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共40个城市,有谁知全部明细?
首批获得通过的城市仅有北京、上海、天津、钦州、唐山、南京、武汉、洛阳、重庆、宁波、合肥、德州、威海、鹤壁、襄樊、铜陵、太原、株洲、珠海、深圳,西宁、建德铜陵(增补),福州,新余,等25个城市。
2010二批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银川市、扬州市、涟水市、承德市、南宁市、柳州市、青岛市、烟台市、黄山、芜湖 、萍乡市,贵阳,丽江等18个城市。
现在人们在生活中讨论最多的就是垃圾分类,而垃圾应该如何分类呢?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主要完成哪46个城市的垃圾分类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 城市文化 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名单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石家庄 、 邯郸 、 太原 、 呼和浩特 、 沈阳 、 大连 、 长春 、 哈尔滨 、 南京 、 苏州 、 杭州 、 宁波 、 合肥 、铜陵、 福州 、 厦门 、 南昌 、宜春、 郑州 、 济南 、泰安、 青岛 、 武汉 、宜昌、 长沙 、 广州 、 深圳 、 南宁 、 海口 、 成都 、广元、德阳、 贵阳 、 昆明 、 拉萨 、日喀则, 西安 、 咸阳 , 兰州 ,西宁, 银川 , 乌鲁木齐 市。
垃圾如何分类 (以下内容整理自网络,不作为官方分类 指南 ,仅供参考)
垃圾分类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四类。
可回收物
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具体举例:
废纸张:纸板箱、报纸、废弃书本、快递纸袋、打印纸、信封、广告单、纸塑铝复合包装
废塑料:食品与日用品塑料瓶罐及瓶盖(饮料瓶、奶瓶、洗发水瓶、乳液罐)、食用油桶、塑料碗(盆)、塑料盒子(食品保鲜盒、收纳盒)、塑料玩具(塑料积木、塑料模型)、塑料衣架、施工安全帽、PE塑料、pvc、亚克力板、塑料卡片、密胺餐具、kt板、泡沫(泡沫塑料、水果网套)
废玻璃制品:食品及日用品玻璃瓶罐(调料瓶、酒瓶、化妆品瓶)、玻璃杯、窗玻璃、玻璃制品(放大镜、玻璃摆件)、碎玻璃
废金属:金属瓶罐(易拉罐、食品罐/桶)、金属厨具(菜刀、锅)、金属工具(刀片、指甲剪、螺丝刀)、金属制品(铁钉、铁皮、铝箔)
废织物:旧衣服、床单、枕头、棉被、皮鞋、毛绒玩具(布偶)、棉袄、包、皮带、丝绸制品
其它:电路板(主板、内存条)、充电宝、电线、插头、木制品(积木、砧板)
有害垃圾
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具体举例:
废电池:充电电池、镉镍电池、铅酸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
废荧光灯管:荧光灯管、卤素灯
废药品及其包装物:过期药物、药物胶囊、药片、药品内包装
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桶、染发剂壳、过期的指甲油、洗甲水
废矿物油及其包装物
废含汞温度计、废含汞血压计:水银血压计、水银体温计、水银温度计
湿垃圾
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具体举例:
食材废料:谷物及其加工食品(米、米饭、面、面包、豆类)、肉蛋及其加工食品(鸡、鸭、牛、羊肉、蛋、动物内脏、腊肉、午餐肉、蛋壳)、水产及其加工食品(鱼、鱼鳞、虾、虾壳、鱿鱼)、蔬菜(绿叶菜、根茎蔬菜、菌菇)、调料
剩菜剩饭:火锅汤底(沥干后的固体废弃物)、鱼骨、碎骨、茶叶渣、咖啡渣
过期食品:糕饼、糖果、风干食品(肉干、红枣、中药材)、粉末类食品(冲泡饮料、面粉)、宠物饲料
瓜皮果核:水果果肉(椰子肉)、水果果皮(西瓜皮、桔子皮、苹果皮)、水果茎枝(葡萄枝)、果实(西瓜籽)
花卉植物:家养绿植、花卉、花瓣、枝叶
中药药渣
干垃圾
即其它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
具体举例:
餐巾纸、卫生间用纸、尿不湿、猫砂、狗尿垫、污损纸张、烟蒂、干燥剂
污损塑料、尼龙制品、编织袋、防碎气泡膜
大骨头、硬贝壳、硬果壳(椰子壳、榴莲壳、核桃壳、玉米衣、甘蔗皮)、硬果实(榴莲核、菠萝蜜核)
毛发、灰土、炉渣、橡皮泥、太空沙、带胶制品(胶水、胶带)、花盆、毛巾
一次性餐具、镜子、陶瓷制品、竹制品(竹篮、竹筷、牙签)
成分复杂的制品(伞、笔、眼镜、打火机)
生活垃圾分类四大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1、可回收垃圾
就是再生资源,指生活垃圾中未经污染、适宜回收循环利用的废物。
主要包括:纸类(报纸、传单、杂志、旧书、纸板箱及其它未受污染的纸制品等)、金属(铁、铜、铝等制品)、玻璃(玻璃瓶罐、平板玻璃及其他玻璃制品)、棉麻布类、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泡沫塑料、塑料瓶、硬塑料等)、橡胶及橡胶制品、牛奶盒等利乐包装、饮料瓶(可乐罐、塑料饮料瓶、啤酒瓶等)等。
投放注意:1、轻投轻放;清洁干燥,避免污染;2、废纸尽量平整;3、立体包装物请清空内容物,清洁后压扁投放;4、有尖锐边角的,应包裹后投放。
2、有害垃圾
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必须单独收集、运输、存贮,由环保部门认可的专业机构进行特殊安全处理。主要包括:电池(蓄电池、钮扣电池等)、废旧电子产品、废旧灯管灯泡、过期药品、过期日用化妆品、染发剂、杀虫剂容器、除草剂容器、废弃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废打印机墨盒、硒鼓等。投放注意:1、电池、废旧电子产品投放时请注意轻放;2、油漆桶、杀虫剂等如有残留请密闭后投放;3、废旧灯管灯泡等易破损请连带包装或包裹后轻放;4、废药品等连带包装一并投放
3、餐厨垃圾(湿垃圾)
顾名思义,主要为食堂剩菜、剩饭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菜帮菜叶、肉类鱼虾废弃部分、蛋壳等。主要包括:剩菜剩饭与西餐糕点等食物残余、菜梗菜叶、动物骨骼内脏、茶叶渣、水果残余、果壳瓜皮、盆景等植物的残枝落叶、废弃食用油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投放注意:1、纯流质的食物垃圾,如牛奶等,应直接倒进下水口;2、有包装物的湿垃圾应将包装物去除后分类投放,包装物请投放到对应的可回收物或干垃圾容器;3、投放湿垃圾时,鼓励将包装物(如塑料袋)去除。
4、其他垃圾(干垃圾)
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外的其他生活垃圾,即现环卫体系主要收集和处理的垃圾。主要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纸杯、照片、复写纸、压敏纸、收据用纸、明信片、相册、卫生纸、尿片等)、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破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贝壳、烟头、灰土等。投放注意:1、尽量沥干水分;2、难以辨识类别的生活垃圾投入干垃圾容器内。
一、缘起:循环经济的前世今生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大致内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到上世纪90年代,清洁生产、工业生态系统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流,美国、丹麦等国建成一批工业生态园区,德国、日本等相继颁布了废弃物管理和循环经济的法规。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则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年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循环经济:理论、产业模式和特征
(一)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学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简言之,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它要求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生态学原理。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
工业生态学是循环经济理论基础的一部分。生态工业学的概念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究部当时的副总裁Robert Frosch 于1989年在《科学美国人》发表的“加工业的战略”一文中第一次提出。1997年,MIT和耶鲁大学联合办了一份“工业生态学”杂志,探讨其理论与实践,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用到工业生产体系的设计中,将工业生产过程比成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封闭体系,其中一个环节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个环节的“营养物”或原料。这就出现了生态工业园,彼此相近的工业企业就可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于自然生态中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从产出角度看,工业生态学追求的环境目标是“零排放”。它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利用价值的废物都被用起来了,从而使排放的废弃物极少甚至为零。从投入角度看,生态工业学追求的目标是“减材料化”(Dematerialization,有人翻译成非物化),其含义是指产出数量和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减少物料的投放强度,同时不影响产品的质量;既要产品变轻变小、变薄,又要能经久耐用。国际上已经进行了废弃物“零排放园区”、“零排放社区”、“零排放汽车”等的试验,而“减材料化”则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从技术上看,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上。清洁生产最初从少废、无废工艺和废物综合利用演化而来。清洁生产的核心是污染预防,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管理,通过节能降耗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从上世纪90年代起,制造业界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倡议,在生产中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绿色制造概念。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联合成立了绿色设计与制造协会,研究制造业中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问题,提出了绿色制造概念,综合考虑优化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制造系统,使工业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不损害人体健康,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工业废弃物的90%来自于制造业。因此,改变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形象成为制造业努力的方向。
(二)循环经济的产业模式建构有三个层次
1.建立企业内部的物料循环系统 ,如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将内部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相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把工厂当作试验新的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他们通过放弃使用某些有害化学物质,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每年可使生产造成的塑料废弃物减少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70%。同时,他们在废塑料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出了耐用的乙烯材料等新产品。
2.构建生态工业园区 (Eco-Industrial Parks)。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和厂内循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肯定会形成厂内无法消解的一部分废料和副产品,需要从厂外去组织物料循环。生态工业园区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的法则,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织,使得这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丹麦卡伦堡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这个生态工业园区以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建立社会静脉产业。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要大力发展旧物调剂和资源回收产业(日本称之为社会静脉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环路。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DSD)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DSD是一个专门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它接受企业的委托,组织收运者对他们的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分类,然后送至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用的包装废弃物则送返制造商。DSD系统大大促进了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三)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协调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二是新的经济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新的生产观。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观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即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同时,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如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您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
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而仅北京市日产垃圾就有12000吨,目前面积在36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在北京五环路以内有700多处,占地500多万平方米,每年在3-5%的速度增加。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
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消费增加了。据统计,1979年全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2500多万吨,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1.16一吨,是1979年的4倍。
这么大量的垃圾需要把多少土地变成填埋场?占地60公顷,日处理量为2000吨的阿苏卫填埋场仅能处理北京六分 之一 的垃圾,且在第11个年头就会被填满。被废弃的垃圾填埋场不复为耕地,也无法建成生活小区。
目前,被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另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就是焚烧。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虽然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不仅投资惊人,并且会增加二次污染的风险。二恶英这令人谈"恶"色变的剧毒致癌物质,就是垃圾焚烧后产生的主要气体成分之一。
此外,无论填埋还是焚烧,都是对资源无谓的浪费,我们不断地把有限的地球资源变成垃圾,又把他们埋掉或烧掉,我们将来的子孙在哪里生存?
难道我们对待垃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对于一向勤俭持家的中国人并不陌生。也许你还记得五六十年代回收废品的情景:牙膏皮攒起来回收,橘子皮用来制药,生物垃圾用来做堆肥,废布头,墨水瓶等等都能得到再利 分类后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为工农业提供了原料。
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也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
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
居民对政府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这不仅表现在他们每个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耳熟能详;而且,在这里为垃圾分类处理出钱,就像为能饮用到洁净的自来水付费一样天经地义。
垃圾回收作为一种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许多发达国家,回收产业正在全国产业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美国3个城市巴尔的摩、华盛顿和里奇蒙为例,过去回收垃圾每处理1吨需要花40美圆,分类处理以后,这些回收的垃圾在1995年就创造了5100个就业机会。在美国这3个城市只是很小的一个地区,其垃圾回收不仅节约了处理垃圾的费用,而且创造了5亿美圆的财富。
垃圾分类不仅是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的时尚,也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趋势。在巴西,许多社区都实行的垃圾分类,这位市长把市政大厅正门口的分类垃圾箱作为该市的荣耀。而附近的二十多个海滩,分类垃圾箱更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菲律宾的一些地方,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为清洁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努力,垃圾分类是这个运动中的主要内容。
不管穷国还是富国,垃圾分类都在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而在着方面曾经世界领先的中国,这好的传统却几乎丢失了。
别人向我们学会了捡,我们却从人家那里学会了扔。 我们的生活好了起来,我们便不再吝啬卖破烂换回的那几毛钱,宁可把它们当垃圾扔掉。勤俭节约,废物利用,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似乎已经被颐堑��颂�谩R灾劣诮�种械淖试幢涑闪艘蛔����健?
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这一座座的垃圾山不都是我们一家一户亲手堆起来的吗?
我们又是垃圾的受害者,这些垃圾山吞噬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后果是要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孙来承受吗?
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
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间组织地球村的帮助下,从这天起开始垃圾分类。最初的分类桶是家委会成员用省下的年终奖购置的。分类后的垃圾由家委会联系的小贩和企业来清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居民们从未中断。
作为民间垃圾分类的小小的火种,大乘巷居民的行动燃发了许多公民的热情,97年以来,北京的一些大学、中小学以及一些退休老人相继进行垃圾分类尝试。在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和一位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女博士的帮助下,这些"手拉手地球村"的孩子们还用回收换来的钱建立了一所学校。
市民和孩子们的行为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宣武区环卫局率先行动,于97年秋开始宣武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试点工作。宣武区文明办和街道以及民间组织地球村给予积极配合。
99年4月23日,宣武区白纸坊的建功南里小区社区像过节一样热闹,中国首家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正式启动。从这天起,居民将改变垃圾混扔的方式而按照有机类,无机类和弃土类分类投放,政府环卫部门改变混运的方式而分类清运,分拣和回收。它意味着在这里丢失多年的老传统,终于被拣了回来。
在这场人与垃圾的战役中,人们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有人曾经把垃圾比喻成放错地方的资源。让我们到宣武区再生资源分拣站看一看,垃圾一旦回到应有的位置,会有什么样的用处?
每天被我们丢弃的可乐瓶和被称为白色垃圾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盒,属于高分子聚合有机物,如果埋在地下的话,就是100年200年也烂不掉,它还会使土壤板结,降低土壤的肥力,甚至使土壤失去耕种的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扔掉各种各样的废塑料。废塑料处理后还可制成纽扣、笔筒等用品。废塑料也是炼油的好原料。有人曾经形象地将它们比作"二次油田"。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公斤的汽油和柴油。
在回收站,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废纸被送到这里,包括这些不起眼的小纸片……我们知道,好的纸张是用木材造成的,一吨废纸可再造700公斤好纸,可少砍17棵大树,还能减少生产纸浆过程中的水污染。
可是由于我国废纸的回收率还很低,只有20%左右,每年不得不大量进口废纸 仅96年就进口废纸137万吨。大家也许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轰动一时的"洋垃圾"事件,那一船洋垃圾就是打着进口废纸的旗号混进来的。
洋垃圾被赶走了,却留下了反思,我们为什么要从别的国家进口废纸来做造纸的原料?为什么我们不能最大限度的回收废纸,而是听任他们混在垃圾里埋掉或者是烧掉?中国的林木资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中国的江河湖泊已由于早制的污水排放而严重污染。如果按照每人每周扔掉各种废纸平均半公斤的话,那么仅北京一个城市一周就要扔掉废纸6000多吨。
中国有着回收废品的历史传统,我们过去回收废物,或许只是受贫困经济制约的不得已的手段;在逐渐富裕的今天,我们回收废纸,则是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所捡回来的不止是一张张的废纸,那是我们的子孙安身立命的森林和河流。
垃圾,只有在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一旦分类回收就都是宝贝,就连那种被成为微型杀手的废电池也是可以被化害为利的。在这个不起眼的照相馆,我们看到这样的废电池回收箱。而我们生活中用的电池,一般都含有汞或镉等有毒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如果留在地下就很容易通过雨水的淋溶,进入到地下水当中。
这种污染是很难排除,生物学半衰期大概是30年,也就是你30年才能排出一半。因此这个对人的危害特别大。废电池里含有多种有用的金属矿才,回收利用的价值很高。
正因为废电池有严重的危害和特别的回收价值,许多国家严禁它们在与垃圾混置,日本的社区专门有这种黄色的桶,将纽扣电池等分别投放。
从97年以来,北京的一些市民和学生也行动起来,自发自觉地分类投放和搜集废电池,人民大学的青年志愿者还帮助京城一家连锁店设置了废电池回收箱。
作为对公民运动的积极回应,北京市环卫局成立了专门的废电池回收点,对废电池进行回收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你知道什么是生物类垃圾吗?生物垃圾就是剩饭生菜,蛋壳果皮,采帮菜叶一类的厨房垃圾 。这些看似无奇的废物可以作什么呢,原来它们却可以用来制造很好的有机肥料。像槐柏树小区里这台大纳梦生物垃圾处理机,就可以将生物垃圾烘干,粉碎,制成高效的有机肥料。居民可以用它种花养草。
用他们施种出的蔬菜,比起化肥食品来,既安全又健康,在超市还挺受欢迎。生物垃圾通常占了垃圾总量的40%,如果他们都能变成有机肥,既省下用做填埋场的土地,又节约运送他们的车辆和能源,还防止他们滋生蚊蝇和细菌。有关专家商量建议政府在所有的小区安装上生物垃圾处理机并在新建小区建立处理生物垃圾的工作房。
垃圾排放分为三次,定义为:居民排放垃圾均为一次排放,经过垃圾处理厂焚烧后为二次排放,二次排放经过过滤分拣再生等工艺后剩余废渣为三次排放。三次排放中重金属离子超标部分需要无害处理。在一次排放中大多数工业产品均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是指无法进入材料再生、资源化的部分,例如生物垃圾如厨余垃圾,花草树枝树叶,污染污渍严重的纸张等。
主要包括生物资源(可再生)、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后三者是可以循环再现和不断更新的资源,森林。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质能、热能。
苏州万峰再生资源回收
长期向所有厂商、证个人以高价现金上门回收各种废旧物资。废旧强镃回收仓库积压物品,闲置物品,废旧电信设备、旧电器产品、旧机器、旧机床、和工程废旧物资、废料、酒楼淘汰物品、闲置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电力物资、并且承包拆除工程、机械拆除楼房及大型厂房