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风,石油,森林,土地,煤炭,金属矿哪些能再生
理论上都是可再生的,但是,石油,煤炭,金属矿这些都必须经过一定的地质时期才能生成,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再生的过程远比人类历史长很多!所以一般对人来说,水
凤
是绝对的可再生能源,而森林和土地在开发利用的同时需要人类进行再生培育,否则就非再生!
石油,煤炭,金属矿是非再生资源!
树丛能源再生角度上,确实是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说。在自然条件下,树木的死亡和枯萎,会有新的树木发芽生长,在地球过去的几亿年的时间,一直都是这样。但是直到近代,社会的发展对树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比如说:纸张,钞票,家具......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的大量砍伐树木对其维持几亿年的平衡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所以说,出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来讲,不能滥伐树木。但是绝对的禁止是不可能,社会要发展,必须得用到自然资源。
故答案为:温泉、树林、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核能、天然气、花岗岩;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符合题意;
D、地热能是地壳内的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合题意.
故选C.
森林的重大意义与作用:
森林是陆地上具有最强大生产力、最庞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茂密的森林为大量植物、动物、微生物创造了生存条件。
森林对人类有着重要的直接经济价值。
在化石燃料出现以前,森林里的木材是人类主要能源来源。
为什么说森林是人类的宝库?茂密的森林为大量植物、动物、微生物创造了生存条件。森林中的物种极为丰富,据估计地球上现有1000多万个物种,仅森林密集的热带雨林内就聚集着约400万个物种。相比之下,温带雨林由于经历了冰川时期的地质变迁,物种数量要少得多,不过却拥有众多高大又结实的珍贵树种,许多珍禽异兽也生活于其间。可以说,森林是最丰富、最珍贵的物种“基因库”,是人类探索、研究和发掘生物资源和自然遗产的重要基地。
20世纪70年代,为了培育能抵抗矮化病的水稻新品种,农业专家在印度中部的热带雨林中寻找具有强抗性基因的野生稻种,结果仅找到1种。如果当时一无所获,亚洲的水稻恐怕就难再有“身强体壮”的后代了。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评估,目前鉴定出的具有抗癌效果的植物中约有70%来自热带雨林。一种正在研发的用于治疗艾滋病病毒的新药,就是从在加里曼丹岛热带雨林中发现的树种中提取出来的。
森林对人类有着重要的直接经济价值。全世界的森林每年提供的木材超过23亿立方米。此外,森林还为人类提供橡胶、松香等工业原料,提供蔬菜、水果、食用菌等食物和药材。毫不夸张地说,森林就像一个巨大的绿色宝库,慷慨地为人类提供资源,同时也有待于人类进一步认识和合理发掘。
大森林的早晨
在化石燃料出现以前,森林里的木材是人类主要能源来源。今天,全世界仍有20多亿人口依靠木材满足能源需求。木材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能源来源,发展中国家的木材消耗量约占全球总量的90%。木材的不可持续采伐给经济和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依靠森林资源作为能源的并非只有发展中国家。森林生物量带来的生物能源约占欧洲可再生能源消耗量的一半。欧洲各国正在改变发电厂从单一煤炭来源转变为煤炭与木材混合来源,以此满足可再生能源的“碳中和”目标。
由于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关注,生物质能源仍将作为各国未来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
人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林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也离不开林业。林业虽然不能像远古和古代直接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的条件,但是森林所积累的物质,以及森林功能的作用,为人类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财富。
1、我国13.6亿人口,用占全世界7%的土地,解决了占全世界22%人口吃饭问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的发生,与林业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治沙工程,作为农作物天然屏障,发挥了森林生态功能的防护作用,增强农业生产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贡献。“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增强了对农田的防护功能,全国每年仅小麦一项就增产80亿斤以上。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有计划地退耕退牧还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建设任务。应把植树造林参与进大农业结构,构建新的稳定性强,生物生产力高的人工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形成经济合理的物质能量流通,构成复杂的食物链和营养链,促进林、农的稳产和高产。
2、我国现有木本粮食种植面积266.7万公顷,年产量17亿斤。我国木本粮油及野生植物淀粉、森林果菜、食用菌等总产量折合成粮食可达200亿公斤,相当于5.3万公顷耕地的产出。特别是随着人们食品结构的改变,对人工驯养的野生动物、驯化栽培的野生植物、食用菌逐渐成为“菜篮子”里得宠的佳肴,进入高档豪华宾馆和酒店。目前,国内高档餐桌上消费的人工驯养的野味(动物类食品)近90种、食用菌60多种、山野菜达 110多种。森林资源中的树叶、树皮、树根、花、种子等,进行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其营养价值不低于饲料粮,为我国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优质饲料。
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已成为人们日常必需的生活消费品,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的品种要求越来越多。由于水果的品种繁多,味道各异,不但香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饱含人体发育不可缺少的许多养料,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水果,比粮食多几倍到几十倍。尤其是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任何一种食品也比不上的。水果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每年消费水果多达 150公斤;全世界平均每人年消费水果65公斤;而我国目前水果年人均消费不足45公斤,北方地区就更少了。所以,水果已逐渐成为百姓家庭,人际交往,集体聚会,庆典活动必备的消费品。从全世界酿造业看,果酒、香槟酒和啤酒占市场消费量很大,由饮酒逐步转向饮用无酒精含量的果汁类饮料,大大降低了粮食的消耗。国外酿造业的大部分原料来源于林业提供的干鲜水果和浆果。饮酒在中国历史悠久。据专家测算,全国有近三千家酿酒厂,每年消耗粮食酿酒达100多亿公斤,这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大的浪费。从我国人均占有耕地的实际状况来看,开发酿酒的新原料,以果品代替粮食酿酒,或者开发天然植物饮料,是酿造业发展方向,
可再生能源: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的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的能源
a.太阳能b.水能c.风能,可以从自然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是可再生能源。而d.核能,自然界不能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
绿色银行主要说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所谓绿色银行,主要有三种意思:
1、树林可以提供氧气,可以凝聚泥土,可以提供各种材料。而且这些都是来源于自然的,是绿色无污染的,为人类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促进。
2、所谓“绿色银行”,就是一批从事“合作造林”、“托管造林”开发项目的民营林业公司,为了增强其林业项目的公众投资吸引力,而想出来的"美称"。
3、还有一点,就是指安全,以注重金融服务项目,关注客户健康理财的标准公开性,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银行企业。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就一直在大力建设绿色银行。
一、树林的社会价值
1、绿色的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体肾上腺素的分泌,降低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据调查,在干燥无林处,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400万个病菌,而在林荫道处只含60万个,在森林中则只有几十个了。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吸收有害气体。据报道,0.4公顷林带,一年中可吸收并同化100000千克的污染物。1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的二氧化硫。因此森林中的空气清新洁净。
3、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每公顷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吨粉尘,城市绿化地带空气的含尘量一般要比非绿化地带少一半以上。
许多树木能分泌杀菌素,如松树分泌的杀菌素就能杀死白喉、痢疾、结核病的病原微生物。闹市区空气里的细菌含量,要比绿化地区多85%。
4、林木能吸收噪声。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
5、提供资源
直到如今,森林仍然为我们提供着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估计世界上有3亿人以森林为家,靠森林谋生。森林提供包括果子、种子、坚果、根茎、块茎、菌类等各种食物,泰国的某些林业地区,60%的粮食取自森林。森林灌木丛中的动物还给人们提供肉食和动物蛋白。
木材的用途很广,造房子,开矿山,修铁路,架桥梁,造纸,做家具??森林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其他的林产品也丰富多彩,松脂、烤胶、虫蜡、香料等等,都是轻工业的原料。
6、提供栖息地
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森林保护着生物多样性资源,是天然的物种库和基因库。
二、自然价值
树林是大自然的“调度师”,它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的侵犯,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许多树木都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樟树、夹竹桃、丁香、枫树、刺槐、臭椿、桧柏、女贞、橡树、红柳、木槿、榆树、马尾松、法国梧桐等。
树木都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这些气体通过绿化林带,通常有1/4可以得到净化,或变成氧气。
树林能涵养水源,是一个巨大的“水库”,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
扩展资料
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绿色经济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绿色经济是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也是一种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它是一种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经济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绿色服务业等。
绿色经济的价值如下:
1、首先,绿色经济模式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
绿色经济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所形成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基础,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导向,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符合生态系统规律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引导、推动、保障社会产业活动各个环节的绿色化,从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
2、其次,绿色经济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的价值。
绿色经济系统坚持开放性和协调性,将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作为其经济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实行绿色先导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抑或改善环境资源条件,确认和表现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的价值。
3、再次,绿色经济的自然资源利用具有公平性。
公平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性,失去公平性就等于失去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
4、绿色经济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胜劣汰。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是动态的,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正是基于产业结构的更新机制,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绿色经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