025-09-10 21:24:46

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值。

(中国煤煤分类国家标准表)

类别 缩写 分类指标

Vdaf% G Ymm b% PM% Qgr,maf

无烟煤 WY <=10 - - - - -

贫煤 PM >10.0-20.O <=5 - - - -

贫瘦煤 PS >10.O-20.O >5-20 - - - -

瘦煤 SM >10.0-20.0 >20-65 - - - -

焦煤 JM >20.0-28.0

>10.0-20.0 >50-60

>65a <=25.0 (<=150) - -

肥煤 FM >10.0-37.0 (>85a) >25 a - -

1/3焦煤 1/3JM >28.0-37.0 >65a <25.0 (<220) - -

气肥煤 QF >37.0 (>85) >25.0 >220 - -

气煤 QM >28.0-37.0

>37.0 >50-65

>35 <=25.0 (<=220) - -

1/2中粘煤 1/2ZN >20.0-37.0 >30-50 - - - -

弱粘煤 RN >20.0-37.0 >5-30 - - - -

不粘煤 BN >20.0-37.0 <=5 - - - -

长焰煤 CY >37.0 <=35 - - >50 -

褐煤 HM >37.0

>37.0 - - - <=30

>30-50 <=24

注:a、G>85,再用Y值或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煤炭,当Y>25.0mm时,应划分为肥煤或气肥煤,如Y<=25mm,则根据其Vdaf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

按b值分类时,Vdaf<=28%,暂定b>150%的为肥煤,Vdaf>28%,暂定b>220%的为肥煤或气肥煤,如按b值和Y值划分的类别有矛盾时,以Y值划分的为准。

b、Vdaf>37%,G<=5的煤,再以透光率PM来区分其为长焰煤或褐煤。

c、Vdaf>37%,PM>30%-50%的煤,再测Qgr,maf,如其值>24MJ/kg(5739cal/g),应划分为长焰煤。

煤炭分类总表

类别 符号 分类指标

Vdaf% PM%

无烟煤 WY <=10.0 -

烟煤 YM >10.0 -

褐煤 HM >37.O <=50

无烟煤分类表

类别 符号 分类指标

Vdaf% H*%

无烟煤一号 MY1 0-3.5 0-2.0

无烟煤二号 MY2 >3.5-6.5 >2.0-3.0

无烟煤三号 MY3 >6.5-10.0 >3.0

烟煤的分类表

类别 缩写 分类指标

Vdaf% G Ymm b%

贫煤 PM >10.0-20.0 <=5 - -

贫瘦煤 PS >10.0-20.0 5-20 - -

瘦煤 SM >10.0-20.0

>10.0-20.0 >20-50

>50-65 - -

焦煤 JM >10.0-20.0

>20.0-28.0

>20.0-28.0 >65

>50-65

>65 <=25.0

<=25.0 (<=150)

(<=150)

肥煤 FM >10.0-20.0

>20.0-28.0

>28.0-37.0 (>85)

(>85)

(>85) >25

>25

>25 (>150)

(>150)

(>220)

1/3焦煤 1/3JM >28.0-37.0 >65 <=25.0 (<=220)

气肥煤 QF >37.0 (>85) >25.0 >220

气煤 QM >28.0-37.0

>37.0

>37.0 >50-65

>35-50

>50-65

>65 <=25.0 (<=220)

1/2中粘煤 1/2ZN >20.0-28.0

>28.0-37.0 >30-50

>30-50 - -

弱粘煤 RN >20.0-28.0

>28.0-37.0 >5-30

>5-30 - -

不粘煤 BN >20.0-28.0

>28.0-37.0 <=5

<=5 - -

长焰煤 CY >37.0

>37.0 <=5

>5-35 - -

褐煤的分类表

类别 符号 分类指标

PM% Qgr,maf*(MJ/kg)

褐煤一号 HM1 >0-30 -

褐煤二号 HM2 >30-50 <=24

注:*凡Vdaf>37.0%、PM>30%-50%的为煤,如Qgr,maf大于MJ/kg(5739cal/g),则划分为长焰煤。

-----------------------------------------------------------------------------------

依据煤的工业用途、工艺性质和质量要求进行的分类,又称煤的工业分类。同一类煤有近似的特性,不同类煤的性质则有显著差异。工业分类是为了合理地使用煤炭资源以及统一使用规格。理想的分类方法应当既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又有实用意义。

煤的分类方案简介 由于研究内容和使用的不同,分类方法也有多种。早期,多根据煤的元素组成分类,这种分类方法称科学分类法,以1924年英国煤化学家C.A.赛勒提出的分类法比较著名。以后又有根据煤的生成条件提出的成因分类法,将煤分为腐殖煤、腐泥煤和残殖煤,这种分类法在地质上用的较多。而最有实用意义的是将煤的成因与工业利用结合起来,以煤的变质程度和工艺性质为依据的技术分类法。

各种以煤为燃料或原料的工业对煤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只有恰当地使用煤种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近代以煤的变质程度和工艺性质为参数的分类法发展较快,使煤分类具有更严格的科学性和广泛的实用性。但由于各国煤炭资源特点不同,以及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各主要产煤国或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都根据本国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1956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煤炭委员会在国际煤分类会议上提出了国际硬煤分类表,其分类方法是以挥发分为划分类别的指标,将硬煤(烟煤和无烟煤)分成10个级别;以粘结性指标(自由膨胀序数或罗加指数)将硬煤分成4个类别又以结焦性指标(奥亚膨胀度或葛金焦型)将硬煤分成6个亚类型,表中每个煤种均以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将硬煤分为62个煤类。为便于贸易上的交往,表中又将62个煤类归为Ⅰ~Ⅶ共11个统计组。对于褐煤,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第27技术委员会(TC27)以ISO2950号标准颁布实施,该标准以水分和焦油产率为指标,将褐煤分为30个小类,每一小类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但这两个分类方案并未在国际上得到全面推广。1985年2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国际煤分类会议上确定,以高位发热量小于24×106焦耳/千克、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小于0.6%作为区分褐煤和硬煤的分界线。对中等煤化程度和高煤化程度的硬煤则选用镜质组随机反射率、自由膨胀序数、挥发分产率、惰性组含量、高位发热量和反射率分布特征等6个指标和8位阿拉伯数字编号,将所有硬煤进行编码分类。但因划分太细,不便于使用,难以推广。

中国煤炭分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煤产量和消耗量迅速增加,为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1952~1953年提出东北区和华北区两个炼焦煤分类方案。1956年又制订了统一的中国煤(以炼焦煤为主)分类方案,以大致代表煤的变质程度的挥发分(%)和表征煤的结焦性的胶质层最大厚度Y(mm)两个指标为参数,将中国煤分为10大类24小类。该方案于1958年经国家技术委员会向全国推荐试行,起了统一中国煤分类的作用。

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两大主要用途:(1)动力煤,(2)炼焦煤。

我国动力煤的主要用途有:

1) 发电用煤:我国约1/3 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2) 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2%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3) 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l0%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4) 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30%。

5) 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0%。

6) 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2)炼焦煤

我国虽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炼焦煤资源还相对较少,炼焦煤储量仅占我国煤炭总储量27.65%。

炼焦煤类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 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 0.55%);非炼焦煤类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 ), 弱碱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3 吨左右的焦煤才能炼一吨焦炭。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

坚强的小鸭子
优美的黄豆
2025-09-10 21:24:46
呵呵

给您范文

修改一下 很不错哦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博文204

调研人员: 土管党支部书记-----XXX

土管党支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调研主题: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专业能力培养

调研目的:明确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结合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

调研过程:1、分组讨论

2、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土管党支部书记蒋老师做最后总结

调研总结: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应该看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各要素,是统一的整体,任何要素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基于此。并且,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就使得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时且必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做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全面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可持续发展,在任何领域,任何时间都是适用的。2008年,对于中国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汶川地震的悲痛撕扯着每个中国人,奥运的喜悦也振奋了每个中国人,这一悲一喜之间,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力量。在悲喜过后,我们更应该看到党的执政之根本。我们党是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急民之所急,一切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之下,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解决好资源不足的矛盾,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显现出不平衡就要求我们必须走一个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就从土地资源来讲,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是工业、交通、城市建设和旅游等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基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在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和环境资产的跨代配置基础上,逐步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承载力,既要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又要使土地的开发利用与土地的合理保护和科学整治结合起来,实现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当代和可预见的将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追求最佳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土地资源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就是要秉承科学可持续发展观,协调土地资源与其他不可再生资源,协调土地资源与经济、人文、政治等各方面条件,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做到资源与经济的平衡,不能只追求短期效应,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资源的长期效益,资源的经济效益要始终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在明确了科学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及其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我们的专业而言,就必须要提高专业能力,用专业知识来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出发点,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同样的,我们也应该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专业。任何事物的都是动态的,发展的,“一个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正是说明了一个发展的道理,“黑马”就是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没有了发展,也就没有了对比性,就无所谓冷与热,好与坏。纵向的发展,能让我们看到专业的发展性,从最初的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忽略,到现在专设机构,专设专业来对其研究,就不难看出,土地的利用是在不断的发展,需要合理的进行规划以达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横向的发展,也就是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进行的比较,现在正值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使经济发展,统筹兼顾是必不可少的,伴随对经济关注的热度不断提高,对生态、资源的关注度也在不断的攀升。

在此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着重将科学发展观与我们的日常各个领域相结合进行全面的分析,既立足于理论,又结合于实际,在发展中寻求公共交集,在交集中寻求各个领域的平衡,以寻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真正的做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勤劳的香烟
留胡子的枫叶
2025-09-10 21:24:46
回收应该是回收率, 特征表示煤的粘结性和煤化程度, 计数表示固定碳含量。 简单地, 一)从成分上说: 1.碳:主要可燃成分,占50-95%,含碳越高,燃点越高,越容易着火。 2.氢:占2-4%,H的发热量很高。会占煤的一部分发热量,越大越好。 3.氧:起到助燃的作用。 4.硫:是煤中的有害成分,要避免。 5.氮:燃烧时,随着烟气一同排出,损失热量。 6.灰分:含的越少越好,是垃圾。 7.水分:对煤的燃烧有影响。含适量的水分,可以放出H,但含水太多了,着火难,烟气含水大。 8.磷:是占很少的,有的煤种基本不含,磷也可以燃烧放出热量。 二)要从工业分析: 1.挥发分:占15-20%,越高越好,越高发热量越高。 2.固定碳:燃烧C和CO都可提供热量。 3.灰分及溶渣:占2-5%,灰分高的煤,易熔渣和结焦。 4.水分:像上面说的。 新制定的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首先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大于10~20%、大于20~28%、大于28~37%和大于37%的4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大于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大于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大于25mm或奥亚膨胀度b大于150%(对于Vdaf大于28%的烟煤,b大于220%)的煤定为特强粘结煤。这样,在烟煤部分,可分为24个单元,并用相应的数码表示。编号的十位数中,1~4代表煤的煤化程度,编号的个位数中,1~6表示煤的粘结性。在这24个单元中,再按同类煤性质基本相似,不同煤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分类原则将部分单元合并为12个类别。再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和习惯叫法,仍保留气煤、肥美、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勤奋的太阳
端庄的凉面
2025-09-10 21:24:46
新制定的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首先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大于10~20%、大于20~28%、大于28~37%和大于37%的4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大于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大于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大于25mm或奥亚膨胀度b大于150%(对于Vdaf大于28%的烟煤,b大于220%)的煤定为特强粘结煤。这样,在烟煤部分,可分为24个单元,并用相应的数码表示。编号的十位数中,1~4代表煤的煤化程度,编号的个位数中,1~6表示煤的粘结性。在这24个单元中,再按同类煤性质基本相似,不同煤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分类原则将部分单元合并为12个类别。再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和习惯叫法,仍保留气煤、肥美、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为使同一类煤性质基本一致,新的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增加了4个过度性煤类:贫瘦煤、1/2中粘煤、1/3焦煤和气肥煤。贫瘦煤是指粘结性较差的瘦煤,以区别于典型的瘦煤。1/2粘结煤是由原分类中一部分粘结性较好的弱粘煤和一部分粘结性较差的飞焦煤和肥气煤组成。1/3焦煤是由原分类中一部分粘结性较好的肥气煤和肥焦煤组成。这类煤是焦煤、肥美和气煤中间的过渡煤类,也具有这3类煤的一部分性质,但结焦性较好是公认的。气肥煤再原分类中属肥煤大类,但它的结焦性比典型肥煤要差得多,故新得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将它单独列为一类。这样就克服类原分类方案中同类煤性质差异较大得缺陷。如气煤一号和肥气煤二号再性质上由明显差异,将它们为同一类别很不合理。新得分类国家标准将这些具有过渡性质得煤单独列为一类,从而有利于煤得合理使用。

新的分类国家标准对各类煤的若干特征表述如下:

1、无烟煤(WY)

挥发分低,固定碳高,比重大,纯煤真比重最高可达1.90,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对这类煤,可分为:01号为老年无烟煤;02号为典型无烟煤;03号为年轻无烟煤,无烟煤主要是民用和制造合成氨的造气原料,低灰、低硫和可磨性好的无烟煤不仅可以做高炉喷吹及烧结铁矿石用的燃料,而且还可以制造各种碳素材料,如碳电极、阳极糊和活性碳的原料,某些优质无烟煤制成航空用型煤还可用于飞机发动机和车辆马达的保温。

2、贫煤(PM)

变质程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弱粘结,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燃烧时火焰短,耐烧,主要是发电燃料,也可作民用和工业锅炉的掺烧煤。

3、贫瘦煤(PS)

粘结性较弱的高变质、低挥发分烟煤,结焦性比典型瘦煤差,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粉甚少。如在炼焦配煤中配入一定比例的这种煤,也能起到瘦化作用,这种煤也可作发电、民用及锅炉燃料。

4、瘦煤(SM)

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的炼焦用煤。焦化过程中能产生相当数量的焦质体。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高的焦煤,但这种焦碳的耐磨强度稍差,但2炼焦配煤使用,效果较好。这种煤也可作发电和一般锅炉等燃料,也可供铁路机车掺烧使用。

5焦煤(JM)

中等或低挥发分的以及中等粘结或强粘结性的烟煤,加热时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如用来单独炼焦,能获得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高的焦煤。这种焦煤的耐磨强度也很高。但单独炼焦时,由于膨胀压力大,易造成推焦困难,一般作为炼焦配煤用,效果较好。

6、1/3焦煤(1/3JM)

中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是介于焦煤、肥煤和气煤之间的过渡煤种,单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良好、强度较高的焦煤,炼焦时这种煤的配入量可在较宽范围内波动,但都能获得强度较高的焦炭,1/3焦煤也是良好的炼焦配煤用的基础煤。

7、肥煤(FM)

中等及中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的烟煤,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肥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好、强度高的焦炭,其耐磨强度也比焦煤炼出的焦炭好,因而是炼焦配煤中的基础煤。但单独炼焦时,焦炭上有较多的横裂纹,而且焦根部分常有蜂焦。

8、气肥煤(QF)

一种挥发分和胶质体厚度都很高的强粘结性肥煤,有人称之为“液肥煤”。这种煤的结焦性介于肥煤和气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气体和液体化学产品。气肥煤最适于高温干馏制煤气,也可用于配煤炼焦,以增加化学产品产率。

9、气煤(QM)

一种变质程度较低的炼焦煤。加热时能产生较多的挥发分和较多的焦油。胶质体的热稳定性低于肥煤,也能单独炼焦,但焦炭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均稍差于其它炼焦煤,而且焦炭多呈长条而较易碎,且有较多的纵裂纹。在配煤炼焦时多配入气煤,可增加气化率和化学产品回收率,气煤也可以高温干馏来制造城市煤气。

10、1/2中粘煤(1/2ZN)

一种中等粘结性的中高挥发分烟煤。这种煤有一部分在单煤炼焦时能生成一定强度的焦炭,可作为配煤炼焦的煤种;粘结性较弱的另一部分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炭强度差,粉焦率高。因此,1/2中粘煤可作为气化用煤或动力用煤,在配煤炼焦中也柯适量配入。

11、弱粘煤(RN)

一种粘结性较弱的低变质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加热时,产生的胶质体较少,炼焦时,有的能生成强度很差的小块焦,有的只有少部分能结成碎屑焦,粉焦率很高,因此,这种煤多适于作气化原料和电厂、机车及锅炉的燃料煤。

12、不粘煤(BN)

多是在成煤初期就已经受到相当氧化作用的低变质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加热时基本上不产生胶质体。这种煤的水分大,有的还含有一定量的次生腐植酸;含氧量有的高达10%以上。不粘煤主要作气化和发电用煤,也可作动力和民用燃料。

13、长焰煤(CY)

变质程度最低的烟煤,从无粘结性到弱粘结性的均有,最年轻的长焰煤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腐植酸,贮存时易风化碎裂。煤化度较高的长焰煤加热时还能产生一定数量的胶质体,结成细小的长条形焦炭,但焦炭强度甚差,粉焦率也相当高,因此,长焰煤一般作气化、发电和机车等燃料用煤。

14、褐煤(HM)

分为两小类:透光率PM大于30~50%的年老褐煤和PM小于或等于30%的年轻褐煤。褐煤的特点是:水分大,比重小,不粘结,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煤中含氧量常高达15~30%左右,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块煤加热时破碎严重,存放在空气中易风化变质、碎裂成小块乃至粉末状。发热量低,煤灰熔点也大都较低,煤灰中常含较多的氧化钙和较低的三氧化二铝。因此,褐煤多作为发电燃料,也可作气化原料和锅炉燃料。有的褐煤可作来制造磺化煤或活性碳,有的可作为提取褐煤蜡的原料。另外,年轻褐煤也适用于制作腐植酸铵等有机肥料,用于农田和果园,能促进增产。

高贵的紫菜
标致的猎豹
2025-09-10 21:24:46
国际煤炭大会(Coaltrans)创始于1981年,首届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会议起点高,内容丰富,与会代表达到700多人。以后每年轮流在欧洲各国举办,规模逐渐扩大到1300余人。2006年在巴黎举行25周年庆祝会,代表人数超过2500余人。除全球性的煤炭大会外,根据需要,截止到2013年其还在主要产煤国家,如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尼、日本、俄罗斯、南非、美国和越南举办地区性的国际煤炭会议。

正直的大树
时尚的钢笔
2025-09-10 21:24:46
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人类不同时期利用主要能源的发展历程。

2.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3.常识性了解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其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特点,会给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21世纪的能源趋势,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难点:了解21世纪的能源趋势。

三、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使用的能源也在不断变化,可以通过图片、视频介绍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历程,使用能源的变化导致了社会技术的不断变革,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使用。介绍我国和世界现阶段的能源结构及消耗趋势,近几十年来来,能源消耗量在急剧增长,并且能源使用都是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分析这类能源的特点,它们在地球上的储量有限。这些能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得,这类能源是一次能源,还有一些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只能通过一次能源转化得到,这类能源为二次能源,如电能就是二次能源。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定义给常用能源进行分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在迅速增加,但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储量并不丰富,而且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后,不能再生,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危机。为了使人类获得持续的发展,解决能源危机,就要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等。另外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节约,提高能源的能源效率等也是缓解能源危机的途径,要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不同时代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的资料、实物投影、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耗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5分钟)

播放人类利用能源的一些场景,提出问题,人类利用的很多的能源都是来自于太阳,那么这些能量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吗?人类使用的能量是无穷无尽的吗?

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人类能源的使用,知道生活生产离不开能源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入新课

播放水力发电、煤炭、石油、核能、天然气等图片,提出人类使用的能量是通过不同的能源提供的,各种能源的使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你能说出这些能源的来源吗?

说出人们在使用能源时,能说出各种能源的来源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

新课内容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结合课前大家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从三个方面对人类能源利用发展的历程进行介绍。

展示一:介绍火的利用

自从人类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之后,人类就开始了开发利用能源的进程。

展示二:化石能源的利用

提出问题:内燃机中能量转化,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人类利用能源史上两次划时代革命转折,即煤炭代替柴薪成为主要能源,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

展示三:电能的利用

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所涉及的能量转化有哪些?

展示四:介绍核能与太阳能等新能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展示课前的调查资料,介绍人类从利用能源的起始阶段,以及柴薪时代向煤炭时代的转折。

学生展示以蒸气机、热机为代表的以化石能源为动力的各种机械。引发了世界性的工业革命。

学生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以及发电机的发明使煤、石油等化石能源被转换成更加便于输送和利用的电能。

学生介绍现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分析新能源的优势。

了解能源使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培养学生资料搜集能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能源的分类

学生分组讨论:

请你对下列能源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标准。

煤、天然气、汽油、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电能。

小结: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是根据能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划分的,二次能源一般是通过一次能源转化得来的。

我们接触的较多的二次能源是电能,电能便于传输和转化,在实际中应用广泛。你能说出电能产生和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吗?

学生讨论

1.按能源能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一次能源:煤、天然气、太阳能、核能、地热能。

二次能源:汽油、电能。

2.按能源能否循环使用和不断补充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

不可再生能源:煤、天然气、汽油、电能、核能。

3.按能源的利用状况

常规能源:煤、天然气、汽油、电能。

新能源:太阳能、核能、地热能。

4.按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清洁能源: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电能、天然气。

非清洁能源:煤、汽油。

学生说出电能使用树中的能量转化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能源的利用

21世纪的能源趋势

阅读课本中“21世纪的能源趋势”,了解当今世界范围能源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了解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耗情况。

展示资料,以百分比方式描述的我国和世界能源扇形图。分析世界与我国目前能耗结构比是否合理。

我国人均能源拥有量处于世界较低的标准。

思考:(1)能耗结构比的不合理,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2)从我国的能源人均拥有量偏低中感悟到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当今世界能源消耗情况。

学生分析能源消耗扇形图,可以得出,能源消耗中化石能源消耗占比最大,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利用率太低。能耗结构比不合理。

学生讨论回答:

(1)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化石能源消耗占比过重,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要积极开发清洁的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比,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能源人均拥有量偏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使用能源时要节约能源,要更加迫切地去开发新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开发我国现在使用较少的水电、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总结

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有关能源的哪些知识?

2.你能说说人类利用能源经历了哪些历程吗?

3.你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吗?

4.你能说出21世纪能源趋势吗?中国现阶段能源利用的结构合理吗?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了解人类使用能源的历程;了解21世纪的能源趋势等。

2.人类从使用柴薪能源开始使用能源;蒸汽机的出现使煤、石油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它引发了一次工业革命。汽轮机及大型发电机的出现,使电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一次能源是直接能从自然界获得的,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转化得来,如电能。

4.总结现阶段能源使用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利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作业布置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题

按要求完成

知识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