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有区别吗?
可再生能源是指非化石能源,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意,如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等。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污染无危害或者危害小,资源分布广泛,受到各国青睐。目前,各国都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比如我国一直在探索在燃用汽油中添加酒精,通过试点看有着很高的推广价值,一方面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开发,另外一方面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高粱、玉米、红薯等酿制。
相对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是指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等。一般来说,新能源具有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新体现在非常规上面,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就是传统能源,不属于新能源,同时三大化石燃料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了就没有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一些发达国家太阳能、风能等启用早,在国家能够结构占据了主要能源,在这部分国家太阳能、风能等已经不算新能源了。在比如地热能对我们来说很少开发算新能源,但是在肯尼亚地热能使用占了一大半,对他们来说就算不上新能源了。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大多是可再生能源,但是不能说可再生能源就是新能源。如核能是原子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来的能源,属于新能源范畴,但是核能用到的核矿石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那么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能源,是人类延续必不可少的资源,随着大量的化石燃料的开采,人类面临的能源枯竭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如何开发新能源、可替代能源是全世界科学界为之不断努力和探索的课题,随着陆地资源的越来越少,人类将能源开发的未来寄希望予海洋,海洋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如可燃冰、海洋石油资源等。
一、特点不同:
1、新能源的特点: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比如,陆上估计可开发利用的风力资源为253GW,而截止2003年只有0.57GW被开发利用。
2、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是相对于会穷尽的非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二、概述不同:
1、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
2、可再生能源的概述: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除了核能、潮汐能、地热能之外,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主要来自太阳光。像生物能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储存起来。其它像风力,水力,海洋潮流等等,也都是由于太阳光加热地球上的空气和水的结果。
三、种类不同:
1、新能源的种类: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等。
2、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能源(能源资源学术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生能源
新能源不一定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也不一定是新能源,那两者是有交叉的地方的,比如说太阳能在有些发达国家它就不算是新能源了。但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算新能源,然后它也是可再生能源,风能也是这样的道理,但有一些新能源,比如可燃冰,它就不是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是说这个能源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我们传统能源结构是煤炭石油天然气除了这个能源之外,其他的都算新能源,电能当然不算了。因为电能是二次能源领域里面最早出现的,最早的时候就有电话了,你以为电话他为什么叫电话,因为他有电啊,他必须得用电才可以,所以新能源它是包含。现在以及过去没有出现过的能源,风能,水能,潮汐能,包括核能在大多数国家都算做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本身就是突出一个特点,可以再生它不是一次性去消失的,我们平常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它就是一次性消失的。你使用了一点汽油,那油就会变少,而且这种东西短期内不可再生,地球上储存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是有限的不会一直有,虽然人们现在的勘探技术开采技术在不断提高,但未来终究有一天这些能源会枯竭,所以我们要找到一种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只要人类消耗这种能源的速度不是特别快,就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这样能算是可再生能源,但核能有的国家算新能源,它就不再是可再生能源自然地球上储存的核能并不少原料提取是并不少的,但它确实是一种消耗性的东西,用一点少一点,短期内不可再生,只不过他原来算是新能源的范畴。跟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比起来,燃烧的效率更高一些,本身蕴含的能量更多。
能源的利用方式根据每一种能源的特点而不同,太阳能有热利用和光伏利用,风能主要靠风机,其中最有希望的应该是海洋波浪能,目前波浪能利用技术已成熟,希望不久能普遍用上这种清洁无污染,无消耗,零排放,环境友好的能源.
新能源、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三者均是现代社会所探索的能源种类。三者之间有3点不同:
一、三者的特点不同:
1、新能源的特点: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持续供能不利;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
2、常规能源的特点: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
3、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属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是相对于会穷尽的非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二、三者的概述不同:
1、新能源的概述: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2、常规能源的概述: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
3、可再生能源的概述: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
三、三者的种类不同:
1、新能源的种类: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等。
2、常规能源的种类: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等。
3、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能源(能源资源学术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规能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生能源
新能源可能是可再生能源,也可能不是可再生能源,例如常提到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有天然气,液化气等,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二者从定义上就不同,楼主请参考一下资料:
新能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823997.html
可再生能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469740100adt7.html
美国能源部 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
http://www.renewableenergyworld.com/rea/home
可再生能源世界
http://www.iea.org/country/m_country.asp?COUNTRY_CODE=AU
国际能源机构
这里面都有太阳能新闻。
特点是:
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
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
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持续供能不利;
6)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
特点是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
共性:优于不可再生能源
秸秆气化炉,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多少人的坎坎坷坷。到头来,看到气了,点着火了,可是真的成功了么?看看市场就知道了。广播.电视.网络.平面媒体,吹得黄沙漫天,炒得沸沸扬扬,可老百姓真能买到产品么?什么“几十台起批”,“经销商,加盟费”,“技术转让”。若大的一个中国竟然找不到一家零售店,可谓是大大的怪怪。
我是1997年中科院实验室里发现的这项技术。看到后眼前一亮:这可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好东西。当时,国内只在山东有几家在搞(济南,济宁,青岛),神乎其神。为了了解它的原理,2001年,按照网上的指引,在石家庄花500大洋买下了一套图纸和说明书。看了以后,茅塞顿开!秸秆气化炉的原理,简单点说就是“一个罐儿,一根管儿,俩个盖儿,四个眼儿”。罐儿就是炉体,管儿就是喷咀(最原始的),盖儿是进料和出灰门,眼儿是进料口,除灰口,进气口,出气口。
按理说,图也有了,原理也有了,该动手了。仔细一想不对。如此简单的结构和几乎没有的科技含量,要是真能改变中国农村几千年的生活方式,岂不神了?恐怕不会这么简单。接下来的几年,又是不断的在网上翻来翻去。
将植物的秸秆装入专用的容器内,采用热化学的方法。将植物从原形态的固体的能源载体中转化为可燃气体。此种方法应该称之为农村能源的一次革命。这种变革,对近十亿农村人口几千年来形成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市场商机 。
2001--2008期间,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政策,其中,对各地兴建的村级气化站给与补贴扶持。一些省市纷纷趋之若骛。 尤其是近几年的能源紧缺,油气涨价,无疑又给全国各地搞气化炉的老少爷们扎了一针“鸡血”。一时间,几百家气化炉厂烽烟四起,群雄扯旗。各路“诸侯”纷纷打着“高科技专利”的幌子,推出形形色色的炉子。仅从2001-2006年末,国家专利局受理的气化炉专利申请多达150多项。占此方面专利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相当一部分专利牵强附会,徒有虚名。没有实际内容。)“新能源网”,“可再生能源网”等有权威的专业网站还专门开辟了“生物质能气化”专题频道,专门研讨发展秸秆气化技术。足可看出国人对该项技术的高度重视和表现出极大地热情。2004年末,鉴于国内已建成的大型气化站,在实际运行中一次性投入大,维护费用高,适用性差,产能差的情况,及该项技术不成熟所显现的弊病,国家政策开始调整。不再强调秸秆气化技术的扶持。2007年,“新能源网”,“可再生能源网”等有权威的专业网站也关闭了相应的频道。继而转向“气化发电”,“生物柴油”,“秸秆固化,”(颗粒),“秸秆制炭”等等项目。秸秆气化炉则成了“昨日黄花”,“一地鸡毛”。
从目前看,我国秸秆气化领域的领军者,当属中国科学院的广州能源研究所和辽宁能源研究所。上述两个单位在生物质能秸秆气化学科,无论从理论还是技术方面都站在国内的前沿。尤其是广州所研制的循环流化床技术,已成功进入了实际应用,进而与发电设备配套。遗憾的是他们只玩大的,不玩小的。对家用气化炉毫无兴趣。
由于在动手之前翻阅了相当数量的书籍和资料,又到农村了解了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因此,当时的信心是很足的。
总体来讲,开头是比较顺的。租地儿,买设备,进料。画图,下料,焊接,组装。填料,点火,一气呵成。
第一次试烧:火焰呈蓝色,焰长约35厘米。烧5公斤水须12分钟(水的初始温度为12摄氏度)。燃烧的废气基本无味。燃烧可持续时间120分钟。停炉后的封火时间可达72小时。再次填料开机,可在3分钟之内产气。一切似乎大功告成。
可是,接下来的实用性试验却处处不尽人意。首先是火焰温度低,热值低。(秸秆气本身是低热值的可燃气体。)虽然可以烧水,却很难达到炒菜时对温度的要求。(炒菜时,食用油的沸点大约是在270摄氏度左右)炖菜还马马虎虎。其次,第一次装料,炉内全部是新料时,燃烧时间长。再次续料后燃烧时间短。(大约在10-30分钟)第三,焦油多,有堵塞现象。尤其是焦油在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对空气直接造成污染,室内可闻到焦油烟气。第四,填料时烟气大,呛人。不适应北方农村冬季室内外相对封闭的使用环境。总之,是好看不好用。
接下来,进入了艰难而漫长的反复试验阶段。针对上述问题,我查找并拜读了广州能研所和辽宁能研所的专家们的专业论文。对照他们的试验数据,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从外形尺寸到炉膛形状,从配气部分的方向速压,到出气部分的分离过滤。前前后后进行了多次试验。 2008年,有些人听说了我搞的试验,纷纷来看个究竟。其中,有些人看到样机演示后,问我为什么还不投入市场销售?说实在的,我也巴不得早点儿上市。我已经消耗了太多的银子,我都快撑不住了。但是,我的初衷却不想改变:秸秆气化技术,的确是一项有前途的新兴产业。如果为了眼前的利益,把不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靠骗几个“加盟费”,“转让费”赚钱,只会昙花一现,(这么做的厂家,赚的骂比赚得钱还多)不会长久。加之,先前买了产品的使用者,都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受,使他们对秸秆气化技术失去信心。再通过他们的口头宣传,久而久之,更多的消费者,对秸秆气化技术,会产生一种不愿意接受的抵制心理。别人即使有了好的东西也很难卖得出去。损人不利己。因此,我对自己说:再吃苦,也要拿出过得硬的产品。成功之日,只卖产品,不卖技术。
从目前看,我国广大农村,相当数量的农民的日子比前几年好多了。他们盖新房,买电视以后,也有不少人家买了电饭锅,买了电炒锅。(个别的人家还买了微波炉。)他们都有一种改变旧的生活方式的良好愿望。秸秆气化技术很受他们的欢迎。电炊具再好,农民们也要用种地得来的钱去买电。而大量不用花钱的秸秆却白白浪费了。过去几年,国内投产的几十个村级气化站为什么经营困难,就是因为农民们除了在建气化站时,要共同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气化站建成后还要再掏钱买气,不划算。得不偿失,劳民伤财。
家用小型秸秆气化炉,以其一次性投入少,使用方便,燃料随地可取,不用花钱的优势,非常适合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如果真的有人能拿出可靠好用的产品给他们,那将对占我国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民,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现有的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应该说,正处在一个艰难地攻关态势。无论广告做的如何,谁也达不到像彩电冰箱一样,拿来即用,用即可心。根据我观察的一些厂家的产品和网上大家交流的情况,结合我自己的实践,现有大多数产品的主要结症无外乎:一,燃烧状态不稳定。产气忽多忽少,火苗忽大忽小。火焰呈金黄色或发红,有的是蓝色。炊具底部及外表有大量黑灰和焦油附着物。空气中有明显的烟气味;二,火焰的温度偏低,满足不了中餐煎炒烹炸的要求。烧水,炖菜还勉强,不能炒菜;三,由于大多采用“上吸式”结构,产出的气体中带有大量的焦油。而焦油和水的混合物,在分离和处置上比较麻烦,会给室内和室外造成污染;四,不能解决取暖问题(主要指北方地区);五,对燃料的规格,要求比较高。(以上几点的总结只是一己之见。可能有的厂家早已解决了。抱歉)
有的产品突出强调了燃烧时间的问题。依我看,只是噱头,没有实际意义。只用几公斤的秸秆,燃烧4-5个小时,稍下功夫大家都能做到。听着看着都挺好,它的“有效做功”又如何呢? 家用秸秆气化技术,是让秸秆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热化学反应,从秸秆中析出可燃的气体成分 为我所用(做饭,取暖)。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的道理,不同的植物秸秆,各自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数量早有定论。依据这些化学成分所能转化出的热能也是有限的。短时间的集中释放,可以提供相对高的绝对热值。换句话说,人为的把有限的热量释放的时间拉长,看到的只是好看的“着着”(zhaozhe)。对使用者没有意义。
目前,我国家用秸秆气化炉,产品技术性能提高上不去的根本原因有三:
其一,国家对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不予支持。
据我所知,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要从政府财政拿出相当数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村的能源结构。相对我国现有的财力水平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手笔。可是,有权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在把大量的金钱投到“沼气”,“太阳能”,“节能生态农业园”和“秸秆气化站”等等方面后,恰恰忽视了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在我国,“三北”地区占了国土面积的一半还强。尤其是高纬度地带,“沼气”技术,由于发酵问题明显受到季节的桎梏。即使沼气池的保温问题已得到解决,在高寒地区又怎么保证“出渣”,“续料”活动的正常运行?“沼液”的利用又何从谈起?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要搞与“沼液”利用相配套的“大棚经济”又需要有多少燃料来支撑。“太阳能”,“节能生态农业园”虽然也有存在的理由,相比之下,在与“家用秸秆气化炉”同等的投资规模上,哪一个项目能让更多的农村家庭得到实惠!这笔帐,不知国家和省市的“农村能源办”的公仆是否细细算过。
其二,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看不上眼,不予理会。
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深究起来也是一门科学。貌似简单的它,要想达到实用水平,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它所包含的“热化学”什么的学问也是要有科学理论支持。也是要经历一个艰苦细致的研发过程。一般的文化水儿是难以搞定的。本人在于一些专家们的交谈中打听到,现如今的学者们都奔“大”的项目使劲。专业的科研机构里,比着劲儿的要拿国家级的项目。最次也要是省级的。能拿上世界级的最好。大型秸秆气化装置我们早就搞出来了,其结构的复杂程度岂是“小型家用秸秆气化炉”能比得。偏偏就是最让百姓上心的“小型家用秸秆气化炉”没戏。问为啥?没肉呗!大学的导师们,正忙着组织学生们搞“课题”。时间紧的连课都没功夫上。谁能顾上这。问为啥?捞钱呗!研究生们拿的“课题”得“够分量”。“分儿”不够您老毕不了业。时不常还得为导师的“课题”贡献时间。问为啥?溜须不到位,毕业也难!说了半天,就咱们这玩艺儿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
其三,民间开发者有热情,没知识。盲人摸象,自说自话。
数了数搞小型家用秸秆气化炉的老少爷们们,绝大多数是在靠近农村的“街边儿”县城。听人家说有拿这玩意儿赚钱的,不管自己懂不懂,照猫画虎。常常因为先天文化水平太低的原因,生产出来的“孩子”大都一样。连这些“低能儿”的所犯遗传病症都是统一的。偏偏就是这样,还有人拿着专利做幌子,大傻子再骗小傻子。牛皮吹得杠杠的,也没看见谁家的好用。唉......。悲哀呀!谁叫咱小时候不好好念书,怨谁呀。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也不是所有的开发者都是这样。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对产品的研制过程中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文化水平低,没有相关资料可查,没有专业检测设备可用,没有可靠的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冥思苦想,废寝忘食,不屈不挠,不离不弃,屡败屡战。有的甚至接近“倾家荡产”。这些人,才是搞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我国的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的进步,功不可殁。即使是这样,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出于对自己所付出的心血的珍爱,出于想指望这项技术养家糊口的目的,相互之间,对敏感的技术问题三缄其口,老死不相往来。这也是此项技术,在民间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谁又会去责备他们的苦心呢)
上面的三条加在一起,就是当今中国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发展的硬伤。假如,国家,科学家和“民间发明家”同心同德地绑在一起,各自发挥各自的长处,原子弹,氢弹,卫星,歼十都让咱整的忽悠忽悠的,小小秸秆气化炉算个六儿啊!不出半年准成。唉......。
搞小型家用秸秆气化炉的老少爷们:
摸着日渐干瘪的钱搭子,看着千奇百怪啥用没有的铁筒子,甩着黄黄瘦瘦的腮帮子。心里痛不痛?痛!肯定痛!
但愿我们的痛,不再是痛。
但愿我们的美梦早日成真。
烦您半天了,我是肚子也饿了,口也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