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产量仅4.4万辆,北汽新能源重提与比亚迪电池合作
电车汇 消息:1月15日,北汽新能源在亦庄蓝谷基地举行了成立十周年发布会,发布会上北汽新能源披露了诸多正在进行中的战略布局,其中包括与比亚迪等同行 探索 合作的可能性。“我们和比亚迪的电池合作正在探讨和评估中。”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表示。最近比亚迪新推出的刀片电池产品颇受关注,也让比亚迪能否以电池供应商的身份与车企同行展开更多合作受到关注。
北汽新能源的隐忧
2020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能源 汽车 补贴退出、特斯拉国产都被认为将改变现有竞争格局。作为电动 汽车 领头羊,北汽新能源虽然在2019年完成了全新品牌和产品阵营的梳理、升级,但压力值仍然较高。
电车汇依据北汽蓝谷公布的产销快报统计显示,北汽新能源2018年的累计产量为110069辆,当年的销量为158012辆,产销量差别并不大,但是2019年的数据却让人颇为意外,2019年北汽新能源累计产量为44337辆,当年的累计销量却是150601辆,产销量之间的差额超过了10万辆。从这个角度来看,北汽新能源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产能过剩的迹象。
在此次庆典上,北汽新能源发布了“2029年计划”,其中就包括未来十年的电池规划——以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三位一体”的能源驱动系统构建多元化能源体系。
虽然大部分整车厂商强调“术业有专攻”,要专注于整车技术开发,但在国内整车厂商中,除了比亚迪,长城过去两年也开始高调打造自己的电池产业板块,同样推出了新的电池技术概念。国际上,大众等主机厂也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领域展开研发,通用、宝马都进入了电芯材料的研发领域。这使得这些主机厂同时具有了动力电池供应商的角色。
马仿列表示,与比亚迪的合作 探索 不仅仅在电池领域,运营、技术等方面都有涉及。随后他还补充说到“我们和长城也在合作”,马仿列认为,在共同做大新能源 汽车 蛋糕这个共同目标上,国内车企同行的合作共赢是大趋势。
北汽新能源与比亚迪之间的“恩怨”
电车汇依据2019年上险量统计的结果显示,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分列第一和第二,两家车企占2019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的31%,如果比亚迪能够成为北汽新能源的电池供应商,极有可能改写动力电池行业格局。
虽然此次北汽新能源提及与比亚迪的合作,但实际上,北汽新能源与比亚迪的互动并不是第一次,2018年2月,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亲自率队到访比亚迪,双方团队就三电系统、 汽车 电子、新能源车底盘等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展开交流,且就合作方向达成了高度共识。并称比亚迪方面希望与北汽新能源在一站式服务、三电系列产品、智能化 汽车 电子等方面建立更深入的合作。
一个月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 汽车 零部件展主题技术交流会在北京新能源 汽车 科技 创新中心(中国蓝谷)举行,此次交流会上,双方团队就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动力总成、 汽车 电子、元器件、车身附件、新能源车底盘等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展开深入交流。除了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到场以外,采购中心的部分管理人员一同参加了交流会。
在电池供应领域,北汽集团目前已经有了较为稳定的供应体系。据电车汇数据智库统计,2019年1-11批新能源 汽车 推荐目录中,北京新能源车型电池单体供应商主要是宁德时代、孚能 科技 、国轩高科、力神这几家。
而北汽新能源想要抛弃这几家电池供应商寻找“新欢”也并不容易。以孚能 科技 为例,其动力电池不仅专供北汽新能源,并在2017年9月与北汽集团联合投资80亿元成立动力电池合资公司;而国轩高科更是北汽新能源B轮融资的投资方。只不过是北汽新能源“专属”电池pack厂近段时间陷入风波,不过双方的合作仍然保持,并无退出迹象。
同时与韩国SK合资的电池工厂也已于2019年12月竣工投产,后者生产的锂离子软包电池将为北汽集团高端品牌ARCFOX提供配套。但与众多厂商一样,由于电池是电动 汽车 核心零部件,而其技术的提升以及成本瓶颈的突破正在以多种路径展开,且主动权并非掌握在整车厂手中,因此,多元化的电池技术应用和合作成为包括北汽新能源在内的整车厂商的共同选择。
对于比亚迪而言,近两年除了发展新能源 汽车 整车业务外,也在推动核心零部件外供,尤其是动力电池外供,据电车汇统计,目前比亚迪已经给长安新能源的乘用车提供电池配套,给中联重科、蜀都、东风等企业的商用车提供电池配套。倘若比亚迪动力电池能够进入北汽新能源的供应体系,对于比亚迪的电池业务而言,也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文章摘自 电车汇 20200116 发自北京
(1)由于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日益枯竭,要解决能源危机,一方面要节约能源,另一方面要开发新能源.
(2)煤、石油及分馏产品、天然气是常规能源,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等.
(3)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条件是点燃,所以方程式为:CH4+2O2
| ||
(4)玻璃钢是钢与玻璃纤维构成的,前者是金属材料,后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玻璃钢是复合材料.
(5)玻璃钢材料与铁相比,耐腐蚀,成本低.
(6)沼气为气体燃料,清洁污染小,可用发酵方法制取,能废物利用,可再生,在生产沼气的同时还可生产肥料.
故答案为:(1)节约能源或开发新能源;
(2)太阳能、风能(或水能、潮汐能、核能等);
(3)CH4+2O2
| ||
(4)D;
(5)不易腐蚀等;
(6)清洁;节约不可再生能源(或废物利用或可同时生产肥料).
首先是四川省可再生资源丰富,清洁能源发电量占85%,居全国首位。太阳能和风能可开发资源和技术分别达到8500万千瓦和1800万千瓦,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先天优势。结合甘孜、凉山等地的优质风光资源,四川省初步建立了水、光、风互补的新能源供应体系。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其次是成都,四川永陵公园,王剑墓。几千年的风风雨雨证明,四川是一块宝地,是我国的大后方,是战略大省,地位非凡。主要原因是四川物产丰富,地形比较封闭,四面环山,通道狭窄,易守难攻。当然,有利也有弊。乱世,四川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地质运动频繁,而且地壳还是处于下降趋势,虽然导致这里有了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不断有丰富的有机物质被掩埋,在地下经历丰富的运动,保证了成油成气的地质环境。
再者是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四川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先发优势。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设备需求的扩大,四川省新能源产业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完善和壮大新能源产业,加强创新驱动和技术引导。积极创建一批国家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攻关和突破新能源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清洁能源装备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领先。
然后是四川盆地是地质史上生物物种丰富的时期。我们也知道四川发现了很多恐龙化石,物种非常多样。除了恐龙,还有很多史前动植物化石,还有很多有机生物。随着地壳运动和时间演化,有机质在地下逐渐分解形成石油和天然气,更好的带动当地的发展。
2021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也牵动着每个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及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们看到,党和国家紧紧围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同富裕两个战略目标,不断的推动 社会 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人民生活 健康 幸福 。我们也强烈的感受到了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我们的国家和 社会 发生了很多结构性的变化,也有很多对于未来的前瞻性布局和深谋远虑。同样对个人,也需要不断的总结、改变,顺应时代潮流,在 历史 洪流中摆正位置、做好事情。当然,更多的还是基于工作的思考。
民族复兴路上消费市场正悄然变化。 回望2021年,我们发现,国内的消费市场从生产供应和市场消费两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供给端,自主品牌、新国货不断崛起,市场占有率不断的提升,也加快海外出口,走向更多的新兴国家,产品的颜值更高、功能更强、智能化水平更高、性价比更高;消费端,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扩大,年轻化消费正在成为主流,伴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提质扩容以及文化自信和产品吸引力的增强, 科技 创新带来的新消费场景和新的消费体验不断涌现,兼具高品质、高颜值、高性价比,更有个性的新国货品牌迅速发展,这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增长驱动力。
绿色消费转型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纵观2022年,国家的宏观政策在不断的引导技术、资金、人才从房地产和互联网等领域向高端制造业转移,持续推动制造业向绿色,智能,高端化升级。以碳中和为抓手,推动 社会 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加速企业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减碳减排领域重点发展。绿色低碳是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大方向,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不仅仅是中国庄严的国际承诺,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202年国内的经济生产恢复比较快,但消费端恢复较慢,也说明国内的消费景气度下行趋势,消费动力不足。根据宏观部署,2022年经济发展的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所以个人也不要太激进,保持工作和收入稳定最重要。明年一系列重大国际赛事和重要政治会议将举行,这都需要经济环境保持一定稳定、稳健,这是一个市场需求,更是政治要求。所以,中国经济在2022年要继续复苏,复苏的动能也将由逐步由外需拉动转向内需驱动。长期看,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也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拥有广袤纵深的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健全且强韧有力的供应体系,这是得天独厚的国际竞争优势。同时,2021年共同富裕的政策不断推进、养老医保等 社会 福利不断普及、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为中国的消费增长提供支撑,使其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发展新能源 汽车 一个必然的选择。 在这种 社会 大背景下,新能源车作为能源转型、就业承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有利承载工具,将配合宏观政治要求、区域发展需求、产业发展所求、消费市场所需,加速发展。2021年,新能源的渗透率将超过13%,2022年预计将超过20%,这样一个高的渗透率预示着新源 汽车 将迎来加速爆发式的发展。目前也能看到无论是自主还是合资企业,新能源车的产品布局越来越丰富, 毫无疑问2022年将是新能源产品的大年,各个企业都会基于不同的技术路线、产品布局推出各自型号车型,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基于2021年的所见、所感、所思,可以总结新能源 汽车 呈现这几大趋势和特征:
1、新能源车正在加速与爆发。 2021年新能源 汽车 的市场渗透率将突破12%,达到一个临界爆发点,迎来市场化快速发展阶段,产品更加丰富,竞争更加激烈。新能源趋势不可逆转,能源革命的浪潮汹涌而来,也会倒逼国内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
2、新能源 汽车 的溢出效应。 伴随着限行、限购城市规模的扩大,新能源将加速1-3线城市对传统燃油车用户的抢夺,对传统市场形成冲击。目前新能源车还不是主流消费,但这种转化趋势正在扩大。所以传统车型在1-3线城市的选择优势下降,将被迫逐步的下探到低线城市,从而带动整个市场的消费升级,也迫使传统 汽车 通过产品改良,继续提升产品性价比来提升竞争力,提供用户更好的出行体验,这也将助力整个消费升级和国内市场的流动循环。
3、个性化产品异军突起,自主品牌崛起成为一个持续性的趋势。 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自主品牌在外观设计、个性化表达以及智能化体验上的优势逐渐凸显,将引导90后,00后选择国货风潮。消费的年轻化带领了自主品牌走向国潮复兴、国货崛起之路,不断为用户创造更加幸福美好、更有获得感的用车生活。
4、 汽车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用户的增换购需求持续增长,购车预算及车型尺寸不断增加,做高端,做品牌是自主品牌的结构性机会。自主品牌的价格继续提升,代表着自主品牌价值的提升,这预示着和豪华品牌、合资品牌必有一场硬碰硬的厮杀。
5、 汽车 消费从市场主导变为产品主导。 这两年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传统 汽车 ,价格战、渠道战、广告战很猛,产品也逐步同质化、内卷严重。新能源 汽车 带来了市场增量,其技术的突破带来市场结构突破。新能源倒逼传统 汽车 转型升级,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带动了市场需求从合资向自主转移,国内自主品牌迎来了逆袭的战略机遇。同时,新势力品牌也在快速崛起。
基于以上5个发现,我们同样能看到很多机会,而对于企业则是战略要求。
1、新能车生态布局要加速。 众多整车企业加强新能源相关技术研发,以刀片电池为代表的高性能电池逐步大规模应用,同时超常寿命技术,超级快充技术以及低温性能提升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逐步解决新能源车续航衰减,充电慢等问题,纯电架构、L3智能驾驶、数字座舱等产品技术迭代加速。消费者对新能源的接受度短期持续提升,将会助力新联市场的需求持续释放。在整车保有量不断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充电桩的数量和规模将不断的提升,充电桩的运营效率也借助市场极致将会显著的提升,这些将带动新能源 汽车 需求逐步释放。
2、产品要主动出圈。 2022年新能源产品大年,自主品牌的内部竞争将加剧,肯定会继续卷。所以,在 科技 智能产品的基础上,要聚焦年轻群体,借助多元化来满足Z世代以及互联网原住民的场景需求,创造更个性的产品印记,甚至创造话题场景,借助互联网扩圈来实现圈层化营销,让产品成为年轻用户的社交工具和朋友圈谈资。
3、做高端提升品牌溢价。 2021年是自主品牌崛起的元年,在新能源电气化加速下迎来重大的战略机遇。2022年新能源继续争奇斗艳,2025年将出现百家争鸣之势。结构上,豪车电气化对自主品牌而言仅有3年的窗口期,到2025年自主品牌的先发优势将不复存在,到2030年这一市场的竞争必然白热化。细分市场上,中高级别的C级轿车,B级SUV和C级SUV中的新能源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将成为接下来快速崛起的新能源细分市场。通过消费升级,豪华市场的国产替代也会越来越明显。
4、做强品牌反向赋能。 新能源 汽车 可以是首选,目前消费者对新能源的接受度不断提升,用户的产品印象更加牢固,品牌资产更显可贵。制造端的差距将会不断的缩小,产品本身的体验也将逐步的同质化,产品会存在竞争力落后风险。那么,基于品牌的竞争力将显得尤为重要,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流量获取更容易了,品牌传播也更方便,强化品牌价值是必须的。
5、经营好用户口碑打造品牌沃土。 新能源未来不断激烈的竞争提示我们,要做品牌,而品牌来源于口碑,对于用户的经营、口碑的维护、品牌的塑造在高端豪华车型上非常重要性,要加快布局。要借助新能源本身的三电、架构、 科技 优势,讲好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故事;要能不断的提升整车智能属性,通过智能来重新定义豪华,讲好未来智能出行的故事;要通过定义未来美学、中国式美学,讲好造型开发的故事;通过定义品牌理念来诠释品牌故事,自主品牌下一个战略高点是通过创造全新的用户体验、以品牌为中心的用户生态打造,实现精品化的全新的生活和沟通方式。最后,要通过加速出海,以民族自豪感来赢得国内市场的共情和好评。
6、把握住增换购市场潜力。 与传统车增换购市场对比,新能源车具备四个明显特征:增换购率高、女性用户占比高、豪华品牌比例高、年轻用户占比高。所以,如何把握年轻用户及女性用户群体的增换购需求,对于新能源产品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