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煤炭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兖矿能源(600188)、中国神华(601088)、晋控煤业(601001)、陕西煤业(601225)、山西焦煤(000983)、中煤能源(601898)、华阳股份(600348)、山煤国际(600546)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量、销量、市场规模、市场份额、规模预测
行业概况
1、定义
煤炭是指植物有机质伴随地球地壳运动,经堆积、沉积、压实等过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缓慢碳化反应所形成的黑色或棕黑色具有可燃性矿石,其主要成分为碳、氢、氧、氮、硫等。煤炭是冶金、煤炭、医药、建材等领域主要原材料,是供热、发电等领域主要燃料。
煤炭行业指从事煤炭开采、洗选、分级生产活动的行业。国内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山西、内蒙等地煤炭产量对全国煤炭总供给的影响显著。
按照煤炭的属性和用途,主要分为三大类:无烟煤、烟煤以及褐煤。
2、产业链剖析:大型能源集团前向一体化布局,下游主要应用于四大行业
煤炭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采掘机、掘进机等生产设备以及相关的智能化系统中游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主要煤种有褐煤、烟煤、无烟煤等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包含电力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以及建材行业四大类行业。
从参与企业来看,上游包含华科电气、双环、圣亚机械等设备制造商中游包括国家能源、阳泉煤业、兖州煤业等企业,大型能源集团亦布局上游相关设备制造下游包括国家电投、山东钢铁等应用行业相关企业。
行业发展历程:目前处于高质量发展期
我国煤炭的有序发展可追溯至计划经济时期,建国后由国家规划发展,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煤炭行业逐渐实现市场化。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基于能源转型的需求,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鼓励智能化与清洁化发展
2021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矿山安全监察局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煤炭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煤炭行业历年的发展目标、煤炭开采的安全性建设、煤炭的清洁与智能化利用等方面:
2021年6月,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配套颁布《煤炭工业“十四五”标准化发展指导意见》、《煤炭工业“十四五”地质勘查指导意见》、《煤炭工业“十四五”基本建设的指导意见》等13个文件。
产业发展现状
1、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数量逐年精简
依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2013-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行业主题数量规模逐年精简,到2020年,煤炭行业的规上企业数量下降至4331个。
2、我国煤炭行业供需缺口近年来有所缩小
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20年,我国原煤的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我国原煤产量下降至近十年最低点,为34.1亿吨,主要由于煤炭行业进行结构转型升级。2020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9.0亿吨,基本接近顶峰时期的产量。从我国煤炭的消费量来看,2001-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40.4亿吨,同比上升0.5%。整体来看,近十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稳定在40亿吨左右水平。
近年来,我国煤炭的供需缺口正在逐渐的缩小。
3、我国煤炭市场规模呈波动态势
2021年3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中披露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的营收情况。具体来看,2015-2020年,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的营收保持在2万亿以上的水平,但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我国近几年能源结构转型所致。2020年,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的营收为20002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资源富足区生产企业集聚
从我国煤炭产业链生产企业区域分布来看,煤炭产业链中游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贵州和内蒙古地区,贵州。山西和内蒙古是我国煤矿资源丰富的省市,贵州是南方地区多煤的大省。我国煤炭行业相关企业的分布与资源分布情况一致。
注:颜色越深代表相关企业数量越多。
从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来看,企业的分布数量基本与我国煤矿资源的分布一致,以贵州、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企业数量为最。从上市企业情况来看,山西省的上市企业数量相对较多,有山煤国际(600546)、晋控煤业(601001)、华阳股份(600348)、潞安环能(601699)、兰花科创(600123)、山西焦煤(000983)等上市企业北京含有昊华能源(601101)、中煤能源(601898)、中国神华(601088)等龙头上市企业。
2、企业竞争:中国神华在产量与市占率方面位列第一
从产量的分布来看,2020年中国神华的产量占比达到7.5%,是国内相关上市企业中产量前列的龙头企业。陕西煤业和兖矿能源的占比均在3%以上。
注:占比依据企业煤炭业务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而得。
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神华占比为6.9%,排名前列,中煤能源以5.7%的份额排名第二。
注:市场份额依据企业煤炭业务收入占全国规上煤炭企业收入的比重而得。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智能化、“绿色低碳”转型,优质产能释放
从我国煤炭行业“两化融合”的文献数量来看,智能化占比超过1/3,且随着政策的重视程度提高,各大生产地均在布局智能化工作面。另外,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处于高质量发展期,响应“3060”双碳政策的号召,煤炭行业逐渐向“绿色低碳”转型,带动优质产能发展,淘汰劣质产能。再者,近年来相关部门研究建立“基准价+上下浮动”的煤炭市场价格长效机制,我国煤炭售价弹性或逐渐趋弱。
2、未来煤炭规模有望接近21500亿元
依据《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我国未来煤炭消费增长率保持在1%左右,另鉴于中短期煤炭作为电力、钢铁、建材以及化工等行业不可替代的燃料和原材料,预计到2027年,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规模接近21500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0年全球煤炭需求下滑,产量下降,国际煤炭贸易萎缩,煤炭价格在上半年大幅下降。随着欧美发达国家绿色能源替代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及亚洲地区相对强劲的经济增长带动的煤炭消费增长,预计未来几年,煤炭出口和消费重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2020年全球煤炭产量有所下降
2017-2019年全球煤炭产量逐年增长,但增速呈现下降趋势,到2019年全球煤炭总产量达到79.21亿吨。2020年,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初步测算全球煤炭产量同比下降了4%左右,新冠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的巨大打击进一步导致煤炭产量有所下滑。
美国煤炭产量降幅最大
2020年,在全球16个主要产煤国中,煤炭产量增长的有3个国家(包括中国、印度、越南),其余13国煤炭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煤炭产量最大的中国,全年产煤量为38.4亿吨,同比增长0.9%排名第二的印度,得益于四季度产量的快速回升,全年产煤7.41亿吨,同比增长0.8%而美国的煤炭产量跌破5亿吨,仅产煤4.89亿吨,同比下降了23.7%,降幅最大。
俄罗斯煤炭出口逆势增长
从出口情况来看,IEA数据显示2017-2019年全球煤炭出口量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14.36亿吨。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煤炭贸易造成较大影响,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预测2020年全球煤炭出口下降至13亿吨。
2020年,全球煤炭出口量排名第一的印尼全年出口煤炭4.07亿吨,同比下降11.3%其次是澳大利亚,预计全年出口煤炭3.61亿吨,同比下降8.9%排名第三的俄罗斯,在下半年中国强劲煤炭进口需求的拉动下,全年出口煤炭1.93亿吨,同比增长1.7%。
近几年俄罗斯煤炭向中国市场转移趋势明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西欧是俄罗斯主要出口市场,但随着西欧国家“去煤化”步伐加快,俄罗斯出口西欧的煤炭量快速萎缩,出口重心由西向东转移。
2020年下半年,俄罗斯出口中国的煤炭量达1460万吨,比2019年同期的1090万吨增长了33.9%。俄罗斯政府层面也将加快铁路、港口等物流设施建设,加大煤炭出口向东部转移的步伐,积极拓展亚太区域煤炭市场。
亚洲地区进口消费需求强劲
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是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家。其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2020年进口煤炭3.04亿吨,同比增长1.5%印度进口煤炭2.18亿吨,比2019年减少3000多万吨,同比下降了12.4%日本进口煤炭1.74亿吨,同比下降6.8%韩国进口煤炭1.23亿吨,同比下降12.7%。
2020年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家和地区中,中国、越南、泰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煤炭进口量实现正增长,其他国家和地区煤炭进口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德国的降幅最大,为-27.3%。
整体来看,亚洲市场煤炭进口需求占据主要份额,并在全球宏观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以中国泰国、越南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依旧能保持逆势增长,市场潜力较大。
煤炭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在欧美市场,绿色可再生能源快速替代煤炭,近几年欧美国家的煤炭消费持续下降,2020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燃煤发电量,全年煤炭消费量下降21%欧盟国家煤炭消费量下滑幅度更大,欧盟27国2020年煤炭进口量下降32.7%。
在亚洲市场,例如越南、印尼和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煤炭消费量还有增长潜力。2020年,越南、巴基斯坦的煤炭进口量均实现正增长,印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煤炭产量和消费量虽然都出现下降,但疫情稍有缓和后,马上加快了燃煤电厂的建设步伐。
从整体来看,全球范围的煤炭出口和消费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趋势明显。
——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煤炭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章 铸造产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 铸造概述
一、铸造的物理性质
二、铸造的分布
三、铸造的用途
四、铸造的质量指标
第二节 铸造过程中对焦炭要求
一、低的化学反应能力
二、适宜的块度
三、高的固定碳
四、一定的强度
第二章 2010年中国铸造焦炭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2010年中国铸造焦炭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焦化行业准入条件》
二、中国焦碳出口三级管理办法
三、山西省焦化产业管理条例
第三节 2010年中国铸造焦炭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三章 2010年世界焦炭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10年世界焦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世界煤炭资源分析
二、世界焦炭贸易分析
三、世界焦炭价格走势分析
第二节 2010年主要国家焦炭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德国焦炭价格情况分析
二、美国焦炭产业发展现状
三、俄罗斯焦炭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四、欧美焦炭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2011-2015年世界焦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章 2010年中国焦炭产业运行动态分析
第一节 2010年中国焦炭市场运行分析
一、国内焦炭市场供需概述
二、国内焦炭市场运行分析
三、中国焦炭市场评述
第二节 2010年中国焦炭出口分析
一、中国焦炭出口权日趋集中
二、三方博弈中国焦炭出口
三、中国焦炭出口三级管理办法解析
第三节 2010年中国焦炭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焦炭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二、焦炭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
三、焦炭企业盈利模式不合理
第四节 2010年中国焦炭行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国内焦炭行业发展的建议
二、中国焦炭工业发展的对策
三、中国焦炭企业的发展策略
四、中国完善焦炭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措施
第五章 2008-2010年中国焦炭产量统计分析
第一节 2008-2009年全国焦炭产量分析
第二节 2010年全国及主要省份焦炭产量分析
第三节 2010年焦炭产量集中度分析
第六章 2010年中国铸造焦炭产业运行动态分析
第一节 2010年中国铸造焦炭产业发展综述
一、铸造焦质量标准
二、铸造焦炭和冶金焦炭主要差异
三、铸造焦炭产业运行特点分析
四、重点地区铸造焦价格分析
第二节 2010年中国铸造焦炭产业市场动态分析
一、铸造焦炭产业供给分析
二、铸造焦炭需求分析
三、影响铸造焦炭市场供需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2010年中国铸造焦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七章 2010年中国铸造焦炭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10年中国铸造焦炭竞争现状分析
一、铸造焦炭产业技术竞争分析
二、铸造焦炭行业竞争力分析
三、铸造焦价格竞争分析
第二节 2010年中国铸造焦炭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焦炭产量集中度分析
二、铸造焦炭区域集中度分析
三、铸造焦炭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2010年中国铸造焦炭产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
第八章 2010年中国铸造焦炭行业优势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山西省汾阳市龙泉铸造焦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重庆市元森实业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六节 山西森润铸造焦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七节 汾阳市中煤龙泉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八节 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章 2010年中国铸造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0年中国铸造行业发展动态分析
一、铸造业“龙头”舞起来金鼎铸业“开门”生产开局红
二、20亿投资铸造及机加工弥补西部空白
三、投资5.6亿元中国铸件出口基地项目在夏邑开建
四、玉柴1.3亿元投资两个主产齿轮铸件项目
第二节 2010年中国铸造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铸造业特点分析
二、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铸造机械大国之一
三、中国压铸生产发展集群性分析
四、促进我国铸造业的结构调整
第三节 2010年中国铸造业的机遇与挑战
第十章 2011-2015年中国铸造焦炭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09-2013年中国焦炭发展预测分析
一、全球焦炭发展趋势
二、中国焦炭市场展望
三、中国焦炭产量预测分析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铸造焦炭产业市场预测分析
一、铸造焦炭供给预测分析
二、铸造焦炭需求预测分析
三、铸造焦炭市场竞争格局预测分析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铸造焦炭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四节 2011-2015年中国铸造焦炭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第四节 专家投资建议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是呈现震荡走势,2017年,全国新增煤炭查明资源储量达到815.6亿吨,创近年新高。据自然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增煤炭查明资源储量较2017年同期有所下滑,全年新增查明储量为556.1亿吨。
据自然资源部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持续提升。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自然报告 (2019)》显示,2018年我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为17085.73亿吨,同比增长2.5%。
从消费量来看煤炭行业发展
从消费量来看,2019年,全球煤炭消费总量为157.86EJ,比上年下降0.6%,这是六年来第四次下降,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下降到27.0%,为16年来的最低水平。煤炭消费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日本、南非、俄罗斯、韩国、印度尼西亚、德国和越南。
除中、印、美、日四大煤炭消费国排序不变外,第5到10位排名位次均发生变化。其中越南超越波兰成为第10大煤炭消费国。 世界前十大煤炭消费国中,亚洲独占6席。2019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1.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煤炭下游用煤行业如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目前下行的趋势仍在加剧。虽然短期内政府刺激投资的经济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产生了一定的正面效应,但到发生实质性的影响尚需时日;钢铁、电力行业的生产开工虽然相比四季度初有所恢复,但当工业保有资源量增加的情况下,价格仍然将下滑,煤炭需求仍将呈现低位盘整。那么,影响09年煤炭市场的主导因素有哪些,下面笔者分利空及利好两方面加以分析:
影响09年煤炭市场的利空因素主要包括:
1、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宏观调控决策难度在09 年逐渐增大,使09年煤炭市场变数加大。中央政府近期安排的四万亿元投资及在不到一百天内多达5次的货币政策调整,旨在通过增加货币流动性,从而扩大交易量来扩大内需,遏制工业品需求严重不足、价格持续狂跌、就业形势严峻局面,而非对业已过剩的工业行业的重复“追加”投资。政策预期对工业品需求的拉动作用到底有多大,还很模糊。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受价格及利润影响,2008年年内已建成未投产能及在建产能,不稳定的市场及投资恐慌,将导致09年工业产能的闲置率仍将处于一定水平。煤炭下游产能不能充分运行,进一步使煤炭需求低位盘整。
2、在加大投资力度、刺激内需的时候,政府还必须防止投资方向走偏、并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一方面,资金使用不当,不仅拉动不了需求,反而会无形中加大货币供应量,形成投资陷阱,造成新一论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投资方向失误,将直接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为未来一定时期内再次产能过剩埋下祸根。在政府这样的宏观经济路线考虑下,内需不可能象工业投资那样对刺激经济增长短期立竿见影,钢铁、电力原本产能过剩,煤炭产能过剩也是随之而发生的事件。
3、钢铁、电力等主要用煤行业对明年一季度的需求预期仍不是很乐观。一方面,一季度正值两节期间,其下游行业的放假、开工不足等因素促使产品需求走低,市场再次萎靡;另外,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深化,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虽然调低,但对反倾销的考虑及外部市场本身难以在短期反弹的因素,仍然决定着国内市场的走势。
利好因素,主要为:
1、国家已经在12月份出台对矿产品增值税税率的调整计划,从明年一季度开始,矿产品增值税率统一调整至17%。煤炭产品的增值税税率将由原来的13%调高4个百分点,增加煤炭财务成本30元/吨左右(按照700元/吨的价格预算)。另外,国家对煤炭资源的资源税制改革也呼之欲出,草案是由原来的从量计征改从价征收,税率为煤价的5%(可能达到平均30-40元/吨),比以前2.5-3.6元/吨的从价额扩大10多倍。两项税收制度的改革将增加煤炭成本 70元/吨左右。税费的提高,将对煤炭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2、煤炭产品的不可再生性及初级资源属性,不允许煤炭价格一直在低水平运行。我国的煤炭资源经过近3-5年的大规模开采,储量已经大幅减少。20世纪曾经是主采矿区的各大矿业集团目前已把就业及满足煤炭需求的目光转向外围煤田,而本土储量大多接近枯竭,采掘衔接业已出现深层次矛盾。前半年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正是煤炭“瓶颈”及采掘矛盾深层次暴露的体现。只不过税费的调整未及时跟进,明年税制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使煤炭开采的隐性成本显性化,反应资源的稀缺程度,进而促进煤炭价格趋于稳定。
总体看来,明年一季度影响煤炭市场的因素多空并存,整体经济复苏、需求恢复仍然是决定性因素。煤炭资源开采部分隐性成本显性化,将加大煤炭成本,对煤炭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煤炭经营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格式内容提要
(试行)
一、项目设立的意义及作用
主要包括:
1、项目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2、项目设立对本企业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主要包括:
1、进货渠道(煤源)的稳定供应及可靠性分析匕否两分介J汾
了1)煤源单位基本情况:煤炭资源状况、年煤炭年产量及可供量、服
务年限等;
汉2)本企业与煤源单位接洽情况:是否达成合作协议或意向,年煤炭
供量(数量、煤种、质量)等;
(3)煤源数量、质量控制方式;
(4)煤源、市场供给预测及应对措施。
2、储运、加工环节实现方式
(1)运输方式及实现的可靠性;
(2)储存、装卸、转运等环节落实程度;‘,-
(3)是否进行加工(包括洗选、配煤等),加工设施落实程度;
3、用户及市场需求分析
(1)主要用户基本情况:年煤炭需求量及需求稳定性;
(2)本企业与用煤单位接洽情况:是否达成合作协议或意向,年煤炭
供量(数量、煤种、质量)等;
(3)用户、市场需求预测及应对措施。
4、本企业开展煤炭经营项目条件落实程度
Jl)开展煤炭经营业务的机构、专业人员等落实程度;
J(2)用于煤炭经营业务的资金落实情况。
三、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及评价
主要包括:
1、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与预测;
2、项目风险性分析及控制措施;
3、项目的总体评价。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仍然是中国的主要能源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中国能源资源条件的特点是富煤、少油、缺气,这就决定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仍将居主体地位。今后五年,我国明确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通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水电、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将从8.3%提高到11.4%,提高3.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将下降,增幅将回落,但煤炭总量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煤炭在中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很难改变。
根据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在全国GDP增长7%的条件下,预计到2015年中国煤炭生产量将达到38亿t以上,年煤炭净进口量2亿t左右,煤炭消费量将达到40亿t左右。
"十二五"(2011-2015)时期是中国煤炭工业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中国仍然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煤炭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对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煤炭行业高度关注和顺应世界经济和能源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总结以往煤炭工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将选择适合自己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科学发展道路。
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和支持煤炭工业发展,确立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能源发展方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了《煤炭产业政策》,制定了《"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为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望未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发展非化石能源和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等已成为了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煤炭工业发展依然面临着资源约束强化、环境压力加大、转变发展方式任务繁重、安全生产难度增加等挑战。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煤炭工业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十二五"时期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规模化、现代化,走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发展道路;把增强科技进步和组织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真正摆在煤炭工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中国煤炭工业总体开发布局将大规模地由中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十二五"时期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重点要求是:按照科学布局、集约发展、安全生产、清洁利用、保护环境的发展方针,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露天),保障煤炭稳定供应,改善矿区生态面貌,提高矿工生活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发展战略,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统筹规划全国能源开发布局和建设重点,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按照"控制东部、稳定西部、开发西部"的指导思想,从今年起,煤炭开发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西部陕、蒙、宁和新疆等省区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主要运煤大通道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为西部大规模开发布局创造了条件。一大批现代化矿井(露天)将重点在西部地区动工,将加快陕北、黄陇、神东、蒙东、宁东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晋北、晋东、云贵煤炭基地建设,启动新疆煤炭基地建设,依托以上煤炭基地建设若干个大型煤电基地。
"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工业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努力实现"五个"转变
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抓住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减少煤矿和工作面个数,提高单井产量,合理集中生产,努力实现煤炭行业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实现由粗放的煤炭开采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安全高效开采转变。加大煤炭行业重大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性技术研究,推动煤矿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大型化、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大型煤矿形成安全高效集约化发展模式,中小煤矿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煤炭企业管理由经验决策转向信息化、系统化、科学化决策上来,推动煤炭生产向安全高效,集约化方向发展。
煤矿安全实现由控制伤亡事故向职业安全健康转变。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把煤炭工业发展建立在煤矿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全行业职业安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明显好转并向根本好转迈进。
实现由单一煤炭生产向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深加工方向转变。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与消费布局特点,以资源开发为龙头,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煤炭价值空间,推动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推进煤炭深加工转化,促进煤炭产业升级。
实现由资源环境制约向生态环境友好型转变。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快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研发,推进煤矿绿色开采,建立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机制、以最少的资源和环境消耗,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概况
惠东县地处珠江三角洲边陲,毗邻深圳、香港、汕尾、东莞,紧邻惠州市、惠阳市、大亚湾开发区,周边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惠东县由山区、沿海、沿江三大块组成,面积3998平方公里,人口76万,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有2500家,外来人口约有40多万人,海上可直通香港、公路网络发达,处于深汕公路、广汕公路交汇口,流动人口非常多,医疗卫生机构有县属单位、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县防疫站、县慢性病防治站和22个乡镇卫生院及个体门诊组成,总病床数1100张,年收入1亿人民币,其中县人民医院收入3500万元、中医院900万元、保健院1550万元,三间大医院占总收入的50%以上,全年住院人数38687人,门诊就诊人次85万人,全县卫生工作人员2028人,医务人员173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职称16人,主治医师138人。
二、医疗前景与展望
目前我县总人口120万人左右,按正常发病率4 计算每天病人4800人次,全年门诊就诊人数约175万人,住院人数6万左右。由于目前惠东县的医疗技术人才贫乏,设备落后,流失大量的医疗资源,沿海病人大部分到省、市就医,县城机关干部也大部分流失,造成很大的供需矛盾。由于各医疗单位现有体制问题,人员负荷过重,医疗人员素质偏低、待遇偏低,管理体制僵化,未能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原有的医疗服务远远不能满足惠东县医疗需求;如果在惠东县城设立一间200张病床左右综合性医院,院址地理位置好,如赤岭开发区,在广汕公路、深汕公路出口处,黄排、体育局环城公路连接口,银基物流中心对面公路旁,山区片10个乡镇经蕉田公路直达院址,沿海片9个乡镇的必经之路,距县城很近,地理优势非常明显,投资8个亿人民币银基物流中心今年8月交付使用,届时新增人口3万多人,离中海壳牌项目近30公里,统一集团,畈田工业园区、国华电力韶钢等大型项目将在3-5年内落户惠东,把医院建成二甲规模、三甲设备、一流人才、一流服务、一流管理将是大有作为,前景可观的。
三、医院营运和管理
建立一个合资医院或股份制医院,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医疗服务工作,设立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目标责任制,精兵简政、优化组合、层级管理。人事制度采用全员聘任制,设岗定员,竞争上岗;分配制度要落实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重要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结合卫生行业实际,实行基础年薪制,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与业绩、效益相捆绑的浮动奖励机制,体现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做到责任和权利相统一,贡献与报酬相一致,个人收益与医院效益相协调;做好树立医院形象工程,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医院,使医院形象深入人心,树立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在社会的形象地位,建立品牌效应,确保基础医疗服务,积极稳妥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努力填补惠东医疗卫生的空白,建立一整套的管理机制,建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以人性化管理,一切为病人利益出发,提高医疗市场竞争力,促进医疗事业发展。
四、编制与人员
一流的医院、高效的管理,主要是医院的科室设置合理布局,与人力资源分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人才更是重中之重,通过网上招聘,登报招聘,就地聘请优秀人才,组成一支高素质优秀队伍,对整个医院医疗业务发展,经济效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医院按500张床位编制全院人员定位共383人。
院长:1人
副院长:2人
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保卫股:5人
医务科、护理部、防保科、保健科:5人
财务部:5人
信息、病案管理、图书室、远程会诊系统:3人
设备、药剂、后勤仓库:7人
司机:6人
外科(180张病床):65人
显微、颅脑、骨科、烧伤、普外、泌尿副主任医师各一人共6人
主治医师:20人
主管护理师:3人
护师、士:36人
内科(120张病床):44人
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血液内分泌副主任医师各一人共5人
主治医师:13人
主管护理师:2人
护师、士:24人
儿科(60张病床):22人
副主任医师:1人
主治医师:8人
主管护理师:1人
护师、士:12人
妇产科(60张病床):22人
副主任医师:1人
主治医师:6人
主管护理师:1人
护士+助产士:14人
五官、中医、康复科:(60张病床):25人
主治医师:2人
医师:8人
主管护师:1人
护师、士:14人
高压氧舱:2人
核磁、CT、X光:10人
副主任医师:1人
主治医师:3人
医、技师:6人
检验科:14人
主管检验师:4人
检验师:6人
医技科:7人
彩超、B超、心电图、脑电图、多普勒
主治医师3人
医、技师:4人
麻醉科:9人
主治医师(麻醉师):3人
护师、士:6人
急诊、门诊:25人
主治医师:15人
护师、士:10人
供应室:5人
护师、士:5人
药房(中、西):15人
主管药剂师:2人
药剂师、士:13人
挂号、收费处:12人
外聘工人35人
清洁工、土工:12人、水电工:1人、电梯:1人、花工:2人、保安队:15人、洗衣房:5人、食堂 五、投资
建立一间500张病床综合性医院,预计投资总额:13146万元人民币
1、基本建设:8220万元人民币
征地50000平方米,每平方米100元计共500万元;
病房、门诊、办公用房:34200平方米,占地10000平方米;
其它工作用房:2000平方米,占地1000平方米;
家属生活区面积:20000平方米,占地7000平方米;
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
停车场:5000平方米
建房(含报建规费):56200平方米×1000元=5620万元
装修:2000万元
绿化、停车场:100万元
2、主要医疗设备(单位:万元):4926万元
救护车5部:250 行政车3部:120
电脑网络:80 中央供氧:50
中央吸痰:10 传呼系统:10
物流配送:100 中央空调:50
电梯六部:360 污水处理系统:100
1000KW发电机组:100 病床、柜(500套):250
治疗车急救车50台:3.5 病历柜30台:3
病人推车6部:1.5 除颤器3部:12
电脑输液泵28部:28 生命体征监测仪15部:75
吸痰机2部1 电子胃镜:50
电子结肠镜:15 纤维鼻咽镜:20
手术显微机:30 腹腔镜:15
高压氧舱:30 真空高压消毒炉3台:25
无影灯6部:25 手术器械:8
牙科器械:4 五官科手术器械:4
牙科椅2套:8 康复器械:30
手术床:6 病理设备:50
阴道镜:15 乳腺检查仪:5
输尿管膀胱镜:12 无痛性分娩仪:5
电动人流机:0.5 胎儿心电监护仪:25
新生儿抢救台:16 新生儿保温箱:3
裂隙显微镜:3 产床3张:3
检查床2张:1 高频电力:8
体外碎石机:50 呼吸机2部:120
麻醉机2台:80 心电监护仪:20
彩超:150 B超2台:60
心电图立体:25 多普勒:15
1.5T标磁共振:1000 螺旋CT:400
500MA隔式胃肠机:100 数字X光机3部:75
C臂床头X光机:5 自动冲片机2部:40
血透机4部:5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50
血气分析仪:25 血液分析仪:20
尿液分析仪:5 标分析仪:8
电解质分析仪:15 尿沉渣分析仪:20
细菌分析仪:80 蛋白蕊片诊断仪:60
磁分离分析仪:5 显微镜3部:3
离心机3部:2.5 电冰箱16部:8
水浴箱2台:1 培养箱、干燥箱2台:2
3、流动资金:300万元
六、效益与预测
按全院设置500张病床,门诊就诊人数日均可流动800人,编制外(五)科、内科、儿科、妇产科、康复科、麻醉科、放射科、检验科、医技科、急诊、门诊(中医、传染、外、内、口、五、妇、儿、康复专科)及行政职能5个科室,工作人员183人;清洁工、地工、保安、水电工、花工、洗衣房、食堂等工种外办;全年预计门诊就诊人数18万人次,住院人数16000人,平均住院病人3000元费用,门诊病人60元费用,业务总收入5880万元,毛利率60%,毛利约3528万元。开支预计,工作人员按年薪计算:院长12万元、副院长20万元、副主任医师8万元(20人共160万元)、主治医师5万元(87人共435万元)、医师、护2.5万元(150人共375万元),其它人员工资1.5万元(87人130.5万元);外办工作人员1万元(35人共35万元)。合计共1167.5万元,水电费用200万元,保险金及办公费用300万元,全年盈利1860.5万元左右。
七、利润分折:
投资阶段,基础建设及装修时间约2年半,资金投入按各阶段进程给予逐步投入,第一年投入5000万元,第二年投入5000万元,第三年投入3100万元,合计总投入13100万元。营业第一年利润预测业务投入5880万元、毛利60%,3528元,工资1167.5万元、水电、保险、维修、办公费用500万元,纯利润1860万元。第二年利润预测业务增长10%计算,总收入6468万元,毛利率60%,38808万元,工资增长10%,1284.25元,水电、保险、维修、办公费用共550万元,合计支出1834.25万元,纯利润为2046.55万元。第三年利润预测,业务增长10%计算,总投入7114.8万元,毛利率60%,4268.88万元,工资增长10%,1412.68万元,水电、保险、维修、办公费用共605万元,合计支出2017.68万元,纯利润2251.2万元;如此类推每年纯利润净增长9%左右,第四年利润约为2476.3万元,第五年利润约为2724万元,第六年2996.4万元,6年纯利润合计14354.45万元,每年提取利润中的10%为发展基金1300万元,收回总投资成本约6年时间,合计总时间不超过9年。
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注册资本、地址、企业类型、资产状况、领导成员、内设机构、员工构成、现有经营业务和收入、利税情况等。
2、从事煤炭经营的必要性。从企业所处的宏观、微观经济环境和对煤炭市场的分析入手,说明从事煤炭经营的目的和意义。
3、从事煤炭经营的可行性。着重对从事煤炭经营必须具备的储煤场地、运输和装卸设施、计量设施、质量检验设施、环保设施、专业人员、流动资金等基本内在条件,及煤炭货源、销售市场分布和主要运输途径等基本外在条件进行分析。
4、煤炭经营实施安排。说明企业从事煤炭经营的理念、方针、策略、目标和重点工作等。
5、煤炭经营效益预测。对煤炭经营规模、成本、收入、利税等情况作出预测。
6、结论。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对从事煤炭经营作出基本结论。
我从事过煤炭经营资格审查工作,我参与过煤炭经营资格 重点要写一下从事煤炭经营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结论,
可着重写一下安排就业情况等。
自人类进入工业化以来,煤炭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全球煤炭供需情况以及主要煤炭产地及消费地。
1、全球煤炭供给情况
——产量增势未能延续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21世纪以来,随着各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重视,各国加速能源结构调整,众多发达国家已逐步采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能源消费,因此煤炭供给增势不再呈现单边上涨趋势。
近年来,全球煤炭产量呈现震荡走势,2017-2019年,全球煤炭产量保持连续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煤炭产量增势未能延续,总产量为77.42亿吨,同比下降4.8%。
——煤炭供给中国一枝独秀
从地区构成来看,目前,亚太地区为全国主要煤炭生产地,煤炭产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七成。2020年,亚太地区煤炭产量为58.79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5.9%北美地区煤炭产量为5.31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9%独联体地区煤炭产量为5.2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8%欧洲煤炭产量为4.79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2%。
具体到国家来看,2020年,全球煤炭产量前十国家合计生产煤炭71.52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92.38%。其中,中国煤炭产量远超其他国家,中国煤炭产量为39.02亿吨,第二名到第十名煤炭产量之和仍不及中国煤炭产量。
2、全球煤炭消费情况
——2020年煤炭消费创十年新低
2014年以来,全球煤炭消费量进入下降通道,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202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持续下滑,总消费量为157.64艾焦,同比下降3.9%,创近十年煤炭消费总量新低。
——煤炭消费中国引领全球
从地区构成来看,目前,亚太地区为全球主要煤炭消费地,煤炭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八成。2020年,亚太地区煤炭消费为120.97艾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80.1%北美地区煤炭消费量为9.91艾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6.6%欧洲煤炭消费量为9.40艾焦,占全球总产量的6.2%。
具体到国家来看,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对煤炭的需求仍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前十国家合计消费煤炭130.56艾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86.22%,前四名中仅美国不在亚洲。中国煤炭消费量远超其他国家,中国煤炭消费量为82.27艾焦,第二名到第十名煤炭消费量之和仍不及中国煤炭消费量。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