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新能源车产销资质大起底,15家车企仅6家有车在售

复杂的哑铃
单薄的星月
2023-01-30 14:59:37

新能源车产销资质大起底,15家车企仅6家有车在售

最佳答案
包容的硬币
火星上的墨镜
2025-09-11 01:24:46

暂停发放了大半年的新能源车“准生证”,最近由前途汽车打破,前途取得工信部的审批后,新车量产上市将被开绿灯。然而,缓慢的资质发放频率,对大批对产销资质渴望的新能源车企,包括新造车势力来说,就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旧悬挂在它们的颈脖上。

“有些企业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却根本没有实力生产汽车,而是借着‘资质’四处找投资;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却得不到生产资质。”在日前举行的2018智能汽车国际研讨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道出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解释了相关部委暂停发放资质的原因所在。从2017年5月22日至今,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大门已经关闭了整整一年时间,背后原因众说纷纭,但都避不开对已领取生产资质的15家新能源车企项目进展不一、表现悬殊的问责。

一方面是部分获得资质的企业,迟迟未进入市场,除了北汽新能源和江淮大众以及知豆,其他企业丝毫没有成为市场主流车企的迹象。

另一方面,对资质近乎“饥渴”的新造车企业,尤其是产品进度推进较快,以及融资金额排名前列的一二梯队,却又迟迟无法得到资质。为了抢新车上市的进度,一些新造车势力甚至被倒逼迂回生产——— 寻求代工或收购有资质企业。可以说,近两年冒起的新造车势力,如果说之前仍处于“PPT造车”阶段时,没有领到生产资质实属合理,那么过去一年资质发放近乎停摆后,让逐渐走向量产、走向市场的新造车企业,无奈地成为了被“歧视”的一方。在新能源车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把资质给到对的人,依旧有待破局。

停审 现有新能源产能严重超标

从2016年3月17日北汽新能源拿到首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再到2017年5月22日江淮大众获得最后一张生产资质,短短14个月时间,发改委共发放15张新能源牌照。业内曾经普遍认为新能源生产资质发放10个最合适,随着兰州知豆拿下第11张牌照,渴求新能源一纸准生证的新造车势力欣喜若狂,加快递交申请,以期占得先机。然而,这扇资质大门却在江淮大众领到第15张牌照之后,在没有正式文件的情况下关闭了,至今仍无重启的迹象。

为何发改委暂停发放新能源生产资质?这必须从发放新能源牌照的初衷说起。

发改委发放新能源生产资质,本是为了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也即是“鲶鱼效应”来搅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过,从目前拿到牌照的15家新能源企业的进展来看,产品推出普遍缓慢,竞争力弱,根本无法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更遑论对传统车企造成冲击,完全辜负了国家的期望“目前审批工作处于暂停状态,主要原因是之前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审批规则相对宽松,审批速度过快,获批的企业实力参差不齐。”一位消息人士解释说,发改委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从2017年5月开始暂停审批工作至今。

拿到新能源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分别是: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按照传统车企、新造车、汽车产业链三大势力划分的话,传统车企势力有5家企业,分别是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大众、江铃新能源、金康新能源;新造车势力最多,有7家之多,包括前途、知豆、云度新能源、河南速达、合众新能源、陆地方舟、国能新能源;剩余的万向集团、长江汽车、敏安汽车则属于汽车产业链势力。

南都记者统计发现,这15个获得新能源准生证的“天之骄子”,现有产能加起来达到91万辆。据不完全统计,正在排队等待资质审批的新进入企业超过了20家,产能是这15家车企的两三倍之多。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达200万辆,而现有的新能源产能已经严重超标。新能源造车热急需降温,从狂热回归理性。

事实上,拿到发改委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并非都可以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他们还需通过工信部的考核,产品被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即拿到工信部的“生产资质”,方能上市销售产品。而这15家车企中,获得工信部生产资质的只有6家,分别是云度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原因是很多车企的生产基地建设缓慢,始终无量产车影踪。

尴尬 15家车企仅6家有车在售

记者调查发现,在领取牌照超过一年时间以上的今天,有量产车型上市销售的只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奇瑞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等6家车企,另外还有前途汽车、江淮大众、合众新能源、陆地方舟4家车企计划在今年推出首款量产车型,而其余5家车企中,除了重庆金康此前表示首款产品将于明年推出市场之外,敏安、万向、速达、国能都尚无十分明确的上市时间表,也常被称为“僵尸企业”。

有产品在售的6家车企中,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均出自传统车企。其中,北汽新能源早已是行业的佼佼者,其目前最受瞩目的大事并非产品或销量,而是上市。事实上,北汽新能源2009年创立之初,就被北汽集团规划为未来独立上市公司来运营,甚至从2014年开始筹备上市。今年4月27日,北汽新能源与成都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ST前锋)的关联交易方案获批,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这一国内新能源整车巨头终于登陆A股。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本届北京车展上明确了北汽新能源的上市时间表———2018年第三季度。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达到了10.3万辆,位居比亚迪之后,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排名第二。依托传统车企的开发平台和技术沉淀,奇瑞新能源和江铃新能源也双双排进去年新能源销量榜前十,其中奇瑞共销售3.68万辆新能源汽车,江铃则售出3万辆,分列第六名和第七名。

在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车企中,有四家车企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除了上述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以及江铃新能源之外,另一家就是近两年在新能源市场大放异彩的知豆。兰州知豆旗下已有H1、D1、D2、D3等车型上市,2017年实现销售4.25万辆,排在奇瑞新能源和江铃新能源前面,在去年排行榜中名列第四,仅次于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和上汽乘用车。成立于2015年的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2017年估值超过12亿美元,目前累计销量逾10万台,占据新能源乘用车逾10%的市场份额,纯电动乘用车13%的市场份额,足迹遍布意大利、法国、德国等近20个国家。在今年由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科技部、中关村等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知豆以宁波首家“独角兽”企业的身份亮相,未来发展前景备受看好。

云度新能源则在去年迅速推出首款量产电动车π1,今年3月再神速推出π3,并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全球首发A+级纯电SUVπ7,据称这款车将于明年上市销售,将具备L3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涉足乘、商两个汽车领域的长江汽车,也高调参加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带来9款产品,包括3款乘用车和6款全新纯电动物流车。据了解,长江汽车依托母公司香港五龙电动车集团在电池材料、电池生产、乘用车/商用车/客车生产、汽车设计全产业链的优势,目前在北京、上海设有研发中心,在天津、辽宁建立了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重庆建立了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在中国、昆明、贵州建立了整车生产基地,甚至在美国有海外生产基地,整车年产能达10万辆,在15家获资质车企中与江淮大众并列第一。

统筹策划:南都记者 钟键挺 张泽彤

采写/制表:南都记者 何羽 钟键挺  实习生:贡芊芊

编辑:张泽彤

最新回答
诚心的水蜜桃
粗暴的鸡翅
2025-09-11 01:24:46

每一次风口的到来,都将带动一个产业发生巨变。新能源 汽车 目前就在酝酿一个全新的风口:“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

在7月23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目前已经上报国务院,换电将成为下一个规划期的新消费热点。“充电与换电都是电动 汽车 的能源补充方式,各有优势也各有适用领域和消费群体。工信部鼓励企业 探索 ‘车电分离’模式应用,满足不同市场需要。”

新能源 汽车 行业给出了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不难想象,昔日投资者一窝蜂做电动车的热火景象将得到复制,不过这次大家跟风做的将是换电车型与换电站。

都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新能源车企站上“换电”这个新发展风口,就能成功飞起来吗?

为什么政府部门对“车电分离”模式如此重视?这要从电动车的发展瓶颈说起。

我国新能源 汽车 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扶持下蓬勃发展了十年,不仅让我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规模站上了世界第一的高度,也让妨碍电动车推广普及的阻力得以呈现,这其中,包括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

续航里程方面,多年来,经过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主机厂的不懈努力,目前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最高突破700公里,工况续航超过500公里的电动车也有很多产品可选,比如蔚来、小鹏、广汽新能源、比亚迪,等等,与传统燃油车的续航里程进一步拉近。

但充电时间,一直是纯电动车的一项短板。

电动车有快速充电和慢速充电两种模式,慢充状态下,一辆电动车充满电一般需要8-10小时,而快充状态下,大部分电动车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充满80%的电量,个别电动车能将这个时间缩短至40分钟。尽管如此,与传统燃油车5分钟即加满油的时间相比,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仍然显得漫长,在节奏快、分秒必争的大都市,车主未必有这么多闲暇时间为电动车充电。

这个时候,“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所谓“车电分离”,即将电动车和电池拆分,车主可以通过电池租用方案、购买换电套餐等方式拥有和使用车辆。当电动车的电量不足时,车主无需到充电桩花大量时间为车子充电,只需到换电站更换一块电量满格的电池即可继续使用车辆。

对于消费者而言,“换电”模式不仅可以减少部分购车成本(动力电池),还不必担心电池损耗、质保等问题,更无须担心充电过程中发生起火自燃事故,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例换电车辆发生安全事故。

于是2020年,换电站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能源 汽车 补贴也对换电模式给予政策鼓励。

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新能源 汽车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鼓励企业根据适用场景研发换电模式车型,支持北京、海南等地方开展试点推广,推动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质量发展。

每一个产业新风口的形成,都不是突然出现,而是早有端倪,“换电”模式也是。

2019年6月初,国家发改委发文鼓励企业推广新能源 汽车 电池租赁等车电分离消费方式。2019年底,辛国斌在“新能源 汽车 换电模式研究座谈会”上强调,充电与换电两者模式不是对立的关系,各有优势和特点,应鼓励包括充电、换电在内的各种新能源 汽车 电能补给模式共同发展,不断提升新能源 汽车 的使用便利性。

嗅觉敏锐的车企,早已开始 探索 “换电”模式,包括推出换电模式的电动车,以及建设换电站。

最成功的是蔚来 汽车 。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唯一采用换电技术的新兴企业,蔚来一直在布局“车电分离”业务,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37座换电站,覆盖61座城市。不过,蔚来在推进“换电”模式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阻碍,比如电池产权归属以及标准不统一。为此,蔚来计划在8月份成立一家独立的电池资产管理公司,以推动车电业务分离。

传统车企中动作最快的是北汽新能源。

官方信息显示,北汽新能源2016年就启动了换电站的建设运营,截至今年4月,已在全国建成换电站200余座,覆盖北京、厦门、广州、昆明、海口等15个城市。据称,换电站网络布局是北汽新能源的一个重要战略布局,未来北汽新能源将以北京、厦门、海南为重点推广并建设区域,打造可供全国示范参考的能源管理与服务、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样板间”。一个月前,北汽还通过海南项目,在出租车领域首次实现“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

此外,吉利、上汽、长城也在 探索 推出换电车型,并着手布局这个领域。吉利2016年就成立了名为易易换电的全资子公司,并于近日注册了“易易换电”商标,首款换电车型有望在曹操出行率先落地。

作为动力电池企业老大的宁德时代,也在 探索 车电分离模式,不仅和科士达成立储能业务公司,研发储能与充电一体化的产品,还与国网节能公司成立新疆国网时代储能发展有限公司,与百城新能源合资成立上海快卜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 探索 电网调峰和充电智能微网与储充一体化网络,为入局车电分离业务运营做准备。今年7月17日,宁德时代更与北汽新能源签署车电分离项目合约,正式进军换电运营领域。

“车电分离”真的那么香吗?这个风口难道就没有风险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采用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后,车企承担的风险反而更大了。

首先,车企要承担电池成本,废旧电池回收需要自负亏损。纯电动车成本最高的是动力电池,大约占整车价格的40%,“车电分离”后,车归车,电归电,消费者只需要出电动车的成本,电池的成本改由车企承担,电池的效能衰减问题也被转嫁到了车企身上。

其次是换电站等基建成本投入过高,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

换电站需要准备的电池按照每千瓦时1500元来算,60千瓦时的动力电池需要9万元,一个换电站常备8块电池,那么光电池的费用就是72万元,这还不包括充电设备、场地租金、人工费和电费。

据悉,北汽新能源一座换电站的建设成本约为300万元,这连不包括电池的成本,由于目前换电车数量少,运力不足,导致其换电站回本难。

另外,电池缺乏统一标准、性能有差异,以及换电标准无法统一等问题,也是困扰车企的一个烦恼。

也就是说,“车电分离”的销售方式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闻着香,但要触碰,却有被刺的风险。

这些风险,该如何规避呢?蔚来推动车电业务分离,成立一家独立的电池资产管理公司的做法,给出了一个思路。

据媒体报道,这家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将推出BaaS(Battery as a Service,电池即服务)产品,目前正在寻求融资,引入大型能源基金的投资,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已明确表达投资意向。蔚来之所以怎么做,就是为了将整车和电池资产的归属权进行剥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车电分离,引入投资降低自身承担的成本压力和投资风险,同时还可以更灵活地利用这部分资源。

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加入,在技术上对蔚来提供支持,尤其是在电池梯次利用、回收上给予技术支持,无疑能更好地推动蔚来的车电分离业务。也就是说,这一步棋,既解决重资产的资金压力,又引入技术支持,自己还能以运营商的身份向其他车企开通换电平台、提供换电服务,可谓一举多得。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在实现商业闭环的逻辑之前,车企若能与动力电池结盟,再引入资本支持,无疑是相对理想的状态。

“换电”这个风口值得押注,但没必要所有风险都由自己承担。

炙热的音响
不安的棒球
2025-09-11 01:24:46
11月5日,工信部公布第313批汽车、摩托车、三轮车生产许可企业,其中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亮相。国能汽车于2017年1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2018年11月,国能汽车获得工信部批复,成为国家发改委和MIIT;双重资格。汽车制造企业。▲国能汽车93公开资料显示,国能汽车成立于2015年6月,是国能电动车瑞典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首款车型国能汽车93基于萨博的平台,已经预售。补贴后预售价格16.98万元。在国家发改委批准的15家企业新建纯电动乘用车项目中,北汽新能源、杜云汽车、江铃汽车、郅都汽车、长江汽车、未来汽车、何忠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金康新能源均获得资质,国能新能源成为第10家获得资质的企业。

着急的草莓
愉快的龙猫
2025-09-11 01:24:46
近日,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20批)》公告显示“山东国金 汽车 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工信部核准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这意味着国金 汽车 正式获得工信部核准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

在此之前,北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知豆、长江 汽车 、前途 汽车 、合众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金康新能源、国能新能源后、江苏敏安已经成为通过发改委和工信部公告管理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而国金 汽车 斩获工信部资质后,成为了又一家拥有发改委资质和工信部资质的“双资质”纯电动乘用车制造企业。

对于 汽车 企业来说,发改委颁发的资质决定 汽车 企业是否能建厂造车,工信部颁发的资质则掌握着车型能否上市销售的权利。如今,拥有“双资质”的国金 汽车 ,已经可以独立进行新能源车型的生产和销售。相比于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们,或找传统车企代工生产,或花高价购买资质,国金无疑是幸运的。

也就在近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原众泰销售公司总经理高江涛入职国金,任职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分管产品规划、销售、新零售业务。作为年轻的80后 汽车 营销人,高江涛从2009年到2019年,在众泰共任职10年,从区域经理一路做到销售总经理。

2012年,高江涛担任众泰江南销售负责人,负责江南TT的销售工作。2014年,高江涛担任云100的销售负责人。2015年7月,高江涛担任众泰大迈销售公司总经理。

无独有偶,国金 汽车 创始人苏金河与众泰 汽车 也有渊源。苏金河从2012年起担任众泰控股集团下属湖南江南 汽车 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于2014年10月推出了一款广受市场好评的纯电动微型车众泰云100,从而使众泰 汽车 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站稳脚跟。

2015年6月,苏金河创立的湖南泰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同年控股陕汽集团下属陕西通家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苏金河也正式离开众泰 汽车 ,开始独立发展新能源 汽车 产业。

据了解,落户山东的国金 汽车 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金12.5亿元。业务范围设计新能源 汽车 整车及其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国金 汽车 已建设了MPV、轿车、SUV和微型车四大研发平台。与此同时,国金 汽车 还组建了研究院,并与美国、德国等国内外著名研发团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2018年,国金第一款纯电动MPV车型国金GM3开始上市销售,补贴前售价区间为22.98-24.98万元。目前,国金 汽车 的销售渠道已覆盖深圳、广州、杭州、南京等60多个城市,并列入山东、北京、江西、山西及公安部、国家税务系统等公务用车采购目录,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

相关资料显示,山东国金 汽车 制造有限公司纯电动 汽车 项目,是山东省2018年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淄博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43.5亿。作为一家集 汽车 研发、制造、物流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企业,国金 汽车 已经具备年产10万辆纯电动新能源 汽车 生产能力,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10亿元。

文静的朋友
务实的花卷
2025-09-11 01:24:46
8月20日,两地接连发生两起新能源车安全事故,引起舆论热议。

继杭州市一 领克01新能源 于地下停车场冒烟疑似自燃后(现场浓烟滚滚!领克新能源车首例自燃?厂家回应:正在调查中),同日下午,福建三明市 北汽新能源 汽车先冒烟后爆炸的视频在网上不胫而走,引发关注。

据热传的两条视频显示,发生冒烟后爆炸事故的是 北汽新能源EX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360。该车停靠于某充电站中,先是车身周围浓烟滚滚,随后,在消防人员持续向车辆射水时,该车突然爆炸,车辆解体的同时还炸穿充电站顶棚。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由于北汽新能源EX360的充电口位于车辆前隔栅车标出,而视频中涉事车辆车头朝里停放,未能准确辨认其是否处于充电状态,但据其中一条网传视频的拍摄者称,该车正在充电。

8月20日,时代财经就旗下新能源车型疑似爆炸的情况、原因等问题向北汽新能源方面求证,但暂未取得确切回应,北汽新能源一负责公关事务的高级市场经理对时代财经表示,"具体情况还不太清楚。"

车辆冒烟后爆炸

据网传视频显示,在消防人员实施消防工作时,涉事车辆周围的其他车已被撤离,甚至消防人员也后退至一围墙后射水为车辆降温。

爆炸发生时,车辆周围伴有明火,随后,包括车门、后备箱盖等零部件散落一地,车辆严重损毁之余,还殃及充电站顶棚。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据时代财经了解,涉事的北汽新能源EX360,属于纯电动SUV,其搭载的动力电池属于三元锂电池。据一曾对北汽新能源EX360进行拆解的媒体报道,该车动力电池供应商包括但或不限于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电池组能量为48.1kWh。

据上述媒体拆解的结果,发现北汽新能源EX360的电池包不具有冷却管路,冷却方式为自然风冷。该散热方式于成本较高且目前较为主流的液冷散热相比,散热效率偏低。

此外,据时代财经查询,8月20日福建三明市气温为24°C-36°C,环境温度正常。

此外,去年,深圳发改委还通报了北汽电动车频繁自燃起火事件。据悉,在深圳多起 北汽威旺407EV 纯电动货车充电起火自燃事故后,深圳市新能源车辆应用推广中心曾紧急发文通知,各企业及个人立即停止使用北汽威旺407EV,并且各充电运营商停止为该车型提供充电服务。

质量风波背后北汽新能源销量7连跌

此次新能源车疑似自燃引发爆炸事件,或令市场表现本就不容乐观的北汽新能源雪上加霜。

据北汽蓝谷(SH:600733)发布的最新产销快报,曾号称集团杀手锏之一的北汽新能源,今年以来已经历销量"七连跌"。数据显示,今年7月,北汽新能源销量为2009辆,同比下滑84%。1-7月累计销量为16709辆,同比下滑78.49%。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全国新能源车市在经历"12连跌"后,迎来久违的正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万辆和9.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6%和19.3%。

在大部分车企实现触底反弹下,北汽新能源跌幅破八成。从乘联会发布的7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单上看,北汽新能源的王牌车系已跌出榜单。

图片来源:乘联会

而北汽新能源的压力从去年可见端倪。过去几年间在纯电动车市上销量呈倍速增长的北汽新能源,去年在补贴退坡、车市承压等多重因素下,北汽新能源共销售纯电动汽车150601辆,同比减少了4.69%。

截至目前,北汽新能源尚未就今日爆炸事故做公开回应。而反观同样在近期遇到旗下新能源车起火事故的 小鹏汽车 、理想汽车,均能够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在官方渠道发布声明,向公众交代事故基本信息以及初步调查结果。在反应速度上,北汽新能源显然慢半拍。对于北汽新能源方面后续的调查,时代财经将会继续跟进。@2019

结实的心锁
寂寞的滑板
2025-09-11 01:24:46
侦探了解到,张勇先生正式加入浙江何忠新能源汽车公司,担任公司总裁,全面负责何忠汽车的生产经营。张勇先后在北汽福田、奇瑞汽车、北汽新能源工作,在渠道建设、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在加入何忠汽车之前,张勇是BAIC新能源的副总经理。■关于何忠汽车浙江何忠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位于浙江省桐乡市,2017年4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第13家获得国家新能源汽车牌照的企业。根据规划,何忠汽车项目将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计划产能为5万辆/年,预计2018年第三季度建成投产。何忠汽车目前在上海、北京、美国硅谷和欧洲设有业务运营中心、技术RD中心和设计中心,其中上海商业设计中心将于2018年3月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